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17: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第一篇: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读书笔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梁才学校 卓之洪

2011年10月我参加了四川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在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回校后,我又从新读了《3-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新修订的《1-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再结合学习中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德。

(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进展及问题

1.实施进展

2001年7月,全日义务教育《盗版党(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各地根据(标准)编写了8个版本的教材,分别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南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我们所使用的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使用至今也经历了几次修订。

2.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从课程目标看,“三维目标”落实缺乏整体性,不协调。科学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实现科学三个领域的目标整体化,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是以“科学知识”的落实为主,而别外两方面却被淡化了。

(2)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误区1:不能区分科学课堂中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误区2:只要学生参与 了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就能得到落实。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甚至是成功的科学课;误区3:只要学生能考好测试,科学素养就提高了,科学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误区4:所有的科学课都必须以科学探究展开教学;误区5:探究式教学太花费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教学方式;误区6:探究式教学与以往教学方式是对立的。

(3)科学探究教学中的实践偏差

一些科学教师不愿意使用探究式教学。一方面是教学难度太大,教师自己不熟悉,对教师实施有挑战。探究教学设计比较困难,工作量大,还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另一方面,学校实验仪器的教学设施缺乏严重,班容量大,耗时较多,效果还不一定好。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无法关注所有学生。这样导致一些学习被动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我放弃和自我退缩。

(4)鼓励学生探究,但忽略指导程序,不指导具体方法

教师自己尚未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随意“放羊”或是按部就班。有的老师把自主探究理解为自流,认为控制学生的活动就是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给予筛选,学生愿意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该讲的也不讲了。有的则怕学生偏离主题,严格控制,把学生套牵在教师既定的条款中。

(5)探究活动的时间不充分,科学探究没有真正落实。设计活动零碎,探究不深入。活动时间太少,走过场。

因此,要求教师要提高对科学探究教育价值的认识,要掌握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与策略,要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能力。

(二)“课标”实施的调研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关于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有“多、高、难”的现象,即内容偏多教不了,要求偏高学不了,操作偏难实施不了。建议修订一部“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的课程标准。另外,现行标准的内容既有与其它课程的重复内容,又存在着与其它课程内容脱节的现象。如“品德与生活”、7-9年级科学课程等与小学科学课标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又如与数学、语文等课程内容的脱节。

(三)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介绍

(一)恢复1-2年级的科学课,以便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衔接,这也是美国、英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教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把科学课列为核心课,与语文、数学英语同等对待。

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始于上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教育和中华民族强国之旅相伴相随。无论在清末,还是在民国时期,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教育在低年级都占有一定比重,其受重视程度不亚于算术。文革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于1992年得以通过,重新又确立了科学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无论是国际组织如欧盟,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提出的明确建议;还是在西方美、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韩国、南非等国的国家标准中,科学课程的安排都至少从5岁儿童开始,连续进行到12岁。从我国多年《自然》课实践和七年多《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看,小学一、二年进行科学教育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对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有益。

(二)小学科学科课程性质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 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

(四)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分目标上,除“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外,将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科学态度”,并补充第四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较全面地阐述科学课程的目标。

(五)调整和修改内容标准部分框架和内容

选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分解作为“科学知识的内容标准”,以对概念的陈述语句为呈现方式,并对每条分解概念附以举例和学习内容目标(突出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作具体活动动建议),帮助标准使用者理解和实施。

增加“设计与技术”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三部分,以弥补我国小学缺乏技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删除原课标中“情态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将“科学态度”方面的目标渗透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等过程中体验和培养。

(六)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

从科学探究五个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得证据;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顺序逐条展开分解并附举例说明,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实施建议部分基本保留原框架,吸收和体现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最新共识,对教学、评价、教材等建议内容作重点修订。突出科学概念、证据收集、记录表达、讨论交流等,不仅与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达到的科学素质密切结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评价建议部分区分对教学的评估与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两部分,并特别强调形成性评测的重要作用。此外,也对教材编写、教师发展、班额课时等提出了较为切实具体的实施性建议。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书笔记之二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书笔记之二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对语音教学重视不够。

一些教师对学生发音中潜在的错误不认真纠正就放过,如浊辅音发成清辅音,短元音发成长元音等。典型的错误有/ θ /,/ ð /,/ З /和在连缀的辅音间加/ /或/i /的音。/θ/ / ð / / З /这几个音听起来很陌生,在汉语里找不到,根据Lado Robert的理论:如果外语里使用了学习者母语里找不到的音素,他在学习此外语时一定难以发出那个音,那么,他会用母语里的某个音来替换。他在听和发那个外语音素时都会感到困难,所以很多学生把/ θ/念成/ s /,/ ð /念成/ z /,/ З /则念成/ j /。如thanks,those,pleasure。英语音节有辅音连缀现象,学生不习惯,就很自然地在连缀的辅音之间加/ /或/ i/的音,如black/blæk/错念成/b læk/,little/’litl/错念成/’lit l/等。

2、对语音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把握不够

具体表现在把语音教学的内容重点放在字母、单词及拼读这些方面,而忽视了语调、语流、重音(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节奏等方面的教学。

1)语调

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英语的语调在口语中的作用很大,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图。而汉语是声调语言(t

one language)。在汉语中,语调虽然也有修辞作用,表达说话人的感情和意图,但汉语的词主要靠声调来区分“声母与韵母相拼,再加声调。”如汉语普通话的“妈”、“麻”、“马”、“骂”、“吗”,发音相同,但因声调不同而意义有别。英语的音节只有重读、轻读之分,声调如何,不会改变词义。受汉语限制(其语调基本上呈平稳态势),这一特性会影响学习者掌握夸张起伏的英语语调。

2)节奏。

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在英语中,多音节词或语句,总是以重音为骨干,以轻音为陪衬,轻音重音交替出现,形成音乐的节拍感,这就是英语的节奏。英语句子的节奏,是英语极为重要的特征,它既表现和谐的旋律,又能使说话者的说话重点突出、意思分明。如:

12341 and2 and3 and41 and a2 and a3 and a4

1 and then a 2 and then a 3 and then a 4

这四句话虽然音节数量不同,但具有相同的重音数量,所以具有大致相当的时间节律。实现这种时间节律,往往需要注意吐词的节奏和连读。而受汉语讲话的影响,学生读单音节词非常准确,但在读多音节词、词组和句子时就漏洞百出了。这四个语句初学者往往会念得一句比一句长,变成了“中式英语”。因为他们习惯于将每个音节都

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发音响度,声调高低都一样,这样的英语就很不地道了。

3、教学中英音、美音并用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是英语的两种世界性变体。以往,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使用的是英国的代表性发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但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美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以及中美人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GA(General American English)为代表性发音的美国英语在我国教学界广泛流传。于是,英语教学出现了英、美英语影响、并存的局面。

目前教师与教材之间出现了发音不一致的矛盾,如bathroom的美音是/bæθrum/,tomato的美音是/t ’meit u/,由于同时接受了两种英语发音,他们的英语交流常常出现一些障碍,如听力练习时,容易出现辨音错误,同时,也容易养成英、美口音混杂的毛病,不利于掌握纯正的英语发音。这与《新课标》所规定的“打好语音语调基础”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标准》基本理念的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一)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找到改进教学要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五)从“自然大纲”到“科学标准”的变迁。

科学课程标准语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相比,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定位上——倡导了科学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标准》研制核心组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标准所倡导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有四个:一是科学知识与技能,二是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科学行为与习惯,四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中间部分是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行为与习惯。这是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定位问题。我们仔细地回顾一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这次把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实质性的飞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感受到其中的变化:首先,“从自然到科学”,可以理解为从自然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这是一种进步。过去的大纲很抽象、很简略,《标准》与之相比则具体多了,而且操作性强,这一点看到《标准》的人都有共识;其次,“从自然到科学”,还可以这样理解:自然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其更多的是注重知识本身,但科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它还包含了我们人类的一种求知活动。科学这个概念比自然内涵更丰富,它涵盖了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种发展;第三,“从自然到科学”,较好地诠释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教育),代表了当今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方向:趋向综合、强调融合、重视高新技术、注重能力,这是一种突破。

伴随着《标准》出台的一系列新的《科学》教材也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好地体现了课程定位。它们都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整套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教材的整体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重视教材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使教材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2、在教学行为上——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是《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是学和做的,而不是教的。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学生应该是科学学习的主角,教师仅仅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和学生有着互补的责任。教师负责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标准》中强调的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因此,在教学行为上,教师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这样,或许会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冷和热》(苏教版《科学》教材)的教学片断:冷和热是物体的特征之一,通常学生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判断。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首先设计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使用温度计,自觉地做些记录来形象地描述热变冷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因为人人经历了“冷和热”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冷和热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在成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并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3、在学习方式上——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式学习,看重的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一句话,看重的是过程。这同时也意味着把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对知识的复现率以及相当多的时间当作代价去付出,因为探究式学习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还一无所获。这岂不是效率低下?是的,大工业生产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共性就是讲效率,但要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效率。一册小学自然课本,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大概不用三个小时,记忆力强的学生就能将书中所有结论性的知识记住,然而,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能体验到什么呢?事实上,我们选择这些内容教学生掌握的真正意图,不在于这些知识本身,而在于凭藉这些知识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得以体会科学家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解”、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借以渐渐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品质。这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应给孩子创设一个“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耐心和鼓励尤为重要。

例如关于早已灭绝的史前爬行动物--恐龙,学生的研究兴趣就特别浓。有关的资料、媒体介绍也比较多,一些学生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如果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搜集恐龙的资料,带领他们去图书馆查阅,上互联网搜索,去音像室查看,最后再来开个恐龙研究科学发布会,那学生所认识的恐龙世界一定是奇妙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既是搜集信息资料的主人,又是愉快的合作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去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研究能力,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那么他们的收获定会是无穷的。这样的教学师生两方面可能都兴趣盎然,而这些也许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魅力所在呀!

4、在价值取向上——关注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考察一下现代科学与人文发展的状况,我们知道,最初科学是从人文中分化出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又成为人文的基础。科学与人文整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与人文整合是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与人文整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教育充实人、发展人,完善人。科学的发展史也表明,科学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人性的光辉,反映人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精神品格。

我们的科学教育要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价值和目的。例如,苏教版《科学》教材在《金色的秋天》一课就安排了这样一首小诗:“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我知道,秋天来了。”接下来是这样写的:“凉爽的风儿钻入衣领,我知道,秋天来了。”然后让孩子们继续往下说他们眼里的秋天的样子,为什么这•

样做?也许这就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吧。怎样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呢?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环境,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体中,不仅让学生去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等,还让学生感受科学作为生活过程的意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并参与创造良好的科学人文环境,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终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5、在评价方式上——追求主体多元与过程多面的统一。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种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评价做法,必将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将其有机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又将成为科学课的基本原则。

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成为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裁判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科学教学的调控者。由于教学内容要含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所以评价要注意教学时机的全程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从而方法灵活、实施及时、效果适当的给与鼓励和指导性的评价。

第五篇: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 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及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 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 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20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宣言 目 录 《标准》简介……………………………………………………………………4 标准》简介 前言…………………………………………………………………8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目标……………………………………………………………1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 2.1 2.2 2.3 总目标………………………………………………………………11 分目标………………………………………………………………11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12 内容标准……………………………………………………………1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3 3.1 3.2 3.3 3.4 科学探究……………………………………………………………14 情感、态度、价值观………………………………………………17 生命世界……………………………………………………………19 物质世界……………………………………………………………25 3.5 地球与宇宙…………………………………………………………30 实施建议……………………………………………………………3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5 1 5 2 0 3 5 4 6 5 6 附录

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52

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 52

三、案例………………………………………………………………… 57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50 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51 教材编写建议………………………………………………………… 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评价建议……………………………………………………………… 4 教学建议……………………………………………………………… 3 《 标 准 》简 介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编写从培养全体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全民 科学素养提高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方面都作了一些探 索和革新,其主要特点是: 1.时代性 1.时代性 本《标准》十分重视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确定学 科定位,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一提法 既体现了在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 生活在这样时代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的高度关注,又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 知识与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整 体素质。2.系统性 2.系统性 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指导文件,本《标准》不仅给出了目标、具体内容要求 与一般的教学建议,而且对这门学科的改革理念、课堂教学实施、评价、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的思路与设计原则、教师的专业要求与队伍建设、科 学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科学教室的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提出 了有关的建议。因此,它对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价值不仅表现为对教学结果的规 定性,而且对取得这些结果的方法、策略、条件、过程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系统 的、全面的指导意见。3.前瞻性 3.前瞻性 本《标准》编写组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 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 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充分阅读,仔细研究、比较它们各自特点与长处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 本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改革理念与思路,使得本学科的改革具有一 定的前瞻性,同时又考虑到我国学校存在的实际差距与教师状况,按最近发展区 的原理,对前瞻性作了适当的限制,保持在广大教师可以实现的水平。4.灵活性 4.灵活性作为课程标准,既要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内容要求,使他们知道通过该学科的教 学,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但又不能把实现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定得过死,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本《标 准》较好地把握了目标的规定性与过程的灵活性。对目标,我们以学生为第一人称,讲述他们通过学习必 须学会或达到的程度。对过程,我们则以建议的方式既给教师如何实现目标提供启示或范例,又允许并鼓 励教师开发与创造更有效的实施方法与途径,给他们实施《标准》以较大的灵活性。5.可操作性 5.可操作性 本《标准》不仅在叙述上注意小学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 的、可接受的语言,把话讲具体,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还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帮助教师理解并举一反三,增强了可操作性。

二、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学科名称 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 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 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TS)等等,而且还包含 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科学”作为一个概念,本身就包含了探究的过程以 及结果。把“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同样应该包含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两 大部分,而且这种知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外,还应该涉及有关 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与原来的以自然现象和事实性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学 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2.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 原来的“自然”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虽然也提到要让 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 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但一方面这些目标提得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具体展开,教师很难把握与落实; 另一方面大量的具体内容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展开的,教师不知道应该怎样把情感、态度与方法的培养渗透 其中。本《标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 力等构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成分,并且进一步分别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分 目标和具体内容标准,还在活动建议和案例中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及如何以主题活动方式与科学知识内容相结合的实例,大大降低了教师理解和落实“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难度。3.内容选择 3.内容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本《标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注意补充与现实生活密切 联系,符合小学生生活经验,能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新面貌的知识,如:材料、能量、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与预防、健康生活等内容。另一方面也删去了部分难度较大和比较陈旧的内容,如:四季的成因、叶绿素 与光合作用、益虫和害虫、形态分类学的生物学知识框架等等,并建议将它们移至初中的“科学”课程中。与原有大纲相比,本《标准》的知识内容减少了 13% 左右,加上总课时数每周增加两节,因此在很大程 度上缓解了教学时间上的矛盾,给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保证。4.知识体系 4.知识体系与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本《标准》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尤其是以结构框图的形式,给出了各 目标领域知识展开的主要线索与相互关系,使整个内容标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知 识结构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对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性的认识,便于教材编写者与 教师按不同的主线或思路,设计与编排教学内容。原有教学大纲只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线索,按教材单元 的顺序排列,割断了有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教学过程也规定过死,抑制了教材编写者在教学内容组 织编排上的创造性,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取舍、综合或调整。5.科学探究 5.科学探究现行的“自然”学科以知识传授为主,虽然教学大纲也对教师提出了要关注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培养的建议,但因过于简单、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还是以教知识为主。本《标准》 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 式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 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科学探究 活动将成为本《标准》实施的主要形式。6.教育评价 6.教育评价现代教育评价不仅在教学中起鉴定、选拔等作用,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诊断与反馈。本《标准》强化 了教育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调控作用,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由于评价功能的转换,其形 式、方法都需有相应的变化。本《标准》不仅给出了评价指标与方法,而且通过实例,提供了教师可模仿 学习的样本,便于教师实现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这也是原有教学大纲中没有的。7.教学建议 7.教学建议由于本《标准》汇集了科学课程改革的众多先进理念与做法,与教师现行课堂教学实际之间存在着一 定的差距,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新标准,我们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十分详细的建议,包括如何设计每节 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认识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如何设计科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如何驾驭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等。这些建议为教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提 供了操作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8.案例运用 8.案例运用 本 《标准》 与原有教学大纲的又一个区别是大量运用生动的案例。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操作除了叙述外,通过典型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感性认 识,理解这些新观念,而且还能给教材编写者与教师以启示与借鉴,启发他们通 过模仿、改造到创新,共同参与本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完善。第一部分 前 言 今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 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持续并加速。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的人都必须具有科学素养。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 更加公正和谐,个人生活更加理性,并且多姿多彩。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科 学教育,为此,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正在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同时科 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给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此次小学科学课 程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里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蒙课程 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 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 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 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 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着的 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 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 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 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 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 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 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 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 要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 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 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 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 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 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 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我们将依据以上的改革理念来规划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使之成为新世纪培养小学生科 学素养的实施蓝图。部分: 标准共分 5 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说明标准产生的背景;科学素养的内涵;小学科学课 程的性质、任务以及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列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分目标,并对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作了简要说明。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通过框图反映各层次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 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目标以具体内容标准的形式进行说明,同时给出关于教学 活动的具体建议。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 发以及教材编写建议,对课程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第五部分,附录。界定《标准》具体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的含义,介绍科 第五部分,附录 学课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提供科学教学活动的部分案例。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2.1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 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 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 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 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 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2.2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及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 结论作比较,了解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2)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5)能运用感官和适当的工具,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认识到使 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6)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 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7)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 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2.情感、态度、2.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1)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发现周 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 索,科学不迷信权威。(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 论与活动。(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 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3.科学知识 3.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 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 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 理。2.3 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 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 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分别单独实现,它们是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共同达成的。因此,在实践中,以上目标必须作 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运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标 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 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 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 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 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本《标准》将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 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小学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 随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 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 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 探究的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 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 新设计。3.1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 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 不是科学。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有 多种形式与方法,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合理怀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等。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 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 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 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 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1.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 [[center]][[image1]][[/center]] 2.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1)认识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标准 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 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1.3 体验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1.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的重要性。1.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 的。1.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 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1.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2)提出问题 具体内容标准 2.1 在给定的几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探 究的课题。2.2 能够针对周围的事物提出从简单的到有可 能进行探究的问题。2.3 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可供探究的 问题。(3)猜想、假设与预测 具体内容标准 3.1 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3.2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假设事物之间的某 种联系。3.3 能根据假设,对事物的结果或发展趋势提出 预测。活动建议 认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参 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实 现的,因此在每一次具体的 科学探究活动中,都需要关 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某些观 念的体验与认识。活动建议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 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 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活动建议 见附录三: 关于科学探究的 案例 1.1。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 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 前,先让学生假设物体的沉 浮与什么有关,然后对给出 的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 测。(4)制定计划 具体内容标准 4.1 在教师指导下,对给定的一个简单问题做出 科学探究计划,并能说明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4.2 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对自己提出的简单问题 提出研究步骤、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制 定科学探究计划。(5)搜集整理信息 具体内容标准 5.1 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图片和文字资 料。5.2 能够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搜集数据,对 物体及其属性进行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5.3 能对一定范围的信息资源按要求进行筛 选。5.4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数据。(6)思考与结论 具体内容标准 6.1 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6.2 能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 展趋势或变化规律。6.3 能说清楚实际结果与假设之间的关系。(7)表达与交流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 案例 1.1。活动建议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 案例 1.1。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并画出曲线图。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7.1 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 述研究过程和结果。7.2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7.3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 换意见。情感、态度、3.2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 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 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 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小学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 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1.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 情感、态度、[[center]][[image2]][[/center]] 2.情感、态度、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标准 情感(1)对待科学学习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1.1 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设 法解决。1.2 大胆想象。1.3 重证据。编科学幻想故事。画科学想象画。讨论外星人的存在是科学的假设还是科学的结论。讨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1.4 坚持性。1.5 愿意合作与交流。(2)对待科学 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月相、培育花卉、饲养小动物等。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 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具体内容标准 2.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学分享。活动建议 搜集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故事,与同 猜测 10 年以后会有哪些科学新发现和 2.2 认识到书上讲的并不都是对的。(3)对待自然 具体内容标准 3.1 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 理。3.2 珍爱生命。技术新发明。活动建议 讨论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广场鸽、从伐木英雄到植树英雄、建立野生 动物园等问题。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观察、研究小动物后放回大自然。参加欣赏、赞美家乡美的活动。用图画、诗歌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美好 情 感。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 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4)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 4.1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 活。4.2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活动建议 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信息资料,并与 调查工厂、农村、社区中科技与生产 相结合的实例。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同学分享。4.3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 从自己家中一周用掉多少个一次性塑 并提出相关建议。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料袋,估算其对本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3.3 生命世界 小学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会发现每一片树叶 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 趣。“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 征”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重整学生对生命肤浅的、支离破碎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的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 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1.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center]][[image1]][[/center]] 2.生命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1)多样的生物之一:常见的植物 多样的生物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 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活动建议在校园和社区中观察常见的树木。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说出它们的一些典型特征(包 括形状、颜色、气味、花的形状、颜色等)。在校园内为树木挂标牌。1.2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能意识到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1.3 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 世界的多姿多彩。1.4 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珍稀植物。调查当地近年来新出现的食用植物品种。参观植物园;观看图片、多媒体资料。在教室里布置生物角。进行插花评比。多样的生物之二: 多样的生物之二:常见的动物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 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2 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2.3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 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2.4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 世界的纷繁复杂。参观动物园,观看各种媒体资料。利用动物图片进 行分类。举办动物种类图片展,观看多媒体资料。2.5 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2.5 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 物的重要性。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开展保护动物的宣传活动。多样的生物之三: 多样的生物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 具体内容标准 3.1 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 两方面的作用。3.2 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 于动物的一类生物。3.3 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搜集资料并讨论人类的哪些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活动建议做验证细菌存在的实验。尝试做酸奶。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2)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动植物的一生 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通过栽培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 长的过程。1.2 经历饲养小动物的过程,描述动 物生长的大致过程。1.3 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 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 多样。察记录。通过观察图片资料来认识动物的一生。活动建议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展示观 查阅多种生物生命周期的资料。自制展示典型生物生命过程的标本。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 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二:生物的繁殖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3 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 式。广泛查找各种生物不同生殖方式的资料来验证生物 具有繁殖的特性。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收集有关人工授粉、杂交水稻、无籽西瓜、克 2.4 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 题。隆等资料。讨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充分表达各自的 观点。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三: 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三: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之三 具体内容标准 3.1 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 器官的作用。3.2 探究根、茎的作用。3.3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或标本或观看多媒 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3.4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各种动植物细胞图谱。活动建议观察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生命的共同特征之四: 生命的共同特征之四:生物的基本需求 具体内容标准 4.1 认识到生物维持生命都要从外界吸收 水分和营养。4.2 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3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 活动建议做根毛吸收水分、茎运输水分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一些探究活动,研究具体动物的食性。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讨论动物和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干什么。4.4 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 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讨论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五: 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五:遗传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5.1 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5.2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 一。举例说明一些生物的遗传现象。活动建议(3)生物与环境之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生物与环境之一: 生物与环境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 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1.2 能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同时能将观 察结果和它的习性联系起来。1.3 列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 的具体事例。1.4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 光性、向水性、向地性。1.5 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如冬 眠、保护色、拟态等。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搜集这方面的具体事例,例如鱼的洄游、鸟类的 1.6 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有影响。迁徙等。如调查植物、动物是如何过冬的,从具体事实中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 的平衡。能以一种动物为观察对象,探究它是如何寻找合 适的栖息地的。讨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 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尝试画出所观察动物的显著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形态,猜测它的生活习性。活动建议 1.7 懂得食物链的含义。1.8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既 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 物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二: 生物与环境之二:进化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2.1 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2.2 能以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 过程。2.3 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料,探讨生命起源、恐龙灭 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关进化的问题。对自已的影响。活动建议阅读介绍达尔文的书籍,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4)健康生活之一:生理与健康 健康生活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活动建议会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计一份营养全面 合理的一周午餐食谱。1.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 饮食卫生习惯。1.3 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 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1.4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1.5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计量分析全班同学的肺活量开始,讨论呼吸 系统保健、呼吸系统传染病、抽烟、一氧化碳 中毒、大气污染等和呼吸有关的问题。1.6 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 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1.7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 面的作用,是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总指挥 部”。健康生活之二: 健康生活之二:生长发育 具体内容标准 2.1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活动建议可以联系植物、动物方面的情况,作出比较。2.2 了解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测量统计全班同学身高、体重数据,并作分析。2.3 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分男女同学讨论对青春期的认识和注意事项。健康生活之三: 健康生活之三:良好生活习惯 具体内容标准 3.1 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3.2 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 性。3.3 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 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活动建议从用药、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讨论人们 如何克服这些影响。制定自己的作息计划。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3.4 物质世界 一个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与生命世界同样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令人 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和过程。“物质世界”这部分的学习将带领小学生走进这块神奇的土 地,开始探索其中的奥秘。“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一些 基本的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运动与力”部分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 的简单机械。“能量的表现形式”部分讨论了声、热、光、电、磁这些物理现象,并使学生知道它们 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能量可以转换。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 分应该充分体现出与技术的关系。1.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 [[center]][[image1]][[/center]] 2.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1)物体与物质之一:物体的特征具体内容标准 具体内容标准 1.1 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活动建议 搜集、观察各种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特 征,并加以比较、讨论。如,哪个重?哪 些是透明的? 1.2 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让学生介绍自己对物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说明分类依据。1.3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重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 录,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在此经验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 高测量的准确性。1.4 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 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与物质之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具体内容标准 2.1 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 类。2.2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 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 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 用途相联系。2.3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 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 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物体与物质之三:物质的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 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 化。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3.2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 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应属于哪种变 化(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物质变化情况。活动建议 调查有关新材料发明、性能和用途方面的 信息。画一幢房子,说出各个部分应该用什么材 料,根据是什么? 活动建议 3.3 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水泥与水产生不可逆变化的利弊。讨论铁生锈的原因、过程和防止办法。讨论水的污染与净化。物体与物质之四:物质的利用 具体内容标准 4.1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 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活动建议 讨论如何保护当地的资源。利用自身经验和所搜集的各方面资料,讨 4.2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 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与 健康,知道一些常用的防范、安全和健康措施。论各种物质(如酒精)的利用对人有利的 方面(如治病)和有害的方面(如酗酒)。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包括实物、图片、录像带、学生自己的小文章、漫画等),举 办一次小展览。4.3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 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调查白色污染,讨论防治方法。调查当地主要污染源。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2)运动与力之一:位置与运动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游戏:我在哪里?(根据相对于不同物体 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 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 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或人的情况描述自己的位置,并画出示意 图)评定学生的观察能力、相对意识、方 向感、距离感以及描述能力。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 时间的关系。分组进行合作测量,如测量一个玩具汽车 的运动。通过操作测试仪器使用情况,测 量精确程度,配合是否默契,图表或图形 的设计是否合理。描述一个玩具汽车不同时刻的位置、运动 方向和快慢。1.3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运动与力之二:常见的力 具体内容标准 2.1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2.2 能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 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运动与力之三:简单机械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3.1 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2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 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 轮等。(3)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具体内容标准 1.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 声音的大小与高低。活动建议 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制作土电话,或做实验,了解声音在不同 1.2 了解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物质中的传播情况。判断在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讨论对各种声音的感受,以及减小噪音和 1.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 治方法。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轻声关门、不要大声 喧哗、在吵闹场所捂耳朵等。提出在公共场所防止噪音污染的各种建议。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2.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2.2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 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2.3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 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 法。活动建议 举例说明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调查材料的导热性能。解释棉被为什么既能保暖又能防止冰糕融化。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三:光的传播 具体内容标准 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 线。3.3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 活动建议 做彩虹实验。象。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 具体内容标准 4.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4.2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 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 一个简单电路。4.3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 导电。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五:磁现象 具体内容标准 5.1 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 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5.2 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 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六:能量的转换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列举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生命世界 6.1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以及地球与宇宙中所涉及的能量。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说出一些常见物体工作时需要什么形式的 能量,输出什么形式的能量。6.2 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讨论各种能量转化的例子。如电灯、电热 器、电磁铁、电话、电动机、电池等。制作指南针。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 调查家用电器,说明各种家用电器的用途。分组实验,用干电池、开关、灯泡和导线连接电路,并能演示开关的作用。做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3.5 地球与宇宙 在低幼年级,儿童就从各种媒体接触到“地球”这个名词,小学科学课程有责任使小学生 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以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 各种变化。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 “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地球与宇宙还包括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他们通过 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 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 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1.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 [[center]][[image1]][[/center]] 2.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1)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1)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的概貌 具体内容标准 1.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 分水域构成的。1.3 知道地球内部是炽热的岩浆。1.4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1.5 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 用。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 具体内容标准 2.1 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 分类。活动建议 将各种不同的石头混在一起,尝试用 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如颜色、形状、质地等)。搜集资料,想象人类怎样知道地球 是球体。活动建议 观看从月球上拍摄的地球照片。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2.2 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 其提炼物的名称。2.3 知道土壤的构成。2.4 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 实验。观看矿石及其提炼物的标本。种植豆类或洋葱,考察不同土壤对植 物生长的影响; 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 问题。编一份尽可能多地描述岩石用处的手 抄报。调查沙在建筑中的作用。观看滥采岩石、滥施化肥、乱砍树木、滥埋垃圾的录像资料。讨论保护岩石、沙、土壤的措施,并 与人类已有的措施相对照。2.5 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 切关系,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 性。地球的物质之二: 地球的物质之二:水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观看地形地球仪。3.1 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调查所生活的地区饮用水的来源情 况。3.2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做水的溶解性实验。讨论如果没有水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 界。3.3 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观看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及枯黄庄稼 的照 片。3.4 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观赏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 水域景观的影像图片。观察生物生活在不同水质中的生存质 3.5 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量。实地调查当地水体的污染源(如废水、垃圾、清洁剂等)地球的物质之三: 地球的物质之三:空气 具体内容标准 4.1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活动建议 自行设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4.3 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4.4 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收集资料,交流分享。联系空气对植物的作用,体验大气层 对地球生命的意义。观看月球及其它行星上的环形山,猜 测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有的措施进行对照。4.5 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 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讨论保护大气层的措施,并与人类已(2)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 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 量、云量等)。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 数据得出某些结论。1.3 探究雨或雪的成因。活动建议 讨论天气预报术语的含义;自制简单 的风向仪、雨量器。1.2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 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一天、一周、一 月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交 流有关发现。观察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 遇冷凝结成水滴的实验; 讨论自然界 雨或雪的成因。1.4 探究风的成因。1.5 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 据是非常有用的。1.6 欣赏美丽的天气。1.7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 的实例。1.8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 响。讨论最喜欢的天气;讨论谁最关心天 气。观看灾害性天气的图片或影片录像。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二: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观察热空气上升产生风的实验;讨论 自然界风的成因。讨论某大型运动会的时间安排。观察并绘制有关天气的图画;欣赏有 关天气的美文;找和天气有关的谚 语。2.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地球在自 为一天,需 24 小时。转。2.3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 白尼的贡献。2.4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 响。搜集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和哥白尼 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分享。观察花草、昆虫、家畜、家禽的昼夜 行为变化。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展示对某些山地的科学考察的发现,猜测其以前可能的地形。观看非洲、拉丁美洲板块图,猜测两 3.1 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板块以前可能的情况。观看溶洞、石蘑菇的图片,猜测其形 成原 因。模拟火山实验,如加热用厚土豆泥覆 3.2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盖的番茄酱,直至番茄酱喷出。观看唐山地震、神户地震的图片或录 像资料。3.3 了解地震的现象。讨论地震发生时该怎么办。模拟避震演习。观看天然的石蘑菇、石拱桥,猜测其 3.4 认识风化对地表改变的作用。形成原因。做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观看鹅卵石、钟乳石图片,猜测其形 3.5 认识水的侵蚀、水流搬运对地表改 变的作用。3.6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 响。成原因。用沙盘、喷壶模拟雨水冲刷、河流搬 运对地表改变的作用。查阅有关资料或访问当地老人,了解 居住地地表的人为变化。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四: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具体内容标准 4.1 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4.2 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 关。活动建议 搜集受季节影响的动植物资料,用各 种方式(如绘画、撰文、歌唱、图片 剪贴)表达并交流。(3)天空中的星体之一:太阳和月球 天空中的星体之一: 具体内容标准 1.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1.2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1.3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1.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1.5 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 动有关。1.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1.7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查找各种资料,分专题向同学展示有关月球的 各种知识。假想到月球旅行需带的物品和可能看到的现 象。活动建议 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并加以比较。查找有关太阳能的资料。1.8 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天空中的星体之二:太阳系、天空中的星体之二: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具体内容标准 2.1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 排列顺序。2.2 知道四季的代表星座。观看夏夜的银河系或有关银河系及 2.3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 系。宇宙的 录像。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 卡。天空中的星体之三: 天空中的星体之三:探索宇宙的历史 具体内容标准 3.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活动建议 搜集资料,交流讨论。活动建议 根据太阳系的示意图,用各色大小不 一的橡皮泥排出行星的位置。3.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 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 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3.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 出的艰辛。搜集并交流探测宇宙奥秘的工具及其 功能的有关信息。观看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录像片。搜集有关宇航员的图片或邮票,与同 学交流或分享。3.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为我国载人飞船设计太空实验项目。4.1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 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 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 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 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 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 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 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 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 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 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 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 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2)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做”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 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 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正在成为世界 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热点。(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 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 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 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 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 的行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 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 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 的过程。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 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 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一个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 动的配合。建议教师参考附录第二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类型”,从中选择合适的活动,组织 教学过程;或按照活动设计要素与基本过程,自己创设新的活动类型。4.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 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的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 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建议:(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 施。(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不 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而且为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城乡、学 校的不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 广阔天地。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 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要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更有意义的后续活 动。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 又反省自己的答案。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 以预料的情况。这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 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参见附录三 案例 1.2)建议:(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 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 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 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 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7.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 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 学信息; 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 天地。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1)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 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2)计算机软件。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 学评价软件,甚至包括某些智力游戏,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如: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 替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 用文字处理和 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也可以为满足特定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开发自己 的软件(课件)(见附录三案例 2.3)。(3)网络。包括各种局域网(如校园网、地区网)和国际互联网,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校园网发布气象消息,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网站。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科学方面的信 息,还有一些互动性的科学学习项目。所以,只要有条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 源。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见附录三案例 2.2)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 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 生学习科学,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亲手饲 养小动物的感觉与玩电子宠物的感觉毕竟是不同的。8.评价伴随教学过程之中 科学教学过程由于其活动性与开放性等特点,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 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与调控,以确保教学过程的可控性与质量。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观 察评价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观察到的学生学习表现,给予适当的鼓 励性、指导性、批评性或矫正性评价。实施这种评价需要教师熟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活动过程 与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善于观察学生,随时把握课堂教学动态,只有这 样才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建议:(1)教师在课堂上不说学生不行,以鼓励性评价为主。(2)可用教学日记的方式对重要信息做必要的记录。(3)适时地反馈与矫正,不要等问题成堆以后再解决。4.2 评价建议 1.评价功能的变化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施教学评价应突出两个转变:(1)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 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2)从单纯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鉴定,转变为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过程性 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矫正。2.评价指标与方法的重新设计 由于上述评价功能的变化,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指标与方法需重新设计。(l)评价指标:依据课程总目标,评价指标可从以下方面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兴趣与动机; 大胆想象与创新; 尊重证据,严格严谨; 善于探索,能够坚持; 乐于合作与交流; 关心科学技术,参与有关活动。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 发现与提出问题; 假设和预测; 制定研究计划; 搜集整理信息; 思考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现场操作能力; 理解科学探究。(详见课程内容标准)(2)评价方法:依据上述指标的特性,小学科学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观察与轶事记录:即教师将观察到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对反映上述评价指标 观察与轶事记录 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创意、独特的见解等)及时记录在案,供期末总评时参考。测验与考试:要改变以往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 测验与考试 要求,采用口试、书面考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 评定量表 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 作业法 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 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 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 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 价。例: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研究题目,实施之,并报告你的研究结果及其价值。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即 评议法 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3. 评价方案案例 . 从单一检查功能的学科考核到学科教学质量的全程评价,教师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 的。以下给出一套四张的科学学科评价用表,供教师在具体设计与实施评价时参考。有条件并想 进行教学质量全程评价的教师,尽可能四张表全用,条件不够的教师可以作简化处理。简化方案一:凡需文字记载的地方可改用鼓励性记号或印章,如: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有 突出表现,给予探索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突出表现,给予创新章;在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有突出表现,给予博士章。简化方案二:省略表

一、表

二、表三,只做表四。表一 小学生科学学习情况评价表 自 轶事记录 评 评 互 教师评定 情 感、态 度、价 值 观 教师评语: 勇于探索,能够坚持 乐于合作与交流 关心科学技术,参与有关活动 学习兴趣与动机 大胆想象与创新 尊重证据,严格严谨 表二 小学生科学学习情况评价表 考核成绩 轶事记录 单元 1 物质世界 科 单元 2 学 知 识 生命世界 单元 3 单元 1 单元 2 单元 3 单元 1 地球与宇宙 单元 2 单元 3 期末考核成绩: 教师评语: 表三 小学生科学学习情况评价表 轶事记录 作业法 评定 发现与提出问题 假设与预测 科 学 探 究 制定研究计划 搜集整理信息 思考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动手操作能力 理解科学探究 教师评语: 表四 小学生科学学习情况评价表 评语 考核成绩 学年综合评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 4.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 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 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 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 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1.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主要包括:实验室,科 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 景点等等。学校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 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 等);(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2.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家庭里也存在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 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家庭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小小图书馆,并提高其利用率;(2)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 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3)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 社会实践。3.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 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等)、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等。社区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途径和方式有:(1)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2)与 社区科研、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3)聘请科技 人员和专家担任学校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聘请家长中的科技工作者定期向学生作科普讲座;4)(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宣传和实践活动。4.4 教材编写建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编写小学科学教材的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 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教材编写者也需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满足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学生的需要,编写出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小学科 学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是教材编写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中涉及与教材编写有 关的理念和相关技术。对此,《标准》提出如下的原则和建议: 1. 关于内容的选择 《标准》已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 与宇宙五大部分,并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这些具体内容标准说明了 通过各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状况,而不是教材的具体内容。教材编写者的任务 是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去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这些水平。建议:(1)选择有利于学生亲历科学学习过程的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 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小学科学教材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手探究的欲望,利于发挥他们在 学习中的主动性,适合于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并便于开展观察、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的有关内容,以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2)从小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要 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 动。这些内容还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考虑他们原有的经验基础和具有适合于他们心理生理 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活动方式,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3)选择最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 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基础和基本的原则进行精选。注重基本的科学事实和原理,科学 领域中对学生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最有影响的概念和对他们形成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 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为他们长大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4)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也需要具有相应的活动设计和要求,因此在选择教学内 容时,要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蕴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因素的教学内容并充实到教材中去。(5)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要注意摒弃那些已经陈旧和过时的教学内容,吸收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 新成果、新话题,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 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6)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 综合性和关联性的内容能够整合小学科学教育的多个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贴近于真 实的生活,对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建立事物间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丰富 多彩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教材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助于实现多领域学习目标的 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关于教材的组织 《标准》只给出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 宇宙五大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没有规定所应落实的年级,更不是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这些具 体内容标准是教材编写中的基本要素,可以由教材编写者按照一定的构想自由地加以组合和构 建。建议:(1)体现小学生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 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组织科学课程的教学,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教材内容 的组织,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 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在必要的时段,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内 容,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2)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要以小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从他们熟悉的具体事物中展开学习内容,并帮助他们 逐步发展认识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性规律的能力。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 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 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有机地整合小学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 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时,要统盘考虑《标准》中所规定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目标,将相关内容以综合主题的形式有机地加以整合,形成一个个教学单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4)为小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条件 教材要向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例如:要有 机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 解。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也要允许师生选择,并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进程,在课时安排上留有 余地。(5)教材要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 教材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想,与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应 引起教材编写者的足够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小学科学教材的逻辑框架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点,在编写教材时可作为参考和借鉴。以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内容的选择到组织都体现了以科学探究为中心,以努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 展为目的,强调探究活动的连续性。以儿童生活经验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按照他们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 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按学生知识背景与认知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是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内容中分别找出与学生知识背景和认知特 点相对应的学习材料,把这些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最终形成一定的知 识体系。以提供学习素材为特征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把教学看成是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只提供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内 容中具体的事实或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由教师按照某种教学目的自行组织。以科学概念体系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从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出发,按照逻辑体系推演出定理、原理、法则、规律 等,作为组成教材内容的主要线索。以统一的概念与过程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以若干基本的、科学的、统一的概念与过程为线索组织,如物质、能的转换、系 统、守恒、结构与功能、演化等。目的在于促进和加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 理解自然界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的科学教材 这类教材突出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的多样性。通常围绕一些基本的科 学研究方法组织材料,如观察与实验、比较、参照、归纳、推理、联想、模型与模拟、感受规律、认识规律、计划、分析、探究等。3.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 小学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突出小学生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具有吸引力。采取何种呈现方式可以由教材编写者自由选择,《标准》只作如下建议:(1)需要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来表述,而不 是沿用成人的角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方式来表述。(2)要用描述的方式阐述科学的概念和事实,避免出现抽象的定义。科学探究和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有机结合在活动之中,让学生从参与、体验和探究中去内化,而不作为一种 结论去记忆和背诵。(3)一般不以结论加验证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而要尽可能通过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小学 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的空间。(4)充分考虑小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内容载体要富有儿童特点并且多样化,如童 话、诗歌、谜语等。体例要实现陈述、分析、提问的综合运用,文字、插图、实验、练习的相互 配合,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4.5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加强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 1.加强科学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因此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不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 教科学,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在中等与高等师范教育中开设科学教育专业,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 教师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对现任小学科学教师,要设立专门的上岗培训计划,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设计培训课程与教材,分期分批实施上岗培训,建 立相应的资格考核制度,持合格证上岗。争取经过 3~5 年的努力,使小学科学教师的水平上一 个台阶,能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为此,各县区级及以上的教育机构,必须设专职培训 教师和专职教研员。2.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自制教具、学具;特别是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更要事先踏勘路线及场地;科学教师一般 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这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以一定的课 时数计入工作总量。因此,科学课教师每周上课时数以不超过 16 节为宜,这样,可以保证他们 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教学和辅导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应充分认识 科学教师的工作的重要性,不要把科学课当成副课,应在排课、进修、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 面与其他学科同等对待,支持科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有时几课时连上的要求。4.6 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 活动。因此,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乡镇中心以上小学要按 国家仪器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村级小学也要达到二类标准。为落实 《科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支持教师搞好教学工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在原有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 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沙 盘模型、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此间科学教室既作为实验室,又作为学生“动手做”的活动场所,也是工具库、材料库及成果展室,是孩子们科学活动的天地。附 录:

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1.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 涉及情感、态度、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指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它强调学生亲历过程,伴有情绪反应,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体验 意识 指学生知道某一概念及其价值,并把它纳入判别标准,用于指挥或规范自己的 行为。2.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涉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指学生知道规则、方法或程序,能正确操作,大多用于技能目标。会 指学生掌握规则、方法或程序,胜任操作,大多用于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能够 3.涉及知识与技能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知道、理解 涉及知识与技能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知道、指学生能说出、写出或识别所学的内容。知道 指学生在经历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认识 指学生懂得所学内容的道理,往往表现为可以举例、类比、解释、概括或应用。理解

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 1.搜集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可以由教师指定或学生们一起确定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如关于恐龙,让他们 自己确定研究关于恐龙的什么问题,然后指导他们自己去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再用各种表达方 式汇报他们的成果。2.现场考察 2.现场考察 把学生带到某现场,从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师应 关注学校周围新发生的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事件、工程、环境问题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现场进 行教学。如:带学生到某建筑工地观看各种机械施工作业的情景;农村春耕或秋收的情景;某地 区河段严重污染的情景,垃圾场、污水处理场等,指导学生写出现场考察报告。3.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对事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 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典型经历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和足够 的时间,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目的性)以及观察步骤(计划性)和要求,最后要求学生 用语言、图画等表达方式描述他们观察的结果。观察是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的主要活动方式,可 以是定性观察,更要注重定量观察。如:观察蚂蚁的身体、蚂蚁的生活;观察蚕的一生、观察一 个月的月相变化、测量影子长度的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测量物体温度的变化等。4.实验 4.实验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一次“探求意义的经历”活动,是利用身边的简易 器材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一种观察活动。在对事物性质的认识上一般作定性观察实验,如:水加 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汽”和水滴等。为了对事物的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 程度,要给学生创造定量观察实验的机会,如: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因果关系;测量小车载重量与 速度的关系等。按实验目的分类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应该更加注重探究性实验,它是探 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如: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设计一个每 15 秒摆动 6 次的 摆等。5.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典型经历活动,不管前人是否已经作了研究,对小学生而言,只要是他们不知道而又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都可以给他们提供研究机会。师生共同拟定某一主 题,如:纸的专题研究、布的专题研究等。在一个专题中,可以由学生提出一系列的子课题,再 由小组或个人分头去研究。如关于纸的研究,可以分成以下的课题:纸的发明和古代造纸术;纸 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对不同的纸的吸水性的研究;自己造几张纸等,指导学生将研究过程和研 究结果写出报告。6.情境模拟 为了使学生对某种科学事物产生直接体验,人为地创设某种情境,由学生亲身经历一次仿 真性演习活动。如发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性躲避和疏散演习、火灾自救及消防灭火演习、外伤自 救互救演习;让学生蒙上眼睛,体会眼睛的功能,让学生敲击石块,模拟人类祖先打造石刀石斧,用自制的石刀石斧切割麻袋片。情境模拟可以是少数人表演,大多数人观看,也可以让每个学生 轮流参与。重在情感体验,同时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7.科学小制作 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 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等。鼓励学 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操作技能和 情趣。小制作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 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科学小制作是对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8.讨论辩论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也可作为某些专题研究活动的主要课堂教学 类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 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讨论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辩论一般是在持不同观点的正反两个方面之间进行的。教师不要做裁判,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帮助和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参与讨论,特别要给那些不爱发言和不善发言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以激发他们交流的意愿和提高他们的表 达能力。讨论和辩论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又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话题,要指导学 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辩论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要控制,防止跑题。9.种植饲养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小学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力 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如:花生、向日葵、萝卜、牵牛花、草茉莉等的种植;金鱼、蝌蚪、蚕、蝴蝶、蟋蟀、大白鼠、鸽等的饲养。农村地区可以 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小型种植饲养活动。种植饲养活动可以是课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课后的兴趣活动,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 导,必要时还可以搞技术经验交流会、请技术人员指导、查找有关技术资料、作专题报告等配合 性活动。10.科学游戏 科学游戏主要用于低中年级,一般是在某些课堂教学进行中某一环节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如 踩影子游戏、手影游戏、玩磁铁游戏等。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又与所要学习的科学内容 有关系,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又要诱导他们从中悟出科学道理。信息发布会、报告会、11.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典型经历活动的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机 会,让他们根据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写出报告文稿,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研究发现,可以 是少数学生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参与的交流活动。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也可以小 组为单位集体准备,选派代表发言。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 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选题可以是上课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们感兴趣而又关注的科学话 题。12.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应是小学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 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如:参观自然博物馆、科技展馆、工厂、矿 山、农场、林场、养殖场、农机修造厂、水电站、各种建设工地;访问科技工作者、工厂技术人 员、农村专业户等。参观访问活动前,教师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参观地点、访问人物的情况及其教育价值,并踏勘路线场地等,要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向学生提出必要的要求,回校后要有结果的汇报表 达形式,以求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13.竞赛 竞赛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可以是知识性竞赛,也可以是技能性竞赛,还可以开成 “头 脑运动会”。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组织成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参 加竞赛。如:教师给出 20 分钟时间让学生认识人体全身骨骼的名称,20 分钟后各组推举代表参 加关于人体骨骼的知识竞赛,可以设必答题、抢答题等,教师评判各组所得分数,选出优胜小组。也可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给出几个选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头脑运动会”、“科学奥林匹 克运动会”,选题多为带有创造性动手动脑的科技小实验、小制作。14.科学欣赏 科学欣赏是由师生共同搜集某一科学专题的故事、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电影电视、多 媒体等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进行评议。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 并关注的话题,如珍稀动植物、美丽的雪花、地形地貌、星空、航天航海、纳米技术、基因等。15.社区科学活动 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科学活动,这是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的最好活动方式。如 社区内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以及人口普查、治理环境污染、植树造林、治沙种草、兴修水利、农 田基本改造、试种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防治白蚁、防治 果木病虫害等。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科学与技术活动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的课 外科技活动内容,要充分利用社区科学教育资源,把学生带向社会。16.家庭科技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是学生在家里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这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农 村的家庭科技活动也可以是家庭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很多教学内容除课堂教学完成的部分外,有 一部分还要让学生在家里完成。如: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种花生、养蝌蚪等种植、饲养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的制作活动等。有些是为课上学习活动所作的准备工作,如:采集标本,搜集学习用品、学习材料,做某些课题的前期观察实验等。鼓励和支持学生为改善生活质量和家 庭生活环境所做的家庭科技活动,如:学生参与居室装修设计、电路设计、美化居室设计等。家 庭科技活动还包括指导学生个人兴趣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如:制作飞机、舰船、车辆、建筑模 型和学习无线电技术、电脑等。17.角色扮演 为了使学生理解科学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对某些科学及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并产 生情感体验,由学生扮演某些科学事物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活动。如在学习动物如何保护 自己的内容时,由多数学生扮演鹿,跪在地上“吃草”,几个学生扮演猛兽(戴头饰或卡片),让学生表演鹿见到猛兽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在学习日食、月食和月相变化时,由学生扮演太阳、地球、月亮,表演三者运动的关系。学习治理水污染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市民、企业家和政 府官员的角色,各自发表对水污染治理的不同立场和意见。18.科学幻想 科学幻想是给学生以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行某一专题的科学创作的机会,可以是科学设计、科学童话、科学想象画等不同形式。如未来的月球世界、未来的城市、太空旅行、未来的交通、未来的医学、未来的生物工程等。三、案 例 1.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 例 1.1 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 爸到兽医站买回 20 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 10 只鸡。爸爸妈妈 担心一窝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鸡群中有几只鸡特别有精神,一点儿也不打蔫。(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这引 提出问题 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 几只鸡经常远离鸡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畦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窝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矮的矮,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 治疗鸡瘟有作用? 假设和预测)(假设和预测 我抱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假设和预测 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韭菜捣烂撮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 3 次定时定量(每次 3 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微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 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 3 天的方法继续喂上 3 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竟活泼起来了。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 3 只病鸡和 3 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 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搜集整理信息 搜集整理信息)搜集整理信息 进药量 时 间 症状或特征 第一天 早、中、晚各 3 丸 病情依然,无食欲。同 上 白屎中略带灰色,病情无明显改善。第二天 第三天 同 上 偶尔走动,喝水,有时啄几下小米粒。大部分时间走动,有食欲,准备的米粒全部 第四天至第五天 同 上 吃完。6 天以后 同 上 能自在走动,有时扑翅,食量增大,拎在手 中能挣扎。我根据鸡的病情定量喂药,结果病鸡痊愈了。这说明韭菜确实能防治鸡瘟。(思考与结论 思考与结论)思考与结论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全村人都知晓了,乡亲们都按我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十分理想。(应用并进一步验证 应用并进一步验证)应用并进一步验证 例 1.2 格雷姆女士在五年级任教,秋天的一个上午,她班上的几个学生兴奋地将她拉到窗前,指 着外面说:“看啊,操场上那三棵树怎么啦?” 格雷姆女士看到那三棵并排生长的树,第一棵 的叶子掉光了;中间那棵的叶子颜色参差不齐,黄多绿少;第三棵却是绿叶茂密。学生们问道: “这三棵树过去看上去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么不同呢?” 格雷姆女士也无法回答他们。(表现好奇,从自己已有知识中提出问题)表现好奇,从自己已有知识中提出问题 表现好奇 格雷姆女士知道,按照课程计划,她的学生要到明年春天才学习植物,不过她认为这正是 让学生去调查植物生长情况的好机会,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会特别激励他们去寻 求答案。虽然格雷姆女士并不十分有把握,但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她的引导下进行探 究。毕竟他们去年观察过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多少积累了一些探究的经验。于是,格 雷姆女士说:“同学们,你们认为那三棵树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同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 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提出初步的猜想或假设)提出初步的猜想或假设)提出初步的猜想或假设 ——与光照有关; ——一定是水太多的缘故; ——这三棵树现在不同,可过去它们看上去是一样的; ——秋季到了,有些树的叶子会比其他树掉得早一些; ——地下有有毒物质; ——三棵树年龄不同; ——有害虫吃树叶; ——一棵树比另两棵要老一些…… 当学生列举出足够多的观点时,格雷姆女士便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些看法中,哪些 可以进行调查,哪些只是描述?然后,她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看法分成不同的小组,例如“水”组,“季节”组,“害虫”组等等。她要求每个小组制定计划、开展一次简单的调查活动,寻找证据 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学生制定调查计划时,格雷姆女士倾听他们的设想,并让各小组向全班同 学说明他们的设想。通过这种迅捷、公开的现场评价,使学生反思自己应对问题的过程,完善自 己的设想,提出更好的研究方法。(计划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和实施简单的调查研究)接下来三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各小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有关树木 特性、生长过程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树龄”组最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们跟学校有关人员 取得联系,找到了购树的原始单据,并且到苗圃去核实,结果发现:这三棵树品种相同,树龄相 差无几。对这样较早完成调查的组,格雷姆女士就请他们加入到尚未结束的小组中去。通过观(通过观 察搜集证据)察搜集证据)“水”组的学生几乎每隔一小时就察看一下三棵树周围的地面,他们轮流值日,并记录下 各人的观察。他们记录的数据足以向全班报告: “掉光叶子的那棵树几乎一直淹在水里;中间那 棵有时淹在水里;而绿叶茂密的树周围地面潮湿,但从来没有淹在水里。”(根据证据进行解 释)有一位学生回忆说,以前他家栽种的天竺葵叶子变黄的时候,妈妈曾告诉他,这是由于水 太多的缘故。“水”组学生读了一本名为《栽培健康植物》的小册子后,明白了当植物的根部被 水包围时,就无法从周围空间获取空气,等于是被水淹着。根据自己的观察、他人的解释和从小 册子中得到的信息,学生们推断: 无叶的树完全被淹,中间那棵部分被淹,而第三棵则没有被淹。(考虑其他的解释)考虑其他的解释)考虑其他的解释 “水”组继续工作,调查水的来源。他们发现:学校管理员一周有三次打开草坪洒水系统,开放时间太长了,过量的水流过草坪,汇聚到三棵树这边来。最后,各个小组集中起来汇报调查结果。学生们发现:(1)有些观察结果和所得信息,不 能解释三棵树为什么会有差异,例如“树龄”组所做的工作;(2)有些调查结果只能部分地说 明观察到的现象,例如“虫害”组的工作;(3)对学生们来说,感到最合理、既符合观察记录 又符合别的途径所得信息的,只有水太多这种解释。全班学生很满意,经过三周的工作,他们找 到了一种合理的解释。在格雷姆女士的建议下,学生们给管理员写了一封信,告知他们的发现。管理员来到他们班上表示感谢,此后他注意控制好草坪洒水系统。最后,格雷姆女士问学生,怎 样才能证明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后说,那就只有等到明年了。(交流解释)交流解释)交流解释 来年同月,格雷姆女士班上的学生们看到这三棵树都挂满了绿叶,就更加坚信他们得出的 结论有效地解释了他们的观察。(检验解释)检验解释)检验解释 [附信] 附信] 学校管理员: 您好!我们班同学注意到,操场上的三棵树在同样的季节里各不相同:一棵落光了树叶,一棵叶 子颜色黄多绿少,还有一棵却绿叶茂密。这三棵树来自苗圃。我们同苗圃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树属同一品种,并且树龄 相同,所以这不是它们产生差别的原因。据调查我们发现,那棵落光叶子的树总是淹在水里,树叶黄多绿少的树有时淹在水里,而 挂满绿叶的树从来没有淹在水里过。我们班同学看到书上说:植物不能淹在水中,否则,它会因无法从周围空间获取空气而死 掉。我们想这可能是这三棵树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注意到您经常打开洒水系统,水流过草坪汇聚到了那棵秃树和那棵树叶黄多绿少的树 那儿。我们认为您少洒点水也许会更好些。五年级(1)班全体同学 2.教学设计的案例 例 2.1 《我的星座》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星座》 第一时段——建立“我的星座” 第一时段——建立“我的星座” ——建立(1)认识星座导入 ①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著名的星座(如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引起学生的兴趣。②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星座。③在大屏幕上撤去星座的轮廓和连线,教师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用线连起来,看成是动 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古人可以建立他们的星座,我们也能做一做古人,建立我们的 星座。要求学生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 “我的星座”。(2)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 学生各自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发给学生一张投影胶片,投影 片印上网格,让学生注明方向,把“我的星座”画在投影片上。)第二时段——“发表我的星座” 第二时段——“发表我的星座” ——(1)交流“我的星座” 交流“我的星座” ①教师组织交流“我的星座”:a.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b.说出命名的理由。②学生各自用投影仪简单介绍自己的星座。③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我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2)讨论“我的星座”(2)讨论“我的星座” 讨论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的星座”:仔细观察这些星座,看看能发现什么? ②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③引导学生发现:有的星座很相似,观察的可能是同一些星星。④组织讨论 I: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颗星星?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同一时间的星星的 方位、颜色、亮度是一致的。组织讨论П:怎样才能确定一颗星星的颜色、位置、亮度?可以统 一时间,用指南针确定一颗星星的方位,用量角器确定星星的高度,亮度用小圈圈表示。⑤研究后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只指南针、一只量角器,要求全体同学在晚上 9 点同时进行观 察。点按照自己的方位进一步确定“我的星座”(3)学生在晚上 9 点按照自己的方位进一步确定“我的星座”中星星的准确位置 学生回家以后利用仪器确认“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并用投影胶片准确标出自己星 座中的星星。第三时段——介绍“我的星座” 第三时段——介绍“我的星座” ——介绍(1)介绍星座: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星座,请你把它介绍出来。(这一次的介绍和上一 次不同,要求明确星座的方位、高度和特征。)(2)学生分别介绍各自的星座,然后把“我的星座”的星星标到教室里的大投影片上,再 按方位用胶带把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3)最后把四个方向的投影片用胶带粘在一块儿,形成一幅完整的星图。(4)比较各自的星座:将我的星座和其他同学的星座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的发现。(学生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小组观察、比较、讨论。)第四时段——关注“我的星座” 第四时段——关注“我的星座” ——关注 继续观察“我的星座”一年四季在星空中的变化,建立星星运动规律的概念。例 2.2 教师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章老师从学生中找寻热点,发现学生对早已灭绝的史前动物— —恐龙的兴趣特别浓。一些学生已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获取了不少关于恐龙的知识,但知识 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章老师想借助 Internet 组织学生自己整理恐龙知识,圆学生的 “恐龙梦”。于是她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回归侏罗纪”。她告诉学生:中国少年雏鹰网中有“恐龙世界” 的信息,并提供了相应网站的域名。然后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并提出任务:再寻找一些 有关于恐龙内容的网站; 一周内去各网站领略一下恐龙世界的奇妙,每个小组考察五种恐龙的生 活;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一周后进行“回归侏罗纪”主题的交流活动。一周后,同学 们将准备好的资料带到学校,在课堂上交流。因为有了准备,又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内容,整堂课学生的发言争先恐后,介绍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得了大家的掌声。通过学生的发言,章老 师也学到了不少恐龙的知识,深感书本知识的有限,知识的无限。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万宝全书”,而学生的潜力却是无穷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如何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例 2.3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案例 如果要让城市的学生了解有关青蛙的形态特征、活动、捕食情况,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定 的难度。因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走近青蛙的真实生活,更无法透过青蛙去了解 整个蛙类世界的精彩。于是何老师设计了课件。课件由这样几部分组成:阅读小品、音像资料、拓展性阅读、思考题。从青蛙着眼,扩展到整个蛙类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学时教师出示一组思考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思考题,确定研究目标,然后通过课件查找 相关资料。在阅读小品部分安排了一篇关于青蛙生活的小品,点击小品中的热键,即可自动切换 进入音像资料部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内容观察青蛙的生活。拓展性阅读部 分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这里是蛙类生活的资料库,一个全新的从 Internet 上下载的 多媒体世界,蛙类的“衣、食、住、行”乃至趣闻轶事无奇不有,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资料库中查 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3. 教学活动的案例 例 3.1 科学课活动的设计要素与基本过程案例 第一步 确定活动主题 化冰比赛 第二步 指定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冰遇热会变成水,固态的水会变成液态的水。了解黑、白两色的物体对 热的吸收效果不同。第三步 选择活动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化冰的材料与方法,实施探究活动。第四步 制定活动计划(1)直接提出活动主题:“我们要开展一次化冰比赛”。(2)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或自己选取材料,制定化冰方案。(3)学生自由探究,教师巡视,适时指导。(4)组织学生汇总实验结果,总结冰融化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确定活动评价方式、第五步 确定活动评价方式、手段 可在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及方法时轻声问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 “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有无早期的了解,但这时无需直接作出反应与评价。对于能够利用黑色包装物使冰块吸热的学生要在实验结束后给予较高的评价,对于能够想尽 办法使冰块得到较大热量的学生也应给予较高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自行总结化冰快慢的原因时 评价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第六步 准备活动资源 活动材料:小冰块、保温杯、实验盘、黑布、白布(或黑纸、白纸)、大功率灯泡、针表。活动场地:教室内(阳光充足时)或向阳的操场上。4.科学游戏的案例 例 4.1 结网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清楚地表现自然界各成员间的关系,描绘出空气、岩石、植物和动物是如何 组合在一起的。游戏时让学生们站成一圈,教师拿着一个线团站在圈内靠近边缘的地方,学生们 按一定的规律挑选自己代表的自然界成员,如有人是兔子,有人是田鼠,有人是蒲公英,有人是 土壤,有人是水等,教师分别让他们抓住线的一端,直到全部学生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生命 网”为止。为了证明每个个体对整体都很重要,可以用假定情况去掉网中的某个成员。例如,森 林火灾烧毁了一棵树,或是伐木工伐倒了一棵树,当这棵树倒下时,就会猛地拉一下他所抓住的 绳子,任何感受到绳子力量的人都由此感受到了由树的死亡而产生的影响。接着,受到绳子牵动 的人会挣扎拉扯,从而牵动其他成员。如此下去,最终所有成员都会因为这棵树的死亡而受到影 响。例 4.2 蝙蝠与蛾子 为了让学生了解有关“超声与次声”这一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无法体验的内容,吴 老师十足动了一番脑筋,他觉得如果单纯用讲授或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的方法,都无法把这一课上 得生动有趣,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终于,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点子。上课了,吴老师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的一块空地。学生们大多不理解:今天怎么会到操场 上来上科学课?吴老师想干吗呢? 吴老师说:“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他把 40 个学生分成 20 人一组的两组,让他们围成 两个直径约为 5 米的圆圈(圆圈的大小视学生的高度而定),选出一个个子稍高些的孩子充当蝙 蝠,蒙上眼睛,站在中间。指定七八名孩子充当蛾子,也让他们站到圆圈中。吴老师宣布游戏开 始,让蝙蝠尽力去逮蛾子,只要蝙蝠一叫“蝙蝠”,蛾子便要回应一声“蛾子”。学生们玩开了。蒙着眼的“蝙蝠”一边喊着“蝙蝠”,一边张开双臂,奔跑着追逐“蛾子”,而“蛾子”则一边回应“蝙蝠”的叫声,一边以最快的速度逃跑。过了一会儿,吴老师喊“停”,并让学生们围拢到自己的周围。他告诉“蛾子”们:“在 真实世界中,蝙蝠的视力非常不好,几乎看不清东西,因此要想飞行或捕食就必须靠嘴巴里发出 一种特殊的我们听不见的超声波来探测物体。就像刚才大家做的这个游戏,每次你们听到蝙蝠喊 „蝙蝠‟,那就表明它发出的超声波撞上了你。它发出这种信号来探测周围是否有物体。它的声 音撞上你后会反弹回去,反弹回去的信号便是你所喊的„蛾子‟,像雷达信号一样,于是蝙蝠知 道蛾子就在附近,并准备出击。” “哦,原来是这样!”一些学生明白了这个游戏的用意。这时,吴老师又说:“现在,围 成圆圈的同学每人向前迈一步。”接着,同学们又玩开了。因为圆圈缩小了,游戏就显得更有意 思了。学生们“蝙蝠”、“蛾子”、“蝙蝠”、“蛾子”的叫声此起彼伏,还伴有“蛾子”快要 被“蝙蝠”抓住时的尖叫声。然后,吴老师又安排了两只“蝙蝠”同时在圈中捕捉“蛾子”,并鼓励这两只“蝙蝠”组 成一队,协调行动。他选一个高的和一个矮的学生充当蝙蝠,这样他们撞在一起时也不会碰着头。游戏结束了,吴老师带着大家回到了教室,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刚才游戏的欢乐中。吴老 师问学生们:“谁能告诉我,如果刚才在游戏中,不仅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而且把它的耳朵也堵 上,那他还能抓住蛾子吗?”李明同学说:“不能。因为堵上了蝙蝠的耳朵,它就听不见蛾子的 回答了,也就不知道蛾子在什么地方了。”“那如果把他的嘴巴堵住呢?”王芳同学说:“肯定 捉不到蛾子。因为把嘴巴堵上了,蝙蝠就不能向蛾子发出信号了。”“对,所以说蝙蝠是用耳朵 引导飞行的,在导航时嘴巴也有重要的作用。” 然后,吴老师又问:“在刚才的游戏中,哪些同学也就是哪些„蛾子‟不容易被抓住呢?” 张平同学说:“跑得快的蛾子不容易被抓住。”秦小丽同学说:“动作敏捷,能从„蝙蝠‟胳臂 下钻过去的„蛾子‟不容易被抓住。”宋云云同学说: “弯腰弯得低的„蛾子‟不容易被抓住。” 吴老师说:“大家说得都很好。自然界中的情况也和我们今天的情况一样,行动敏捷、轻盈的蛾 子不容易被蝙蝠抓住,也就能够活得更长。这种现象就叫适者生存。” 最后,吴老师给学生们讲了雷达及其在通讯、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因为有了刚才“蝙蝠与 蛾子”游戏的铺垫,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内容。5.学生课业作品的案例 例 5.1 学生提出问题的案例 ——紫色的叶子有叶绿素吗? ——秋天为什么会落叶? ——蚕是不是昆虫? ——为什么小的薄铁片、硬币轻轻放在水上也会浮,而放的时候不小心就沉下去了呢? ——水生植物一直泡在水里为什么不会烂? ——猪为什么要生小猪而不生蛋? ——人发烧时的热度是从哪里来的? ——鱼有没有耳朵? ——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 ——“厄尔尼诺”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人的指纹不一样? ——为什么天空中的彩虹是圆弧形的,而三棱镜产生的七色光带不是圆弧形的? ——我在踢球时,小腿经常抽筋,小腿为什么会抽筋?对人体是否有伤害? ——为什么只有女的能生小孩,男的不能生小孩? ——没有光、没有能量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例 5.2 学生研究课题的案例 秋天的树叶——树叶颜色变化与气温等关系的调查研究; 动物的尾巴——动物尾巴功能的调查研究; 自动输水管——使花盆保持适量水分的实验研究; 巧借浮力——不同物体在水中浮力大小的比较; 植物的根——植物根须生长情况的调查研究; 冰块的形成——不同液体结冰时间的比较研究; 鲨鱼的奥秘——关于鲨鱼习性特点等的调查研究; 校园绿化——学校绿化面积与全市人均绿化面积的比较研究; 死海探秘——关于死海成因等的调查研究。例 5.3 学生观察记录的案例 一名学生对绿豆种子发芽做出如下记录: 4 月 13 日 把绿豆种子用水浸泡放在盘子里。4 月 14 日 一部分种子膨大,外皮裂开。4 月 15 日 种子裂开,顶端向上长出白色的小芽。4 月 16 日 白色的小芽长出 1 厘米长,绿色的外皮脱落。4 月 17 日 白色的小芽长出 2 厘米长。4 月 19 日 在长白色小芽的相反一端向上长出两片小叶子。4 月 20 日 白色小芽的颜色变为褐色,有的变为紫色。4 月 21 日 变色的小芽一端向下生长。4 月 22 日 向下生长的小芽旁边长出两三根须根,同时长两片小叶子的一端越来越高。4 月 23 日 白色的茎顶着两片小叶子长得足有 5 厘米高。4 月 24 日 茎和叶长得又高又细。绿豆苗长得很快,白玉般的茎和翠绿的叶子簇拥在一起,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长长的 须根互相交错扎入水中,紧紧地钩织在一起,看上去十分讨人喜欢。例 5.4 学生活动设计报告的案例 小乌龟喜欢吃什么 研究目的:小乌龟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研究方案:分别给乌龟吃几种肉、蔬菜和面食,看它喜欢吃什么。选择手段:比较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一 比较乌龟喜欢吃生猪肉、生鱼肉还是生的螺蛳肉; 实验二 比较乌龟喜欢吃空心菜还是青菜; 实验三 比较乌龟喜欢吃熟米饭、小米还是专门给乌龟吃的食物; 实验四 比较乌龟喜欢吃肉还是吃蔬菜; 实验五 比较乌龟喜欢吃蔬菜还是吃面食; 实验六 比较乌龟喜欢吃肉还是吃面食; 实验七 比较乌龟喜欢吃肉、蔬菜还是面食。实验材料:生猪肉、生鱼肉、生螺蛳肉、青菜、空心菜、米饭、小米、乌龟食。例 5.5 学生抒发科学情感的诗歌、学生抒发科学情感的诗歌、童话案例 科学诗(五年级学生)科学诗(五年级学生)风儿,你在哪里?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看不见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摸不到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找不到你? 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咦,树枝为什么会晃动? 咦,窗帘为什么会飘动? 咦,“沙、沙、沙”的声音从哪儿来? 风儿啊风儿,你究竟在哪里? 科学童话(五年级学生)科学童话(五年级学生)小水滴之旅 小水滴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样,是大海妈妈的孩子。小水滴在家里呆腻了,想作个长途旅 行,便向太阳公公买了一张四季旅游票,登上了四季列车。不久,他就被送到了一家云旅馆。在旅馆里,他遇到了许多伙伴,小水珠、大水珠、水珠 伯、水珠姨……透过房间窗户俯瞰大地,下面的景色更美。山上的草、树是翠绿的,花儿又是那 样鲜艳夺目。哦!那是他的家——广阔而又蔚蓝的大海。这一切是美丽的,是祥和的,也是他以 前所看不到的。随着季节变暖,旅馆里的住户越来越多,直到再也挤不下了。终于在一个仲夏之夜,下了 一场倾盆大雨。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落到地面,形成了一个大水塘。又吹来了几阵秋风,街头的梧桐树摇了摇身子,抖落了几片叶子。转眼已经深秋了!太阳 公公派四季列车又要来接它们了,可他力不从心,在半空中没了力气。小水滴只得爬上窗,形成 霜。初冬,太阳公公接他回到了旅馆。可是他刚到不久,亲朋好友们都到了,他只好跳下。可 这次,他在半空中结了冰,摇身一变,成了小雪花。他落到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手里,又化成了水,流入小河。他正想回到大海,却被前面一块大冰挡住了。正想向太阳公公求助时,看见了上面一 层厚厚的冰,太阳也被一朵大云遮住了。到了春天,万物苏醒。冰化了,小水滴又进入了妈妈的怀抱。它的旅游结束了吗?不,以 后,他还要年复一年地这样旅游……

下载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开发区晨曦小学 蒋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理念。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展科学科探究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活动也是“做中学”的核心活动。科学课上,我们看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亲身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讲稿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学习内容讲稿 今年初,教育部修订完善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给出明确标准。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作为......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城西小学 张艳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师生相......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李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统一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

    202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参考答案填空题练习汇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认识,树立,崇尚,并具备一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引言 引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1)科学与技术的作用(科学和技术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