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的效率

时间:2019-05-14 17: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政府的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政府的效率》。

第一篇:浅析政府的效率

政权的更迭,构成狭义历史的主要内容。古代的政权以统治为中心,现代社会的政权以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为重心。政府的权力,不是谁或谁赋予的,而是政权形成后社会的多数(人民)是否选择接受少数(统治阶层)代表他们并为他们行使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

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须以效率为服务和管理的衡量标准。

所谓效率,主要是指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好的效果。对人民而言,代价即是税收(税基、税率)。政府在人民可接受的税收规模和水平内,维持并优化公共体系的运转。

税收的一小部分,用于维持政府和机构本身的运转。

税收的一小部分,用于公共体系积累和应急。

税收的一部分,用于社会个体或非政府组织(企业)无法独立完成的社会公共投资,比如公共基建、基础科研。

税收的一部分,用于保证国家主权,无外辱,无内乱。

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建设和维护公共体系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环境,包括健康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以及道德规范。

税收的一部分,用于提高公共体系的福利,包括教育、公共健康、社会保障。

政府实施上述公共事务管理活动,须以税收为边界,量入为出,并通过持续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税收至更合理的水平。

政府提高效率的方式,包括: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公共事务,抓大放小,收缩管理范围;

重大公共事务决策,务求科学,务求实际,不做表面文章;

具体事务,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杜绝内耗;

提高公务员素质,注重廉、能,严打贪腐;

政权衰落通常表现,苛税;通胀失控;无能低效的官僚体系;官员重权贪腐;本末倒置,忘记为人民服务;社会公义丧失;民无以安居乐业。

作为政府的个体组成,公务员自身应以天下为己任。以能力而言,公务员应是社会之精英,以道德而言,公务员应为良知公义之典范、社会之楷模。公务员应善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一己之虚名私利,更不能恃权凌物、鱼肉百姓、欺压良善。公务员应是天下最苦的职业,而不是当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幸福的职业。如果耳目所及,尚有一人比公务员苦,比公务员承受更大的不公,公务员就有理由比他苦,并努力消除不公。

第二篇:政府效率与节约型社会

政府效率与“节约型社会”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摘 要: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问责制”政府,消除政府责任缺失;公开行政信息,建立“阳光政府”;规范政府经济行为;控制政府规模;完善制度制定环节。

构建“节约型社会”对于增强国民节能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完整意义上的“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效率的提高,或者说政府运行成本的节约应该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检视一下在我国政府管理中所存在的效率问题。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政府责任缺失。从公共权力的委托-代理机制来分析,民众充当着委托人的角色,政府及其官员则作为民众的代理人而行使公共权力,但是,民众因自身的“有限理性”而不能完全掌握政府的具体行为。同时,在政治生活中,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来选择个人行为。因此,在公众利益与自身利益面前,政府官员往往会选择自身利益而舍弃公众利益,从而导致政府责任缺失,也最终违背了民众将公共权力委托给政府行使的初衷。显然,这样的政府越有效率就离民众越远,就越是一种“权力资源”的浪费。

政策执行不力。“与公司中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现象相比,公共政策领域也存在两权分离现象,即政策的制定权和执行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分离的。”[1]除却政策制定不完备的原因外,“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冲突也会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因为,在政策执行体制中,执行机关比制定机关更了解实施政策所需要的资源、政策执行的效果以及从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正是借助这种信息上的优势,当政策对利益的调整不利于执行机关时,执行机关就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消极执行既定政策,或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不力,并且严重影响制定机关的政策评估和完善工作,使政策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显然,这种政策执行上的不力,严重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我国公共管理中的“交易费用”问题

机构臃肿,政府规模过大。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政府规模扩张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普遍趋势。政府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政府规模无限扩张意味着可能的政府失灵及引致一系列不良后果。这其中除了会导致寻租腐败泛滥、社会动荡和社会发展中断以及加重人民负担之外,政府规模过大产生的另一严重后果就是政府行政的低效率。政府规模过大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单从政府公务员占全国人口比例来看,1979年我国党政干部约279万人,1989年为543万人,增加了264万人,增长了近一倍;1995年则为1042万人,比1989年增加了499万人,又增长了一倍。若加上事业单位人员共计3576万人,在我国平均30人中就有一位官员。[2]政府机构的不断膨胀,使得政府内部管理费用增加;而人员的增加,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协调难度增加,并且很可能会产生派系争斗,导致内耗。此外,管理层级增多会降低信息传递反馈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均会影响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这其中实际反映了“交易费用”问题。

政府经济行为失当。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政府的经济职能日益增强。应该说,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因为,政府在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完善与维护,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市场信息的搜集与提供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目共睹的贡献,而这些都是市场自身不能或很难完成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市场自然发展的“交易费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政府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比如政府在对市场进行管理的“越位”、“缺位”与“错位”行为便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加政府自身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无益于甚至有害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反而树立了一种政府管理低效率的形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因此,积极寻求对策,采取措施,提高政府效率,节约公共管理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设“问责制”政府,消除政府责任缺失

政府问责制就是对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和政府官员的一切工作都能实施有效监督,对他们的一切有过失的工作和言行实施责任追究的制度。问责制政府就是厉行这一制度的政府。实施政府问责制的责任追究对象包括三个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及作为个体的各级政府官员。实施问责制的主体除了负有领导或监察责任的民主授权的各级权力部门、行政领导机构、检查和司法机构之外,行政授权的各级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第三部门组织也是问责的主体,甚至官员自身也可以是问责的主体,因为官员自身的伦理道德准则也是追究官员责任的内在力量。[3] 如前所述,代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包括公共组织在内的任何具有科层结构的组织中,导致政府责任缺失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及其官员与民众存在利益差异以及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建立对政府的制衡约束机制来克服其潜在的权力滥用和选择偏差,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政府提供真实的信息并采取有利于民众的决策行为。在政府与民众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责任的履行是决定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存续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如果政府无法回应公民的期待和信任,就可能出现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从而危及到委托-代理关系的存续。因此,为了确保政府能够自觉提供真实信息并按照民众的意愿行事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加快推进问责制,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府、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使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无论是基于民主授权或是行政授权,都能从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四个方面受到激励、规范和约束。

二、公开行政信息,建立“阳光政府”

无论是“交易费用”理论还是“委托-代理”理论,都不约而同的涉及到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成本增加。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委托人无从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从公共管理的实践来看,就是因为民众和政策制定机构缺乏用来有效监督和激励政府及政策执行机构的信息来源,从而给了后者为谋取私利而放弃前者利益的机会,这是导致前面提到的政府责任缺失以及政策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交易费用”理论来看,如果我们把政府的各种信息作为商品,公众则通过纳税和放弃自身一部分权利向政府“购买”此商品,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纳税人的机会成本。如果政府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那么机会成本就低,同时公众会因此而信赖政府,无形中增加了社会资本;反之,如果政府无法提供令公众满意的高质量信息,纳税人的机会成本增加,公众将排斥其机会成本过于高昂的政府。因此,在合法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共行政信息并提高信息质量,不仅会降低公众在交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实现公众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会极大地提高政府机构内部的办事效率。

三、规范政府经济行为,减少因政府经济

行为失当而导致的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在利益驱动下,政府参与了一些本不该参与的经济活动,在增加了自身管理成本的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在一些需要政府解决的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却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导致“缺位”。无论是这种“越位”、“错位”还是“缺位”都会导致市场运行交易费用的增加,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看来,为了克服市场发育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必须借助于政府的行政干预,而这种干预有时会成为市场发育的障碍;市场取向的改革问题靠政府推动,而这种推动有时又会成为改革的阻力。如何在这种矛盾中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稀缺资源供应的有限性,如果通过政府调节能提高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增加社会福利,那政府调节就是必须的和有效的;反之,政府就会丧失或部分地丧失调节经济的必然性。”[4]因此,政府在面对经济行为时应把握好一个度,真正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节约自身和市场的运行成本。

四、裁汰冗员,控制政府规模

如前所述,如果任由政府规模无限扩大,政府很可能就会陷入“杂乱纷繁”的低效率中,因为“政府本身存在限制经济增长和经济自由的问题”[5]。科学、有效的控制政府在适度规模之中可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总体福利。何谓适度政府规模?实际上,政府也存在着内在经济与不经济。政府内在经济就是指政府在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成本降低,收益增加。而一旦政府规模过大,超过政府最佳收益规模,则会呈现出政府自身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这同科斯关于企业存在但不能完全代替市场的分析完全是一个道理。因此,当政府规模变动时,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同时发生,如果内在经济大于内在不经济,则表现为规模经济,这时扩大政府规模仍可使平均成本降低,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反之,政府扩大规模则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有损政府效率。因此,最佳政府规模的选择,既要充分享受政府规模经济的益处,又要抑制住规模不经济因素的滋生。

五、完善制度制定环节

为各项措施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正如科斯所说的“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6],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地控制与减少交易成本的支出,政治制度同样如此。我们正是需要明晰和有效的制度来对政府、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利益关系、权力架构和行为方式予以规制。而在确定利益关系和权力架构后,必须的游戏规则无疑是实现政府有效运行和官员运作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有了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才可能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才可能会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廉洁。

参考文献: [1]定明捷,刘玉蓉.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

[J]·兰州学刊,2003,(5).[2]朱应皋,吴美华.论政府规模扩张及其治理[J]·《江淮论坛》,2002,(4).[3]杜文明.依据法治理念加快建构政府问责制———与南京大学教授黄建荣谈政府问责与人大监 督[N]·人民日报,2004-7-7.[4]许善达.努力把握,机遇难再———《美国新经济》中文版序言[M](见[美]罗伯特.D.阿特金森、拉诺夫.H.科尔特著:《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7.)[5][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2版)[M]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6][英]科斯.社会成本问题[M],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0.(作者:王宝明 詹丽靖 浙江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第三篇: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一、审计效率的现状

(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年年违纪

在充分监督制度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势必衬托出非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的严重事实,审计打假也成了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每一个工作在审计一线的政府审计人员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审计过的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是审计的悲哀吗?政府审计是经济活动中履行监督职能的专职机构,是需要有锐气和勇气的,可制度的非约束性,审计的无风险性和对问题处理的非规范性,不自觉地形成了对敏感问题的回避,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的威慑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对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部门,甚至同一个经济个体年年审计年年问题不断,同样的问题有的被审计单位年年犯的情况。这样的现象,不能不使我们对政府审计的工作力度、威慑作用进行一番反思。

(二)权力寻租也是目前政府审计无法回避的社会丑恶现象

有权力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审计定位于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又相对独立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并依照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进行执法活动,这样毫无疑问地也会产生权力设租和权力寻租的社会陋习。

(三)政府审计中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之所在,没有审计的独立性就不能够完成政府审计目标。政府审计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又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首先,体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上。地方保护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可审计过程出现的地方保护现象屡见不鲜。其次,体现在部门利益上。审计监督是要得罪人的,但又不能把所有的人全部得罪,在现行体制下的政府审计不得不考虑相关部门众口铄金的影响,审计部门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造成政府审计不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政府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政府审计程序混乱:审计程序在政府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项目审计中无法保证审计工作有秩序进行,紊乱无章;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增大审计费用,阻碍了提高审计效率的提高。再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在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致使审计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最后: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欠缺,惩戒力度欠缺是导致审计单位进行会计造价的根本原因。被审计单位之所以进行会计造假,就是因为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

三、为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政府审计机关还应制订相应的准入制度对政府审计人员的资格做出要求。如可参照英国《政府审计法》的规定,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至少取得一个职业会计团体的资格证书。政府审计可以仿效注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是法定的,每年一次,否则不能通过年检。注册会计师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学习的结果与收入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可以降低执业风险和减少潜在失业可能性。这样政府审计增加了竞争就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危机感就增大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政府审计程序

规范政府审计程序主要包括:①审计准备阶段要制定科学、周密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机关为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项目作业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的科学与周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审计方案对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行动纲领,提出要求。制定审计方案时,一是审计进度安排要明确,审计组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任务。要通过事前调查尽可能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因临时变更审计方案、打乱进行节奏而影响审计效率。二是审计人员分工要合理。既要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又要均衡工作量。三是审计任务要量化。要具体到每个项目审计到什么程度、审计抽样的样本量达到多少比例等等。

(三)已精简高效为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并爱妻附属机构进行合并与简化

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英国审计署的内部机构只设立了六个局,其中第一局为综合行政部门,其他五个局为专业审计部门。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将许多综合的行政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及一些事业单位进行合并,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进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行政型的审计模式影响了审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将这种行政型的政府审计模式过渡到人大领导下的立法行政型政府审计模式,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彻底消除各级政府的本位主义行为,提高政府审计效率。

(五)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实现其目标,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组织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审计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必须解决合理授权、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程度、企业具体控制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控制面和控制点的关系和内部控制运行的人文环境。

(六)健全法律法规,加大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提高审计效率

政府审计法律法规是由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法定的约束力,由国家强制保障其遵守执行的审计规范。审计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能够对违规单位的惩罚力度。惩罚力度的加强能够给被审计单位以警示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审计客体的造价成本,最终得以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政府审计部门的不断改革,审计环境的不断完善,政府审计定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四篇:政府经济学(公平与效率提纲)

2012春行政管理 李明明

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道德理论等的社会学范畴。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3)合理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控制收入差距。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结果,就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成为效率低。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小组成员:李明明、刘奇、姚春芳、冯纳、靳媛媛、李欣、毕瑾华、刘跃、邓凯、曹娅、陈萌、马莎莎、左克强、李兆龙、刘少刚王林举

组长:李明明

发言人:李明明

第五篇:浅谈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浅谈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摘 要

行政效率的提升对于政府行政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营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目前的行政效率整体偏低,本文研究归纳了当前我国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表现形式,然后重点对导致我国当前行政效率偏低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提升行政效率的建议和措施,全文的研究对于推进行政管理、更加高效地发挥其推动改革、协调关系、引导方向、把握全局的作用,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效率;影响因素;改善

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形式.......................................1

(一)行政职能不清晰,管理越位..........................................1

(二)行政权责不明确,管理错位..........................................1

(三)行政定性评估,效率不高............................................2 第三章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

(一)现行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适应..................................2

(二)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3

(三)法制建设工作滞后..................................................3

(四)行政理论研究滞后..................................................3

(五)行政监督机制不完善................................................4 第四章 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建议措施...........................................4

(一)创新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机制........................................4

(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5

(三)构建竞争、开放的上岗机制..........................................5

(四)营造创建积极向上的行政氛围........................................5

(五)构建合理完善的约束机制,健全行政监督体制..........................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第一章 前言

所谓的行政效率主要就是指在顺利完成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和使命以及既定工作目标的前提基础之上,投入工作量总和与或收获的实际工作效果间的比值。要稳步提升行政效率,首先要认清提升行政效率对于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行政效率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我国各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直接决定了我国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是否能够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更对我国在世界诸多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是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切实需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实需要,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可以看出,提升行政效率对于当前的我国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二章 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职能不清晰,管理越位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就会有淘汰,尤其是国有企业单位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很多企业遇到了各种困难,政府部门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扶持和帮助,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切不可所有事情都必须由政府来解决,而不是首先找市场。没有能够从企业的内部管理着手,不去占有市场和适应市场,而是将所有的问题都强行的推给政府部门去解决,让政府部门被迫承担起无限的责任。而实质上政府部门不能过于干涉,而应当那个让市场进行自发调节。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原本就有限的公共财力没有被充分的运用到宏观调控等需要的地方,不能够很好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能够保持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且政府部门有限的人力资源也在很多事务性工作过程中消耗了很大一部分,谋全局、谋长远的精力也就不多了,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很多统的过死、管的过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表面看是强化管理,实则是大量挤占公共人力和财力,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到了表面政绩工程上,而在真正的雪中送炭的环节却往往变得力不从心,出现本末倒置,影响行政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权责不明确,管理错位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政府机构在组织配置上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权责脱节、权责不匹配,有限的权力被过多的集中、过多的分散问题同时存在,导致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监督、执行、决策职能的不科学配置。具体来讲,决策方面,领导干部往往是流于表面,最高领导主观定夺的现象仍旧非常普遍;执行层面,因为政府

部门间的职能重叠交叉以及过多的职能管理机构问题非常严重,不但部门数量上不断增加,对应的行政工作人员编制也是不断增加,造成很多行政工作人员长时间无所事事,消极追求安逸,遇到事情和工作任务安排能躲就躲,整体行政效率过低,影响行政工作的正常推进。

(二)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偏低

以往在行政工作人员的选拔聘用过程中,因为标准上存在差异,早期的行政工作人员在管理思想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在行政工作理论研究方面的薄弱导致行政人员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且由于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和不健全之处,行政人员的后续进修和培训工作没有能够与时俱进跟上需求发展步伐,导致公务员不合格人员的比例不断上升。总而言之,当前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是体制不完善,而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则是导致行政效率偏低的行为主体。行政人员作为行政工作行为主体,其素质高低对行政效率的高低以及行政服务质量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法制建设工作滞后

法制的作用主要在于创建与维护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让各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按章行事,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尽管一直不断地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健全与完善,但是行政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依旧存在。各领域内的行政法规虽然制定了很多,也基本上完成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目标,然而现行立法基本集中于实体内容,而缺乏程序规范实施细则。也正是由于缺乏可操行更强的程序规范,导致部分行政机构不能够切实依法行政,而是仅仅凭领导干部的个人主观意志做事,造成的相关后果同样无人追究,对于行政人员的渎职和失职行为无法有效及时的给予严肃认真的法律追究,缺乏对部分专业人员职权范围及其职权行使过程的有效监督,部分人甚至会因为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职权的认真规范行使而遭受不良的报复打击,其结果就是实体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要么执行走样,要么就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违法行政、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这和立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而法制建设工作的滞后带来的不法行政和有法不依等问题也正是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

(四)行政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目前的行政工作理念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旧行政理念,几千年文明史发展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封建思想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有存在,行政人员脑海中因循守旧的观念根深蒂

体制转变的阶段,一定要做好政府职能内容和范围的规范管理,进而确保政府权力运行在正确合理的轨道上,进而不断提升行政效率。此外要转变政府职能,稳步推进行政机构的精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应严格限制在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方面,而把该由社会和企业承担的功能统统交还给社会和企业,使政府能用好有限的财力资源,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

(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

随着信息化转变进程的不断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行政办公需要对来自于多方面的海量信息资料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理,不但要求速度快,也要求精确可靠,这就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办公现代化和自动化的改革来提升行政工作效率,这是将来的必然趋势。再者,公务员队伍作为行政工作的运作主体,是行政效率得以提升的出发点,对于整个行政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和编制工作,强化公务员在岗期间的继续教育和学习,让其更好地精通业务,增强责任心,才能够确保行政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构建竞争、开放的上岗机制

对行政人员上岗机制实施规范竞争程序,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规范,明确庸者下、能者上的竞争机制,促进行政队伍整体水平的优化提升。探索构建行政工作人员管理新机制,科学评价、考核、考察行政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推行行政人员奖惩升迁、增资晋级、选拔任用等和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的具体结果实施无缝对接的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和综合能力考核结果相对应,减低竞争上岗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不合格的行政人员要坚决实施淘汰机制,彻底改变领导干部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陈旧传统,考核不通过的领导干部即便没有原则性的犯错误也要坚决撤换,不可因为个人因素而对整个机关单位的行政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四)营造创建积极向上的行政氛围

行政氛围分成消极氛围和积极氛围两种,积极的行政氛围对于政府相关工作的组织发展实施都具有促进和激励的正面作用,有助于提升行政效率。但是相对应的消极行政氛围对于政府相关工作的组织发展实施则起到阻碍和制约等离心式的作用,是行政效率提升的负面因素。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中的行政氛围都是构建在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社会根基之上,宏观的德治背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深刻,导致我国传统的行政习惯和行政原则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缺乏协作态度,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效率意识与危机感,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意识。尽管目前国内国际在很多问题上有着频繁的交流,社会快速转型、经

结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效率的提升对于政府行政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营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然而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目前的行政效率整体偏低,继续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及时制定有效地应对措施加以改善,促进行政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我国行政事业整体更好地发展。

致谢

本文的顺利完成,是和我的导师###老师的悉心指导、热心帮助分不开的。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是我为学的榜样。自始至终他都给予了大量的关心与帮助,这使我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及时而有益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下载浅析政府的效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政府的效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