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5篇)

时间:2019-05-12 17: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

第一篇: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

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

现代集团基础设施融资部梁静

【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经历了体制上的变革,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政府监管的不足,我国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完善政府监管来提升公用事业运营效率需要我们尽快破题解决。

公用事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用性等特点。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垃圾及城市公共交通等方面,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行业,它不仅是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对社会安定和环境保护也有很大的贡献。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管理公用事业型企业的人、才、物和经营生产,企业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包干供给,实行“收支两条线”,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均由政府掌握。这种模式在建国初期资源极度贫乏,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政府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财力,使破败不堪的城市恢复了生机,稳定了全国政治经济局势,并初步构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骨架。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城市公用事业旧的管理体制所固有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建设部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的情况上,2002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市场化为主线,全面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最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机制的转换,促进市政公用事业的额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公用事业运营效率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效率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公用事业与非公用事业宏观资金使用效率及所有制、投融资形态、与营运效率的的关系上,关于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效率改进研究也大多数集中在市场化、拓展投融资模式、定位政府职能和改善监管等方面。

美、英、法的研究者对城市公用事业营运的时效分析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有的认为公用企业成本更低,应保持城市公用事业公有制建设、运营;有的认为公有、私有企业在效率方面差别不大,应加强监管和改善管理运营水平;有的认为私有企业要优于公有企业,应该加大市场化、民营化进程。

在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样本做出分析后,有观点认为:城市公用事业的公有制导致运营效率的低下,通常政府出于财政能力的约束,对公用事业的投资是不充分的,而政府出于公益性考虑,对公用事业产品与服务定价过低导致企业收益率很低,从而导致再投资率比私人企业低,企业负债比例比私人企业高等,这些是造成城市公用事业公共所有绩效低的重要原因,对公有企业进行公共投资只能获得很低的净回报率,公有企业没有给政府创造净收入,远远不能对提高经济绩效产生贡献。观点最后认为,政府只有通过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改善监管,实行民营化和市场化,以此增加公用事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城市公用事业长期以来政府垄断经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的体制性垄断,造成其它社会资本根本无法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资本垄断性造成了行业的结构的封闭性、市场结构的独占性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一元性,由于财政投资远远不足,行业没有其它融资渠道及时补位,行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允许私人和外资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资金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公用事业运营效率较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高层法制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对公用事业的运营效率还有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公用事业监管体制现状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在我国实行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的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体系也从无到有逐步的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成熟的政府监管体系,现阶段我国公用事业的政府监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总体来说,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重实施,轻法制

我国目前的最高立法文件是国家建设部2004年3月29日颁布的第129号令《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当该办法与其它部门颁布的法律文件相冲突时,实施者很难取舍,比如该办法要求对市政公用事业进行特许经营招标,而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于2003年12月31日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国有资产必须经过资产评估进入产权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但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在转让时不应仅仅依资产价格来选择受让方,这就需要有更高的立法机构或者几个部门联合发文来协调该问题。

(二)重引资,轻监管

片面的认为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入资金,只要资金引入就大功告成,而对特许经营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工作比较忽视,相对于引入资金,特许经营监管更是有实际意义,如何保持企业的规范运营,保证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

(三)重建设,轻运营

我国建设部门传统上是直接负责运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设的部门,对工程建设的专业度比较高,因此对公用事业的建设工作更为熟悉和重视,而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重视度不够,而特许经营期限主要体现为运营期限,一般为二三十年,且运营工作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运营监管工作显然更为重要。

(四)重硬件,轻软件

硬件主要指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设置,软件主要指对监管手段的配置。我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工作很多地区处于初级阶段,具备了监管意识,设置了监管部门和人员,但监管的手段比较落后,主要依靠监管人员的日常督查,缺乏先进的软件支撑,监管部门需要逐渐配备先进的软件设施来完善监管工作。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在政府监管上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公用事业效率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政府监管内容理顺政府监管体制,以促进公用事业效率的提升。

三、完善监管内容,理顺监管体制

1、完善政府监管内容

(1)、市场秩序监管

市场秩序监管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市场准入、退出都是公用设施特许经营的重要制度,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严格操作规程,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特许协议签署后,原则上政府要保证企业在协议约定范围内的独家垄断经营的权利。

(2)、工程建设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对工程建设的设计、进度、造价、质量等环节进行监管,有效维护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3)、经营状况监管

鉴于市政公用事业的公益性,政府监管部门还要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性指标、经营性指标以及财务性指标等进行适当监管,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定点、定时的检查和检测,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要及时加以控制。

(4)、运营成本监管

公用设施运营成本监管是合理确定价格、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的重要手段,政府监管部门要配合审计、物价等部门加快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建立公用事业行业产本和服务成本定期监审制度,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本状况,为制定和调整价格提供基础依据,防止成本和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5)、资产安全监管

对于资产安全的监管是因为市政公用事业资产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资产,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保障运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还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安全监管。

(6)、信息发布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检查、检测结果和整改措施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使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处于社会监督之下。

为了实现上述监管,政府需要和企业签署完善的特许经营协议,将上述六大主要监管内容体现在协议中,以便日常具体的落实和推进。

2、理顺政府监管体系

在我国一般市政公用事业的主管部门为各地建设部门,因此市政公用事业在实施特许经营后,日常的监管工作也主要由建设部门具体执行,部分地区通过在住建局设置专门科室或者二、三级单位实施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但还有很多地区缺乏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监管的意识,忽视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后的监管。我们建议各地监管部门应加强以下工作:

1、加大向市政府汇报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汇报力度,不断强化市政府

领导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认识和重视度;

2、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如发改、规划、审计、物价、消防、税务等,根据其不同职能,及时将其引入到项目中去,充分发挥其在项目中的职能,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建立固定的交流机制,深入全面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形成对企业360度全方位的监管;

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将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重要新闻及时向社

会公布,促进整个社会对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认识和关心;

4、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不断追求制度的合理化和技术的专业化。

第二篇: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的投资环境重点领域综合整治活动部署,促进公用事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保证入区企业和公众生产生活满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的工作要求,加强和改进公用事业行业监管协调工作,保障用户使用满意;持续打击整治不合规收费,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持续严查治理“三指定”违规行为,保障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公平开放。

二、工作重点

联合物价部门、工商局等行政执法部门,严厉打击整治不执行国家改革政策,擅自涨价,提前或者推迟调整价格,以及借价格调整之机乱收费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秩序,治理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构建公平、开放的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市场环境。重点是:

(一)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受理、办理情况,供用方案答复是否合理,是否一证受理,是否存在区别对待社会企业情况,公示落实情况;

(二)停用计划提报情况;

(三)用户用能工程数量、工程量,集体企业承揽的数量、工程量,市场份额、占比情况等;

(四)设计市场开放情况;

(五)试验市场开放情况是否以试验费名义收取管理费等;

(六)供能企业的设备设施是否免费出借给关联企业使用等;

(七)是否存在指定或变相指定问题;

(八)是否存在转包、非法分包或以劳务分包名义进行转包、非法分包行为;

(九)配套费的收取、管理、使用情况,是否存在违规收取作业费、管沟占用费等行为;

(十)是否存在其它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作安排

(一)企业自查,主要内容包括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二)实地走访企业、用户,听取其对各供能及通信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联合物价部门、工商局等进行现场检查和重点抽查,实地查阅、核对相关文件资料,现场询问有关人员。

(四)重点监管,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集中的供能及通信企业开展重点监管。

(五)个案全程跟踪监管,选取部分用户用能及通信工程开展全程跟踪监管。

(六)第三方调查,由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

四、工作要求

(一)各供能及通信企业要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根据我局方案,认真做好工作部署,落实人员责任,组织开展自查,边查边改,逐项落实。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举措,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各供能及通信企业要认真做好配合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供能及通信服务和工程建设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现场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重要资料等行为,将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篇: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研究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研究

一、立项依据于研究内容

(一)研究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全球性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广大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 国外:

1、单部门监管模式

⑴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部门职能重叠,降低联邦开支,加拿大于1996年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重组,将加拿大卫生、农业、渔业和海洋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监督署(CFIA),于1997年4月开始工作。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后,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效:①节省财政预算支出,1997-1998年财政的支出减少了10%;②减少机构监管的重叠,避免了不同部门开展同样监督检查的现象;③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减少了政府监管的“盲区”。

⑵英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999年,经议会通过,英国女王颁布法律,成立独立的食品标准局,成立食品安全局的法律于2000年4月1日正式生效。

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之前,英国的食品安全职能由几个中央政府部门分担,如农业、渔业、食品部,卫生部,以及地方政府。1999年,为解决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疯牛病等),议会通过了《食品标准法》,建立独立的食品标准局(FSA),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的领导机构。FSA负有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但没有促进农业或食品发展的责任。

独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12名成员组成,代表公众利益对食品标准局进行管理。委员会主席决定食品政策,公开召集政策问题的讨论。

2.多部门监管模式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部门组成。在联邦政府层面上,有12个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FSIS);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美国农业部动植物监督局;美国农业部粮食、包装、储存管理局;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商贸局;美国财政关税局;美国财政部烟、酒、火炮局;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然而,美国联邦政府主要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美国农业部的FSIS和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

美国农业部的FSIS负责肉、禽及蛋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管,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的FDA负责农业部监管之外的食品的安全监管。据此,FSIS和FDA被称作美国的两大食品安全系统(America s Two Food Safety System)。由此可见,美国实行的是多个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这种体制在职责和工作范围上似乎界定得很清楚,但实际上仍存在缺陷:①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重叠。②重复监督检查。③食品监管的权限不一致。

鉴于上述问题,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关注欧盟和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着手美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研究。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于2004年建议国会考虑:①制定综合性的、统一的、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法律;②建立单一的、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国内: 我国中央一级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共同负责,向国务院报告工作。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典型的多部门管理模式.按照生产、流通、消费的环节进行分段监管。根据相关文献.归纳出各部门职责及管理环六部门均有权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种分阶段监管模式本是为了分权制衡,并实现对食品的全方位监管。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食品卫生的层次.未能上升到食品安全层面。在历次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中.牵头者多为工商行政部门,打击重心也多是小作坊、黑作坊等“假冒伪劣”产品.对正规生产商家生产的“劣” 产品关注不多。2o08年席卷全国的“三鹿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特点

(2)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众多,且职能交错,难形成合力.易出现“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多集中在两至三个部门.易组织“联合执法”行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权力过于分散.“联合执法”具有天然的劣势。且过多的监管环节也易滋生“权力寻租”.不利于守法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现有实际资料,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加以深化。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情况的调查研究,确定本课题的作用的实际效果。

3、案例研究法: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等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

4、通过实证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路和建议。

(二)调研方案

1、课题设计 ⑴人员组成:

崔玉凤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主任

白湘林 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长 万学军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副处长 靳雷利 西安市政府研究室 副处长 王景红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 副教授 涂兴中 市农委办公室 副主任 党建伟 农村处 主任科员 孙 杰 农村处 副主任科员

⑵、人员分工

执笔:崔玉凤、万学军、靳雷利、王景红、涂兴中、党建伟、孙杰

材料收集:靳雷利、党建伟、孙杰 调研联系、安排:万学军、党建伟、孙杰 座谈接洽组织:万学军、靳雷利、孙杰 ⑶、准备工作:

收集整理资料,加深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深入食品一线实地调研。

⑷、材料分工: 第一部分 党建伟 孙杰 第二部分 党建伟 孙杰

第三部分 靳雷利 王景红 党建伟 第四部分 万学军 王景红 涂兴中 第五部分 万学军 靳雷利 涂兴中

3、进度安排

2011年9月,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人员分工,组织搜集课题相关资料,对框架提纲进行讨论。

按提纲分块进行调研并搜集相关的实际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完成基本框架和主要观点的撰写任务。课题小组进行一次交流,对课题提纲进行完善补充,对主要观点进行一次研讨。

2011年11月,课题小组成员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调研,中期组织骨干人员到外地实地考察,拿出初稿。

2012年1月:小组人员修改课题,经过再次交流,进行统稿,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2012年2月总结评估阶段:期间课题小组要进行三次交流,对撰写的内容相互完善补充,讨论定稿,送有关专家征求意见进行修改,送分管主任审示后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申请结题。

4、课题成果取向:

⑴、服务国家与政府领导决策

⑵、服务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和商务部等部门经济工作

⑶、服务地方政府和基层一线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理论上进行再认识、认识上的再提高,进一步丰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内涵,进一步明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丰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理论研究内容,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理论研究的深化,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展新格局。本课题在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情进行研究,在操作平面上更具切实可行的指导性,为政府统筹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使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能够顺利进行并创出独特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让老百姓享受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带来的实惠,促进我国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第四篇: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我国政府审计效率的研究

一、审计效率的现状

(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年年违纪

在充分监督制度下的上市公司存在的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势必衬托出非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的严重事实,审计打假也成了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每一个工作在审计一线的政府审计人员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审计过的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是审计的悲哀吗?政府审计是经济活动中履行监督职能的专职机构,是需要有锐气和勇气的,可制度的非约束性,审计的无风险性和对问题处理的非规范性,不自觉地形成了对敏感问题的回避,弱化了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的威慑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对同一个企业、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部门,甚至同一个经济个体年年审计年年问题不断,同样的问题有的被审计单位年年犯的情况。这样的现象,不能不使我们对政府审计的工作力度、威慑作用进行一番反思。

(二)权力寻租也是目前政府审计无法回避的社会丑恶现象

有权力的地方就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审计定位于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又相对独立于政府各职能部门,并依照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进行执法活动,这样毫无疑问地也会产生权力设租和权力寻租的社会陋习。

(三)政府审计中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之所在,没有审计的独立性就不能够完成政府审计目标。政府审计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难以回避的政府情结,又折扣了政府审计的独立性。首先,体现在地方保护主义上。地方保护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可审计过程出现的地方保护现象屡见不鲜。其次,体现在部门利益上。审计监督是要得罪人的,但又不能把所有的人全部得罪,在现行体制下的政府审计不得不考虑相关部门众口铄金的影响,审计部门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造成政府审计不足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政府审计人员素质低下: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政府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政府审计程序混乱:审计程序在政府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项目审计中无法保证审计工作有秩序进行,紊乱无章;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增大审计费用,阻碍了提高审计效率的提高。再次:机构设置不合理,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在机构设置上的不合理,致使审计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政府审计效率。最后: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欠缺,惩戒力度欠缺是导致审计单位进行会计造价的根本原因。被审计单位之所以进行会计造假,就是因为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

三、为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采取的相应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政府审计机关还应制订相应的准入制度对政府审计人员的资格做出要求。如可参照英国《政府审计法》的规定,要求政府审计人员必须至少取得一个职业会计团体的资格证书。政府审计可以仿效注会,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是法定的,每年一次,否则不能通过年检。注册会计师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学习的结果与收入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学习可以降低执业风险和减少潜在失业可能性。这样政府审计增加了竞争就增加了活力,增加了危机感就增大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规范政府审计程序

规范政府审计程序主要包括:①审计准备阶段要制定科学、周密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机关为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项目作业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的科学与周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审计方案对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作出行动纲领,提出要求。制定审计方案时,一是审计进度安排要明确,审计组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任务。要通过事前调查尽可能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因临时变更审计方案、打乱进行节奏而影响审计效率。二是审计人员分工要合理。既要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又要均衡工作量。三是审计任务要量化。要具体到每个项目审计到什么程度、审计抽样的样本量达到多少比例等等。

(三)已精简高效为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并爱妻附属机构进行合并与简化

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精简高效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英国政府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设置。英国审计署的内部机构只设立了六个局,其中第一局为综合行政部门,其他五个局为专业审计部门。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将许多综合的行政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及一些事业单位进行合并,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四)进行政府审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及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行政型的审计模式影响了审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将这种行政型的政府审计模式过渡到人大领导下的立法行政型政府审计模式,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彻底消除各级政府的本位主义行为,提高政府审计效率。

(五)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组织实现其目标,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组织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审计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必须解决合理授权、对被控对象的控制程度、企业具体控制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控制面和控制点的关系和内部控制运行的人文环境。

(六)健全法律法规,加大会计造假的惩戒力度,提高审计效率

政府审计法律法规是由国家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法定的约束力,由国家强制保障其遵守执行的审计规范。审计法律法规的强制力,能够对违规单位的惩罚力度。惩罚力度的加强能够给被审计单位以警示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审计客体的造价成本,最终得以提高审计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政府审计部门的不断改革,审计环境的不断完善,政府审计定能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五篇:政府监管文化产业的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政府监管文化产业的策略研究

作者:朱 苗等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4期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也依赖于政府和公共部门发挥相应功能。当前文化产业政府监管存在漏洞,基于监管博弈分析的对策思路,具有较强的解析力和可行性。

下载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与政府监管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政府的效率

    政权的更迭,构成狭义历史的主要内容。古代的政权以统治为中心,现代社会的政权以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为重心。政府的权力,不是谁或谁赋予的,而是政权形成后社会的多数(人民)是否选择......

    互联网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监管与应对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民群众网络问政意识不断增强,国内外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的关注和反响也日趋激烈。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即时性、传播性、自由性等......

    政府效率与节约型社会(5篇可选)

    政府效率与“节约型社会”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摘 要: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问责制”政府,消除政府责任缺失;公开行政信息,建立“阳光政府”;......

    政府经济学(公平与效率提纲)

    2012春行政管理 李明明小组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道德理论等的社会学范畴。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

    杭州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主要职能5篇

    杭州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主要职能1、参与起草市有关公用事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有关政策,并协助做好组织宣传贯彻工作; 2、参与编制市有关公用事业专项规划和发展规......

    公用事业监管服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用事业监管服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公用事业服务水准的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作为宁波市供水节水、燃气、公交客运等公用行业的监管部......

    我国慈善组织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慈善组织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慈善组织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组......

    金融危机和政府监管

    金融危机和政府监管 朱苏力 目前中国面临着经济危机,并主要是由于国际因素引发,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所以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华尔街的失败,是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