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监管与服务方式应如何转变
政府监管与服务方式应如何转变?
安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左雷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 高效的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够研究超前性、深层次的战略性重大问题,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核和处理工作,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二要缩短审批环节和审批周期;三要公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四要明确审批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对审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五要改革审批部门普遍存在着的重审批、轻 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现象。
四、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微观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资者立场上,依靠行政命令、参与企业治理结构或直接介入市场的方式,对微观经济主体实施的一种直接管理,主要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对公有制企业的直接管理活动。宏观调控,指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作所进行的“控制”或“调节”,它是政府通过调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经济变量(如财政支出、货币供给),来影响市场经济中各种变量的取值,从而影响私人经济部门行为的政策过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垄断一切,宏观、微观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后,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
五、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严格依法行政。根据世贸组织要求,政府要保证法律法规在全国的统一实施,有比较完善的依法行政体制,政府行政过程应当是透明的、可预 见的、公开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严格依法行政,由权力行政转向规则行政,从随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其次,要公开。透明度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基本方法。各级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尽快实现政府管理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强政府各级机关及各级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也有利于政府与内外商人之间的联系和方便商人们办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确、快捷地实现互动。
六、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确立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新形势下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和各类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企业及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行政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它。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领域要同国际接轨,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政府行使其职能(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须相应地不断做出新的调整。我们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篇: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
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
————浅析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发挥职能的途径
(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沈玉奇)
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和政府转轨期,市场的公序良俗和政府的管理体制面临不断的变化与调整。作为政府直属机构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按照总局提出的“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树立以民为本、服务经济、依法行政的监管执法理念,不断探索符合民众需求、社会发展、经济规律的监管执法措施,业已明确工作方向,狠抓工作落实。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明显,管理对象观念的变化、监管执法领域的拓展,工商履职风险的转化。在新形势下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就当前而言,涉及无照经营整治、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经营管理、消费维权保障和公平公正执法等民生保护、政府形象和职能发挥的工作有亟待完善。笔者认为,通过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对全面调动基层监管执法人员的履职积极性,有效降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管执法风险,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监管执法突发性和事务性任务激增,基层机构和人员疲于应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商职能的转变,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不但要肩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工作,同时在促进地方经济中也承担着发展经营主体和保障地方社会稳定的职责。因而,危化等重点主体的监管、消费纠纷的调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整治等,都需要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日常 的监管执法加以落实。实践中,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常遇到在特定时间内检查成百上千户主体,而有时上级检查的主体对象又不明确,检查项目又多又散。时常遇到正在从事某项检查工作时,上级又有新任务部署或临时抽调从事某项突击任务的情况。其次,监管执法纵向指导和部署不够精细,履职合力氛围需完善。在任务的下达上,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上级传达、部署的任务中,背景、原则和意义交代过多,而对具体的落实方法、措施缺乏细化的解决方案或方案落实效果却不明显。现实中存在上级文件、通知层层转发、下级监管执法流于形式的现象。而各项统计报表、资料中出现最多的是检查人员、车辆和检查主体的数量,对实际监管执法查处数、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反馈甚少。第三,监管执法执行依据交错,外部联动方式不够统一。迄今为止,共有103部法律和201件行政法规、487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124件部门规章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依据。按照法律归类,如《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等商品类,监管执法的主体除工商外,还涉及质检、食药和卫生等许多部门;有关《公司法》、《个体工商户条例》等主体类,监管执法的主体也涉及国资、投促委、银监和安检等前置许可部门;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交易行为类,又牵涉到管辖权除外规定,监管的主体有通管局、物价局、保监会,甚至包括烟草局、粮食局、文化、环保、海关、公安等。因而,出现目前工作中的食品安全履职难、无照查处取缔难、服务消费维权难等现象。现实中,诸如重大活动,重大项目、文明城市创建等,也牵涉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大量的精力。第四,监管执法与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工商信息化应用还需整合。近年来,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目前除工商业务、政务系统外,还有12315申投诉、食品安全监管等拓展应用系统。由于政务、业务数据之间分不同模块和界面管理,加之工商各地的系统之间不同程度的存在数据分散、操作繁琐、系统凌乱等情况。工商监管执法人员在办公、执法、登记、监管等工作时,需要打开不同的应用系统;外部公众希望了解工商信息,也要通过打开工商政务网站、12315申投诉网站、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网站等不同的链接进行搜索操作;工商与政府各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平台,对诸如禁止登记人员的违法犯罪等信息工商无法获悉,而工商部门的驰著名商标信息、重守信用信息、处罚信息、黑名单警
示信息等其他单位也不能有效利用。
二、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问题的成因
一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工商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市场主体、经营形式、经营内容等走向多元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原有的服务发展和监管执法职能面临挑战。2008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国家工商总局加强市场监管的责任,增加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职责,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职责,增加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职责,突出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实践中,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还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维护稳定安全等职责。二是工商职能的法定增减,促使工商履职产生了一定变化。鉴于新的工商职能变化,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各类检查不断增多,特别是涉及食品安全、危化监管和消费维权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职权行使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些工作对管理者技术、专业和能力的要求都较强。如果缺乏具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特别是在层级式管理中,一旦缺乏明确的主体、范围及履职程度的描述,会产生职责不清、状态不明、检查不实的现象,造成基层监管执法难以落实到位。三是部门职责的相互交织,促使工商监管执法存在一定困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管执法中,执行的法律法规除规定单一的执法主体外,还有多部门共同执行的法律法规,有些也只有某一条款针对工商职责。而且,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服务地方工作中还有法定职责范围以外的监管执法工作。在法规上,如烟草法规中有涉及工商监管执法的条款,但具体的执行过程需要相互的配合;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外企的设立变更需要商务部门的批准许可等等。因而,目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管执法工作,既离不开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更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四是经营主体、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促使工商监管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如今的电子商务、物联网、预付卡消费、集体团购等交易形式的出现,使得原有经营主体、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过去以厂房、门面、摊位等形式进行展示的实物经营方式,发展到如今在写字楼或家中通过电话等信息方式直接开展经营;原来通过面对面的洽谈进行的商业交易,发展成当今通过基于B2B、B2C、C2C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互联网商
业交易;商品标准条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商品身份识别通过计算机数据库采集运用,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数据源信息和识别工具等。而信息技术支撑的业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现实中存在一定大量的空挂、未登记主体,使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巡查检查、年检验照和执法办案等监管执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国家税收造成一定程度的流失。
三、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实现的途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效用。然而,如何实现转变监管方式,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更好的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理清工作重点,增强责任意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应该是法律、法规授予的和根据三定方案明确的。针对目前服务发展、登记注册、监管执法、消费维权等工作,应当建立分级的岗位职责说明,明确监管执法责任范围,提高广大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的重点,应着重突出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根据经营主体信用、所属行业、地域特点、申(投)诉热点、主体状态等情况,按照履职的要求把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工商部门负主要监管职责的行业(如危化品销售、食品销售、农资销售等)、消费者申(投)诉多的经营主体、不良记录较多的市场主体、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商品、出现问题相对较多的区域,作为重点加强监管和执法的工作。通过采取实地、书面、监测、抽查等方法,查经营资格、事项、行为、制度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该改正的要求改正、该处罚的给予处罚、该抄报的及时抄报、该移送的坚决移送。
(二)畅通指挥渠道,提高执法效率。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形式和内容,传统的管理方式确实很难取得监管执法效果。因而,有序推进自上而下的数据共享的协同监管,自下而上和平级之间的数据增容的综合执法模式十分必要。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推进监管执法,获取各类信息线索,组织工作落实。在规范电子商务交易、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更需要建立起内外网络共享的指挥平台,保障工商监管执法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可以与电信、移动、网通等互联网运营商联手,再与通管、公安、银监等部门进行数据互通和交换,截获数据传输的IP真实地址,通过各种备案信息及时掌握监管检查对象和交易动态,采取分层、分类的监管方式,监控有形和无形的商品交易情况;采取建立一个工商系统上下联通、内外网交互的指挥平台,对主体、交易、信用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监管执法。
(三)调配执法资源,提升监管效用。无论工商登记还是市场监管,都是各级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调配执法资源、优化机构配置,提升监管效用。目前,基层工商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执法职责的主要执行者,应以监管执法为工作重点。因而基层工商可结合属地的主体信用、行业特征、地域特点、申(投)诉热点、主体状态等情况,实行以经营主体数量划片、片区责任干部巡查记录、轻微违规巡查干部处理、重大案件集中力量查处的方式,切实提高监管效用。在机构设置上,基层工商所(分局),可以建立片区巡查组、登记组(考虑郊县登记相对人便利,一般适宜郊县)和综合组(主要职责是内务管理)。为切实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对于城区分局不宜将登记权委托工商所(分局)。基层工商的巡查人员主要负责辖区主体的许可监管、验照年检、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商品监测、广告(商标)监管、合同监管、消费维权等工作,对在监管执法中发现的疑难消费纠纷、一般违法违规案件,由分管案件所长带队处理;涉及无照整治、重大案件等工作,由所长牵头负责。作为区县局、省市局,应当重点做好业务指导和支援整合的作用,并及时帮组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四)创新工作方法,转变监管方式。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通过运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权、行政指导等手段,进行市场监管,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各种行政法律关系,并使行政执法行为及其结果作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鉴于形势发展的变化,我们应建立健全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等制度,实现监管方式的多样化,做到执法与疏导、教育与处罚、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相对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实现工商系统信息互通和资源
共享,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保障,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依托信息化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系统内职能机构的协调配合、业务条线的上下联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与系统外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管合力。
(五)完善绩效评估,推动工作落实。
工作的结果需要目标来实现,目标的分解落实,合理布置,恰当授权,适时控制,及时改进,需要整合可用资源,公正进行绩效评估。针对目前基于罚没入库数量的考核与组织目标相脱离的现状,既削弱工商执法权威,而与之相关联的考核机制也无法有效引导各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考核内容、标准设置、结果运用亟待完善。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目前采用的绩效评估手段,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绩效评估指标由综合指标、职能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构成。综合指标注重各部门涉及全局的重点工作、依法行政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职能指标注重部门履行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等。包括部门工作目标、计划、向社会承诺的重点工作、上级下达各项专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创新能力指标注重本部门的内部建设,包括管理创新、行政成本控制、公务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标。评估的基本方法是:目标考核、公众评议和查访核验。最终结果与表彰奖励、行政问责、责任追究、财政预算及公务员考核等挂钩。
综上所述,在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科技化的交易行为、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在监管方式上加速转变,通过实施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第三篇:转变监管方式,确保用药安全
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努力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一些地区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转变监管方式,确保饮食用药安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了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抓住发展机遇 强化监管流通环节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医药进出口已经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得到了全面恢复。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在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模式,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下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也持续了上半年的良好态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医药进出口跟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外贸领域“调结构”、“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基本思路相吻合。
面对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和重大需求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要抓住机遇,积极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在监管薄弱环节和长效机制建设上求突破。狠抓生产源头治理,强化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安全监管,依法安全生产,严把质量关口。狠抓流通环节监管,监督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秩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我国食品药品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忧患意识,监管治理食品药品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存在了一定出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网络散布区域的限制性,监管医疗机构药品的局限性,经营企业的复杂性,对于强化这些薄弱环节的监管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要牢固树立权责一致的理念。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二要牢固树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理念。要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行政权力滥用。要做到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要强化内部有效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理性化水平。三要牢固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诚信服务是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职责就是为保证食品药品质量,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抓好市场监管和诚信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三、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切实做好监管工作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监管理念,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是新的监管形势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的新课题。
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首先必须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监管理念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一句话,科学监管理念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食品药品稽查部门,一是要把“人民稽查为人民”作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药品稽查执法的目的就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二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监管理念,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地方医药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三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转变稽查观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四是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监管理念,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五是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的监管理念,在全面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的同时,重视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和基层用药用械单位监管,重视稽查执法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
四、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监管机制发展
创新监管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发挥监管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突破局限,推进监管机制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与相关执法部门
沟通,努力争取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系统内与系统外执法资源的整合,形成各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和谐执法的格局;二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联网”的要求,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在乡镇一级增挂食品药品办公室,落实好专兼职人员;三是要树立大稽查观念,加强部门之间和上下之间稽查联动,形成打假合力,增强打假实效,打破科室(队)内部之间职能界限,人员进行横向沟通协作;四是要推行案件“五分离”(即立案、调查、审核、处罚、缴款)制度,提高稽查人员发现案源能力、现场执法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和独立主办案件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督网运行机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调动药品协管员、信息员举报积极性,扩大案源线索,降低执法成本。
实践证明,要想创新监管方式,我们只有深入基层一线、紧抓客观现实,认识新事物,找到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同时也要要善于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现在和未来,才能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指明新的前进方向。
五、监管全民健康,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发展之源、宗旨所在。人民利益比天大,为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监管全民健康就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要做到心里面装着人民,思想上想着人民,工作上依靠人民,在尽心尽力维护、保护着人民的利益,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紧紧抓住发展不放,牢牢坚持为民不松,把两者统一起来,就是要在认识上、作风上、情感上、方法上来一次彻底的快速转变,归根到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转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方向上来,转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而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前,食品药品监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队伍建设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必须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五要五不要”工作作风,以“八新”目标为标杆,努力建
设争先创优、文明和谐机关。实现食品药品现代化监管方式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转变服务方式
转变服务方式
推进基层司法工作上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山西的重要之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做好服务转型跨越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依法治省和“法治山西”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保障机制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实现“四年提升争上游”,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鞭策和鼓舞着全省司法行政工作者,更加坚定了他们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转型跨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3月7日,省司法厅“快马加鞭争上游”动员会隆重召开,在全面总结2010司法行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11年司法行政工作作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坚定信心不动摇,快马加鞭争上游”,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在转型跨越中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努力实现“一年开局打基础,两年推进迈大步,三年提高上台阶,四年提升争上游,五年决战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切实开启新思路,扎实开创新举措,踏实干好新做法,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全方位给力。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乡宁县司法局随及召开了“会议精神认真传达工作方案全面计划”的学习落实会议。提出不但要把会议精神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而且要把会议精神提升好、发展好。围绕总体要求,突出中心重点,打好基础,做好新点亮点。全体干警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制定了《乡宁县司法局2011“快马加鞭争上游”司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在总结过去经验和好做法的基础上,又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方法,显著工作成绩,突出工作亮点,全局考虑,周密计划。
一、创新方式,掀起法律宣传工作的新一轮高潮。
回顾乡宁县司法局的法律宣传工作,硕果累累,满载荣誉。“五五普法”以来,乡宁县司法局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和单位的特点,不断探索法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精心组织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法治宣传的覆盖面明显拓宽,影响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法治宣传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充分利用综治宣传月、三八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5•19”法律援助宣传日、“6•25”全国土地日、“6•28”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法律法规宣传节日进行广泛宣传;针对农村换届选举,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各镇宣传《村委会组织法》《选举法》;针对甲流疫情,及时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在县直机关举行授课、演讲比赛、法制理念征文等活动;在农村举办《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在学校举行“远离网吧、健康成长”千人签名活动。法制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和表彰鼓励。面对振奋精神、共识凝聚、全省上下真干、实干、大干和可持续干的良好氛围,乡宁县司法局一班人决心再加大力度,坚持法律宣传的战略地位、明晰宣传思路、抓准宣传重点、搭建新的宣传平台、整合新的宣传资源。宣传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围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的主题宣传和普及性的大众宣传两结合。为此,乡宁县司法局提出了2011法律宣传工作的323工程,即做好三项主题宣传活动(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12•4);扎实搞好两项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培养人民调解能手);创新利用三种载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户外宣传),切实做到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影有影,并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发挥网络媒体反应敏捷、覆盖面广、不拘形式的特点,及时向公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增加立体化、无缝隙式宣传网络,增加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争取按照省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干好做实新举措新做法,掀起法律宣传工作的新一轮高潮。
二、牢固构筑,铸就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辉煌。
社会和谐稳定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环境。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只有把“保民生、保民安、促发展”,办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才会不断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和水平才会不断增强,服务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才会不断提升。特别是今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人民调解工作从此步入了法制化、规范的发展轨道,乡宁县司法局提出了2011年人民调解工作的三大做法。
继续抓预防,实现由全面排查到主动预警的转变。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部分纠纷都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只有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矛盾,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最高宗旨。全县10个乡镇分别增设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律服务信息联络员,建立民调先进村委,要求民调先进村委做到由专人定期排查,不定期走访。做到耳聪目明,未动先知,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牢固构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阵地。
坚持“联动”原则,实现由单一调解向联动调解的转变。工作机制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才会形成合力,有效成功。今年经全局研究,开创了民事纠纷三级调解流程机制、绘制了民事纠纷三级调解流程图。民事纠纷先由村级治安承包人实施调解;未能调处移送乡镇矛盾排解中心调解;未能调处移送县级排解矛盾中心(矛调中心设在司法局)调解。调解成功的结案存档,一案一卷。县调解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三级调解流程”在工作化解方式上做到了无缝衔接,贯彻了人民调解优先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司法组织在矛盾调处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的升级。
开启评比制,实现由可不干到抢先干的转变。紧紧围绕省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程为主线,扎实搞好人民调解工作的评比,一月一报一评比一公示,对村级民调员调结一案,建议当地政府给予50-100元的补助,做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优秀,司法局将通过专访、专栏等方式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重点版面和黄金时段进行特别报道,设立“优秀人民调解员”、“先进调解组织”等荣誉奖项,以鼓励在一线为调解工作付出辛勤和汗水,立下汗马功劳的个人和组织,掀起民调工作你追我赶的新局面,实现由可不干到抢先干的大转变。
三、创新方法,三项措施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新发展。
社区矫正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对于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乡宁县司法局根据开拓创新,依法规范,密切协作,公开监督“四个原则,制定了新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的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乡宁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组,确保落实矫正任务。各乡镇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司法所长、辖区民警、村委主任、农村信息联络员、监护人组成矫正小组,“一对一”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帮助教育。在全县行政村普遍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吸收组织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热心社区矫正的志愿者,形成县、乡、村三级矫正工作网络。二是严格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调查摸底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有乡镇司法所要进行细致摸排,做到“四必访”(即新接收的矫正对象必访,特殊情况的必访,家庭出现变故的必访,重大节假日必访)和“五清楚”(即矫正对象的前科、家庭情况、婚姻状况、经济和社会关系都清楚)。三是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妥善处理矫正对象的后顾之优。在矫正工作中,坚持人性化、亲情化原则,正常对待矫正个体,正确看待矫正对象,为有困难的矫正对象解决困难,给有劳动能力的联系再就业或提供就业培训,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转变职能,为转型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群众的需要是司法工作的第一选择,群众的要求是司法工作的第一要义,更加方便快捷地为群众的需要和要求提供便利和帮助,是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新形式下为转型跨越提供坚强保证的基础和前提。今年,司法局把提高法律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为年终司法行政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制定了2011乡宁县司法局法律服务三个新目标、三个新做法。
一是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深化。全局的法律服务人员和法律援助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构建“法治山西”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为转型跨越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增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队伍建设深化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是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要坚持贯彻执政为民、服务百姓的服务理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措施,坚定信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的中心,进一步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全面提高社会公信力,全面扩大服务面,全面增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服务成效要进一步显著。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在促进司法公平公正、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和工作优势,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的问题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加快推进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服务提高实践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让服务成效进一步显著。
推行“代受理”服务方式。为解决困难群众咨询和申请不便的问题,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委托县里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律师事务所及局里的公证处,设立法律援助接待“窗口”,代为进行法律援助宣传,接受法律援助申请,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就近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推出“点援制”办案方法。针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案件,全县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待场所设置法律援助律师花名册,供受援群众挑选案件承办人,满足群众选择承办人的要求。
开通“无障碍通道”。使咨询对象不需要跑多个部门,就能及时得到法律解答,老、弱、病、残、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既简化办案程序,又提高办案效率。司法局开辟 “无障碍通道”。凡是老、弱、病、残、经济困难的咨询者打来的电话,无论与法律援助有无关系,法律援助中心都指派工作人员到其家中,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或告知其应找的单位或部门。
五、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提高乡宁县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去年,全县三个乡镇的司法所建设专项资金,均由国家统一拨付,目前已全部到位。今年计划所有乡镇的司法所建设以司法“业务用房”为中心,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争取纳入政投资项目。实现所所“有人员、有房子、有牌子、有制度”。同时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司法行政工作中方便快捷的作用,争取做到保障向基层倾斜,优惠向基层倾斜,把基层工作的整体环境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
过去的一年,乡宁县司法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行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强化,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面实现了“目标预期”两统一。展望未来,“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转型跨越发展时不我待,乡宁县司法局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11年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纲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升法律服务工作、大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用力提升社区矫正及安置需教工作,强力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着力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扎实提升司法行政基
层基础建设工作。以昂扬的斗志、开拓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齐心协力,快马加鞭,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为转型跨越谱新章,为再造一个新山西而努力奋斗。(乡宁县司法局局长 岳小宽)
第五篇:转变监管方式 力促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转变监管方式 力促食品医药产业发展
——涟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兰平
4月26日至4月28日,四大家组织赴宁乡、双峰、冷江、新化等县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用过实地考察参观,我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也对自身工作产生了些许思考。
纵观我市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现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品医药产业的发展:我市食品药品企业诚信建设和产品质量保障水平不足,安全风险仍然存在,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活动时有发生;餐饮业整体水平不高,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网络不够健全,农村地区的食品监管存在盲区。
监管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是监管的有效保障。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既要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又要立足党的中心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好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每一个食品药品监管者去思考。根据我市实际,笔者认为应着重实现监督管理方式的“四个结合”,加大对食品医药企业监管监管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服务的水平,才能使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增强管理实效
近年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激增,而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单纯依靠监管部门去管理,难以保证监管效能。因此,必须将部门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帮助企业推进内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一)推动企业树立先进理念。鼓励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安排行业专家开展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为内容的讲座,确保产品安全,努力提升经营效益,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自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明确企业是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安全制度上墙,责任人公示,强化企业自律是保障药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健全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为食品药品企业建立诚信档案,树立一批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诚信经营典型,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信用意识、品牌意识。
(四)以各类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市、乡、村三级联创的要求切实提升对薄弱地区的监管力度,并借机开展食品药品示范店示范街创建活动,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并进行推介,达到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作用,着力带动其他企业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二、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
(一)强化日常监管,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GMP、药品经营企业执行GSP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升药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大稽查打假和专项整治力度,定期开展以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中药饮片、麻醉药品、学校食堂等多形势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大案要案,震慑违法分子。
(三)加强与公安、法院、工商、质监等多部门的配合,建立
监管联动机制,对通过网络、电视广告等渠道制售假劣药品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防止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秩序。
(四)构建现代化的监管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在线监管的模式,建立较完整的食品药品信息数据库,对食品药品经营市场情况做到全面掌握,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和层次。
(五)进一步适应机构改革的浪潮,切实加强与编制、质监、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和衔接,确保人员到编到岗,工资和经费按时到位,不影响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监管经费的投入力度,配备必需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为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环境。
三、专业队伍与社会性队伍监督相结合,消除监管肓区
(一)切实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方针,切实加强对辖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建设,保障工作人员、经费、制度的到位。
(二)切实提升监管队伍的战斗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监管人员履职能力的提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确保食品药品和监管队伍“两个安全”。
(三)实行“举报假劣药品有奖励”和“消费者如购到假劣药品我局先行赔付”等两项社会承诺,并邀请社会监督员进行配合,加大社会参与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覆盖优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益广告的推介,并抓住各种主题活
动的机会深入社区。街道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形式使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四、监管执法与规范服务相结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推行政务公开。通过网站、媒体等渠道对外公开职能职责、办事项目和办理流程等监管信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
(二)依法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检验检测、认证检查等工作效能,尽最大努力缩短办事时限,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三)加强对我市食品医药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回春堂药业”、“中华医药园”等一批优势企业的引导,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一批规范化栽培、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基地,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倾心打造“药疗、药膳、药茶、药酒、药浴”五大品牌。
(四)加强项目引进,招商引资,为我市食品医药产业提供高标准、高规模的竞争环境,从政策、技术上给予支撑,并完善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尤其是搞好现阶段回春堂药业的“中药现代化工业园”建设项目,鼓励建设技术先进、低碳环保、低成本、高效益、现代化、国内一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中成药研发和生产基地。
合理处理食品医药产业发展与监管的关系,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不懈地努力,需要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培育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医药经济骨干企业跨越式发展。为此,我市药监部门将充分利用
食品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发挥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服务帮促等职能作用,努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