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论文

时间:2019-05-14 17: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教兴国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教兴国论文》。

第一篇:科教兴国论文

课程名称:

年级:

专业:

层次:

学号:

学生姓名:

(函授站):

年月

学习中心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人民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影响,根据我国国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设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

应该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但顺应了当时世界新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切合我国国情,是我国追赶新经济浪潮,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还体现了党中央与国务院对“冷战”后国际局势演变的深刻分析。冷战后的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更为突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成为了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其核心是科技与经济,而关键在于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在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高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经济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各国在竞争中的成败得失归根到底将取决于自身在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发展,且最终将决定新世纪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加速了现代化建设进程,才在随后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是富有挑战性的世纪。在世纪之交,我国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理论,论述了劳动创造财富。他认为“科学是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另一种不需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本世纪20年代,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创新是内在的因素,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外,从历史的经验分析,可以说,西方经济的周期性繁荣,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中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和应用的时机。

当人类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回顾20世纪的历程和眺望21世纪的前景时,就会越清醒的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无论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科教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的每一步都具有一种创造性,而且都是在竞争体系中运行的,没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质,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参与这种运行活动。科技进步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专家。因为科技进步运行需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生产。一个民族要振兴科技事业,首要条件是具有一流的杰出科学家队伍。这个队伍有一定的集团研究能力、有一种最佳的年龄结构、有一种稳定的代谢速度、有一个科学的专业构成,方能自立于科学之林,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涉及许多因素,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需要全民族、全社会的整体一致的行动。具体表现在要有以下几种有效行为:

一、政府的决心和有效组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政府的行为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政府才有力量统一组织和调控,并且能保证长期、持久的实施。这样,政府的决心和行为有效性程度,决定这一战略实施效

果的大小。当然,也不能离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状况,孤立的去讲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二、社会各领域行动的协同一致

全社会行动的一致性是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的可靠保证。然而,作到统一和一致并不是容

易的事,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力度和协调。首先是唤起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其次是各种社会改革的结合与协同。

三、实施关键性计划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事实上,现代高科技产品蕴含着人类空前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劳动,它将使决定重大国策的公式发生深刻变化。它告诉人们,在这场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全球性技术争夺大战中,谁占据高科技这个制高点,谁就有效地掌握了认识今天和把握明天的钥匙,谁就赢得21世纪。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工程作为突破口和基础。

四、战胜各种困难和阻力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理性、以艺术、以一定的投入和时间才能完成的伟业。

同时,它也要战胜许多困难和阻力。贫穷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大困难和一大特点。

五、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在世界科发展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实力明显落后。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只能采用“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有限战略。所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基础性研究要按照“有所赶,有所不赶”的原则。瞄准国家目标和世界科学前沿,重点攻关,力争在我国具有优势领域中有重大突破。

六、建立新型科技体制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兴科技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按市场规律来推进研究与开发,并为市场需要服务,使科技体制成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这种改革必须符合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即发展的过程和动力机制。这样,就能使市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统一起来。

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人才政策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既是科教兴国的基础,又是一个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应当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人才政策。

八、建立科学的科技投资体系

科技资金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科技投入的总体强度还比较弱,要根据国情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这个体系由有效政策的吸引,有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作保证,真正实现既有政府投入,也有企业投入;有拨款,也有贷款;有资金直接投入,也有政策的间接投入;有国内资金,也有海外投入。通过各方面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

中华民族要崛起于东方,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怎么能不确立科教兴国的雄心壮志,怎么能不弘扬振兴科教的精神呢?有了这种民族之志,才能有用先进理论和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民族,才能有推动民族振兴的强大持久的动力。可以相信,有了全国人民大兴科教的创造性实践,科教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的兴旺和发达必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中山日报——科教兴国 矢志不移 ——盛永华谈科教兴国思想及实践 百度百科——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篇:科教兴国论文

科教兴国论文.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科教兴国论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1995年5月,党中央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9年来的实践表明,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一、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势在必然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

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邓小平同志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依靠科学与教育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江泽民同志90年代关于发展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我党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提出战略设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他在1991年就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郑重宣布: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就辉煌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于历史上有人曾经提出过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口号。在尚未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中国还不具备依靠科技和教育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历史前提,“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科教兴国又是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们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实施这一战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没有先例可循,对于西方国家的经验做法,只能有选择地借鉴。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首先采取措施解决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第一,从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教育的领导及其同经济发展的协调。截至2003年底,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14次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第二,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相继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明确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努力从体制、机制、政策以及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通过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和教育体制。第四,加大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教育发展的机制。第五,在继续实施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同时,启动了973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科技教育计划,直接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学知识

生产数量增长迅速。载人航天飞船、基因组研究等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表明我国在当今若干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某些重点和关键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1991年到200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从3000亿元左右增加到18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基础教育快速发展,2000年,在大部分地区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90年的6年左右提高到2001年的8年左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总体规模扩大、结构改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00年与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比,我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加了

3.4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教育的发展还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知识贡献。高等学校科研实力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的生力军。2002年高等学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7%以上,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0%以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总量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性因素。

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

我国的科技和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安全,必须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第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和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教育的优先发展,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无从实现。我们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从全国范围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工作还很不平衡。在一些地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停留在口头上或字面上,而没有落到实处。关键问题仍然在于如何认识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有的同志认为,发展教育是软任务,百年树人,远水不解近渴。近代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教育既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深厚基础,是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又可以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成为强国的直接原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是一个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因素。还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也要市场化、产业化。必须看到,教育首先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发展教育事业,向全体公民提供教育服务,是国家的崇高职责。教育单位可以办产业,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按产业来办,但是教育不能产业化。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有其不同于商品生产的特殊规律,不能用办企业的方式来办学校。教育产业化的主张,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实际,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性质和宗旨。以教育产业化为由试图减轻政府部门办教育的责任,减少对教育的投入,或者把教育产业化当成以教牟利的借口,是对人民、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教育的发展要靠国家强有力的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性质和地位,坚持教育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的观点,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为人民办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正确处理科教兴国和国兴科教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内在地包含着国兴科教的要求和举措。国兴科教,关键是人才和投入。要在加快科技与教育改革步伐的同时,大力增加对科教的投入,使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具备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各方的行为,引导重大战略方向;各级政府要制定实施正确的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要对科技和教育进行基本投资,激励和支持全社会参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正确处理科技和教育的关系。科技和教育是相互支持的。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为科技进步培养必需的人才,科技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最新知识。科技和教育比翼齐飞,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正确处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牢牢把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同时发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正确处理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关系,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取决于由教育和科技决定的劳动者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又依赖于由经济发展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力量的支持。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

正确处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两大战略抉择,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坚实基础。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离不开科技进步;保护环境与治理污染、控制人口与防治灾害,都必须依靠现代科技。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第三,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全局,精心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必须加大能够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提高整个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必须加快建立有利于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幅度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必须建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机制,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机制及人才汇集机制,创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

第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培养,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扩大教育规模,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统筹城乡教育,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必须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提高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的水平,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必须加强依法治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尽管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奋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科教兴国论文材料

①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③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④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⑤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⑥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使我国庞大的人口资源变成强大的人才资源。⑦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确立正确成才目标,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浅论科教兴国

浅论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就科教兴国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世界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我国国情出发,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把科教兴国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国家决定成立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朱鎔基总理郑重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并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在当今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按照著名的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然而美国1948年至1984年实际增长数核算的结果,使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无独有偶,日本1952年至1961年的经济增长核算,同样发现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66.6%。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当今时代,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传播和创造知识、信息的教育将对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也将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竞争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教育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教育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拔尖人才,在科技和经济的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

加大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贡献力度,最根本的是要加大教育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支持度。培养人才,既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的优势。有人说,“21世纪是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物化劳动减少,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活劳动增加,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知识化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变短,知识创新成为更紧迫的事。人力资源素质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经济结构,人力资源优化决定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是综合国力之本。而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素质低下。总人口中,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只有0.3%,仅为美国的1/23,受过高等教育只有1.38%。企业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68%,全国7000万青年中高级工仅占3%,全国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投入长期不足,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成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瓶颈问题。当前,就我国来说,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增加投入;二是构建完善立体的、多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教育模式、创新体系;三是及时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充满生机活力;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合理优化配置。

我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达到科教兴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快专门人才培养。一是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改革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急缺专门人才培养。三是深化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参加多学科多层次受教育机会,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二、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生长点做出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知识优势,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软科学和应用与开发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科教兴省的生力军。二是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高教发展实际出发,选择一定的高科技项目,进行产业化,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三是大力支持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积极鼓励支持各大企业在高等院校建立开发研究中心,在人才、智力、成果与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上,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多种模式。

三、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农科教、经科教结合

四、加强对劳动后备军的培养,不断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

五、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为中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有挑战性的产业,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

六、深化办学体制与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七、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

八、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现代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要想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进行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F0203703 王力鹏 5020379076

第五篇:科教兴国问答

一、如何加快科技发展:

国家:(1)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3)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6)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中学生:树立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勤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二、如何优先发展教育

国家:(1)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加大教育投入,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物质保障;

(5)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P102

中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意识P133,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P6

3三、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前两项之和)

国家:(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2)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加大教育、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4)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重奖科学人才;

(5)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6)实施积极的人才战略,广纳国际贤才。

中学生:(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2)履行公民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3)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具体做法:拓宽思维,善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四、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1)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4)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是全社会创新智慧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中学生:(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3)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

(4)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开拓视野;

(5)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持之以恒。

下载科教兴国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教兴国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科教兴国

    坚持科教兴国 十八大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科教兴国(推荐五篇)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

    科教兴国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过程与方法:认识发展教......

    科教兴国(教案)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教案 郧县鲍峡中学 范桂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特......

    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

    科教兴国问题整理(合集)

    为什么要科教兴国? 答: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

    导 学 案(科教兴国)

    导 学 案 加快追赶的步伐——科教兴国 钟桂红 【学习目标】 1、知道科教兴国的含义和实施科教兴国地位。 2、了解科教兴国制定的背景和依据。 3、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