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17: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一篇: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业科技写作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现状、对策及前景

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更是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重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稻鸭共作技术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生产出优质健康的稻米及食用鸭,发展前景尤为可观。但是,我国稻鸭共作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总结经验,寻找对策,以期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稻鸭共作技术;技术特色;现状;问题;对策;前景

1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

稻鸭共作技术是由传统的稻田养鸭发展而来的,在水稻生长季节,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一定数量的役用鸭,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活动产生的中耕浑水作用可以促进稻田的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子的粪便则为稻田提供了必要的肥料,除使用必要的有机肥外,基本不需要追施化肥。同时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水源以及栖息的场所。稻鸭共作技术使一片稻田同时生产出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稻米和鸭肉,是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2稻鸭共作的技术特色

2.1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已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而稻鸭共育通过充分发挥鸭的“役禽”效应,能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浮游和底栖小动物,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稻的茂密茎叶为鸭子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同时,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对水稻生育的危害;鸭的排泄物是氮、磷、钾养分齐全的天然肥料。这种互惠互促的良性循环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生态农业极为有利。

2.2能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有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

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了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子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土壤有害物质危害水稻,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深扎;鸭过稻动,壅泥培土,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稻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

2.3能够达到省工节本高效的要求,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

试验对比结果,稻鸭共育比单纯种稻平均增产4.93%,每公顷增收节支4 273.5元;对1.54万hm2中心示范方统计结果,平均增产4.36%,增收节支3404.1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从而提高了种稻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 1

极性,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

2.4能够达到稻鸭产品同时安全优质,有利于发展市场农业

农产品优质安全正在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一种追求,也是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采取稻鸭共育新技术,由于少施化肥、农药,生产的稻米品质上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测中心检测符合无公害标准,食用安全,纷纷被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看中,与农民签订合同,加价收购。鸭子在自然生态下野养,瘦肉率高,鸭肉鲜美可口,完全不同于规模饲养的鸭子,符合当前群众的消费要求。

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3.1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现状

我国早在明朝时代就开始将家鸭放牧于稻田。明代霍韬记述了用鸭防治稻田蟛蛴的事迹,其后陈经伦饲鸭治蝗获得成功,陈九振、顾颜等人加以引用,证明该法行之有效,养鸭除虫便在生产上运用,稻田养鸭因此得以发展。近代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稻田养鸭逐渐减少。2000年,江苏省率先引进日本的现代稻鸭共作技术,在镇江市延陵镇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基地试验与示范应用。在各地农业、畜牧等单位大力协助下,稻鸭共作技术内容不断完善,推广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稻区,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实际提出 了因地制宜的稻鸭共作技术体系。农业部于2003年在湖南省召开了南方优质高效无公害稻米生产示范观摩会,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技术作为无公害稻米生产的主导技术引起各地农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如今这项技术在浙江、江西、江苏、湖南、云南、湖北等省有较大发展,其中,推广力度最大的是浙江、江西和湖北。

3.2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推广模式

当前我国稻鸭共作技术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3.2.1种养结合模式:以农户为单位。按水稻面积多少,每667 m:稻田投放l2~15只野性较强的肉蛋兼用型鸭,以2000~3330m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在每个小区的稻田田头放置木制鸭舍,白天将鸭放进稻田,夜间将鸭收进鸭舍。这种模式无论是平原湖区还是丘陵地区的稻田,均可推广应用。

3.2.2分户种养模式:通过专业养鸭户的群鸭与一定面积的水稻相配套.按每667m2稻田投放12~15只鸭的标准,确定鸭群与稻田面积的配比。专业养鸭户在稻田旁建设鸭棚,利用或开挖相应面积的水面,做到鸭棚大小、鸭苗数量、水稻面积相匹配。白天将鸭投入稻田放养,夜晚回收饲喂。这种模式可在低湖地区推广。

3.3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研究进展

在稻鸭共作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国内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探索稻鸭共作条件下的稻田生态规律,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但是在诸如水稻品种及栽植密度、役用鸭品种与放养密度、稻田杂草控制、稻田病虫害控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中各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亟待深入研究。

4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4.1研究不深入,技术不配套

虽然稻鸭共作正在全国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但技术空间的拓展程度不够充分,稻田生态的利用与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主要在移栽稻的表观功能与生态效应上进行了相应研究,而在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生物多样性(如有益生物组成与变化、微生物效应、杂草库变化)、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如根系构型、分蘖发生规律、群体特征、品质生理等)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流向和转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对于不同种植制度与方式(直播、再生、抛秧)的生态效应研究更是鲜见。此外,传统手工栽插方式不适应稻鸭共作要求,而目前生产使用的各种国内外插秧机株行距调整范围尚不能满足稻鸭共作的需要,必须研制相适应的插秧机.使之既符合软盘育秧、双膜育秧等育秧方式的要求,又能满足稻鸭共作模式的需要。

4.2机制不适应,操作有困难

目前,我国的农户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应用稻鸭共作新技术后.户均增收数百元,对农户吸引力不大;而且稻鸭共作作为一项新技术,其应用有一定操作规程要求,农户对新技术示范兴趣小,往往选择风险不大效益稳定的稻一麦、稻一油菜两熟制;而新技术推广产生的效益与收入不挂钩,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该项技术推广应用。

4.3宣传不到位,认识有误区

由于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农户认为在稻田里放养鸭子既要增加投入,管理又很麻烦、辛苦,鸭子还会踩倒秧苗、采食稻穗,从而引起减产减收,严重影响了稻鸭共作新技术的推广。

4.4政策不落实,推广有难度

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保证粮食生产数量,但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出台的政策不多。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与传统农业相比需要增加鸭苗、饲料、生物农药、有机肥及围网投入,多数农民只关注投入的增加,不了解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大米品质提高带来的效益,不愿意尝试,如无政策支持,多数农户仍会选择传统技术。以保证安全无风险。加之,目前绝大多数大米加工企业,只重视扩大收购加工规模,靠获得加工费实现利润的增加,不重视通过产品品质提升获取高附加值来增加效益,对采取稻鸭共作方式提高稻米品质增效不重视。

5加快稻鸭共作新技术发展对策

5.1组织技术攻关,加强系统研究

通过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稻鸭共作稻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稻田有机肥投入技术、役用鸭饲养防疫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稻米产量品质,提高役用鸭成活率,提高示范农户的经济效益。

5.2创新栽培模式,延长产业链

充分挖掘稻鸭共作新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实现产业链的接长加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培植壮大龙型经济。如:稻鸭共作稻田水稻收获后下茬进行种草养鹅,增加收入;在稻鸭共作下茬田种植大棚有机西瓜.形成全年有机食品生产模式,增加经济效益;利用稻鸭共作基地周边的低效鱼池,作为役用鸭离开稻田的过渡田块,进行鱼鸭混养,扩大役用蛋鸭的养殖。

5.3发展有机农业.实现稻田种养增收

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有机食品由于它的生产工艺要求较高,所以它的附加值很高,如进口的日本有机大米90元/kg,国产的有机大米市场价格一般是普通无公害大米的1倍以上。但是,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不施用农药,因此有机稻的产量比常规水稻低,而一次性重施有机肥会降低稻米品质,影响了有机稻生产的推广,亟待探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稻鸭共作技术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稻鸭共作,种稻、养鸭完全融为一体,既可生产安全、优质的有机稻米,又可为市场提供安全、无公害、符合传统消费习惯的优质禽肉,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

肥、农药而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对保护水环境显得更为重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新技术。

5.4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培育组织,加速推广步伐

深加工是农产品实现增值、提高附加值的有效举措,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稻鸭共作生态栽培初级产品稻谷的销售增值,更要在推进实施稻鸭共作项目的同时,以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建立“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机制,通过有机稻谷生产及优质鸭肉制品的加工,实现效益的全面提升,加速稻鸭共作这一新技术的推广步伐。总之,稻鸭共作技术发展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通过科技创新、政府扶持,达到提高农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6稻鸭共作技术推广前景

稻鸭共作技术使种稻、养鸭完全融为一体,这样既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有机稻米又可为市场提供安全无公害的优质禽肉。最主要的是,稻鸭共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中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引起的的污染问题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技术。稻鸭共作不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及除草剂,既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稻米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是一项投资少、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这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收的方式是我国现代有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必然拥有广阔的前景。将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新型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昆.稻鸭共作:无公害生产有机稻米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16—20.

[2] 李朝国.稻鸭共育的养鸭技术要点[J].湖北畜牧兽医,2005(1):6-9.

[3] 高厚坤,张选怀,薛峰.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鸭稻共作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4(2):109—110.

[4] 朱风菇,金连登,蔡宏法.稻米无公害化生产的稻鸭共育技术应用推广效果研究[J].中国稻米,2004(3):21—22.

[5] 黄兴国.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6] 沈晓昆,王志强.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及生态农牧业考察报告[J].中国家禽,2002(18):34—37.

[7] 卢跃红,魏红江,张曦.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1):81—85.

[8] 冉茂林,陈静.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中国畜牧兽医,1993,29(5):58—60.

[9] 甄若红,王强盛,沈晓昆,等.我国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展望[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64—67.

[10] 王小龙,黄兴国,刘祝英,等,我国稻鸭共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7,37(5):79—81.

[11] 谢俊龙.稻鸭共生模式在望江成功[EB/OL].(2006—10~09).

[12] 杨新笋.稻鸭共作生产技术[J]农家顾问,2005(3):26-28.

[13]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等.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08,36(21):9008-9Ol1,9021.

[14] 王强盛,黄丕生,甄若宏.稻鸭共作对稻田营养生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59—61.

[15] 甘德欣,黄梅,向平安.免耕稻鸭复合系统生态学特性研究I.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动态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4—28.

[16] 王成豹,马成武,陈海星.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03(4):194—196.

[17] 许德海,禹盛苗.无公害高效益稻鸭共育新技术[J].中国稻米,2002(3):36—38.

[18] 章家恩,陆敬雄,张光辉等.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效存在技术的问题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2):94—97.

[19] 甄若宏,王强盛,何家俊等.鸭稻共作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615—617.

[20] 冉茂林,陈 铮,谷义成.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中国畜牧杂志,1993,29(5):58—59,61.

第二篇: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02

2.3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的发展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由于风速、风向的随机性变化,导致风力机叶片攻角不断变化,使叶尖速比偏离最佳值,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效率及输入到传动链的功率发生变化,影响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并引起转矩传动链的振荡,会对电能质量及接入的电网产生影响,对于小电网甚至会影响其稳定性。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柔性部件,这有助于减小内部的机械应力,但同时也会使风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化,且转矩传动模块会有很大振荡。目前,对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控制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传统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或桨叶节距角,使叶尖速比保持最优值,从而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对于快速变化的风速,其调节相对滞后。同时基于某工作点的线性化模型的方法,对于工作范围较宽、随机扰动大、不确定因素多、非线性严重的风电系统并不适用。

现代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7,8]。变结构控制因具有快速响应、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设计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而在风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鲁棒控制具有处理多变量问题的能力,对于具有建模误差、参数不准确和干扰位置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强稳定性的鲁棒控制中可得到直接解决。模糊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表示为语言规则用于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被调节对象有较强的鲁棒性。由于风力发电机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模糊控制非常适合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风电研究人员的重视。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特性,可用于风力机的低风速的节距控制。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专利、生产许可及技术咨询费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风电企业中,其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数据库和源代码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在风机制造方面,风机控制系统、逆变系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寿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不相协调,上网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风电发展侧重于资源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装机容量大,并网发电少的现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1/3未能上网,送电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最后,我国风电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健全,包括风机制造、检测、调试、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电场入网等相关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展望我国未来的风电产业发展,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范风电开发;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风电标准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2010(4):14-19.[2] 张明锋, 邓凯,陈波等.中国风电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电工程,2010,1

(27):1-3.[3] 党福玲,朝克,贾永.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浅析[J].经济论坛,2010(12):58-60.[4] 韩永奇,韩晨曦.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0(12):8-10.[5] 王超,张怀宇,王辛慧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006,22(2):11-13.[6] 许洪华,郭金东.世界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探讨[J].电力设备,2005,6(10):106-108.[7] 张新房,徐大平,柳亦兵等.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控制问题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05(5):42-45.[8] 马昕霞, 宋明中,马强等.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上海电力学院学报[J].2005(3):205-209.[

第三篇: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02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专利、生产许可及技术咨询费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风电企业中,其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数据库和源代码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在风机制造方面,风机控制系统、逆变系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寿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不相协调,上网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风电发展侧重于资源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装机容量大,并网发电少的现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1/3未能上网,送电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最后,我国风电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健全,包括风机制造、检测、调试、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电场入网等相关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展望我国未来的风电产业发展,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范风电开发;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风电标准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2010(4):14-19.[2] 张明锋, 邓凯,陈波等.中国风电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电工程,2010,1

(27):1-3.[3] 党福玲,朝克,贾永.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浅析[J].经济论坛,2010(12):58-60.[4] 韩永奇,韩晨曦.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0(12):8-10.[5] 王超,张怀宇,王辛慧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006,22(2):11-13.[6] 许洪华,郭金东.世界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探讨[J].电力设备,2005,6(10):106-108.[7] 张新房,徐大平,柳亦兵等.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控制问题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05(5):42-45.[8] 马昕霞, 宋明中,马强等.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上海电力学院学报[J].2005(3):205-209.[

第四篇:我国风力发电现状及其技术发展01

2.2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的发展

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5,6],这是因为:

1)自然风速的大小和方向随着大气的气压、气温和湿度等的活动和风电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样风力机所获得的风能也是随机和不可控的。

2)为使风能利用率更高,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直径大约在60m~100m之间,因此风轮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

3)自动控制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和脱网、输入功率的优化和限制、风轮的主动对风以及运行过程中故障的检测和保护中都应得到很好的利用。

4)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环境较为恶劣,在海岛和边远的地区甚至海上,人们希望分散不均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无人值班运行和远程监控。这就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众多学者都致力于深入研究风力发电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这些研究工作对于风力发电机组优化运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与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风电领域,并网运行的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控制方式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距和变速恒频控制方向发展,甚至向智能型控制发展。

定桨距型风力机指桨叶与轮毂的连接是固定的,即桨距角固定不变,当风速变化时,桨叶的迎风角度固定不变。失速型是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利用桨叶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即气流的攻角增大到失速条件,使桨叶的表面产生涡流,将发电机的功率输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失速调节型的优点是简单可靠,当风速变化引起输出功率变化时,只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做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统大为简化。其缺点是叶片重量大,桨叶、轮毂、塔架等部件受力较大,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也使得这些关键部件更容易疲劳磨损。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系统,其转速不受发电机输出功率的限制,而其输出电压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也不受转子转速的影响。论文大全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

与恒速风电机组相比,它的优越性在于:低风速时能够跟踪风速变化,在运行中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高风速时利用风轮转速的变化调节风力机桨距角,在保证风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使输出功率更加平稳。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励磁控制和变桨距调节来实现最佳运行状态。变桨距是根据风速和发电机转速来调整叶片桨距角,从而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由传动齿轮箱、伺服电机和驱动控制单元组成。随着风电控制技术的发展,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状态时,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OptitiP技术,即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以得到理想的输出功率。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优点是:输出功率平稳,在额定点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具有更好的起动性能与制动性能,能够确保高风速段的额定功率。

2.3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的发展

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较差的能源,由于风速、风向的随机性变化,导致风力机叶片攻角不断变化,使叶尖速比偏离最佳值,风力机的空气动力效率及输入到传动链的功率发生变化,影响了风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并引起转矩传动链的振荡,会对电能质量及接入的电网产生影响,对于小电网甚至会影响其稳定性。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柔性部件,这有助于减小内部的机械应力,但同时也会使

风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复杂化,且转矩传动模块会有很大振荡。目前,对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据控制器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方法和现代控制方法。传统控制采用线性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发电机电磁转矩或桨叶节距角,使叶尖速比保持最优值,从而实现风能的最大捕获。对于快速变化的风速,其调节相对滞后。同时基于某工作点的线性化模型的方法,对于工作范围较宽、随机扰动大、不确定因素多、非线性严重的风电系统并不适用。

现代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等[7,8]。变结构控制因具有快速响应、对系统参数变化不敏感、设计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而在风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鲁棒控制具有处理多变量问题的能力,对于具有建模误差、参数不准确和干扰位置系统的控制问题,在强稳定性的鲁棒控制中可得到直接解决。模糊控制是一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表示为语言规则用于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制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够克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被调节对象有较强的鲁棒性。由于风力发电机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模糊控制非常适合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风电研究人员的重视。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特征的系统。利用神经元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拓扑结构的神经网络,它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特性,可用于风力机的低风速的节距控制。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尽管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的问题。首先,我国尚未完全掌握风电机组的核心设计及制造技术。在设计技术方面,我国不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专利、生产许可及技术咨询费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风电企业中,其设计所需的应用软件、数据库和源代码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在风机制造方面,风机控制系统、逆变系统需要大量进口,同时,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质量、寿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其次,我国风电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不相协调,上网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风电发展侧重于资源规划,风电场的建设往往没有考虑当地电网的消纳能力,从而造成装机容量大,并网发电少的现状。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中1/3未能上网,送电难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最后,我国风电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健全,包括风机制造、检测、调试、关键零部件生产及电场入网等相关标准亟需建立和完善。因此,展望我国未来的风电产业发展,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合理规范风电开发;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统一的风电标准规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永祥,方征.中国风电发展现状、趋势及建议[J].科技综述,2010(4):14-19.[2] 张明锋, 邓凯,陈波等.中国风电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电工程,2010,1

(27):1-3.[3] 党福玲,朝克,贾永.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浅析[J].经济论坛,2010(12):58-60.[4] 韩永奇,韩晨曦.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与前景[J].新材料产业,2010(12):8-10.[5] 王超,张怀宇,王辛慧等.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电站系统工程,2006,22(2):11-13.[6] 许洪华,郭金东.世界风电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风电发展探讨[J].电力设备,2005,6(10):106-108.[7] 张新房,徐大平,柳亦兵等.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控制问题综述[J].华北电力技术,2005(5):42-45.[8] 马昕霞, 宋明中,马强等.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上海电力学院学报[J].2005(3):205-209.[

第五篇: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摘要:腐败,是指生物有机体受到外界有害菌体的危害侵蚀发生的腐烂变质现象。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腐败则是整个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和政党团体内的集中表现。所谓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危害社会的一种畸型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不 及时铲除,将会产生癌变,其后果,轻则贻害百姓,重则亡党亡国。因此,“反腐败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反腐败现已成为公众深切关注的事情。基于此,很有必要对腐败问题重新审视,以期对症下药,彻底根治这一社会顽疾。

关键词: 腐败现象毒害反腐对策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及腐败现状

(一)当前腐败现象的成因

1、道德观念淡薄

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道德理想的迷失、道德观念的错位、道德准则的失范,引起道德行为的失序。这种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权力的腐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相当严重。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人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就是要以德倡廉,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2、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是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不会有对腐败现象的真正遏制。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的失控失监。改革开放以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从而致使某些党员干部视党纪为“摆设”,视政令为“白条”,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成耳边风,你禁你的,他干他的。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突击搞运动、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通过把外在的价值标准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一般政策性规定所起的作用也有限。十几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各行各业发布的反腐倡廉的文件、通知等数不胜数,腐败之风并无收敛之迹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不论说服教育还是道德约束,都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为后盾,一般政策性规定的强制力也十分有限。而法律

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它不仅有说服教育和道德规范(不少法律条例本身就是道德规范)的功能,也有内化的特性,可以使只顾个人需要而不顾法律的规范要求的行为受到惩处。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执法守法的传统,致使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法律规范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预防、抑制和惩治。所以,一方面造成人们思想的极度混乱,对一些现象失去了辨别是与非、罪与非罪、违法与合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手段。

4、国家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

缺乏俸禄养廉的经济条件。俸禄养廉是一个有异议的话题,但这是回避不了的。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严重的政府腐败,重要根源之一就是那些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因为收入太低无法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利用其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从表面上看,低工资政策好像缩短了政府官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反对特权和实现公正的目的。其实则正好相反,它反而助长了特权思想和各种不公正行为。在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政府官员滥用特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正好成为低工资的一种合理而不合法的补充。而反腐败比较成功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政府则坚决摒弃了许多发展中国家那种貌似反对特权,实际产生更多特权的低工资政策,对政府工作人员实行比较优惠的工资政策,让他们得到比私人部门稍高的收入。

(二)腐败问题的现状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

二、腐败的危害

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所以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对全社会而言,腐败却不会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而只是将大量的社会财富从广大消费者转移到少数垄断生产者手中,将大量的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国有资产、公共资源转移给少数腐败分子、特殊利益集团及其利益相关者,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危害,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

1、腐败使国有资产造成严重流失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材料显示,从1982年到1992年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其中大约3300亿是官僚主义失职、贪脏枉法、管理混乱等造成的。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我国仍有5800万人口没有脱贫、城市职工大概有几百万人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分配不公加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强调收入上要拉开档次,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问题是,有些人不是靠公平竞争,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逐步致富,而是利用各种手段侵吞国家财产,掠夺人民的血汗,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当有些人手中的财富集中到一定数额时,他们就要向共产党买官;当买官的“人”形成一定阶层时,他们必然向共产党摊牌,要与共产党“平起平坐”。社会贫富不均、不稳定、不和谐使社会基本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

2、社会主义党的风气受到损害

人民群众为什么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公正的,是代表大多数群众利益的。这正是社会主义事业党的正义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能够树立党的风气。但是,腐败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如果人民群众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不公正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对党和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影响党的风气,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保持。

三、反腐对策

治理腐败,犹如中医治病,既要治标,更要治本。“物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反腐败重在治本抓源头,主要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下面针对腐败的原因分别做出举措。

(一)政治领域:重在树立正确地权力观,建立建全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是防止权力异化、避免腐败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干部都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只要我们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二,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使权力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防止

权力的异化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三,必须对监督的重点对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述廉评廉考廉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制度化等。

(二)经济领域:重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建立健全防止违法和违背商业道德行为的有效机制。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其根本点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把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最有价值的事业,这样才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权力的公共性,从根本上拒绝腐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要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三要建立健全权力的市场失灵机制。

(三)法律领域:

1、法制化是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基本要求:有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比较健全的廉政建设法律体系。

2、有一套依法建立的比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制约。

3、建立健全有足够权能的执纪执法机构,并保障其保廉惩腐的职能不受随意干预。

4、能够及时揭露并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素质和公民依法监督的自觉性。

(四)文化与社会领域:重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群众观,建立健全崇廉鄙贪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一, 应积极挖掘廉政文化资源,倡导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让廉洁现场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的整体效能,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影响面、教育面,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领导干部应进一步端正从政理念,正确对待环境,努力从自己做起,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气节,展现出廉洁从政的崭新风貌。二,社会上,其着力点在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基础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干部服务群众、群众有效监督的有效机制。社会和谐是预防腐败的基础。健全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性,鼓励和支持群众揭发举报腐败问题。只要把干部的行为严格地控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之内、监督之下,就能够帮助干部有效地预防腐败。

参考文献:

【1】田锡富《探讨腐败的历史根源,夺取反腐败的新胜利》(《社会科学动态》1997年第七期)

【2】曾凡《中国人的人生之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95页

【3】李玉赋。关于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09,2:38~45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53

【5】邵道生。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的四个阶段。廉政瞭望,2006年版,7:40~41

【6】王焕章。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79~80

下载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浅析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和对策浅析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社会,我国医患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的......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浅谈我国保险业失信现状与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05级保险二班 吕立 指导老师:粟丽历 摘要: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特别是我们省份福建应该抓紧治疗中小企业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才......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姓名:陈熠君 学号:3100103019 专业:临床医学 【摘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2012年3.15晚会的第一炮就打向了我们熟悉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并且曝光了家乐......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法律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法律服务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村地区矛盾纠纷的解决以及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法律服务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