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时间:2019-05-14 17: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从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作文的立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迫切需求,并从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入手,提出在作文立意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指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作文的创意立意的有效作用,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创意立意现状分析对策探究发散性思维

好作文要有好构思,好的构思的首要条件便是文章的立意。立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与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以下一项要求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①。为了贯彻“课标”精神,本文从学生的思想水平及作文能力出发,分析现今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现状,提出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意立意的方法策略。

一、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害怕作文。好不容易绞尽脑汁填满六百字时,给老师打下“平淡无趣”的评语倍受打击,百思不得其解,已经首尾呼应了,已经用上修辞了,也有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了,为什么还是不能高分,所谓的“趣”该如何“趣”,“新”又该怎样才算新?这是学生在面批时对我说的话,心里带着点怨与愤,更多的是不解,其实更代表着很多学生的心声。在农村中学生的作文中最致命的一个特点是语言苍白,表现力不强。

在刚结束的一次考试中,流水改卷,我有幸负责作文这一题。全年级共有195份试卷,题目是“学会”,其中有187份的试卷补充的内容就如题目中的写作提示的内容:关心、宽容、生存等。在这187份试卷里所写的内容又有惊人的雷同:其实有67份作文写的是不同程度的受伤、生病的话题,还有54份写的是误解和被误解的话题。然后还有24份的作文是牵强附会,比如有些同学写“学会爱国”,基本上都是空洞而无力,无法表现中心。最终这次的50分制的作文中,平均只勉强达到30分。

想起有位创造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然后问在座的高中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粉笔点。”;创造学家来到幼儿园,问了同样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是圆面包!”“是小纽扣!”“天上的星星”„„答案竟有几十种。由此可见,当我们的脑中只留下了一个“标准答案”时,我们的头脑也被束缚住了。

作文亦然,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标准答案”上,意识停留在对“标准答案”的追寻,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作文平淡无奇,毫无新意。通常教师都会将其归结为阅读量少,经历少之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由于学习的压力或是家庭条件的影响,初中生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确实不能带来什么惊喜,但这也不代表就只能平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人人都有创造性,但是这创造性就需要老师挖掘出来。而作文要有创意的关键的环节是立意要有创意。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是必要的,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二、创意立意的训练策略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在于创造力,提高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变通和独特②(也有人把这三个特征称为发散思维的“三维度”:流畅度、变通度、独特度)。在这三个特性在作文的立意中的运用可以这样理解:要保持思维的流畅,首先要积累更多的有效信息,这是根基,是创造的源泉。只有保障思维的流畅性,这样灵感才能信手拈来。所谓的变通,指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其思考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易受思维定势和功能围着的束缚,因而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这就要求在作文的立意时对事或物提出别具一格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作文立意的飞跃。但作文更应该是个性的产品,所以在立意时要求独特。独特能力表现为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认识事物、反映事物,这就要求在进行作文立意时的求异思维的运用。根据发散力性思维能力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意立意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些做法或建议。

2.1以课本为依托,积累创意立意的有效信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是用来形容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马克思之所以能写下《资本论》,源于他对哲学、历史、经济、文学与数学的精通。只有知识大量积累之后才有可能使发散思维更流畅。更有资料表明,创造力高的人,往往善于记忆。由此可得,作文应善积累,作文的立意亦然。这种积累可体现在对身边的事情的关注与思考,这就需要观察力的配合。

课堂是积累有效信息最有效的而且是最易于操作的一种的途径。比如莫怀戚的《散步》透过一家人饭后散步时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场景, 由小及大表达了关于中华民族伟大的尊老爱幼的精神。再比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通过斑羚飞渡悬崖保存种群壮举的记叙,歌颂了老斑羚为了拯救种群的无私奉献精神,赞扬了镰刀头羊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精神。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由此反思人类社

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善待生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还比如李森祥的《台阶》,由父亲的建台阶的做法中读出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这些文章在立意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角度,除了能给予学生在立意方面的正确指引外,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立意的引导,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散步》,这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件小事,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可以体现家人间相互关爱相互迁就体谅的细节。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重新对“散步”进行创新立意:能从散步过程中的哪个细节来重新改写文章呢?这就有点挑战性了,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进行创意立意训练的一种最好途经。比如有些同学注意到散步时的田园风光中重新定意:人美景更美,景美了心就更美了,心美了世界就更美了,每个人都应该多发现美欣赏美,而不该在细节处斤斤计较,而浪费了大好时光。还比如有些同学从大路与小路的选择中联系到了人生中的各种抉择,或许有些路太平坦了,可以顺利到达理想,但这样的成功似乎不废吹灰之力,来得轻松,喜悦感自然就不会高。反不如选择了类似小路这种崎岖道路的人,虽然过程总有些不如意,也有可能会偶然迷失方向,但当到达那一刻,成功便可能是刻骨铭心的。

2.2借助网络工具,把创意立意进行到底

在网络无处不在的社会,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成倍增长,这些信息如要只是被动的获取,对于学生刚是一种负担,反之,如果有意识地去获取,那这些信息能助我们一臂之力。比如说微博,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有微博,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这项活动尤其热衷。更新的速度不少于每天三次,写心情,贴图,论别人。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学生的微博里的主要内容。这就有点可惜了,都是在写,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起来呢?于是我引导学生从每天的生活中找不同点或是新鲜点出来。比如,关注新闻内容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季节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微妙变化;同学或是亲人相处的瞬间等等。可以通过微博或是QQ说说即时记录下来,并简单说说感受。日积月累,形成习惯,这就培养了学生不断地接受新信息的同时,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印象与理解。这就方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保持认知,并能快速,多通道的提取信息,以达到思维流畅性的特点。

比如前段时间抗日游行事件,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可能只会贴上网传的图片或是亲历的画面。为此,我还特意就日货事件让学生做出了思考:你的家里有没有日本货?为什么你会选择日本货?如果可以给你选择,中国货、美国货、日本货或是其他国家产品你会选择哪国产品?

为什么?你觉得那些砸日本车是一个怎样的行为?在中国,可能在马路上行走的车中80%都是日本车,一个九一八就要被砸几台,连续两年了,但我发现马路上的车依然是日本牌子多,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之下,学生被强迫思考下慢慢有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比如有些同学会说到:抗日不能只在表面,只有中国强才能真正地“抗日”。还有些同学思考到,日本的工业之所以发达,源于他们的技术精尖,这是很多国家做不来的,这就是日本民族的魂,在这一点,我们中国至少现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及人家的,以抵制日货来“抗日”的太肤浅了,只有当我们的工业也能达到高精尖了,人们的选择自己就会有所改变,还需要抵制吗?更有些同学说到,其实所谓的抵制日货应该有些商人投机的一个误导,要爱国要理性的爱,打砸抢只能算是流氓行为„„其实学生的触觉是很敏锐的,但信息的过量以及变化之快,有时让人停不下来思索,教师需要的就是及时地发现并梳理,让学生随时就能从生活中去积累创意立意的有效信息。当学生习惯于对事情做出不同角度的思考,当再次拿到作文题目时也能习惯性的发散思维,提取相关的信息,完成创意立意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拿到作文话题时便能主动积极地去多方面构思立意。例如在 “星空”这个话题的作文进行构思立意时,有些同学从星空的辽阔想到了人应该心胸开阔。有同学从星光想到了人的价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之处,或明或暗,正是这些微弱的光的组合才能成就美丽的星空,家庭如此,班级如此,国家社会更应如此。还有同学由星空的光想到,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传递更多美好的信息,即将你的生活再灰暗,但我们应该内心阳光,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还有些同学认为只要是晴朗的夜空,星星都会出现,不管刚才是暴雨还是乌云,因此我们也应该永远保持着最好的状态,等待机会来临的一刻绽放自己最靓丽的光彩„„等等的这些的立意的构思,难道作文的个性还能不出来吗?

2.3习惯求异主动独特,让创意在个性中飞扬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传统教育的困境是:现代社会里,知识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如果我们以传统方式静止地学习知识,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④。赞可夫也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也需要以乐于求异和主动思维的心理倾向作为重要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诱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或发散思维,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从中体会其乐趣,明白只有独特的惟一的才是致胜的法宝。

具体的做法就是每周一次创意立意训练:教师可选取生活或是社会近期发生的话题,然后就此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创意立意的发散,每次评选择出最佳创意奖和多产创意奖,还有对每次创意特别的同学还将其创意张示出来,每月评选一次创意之星。

行为学派先驱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所谓的习惯就是行为的不断重复。所以当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要求学生标榜与众不同时,学生便会在这种氛围下慢慢形成主动求异的习惯。

例如在“校运会”这一如此平凡的话题中,同学们的目光就不单止停留在了团结,鼓励,受伤这一类常见的话题上,对事情的看法也有了个性化的飞跃。比如有的同学说到了理解与付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的最大动力的来源其实是班级,是每一个同学的支持。或许可能会失败,但对于他们来说失败的结果难以面对,其实更难面对的可能是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还有的同学认为校动会其实就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里是力量与技巧的竞争,更是自信心的竞争,如果你因为担心失败而不敢去拼搏,那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离成功还有多远。还有些同学独树一帜,认为失败其实是一种进步,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再次受到伤害。

结语

其实每个人的创意都是独特的,有闪光点的,看你怎么去发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7-9年级学段写作的目标和内容中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①。这就意味着作文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这里最不容得禁锢和固定的模式。在作文训练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意立意的训练和培养,打破思维定势,多做一些发散思维训练。创意立意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水平,养成了创意立意的习惯是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水平的有效保障。当学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维定势,便能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遇到问题时便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把问题更快更完满的解决。至于应付考试,当然就游刃有余了。

参考资料: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版

②《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系统分析》朱建芳《科教平台》2005年月24期 ③《论人本主义理论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影响》冯锐《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10期

④《行为主义与认知派两种学习理论概》吴月芹、仲建国《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4卷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九年级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如何才能做到呢?这是众多老师一直发愁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总结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认清问题,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阅读积累;把评改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作文评改方式,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农村作文现状分析对策

一、引言:

从教初中语文以来,常常遇到老师一说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老师要他们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在语文教学中是最薄弱的环节。我认为这主要是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一)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没有“源”哪有“流”呢?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学生呢,据有关调查得知:①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②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

(二)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抽样调查,小学、初中、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5%、65%、85%。加

之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紧张,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意思”,而且用冷眼看世界,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如何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三)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哪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是连续失败,他们学习的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永远高于成功,有些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于是就产生惧怕,厌烦心理。这样的写作心态自然不会喜欢写作,就很难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了。

五、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我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实际,以及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方法:

(一)恢复自信,激发兴趣。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

我们对学生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我们有时过于吝惜了,为何不将这些变为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呢?相信在老师大力的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驾起“自信”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从鼓励、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报刊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

(二)面向生活,重在积累,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

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就是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对那些“懒汉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不然,学生“三分钟的热情,两分钟的干劲”就不能读有所获。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摘要呀等方法怎样用,哪中方法最

佳等,都要让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三)坚持写周记,摘抄,注重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与积累。

我认为必要的语言训练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让学生多动笔,每周写一篇作文,力求让语言能精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如经常有意识地引用成语、名言、诗词、歌词,灵活变换句式,采用多种修辞句来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平日练笔中就努力锤炼语言,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

另外,一定的记录也是必要的,学生们从词典、字典、杂志、散文、诗歌中看到的古诗文名句、典故、轶事、一些精辟的见解,思路逻辑,甚至一些统计数据,并不时地考虑如何在作文中去运用它们,让它们真正地成为能自如进出头脑的语言材料,这样写出的作文定会收到“形神兼备、文采飞扬”之效。

(四)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以学生为主,自批自改。

传统的作文教学,即“学生写,老师批”以教师观点的好恶,教师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标准,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教师的思维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则可能成为差等作文,这一种批改方式仍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一语定乾坤,学生封闭了自己的观点,因此要从教师批改过渡到指导学生批改 我认为,学生批改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各尽其力,各长其才。批改前师生共同商定标准,一方面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如:分小组改。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有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有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

六、结语

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只要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写作水平就是可取的。我想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林崇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为学生单调贫乏的 阅读生活而苦恼。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学生中少数人知道王熙凤、吴用是谁;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不知“煮酒论英雄”、“智取生辰纲”是怎么回事,学生的阅读面、阅读量都达不到要求,即便他们词穷语拙饥饿难堪,也无心无趣去汲取课外书本的营养。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点原因:

1、受家庭因素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良好的课外阅读家庭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

2、学校和教师未能给学生课外阅读创设充足的条件。除了家庭因素之外,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有的学校因为基础设施的配备相对简陋,没有设臵图书馆、阅览室,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部分老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去

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规定看课外书就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

3、课外阅读范围不广。在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中外名著、人物传记、科普读物,课外阅读的范围狭窄,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也是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少的原因之一;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少学生阅读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笔记,在15%做笔记的学生当中,也只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

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利用课本中的事迹激励,利用课本中人物树榜样。《音乐巨人贝多芬》中描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孤独了,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世界,创造了震撼世界的音乐;《闻一多的说和做》描述了他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药方,兀兀穷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达到了忘我的程度;玛丽〃居里把物质的享受抛在脑后,全身心地实验,做了上千次试验,终于发现了镭;傅雷教导傅聪做一个“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孤独了,就创造了音乐的新世纪。这些精辟的材料可激励学生跃跃欲试,启发他们严格约束自己,珍惜时间,专心致志多读书、读好书,以达到广泛阅读的效果。

2、抓住媒体契机,有效促进课外阅读。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成语故事》等等已经拍摄成为电视剧,可以利用此契机,渲染电视情节引导学生畅快的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原著的尽兴,促进学生阅读名著。

3、授之以渔,提高读书效益。“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影,足以长才。”但漫无目的读书如过眼云烟;见书就读,如大海淘金,收获甚微。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老师就要亲临辅导,如帮助制定阅读计划,帮助其明确读书目的,端正其读书的态度(不能尽信书,多思、多疑),告诉其阅读方法:可全读,也可精读;可涉猎,也可不求甚解;可做内容摘要,也可做好句摘抄;可通读,也可跳读;可朗读,也可默读……

4、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的良好习惯。交流使模糊的问题清晰,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可帮助学生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充分感受读书的快乐。

5、树立阅读榜样,建立班级“图书馆”。抓班级课外读书典型,带动读书风气,建立激励机制(如积极读书分子)鼓励读书风气。在班级开展“自读、自荐”的良好读书网络,构建班级“图书馆”。总之,课外阅读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夷陵区鸦鹊岭初级中学覃红梅

拟解决问题的预设: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现状分析:

镜头一: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七年级的语文课堂,站在讲台上,看到学生摆放在课桌上的单单是一本语文书,零星地能看见有几本字典点缀其中。我有些诧异,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语文,字典都没有准备一本,想仅仅“吃透”这一本语文书,以此来学好语文吗?

镜头二:那一次,我兴致勃勃地准备上一节读书心得分享课,先让学生自读,当我看见学生反应不太踊跃时,我才发现原来班上只有几个人带了课外书的,所以我不得不推迟这次活动,我远远没有想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么匮乏。

镜头三:那一次,我做了一个统计:同学们,你们看新闻吗?结果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不解,平时周末大家不都喜欢看电视吗?那为什么连新闻都没看啊?殊不知,新时代的中学生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啊!而是家事国事天下事,要事事关心啊!生活处处皆语文啊!这样的镜头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比当初改变了不少,但是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断地让学生明白:阅读应该是一种需要。

要突破的难点、预期目标及实现计划:

二、思考与对策:

面对学生上课之前没习惯准备工具书,面对学生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书,面对学生的“闭门苦读”,我除了纳闷,更多的是着急,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小尝试:尝试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人准备工具书

我规定学生上课之前必须美每人准备一本工具书,《现代汉语字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等等,无论哪一种,至少要准备一本。我鼓励学生找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到邻居家中去借,后来上课时,每个学生的书桌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我说:“同学们,字典就是你学习汉语的最贴身的老师,大家要及时翻阅,凡是遇到不认识或者是读懂的字词,一定不要随意读,一定要及时查阅,读准确,把意思弄懂。”

尝试二:“腹有诗书气自华”——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

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尽管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仅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国教育报》载文归纳出少年儿童读书的五种需要:学习需要;交往需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时间需要。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阅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阅读的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寻找自己的乐趣,绝对没有带着 “分析张飞这个人物形象”这一问题去读《三国演义》的,必须淡化阅读的目标要让学生放开思想去自由地读书。

据说著名的作家朱自清原名就叫作朱自华,因为他觉得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学生没有课外书,也不想去买,即使有,而且也比较有限,我就建议学生每个人把自己家里的书带来,没有的话就去借。然后由专人来统计登记,建立班级图书目录。我给学生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结果我们各自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一沟通,可能会有三种以上的思想。“于是,学生们把书都集中在班级图书角,这样一来有好几十本了,诸如《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母亲》、《中学生天地》《鲁迅全集》等等都收集来了,不求学生把每一部书都都完,只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地读几本。

我想我们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尝试三:“家事国事天下事,要事事关心”——鼓励学生周末看新闻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由于学生大都是住宿生,没有机会天天看新闻,所以我规定,学生周末,周五、周六、周日三个晚上坚持看《新闻联播》,周六、周日中午看《新闻三十分》,也提倡他们看《湖北新闻》和《夷陵新闻》,做一个关心时事的新时代中学生。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一些筛选、整合。

尝试四:“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心得交流会

提倡课外阅读自主。

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老师要把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只要内容不是鼓吹暴力、低级、反动的,学生都可以读。读什么书,怎样读,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书籍,本身亦是对学生判断和鉴别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是说老师就要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教师主要在“指导”上作文章。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效果,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

同时在适当的时间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卡片心得、浏览背诵,当用则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去阅读。

课外阅读教师要率先垂范。

我喜欢这样的自读课,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老师也跟学生一起安静地阅读,淡淡的墨香,沙沙的翻书的声音,聚精会神地品读,静静地思考。接下来,在宽松、民主、轻松、温馨的课堂上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独特的第一阅读体会,是那样的真实、是那样的自然、是那样的惬意。或许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句句都是自己的有感而谈,发自肺腑之言。如果学生有创意、有个性的语言经常在班上得以发表、展示,何愁创新信能力不能提高,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否则语言如何发展,观点如何更新,那不全都是陈词滥调了吗?

如果哪一天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描述的那样:“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梦寐的境界。

最后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来勉励学生和自己。

初中语文拟解决问题预设

问题预设:新课标下如何挖掘写作源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问题设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给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而且给语文教师也提出了个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又是其他能力的体现,因此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于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而效果始终不佳。那么如何挖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文质兼美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突破的重点:引导学生选材。

突破的难点:帮助学生布局谋篇,锤炼语言,增强写作的兴趣。

预期目标:

1、改变作文观念,真正把写作落实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提高写作的兴趣。

2、分析写作方法技巧,体会到写作的重要性。

实现计划:结合几年教学经验,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认真帮助学生进行选材

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材内容。例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充分利用自己生活资源的同时,开拓生活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丰富人生,了解社会。学生总认为作文只能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似乎这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而对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则感到不必要写,因此,一写作文,就常常感到“无米下锅”。其实,我们周围生活的各种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如何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呢? 首先,从生活的小事观大节。“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如果把小事放在大的背景中去透视,文章就有了深意。其次,“处处留心皆学问”。读报纸、看电视也有许多写作方面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积累学习。如广告语(坚持就是胜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影视台词、时事热点(韩寒现象、抗击“非典”、猪流感)、流行时尚、时人新语(非典、象牙塔、刷卡、股民、托福、体彩、奥运)……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词汇、现象都值得我们去搜集整理,并在平时多谈论、多应用,作文时自然就会轻松流露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感悟社会,思考生活,对身边发生的无论是大事或小事都加以感悟和思考,既要把生活看成是提供习作材料的源泉,更要把生活看成获得人生营养、体会生活内涵、寻觅生活底蕴的广阔天地,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在生活中受到熏陶、启迪,产生宝贵的情感,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

二、帮助学生把握主题、遴选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的是:无论是现行的语文教本,还是修订后的教材,记叙文是多种体裁文章训练的基础,材料的高低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但一定要记住,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怎样选材呢?首先,组织材料力求精当。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一个人将几个小偷打跑”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还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过于狭窄。其次,遴选材料力求新颖。组织材料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挑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选材料应力求新颖,那怎么才是“新”呢?材料要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写出来的文章发自内心才有真情实感;反之,离开生活、随意编造,又怎能谈得上感染力呢?在选材上如何做到典型、生动、新鲜、较好地突出主旨等,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把心真正地放到学习上,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既要勤学多问,又要勇于实践,在写作中探索、发现,把课外学到的知识与课堂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一切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三、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认真揣摩语句、锤炼语言

亮丽的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更是成功文章的关键所在之一。一篇好文章,离不开优美的语言,训练语言的最佳方法是读和写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阐述了读与

写的关系,而且还说明了读是写的前提。读什么,又如何读呢?在阅读中,还要养成摘抄、剪贴的习惯,把优美的词句、动人的节段摘录下来、剪贴下来,多读多欣赏,从中体会其妙处,向别人学习,完善自己。”“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这还要我们多写,平时勤动笔。课堂做好笔记,课外练习写日记、周记,写读书体会,肯定会有收获。但是在写作时特别要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下面就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谈几点“锤炼”的方法:首先要抒发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只有将真情实感倾注在字里行间,才能打开读者的心扉。优化文章的语言就必须抓住细节描写。例如现行教材中的《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再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这样的生动情节把文章的主旨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了读的体会、写的习惯,语言上的锤炼,不妨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进行整理,仔细地读,认真地想,反复地改,力求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想,你长期坚持,一定会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第五篇: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英语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写作水平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点齐全、格式正确、行文连贯,而且语言表达要地道,句子结构要合理,文章内容要通顺。写作水平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现状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发现,尽管大多数单元都有writing practice,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或不予重视,为了省时,常把它当作课外作业,结果学生敷衍了事,基础差的同学更是乱写一气,蒙混过关。从而导致英语写作能力成为初中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弱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学生从最初的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甚至到最后拒绝写,逐渐步入写作误区。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初三毕业时仍然是词汇错误严重:词汇量不足、拼写错误、词语误用,还有在英汉之间划等号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他们在写作时不能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如,把“我父亲”写成“I father”,“开收音机”写成“open the radio”等等。2.句子问题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差,首先差在句子水平上。我在批改作文中发现,除去一些“主系表”和“主谓宾”之类的简单句,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串句、破句、不合逻辑句、语法错误句”等病句俯拾皆是,一写到文章就错。还有一些典型句型、习惯用语掌握不牢固,使用起来到处出错。如1)In every spring, there are lots of travelers come to Liyang to visit the Tianmu Lake.2)I have bought the pen for three years.3)The book wrote in 2001.3.语篇问题 多数学生不会使用启承转合的衔接手段,而只是把若干个句子进行机械的堆砌。结果,写出的段落或篇章条理不清、逻辑不严、语义不连贯。有的只是看着所给的中文从头译到底,即不考虑文章的开篇“交代句”和结尾“点题句“,也不考虑段前的主题句和支撑句,甚至整篇文章不知所云,让读者无法交际。4.认识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有认识问题、心理问题等。比如,平时对写作不够重视,缺乏动力,甚至惧怕写作;写作时忽视审题,忽略格式,盲目落笔,一挥而就,写成后不认真修改,厌烦推敲;还有不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潦草等。

二、分析

1.教师对写作训练重视不够 问题出在学生身上,关键还在教师。应该承认我们在英语写作方面还是很薄弱的。薄弱的原因首先是教师对写作教育的忽视和轻视。一是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少。常常是在快要下课时才匆匆地布置一篇,学生课后马虎地写一篇,教师再草草地批一篇,然后再简单地讲评一下,就算了事。二是教师片面地抱有依赖和侥幸心理。很多教师认为,写作训练到初三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2.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哪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我们平时的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没有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写作策略。

三、对策

(一)高度重视,树立信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文信件的来往、技术交流、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等与日俱增,不具备英语写作能力,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如果说提高听说能力是为了克服“聋哑英语”,那么读写能力的提高是为了克服“文盲英语”。写作是目的性很强的社会行为,如果将来连一封简单的E-mail都不会写,连一张简单的个人简历都不会填,又怎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树立英语写作的信心,提倡学生为了将来的工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勤奋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

写作水平。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阅读社会、信息社会,作为21世纪的文明人,在与世界进行交流与合作时,不仅应该听得懂、说得出,更应该读得多、写得好。

(二)夯实基础,练好内功 1.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单词及词组用法 单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词汇量,写作就无从谈起。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词的不同用法及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别及一些常用词组和固定搭配,让学生在写作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如中文同样是“开”,英语表达就不同,open the door, driver the bus, turn on the TV;shirt, blouse;borrow, lend, keep等等。只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为写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才能在写作中少出笑话,少犯错误。2.背诵佳句,灵活应用 背诵佳句对写作帮助极大。要写出好文章,除了篇章结构和内容好之外,就是词句好。要在写作时写出几个漂亮的句子来,就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量地积累课内外一切有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句子。像not…until/It is +adj.+for sb.to do sth./as soon as/If/too…to等句型如能在写作时恰当运用,写作的效果就非同一般。我们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中的典型佳句都要求背诵,做到脱口而出。这样一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在写作时他们就能得心应手,学生的用句能力就会有极大的提高。3.掌握应用文体的格式和一些相关的固定用语 学生由于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往往是“有想法,但无法用通顺的英语表达”,严重影响了写作的质量。我们根据不同的文体的格式,帮助他们收集、整理相应的固定短语,句型和习惯表达法,及这些文体的通常格式,供学生参考、记忆,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如请假条,告诉学生格式、称呼、时间、正文分别怎么写,通常用哪些短语等。这样,即使语言基础较差的同学写作质量也会明显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动力和信心。4.改写课文 改写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改写通常是把一篇较为复杂、语言较为难懂的短文,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改写。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改写课文里的人物(人称)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用不同的文体,人称和时态改写,如将对话改成叙述文;也可只改课文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通过改写,可以使学生注意基本语法和基本词汇的用法,避免语言错误,为写作文打好基础。

(三)四能互补,讲究方法 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听说读写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多方面寻找对策,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加强写作能力训练,特别是重视听说读写四技能的互补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1.听后笔述法 听写结合是我们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我们除了采用常规的听写字、词、句的方法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外,还可采用“听后笔述”的方法:教师以稍慢的语速将听写材料念三遍(也可以放录音),学生听完后凭记忆进行笔录。笔录时学生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句来写出大意即可,不必用原话默写全部内容。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听力“会意”能力,又可培养他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2.先说后写法 先说后写法是将“说写”结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把每节课前三分钟定为Free talk,每节课将下节课Free talk的主题告诉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充分展开思维和想像,写成精彩的短文,再到下一节课Free talk时间进行演讲。通过每天的课前演讲,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Free talk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写作难度就会有所降低,学生会感到相对轻松些。3.复述后写法 众所周知,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口头表达是书面写作的基础,书面表达是口头表达的提炼和升华。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往往写作水平也较高。在课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复述出来。如在阅读课文前以图引文稿,学生阅读课文后,让他们以图叙文,复述完课文后,确立主题,筛选内容,让学生以图写文。或者在课文教学中,引出关键词,让学生利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再写出来。或通过提问学生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根据细节问题的答案进行复述,再写下来。或设想学生是课文中人物之一,或是旁观者看到事情的发生,写下这件事,通过这些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复述后写,学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因而比较得心

应手。

(四)模仿为主,加强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写作也是这样,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写作策略的指导,从分析范文、模仿范文开始,从写作的“措词、选句、组段、谋篇”等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允许学生借用文章中的部分词汇和表达形式,并且指导他们准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注意单词的大小写,动词的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形容词的比较等,句子的平衡及时态呼应,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写作。

(五)立足课内,丰富课外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我们除了立足课堂培养学生“措词、选句、组段、谋篇”的能力之外,还应积极动员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如开办“习作园地”,出版英语墙报,举行写作竞赛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写英语周记、日记,将自己一周的学习心得、感受反馈给老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做到教学相长。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自由作文,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如果将少数优秀习作进行“面批、修改”后打印,张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上,并大力宣传、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定会大增,写作热情会明显高涨,写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激励为主,走出误区 目前,初中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存在六大心理问题,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为六大误区:1.重视听说读,惧怕写;2.忽视审题,忽略格式;3.汉语倾向,生硬翻译;4.盲目落笔,一挥而就;5.拒绝修改,厌烦推敲;6.不讲规范,轻视书法。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批评多于表扬,挑刺多于激励,是导致学生写作步入误区的根本原因。学生怕写是因为怕错,怕错是由于怕挨批评。对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从寻找学生的写作闪光点入手,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把对学生写作的评价自始至终放在发现学生“字、词、句、段、文”方面的亮点和可学习、可借鉴之处上。对学生作文的评语放在挖掘可圈可点之处上,充满激励。这样,学生会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怕写”到“乐写”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的误区,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下载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创意立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5篇]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今全面实施新课程,大力推进素质......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目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 安徽省利辛县汝集中学李怀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考试分值占55分,大部分学生只得30分左右,尤其在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又有教师和环境的原因。本文提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

    农村初中书法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农村初中书法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 摘要 ] 我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部分农村初中的书法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对书法学习的认知水平不够,家长也不够......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宁化县泉上卫生院游瑞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食品安全卫生网络的重要部分,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的食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

    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5篇范文]

    中职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近几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初、中级技术人才,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社会对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