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

时间:2019-05-14 17:1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

第一篇: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

科技部高新司景贵飞处长

(根据大会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对)

受部里领导同志的委托,来参加2001年北京国际3S交流会,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十五期间科技部高新司在3S领域的一些规划性的考虑。大家知道科技攻关分为两大块,一是攻关计划、二是863计划。这两块现在都还没有启动,因此只能给大家汇报一些规划性的考虑。首先是看到今天有这么多的专家来参会,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我个人是从事这块工作的,同时也具体参与这项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后生。但是应该说从95年开始,在这一行业里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从产业规模、从结构上尤其是产业的发展上变化很快,这次我估计大家也注意到,3月16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关于十五纲要,对于3S技术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在那里面总共提了与3S技术有关的三大块东西。

第一块就是卫星应用,经过全国人大的批准,所以该项工作在全国的重视程度是以前没有的。卫星应用也提了很多年,包括从遥感开始,最早在中国70年代,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了,但是写到国家纲要里去,这次可以说是最突出的。我个人理解是以下几部分,一个是遥感、地理定位系统。

第二是国家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这是地理发展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的纲要里写的,是跟目前国内发展有关系的。

第三是要建立国家空间信息应用主体,这个大家可以去查,因为纲要是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都公开刊登发行了,所以这样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鼓舞。就3S这个行业来说,在十五期间国家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当然也给予了很高的希望,国家现在最主要是经济建设,另外一个就是社会进步。所以科技部在做规划时,当时提的叫法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在做到2000年年终的时候,基本上就感觉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信息经济学的教材上就是这么叫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操作性和大家的认可性有一定的过程,应该说我们3S技术基本的认识是这样的,现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现在通信能力上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未来几年内,这种限制会大为缩小,几乎可以不考虑,包括带宽、上网速度,这个很快就能解决。它的解决速度要比网上所需要的货物和车辆带来的困难快得多,所以我们在描准信息化这一领域时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设施上,这个我们也从99年4月份开始做十五规划,也做了两年的时间,要求各个部门的专家、院士、管理专家来进行评判、定位。国家信息资源设施包括信息资源库及信息资源的应用系统。

做为遥感,我们基本想法就是希望它能够从监测转到服务上,就是更多的要强调信息的加工服务,这里面有一个观念要改变,同时,技术路线上也会有所改变。比如,刚才专家讲了,就是在测绘行业,有几个基地都是很大的,这样就为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但是作为地方和其它行业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就是说它对遥感虽然有大的需求,但是它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我们希望在遥感这一块,能够促进。动态监测仅仅是监测,就是让大家看看,转到服务上,这样的话在市场规模上就有个很大的创造性的规模。作为遥感来说,主要是获取和更新信息,它做的是信息资源,既然要做信息资源,它现在获取的基本还属于空间信息,空间信息要面向政府,要做工程、面向商业做产品,推向社会做服务,这三个巨大的改进都需要同其它社会经济数据进行结合,在结合有一点上我们现在在做,那就是地理编码。如果没有地理编码,我们其它的信息很难和地理信息结合起来,这样就是限制3S技术,整个GIS要应用到更大的产业规模上,很难,非常难。所以在这一块我们是需要在十五期间大力推动的。

做为GIS来说,在本次大会的会议文集上大家都看了,比较多的是围绕数字地球来做一些工作,象虚拟现实、互操作等等,主要是专家组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它的主要想法是要面向三维实体进行操作,这样就把虚拟现实可视化和网络下的传输、图形图样直接结合在地理信息上。做为定位系统,这个信息产业部和其它很多部都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两者在商讨十五期间

合作来推动这件事情。在去年的6月份,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共同发布若干意见,《十二条》325号文件,这个文件基本上就是十五期间我们做GIS的规划。

做为定位系统,我们现在有一个比较倾向的意见,要特别关注国产的一些东西,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北斗星实验系统现在还没有使用,但毕竟来说这是我们国产的,作为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来讲,一定要把国产的科技结合进去。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希望它是一个通用系统,用的最多,但是我们的卫星定位系统要兼容加利略计划。这些东西要兼容,也要搞好国产建设,这跟我们遥感是一样的,为国家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比较好的机会。我们还是希望在社会分工上,通过人、技术进步做加工业,我们也要做这种老板,这样的话就能赚到利润。在宏观策略上现在就是基本倾向于推动结构调整,3S这个行业,做为产业来说,也发展很多年,包括测绘、环保、农业应用也做了很多,但是作为产业规模的扩大,成长速度在近两年是比较快的,比较符合IT业的发展和宏观规律。但是也应该看到它是刚刚起步,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即使在产业化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在市场细分上还做得比较差。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看的每个国产的GIS企业的人员的比例、结构上还没有达到最优化,高层次和低层次肯定要区分,如果都高层次或者都是低层次就是模式化,所以一定要符合企业机制和现代管理的一种结合。另外一个就是牵扯我们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代表了市场的细分。市场只有细分,我们的产业规模才能扩大,在座的各位才能有钱赚,做为科研人员,只有市场细分,科研人员才能完成追求目标。科研院所这个资源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要做好。关于科技竞争力,大家都看到过洛桑报告,科技竞争力是有明确的指标问题,所以我们十五期间是希望推动3S,也就是空间信息这个行业的基础建设。这里面就牵扯到几大块,一个资源,包括科研院所、企业的资源,还有物质方面,比如数据库。企业主体是企业要做大,产业规模要做大,所以就是要进行宏观环境建设。这一块是我们在十五期间要做的,作为一些市场竞争的技术和行为,九五期间科技部做了很多好象是市场应该做的,这个可能也没有办法,刚开始肯定要有一些国家行为更多地参与市场的运作,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企业的成熟,慢慢的我们要作为国家行为主要是转向市场宏观管理,也就是说为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一些基础积累,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宏观的做法。经过这么多年大家辛苦的工作,象我们的院士,多少年在我们的行业里面做,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和推动,3S这个行业应该说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领域和产业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我们拟定十五规划的科技部高新司,我们基本的想法还是希望通过应用示范把我们技术研究直接推广到应用里面去。在这方面,包括通信、智能交通、环保和建设部要做的数字城市等等,这些理论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把3S确实变成技术支撑。我们最好不要来做一些金融泡沫,还是要踏踏实实的,这样做对我们在座的做研究的,做企业的、做管理的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行业的扩大对我们这些具体做管理的人员来说也感到心里非常高兴,也受到很大的鼓舞。十五期间我们肯定会在这个方面尽我们所能,做好这方面工作,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后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二篇: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发布单位】国家经贸委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1-01 【生效日期】200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前 言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在研究分析目前环保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制订的,是指导性的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主要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节水设备、生态环境保护装备、清洁生产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环保药剂和材料等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服务主要包括环境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环境工程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服务等。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环保产业是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开创了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环保产业也应运而生。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环保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进入9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及标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时期环境保护投入的大幅度增加,环保产业得以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1.环保产业初具规模。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家企事业单位专营或兼营环保产业,其中企业8500多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1500多家,职工总数180多万人,固定资产总值800亿元。2000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产值300亿元,占27.8%;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80亿元,占63.0%;环境服务产值100亿元,占9.2%。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77%。目前,环保设备(产品)的年制造能力达到了250多万台(套),工业固体废弃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了3.5亿多吨,综合利用率为48%。“九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增长率达15%以上,高于我国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2.环保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近几年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在环保设备(产品)中,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的约占五分之一,少数产品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方面,我国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关键设备及设备成套能力;工业一般废水治理技术和工业消烟除尘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当代水平。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工业废渣特别是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从有机废液中提取蛋白饲料技术、利用废轮胎生产碳黑技术、空气冷冻废橡胶制胶粉技术等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环境服务得到较快发展。从环保设备(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看,20年前,环保设备(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主要是一些常规的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及基本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等。目前,环保设备(产品)品种达到了3000多种。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城市垃圾焚烧设备、汽车尾气处理设备、工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设备、高精密度在线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一些性能优良的特殊环保材料等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从资源综合利用看,几乎涉及所有的工业废弃物、废旧物资及共伴生矿产资源。各种废弃资源的利用途径得到拓宽,产品品种不断增多,如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品已达200多种。近几年环境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由过去以技术和咨询服务为主发展到工程总承包、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和投融资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特别是近两年,出现了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专业化的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加快了污染治理步伐,促进了环境服务水平的提高。

环保产业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将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21世纪议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199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总书记和总理都到会做重要讲话。其次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和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为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九五”期间,我国环保投入达3600亿元,1999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首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环保装备国产化、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三河、三湖”治理和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改造项目等。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使部分闲置的机械制造能力转向了环保产业,而且促进更多的企业转向环保产业。三是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国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调动和促进了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国家加大了对传统的、以政府投资和经营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方式的改革力度,向以多元化投资、多种形式建设和经营,污染者付费的方式过渡,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良性运行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还未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目前大型环保企业只占全国环保企业总数的2.8%(其中约65%为兼营),近90%都是小型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国最大的环保企业年销售额只有3亿元人民币,而进入世界500强的专门从事废物处理的美国惠民公司,2000年的营业额已超过130亿美元。二是环保产品结构不合理,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通过对正在生产的3000多种环保产品调查分析,约1/5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通用性、产品结构设计上的欠缺,有待淘汰,约2/5的产品需要改进。常规产品相对过剩,一些急需的污染治理设备又严重短缺。

2.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国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而且技术开发的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低。如水处理主要为一般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产品,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是除尘设备,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我国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国际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多数产品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

3.还未完全形成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和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严重。如大多数环保产品没有标准;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中回避招标和招投标中弄虚作假、不规范竞争等,一些地方不允许外地环保产品或者环境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采取各种方式限定、变相限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生产的环保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指定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的环境服务等,搞市场封锁;有的地方片面强调当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和产品要在当地生产,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环保产业市场混乱的结果是阻碍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环境服务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造成许多环境治理设施运转效率较低。此外,信息咨询服务的规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差距,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服务网络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环境保护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为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家和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使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一)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投入多、产出少,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全国城市空气污染依然严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仅占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普遍,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只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境保护的支持能力,才能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十五”期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目标无法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而且经济发展也要受到制约。

(二)发展环保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我国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巨大,是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十五”计划把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我国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这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热点,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若每年有5%的大型燃煤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就能形成年产值60亿元以上的产业需求;为汽车制造业配套的消声器和机内净化器产品,年产值可达40亿元以上。一个日处理千吨规模的垃圾焚烧厂,投资约在6亿元左右,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市场十分巨大;以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生态恢复为重点的生态工程等也都有很大的市场。预计“十五”期间环境保护的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可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三)发展环保产业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现实选择。

加入WTO后将会大大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基础薄弱、竞争能力差的行业,入世将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加入WTO后,环保市场,特别是环保产品市场、环境服务市场和投融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这将有利于加大环境投资、技术转让和贸易服务的力度,有助于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国内环保市场基本趋于饱和,这些国家的大型环保企业或企业集团将会凭借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开拓我国的环保市场,这将对国内处于成长期的环保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参与加入WTO后激烈的环保市场竞争,就必须加快发展环保产业。

(四)发展环保产业是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将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的产业结构,向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且对环境影响小的结构转变,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某些领域又是高新技术产业,是结构调整的重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十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十五”时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及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的战略部署,“十五”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培育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主要目标。

为满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环保产业的需要,“十五”时期环保产业将有较快的发展。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环保设备(产品)生产550亿元,占27.5%;资源综合利用产值950亿元,占47.5%;环境服务产值500亿元,占25%。“十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

“十五”期间要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巩固和提高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广和应用一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一批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市场供大于求的环保产品。

到200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发展一批拥有技术优势、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服务、“专、精、特、新”的中小型环保产业企业;扶持一批环境服务企业,提高环保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发展重点。

1.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1)烟气脱硫。重点发展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关键是解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到2005年,具备独立完成燃煤电厂200MW及以上机组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的能力。适当发展脱硫专用设备的生产,确保脱硫工程配套设备的生产和供应。同时,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适当发展工业锅炉、炉窑相配套的实用型或简易型脱硫工艺技术和设备。“十五”期间,重点发展湿法脱硫工艺,以满足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的需要;适当发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喷雾干燥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电子束脱硫等工艺,以适应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烟气脱硫。

(2)烟尘治理。抑制常规电除尘器的发展,拓宽电除尘器对高浓度、高温、高比电阻烟尘和含有腐蚀性气体等的适应领域;发展配套的监测仪器和装备;改进型材规格和品种,降低主体重量;完善计算机选型技术,开发脉冲供电、微机控制、可变电压供电装置等。重点开发特殊环境使用的电除尘器,适当发展用于各种炉窑的中小型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应提高配套机电产品及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滤料和纤维原料;在此基础上发展每小时处理风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耐温250℃以上、寿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尘器。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旋风除尘器,重点发展高效低阻及除尘、脱硫一体化,即组合式除尘器。

(3)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根据汽车工业污染控制目标,以轿车和轻型车为控制重点;汽油机普及闭环电控燃油供给系统,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推广稀薄燃烧、可变配气相位、缸内直喷等技术;柴油机推广增压中冷、柴油机共轨等技术,并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4)有毒有害气体处理。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催化燃烧和碳纤维回收利用等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工业有毒气体、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2.水污染防治领域

(1)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发展日处理能力20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发展高效节能生物脱氮除磷、循环式活性污泥、移动床生物膜等技术及UASB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和厌氧膨胀床、厌氧流化床等;研制开发适用于不同工况的低速多极离心鼓风机、潜水污水泵、氧化沟专用设备、新型曝气设备、污泥处理处置专用设备等。提高格栅、曝气、刮泥吸泥提升及脱水、污泥沼气发电等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水泵、风机、阀门及相关电器设备的工作和使用寿命。重点解决现有国产设备质量较差和品种不全问题。同时,发展居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氧化沟和氧化塘处理清污机械、强化曝气技术和设备、污泥处理技术和设备。根据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加速发展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下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

(2)工业废水处理。重点发展水处理单元技术和设备,提高专业化生产规模,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多功能组合式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用于发酵、医药、造纸、屠宰加工废水处理领域);表面处理废水、废液及有色金属采矿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废水深度处理、净化、消毒技术和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和成套设备;含油废水处理、油田净化技术和设备;煤矿地下水及高浊度含盐废水处理技术和净化设备;膜处理、微滤净化技术和处理设备等。

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

(1)城市垃圾处理处置。重点发展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成套设备,中小城镇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形成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有: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工程成套技术装备、新型填埋防渗衬层和覆盖材料、填埋专用机具、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制和完善大型垃圾堆肥和简易堆肥技术和成套设备,主要是低成本堆肥技术和装备、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和装备。适当发展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重点解决垃圾焚烧尾气的控制技术和设备。

(2)有毒有害废物处理。根据工业发达国家采用高温氧化法处理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有毒有害废物密闭式贮运技术和设备、专用高温氧化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建设若干个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中心。

4.节水技术和设备

重点发展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主要有电力行业高浓度输灰工艺、干除灰、干排渣工艺技术和设备,纺织行业高效印染洗涤工艺、无水及节水型印染工艺技术和设备,石油化工行业炼化污水处理回用、油田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再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造纸行业制浆洗涤系统闭路循环工艺、白水(中水)回收利用工艺、碱回收等技术和设备,冶金行业干熄焦工艺、空气冷却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工业污水处理后回用于工艺水、循环水及杂用水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及回收利用冷却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城市污水综合回用技术和设备,各种节水器具。研究开发海水、咸水综合利用和淡化工艺技术和设备,高效空冷工艺技术及无水生产工艺技术。

5.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

根据《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重点发展水土保持和防治荒漠化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草原建设、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植树种草等方面的技术和装备。

6.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

重点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替代物耗、能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大力发展冶金、化工、轻工、有色、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

7.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重点提高现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的产品档次,提高设备可靠性、智能化和精密度,要将自动采样、数据采集处理、远程终端控制等高新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中。为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加快发展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便携式监测仪器,特别是废水、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设备。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系统,加快城市环境监测网和流域水质监测网建设。同时发展汽车尾气、噪声监测仪器仪表等。

8.环保材料和药剂

重点发展高性能的环保材料和药剂,主要有生物膜材料、微生物处理添加剂、耐高温、耐腐蚀除尘滤料、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新型杀菌剂、高性能吸隔声材料等。

9.资源综合利用

(1)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是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有色稀有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加快发展综合回收金、银、铁、稀土、铌、钒、钛等新工艺;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以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为重点,带动铝矾土、耐火粘土、硫铁矿、硅藻土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加快尾矿生产建材产品及加工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产品技术,主要是燃煤矸石循环流化床及成套发电技术和装备,硬塑、半硬塑成型制砖技术和装备,全煤矸石生产空心砖技术和装备,煤矸石部分或全部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生料技术。在煤矿矿区建设一批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发展粉煤灰分选技术和设备,加大粉煤灰用于高等级公路、水电大坝、商品混凝土中的比例,研究开发粉煤灰用于铁路建设的技术;加快发展利用化工、冶金、有色等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产品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大用量、高附加值的工业废渣建材产品的技术和装备。加快造纸碱回收、酒精糟液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发展先进的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

(3)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重点发展废旧家电、废电脑回收处理及报废汽车机械化集中拆解技术和设备,发展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电池等回收及加工利用技术和设备,包括废物的收集、分选、清洗、破碎、打包、运输、回收等单体设备或组合设备。建设若干条报废汽车机械化集中拆解、废旧家电、废电脑回收处理生产线;若干个废橡胶、废轮胎制微细胶粉处理工程;若干条铅、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及废电池回收加工生产线。

10.环境服务

重点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包括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和运行服务;大力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发展环保技术、管理和信息服务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

四、对策与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制定和组织实施环保产业政策,鼓励发展先进、经济、高效、市场急需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限制发展落后的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产品),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

进一步制定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继续颁布环保产业鼓励发展目录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落实工作。

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使排污收费达到合理程度,调动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到适当的水平,以满足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制定和实施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环保产业市场的有关政策措施。

(二)依靠技术进步,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快环保科技开发,科技计划中要积极安排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并确保环保技术开发的投入达到一定比例。加强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优秀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加快对先进、成熟的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快环保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环保产品的升级换代。通过合资、合作、直接引进等多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

加快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进程,建立有利于国产化的管理体系、资金支持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体的国产化运行机制。将环保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作为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予以支持。组织实施一批国产化示范工程,并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依托示范工程,形成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提高工程总承包和设备成套化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发挥先导作用。

(三)加强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下决心治理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分割市场、阻碍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依据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招投标、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环保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行为。要依法保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环保产品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和颁布主要环保产品标准,包括制定部分重点环境工程项目技术标准和规范。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环保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

建立规范的环保产品认证制度,按照企业自愿、国家统一管理和第三方认证的原则开展规范的认证工作。

(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国家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股份制或股票上市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投资环保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支持和依法监督下,由企业、市场动作来实现。在已建立收费机制的城市可以采取国际通行的BOT项目投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也可以采取股份制的方式,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建设和运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尽快建立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行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探索将污染治理设施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成本核算,由专业化的污染治理公司承包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企业和污染治理公司根据合同关系承担相关的经济和环保责任。

(五)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环保产业涉及面广,需要各地区、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环保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各地经贸委要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责,要在国家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地区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各自优势,突出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合理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存量,避免一哄而起,防止重复建设。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3s创建学习型组织规划

市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三室

2007—2011年创建学习型组织规划

为适应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首先是案件检查工作的需要,提高全室干部查办案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案件检查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形成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在学习中勤奋工作的常态,根据委局机关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案件检查工作实际,制定本室2007至2011年创建学习型组织规划。

一、学习理念

1、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不断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把学习力作为第一能力,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

3、把不断超越自我作为第一追求,不断创新、锲而不舍。

4、把“出人出活”作为第一目标,不断培养优秀办案人才,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二、共同愿景

2007至2011年检监察三室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培育一支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业务精通、作风过硬、1纪律严明的办案队伍。

每个干部:要达到在现有职位基础上晋升1—2个挡次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查办案件的行家里手、适应纪检监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具体炼好 “四项基本功”,即牵头承办案件、总结研究工作、组织协调、综合指导的基本功;增强“四种能力”,即科学思维特别是系统思考的能力,精通业务特别是全面发展的能力,组织办案特别是克难攻坚的能力,超越自我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能力。至2011年,达到学习型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

全室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大局,惩治腐败保驾护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查办案件质量和效率有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每年都要争创一流。至2011年,率先在委局机关达到学习型厅室的要求。

三、实施步骤

1、统一思想(2007年7月——12月)。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刘实同志《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纪检监察队伍的战斗力》的辅导报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高对创建学习型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工作重点:

(1)制定本室创建学习型组织2007—2011年愿景规划。

(2)每个同志都要结合各自的岗位职责,制定职业发展五年计划,明确个人愿景及学习内容、方法和措施。

2、全面推进(2008年1月——12月)。全面开展“五项修炼”。工作重点:

(1)开展“读书年”活动,每人每年要选读3—5本书,并写出两篇以上紧密结合本职工作的学习心得体会。

(2)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全室每月系统思考一个业务专题、每年系统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3)培养学习骨干,加强示范引导,全面增强全室每位干部的学习力,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3、总结反思(2009年1月——12月)。认真总结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的经验,深度反思,查找不足及其原因,修正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工作重点:

(1)室及每位同志都对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2)办好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成果展,评选学习标兵。

(3)边总结、边深化创建工作。

4、完善提高(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深入开展“五项修炼”的基础上,培养本室的业务“尖子”人才,进一步优化本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每位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工作重点:

(1)完善共同愿景,进一步增强全室每位干部系统思

考、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自我超越的能力,使本室成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

(2)每位干部除精通本室查办案件业务外,还要熟悉本委相关业务室的工作程序要求,如信访分析、案件审理等。

四、主要方法

1、自学为主。每个同志根据职位所需要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自行安排时间、自选学习内容,同时结合党委统一安排的学习内容,包括网络学习,有计划地进行自学。

2、实践锻炼。主要是通过查办案件,学习积累总结办案经验,研究探索违纪案件发生特点与规律,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本事。

3、案例研讨。主要是采取集体审议案件做法,一起案件调查终结时,由全室同志对调查结论、定性处理,包括报告的文字表述以及办案经验与教训等进行认真地讨论研究和交流。通过对每起案件成败得失的总结积累使之成为全室共享的资源和财富;从而达到既能保证案件的质量,又能有效地提高每个同志的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目的。

4、范文精读。主要是通过精读他人起草的优秀文稿和古今中外的精品文章,使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做到每月必学一篇。

5、培训辅导。主要是通过参加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讲座、外出学习考察等途径,提高理论水平,开

阔眼界,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6、集中交流。实行干部“月交流”制度。每月安排一名同志结合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体会,围绕案件检查及相关业务知识在全室进行专题交流,然后全体同志围绕交流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和研讨,使大家收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学习制度

1、个人学习制度。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对完不成个人学习计划的,学绩考核为“零”。

2、团队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为全室学习日,按照学习计划,组织全室同志集体学习(如办案紧张无暇学习时可在办案间隙时补课)。

3、季度小结制度。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学习日,结合工作,对室内和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小结。

4、学绩考核制度。对每个同志的学习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年终述职时一并述学。对完成学习计划的,分差、好、优三个档次,由全室同志集体评定。被评为较差的,年终不能参加评先选优;被评为优秀的,给予鼓励。

5、学习档案制度。每月将全室和每位干部的学习情况输入微机,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组织领导

成立创建学习型组织领导小组,室负责同志任组长,其

他同志为成员,建立统一领导、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邢铁溢,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常永宽、严军,负责制定全室的和阶段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料;韩军、赵连举,负责每季度和的学习检查考核,定期上报学习信息,做好半年和工作总结;于惠萍、韩雪,负责学习记录和学习档案录入工作。

第四篇:开县魔芋产业“十五”规划调研报告

开县魔芋产业“十五”规划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是魔芋生长的适宜区域,特别是我县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北部高寒山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发展魔芋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是北部山区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过去由于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种芋退化和受病害的严重威胁,魔芋单产长期低下,阻碍了魔芋产业的发展,致使长期以来,我县一直以农户小规模种植和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此,为了加快魔芋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县府对八大产业“十五”规划的统一布署,结合魔芋生产的实际,我局由副局长熊良体同志牵头,率领四名高中级技术干部,分赴到北部高寒山区的贫困乡镇,对魔芋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一、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虽然我县魔芋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在魔芋生产中,魔芋繁殖系数低,加之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魔芋产业至今发展缓慢。通过对北部山区乡镇调查统计,2001年,全县魔芋种植约0.5万亩,主要种植在非耕地和房前屋后上,集中成片种植面积不大。

(二)常年产量。按照目前魔芋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栽植,每投入1斤魔芋种,可繁殖3-4斤魔芋,即每亩投入500斤魔芋种,能收1500-2000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着“本大利大风险大”的情况,山区农民投入种植怕无收,没有将魔芋当作主要经济作物来抓,只是在非耕地、洋芋行中随意栽植,亩用种量严重不足,一般亩产只有200-500斤,有的亩产甚至更低,常年魔芋产量为200万斤。

(三)分布区域。我县魔芋主要种植在北部山区的梓潼、关坪、红园、满月、白泉、关面、大进、锦竹、谭家、岩水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正坝、高桥、麻柳、敦好、紫水、河堰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也有零星种植。这些区域,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日温25℃的左右的时间较长,极利于魔芋的生长。

(四)加工运销能力。全县现有魔芋精粉加工1千多吨的能力,2001年,重庆里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县农业局、大进镇政府三方合资入股,在大进镇建立了1个年产1千吨魔芋精粉的龙头企业;同时,大进镇还有5家私营企业,也能加工魔芋精粉几百吨;此外,还有许多加工芋角的私营企业。我县大进镇是目前西南地区魔芋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可辐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市。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县魔芋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调种资金,由于魔芋生产用种量大,若全县在“十五”期末发展到3万亩,仅靠本县的种芋难以发展,需资金从县外调入种芋才能满足县内的发展。二是软腐病发生重,软腐病对魔芋生产威胁最大,导致魔芋大面积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魔芋易感软腐病,该病是细菌性病害,属世界性难题,一般发病后难以防治。三是生产基础薄弱,我县魔芋生产目前仍然处在原始的栽植方式,虽然起步早,但起点低,无生产规模,加之农民科技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解决的办法。一是争取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魔芋产业的资金投入,采取国家、市(县)帮扶部门和农民自筹的办法,解决在县外调种芋资金的问题。二是加强对软腐病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魔芋生长期间,抓好选种、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同时,采用农用链霉素开展统一浸种和在发病初期统一开展预防,以控制其流行。三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对农民认真开展适用技术的培训,宣传魔芋栽植的目的和发展潜力,以提高农民的种芋积极性。

三、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及分年实施方案

(一)规划的区域。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划和适宜种植区域,围绕全县八大产业发展主题,合理利用适宜发展地区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调研,全县魔芋生产“十五”规划主要在北部山区海拔800米以上适宜种植区关坪、白泉、岩水等16个乡镇,其中2002年规划种植1万亩,2003年规划种植1.5万亩,2004年规划种植2万亩,2005年规划种植3万亩,各乡镇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具体分年种植实施方案见附表。

(二)规划的理由。一是该区域乡镇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属大巴山深丘地带,山峦互相遮挡,有树木遮阴,湿度较高的倾斜背风地多,土壤疏松肥沃,以山地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中性,半阴半阳的山地较多,适宜于魔芋生长。二是该区域加工能力强,有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三是该区域都是我县贫困山区乡镇,是国家扶贫重点,可促进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巩固扶贫成果和确保农民增收。

四、市场前景分析

(一)市场发展潜力大。魔芋是唯一能大量提取葡甘露聚糖的作物,该糖具有保健作用,能调节营养平衡、防止便秘、降低血胆固醇、降血脂、降血糖、减肥,还有助于减低肠内致癌物质生成;此外,魔芋还可制成凝胶食品,添加于冰淇淋、冷饮和饮料,能起增稠稳定作用,添加于各种面食能起粘结作用,还可用于印染、钻探、多种轻化工上,魔芋产业已成为新世纪的朝阳农业。目前,我国魔芋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魔芋种植和原料输出国,年产2万吨左右,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进一步刺激魔芋产业的发展。

(二)具有竞争优势。我县地理位置优势,发展魔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该规划的实施,除满足县内作食品外,还可将种魔运往陕西、四川等省市;同时,我县大进镇拥有多家精粉加工厂,年加工精粉能力1千多吨,特别是龙头企业开发的魔芋加工脱硫新工艺技术,属世界领先技术,加工的精粉,具有保健作用,市场竞争力强,能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因此,魔芋生产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魔芋产业,可形成集种芋产业、加工产业的不同体系产业链,推广市场前景较为广泛。

五、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产业化经营的思路。魔芋产业是我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魔芋繁殖系数低,产量低而不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必须在全县历年种植面积大的乡镇开展魔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低价有偿提供种植,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从而提高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提高魔芋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魔芋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策。将魔芋精粉龙头企业的魔芋加工脱硫新工艺技术申请国家专利,以提高精粉的质量和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在运作上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把开县魔芋产业化完全推向国际市场。

六、资金来源

规划总投资2800万元,一是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二是申请市、县帮扶部门投资600万元,三是农民自筹700万元。

七、组织形势

(一)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县委、县府已成立了魔芋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魔芋产业的规划、协调、组织管理等工作。农业局也成立了魔芋产业化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魔芋产业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建议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督促项目实施。

(二)做好项目资金统筹管理。用于魔芋项目的资金,建议全部由农业局进行统管,主要用于魔芋种子的调入,实行资金随着项目走,以保证实施乡镇规划落实,严禁挪用和挤占。

八、保障措施

(一)帮助农民销售种芋。按照“借种还种、滚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有种植魔芋的条件,但缺乏种芋的困难;同时,对生产的种芋,实行保低价优先收购,解决农民卖种难的问题。

(二)帮助农民签订商品芋合同。帮助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使生产出的商品魔芋不愁销路。

(三)为龙头企业申报名牌产品。为龙头企业申报魔芋企业名牌产品及绿色食品标志,使龙头企业的无硫精粉,独占市场鳌头。

(四)加大科技示范力度。以中国魔芋协会、西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为靠山,加大魔芋产业科技开发和研究,力争将我县建成西南地区唯一的优质魔芋良种繁育基地。

(五)开展技术培训。以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为龙头,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种植魔芋的专家。

魔芋产业“十五”规划,顺应了我县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符合我县经济发展和国家扶贫投资方向,产品市场前景广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防止返贫和保持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规划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附表:开县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分年种植实施方案

附表:

开县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分年种植实施方案

单位:亩

乡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关坪 1500 2000 2500 3500

梓潼 500 1000 1500 2500

大进 500 1000 1500 2500

红元 1500 1800 2000 2500

关面 1000 1500 2000 3500

满月 1500 2200 3000 4000

岩水 1000 1500 2000 3500

白泉 1000 1500 2000 3000

锦竹 200 500 600 1000

河堰 200 300 500 700

谭家 200 300 500 900

紫水 200 300 400 500

正坝 100 200 300 400

敦好 200 300 400 500

高桥 200 300 400 500

麻柳 200 300 400 500

合计 10000 15000 20000 30000

第五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新闻日期:2001-10-10 浏览次数:967

国经贸资源〔2001〕1020号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尤其是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用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特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在过去几十年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的基础上,“九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取得长足进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00年底,全国从事太阳热水器研制、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有1000多家,年生产量达610万平方米,产值超过60亿元;全国太阳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太阳光伏电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5兆瓦,生产企业(含组装及销售企业)40余家,累计用量已超过15兆瓦。“九五”期间,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50%;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26个风电场,形成了34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使我国风力发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19万多台,为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近10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了约6 亿立方米/年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1300多处,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1000万平方米;地热电站总机容量约30兆瓦。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太阳能技术方面,国产晶体硅电池效率达到了11?4%,比“八五”时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热水器技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方式已由季节性、间歇式应用发展到全天候、连续性应用;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在风力发电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的200?00千瓦级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600千瓦机组样机的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我国具备了自行研制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的10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还开发了一批风光、风柴联合发电系统。大中型工业沼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池技术应用不断拓展,已成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秸秆等生物质高效利用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地热采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热泵等新技术的引进进一步提高了地热利用的价值。

尽管“九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一些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化发展面临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各方面的障碍。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新兴产业,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市场发育不成熟。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大多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等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进行竞争的能力。以风力发电为例,尽管“九五”期间风电场建设平均单位投资已由10000?0500元/千瓦下降到8000?500元/千瓦,但上网电价(含增值税)平均水平仍然在0.60?.70元/千瓦时之间,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

融资渠道不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又缺乏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探索各种融资方式。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要求提高能源效率,清洁使用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替代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已成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选择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西部地区不仅常规能源资源丰富,而且可再生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也非常丰富。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在加强常规能源资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方面,这不仅可以缓解西部边远地区能源短缺问题,逐步改变沿袭千百年的传统的用能方式和炊事方式,而且可以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入WTO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由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面对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如太阳能光伏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仅相对于国际八十年代水平,客观上处于劣势。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强宏观引导,培育和规范

市场,逐步实现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国产化、市场规范化,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200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近1000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60多万吨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为130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500?00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提供近20万个就业岗位。

2005年全国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达1100万平方米,拥有量约6400万平方米;形成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国太阳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15兆瓦,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累计拥有量达到53兆瓦。2005年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形成约15?0万千瓦的设备制造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2005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生物质气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式形成近20亿立方米的燃气供应能力。

四、发展重点

太阳能光热利用 重点发展热管型平板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热管、真空管闷晒热水器以及太阳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推广太阳光伏发电系统。

风力发电 开发600千瓦级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开发无齿轮箱、多级低速发电机、变速恒频等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提高10千瓦以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风/光互补、风/柴互补和风/光/柴联合供电系统。

生物质能高效利用 重点发展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高浓度工农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提高沼气专用设备技术水平。加快开发生物质型煤和高效直接燃烧设备的开发利用。

地热利用 加快地热回灌技术的研究,地热利用设备生产和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加快地热源热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设备国产化程度。

五、对策与措施

(一)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的政策

研究制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和发电上网的鼓励政策,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拉动市场有效需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围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加快科技开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规

格,降低成本,形成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组织重大技术示范,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提高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和设备制造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太阳热水器生产企业参与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太阳热水器作为建筑构件制造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扩大应用领域。

继续实施风电设备国产化示范工程。选择资源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风电场,建设10万千瓦级示范风电场;支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通过国产化示范工程降低设备造价,使风电场初始投资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组织实施蔗渣热电联产技术商业化示范工程和生物质发电上网商业化示范工程。

(四)积极培育和规范市场

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制定和修订有关产品和零部件的国家标准,包括产品性能、试验方法和能效标准以及系统的安装、设计等国家标准。

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开展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太阳光伏系统及部件的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理和评审制度,鼓励发展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

(五)加大宣传、培训和信息传播的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党和政府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针、政策。对从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加强信息交流,支持建立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网站,通过信息传播,引导产业发展。

(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利用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的资金和技术,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下载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十五期间3S产业规划 引导3S产业健康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推荐五篇)

    伊春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五”规划为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优势与现状 (一)优势 我......

    某市产业规划

    扬州产业发展与规划研究1产业发展历程:较为混乱的状况经济发展一直很薄弱,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病根在哪里,城市规划怎么去解决? 加入一些可行性研究,目前,长三角,苏锡常南京等城市对......

    民族产业规划

    新兴乡民族产业规划1、种植业项目:甜玉米在**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成功,成为新兴乡第五、六积温带种植业增收的重要品种。扩大甜玉米种植,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当地群众种植......

    林业产业规划

    黄花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

    林下产业规划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 方案 中峪乡蔚村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方案 中峪乡蔚村 关于林下产业规划方案 中峪乡蔚村位于沁源县县城西南端,全村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共187户,6......

    食用菌产业规划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2015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

    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丰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丰政发[2009]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强政府资金管......

    规划引导 发动群众产业支撑建设美好乡村 2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