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
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大中小 【颁布日期】910923
【颁布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日期】910923【内容分类】中医药类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应用和推广,依据国家科委有关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文件精神,制定 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登记范围
1.阐明中医药理、法、方、药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并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应用研究成果。
2.解决中医实践、中药生产、中医药器械等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新品种。
3.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4.中医药古籍研究,中医药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等的科学化、标准化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5.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6.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 登记材料 凡申请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须上报如下材料:
1.《科学技术成果报告表》二份(附件一)
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二份(附件二)
3.有关的系统技术资料(其中不能对外公开的材料须注明)一套
第四条 登记程序 科技成果按项目完成单位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
本局直属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经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
地方所属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按其隶属关系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医药管理局(总公司)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
第五条 发布成果公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负责对收到的科技成果及时审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项目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定期发布《中医药科技成果公报》,成果公报公布的科技成果是本系统首创查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条 成果争议处理
凡正式公布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在公布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异议。如经调查核实,确属剽窃或弄虚作假者,应在原公布的范围内宣布撤销并通报批评。
第七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经鉴定后,应及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进行登记,此为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必备条件之一。
第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技术成果管理办法
技术成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集团公司(包括子公司,下同)技术成果的管理工作,促进技术成果管理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加速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 技术成果的定义
本办法中的技术成果是指集团公司技术人员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技术方案。第三条 技术成果主要内容
1、列入国家、省、市及有关厅局科技计划内的科研项目所获得的科技技术成果;
2、完成公司批准下达的科技创新计划所获得的科技技术成果;
3、利用公司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项目所获得的科技成果;
4、集团与外单位签订的技术合同(横向)项目所获得的技术成果;
5、集团公司员工在有公开出版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著和专著、译著、工具书等;
6、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先进技术中取得的科技成果。第四条 技术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技术成果管理工作。
第二章 技术成果管理细则
第五条 技术成果管理的内容
集团公司技术成果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项目的征集与计划、成果鉴定、成果登记、成果申报奖励、成果汇编、成果档案、成果保密及推广工作。第六条 技术项目的申报与评审
1、技术项目由技术委员会秘书组织技术委员会相关专家,进行项目评审。
2、技术项目评审对象:科技成果、工法、小革新等“五小”、企业标准、优秀设计、优秀标书、优秀施工方案、优秀论文、优秀作业指导书等;
共3页,第1页
3、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填写《企业级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书》、《企业级工法申报书》、《企业级小革新等“五小”申报表》、《技术项目推荐表》、《“五小”推广应用情况评估表》,并准备好相关附件资料,经所在单位(部门)认真、如实填写推荐意见后报集团总经办,总经办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评审要求的,总经办负责组织评审和确定评审时间、地点、专家名单;不符合评审要求的,及时反馈意见并退回;
4、企业级科技成果鉴定除填写申请书外,还应具备的技术资料:(1)研制报告(2)技术报告(3)工程运用证明(4)经济效益分析
(5)企业标准(其中(1)、(2)、(3)、(4)为各类科研项目必须提供的资料,第(5)项则根据科研项目的种类提供);
5、企业级工法除填写申请书外,还应具备的技术资料:(1)工法的技术内容(2)工程运用证明(3)效益分析
(4)工法施工过程的照片
6、企业级小革新等“五小”申报与推广(1)“五小”申报条件:
A、成果经过三个月以上的实施,证明其先进可行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B、每季度申报的成果须是近阶段之内研制的成果。
C、申报资料齐全,数据详实。包括报表、图纸说明书、图片、标本、模型、实物,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或社会效益依据。
(2)“五小”推广方式:
各制造部门应在每月底及时提交“五小”成果的应用及推广情况月度评估报告。集团总经办每季度对各制造部门的“五小”成果进行汇总评估,由集团技术委员会对全“五小”应用推广情况进行评审。
7、项目评审的主要内容:
A.是否完成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共3页,第2页
B.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现实; C.应用技术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 D.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条件和前景; E.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8、技术项目评审资料由集团总经办整理后归档,交档案室统一登记、保管。第七条 技术成果的登记
1、项目立项合同书、成果鉴定证书、成果获奖证书、工法证书、专利等有关复印件和资料,及时报集团总经办存档备案;
2、集团总经办每年12月对集团公司所有各部门整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各类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标准规范等进行一次性收集、登记。以各部门技术指标为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供集团人力资源部参考。第八条 技术成果奖励
申报各级奖励的技术成果,应根据评奖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各申报、实施部门应及时组织好申报材料,经集团总经办审核后,按《安徽伟宏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执行。
第三章 其他
第九条 集团公司在此制度之前颁布的与本制度相抵触的有关规定、通知等,按此制度执行。
第十条 本制度由总经理办公会议负责解释、补充。
第十一条 本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后报董事会批准后施行。
共3页,第3页
第三篇:《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
附件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规范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中医药宏观科技决策服务,根据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工作。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科技成果审核和推荐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负责本单位科技成果审核和推荐工作。
第三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作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
第四条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或组织的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含专项)产生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应当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登记。
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下达或组织的科技计划和项目(含专项)产生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可以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成果登记,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成果登记,并在完成成果登记后三个月内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科技成果不得重复登记。非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成果自愿登记。
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不按照本办法登记。
第五条 进行登记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成果三类。
第二章 申请与登记
第六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登记材料规范、完整;
(二)已有的评价结论持肯定性意见;
(三)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七条 申请科技成果登记应当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下列材料:
(一)基础理论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本单位学术部门的评价意见和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
(二)应用技术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意见、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应用情况。
(三)软科学研究成果:相关的评价证明(软科学成果评审证书或验收意见,或管理部门采纳应用的证据等)和研究报告。
《科技成果登记表》采用科学技术部统一制定的格式。第八条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人)向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相关材料。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审核后,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报送。
申请备案的科技成果,由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审核后,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九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申请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复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出具《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证书》。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只作为成果被确认登记的凭证,不作为确认科技成果权属的依据。
第十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按进行。每年4月30日前,受理上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
第十一条 为避免成果重复登记,凡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成单位(人)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第一完成单位(人)办理成果登记。
第十二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对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网上公告。
第三章 责任与权利
第十三条 提交科技成果登记申请应保证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凡存在争议的科技成果,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予登记;已经登记的科技成果,发现弄虚作假,剽窃、篡改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注销登记并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 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登记或备案的科技成果,享有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奖励、中医药相关科技奖励以及推荐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资格;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科研实验室等建设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十五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机构的工作人员擅自使用、披露、转让所登记成果的核心技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取消其承担该工作的资格,并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废止。
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是收集成果、建立成果库、成果转化应用的源头,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基础环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1年发布了《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基于当时国家科委有关科技成果管理的要求,明确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的流程和内容,将科技成果登记作为科技成果鉴定之后及申报科技奖励之前的必要环节。2004年,《行政许可法》发布后,国家对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按照部门职能进行了调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主持成果鉴定工作,也不设科技奖励。《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执行也日渐弱化至工作中断十余年。
十一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行业的科技投入,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不断加强在中医药领域的部署,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研究,决定重新启动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并对《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
二、修订过程
(一)2011年底—2012年初,对近年来组织的有关中医药科技成果管理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包括建国以来中医药科技成果研究,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成果总结,中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建设等,掌握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的现状和需求。
(二)2012年3-5月,系统了解国家科技成果管理的政策要求,广泛收集并参考有关部委局制定的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以科技部《科技成果登记办法》为主要依据,提出修订框架。
(三)2012年6-9月,组织制定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草拟稿。
(四)2012年10-11月,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药高校及科研院所有关专家参与,对草拟稿进行充分讨论和修改,形成《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办法内容
1991年发布的《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共9条,现办法(征求意见稿)共分4章,总计16条。
内容方面主要进行如下调整:
(一)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的范围。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成果为主,鼓励其他部门和地区支持的科技项目产生的成果申请登记或备案。成果登记分类按照科技部的通用要求分为基础、应用和软科学三类,不再进行细化。
(二)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的程序和各方职责。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作为成果登记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有关成果的登记前审核或其他渠道登记后报备。
(三)进一步明确成果登记后的鼓励措施。按照现行职能和成果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登记的成果可优先推荐奖励、优先成果推广,并作为科研条件建设的考核条件之一。
第四篇: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书
附件3
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书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应用单位:
(盖章)
应用时间:
XX股份有限公司
二000年制
编写说明
1、“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证明书”作为验收材料“科技项目(课、专题)技术报告”附件予以填写,证明科技成果应用情况。
2、能独立构成的“科学技术成果”都可以填写“应用证明书”,作为成果备案。
3、成果应用效果要尽可能量化。
成果简介(包括:技术原理、性能指标、创新点、应用前景)
成果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测试说明
应用效果及分析
成果应用单位意见
联系人:
电
话: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月**日
成果应用单位科技主管部门(技术发展处)意见
联系人:
电
话: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月**日
成果完成单位主要研制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对成果的贡献
成果应用单位主要应用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对成果应用的贡献
第五篇: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附件 3: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按贡献大小排序并加盖公章)
鉴 定 形 式:
会议鉴定 组织鉴定单位:公司技术中心(盖章)
鉴 定 日 期:
鉴定批准日期: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推 广 应 用 前 景 与 措 施
主 要 技 术 文 件 目 录 及 来 源
鉴
定
意
见
鉴定组组长:
****年**月**日
组 织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月**日
科 技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情 况 登 记 表 序号 完 成 单 位 名 称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1
注:完成单位超过 7 项可加附页,其顺序必须与鉴定证书封面上的顺序完全一致,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
主
要
研
制
人
员
名
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鉴
定
委
员
会
成员
名
单 序号
鉴定会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 技术职称 职务 签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