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的力量
税收的力量
衢江区横路小学六(1)班俞佳奕指导老师:毛芳芳
一棵小草,蕴藏着生命的力量;一枚果实,包含着收获的力量;一片大海,拥有着奔腾的力量。而你发现了吗,一座桥梁,一条公路,一栋教学楼,我们身边的建设,都来自于税收的力量。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人最基本的礼仪,是责任,是担当,这与税收也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税收是一种责任。虽这么说,但有的人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逃税。听说歌唱家毛阿敏自1994年1月—1996年3月期间,在我国13个省演出的65场中,少缴税款106.08万元。我查阅了许多关于税收的知识,发现还有不少的企业,常年靠偷税漏税生存,为的就是能占国家便宜。我为他们感到可耻,可也为国家感到遗憾,这些税款的终点毕竟是国家强盛啊!
古人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的税款大部分都用于国家的建设。在我的家乡,巨化集团可算是鼎鼎有名,每年纳税高达520.24亿元。还有海力集团,红五环集团,开山集团等,都是纳税的大企业,我们的建设资金很多都来源于这些诚信纳税的公司。每一分税,就是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正是因为我们诚信纳税,才会有国家的强大和城市的美好。
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做贡献,做努力。我的伯父伯母是双职工,每天都勤奋工作,每月要交个人所得税,他们说这是为国家添一份力,尽管力量很小,他们仍说这是每个人的义务;街坊开了一个酒店,给每位用餐的人开具正规发票,她说这也是纳税,尽管赚得少了,可他们无怨无悔,心里踏实;我的父母是农民,每天忙于生计,他们说现在政府取消了很多农业税,为农民减轻负担,他们就更要遵守税收规定。我的眼眶湿润了,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努力工作,让一条条泥泞的小路变成宽敞的公路;让一座座矮矮的独步桥变成高高的大桥;让一栋栋茅草堆成的草房变成美丽的教学楼。
望着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望着孩子在教室里学习,望着老人在敬老院微笑,我常常有一股自豪涌上心头,这就是人民的力量,这就是税收的力量!
第二篇:浅谈社会力量办学与税收征管
浅谈社会力量办学与税收征管
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明海峰
锦江区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薛 敏
成都市商业银行特殊资产管理部 张 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分配政策的倾斜,投资兴办教育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社会力量办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弥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社会力量办学的主要业务看,社会力量办学中,有开展小学、初中教学活动的学历教育,但更多的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的热门项目的短期培训教育,如各类文化补习、职业技术资格培训、自学考试助学班等。
但是,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金融资本大量投资教育、面向社会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规范和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征管问题,成为摆在我们税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所涉及的税收问题
(一)教育劳务收入涉及营业税的缴纳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现行税法针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客观实际,对从社会力量办学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教育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是否征收营业税收作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
根据1994年颁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第四款及该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各类普通学校以及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历的各类学校提供的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凡是不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教育劳务均应依法征收营业税。
而多数从事社会力量办学的单位和个人虽然提供的是教育劳务,但只能给其学员发放有关培训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结业证书”等,却没有资格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因此其提供的教育劳务不属于营业税的免税范围,对其取得的劳务收入应依法征收营业税。
(二)办学机构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于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取得的所得,应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于办学个人取得的办学所得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支付给教师,无论是专职教师的工资、奖金还是兼职教师的酬金,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三)社会力量办学有关税收征管的特殊规定
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实施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从事社会力量办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和财产管理制度等,并按照财会制度的规定依法正确核算其各项收、支情况,如实反映办学成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因此,对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不按规定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和履行纳税义务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其给予相应处罚。
二、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在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征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未明确规定税收的缴纳,因此许多从事社会力量办学的单位和个人并未认识到办学涉及到税收,甚至认为教育劳务收入所得理应免税;其次,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从事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和个人的有关涉税信息,造成社会力量办学在税收征管上的漏洞。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主管部门分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但是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主管部门却呈现多元化,主管文化教育类的如各种文化补习学校的是教育部门;主管技能培训类的如家电维修、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是劳动部门;主管艺术培训类的如音乐学校、舞蹈学校的是文化部门;主管社会力量办学收费的又是物价部门。而这些主管部门按照行政级别又可划分为省、市、区等多级。众多的主管部门对应否纳税的含混解释和相互之间的责任推诿使办学纳税人无所适从,对是否纳税不明所以。
二是从事社会力量办学人员的纳税意识亟待提高。从调查的情况看,社会力量办学的人员多为各类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离退休教师,受长期单一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不纳税”的观念根深蒂固。而社会力量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才得到蓬勃发展,因此,一旦面临纳税事宜,难免产生一些抵触情绪。
三是税务部门的税法宣传工作不够细致。在税收宣传工作中,我们注重每年税收宣传月中的税法宣传活动,却忽视了税法宣传的长期性、系统性。尤其是对于象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这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衍生发展起来的纳税人,没有在新税法施行之初对其进行税收征管,现在要与其建立税收征纳关系外,并追缴以前的税款,事前缺乏细致的税法宣传工作;此外,在实际征管工作中,个别税务执法人员方法简单、行为不当也是造成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对纳税产生抵触的一个原因。
三、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的建议
为了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作者建议:
1.不断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税法宣传,做到密切配合。对社会力量办学征税是税制改革对营业税修改的突破点之一。应通过宣传,使主管部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社会力量办学纳税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使相关主管部门配合税务机关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税法宣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应切实加强税务与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便税务部门能及时掌握各办学单
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尤其是涉及税收的收费情况、收入情况及支付个人工资酬金的情况,及时给予纳税指导。只有通过加强宣传、密切配合,才能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税源,实施税收征管,并对社会力量办学实施必要的引导和管理。
2.着力抓好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税务登记工作,依法监管。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社会团体以及非专门从事生产经营而有应税收入的单位,均应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由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单位不仅涉及到营业税,还涉及到个人所得税或其他附加税种,因此,在未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作办理工商登记要求的情况下,抓好对办学单位的税务登记工作是建立正常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抓好税务登记可以促使办学单位使用正规发票,从而杜绝自制收据的使用和财政监制的非经营性结算统一收据的滥用,达到税控收入的目的。
3.切实搞好税收征管,在培育税源的同时以应收尽收。为了发展教育产业,可以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以培育税源;同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征管,可以采取辖区管理,对各级各类办学单位由街道税务部门按街道办事处辖区分别进行日常征管,这样一来可以较好地解决税收收入“跑冒滴漏”问题;此外还应对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实行规范管理、依法进行税收宣传,增强其纳税意识,提高纳税自觉性,积极、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
加强对长春市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
第三篇:对社会力量办学税收管理状况的调查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它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速度之快、种类数量之多也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情况,如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这一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社会力量办学的主要形式和税收管理现状
(一)从规模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规模上看,规模较大的有民办学校,规模较小的有各种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习班。民办学校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既有高等层次学校,又有中等专业学校,也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既有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办的,也有公民个人办的,还有中外合资办的。民办学校手续较为齐全,教学较为稳定。
(二)从形式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形式上看,可谓灵活多样、杂乱多变:一是为解决社会就业而开办的各类岗前技能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进城的剩余劳动力。这类培训班大部分取得许可证,办班地点、时间、授课人员较为固定;二是为职称评定或职务晋升开办的各类考前辅导班。通常由各级别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创办,培训对象主要是准备参加职称考试、专业技术考试的各类社会在职人员。这类办班多数是以组织名义聘请几名社会专家学者临时开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三是一人牵头,几人搭伙的各种特长培训班和“家教大军”。主要培训对象是在校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小朋友,培训形式多采取短期培训和临时辅导相结合,属第二职业劳务创收,其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不易控管。
(三)从管理上看。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二是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现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在教育和劳动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有41家(主要是外语、艺术、电脑、医疗美容、驾驶、人力资源等培训学校),另有还有一些未在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单位、个人和利用假期为学生补课办班的教师以及家教人员,但是,办理税务登记的却只有十多家。在税收征收方式上,对规模较大,且有建账能力的,采取的是按账征收;对规模较小,且没建账能力的,实行的是定额征收。有的临时性办班者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由于办班时间和场所不固定,税务机关很难进行有效的征管,对不办理任何手续的办班者更是控管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局仅征收相关税收8万多元。由此可见,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亟待加强。
二、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不到位的原因
(一)、办学者纳税意识不强。有的对有关税收政策不了解,片面地认为,只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是合法了,办学不应该纳税;有的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不但不积极主动地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
(二)、办学形式五花八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税收控管。目前,社会力量办学按功能分,主要分为素质型、技能型、提高型、培训型;按时间分,分为长、中、短期和临时性办学。办学形式既有合伙办学,又有单独办学,授课人员既有专职授课教师,又有大中专学生。除了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外,还有以家庭住宅为固定场所的长期授艺班,也有高考前开设的临时补习班。这些补习班的特点是可应时开办,也可随时停办,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场所也不固定,且收入多以现金形式,税务部门很难掌握。有的采取前店后校的形式,如一些音乐学校,在出售乐器的同时,进行培训和教学,业主在申报纳税时只申报缴纳商品销售收入应缴纳的税款,对培训教学收入却故意隐瞒。
(三)、部门协作不够密切。有的主管部门未能对社会力量办学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比如,在资格审查和年检方面,没把是否依法纳税作为资格审查和年检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是以收(费)代管(理)。还有的主管部门只从部门利益考虑,担心社会力量办学者因
第四篇:对社会力量办学税收管理状况的调查
对社会力量办学税收管理状况的调查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它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速度之快、种类数量之多也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情况,如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这一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社会力量办学的主要形式和税收管理现状(一)从规模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规模上看,规模较大的有民办学校,规模较小的有各种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习班。民办学校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既有高等层次学校,又有中等专业学校,也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既有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办的,也有公民个人办的,还有中外合资办的。民办学校手续较为齐全,教学较为稳定。
(二)从形式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形式上看,可谓灵活多样、杂乱多变:一是为解决社会就业而开办的各类岗前技能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进城的剩余劳动力。这类培训班大部分取得许可证,办班地点、时间、授课人员较为固定;二是为职称评定或职务晋升开办的各类考前辅导班。通常由各级别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创办,培训对象主要是准备参加职称考试、专业技术考试的各类社会在职人员。这类办班多数是以组织名义聘请几名社会专家学者临时开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三是一人牵头,几人搭伙的各种特长培训班和“家教大军”。主要培训对象是在校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小朋友,培训形式多采取短期培训和临时辅导相结合,属第二职业劳务创收,其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不易控管。
(三)从管理上看。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二是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现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在教育和劳动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有41家(主要是外语、艺术、电脑、医疗美容、驾驶、人力资源等培训学校),另有还有一些未在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单位、个人和利用假期为学生补课办班的教师以及家教人员,但是,办理税务登记的却只有十多家。在税收征收方式上,对规模较大,且有建账能力的,采取的是按账征收;对规模较小,且没建账能力的,实行的是定额征收。有的临时性办班者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由于办班时间和场所不固定,税务机关很难进行有效的征管,对不办理任何手续的办班者更是控管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局仅征收相关税收8万多元。由此可见,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亟待加强。
二、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不到位的原因(一)、办学者纳税意识不强。有的对有关税收政策不了解,片面地认为,只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是合法了,办学不应该纳税;有的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不但不积极主动地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二)、办学形式五花八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税收控管。目前,社会力量办学按功能分,主要分为素质型、技能型、提高型、培训型;按时间分,分为长、中、短期和临时性办学。办学形式既有合伙办学,又有单独办学,授课人员既有专职授课教师,又有大中专学生。除了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外,还有以家庭住宅为固定场所的长期授艺班,也有高考前开设的临时补习班。这些补习班的特点是可应时开办,也可随时停办,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场所也不固定,且收入多以现金形式,税务部门很难掌握。有的采取前店后校的形式,如一些音乐学校,在出售乐器的同时,进行培训和教学,业主在申报纳税时只申报缴纳商品销售收入应缴纳的税款,对培训教学收入却故意隐瞒。(三)、部门协作不够密切。有的主管部门未能对社会力量办学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比如,在资格审查和年检方面,没把是否依法纳税作为资格审查和年检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是以收(费)代管(理)。还有的主管部门只从部门利益考虑,担心社会力量办学者因缴税而不能向其交纳管理费。因而,对税务机关的相关检查和调查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资料。(四)、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配合意识差。由于参与学习培训的人员心态不一,而不能很好地配合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学员的学费大都是由自己支付,不报销,加上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因而,有些学员不向办学者索要合法发票,给办学者造成了偷税之机,税务机关未能对此实现以票管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向学员进行调查时,有的学员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影响与办学者的关系,故不愿提供真实的有关情况。
三、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的措施(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办学者、学员,以及有关部门搞好专项宣传,提高办学者的纳税意识,提高学员的索票意识,提高有关部门的协税意识。(二)、摸清底数,搞好重点人群监控。税务部门与学校加强沟通和联系,摸清经常参与校外办班、家教的教师和“名牌”教师、热门科目教师等相关情况,并建立档案,对重点纳税人实行重点追踪管理,进行有效监控。(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一是建立税务信息反馈制度,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将有关情况和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使地税机关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二是签订责任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可由政府出面与教育、劳动部门签订协税责任状,进一步增强这些部门做好协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强化管理和监督,把是否依法纳税作为资格审查和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能依法纳税的,不予进行资格认定和年检。通过实行这一机制,促使办学者依法纳税。(四)、推进家教公司化。针对家教随意性大、收入难以掌握的特点,可实行家教公司化,将家教人员纳入
第五篇:对社会力量办学税收管理状况的调查
对社会力量办学税收管理状况的调查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它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其速度之快、种类数量之多也给税收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新情况,如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这一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一、社会力量办学的主要形式和税收管理现状
(一)从规模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规模上看,规模较大的有民办学校,规模较小的有各种社会力量办的培训、学习班。民办学校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系,既有高等层次学校,又有中等专业学校,也有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既有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办的,也有公民个人办的,还有中外合资办的。民办学校手续较为齐全,教学较为稳定。
(二)从形式上看。社会力量办学从形式上看,可谓灵活多样、杂乱多变:一是为解决社会就业而开办的各类岗前技能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下岗职工、待业青年、农村进城的剩余劳动力。这类培训班大部分取得许可证,办班地点、时间、授课人员较为固定;二是为职称评定或职务晋升开办的各类考前辅导班。通常由各级别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组织创办,培训对象主要是准备参加职称考试、专业技术考试的各类社会在职人员。这类办班多数是以组织名义聘请几名社会专家学者临时开办,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三是一人牵头,几人搭伙的各种特长培训班和“家教大军”。主要培训对象是在校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小朋友,培训形式多采取短期培训和临时辅导相结合,属第二职业劳务创收,其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不易控管。
(三)从管理上看。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上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二是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现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在教育和劳动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力量办学的有41家(主要是外语、艺术、电脑、医疗美容、驾驶、人力资源等培训学校),另有还有一些未在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单位、个人和利用假期为学生补课办班的教师以及家教人员,但是,办理税务登记的却只有十多家。在税收征收方式上,对规模较大,且有建账能力的,采取的是按账征收;对规模较小,且没建账能力的,实行的是定额征收。有的临时性办班者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由于办班时间和场所不固定,税务机关很难进行有效的征管,对不办理任何手续的办班者更是控管乏力。今年上半年,我局仅征收相关税收8万多元。由此可见,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税收管理亟待加强。
二、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不到位的原因
(一)、办学者纳税意识不强。有的对有关税收政策不了解,片面地认为,只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就是合法了,办学不应该纳税;有的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不但不积极主动地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
(二)、办学形式五花八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税收控管。目前,社会力量办学按功能分,主要分为素质型、技能型、提高型、培训型;按时间分,分为长、中、短期和临时性办学。办学形式既有合伙办学,又有单独办学,授课人员既有专职授课教师,又有大中专学生。除了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外,还有以家庭住宅为固定场所的长期授艺班,也有高考前开设的临时补习班。这些补习班的特点是可应时开办,也可随时停办,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场所也不固定,且收入多以现金形式,税务部门很难掌握。有的采取前店后校的形式,如一些音乐学校,在出售乐器的同时,进行培训和教学,业主在申报纳税时只申报缴纳商品销售收入应缴纳的税款,对培训教学收入却故意隐瞒。
(三)、部门协作不够密切。有的主管部门未能对社会力量办学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比如,在资格审查和年检方面,没把是否依法纳税作为资格审查和年检的一项主要内容,只是以收(费)代管(理)。还有的主管部门只从部门利益考虑,担心社会力量办学者因缴税而不能向其交纳管理费。因而,对税务机关的相关检查和调查不能很好地配合和支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相关资料。
(四)、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配合意识差。由于参与学习培训的人员心态不一,而不能很好地配合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学员的学费大都是由自己支付,不报销,加上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因而,有些学员不向办学者索要合法发票,给办学者造成了偷税之机,税务机关未能对此实现以票管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向学员进行调查时,有的学员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影响与办学者的关系,故不愿提供真实的有关情况。
三、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税收征管的措施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办学者、学员,以及有关部门搞好专项宣传,提高办学者的纳税意识,提高学员的索票意识,提高有关部门的协税意识。
(二)、摸清底数,搞好重点人群监控。税务部门与学校加强沟通和联系,摸清经常参与校外办班、家教的教师和“名牌”教师、热门科目教师等相关情况,并建立档案,对重点纳税人实行重点追踪管理,进行有效监控。
(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一是建立税务信息反馈制度,各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将有关情况和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使地税机关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二是签订责任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可由政府出面与教育、劳动部门签订协税责任状,进一步增强这些部门做好协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强化管理和监督,把是否依法纳税作为资格审查和年检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能依法纳税的,不予进行资格认定和年检。通过实行这一机制,促使办学者依法纳税。
(四)、推进家教公司化。针对家教随意性大、收入难以掌握的特点,可实行家教公司化,将家教人员纳入统一管理,需要家教的直接与公司联系,将聘用费交入公司,相关税收由公司统一缴纳。这样,既可减少和杜绝这方面的税收流失,也可促进家教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推行专用发票,实行以票控税。在此方面,可借鉴饮食业有奖发票的做法,调动交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
(六)、制定和完善行业税收征收办法。可比照对饮食、娱乐、建筑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办法,制定和完善该行业的税收征管办法,强化征管,加大征收力度。
(七)、加大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非基础教育学校和学习班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对有涉税问题的要依法处理,对影响大的可进行公开处理和曝光。
(八)、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完善举报设施,公开举报电话号码,认真落实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群众举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