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时间:2019-05-14 17:2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第一篇: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随看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秘书专业的需求量一直在各招聘热门职业的行列之中。因此,关于秘书教育层次、秘书专业建设和秘书培养模式的探讨已成为各高校纷纷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社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秘书人才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对秘书的行业要求越来越明显。早在1989年,美国布什总统在秘书节的贺信中称:本年庆祝的主题是“任务变化中的预见”,明确表示秘书职业的进化现象。加拿大总理在其贺信中说:“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变化,使秘书的许多职责正在呈现崭新的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秘书是一个从业人数最多的职业之一。据美国劳工局统计,XX年美国全国有390万名秘书及行政助理,有890万人在从事各种行政支持工作。在加拿大,有50万名行政职业人员,包括49万名秘书,1万名行政助理,另有9万名各种职员及监督人员。英国从事行政管理及秘书工作的人数也占到了全国就业人数的31%。可见社会需求多元,从业范围广泛。

美国的高级秘书人员大都具有双学历,英国三分之一的秘书都获得了由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主办的icceb秘书证书(它是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如在我国二滩水电站工作的外国专家的秘书们,多毕业于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水利学院、建筑学院,大都具有双学历,可使用双语或三语和不同国籍的工程师们直接交流,工作效率很高。

就我国而言,目前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员大约有2300万人,遍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最近智联招聘网和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针对关于“您认为秘书需要专业背景吗”的问题进行了联合调查,有40.41%的人认为好的秘书最好具备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34.30%的人觉得具备专业知识的秘书更有出路(新浪网《秘书专业背景影响职业前景》XX年4月21日)。从人才市场及招聘报上的招聘信息来看,和以往的大学本科、形象气质好、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文笔好、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及各种办公设备要求比较,现在的招聘要求除了学历、工作经验等要求外,更强调业务背景。秘书招聘启事中大都注明“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如生产部秘书职位要求有化工或理工科背景;资深秘书职位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高级口译证书者优先;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各种行业大都需要综合型、全能型的秘书。

二、高素质、复合型秘书人才知识构成 今天的秘书人才,更趋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仅就专业化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秘书。如行政秘书、法律秘书、商务秘书、经济秘书、医药秘书、教育秘书、旅游秘书、新闻秘书、信息秘书等,还有临时秘书、私务秘书等。要求秘书通晓会计学、经济学、金融信贷、保险、税务、销售、证券、企业管理等,还要具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

高素质、复合型秘书人才的知识由哪些部分构成呢?

163网站的教育频道对秘书知识概括为:

秘书知识的广度=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本行业管理知识+电脑应用等技能+社会交流技能;

秘书知识的深度=秘书专业知识技能+辅助对象相匹配的技能

这就是说,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看,秘书的知识储备中都具有与工作相当或相匹配的行业知识。

董汉庭先生在《埋论要与时俱进,工作要开拓创新》(《当代秘书》XX年4期)中论述秘书与秘书工作未来发展变化时,将这种变化概括为几点:开放型、智慧型、专家型、多元型、科技型、公关型。

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提法,如管理型、全能型、创造型等等。

这种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秘书,可以包括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人事部主管、公关部主任、高层次管理人才等,不仅要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大视野、多触角、高起点的要求,还要起到助理、参谋、顾问、智囊、协调、管理、策划等作用。

可以说,今天的秘书培养,应该是杂家加专家,专才加通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应该是一种t型知识结构。

“t”的上面一横指知识面宽,具有广博的知识,有利于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向度转为多向度,避免因受专业和个人特定环境的限制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暇性。“t”的下面一竖指精深的纵向知识。即单科专长,是内行不是外行。秘书人才在当今知识普及化、密集化的形势下,应自觉适应整个知识系统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及其客观要求,才能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比较内行的参谋和咨询,才能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秘书工作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特征明显。社会不仅需要能适应各行各业工作的专业秘书,也需要掌握各种技能的全能秘书,更需要高层次的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高级秘书。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秘书人才已成为市场的迫切要求,也为秘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而且由于秘书的特殊地位(领导的助手,行政的枢纽),今天的秘书将成为明天充实企业、公司各个重要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这种对秘书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值得我们思考,高校应该如何面对社会的挑战?

三、复合型秘书人才目前解决办法及利弊分析

由此可见,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秘书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人才,但“有资料显示,我国公司、企业秘书80%以上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福州秘书网XX年4月10日),都不是“专业户”。归纳目前的解决办法,有几个途径:

1、高校培养拼盘型

(1)各高校秘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增加管理类、经济类、金融类、法律类、外语类等课程,力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2)在秘书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增加实训课,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们动手能力。

目前各高校的秘书专业大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在教改中注重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以便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

这种思路无疑是对的,是我国秘书工作职业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但在三至四年的大学阶段,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复合型秘书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由于时间所限,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不仅有缺陷,而且缺乏融会贯通阶段,我们所培养的秘书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只能是秘书专业知识加拼盘式其他知识。

2、自学提高充电型

有一对我国现行秘书原所学专业情况的调查:学中文的占18%,学法律的占9%,学行政管理学的占8%,学财会的占5%,学计算机的占2%,学农的占3%,其他专业占46%。在大多数人看来,“任何能阅读和能写作的人,都可能成为文书和秘书扩充的对象。”(秘书科技网站《当今国外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发展情况》)许多企业宁可选择技术人员兼任秘书,也不愿选择一个秘书专业素质较高但不懂行业知识的秘书。这就使已从事秘书工作的人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开始自学充电,参加各种培训和认证,补充秘书专业知识或行业知识或管理知识等,弥补自已的先天不足。

这种自学成才的方式是就业压力、社会需求下产生的,是一种自我调整,自我适应。但其只能在短期内满足一般企业对初中级层次秘书的要求,若要成为一名高层次的秘书人才要经过长期的自我培养、社会摔打、工作磨练,所花的时间和代价很大,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

3、资格培训快餐型

目前另一种流行的培养方式就是各种资格认证班、职业培训班、短期训练班等。在社会对秘书的需求前景看好的情况下,各种机构纷纷加入,遍地开花,追求短平快效益。培训渠道不同,学习方法多样,培训层次不一,评价标准各异。因此形成几种情况:

(1)有的单位只认证不认人,招聘秘书必须有秘书职业资格证,以其为上岗证。

(2)有的单位不认可秘书资格证,以秘书学历证或秘书经历为聘用标准。

(3)认证市场竞争。各有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设置秘书工作资格证书,分别进行培训,各占一山,各执一词,缺少统一的标准。

(4)将资格证当成就业的敲门砖,或当成广开财源的好路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重证书轻能力,重考试轻培训,重结果轻过程,重金钱轻道德的现象日益增多。有些管理机构虚管,考点纪律混乱,考生作弊严重,真假证书并行。因此,秘书资格证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目前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方式与社会所需相差甚远。

四、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

为达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秘书专业人才目标,笔者提出以下培养方案。

l、定向培养3+1方式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在学校学习3年,另1年到政府或企业学习与实践。按照企事业单位所需人才定向进行培养,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标,尽快缩短学校与社会距离。

2、本科2+2方式

目前有些本科院校已准备开始尝试这一。培训模式。在本科一、二年级打好秘书专业基础,三、四年级根据市场需求分别开设不同行业类别的相关专业课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培养目标调整与定位,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3、专接本3+2方式

“专接本”是目前为解决专科生继续深造的一种升学方式,但由于秘书专业未上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因此本科秘书专业很少招“专接本”学生,秘书专科毕业生只能接“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法律”等有限的几个专业。而其它有志于从事秘书工作的各专业的毕业生又不能报考本科秘书专业。

可以尝试从其他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中录取本科秘书专业学生,文理工管经都可,经过“两年秘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强化训练,培养应用型、综合型秘书人才,实现秘书人才专业化的目标。

4、双学士4+2方式

高层次、高标准的秘书人才需要高规格的培养模式,可以采用本科双学历的方法,培养秘书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的人才。在本科应届或往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中招秘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实行不同专业的嫁接,通过1年半的秘书专业强化学习和半年的社会实践,培养复合型、专业型秘书人才。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才市场对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型、素质型、技能型的秘书通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较难的压力,还可提高人才的培养层次,解决本科后学历再教育问题。

5、高级训练班方式

利用高校资源,面对社会,招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秘书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强化,培养高层次的秘书人才。如高级文秘培训班、经理助理班、外语能力培训班等,通过较专业、较系统地充电培训,拓宽知识领域,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实现新技术、新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优化整合。

6、研究生4+3方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秘书任职资格测评与国际接轨,高级秘书人员的国际化流通也会成为必然。研究生知识框架、学术视野、理论修养等方面都高于本科生,在这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因此可以采用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造就一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前沿的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横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级秘书人才和秘书教育人才。

7、规范秘书资格培训

根据秘书职业特点及发展规律,规范秘书职业资格,制定职业行为标准,由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并执行,严肃职业资格考试。将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与国际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联系起来,拓展秘书专业建设的视野,实现秘书专业教学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不断提高秘书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高级秘书已成为人才市场的珍稀资源。因此,培养高层次、高索质的秘书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第二篇: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土木0904 张一洲 30902471 医药,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正在成长为我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的人员组成: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1.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需求结构

目前,在全国约75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1所,其中培养本科生的院校2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4所,如大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

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等,在校生约7500人。06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为1852人,专科生招生人数为822人。

由于医药院校在培养医药营销人才时间上起步较晚,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完善教学计划、扩充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悉

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青睐,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通过分析、研究并付诸实施,形成了一套具有医药营销特色的“无边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市场营销战略人才的培养;二是市场营销战术人才的培养;三是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专门人才的培养。

当前,综合性的名牌大学几乎都办有市场营销专业,其办学条件堪称一流。医药院校虽然在开办一般营销专业方面的经验明显不足,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拥有医药方面的师资、图书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以及医药院校特有的品牌效应等,这些条件是其他院校难以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医药院校实施补缺者定位战略,开办医药方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并且在传授一般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医药特色,旨在培养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营销人才。教学安排

整个教学活动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制定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相关领域专家全程监督的保障体系下,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验教学为桥梁,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并且,通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和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更全面、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堂教学

医药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医药营销的相关课程不能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还应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主,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1]。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性,选择恰当的、高质量的、常见的医药产品、医药企业为教学案例,才能起到既引入教材内容概念,让学生牢固掌握,又锻炼学生的营销思维能力作用。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借助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增加直观感。使用多媒体教学,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将教学内容显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提供大量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同时,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通常是英文版),授课时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2]。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我们利用“专业英语”课程以及相关的外文原文教材,给学生用英语讲授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用外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外语在专业知识上的应用能力。

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模拟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

根据医药营销课程的特点,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实验,能把抽象的营销理论、营销实务全面而生动地吸收,成为联系理论教学与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受到实践锻炼,做好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联系了多家大型医药企业,一方面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邀请这些单位领导到学校给学生讲学,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以指导、解答。另外,教师定期给学生一个小课题,比如调查几种药品的广告策略、价格策略以及渠道策略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研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策划能力。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制作了“医药营销专业生毕业实习情况调查表”,对医药营销班全体毕业生的实习情况、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形成调整意见,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流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最现代化的手段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趁荣.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15-16。

[2]柳荣,刘洋.加强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5):79-82。

第三篇: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未知)

摘要:高职院校应瞄准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变化,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坚持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优化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与教育现代化水平,探索独具办学特色的新路。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投资的学校要源源不断地培育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近十年来,南京技师学院瞄准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变化,在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坚持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集创新能力、技能训练、知识掌握于一体,走出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且独具办学特色的新路子。

学院高技与高职教育概况

我院开办高技高职教育起步于1996年,当时国家正面临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迫切需要大批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技工教育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成为高智能型人才,但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有限,不可能人人上大学。在这种市场呼唤高级技能型人才,而家长又青睐高等教育的形势下,我院与高校联办了首届数控技术专业高级工暨大专班,在高技与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高级工暨大专班主要招收初中生,实行6年一贯制学制(5年在校学习),其办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前3年学习,在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的水平,在文化知识方面达到成人高考入学要求,并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大专入学资格;其后两年进入高级工暨大专阶段学习,一方面学习高职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接受高级技能训练;第6年结合岗位实习,完成大专毕业设计;学生完成以上学业后,可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与高等学校成人大专文凭。

自1996至2006年,我院共招收高级工班、技师班85个,共招收学生4076人,均采用高技高职复合模式。1996~2002级共7届学生参加了成人高考,平均录取率为99%,1996~2001级已有6届学生共计816人毕业,历届毕业生除10人未获成人大专学历证书外,均获得了高级工证书与成人大专文凭。集技能与智能于一身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模式初显成效。

10年来,学院的高技高职专业不断拓展,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成倍扩大。专业工种从1999年的数控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医疗器械、数控技术与维修、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现代化高新技术专业工种;办学层次由原先的高级工暨大专水平提高到现在的技师暨本科水平;办学规模由最初的1个班级39人发展到现在的68个班级3260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5.3%。先后与我院合作办学的高校有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办学质量也得到合作高校的认可。

优化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确立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段式教育方向技工学校开展高技高职教育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在生源培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高级工暨大专班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办学初期,招收的生源平均分数在420分左右,最低的学生分数只有350分。尤其是在2000年,技校招生陷入低谷,招收的学生入学平均分数仅为400分,居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生源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分数达到了460分)。面对这样素质的学生,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高级技工暨大专班的培养目标是高技高职技术人才,其教育模式既不同于一般的高级工培训,又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模式,要突出技能训练的特色。在实施高技高职教育之前,必须完成中技暨高中阶段的教育,然后再进入高技暨大专阶段的教育。为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应分两个阶段进行教育训练。第一阶段的中技暨高中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中文化相关知识与职业素质两个基础,即在文化基础上达到成人高考合格水平,在职业技能方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与中级工技能,为实施高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高技暨大专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等专科文化知识,另外在职业技能方面应具备高等专业理论知识与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实现文化、专业、技能衔接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院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育包含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计划上还体现了中技文化知识与高职文化知识的衔接,中技专业课程知识与高职专业课程知识的衔接,中技技能训练课程与高职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工与大专的教学目标。无论是中技暨高中教育阶段还是高技暨大专教育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均包含了文化与专业两个方面的教育。由于学制、学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实现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精简,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国家高职高专教学计划选定文化、专业技术课程和技能实训模块,删减技工和高职相重复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做好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注意将各课程相互独立又各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程度深浅分成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单元,实现同类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或不同课程相同层次的衔接。在组织高技暨大专教学内容时,要本着精选、更新、充实、实用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内容,力争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深化专业知识,开设课程设计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具有深度,从而实现同类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接着在后续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又如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了《脉冲数字电路》课程,并进行了课程设计,已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电路课题操作训练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工艺实现上,使学生从设计电路、电子CAD制图、电路印刷版刻画制版到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直至成功,既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也实现了高级工和大专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

贴近岗位需求选题,实施毕业设计,突破既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做好常规教学组织工作的同时,应努力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学实用目标,在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紧缺技能人才、打造企业最实用、最抢手的毕业生上下工夫。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应贴近生产实践需求,利用学生在大专第三年结合岗位实习已完成了大专毕业设计的优势,以毕业设计为契机,鼓励学生结合岗位实习内容,以岗位生产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方面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总结、检验学生大专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我院在2005学年的0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班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高级工与大专的专业教学内容,拟定了22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分别为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PLC与现代电气控制、机械工程设计、单片机扩展、电子电路CAD、数字电子技术的典型应用等,有96名学生分别选择了45个课题,其中30名学生选择了岗位实习课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开展高技与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学院也在探索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适应教学需求。

一方面,学院借助高等学校师资的传、帮、带培养教师,先后安排十多名教师到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进修相关课程,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使教师能逐步承担起大专教学任务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进修,几年来,学院共有十多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进修,提高了学历与专业层次。学院还鼓励教师参加技师以上的高级工培训,仅2005年就有30名教师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为高技暨大专教学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学院还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常在教师中开展说课、赛课以及专业工种操作技能考核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与技能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中学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得到了整体改善。

学院在注重软件建设的同时,逐年加大了硬件投入力度。近年来,共投资一千多万元添置实习实验设备,新建立了PLC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习室、数控网络编程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实习室,建立了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实习室、电梯维修实习室、柔性生产控制线实习室,购置了FESTO培训系统以及多种电气技能训练考核装置等。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学院发展的亮点,为高技高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10年来,学院在探索高级工与高职教育接轨的办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来看,今后的办学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要改革高技与高职课程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实用性。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考核一次性通过率。四是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产学合作,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

第四篇: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1

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旅游院系的专业设置存在偏差,导致旅游景区管理模块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和独立,同时由于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及就业方向引导也不到位,使得大量的旅游人才分流到旅行社、饭店,甚至流失到其他行业,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状况堪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在本科层面设置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围绕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参考设计,建议辅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尽快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第五篇:复合型动漫高端人才培养难题如何破解

复合型动漫高端人才培养难题如何

破解

近几年来,在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各项动漫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促进下,中国动漫行业呈现出越来越喜人的局面,整体上逐步拉近了与国际动漫先进国家水平的差距。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隐忧。

我国目前已有超过两百所高校开办了动漫制作培训及其相关专业,为什么仍然难以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其原因何在?应该如何解决?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解决我国动漫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完整的动漫人才培养体系应包含三个重要环节:一是生源选拔,二是大学教育,三是社会培养。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动漫人才,从根本上取决于每个环节状况,以及三个环节之间的对接与互动。

我国目前已有超过两百所高校开办了游戏培训机构及其相关专业,但却难以培养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尤其缺乏动漫游戏学院原创与营销的国际领军人物。原因何在?应该如何解决?

第一环节:生源选拔

欧美大学选拔动漫人才有两大标准:一是兴趣,二是创作基础。因此,欧美动漫专业大学生入学前多数都有一定的创作经历,且具备较强的创作功底。笔者在考察国际顶尖动画学院——法国高布兰学院的录取方式时发现,他们招收的对象覆盖全社会,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他们的考试方式也相对灵活。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对动漫人才的招考体制相对单一:一是只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人才,范围过于狭窄;二是只将学生的造型能力(素描、色彩、速写)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其他能力不予考察。这就使得我国的动漫生源局限于较小的能力领域之中,考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单一化的选拔机制势必将许多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排除在外。因此,高校的电脑培训学校人才选拔,应首先取消省级艺术类联考,同时进一步落实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各高校根据各自的专业规划及生源定位选拔所需人才。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为例,从2007年开始推进招生新思维,到2011年已经成果显著:这批学生的毕业作品广受瞩目——北美及欧洲一流动画专家都惊叹于传媒大学学生的创作能力。究其根本,是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更强调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以上事实证明,专业兴趣高、创意能力强的计算机专业学校专业学生后劲更足,出成果的可能性更大。第二环节:大学教育

纵观我国本科动漫教育的培养体系,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思考我们的不足之处。

宏观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有些院校开办动漫专业的目的极其功利,他们紧盯动漫专业生源多、收费高、利益大,而忽略了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更谈不上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质量提升等教育的核心问题。第二,很多高校对自身办学优势并不了解,无法根据自身特点配置资源,导致全国众多高校的动漫专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第三,一些高校不能充分认识到媒介演进与动漫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数字媒体时代,动漫艺术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动漫教育肩负着搭起动漫艺术与新媒体传播桥梁的历史使命,只有将新媒体思维与高校教育充分结合,动漫专业学生才会在数字媒体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四,有些高校对动漫媒介的内涵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当今时代,动漫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视觉载体,动漫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疗、建筑、航天科技等领域,其技术手段、艺术语言、叙事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如果高校教育仅仅固守美术加电影的传统观念,势必与时代发展脱节。第五,多数高校动漫教育缺乏国际视野,无法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就动漫教育而言,只有熟悉国际化的教学手段、培养方式,掌握国际动画的叙事方式、视觉语言、受众习惯等等,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一批国际化的动漫从业人员,使中国动漫“走出去”成为可能。

在微观层面,我国本科动漫教育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高校人文课程的设置流于表面化,中国文化、艺术及民族精神无法真正传递给学生,以至于学生在创作中难以表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第二,一些高校无法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动漫理论与动漫实践教育,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特殊动漫人才培养机制缺失。动漫领域领军人物的培养,需要特殊的机制与平台的支撑。除了创新招生选拔机制外,还需大幅增加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建立“本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的渠道;动漫研究生招生应打破统一考试、选拔的模式,还应进一步打破国家、院校、专业之间的学分壁垒。

此外,我国动漫学界与业界实现有效联动的问题也急需解决。在欧美国家,动漫学界与业界之间的互动已成常态,以加拿大国家数字媒体艺术中心为例,该中心学生的创作项目均与业界合作。通过合作,学界获得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业界也将学界的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反观国内,动漫业界很少主动要求高校提供创意、思维、设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即使聘用一些师生,也只是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同时,国内高校师资队伍中,来自业界的教师仅占极小的比例,很多教师缺乏业界的实践经验,缺乏对业界的真实了解,只能空谈理论。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动漫教育应该建立教育和产业双向合作模式,可尝试设置一至两年“工学交替”、“业界实践”的培养环节,或为优秀学生提供国外一流企业和高校的进修机会;鼓励学生作品进入商业院线播映,加强对自主产权的研发成果的孵化和推广应用。同时,政府应主导建立一个扶持机制,鼓励业界的创作者到高校任教,资助学生到业界实践,只有这样,我国的高校与动漫企业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联动态势。

第三环节:社会培养

动漫人才的培养不是走出学校即告完结,学生毕业之后仍需接受高质量的社会培育。社会培养阶段可以细化为两个环节:一是毕业后的岗前培训。虽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高校毕业生对于动漫企业的运作方式、创作要求、职能分工以及需求要点等方面并不十分熟悉,岗前培训制度恰恰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为高校与业界搭起一座桥梁。

二是人才在企业的继续培养。动漫人才的培养不仅有赖于教育机构,更需要从业企业持续提供培养条件和机会。目前来说,建立企业员工培养机制面临很多困难:一方面,业界普遍缺乏进行员工培养的意识;另一方面,我国的动漫企业起步较晚,实力有限、经费紧张。动漫毕业生与动漫企业——供需双方难以形成有效对接。笔者建议,政府应早日建立社会人才培养的机制、规范,出台扶持政策,拿出专项基金,营造业界员工培养的环境氛围。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及高校,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打造专业团队。

培养我国动漫复合型高端人才,必须要实现以上环节的充分对接与互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与政府、业界共同努力:政府全盘统筹、调节资源配置,高校作为培养主体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业界积极配合,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方合力,形成共赢的良性局面。同时,要强化国内教育资源与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通过完善机制、优化结构、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真正建立起从学生选拔、大学教育到社会培养——全方位、复合型动漫人才的培养体系,为我国动漫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充沛、持续的动力与活力。

长春完美动力动画学院长期以来面向社会招收动漫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影视动画、游戏设计、游戏美术设计、游戏开发与制作人才。300天全日制点对点脱产教学,6年教学经验老师权威授课。毕业有学校负责每一位学员的就业,学不会免费重学!

【报名方式】

咨询电话:0431-86774666/84874448官方网站:http:///

咨询QQ:1175867558学校地址: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区规划设计院

下载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模版)

    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 欢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

    普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王 泓 摘要: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显然大学毕业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浅谈高等学校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浅谈高等学校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 文秘专业 复合型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文秘专业本科层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人才培养......

    浅谈如何以复合型人才培养带动基层队伍建设大全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十一五”时期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建章立制,以整合基层执法资源,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基层监管方式改革......

    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论文

    一、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

    复合型材料

    复合材料及应用 机电工程系11数控3+2班 梁帅 22号 摘要:复合材料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和应用广度及其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衡......

    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文章论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