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模版)
新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旅游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在提升旅游业经济地位,为旅游业提供前提条件、改善发展政策环境的同时,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新时期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新要求
在新时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这包括大量的服务人才、技能人才、学术研究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时期旅游业扩张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在短短几年内,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跻身旅游大国行列,2013年旅游外汇收入超500.2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22706.22元,旅游营业总收入总额超过2430亿元,几乎是2009年的1290亿旅游总收入的两倍。同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超过1.32亿人次,国内游客总数达29.57亿人次,相比2009年我国20亿旅游人次总数,增长率达50%。同年星级饭店11367家,其中5a级景区达147家,景区总数超过6042个,旅行社超过24944家。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相关的从业人员配备缺口较大,且呈增速趋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人才数量的增加是首要条件。
(二)新时期旅游业扩张发展需要知识密集型人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阶段向劳动密集及知识密集型并存阶段发展,在这个转型阶段不仅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从事基层工作,更需要大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目前旅游人才结构来看,旅游管理类人才占旅游人才总数的比例较小,特别是旅游经营人才、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与旅游公共管理人才。而市场对旅游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却非常旺盛,市场需要这些新型人才在旅游行业的创新与发展、规划布局与产业引导等方面从事重要工作。人才的短缺直接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转化升级,这要求我们尽快对原有人才结构进行调整
(三)新时期旅游业扩张发展需要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与设施为载体,为游客提供文娱与旅游体验及衣、食、住、行等服务。而旅游作为多产业融合的产物,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其是由许多产业相互联系形成的较为复杂的产业整体。因此,旅游业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这包括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多学科与多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深入渗透,我国旅游业的服务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国际化,这对旅游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知识转换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人文教育的质量。旅游业具有现代服务业的显著特征,近年来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人格魅力越来越重视,与理论知识相比,更看重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执行力、注重细节的动手能力、善于观察与判断的能力、处事不惊的灵活变通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等。相对于理论课堂教学,这些能力学生往往更能在实践锻炼与人文教育中获得体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面,将重心放在了经营与管理方面,更多的是给学生输出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经济利益的过度重视,相对地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的人格有欠缺、人文素养较低、性格较为死板、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忽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在现有的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注入式的知识吸收方式让学生成了学习知识被动者,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市场教学、交流教学的缺失直接导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接受的知识因没有通过实践的过程强化,不再反复记忆或使用,容易在短期内遗忘;第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为表面,往往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脱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较弱;第四,教育与旅游行业的发展脱节,人才培养不再符合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在参与工作后往往缺乏旅游业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创新能力,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思维已难以适用于目前新型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实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以及对创意、主题、体验等新型旅游方式的需求。
(三)忽视跨学科融合学习。旅游作为新型的社会消费形式,是由许多产业相互联系形成的整体,其产业体系的复杂性较强,涉及的相关产业与行业较多,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为全面。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些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地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虽然许多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培养时都开设了以上相关学科,但学生对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利用能力较差,知识未能形成体系,怎样使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为旅游所用是目前各地高校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四)忽视小领域现实教学。各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将学生培养方案设计为全方位、全方面、厚基础、宽口径综合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涵盖旅游行政管理、旅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却忽视了学科专业下因人而异的小方向的专业教学,学生往往是什么都懂一些,但什么都不精。不管是酒店、旅行社、会展、餐饮、娱乐或是景区、自然保护区、温泉休闲会所的经营和开发等领域,行业特性都较强,而非宽口径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所可以胜任的。当学生在参与激烈的小领域具体岗位就业竞争时,与经验丰富的人才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第二篇: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1
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旅游院系的专业设置存在偏差,导致旅游景区管理模块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和独立,同时由于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及就业方向引导也不到位,使得大量的旅游人才分流到旅行社、饭店,甚至流失到其他行业,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状况堪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在本科层面设置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围绕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参考设计,建议辅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尽快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第三篇: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 欢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要求; 培养模式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我国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日益频繁,社会急需一大批具有国际理念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使新世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杜瑞清给复合型外语人才定义为:“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它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罗世平总结出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外语加专业知识、外语加专业方向、外语加专业、外语加外语、专业加外语和双学位等。得到了外语界的广泛认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是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明确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要具有较高的外语综合素质
外语的综合素质包括显性学力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包括隐性学力的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文化素质以及人格成长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
2、要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更加广泛和多元化趋势,对高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要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通,既要了解外事、经贸、法律、金融、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又要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以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
要有国际视野就是要具备全球观念、开放观念、终身学习观、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观念、竞争观念等。只有具有国际视野,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才会有意识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先进科技动态的吸收和借鉴。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民族特点,对外来观念、文化进行精心的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因素相交融。
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结构
在基础阶段,要抓好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的培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高年级阶段,应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并在注重语言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课程,如外事、经贸、旅游、计算机、教育、法律等;并将此类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实践的环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增设中国文化及中国国情知识课程,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等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交际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把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和课堂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学习中使用语言。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自然地习得语言与文化。努力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科学研究等培养环节,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强调人才主体的自我发展,拓展其自身综合素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外语辩论赛,技能比赛,口语比赛等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用外语表演各类节目;与外教、留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交流活动等。同时,也要注意密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积极联系校外实习机构,使学生积极参与外企的实际工作,熟悉工作特征和方法。把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工作和社会,理论联系实际。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要符合国际化新形势下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应能很好地体现语言规律和其他必要知识,并能反映迅速变化的时代,增加外事、商贸、科技、旅游、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尽量体现现代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外语网络资源。在对网络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利用现代媒体工具,优化处理部分素材资源。开发外语报刊资源。从报刊上选取有时代气息、反应及时、鲜活真实的报刊材料,适时让学生接触新闻报道的最新素材。开发广播影视资源。教师可以开发那些语言规范、语速适中的广播影视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外语语言输入渠道。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给我们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拟定新的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外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现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复合型的外语师资队伍。同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师资培训的国际化。在国际交流中,积极吸纳发达国家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师资,到本土高校参与管理与教学。有计划的选派教师进行出国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等。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时代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具备三点:外语,技能和胸怀。具体来说,在外语方面,不仅是会一门语言,而是精通一门非母语语言,通晓一到两门其他语言,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才会有综合的语言能力;技能方面,应当是拥有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较为普遍,同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技之长;对于胸怀与国际意识来说,应当对于不同文化,不同风俗有博大的胸襟,宽容的气度,并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及早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新世纪外语人才的具体措施,顺应时代的趋势。【参考文献】
[1]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外语教学,1997,2.[2]张冲.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外语界,1996,1.[3]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界.[4]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 2000,8.[5]张立玉,王红卫.中国入世后民族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8 [6]李俊江.论21世纪我国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高教研究与实践,1998,2.[7]金灵杰,李利群.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0,7.[8]韩苏.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代教育科学,2003,3. [9]黄锐.复合型外语人才素质培养模式.集美大学学报,2000,2. 【作者简介】
王欢(1978-),硕士,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第四篇: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论文(最终版)
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旅游院系的专业设置存在偏差,导致旅游景区管理模块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和独立,同时由于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及就业方向引导也不到位,使得大量的旅游人才分流到旅行社、饭店,甚至流失到其他行业,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状况堪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在本科层面设置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围绕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的特质对该专业的课程进行了参考设计,建议辅以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尽快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关键词:旅游景区 复合型人才 培养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体系中引起旅游者出游动机的直接触发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大多数景区现状令人担忧,“圈起地来坐收门票”是当前一些景区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景区里,游客感受不到精细管理与人文关怀,常常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我国旅游景区经过30年的发展,在硬件上已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软件上却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同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等兄弟行业相比显得较为滞后,这与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一个景区光有“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能使“景”不断产生新的吸引力的“人”、目前,旅游景区最为紧缺的人才主要有4类:一是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高端人才;二是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些技术人才;三是公关人才;四是国际化人才。因此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能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于景区人才的培养,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在CNKI中国期刊网上以关键词“景区+人才”进行搜索只得到15条记录,其中对“景区复合型人才”的论述更是空白。针对旅游景区目前相关人才的紧缺现状,本文认为可将这几类人才进行整合培养,提出“旅游景区复合型人才”,即具有一定概念能力、技术能力和人际能力的国际化综合性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人才。其中,概念能力是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使用某一专业领域的有关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能力是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能力;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以及知识结构的人才。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的复合型人才有个前提,即专业性,“复合”与“专业”并不矛盾,即对旅游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同时复合以上多种能力。
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对旅游景区的重要性。
1、对景区而言人才资源比旅游资源更重要。
行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资源,是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中流砥柱。我国的中西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景区管理人才的缺乏,资源的垄断性优势在缺乏科学、人性管理的情况下逐渐被削弱,景区运营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与此相反,东部地区资源稀少,但人才济济,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弥补了其资源的不足性。深圳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但华侨城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重视管理制度的规范,业务流程的重组,最终创造了骄人业绩,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的旅游主题公园。可见,旅游资源可以创造,旅游人才却不可多得。一个景区无论其先天优势多么突出,若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够辅以良好的经营和管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必然会下降甚至消失。
2、复合型人才更符合旅游景区的需要。
相比饭店等行业,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技术、设备和高水准的管理理念的依赖程度更高。例如,信息化的智慧型景区是大势所趋,全国首个“智慧景区”九寨沟已实行景区管理智能化,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网格化管理、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视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资源电子化、门票智能化、游客行为追溯、智能化引导和时空分流、景点负荷监控等问题。可见,旅游景区对人才的要求是“质量”大于“数量”,目前最缺乏的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前制约景区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旅游景区人才现状。
旅游景区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才问题。
1、景区人才数量不足。
据初步估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而且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饭店和旅行社,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多种复合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旅游景区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景区需求。
2、景区人才质量总体偏低。
不少景区管理层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旅游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知之不多,导致盲目上项目、经营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给景区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由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失,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能力偏低,制约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景区人才的职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最核心的子行业,复合型旅游景区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这样的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区尤其严重。
三、旅游景区人才问题原因分析。
旅游景区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在高校。从目前国内旅游教育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与旅行社管理等专业的教育逐渐成熟,而景区管理专业教育还未真正开展。各旅游院系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所以目前开设旅游景区管理专业的院系数量不多,景区人才的质量就更无从谈起。据调查,只有少数职业院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有景区管理专业,如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承德职业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桂林理工大学是唯一一所设立了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系的高校。除此以外,大多数旅游院系只将“景区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看待。专业设置指导思想的偏差导致旅游院系学生就业意识的偏差,认为景区不存在什么管理,不需要专业的人才,故而选择去景区就业的比例很小。
第五篇: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土木0904 张一洲 30902471 医药,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正在成长为我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的人员组成: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1.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需求结构
目前,在全国约75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1所,其中培养本科生的院校2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4所,如大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
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泰山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等,在校生约7500人。06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为1852人,专科生招生人数为822人。
由于医药院校在培养医药营销人才时间上起步较晚,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完善教学计划、扩充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悉
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越来越受到医药企业的青睐,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前提下,明确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通过分析、研究并付诸实施,形成了一套具有医药营销特色的“无边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从总体上来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市场营销战略人才的培养;二是市场营销战术人才的培养;三是行业性市场营销活动专门人才的培养。
当前,综合性的名牌大学几乎都办有市场营销专业,其办学条件堪称一流。医药院校虽然在开办一般营销专业方面的经验明显不足,但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拥有医药方面的师资、图书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以及医药院校特有的品牌效应等,这些条件是其他院校难以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医药院校实施补缺者定位战略,开办医药方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并且在传授一般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医药特色,旨在培养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营销人才。教学安排
整个教学活动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制定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相关领域专家全程监督的保障体系下,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验教学为桥梁,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并且,通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和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调整,从而更全面、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课堂教学
医药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医学、药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医药营销的相关课程不能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还应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主,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成功与失败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1]。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性,选择恰当的、高质量的、常见的医药产品、医药企业为教学案例,才能起到既引入教材内容概念,让学生牢固掌握,又锻炼学生的营销思维能力作用。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借助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增加直观感。使用多媒体教学,易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将教学内容显示出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提供大量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同时,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通常是英文版),授课时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2]。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高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我们利用“专业英语”课程以及相关的外文原文教材,给学生用英语讲授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用外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外语在专业知识上的应用能力。
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模拟,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模拟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教学
根据医药营销课程的特点,学生通过在实验室的实验,能把抽象的营销理论、营销实务全面而生动地吸收,成为联系理论教学与与实践教学的桥梁。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实习及实践活动上,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受到实践锻炼,做好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们联系了多家大型医药企业,一方面让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另一方面邀请这些单位领导到学校给学生讲学,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以指导、解答。另外,教师定期给学生一个小课题,比如调查几种药品的广告策略、价格策略以及渠道策略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调研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市场策划能力。
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制作了“医药营销专业生毕业实习情况调查表”,对医药营销班全体毕业生的实习情况、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形成调整意见,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流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最现代化的手段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趁荣.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15-16。
[2]柳荣,刘洋.加强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5):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