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扬州市科技工作会议发言材料1
全市科技工作会议
发言材料
创新驱动加快发展
高邮市人民政府
(2010年1月日)
2010年,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谋求突破,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撑。
1、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5项,获无偿资金2554万元,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3项,均在扬州名列前茅。项目建设力度空前,推动太阳能光伏、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40亿元,增长35%以上。
2、政产学研品牌效应凸显。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充分发挥“百名博士高邮行”、“百家企业进高校”品牌效应,大力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源。全年开展多次“点对点”-1-
产学研活动,当好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红娘”。全市签订政产学研合作项目34个。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申请专利突破1200件(发明专利356件)。
3、载体人才建设高端跨越。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邮分中心(加速器)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业中心服务功能更加完备,现已建成9万平方米孵化用房、5千平方米研发楼和7千平方米人才公寓,成功吸纳42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孵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取得重大突破,启动绿科院士工作站建设,获省厅无偿资助100万元。召开人才科技工作表彰暨激励政策兑现大会,重奖第二届“科技功臣”。全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5名,新增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名。华富公司获首次设立的扬州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4、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重点推进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计划的实施,做大做强我市特色水禽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机制灵活、优势明显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启动建设苏中第一批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奋勇争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1、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工程。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光
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选择带动性明显及关键节点项目实施科技专项攻关。引导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0项,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示范企业10家。引导传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技术革新等创新实践,力争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类项目15项,助推现有产业向科技型新兴产业转变。
2、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培育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年销售5000万以上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研发机构,每年用于研发机构的投入不低于年销售的2%,建设院士工作站1-2家,各级各类工程技术中心10个,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务实推进政产学研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0个。
3、科技创新载体转型工程。引导我市产业园区由工业集中区向高新园区转型。全力打造以高邮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并引领其它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孵化器。全年累计增加孵化用房面积13万平方米,进驻孵化企业达到65家。
4、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行创新型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开设人才引进
“绿色通道”,着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担任企业研发骨干或直接来邮创业。制定实施《高邮市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争创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
5、科技创新服务优化工程。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集成支持,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打通科技成果与资本结合的通道,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积极推动技术市场发展,为企业开展科技交流,进行技术、成果、专利等交易搭建服务平台。
第二篇: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加大引导扶持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和镇域经济发展水平
XX区XX镇党委、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部署,把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开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创镇域经济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不断创新思路,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势头。目前全镇拥有豆制品加工企业(业户)3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拥有中国专利XX明星企业2家、XX省科技示范企业4家、山东省优质豆制品基地骨干示范企业2家,山东省名牌产品2个、优质产品1个。
一、提供“三有”支持,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1、思想重视有位置。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组建综合执法工作组,知识产权、质监、工商、基地办联合执法,对镇域内商标、专利、标准、绿色及有机产品证书、名优产品证书的使用进行了台账化管理,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经营活动,有效维护了-1-
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市场环境。
2、工作组织有保障。在市区知识产权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乡镇级知识产权工作站,落实人员、办公场所,从镇财政列支工作专项资金,为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资金和人员保障。目前,工作站知识产权培训、法律宣传、专利申报、专利维权等工作有序开展。
3、创新研发有平台。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XX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下设6个部门和2个产品试制车间、3个产品实施车间,主要帮助企业开展豆制品产品开发、工艺更新、安全指标和包装销售技术研究,联合进行市场开拓。
二、落实“三项”保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开展
1、加大资金投入,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金融保障。镇财政每年设立20万元企业科技创新奖,制定了科技创新、名优产品申报、体系认证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获得国家及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1000至10万元奖励,目前全镇已发放相应奖金60万元。
2、加强人才工作,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智力保障。先后邀请国内著名民营经济研究专家、科技专家来XX讲课10余次,首创实施“一民企一名大学生”工程,先期已经为3家限上民营企业选拔招聘了8名大学生,并为其办理人事代理,落实工资保障,享受机关待遇,有效解决了乡镇民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技术研发力
量较弱、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急缺的问题。目前,全镇从事大豆营销、豆制品设备制造的管理人才达到300余人,从事豆制品加工及设备制造维修等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
3、出台优惠政策,为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提供行政保障。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培训、技术创新、各类认证等方面对企业予以引导扶持。目前镇内企业已依托镇科委组建食用菌研究所、XX机械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6家,XX、XX等40余家企业成立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创新研发小组,制定了《专利管理制度》。
三、突出“三个”成效,彰显知识产权工作成果
1、项目科技攻关见成效。目前,全镇已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44项,参与和服务的企业数量达到200余家。09、10年承担并实施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XX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项目》、《XX省专利技术实施试点项目》、《XX市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工程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有效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2、特色产业发展见成效。通过科技带动和专利应用,规划建设了占地6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头大豆加工及设备制造基地,年产优质豆制品30万吨,精加工豆油8万吨,成套豆制品机械4万件,膨化豆制品和大豆机械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0%和80%,并成功出口韩国、日本、非洲等海外市场。
3、高效农业发展见成效。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帮助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制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目前已建设绿色马铃薯、优质梨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处,总面积6.11万亩,年实现产值4.1亿元。帮助发展市、区级农业专业合作社8个,已成功申报绿色食品证书2个,无公害食品证书2个。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当前我镇知识产权工作已进入一个良性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下步我们将以这次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为契机,学习其他单位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镇的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三篇:科技工作会议
科技工作会议 资料之二
创新驱动 服务发展 奋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在2013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5月10日)
朱
庆
老师们、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会议作科技工作报告。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4年来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绩,分析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一、过去四年科技工作回顾
2009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把握科学研究这个强校之路、社会服务这个兴校之策,坚持把学术为天的理念贯穿到改革发展各方面,按照“创新驱动、服务发展、人才支撑”的基本思路,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科技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明显成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学校的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四川农大的雅安模式”。
4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服务区域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科技成果为重点,以机制改革为动力,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协同创新,构建了以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4年共投入6000万元实施“211工程”科研平台建设计划,强力推进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先后组建了动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生态林业、果蔬、生态环境和园林等6个研究所,动物抗病营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正式运行,合作共建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研究基地、水稻和玉米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茶检中心(四川)川农大研发中心,新建农业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环保厅重点实验室(中心)13个,杂交水稻、小麦、玉米等“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培育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崇州现代农业研发、试验与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
二是科研项目经费跃上新台阶。大力拓展纵向项目领域和空间,密切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实现大幅度、持续性、宽领域增长。4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累计达11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项(含重点项目1项),“973”和“863”二级课题、国家科技支撑 计划项目等科技部来源项目86项,国家转基因重大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农业部来源项目49项,博士点基金项目等教育部来源项目41项。4年到校科研项目总经费达5.37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2.41亿元,占总经费的44.9%;2012年国家级项目经费比2008年增加了2.01倍。
三是科研成果产出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三农”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科研攻关,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科研成果。4年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9项(次),其中李仕贵教授、陈代文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分别获2009、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学术论文和专著产出增势明显,在SCI、EI和ISTP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19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年均增幅达30%,特别是2012年发表SCI收录论文406篇,其总量与平均IF分别是2008年的4.7倍和2.6倍;出版学术著作79部。紧扣产业发展强化应用技术研究,审定新品种(系)与新兽药93个,其中川早1号人工杂交核桃、天府肉猪配套系和天府肉鹅配套系分别是四川省首个国审经济林新品种、生猪培育新品系和水禽培育新品系;新获授权专利249项,其中2012年获得授权专利126项,数量是2008年的18倍。
四是科研机制改革呈现新气象。以协同理念推动机制改革,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初步形成了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科研组织模式。完善科研工作业绩评分标准,建立起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增加专职科研人员编制并为其发放坐班津贴,增设论文、专利、品种和获奖成果等后补助,调整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分配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与科研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和有利于激发活力的激励机制。
五是哲社科学研究迈出新步伐。按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学校成立了社会科学联合会,在科技处增设了社科科。4年来,获省部级哲社奖励14项,其中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项;累计到校项目经费995.38万元,年均经费增幅30%以上,其中2012年项目经费约为2008年的4倍;出版专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1172篇,其中SSCI收录论文2篇、CSSCI收录论文216篇;一批哲社成果、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被有关党委政府采纳应用;公民文化普及基地入选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入选省社科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传播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入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社科联被省社科联表彰为2011-2012省先进高校社科联。
(二)致力服务发展,成果推广转化成效显著
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针对科技成果成熟不够、转化不力和转移不畅的瓶颈问题,推进农科教联合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4年来在全国20余个省市区推广科技成果400余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70多亿元。2012年学校经教育部和科技部批准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为全国首批探索新农村建设综合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
一是科技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按照“1422”(一院四体系两基地两创新)的思路,以超常规速度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其中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率先启动,试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和初见成效。依托学校科技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搭建了以“农业科技110”、“农业科技网”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广大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依托设在学校的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创业培训基地,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平台,迄今共举办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班600余期,培训人员超过10万人(次)。依托设在学校的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搭建了决策咨询服务平台,积极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
二是科技服务模式深入拓展。在坚持“农科教”、“产学研”、“育繁推”三结合的基础上,与地方政府共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建设具有地 方特色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参与实施科技包村行动,向地方选派科技副职和科技特派员,鼓励科技人才创办、领办和参与科技型企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方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4年来,先后与全省50余个市县区、60多家企业新建或续建合作关系,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工作站16个、科技专家大院9个。
三是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制定完善了社会服务工作政策及业绩评分标准,明确把参加成果推广转化和社会服务的工作量及绩效纳入工作考核和业绩奖励范畴。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保障机制,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每年拿出100万元设立校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4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7项,校内遴选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4项。调整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分配比例,把职务发明成果转化(让)经费的绩效支出费提高到55%,激励广大教师积极主动投身科技服务。
(三)强化人才支撑,科技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牢牢抓住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这个第一战略,坚持引进、培养、稳定和使用四位一体,着力建设与“211工程”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科技队伍,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12年学校获准成为四川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
一是人才引进成效显著。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主方向主抓手,多渠道多平台先后发布《诚聘海内外英才公告》、《海归人才招聘公告》,持续实施博士招聘计划,面向海内外广泛吸引和积极延揽人才。4年来,共引进高端人才5人、拔尖人才2人、优秀人才21人、学术骨干6人,公开招聘博士196人,其中具有1年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69人,入选四川省百人计划5人。
二是人才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实施了“211工程”双支计划,累计投入约6800万元、资助892人,入选双支计划层次人员从最初的180人增加到384人,其中二、三层次领军人物增加8人。实施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累计投入770万元、资助11人,2010年李仕贵教授获国家杰青基金资助,实现了学校在该人才项目上的突破。与此同时,抓好创新研究团队培育组建,支持各类人才申报人才项目、加强合作研究和提升学历学位。通过一系列综合配套的“组合拳”,4年来,新增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0人和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19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5人,新增农业部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
三是人才活力充分焕发。修订完善了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津贴奖励等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健全了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和激励保障机制。特别是《教职工奖励办法》,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极大地调动了人才 队伍的积极性。4年来,共投入2063万元用于教职工奖励,其中科技类奖励1026万元。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激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脱颖而出,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而且提高了科研反哺教学和学科的贡献度。
总结回顾过去的四年,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等方面采取了有力举措、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成绩是广大教师发扬“川农大精神”,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结果,在此,向广大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薄弱环节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科技资源整合不足,创新能力仍待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培育筹建急需加快,科教深度结合、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偏少,承担的国家重大研究课题数量不多,科研对教学和学科的支撑力贡献度还不够。二是成果转化尚需加快,服务水平仍待提高。科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还需加大力度,新型综合科技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仍需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机制有待健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三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拔尖创新人才数量不足。专职科研人员、学术型教师总量仍然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结构不协调、发展不平衡。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和国家杰青人选等领军人物依然紧缺。创新团队建设水平不够高、方向不够凝练,对多学科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度和吸引力较低。
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科技工作水平,制约着全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正视存在差距,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差距变为潜力、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挑战转为机遇,推动科技工作提质量、上水平、增效益。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教技[2012]4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着力提升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服务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创新团队,全力构筑人才高地
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人才发展政策措施,紧扣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突出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研究团队。一是重点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方向凝练的创新团队,探索柔性加入、短期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组建方式,通过长期稳定支持和持续不断建设,力争再有1-2个创新团队入围教育部建设项目资助计划,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的突破。二是继续实施海归人才和博士招聘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具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的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层次结构。三是深入实施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在过去良好基础上,完善层次资助、专项资助、后补资助等资助体系,加大对支撑人才的科研专项支持力度,推动学科、人才和科研三者的良性循环,促进创新能力和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四是积极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四川省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力争在高层次人才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五是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在项目经费、导师遴选和参与科研团队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他们在科研和服务的实践中尽快成长。
(二)强化平台建设,努力夯实条件基础
按照用好现有平台、整合重点平台、打造高端平台的思路,坚持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继续实施好“211工程”科研平台建设计划,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催生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成果推广转化创造条件。一是扎实开展国家重 点培育实验室创建工作,加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 构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知识与技术创新平台。二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积极推进雅安市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崇州现代农业研发、试验与示范基地二期建设,合作共建一批新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博士科研工作站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孵化与转化平台。三是加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干部教育和科学普及、技术指导,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培训平台。四是抓好农业科技
110、农业科技网等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促进科技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三)面向重大需求,极力提高科技产出
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和创新引领的原则,瞄准农业科技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争取承担更多重大项目,取得更多重大成果。一是面向产业需求,围绕粮食安全、种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给、生物安全、农林生态保护等优先领域和主攻方向,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科技问题,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二是结合“4·20”灾后重建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地缘优势,紧扣动物疫病防控、农业生产恢复、灾区生态保护、县域重建规划和园村设施建设等,集成组装一批灾区急需的成果和技术,在灾区恢复重建中主动作为、积极贡献。三是组织承担更多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力争在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支撑等重大项目上有更大突破,实现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双进步双增长。四是把国际科技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所、学术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实质性合作,支持教师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下功夫提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五是健全与立项相衔接的成果培育机制,切实抓好科研项目的总结、验收和成果鉴定,挖掘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力争获奖成果数量和等级以及SCI、EI收录论文有新突破。六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重点抓好主导新品种新产品以及主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力争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等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四)推进多元协同,着力完善科技体制
强化校内协同,推进外部协同,改革科研管理和资源配置模式,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促进科技与教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一是把协同创新作为战略选择,瞄准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打破校区、院所、学科界限,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多形式建立校内外协同创新机制。二是实施科教协同育人,拓展科教结合的深度、广度和效度,依托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培养人才,鼓 励教师将最新科研进展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新机制。三是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强科技服务的组织领导,支持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迅速有效转化,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四是深化科技工作评价改革,更加注重科技的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岗位聘任、业绩评分、奖励办法等政策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导向明确、重在激励、公平竞争的评价标准及方法,引导教师面向社会开展研究,面向需求进行攻关,面向市场进行转化,面向企业开展服务。
(五)注重特色发展,大力繁荣哲社科学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适应发展需要、具有行业特色、彰显学校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其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独特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哲社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支持形成特色鲜明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品牌,使其尽快成为新的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推动实现学校学科专业多点多极协调发展。二是大力加强公民文化普及基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社科联等的建设,为哲社研究提供更好基础条件平台。三是积极组织承担更多哲社研究项目,力争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哲社科研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设立专项支持哲社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四是完善哲社人才 队伍培养体系,开展哲社教师研修培训、实践教育和挂职锻炼,通过《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加大对哲社人才的资助奖励力度,下大力气培养一批哲社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五是以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主阵地,深入研究、及时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有针对、有价值、有份量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六)优化学术环境,奋力营造创新氛围
大力弘扬对工作敬业奉献的品德和对科学孜孜探索的精神,提倡理性怀疑和批判,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冒尖,着力营造崇尚科学、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环境。一是持续推进科学道德建设,固化学术规范教育制度,把科研诚信教育纳入职前职中培训内容,与职业理想、道德规范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二是切实加强科研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出台学校《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全面强化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促使教师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勿碰“高压线”。三是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以继承和发扬“川农大精神”为主要抓 手,倡导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思维和协同攻关的团队精神,积极构筑培育创新人才、造就拔尖人才的精神家园。
老师们、同志们,科技发展水平深刻地反映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实现学校事业的内涵式跨越性发展,就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把社会服务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强力推进科技工作。让我们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学术为天的理念,毫不动摇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矢志不渝地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开拓进取,奋力开创科技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而奋斗!
第四篇: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近年来,X市X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围绕“四个聚焦”,狠抓科技第一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域实施创新攻坚行动,努力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效,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验收,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20年至今,X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X年X市第一,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全区GDP增长在X市领先。
一是聚焦人才培养,建好科技创新“主力军”。X区牢固树立“科技的根本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理念,坚持把科教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全力培养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严格做到规划、课时、教材、师资、考核“五落实”,在X市率先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X套,科技兴趣活动课程普及率由X年X%提升到X%,创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学校”X所、总数居X市第一,X小学、X学校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实施先进学校”;
近三年累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次奖X件,获奖数占全市X%,居全市第一;
X件作品参加省X届、市X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率分别名列全市第二、第一;
X年、X年分别荣获“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优秀组织奖”,X次被评为“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连续举办X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覆盖率达X%。
二是聚焦全民参与,打好科技创新“总体战”。利用“全国科普日”“双创活动周”等重要节点,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创新要素供给。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科普大篷车进农村、社区、校园、机关、企业“五进”活动惠及群众X余万人次。在全市率先建成科技扶贫在线平台,解决农技类难题X余件,实施科技扶贫项目X个,高质量举办全市“科技扶贫在线”现场会,X从全市“试点”走向全市“示范”。开展流动科技馆展厅巡展,接待参观群众近X万人次,先后代表省市科协接待陕西省科协、甘肃省平凉市科协等X个省市单位现场观摩学习,X巡展经验受到参观团一致好评。建成“X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注册科技工作者X万人、注册人数全市第一,注册率全市第二,被省科协称赞为全省“县级中心第一”,X模式在全省交流推广。高质量举办创客大赛X届,评选优秀项目X个,X个项目获省市奖项。累计申请专利X项,获得专利授权X项;
2020年XX、X机械、X等企业实施专利转化项目X个,新增产值X亿元。
三是聚焦区域协同,唱好科技创新“双城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融入×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一体化引领区的重要抓手,抢抓承办×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年年会机遇,强化区域交流合作。与×区、×县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协议,达成科创大赛联办、科创品牌打造等×项合作事项,邀请×区科协观摩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赛事,荣获“×创×新”创业创新大赛×经济圈专项赛二等奖×个、×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次奖×个。联合×等毗邻区县包装储备安潼未成年人关爱中心等“十四五”科创类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为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
四是聚焦平台建设,写好科技创新“大文章”。坚持小财政发展大科技,近三年累计投入科教经费×万元,年均增长达×%;
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亿元,强化科创基础能力建设,建成×文化社科基地、×文化科普体验园、中国沼气科技博览园、“×”红薯科普示范园、三家大米稻渔研究院等科创基地×个。研发投入经费达到×万元、较上年净增×万元;
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项,获得经费支持×万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个,省级科技平台×家;
建成省级科技孵化载体×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家、市级以上技术服务平台×家、院士工作站×个;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省级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实现产值×亿元。围绕“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科技研发中心等“十四五”科技创新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加快构建“全域科创”大格局。
下一步,×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届×次全会精神、×市委×届×次全会精神,按照高位推动、领导抓、抓领导,上下联动、合力抓、抓合力,创新驱动、结合抓、抓结合的思路,坚守初心厚植创新土壤,坚持恒心传承科技精神,坚定信心推进创新发展,全力建设×地区特色工业示范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加快打造×一体化发展引领区,努力为×在×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第五篇: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工作会议发言材料(精选多篇)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今年以来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充分发挥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今年我们的任务还很重,当前我局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
一、当前工作
一是抓好“十二五规划”的落实。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农业产业方面我局将按照工作思路,做好综合协调,规划指导,推进我县十二五农业产业规划落实项目建设方面,按照十二
五农业类项目规划,重点推进项目,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多方面筹措项目资金,为项目的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为实现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实施好以工代赈项目。我局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主要有排灌沟渠5条,硬化三面光水利渠道11.6公里;通屯道路16条32公里;新建独立桥5座,总长210延米;人畜饮水工程4处,铺设水管8公里,建蓄水池280立方米;道路水毁修复工程6条。项目总投资857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60%左右,我们将督促施工队加快工程进度,使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三是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我局正在实施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有排灌沟渠工程4处,共硬化三面光水利渠道4.375公里;提灌泵站9座,配套建设水利渠道16.4公里;山塘整修4座。项目总投资487.54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 1
程量的90%。
准备开工建设的有排灌沟渠4公里、堤灌泵站5处、水库和山塘整修2座、改良土壤3450亩、退耕补植补造8791亩,项目概算总投资481.97万元。其中申请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428.5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3.43万元。目前,项目实施方案于2014年5月27日由市发改委组织评审,待市发改委批复后我局将忙组织实施建设。
四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今年我县被列为自治区石漠综合治理重点县,计划在果乐乡、南坡乡、安德镇三个乡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做好果乐乡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试验区,项目分3年实施,每年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聘请设计单位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并出具实施方案,待上级下达建设任务和实施方案通过市发改委组织的评审后,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紧张,影响
项目的争取。现在上级发改部门对项目的争取越来越规范,必须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评审报才能安排资金,但这些材料的编制和评审都需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我局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的紧缺影响到了项目的争取;
二是道路建设占用当地农民田地解决难度大。由于部分道路修建需要占用当地群众部分田地,因当地群众耕地面积较少,极不愿意自己的田地被占用,有些道路经当地乡镇政府多次出面协调都无法落实,从而也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三是随着雨季的来临,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积水和山洪提前到来,影响项目工程的实施进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把争项目争资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大与上级发改委的沟通汇报工作,及时掌握项目和资金安排的信息动态,有的放矢地提出我县的项目申报方案,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二是深入村屯调查研究,掌握民情,把群众最希望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报上级发改委统筹安排。
三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进度。
全县农村工作会议
典型发言材料
乘势而上,发展现代农业
中共孙桥镇委孙桥镇人民政府
2014年,孙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各级的大力支持下,全镇人民结合全省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示范镇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孙桥”主题,抢抓机遇,共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全镇六种模式扩挖塘堰的做法受到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同志的肯定和批示,省、县塘堰扩挖现场会相继在孙桥召开;全镇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建花卉苗木基地的作法受到市、县肯定,全县林业现场会在孙桥召开;黄台村被评为全省“新
农村建设示范村”;沙岭湾和余家沙坡村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村”。
2014年,我们将一如继往地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生态孙桥为总目标,以创建现代农业强镇为总动力,坚持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相统一,以“做精一个品牌产业,做大两个养殖项目,推进三大林业工程,完善四大管护机制,扩展五大增收途径”为思路,勇当排头兵,再创新业绩。具体目标为:新建有机稻板块基地1万亩;新增鱼鸭养殖基地1000亩;新增生猪出栏3万头;新增绿色银行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做精一个品牌产业
桥米产业是孙桥的一张名片,我们必须全力做大做精。一是扩大种植面积5000亩。达到8万亩;二是实行“全优化、无害化”种植,在黄台、五泉庙等五个村新建有机稻板块基地1万亩;三是以禾之果、朝廷米业、恒盛油脂等公司为龙
头企业,拉动桥米产业产加销一条龙持续发展。
二、做大两个养殖项目
一是做大全镇鱼鸭配套养殖项目。巩固和扩大塘堰扩挖成果,利用养殖和灌溉水面增加的资源优势,扩大鱼鸭配套养殖基地1000亩,达到5000亩;二是做大生猪养殖项目。实施现有10个生猪养殖小区改造升级工程,新发展4个养殖小区,推广“150”和“零排放”模式100户,面积1万平方米,新增生猪出栏3万头,达到15万头。
三、推进三大林业工程
一是花卉苗木绿色银行工程。在皂当线以南新建连片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推广种植桂花、红花紫薇、红叶石楠、楠树等优质品种;二是生态家园工程。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绿化,大力开展身边增绿活动,抓村庄四旁绿化美化、农田林网建设、湾子林改造和宜林地造林绿化全覆盖,着力打造全镇29个村生态环境美、林业效益显著的“绿色小康示
范村”,新增绿化面积1.5万亩;三是景观通道工程。按照“生态、田园、显山露水、宽林带、多色彩”的要求,沿省道和通村通组公路建绿色长廊5000亩,构建进出孙桥绿色环绕的亮丽景观。
四、完善四大管护机制
实施四大管护机制,确保塘堰扩挖成果长效发挥。一是自建自管自用型,实行责任制。农民自己投资投劳开发的塘堰,自己管理,自己受益。采取由村委会与受益农户签订责任书,明确受益农户承担工程岁修、水源保护、建筑物管护、防洪排涝等责任。每年由村委会组织进行一次综合评议。二是自建自管共用型,实行合同制。个人投资投劳开发的塘堰,在村委会的主持协调下,由投资方和受益方共同协商制定管护制度,签订合同,明确投资方承担工程岁修、水源保护、建筑物管护、防洪排涝等责任。三是共建共管共用型,实行协会制。多个受益农户共同投资投劳开发的塘堰。采取在村委会的指导下,由受
益农户成立管护协会,并制定相应的建管章程,由协会统一管护,资源共享。四是公建共管共用型,实行议事制。各级财政、企业、驻村工作队、外界捐助等共同投资开发的塘堰,由村委会组织受益农户,按“一事一议”程序,经民主协商后,共同筹资筹劳,指定专人管护,共同受益。
五、扩展五大增收途径。
以五种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总额4000万元,确保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一是粮食增产增收500万元。通过扩大桥米面积和有机稻面积,增收500万元。二是现有花卉苗木产业提档升级扩规增收500万元。三是养殖增收1500万元。通
过鱼鸭配套增收500万元;通过生猪出栏增加3万头,增收1000万元。四是大力推广农机化生产,农机化普及率由65%提升至75%,实行机耕、机播、机插、机收、机灌,减少劳动强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000人外出打工,打
工经济增收1000万元。五是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社5家,吸纳社员500人,增收500万元。
各位领导,今年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力求抓出新特色、新效益、新水平,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材料说明
今天分发的内容新班主任有五份,一是班主任岗位职责;二是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三是班主任考评量化办法;四是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办法;五是转学、辍学登记。原班主任没发班主任工作职责是因为过去已发过。新参加工作承担班主任的年轻教师们应进行角色上的良性转换,由学生变成老师,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境界。
二、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流砥柱,特别是我们学校现在条件与情况,大家承担的教学内容与科任教师相同,还额外负担着更多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育专家说的“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为此班主任工作我想重点说一说安全工作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从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中,发生恶性暴力行为的学生首先是家庭教育欠缺,平时在生活中缺乏管易教,二是在学校的教育中只看中学生的分数,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个性;三是学生对发生的问题理性认识不足,寻求不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失足成古恨了。上述三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让各位班主任借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多关注个性不好的学生,特别是有自卑感强的和过度放纵,我行我素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有一句俗语不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所以说良好行为习
惯的养成需要各位班主任从一些生活细节着手去改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作为一个班主任若能真正改变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学生心中是明白的,多年以后,他都会想到作为老师的你对他的教育和帮助,此时的你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育人的快乐。
在此我希望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享受和丰富自己的生命成长。按李镇西的话说,就是“享受职业”。理会“影响别人是救人,改变自己是自救”。
三、班主任工作应明确的几点
1、每周周日或假日学生返校学习要进行签到,签到次数作为班主任工作业绩考核。
2、核实各班住校生是否把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的床位上,以方便值周教师检查。
3、加强对做操质量的监管力度,由学生会体育部检查认为做操质量差的,有半数左右的学生没认真做的,留
下来单独做,直至满意为止,再上课。
4、加强卫生工作。学校的硬件设施本就严重来足,若卫生工作再不好,很容易造成病菌感染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伤害,进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育人工作。
5、教育学生离开教室、离开学校门窗的关锁,爱护公物。否则,损坏公物照价赔偿乃天经地义。
6、操行分的考核。请严格按照班规或校纪执行,每月向政教处汇报一次,行为习惯差的由政教处代表学校通知家长配合教育,要求父母不能推卸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责任,向父母施加点教育的责任。
7、家长座谈会。应提前考虑,布置周到,充分体现个人能力,展现个人风貌,增加东风地区父老乡亲对东风中学教师工作的肯定与认可并赞许。
8、班主任工作手册,记录家访数和与科任教师的联系,学年结束后由政教处汇总对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硬抄记录班主任日常工作情况。
四、关于学生会
学生会的成立应当说是学校管理过程中很重要且得力的助手,学生会的工作需要各位班主任的支持和关心,才能健康成长。因为学生会的成员毕竟是孩子,其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指导工作,才能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作为班主任应深该理会一句话“一个内心黯淡的人,终究难以点亮别人心底的光明,学会为自己的内心世界点亮一盏灯,先照亮自己”。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凝心聚力促发展 求实创新谱新篇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黄花乡xx年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及打算向大会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
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实现总体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培育马寨子新农村建设、旧村庄改造、养殖业规模发展三个典型,深化“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开发,推进四项工作,措办五件实事,促进全乡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农业增加值达到2730万元,同比增长8%;乡企增加值达到115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900吨;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1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同比增长6%;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3‰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85%以上。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狠抓新农村建设,积极培育典型。一是大力推进马寨子新农村建设。以“五新一好”为标准,新建马寨子新农村示范点,修建三台阶梯式康居住宅50户,配套修建广场、塘坝各1处,沼气
池50眼,主干道路3条6.4公里。二是稳步实施旧村庄改造工程。完成凉水泉黑六石沟社、高庄子麻庄社150户旧村庄改造任务,新修村社道路4条8.5公里,完成铺砂绿化,刷写“文化长廊”120米,完成改厕、改厨各90户,新建沼气池90座,涝池1座。三是加快养殖业规模发展。新建高年千头仔猪育肥场,力争年出售育肥猪1000头,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依托聚星养殖园,建成集防疫、营销为一体的獭兔繁育站,辐射带动养殖农户60户,饲养量达到2.4万只以上。
——深化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草畜产业在巩固提高现有2.4万亩种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草规模,建成马寨子草畜产业专业村,年内完成种草600亩,修建牛棚100座,使全村的牛饲养量达到1147头,培育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户,出栏500头。同时,建成凉水泉村赫家沟养殖园,扩建黄花塬养殖园和荣盛养殖园,鼓励群众分户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加
农民收入。二是林果产业在继续抓好全乡2.4万亩退耕还林和三荒造林工程抚育管护的基础上,对3处千亩仁用杏基地实施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除草、涂白、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护措施,确保全面挂果,提升全乡林果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劳务产业在充分发挥乡劳务输转中心职能作用的基础上,年内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1200人,劳务输出人数力争达到1350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万元。
——推进工作创新,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的论证、争取工作,确保协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二是以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采用“外引内联”的办法,招商引资建办龙头企业一户,进一步扩大民营经济总量。三是全力抓好教育、卫生、科技、计划生育工作。着力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各项减免政策。改善乡、村医疗机构条件,配备医疗器械,规范
合作医疗运作程序,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落实措施,完善机制,积极创建科普示范乡镇。以环孕情服务和落实“四项”节育措施为重点,巩固“创优”成果,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农村计生率达到85%以上。四是抓好凉水泉、黄花塬两村村部改扩建,搞好村级阵地建设。
禁毒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司法局一年来在禁毒工作上作一个简单总结回顾,就一下步工作的开展作一个表态。2014年县司法局紧紧围绕中心建设、服务经济大局,在禁毒工作上做了以下工作:
一要强化领导,严肃责任。司法局作为禁毒工作的责任单位,不断加强了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禁毒工作摆上重要
议事日程,牢固树立“毒品一日不绝,治安一日不稳”的理念,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具体指导。
二、普法宣传,成效显著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对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司法局一年来在禁毒工作方面加大了对《禁毒法》和《禁毒条例》等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不同形式对全县公民进行宣传教育。为全面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营造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我局在三月份综治宣传月上举办《禁毒法》宣传咨询活动,悬挂禁毒横幅六条、展出禁毒宣传图板14块,并设立法律咨询台。通过直观宣传方式,吸引了大批群众前来咨询观看禁毒宣传图片,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禁毒意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在“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局在县政法委的组织下,组织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了法制宣传日活动,以“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本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现场直播、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大力宣传《宪法》、《禁毒条例》、《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
狠抓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区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为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我局普法办坚持“定期深入学校课堂讲法制课,通过“以案说法”、“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和用法。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乡镇司法所配合派出所广泛开展校园外及周边社会治安环境的清理整治,从源头上截断黄、赌、毒等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诱惑和侵犯。
密切配合公、检、法,打好缉毒破案攻坚战,全力遏制毒品犯罪。县公安局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司法局要司
职尽责,密切配合,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坚决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切实做好社区戒毒人员和社区康复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加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对涉毒人员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社区戒毒和康复人员要按规定落实好管控措施。
重点做好戒毒回归人员无缝对接、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决不能让戒毒人员出现复吸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面失控吸毒人员。
我局将在下一阶段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司法局不断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在禁毒宣传教育、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
二、加大对社区矫正监管力度,创新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监管平台和远程视频会见中心建设,对社区戒毒和康复
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
三、继续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禁毒意识。本月底,由县政法委牵头、司法局组织打造上栗大地红法治广场,将于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上力争今年的法制宣传“规模上求突破、特色上求创新、内涵上求发展”、力争明年的“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的宣传活动的影响面拓宽,宣传教育的力度继续加大。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禁毒宣传活动,重点加强对学校学生、农村外出人员、社会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宣传热潮,切实增强全民禁毒、据毒意识,打牢群众禁毒思想基础,为禁毒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禁毒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县司法局一定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力打好禁毒工作攻坚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