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1998年7月23日印发)近年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在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轮换和人员分流等项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实行竞争上岗是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改革,是构建干部竞争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机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并配合机构改革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工作,现对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推行竞争上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机关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县以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和人大、政
协、纪委、法院、检察院机关。
上述部门和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及非领导职位,遇有下列情况,可通过公开竞争确定人选:(一)职位出现人员空缺;(二)机构调整、重组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或分流的;(三)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确定有关职位人选的;(四)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
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机关内部实施。对某些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可面向本系统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开选拔。
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职位;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不列为竞争上岗的范围。
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层次、数量以及具体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确定。
三、基本条件和资格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机关内部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有国家公务员或机关工作者身份;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应符合调任条件;机关工作人员跨部门竞争上岗,应符合转任条件。
(二)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通过公开竞争晋升职务者,原则上还应具备党和国家规定的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为鼓励竞争,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要时可适当放宽参加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越一级参加公开竞争。
(三)具备竞争职位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四、程序和方法
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公布职位。通过一定形式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公布竞争职位、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等事项。
(二)公开报名。一般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
(三)资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组织人事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
(四)考试。组织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五)演讲答辩。考试成绩合格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演讲,介绍自己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和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就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六)民主测评。应在一定范围内对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不能选拔任用。
(七)组织考察。根据竞争人员考试和演讲答辩成绩以及民主测评结果,按考察对象人数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的原则,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干部的德、能、勤、绩。
(八)决定任命。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
决定干部的任用。其中需报上级备案、审批的干部,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组织领导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党政机关积极推行竞争上岗。目前尚未开展竞争上岗的,要通过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已经开始实施的,要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尤其是在机构改革中,要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组织、支持和具体指导各地、各部门实施竞争上岗,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推行竞争上岗,要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正确认识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参与竞争。对通过公开竞争上岗的人员,要放手使用,加强管理;对竞争中发现的德才素质较好,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能上岗的人员,可作为后备人选积极加以培养;对不能继续担任原领导职务的落岗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另行分配适当工作,并注意做好思想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部门竞争上岗的监督,严明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与《党政领导干部选
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精神不相一致的行为,确保竞争上岗健康、顺利进行。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实施竞争上岗,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乡镇(街道)机关实施竞争上岗,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篇: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
中组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的通知
(组通字〔1998〕33号)
现将《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有利于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各地、各部门要在总结近年来推行竞争上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竞争上岗的力度,特别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工作,推动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1998年7月23日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
近年来,许多地方和部门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在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职位轮换和人员分流等项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实行竞争上岗是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项改革,是构建干部竞争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机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并配合机构改革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工作,现对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推行竞争上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依据,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机关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县以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和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机关。
上述部门和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职位及非领导职位,遇有下列情况,可通过公开竞争确定人选:
(一)职位出现人员空缺;
(二)机构调整、重组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或分流的;
(三)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确定有关职位人选的;
(四)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
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机关内部实施。对某些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可面向本系统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开选拔。
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职位;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不列为竞争上岗的范围。
实行竞争上岗的职位层次、数量以及具体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确定。
三、基本条件和资格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机关内部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有国家公务员或机关工作者身份;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应符合调任条件;机关工作人员跨部门竞争上岗,应符合转任条件。
(二)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通过公开竞争晋升职务者,原则上还应具备党和国家规定的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为鼓励竞争,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要时可适当放宽参加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越一级参加公开竞争。
(三)具备竞争职位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四、程序和方法
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应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公布职位。通过一定形式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公布竞争职位、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等事项。
(二)公开报名。一般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
(三)资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组织人事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
(四)考试。组织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五)演讲答辩。考试成绩合格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演讲,介绍自己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和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就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六)民主测评。应在一定范围内对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得不到多数人拥护的,不能选拔任用。
(七)组织考察。根据竞争人员考试和演讲答辩成绩以及民主测评结果,按考察对象人数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的原则,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干部的德、能、勤、绩。
(八)决定任命。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的任用。其中需报上级备案、审批的干部,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组织领导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党政机关积极推行竞争上岗。目前尚未开展竞争上岗的,要通过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已经开始实施的,要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尤其是在机构改革中,要运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积极组织、支持和具体指导各地、各部门实施竞争上岗,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推行竞争上岗,要注重实效,保证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和简单化。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正确认识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积极参与竞争。对通过公开竞争上岗的人员,要放手使用,加强管理;对竞争中发现的德才素质较好,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能上岗的人员,可作为后备人选积极加以培养;对不能继续担任原领导职务的落岗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另行分配适当工作,并注意做好思想工作。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部门竞争上岗的监督,严明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精神不相一致的行为,确保竞争上岗健康、顺利进行。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实施竞争上岗,可参
照本意见执行。
乡镇(街道)机关实施竞争上岗,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篇:镇江市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实施细则(试行)
镇政人[2001]47号
为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江苏省党政机关内部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暂行办法》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级机关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实施办法》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竞争上岗的适用范围
(一)单位范围。竞争上岗适用于各级实施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法院和检察院机关。
(二)职位范围。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担任市级机关正、副处(科)长,县(市)区机关正、副科(股)长。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这些职位出现空缺时,机构调整、重组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或分流时,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时,选拔专业性较强或热点职位人选时,原则上应采取竞争上岗的方法。根据工作需要,科级非领导职位也可以列入竞争上岗的范围。
(三)人员范围。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本机关内部人员中进行。对某些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以及形不成竞争的职位,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可以跨部门或在本系统企事业单位组织竞争选拔,但要从严控制。
二、竞争上岗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参加机关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资格条件
1、机关内部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国家公务员或参照(依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机关工作人员)身份。
2、跨部门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符合转任条件。
3、参加竞争上岗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应符合调任(选调)条件(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
4、参加晋升性竞争的人员,一般应具备党和国家规定的职务晋升资格。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下列人员可以越一级竞争,并放宽任职年限,但一般不少于规定年限的一半。(1)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3)本单位三分之二以上群众推荐的。副职主持工作且主持工作期间所在部门工作成绩突出的可以放宽任职年限。
参加市级机关竞争上岗的人员,应符合市委《关于推进市级机关科级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实施意见(试行)》[镇发(2000)81号]规定的任职年龄要求。参加科级领导职位非晋升性竞争上岗的,男性年龄不超过
55周岁、女性不超过50周岁;参加科级领导正职晋升性竞争上岗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最高不超过50周岁;参加科级领导副职晋升性竞争上岗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最高不超过45周岁。
5、晋升性竞争上岗的,文化程度一般在大专以上。
(三)附加条件。各单位可根据具体职位的要求,附加其他任职资格条件。如年龄、学历、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等。
三、竞争上岗的程序与方法
竞争上岗一般包括制定方案、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考察与评价、决定任用等9个环节。
(一)制定方案。竞争上岗方案由各单位研究制定,内容包括组织领导、竞争职位、竞争范围、任职条件、方法程序、时间安排等。经单位党组(党委)审定后,按管理范围的不同,报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实施。
(二)公布职位。通过会议或书面通知等形式,公布拟竞争的职位名称、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等。
(三)公开报名。报名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一般以个人自荐为主。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的,应征得本人同意。每人可报1-2个职位,填写《竞争上岗自荐(举荐、推荐)表》。
(四)资格审查。由所在单位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照本细则第二条规定的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提出意见,报单位党组(党委)研究确定竞争人选。竞争人选与所竞争职位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2:1。个别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职位可暂时空缺,确因工作需要,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可作为预选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参加竞争上岗。放宽职务晋升资格条件或越级参加竞争的人员,须按管理范围的不同,报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对跨部门参加竞争的,原单位要积极协助做好资格审查工作。
(五)考试。对资格审查合格的竞争者进行统一的书面考试,重点测试竞争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履行职位职责所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要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设计。一般采用闭卷方式。试题一般由本单位命制,也可委托有关专业部门命制。试题应严格保密。部门内部的竞争上岗,也可以采取其它测试方式。考试成绩采取百分制。
(六)演讲答辩。演讲答辩主要是由竞争者向评委和到会人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任职优势和任职后的工作设想,并对评委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然后由评委根据竞争者在演讲答辩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演讲答辩主要测试参加竞争人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对竞争职位的了解和胜任程度等。
演讲答辩的评委一般设7-9人,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群众代表组成,也可邀请具备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士参加。设主任评委1人。群众代表1-2人,通过推荐办法产生,得票多者当选。演讲答辩会的与会者一般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以评委为主,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
演讲答辩成绩采取百分制,评分方法是:每位评委根据竞争者的演讲答辩综合表现,在《竞争上岗演讲答辩评分表》内按要求评分。分数计算方法:对每个评委所给的总分进行复核,登入《竞争上岗演讲答辩成绩汇总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相加后计算出平均分即为该竞争者的演讲答辩成绩。
(七)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是群众根据自己对竞争者德、能、勤、绩的全面衡量,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议竞争者能否胜任竞争职位工作。参加投票的人数应占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80%以上。
民主测评票一般设“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三种等次。胜任和基本胜任票不到三分之二的不能选拔任用。民主测评结果采取百分制,计分方法为:“胜任”票按百分比1:1计分,“基本胜任”票按1:0.5计分,“不胜任”票不计分。民主测评计算公式见附件三《竞争上岗民主测评成绩汇总表》。
(八)考察与评价。根据竞争者笔试、演讲答辩和民主测评结果,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人数一般应多于拟任职务人数。考察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德、能、勤、绩,考察意见向党组(党委)汇报。对被考察者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组织评价意见。组织评价意见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原职位分管领导、班子成员其他领导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组成,权重一般为:领导班子成员较少的为4:3:2:1,较多的为3:3:2:2。
确定竞争者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采取百分制,由笔试成绩、演讲答辩成绩、民主测评结果和组织评价意见四部分构成,各项要素所占权重一般为2:2:3:3。如果没有进行笔试,演讲答辩成绩、民主测评结果和组织评价意见的权重一般为4:3:3。最后公布综合得分。综合得分低于70分者不能选拔任用。
(九)决定任用。根据组织考察结果和竞争上岗的成绩,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单位党组(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竞争职位的上岗人选。正式任用前,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再次听取群众意见。
市级机关属于晋升、转任、调任(选调)科级职务的,正式任命前须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级机关科级干部任用与职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履行职位职数和晋升资格审核手续。
四、竞争上岗人员的管理与待遇。
1、通过竞争晋升职务的人员,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称职的,任职时间从试用期开始时计算;考核不称职的,由任免机关根据本人德才表现,按竞争上岗前的职级另行安排适当工作。试用期间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任职培训。系统内企事业单位竞争上岗的人员,试用期满考核称职的,办理调任(选调)手续。
2、竞争上岗人员实行任期制,任期三年(晋升性竞争上岗人员含试用期)。任期内享受所任职位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原职级保留。任期届满,根据考核结果和有关条件以及工作需要决定是否继续任用,或重新竞争上岗。任期内考核称职,在第二次竞争中落选的,可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因考核不称职而不能继续任职者,不再享受现职级待遇。
在竞争中发现的德才素质好,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能上岗的人员,可作为后备人选积极加以培养。对未能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或竞争落选的人员,要妥善安排并注意做好思想工作。
五、竞争上岗的组织领导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是全市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县(市)区委组织部、人事(人事劳动)局是所在县(市)区竞争上岗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党政机关竞争上岗的指导与监督。竞争上岗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单位党组(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跨部门的竞争上岗,按人事管理范围的不同,分别由同级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用人单位组织实施。
各单位要成立由单位领导负责的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竞争上岗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条件、标准和程序办事,不得自行其事。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竞争上岗工作的监督,严明组织人事纪律,确保竞争上岗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对竞争上岗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其他事业单位的竞争上岗可参照本细则执行。
七、本细则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八、本细则从发文之日起施行,过去本市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荐(举荐、推荐)表
2、竞争上岗民主测评表
3、竞争上岗民主测评成绩汇总表
第四篇:某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实施意见[最终版]
某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竞争上岗工作的指
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本目标,实现由分步推进到全面实施,由单项突破到制度配套,确保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轨道。
竞争上岗工作的原则是:
1.党管干部原则;
2.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实施范围
本实施意见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政协、法院、检察机关,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机关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事业单位的竞争上岗可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竞争上岗一般在本机关内部实施。必要时,经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批准可允许直属事业单位及下级机关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竞争上岗。
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的职位,按照法律、法规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任职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职位不列入竞争上岗的范围。
三、资格条件
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机关内部人员参加竞争上岗,应具有国家公务员或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及下级机关人员参加竞争上岗,应符合调任条件。
(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规定的任职基本条件。
(三)符合任职回避的有关规定。
(四)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员,应参加组织人事部门或相关业务部门的计算机培训,掌握计算机知识。
(五)符合竞争职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特别优秀的或工作特殊需要的人员,资格条件可适当放宽。
四、程序和方法
(一)制定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原则、竞争职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方法程序(含遴选方式)、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有关事宜。实施方案应广泛征求本单位干部群众意见,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并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公布方案。方案确定后,应将主要内容包括竞争的职位、参与竞争人员的资格条件及竞争方法程序等在本机关及所属有关单位公布。
(三)公开报名。一般采取个人自愿报名,也可采取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报名。根据实际,可规定报具体职位,也可规定不报具体职位。填报志愿时,应填写是否服从组织安排。在报名过程中,应当允许报名人员查询各职位报名情况,报名人员可在规定时间内调整所报职位。达不到2人报名的,不能形成有效竞争的职位,可不列入本次竞争上岗的范围,允许报考该职位人员改报其他职位。
(四)资格审查。按照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由用人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结果。
(五)笔试。笔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以及调研综合、办文办事、文字表达等能力。笔试一般由本单位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笔试范围为中组部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
(六)面试。面试主要测试竞争者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演讲答辩方式进行。
采取结构化面试的,面试由面试小组实施。面试小组由本单位领导、群众代表、干部(人事)部门和相关单位领导及专家组成,一般不得少于7人,其中外单位人员应占一定比例。面试小组成员应当挑选公道正派、政策理论或专业水平高、熟悉相关业务的人员担任。面试小组成员要实行回避制度。面试前应对面试小组成员进行培训。
采取演讲答辩方式组织面试的,竞争者在一定范围内演讲,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和做好竞争
职位的工作打算,可就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七)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在一定范围内,对竞争者的德才表现及其对竞争职位的适应程度进行评价、推荐。一般在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中进行。单位工作人员在20人以下的,除本单位人员必须参加外,还应邀请服务对象、相关单位代表参加。参加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0%以上
。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结果应当在一定范围予以公布或通知本人。
民主测评要量化计分,满分为100分,评价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项,由参加测评人员无记名填写评价分数,由干部(人事)部门汇总计算每位竞争者的平均分数,每位竞争者的平均分数即为竞争者民主测评分数。民主测评分数低于60分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进行民主推荐的,推荐票数未超过30%的,不列为考察对象。已组织了民主推荐的可不再开展民主测评。
(八)考察。开展竞争上岗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合理的遴选方式确定考察对象。
一般可采取综合遴选的方式。即竞争者参加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全部环节的竞争,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公布名单和成绩。
参加竞争的人数较多时,也可采取逐轮遴选的方式确定考察对象。采用逐轮遴选方式,应当公布每个环节入围者的名单及最低入围成绩。
通过综合遴选或逐轮遴选方式确定考察对象,一般应差额确定考察对象,由用人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对其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和能否胜任所竞争职位的工作,注重考察其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九)讨论决定。根据竞争者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结果和考察情况,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备案同意后确定拟任人选。
决定拟任人选,应当尊重本人所报志愿。必要时,在听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可由组织统一调剂。对没有合适人选的职位,党委(党组)可决定暂时空缺。
对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的人员,需要进行任职试用的,按用合理的遴选方式确定考察对象。
一般可采取综合遴选的方式。即竞争者参加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全部环节的竞争,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公布名单和成绩。
参加竞争的人数较多时,也可采取逐轮遴选的方式确定考察对象。采用逐轮遴选方式,应当公布每个环节入围者的名单及最低入围成绩。
通过综合遴选或逐轮遴选方式确定考察对象,一般应差额确定考察对象,由用人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对其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情况和能否胜任所竞争职位的工作,注重考察其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
(九)讨论决定。根据竞争者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民主推荐结果和考察情况,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备案同意后确定拟任人选。
决定拟任人选,应当尊重本人所报志愿。必要时,在听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可由组织统一调剂。对没有合适人选的职位,党委(党组)可决定暂时空缺。
对通过竞争上岗任职的人员,需要进行任职试用的,按任职试用期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对外公示。对拟任人选要按照任前公示的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对公示中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五、组织与管理
(一)竞争上岗实行部门负责制。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由干部(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二)切实加强职位管理。各地、各单位必须按照“三定”规定设置职位,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开展竞争上岗工作,不得突破机构规格设置职位,不得突破职数限额、放宽任职条件任命领导和非领导职务。
(三)做好落岗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对在参加竞争上岗中落岗人员,应区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工作表现不佳又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组织安排的,给予适当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四)严肃纪律,保证质量。竞争上岗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遵守下列纪律:
1.要确保竞争上岗的公开、公平、公正,尊重考试考察结果和民意,不准事先内定人选;
2.要严格执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不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
3.有关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准泄露考试试题、考察情况、党委(党组)讨论情况等;
4.面试小组成员要客观公正,不准在面试中打人情分、感情分;
5.参加考察的人员要公道正派,不准在考察工作中夸大、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6.参加竞争的人员要正确对待竞争,不准在竞争过程中弄虚作假、通过请吃、娱乐、送礼、串联进行拉票等非组织活动。
竞争上岗工作必须接受本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监督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检查监督。干部、群众对竞争上岗工作中的违纪行为,有权向党组织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检举、申诉。受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对竞争上岗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可宣布竞争上岗结果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原来有关竞争上岗的政策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本实施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党政机关竞争上岗问题探讨
党政机关竞争上岗问题探讨
作者: 张守生日期:2007-8-8
竞争上岗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竞争上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一、当前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一些干部对竞争上岗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存在着种种顾虑。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部分领导干部担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搞不好会引起群众的猜疑议论,并影响落岗人员的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部分领导同志和一般干部对这项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开展竞争上岗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各地各部门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很不平衡,对于什么时间搞、什么岗位搞、是否应经常化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一些想参与竞争者,担心竞争失败会丢面子等等。
2、考试内容上存在问题。机关竞争上岗的笔试和面试没有统一、科学的题库,没有专门的面试考官队伍。从目前党政机关竞争上岗的实际情况来看,竞争上岗考试是实行竞争上岗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试质量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关系着竞争上岗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实际工作中,竞争上岗考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各地党政机关竞争上岗的笔试内容缺乏统一性、严谨性、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很好地体现竞争者各项能力、素质,因此测试难以体现竞争者的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在面试的题型设计上,目前主要还是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虽然面试结构严密,层次性强,评分模式固定,面试的程序、内容以及评分等标准化都比较高,但是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同笔试相比,考试内容不够多,范围不够广,二是由于结构化面试是近几年才出现,其考察内容不仅涉及考官、考生、环境、试题样本等诸多因素,还涉及人才学、心理学、管理学、语言口才学等诸多学科。因此,结构化面试复杂,难把握,从而影响到结构化面试本身功能的发挥。
3、扩大民主上存在问题。虽然竞争上岗在扩大民主、落实群众权利上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范围和广度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竞争上岗工作规定中,没有做出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的规定。二是在每个岗位报名数量、确定面试和考察人选没有做出硬性比例要求。另外,在县级各党政机关工作部门中,存在中层岗位较符合条件人数还要多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一些单位搞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时,出现一个职位只有一个人参加、有的甚至没人参加的现象,这显然难以达到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4、民主监督上存在问题。竞争上岗工作的透明度不够,在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导致偏离了“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表现为:一是领导的意图占主导地位。由于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统一的规范,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进行,而且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不但使竞争上岗没有体现它的应有的竞争性,而且过去不敢或不能提拔重用的人,现在都可以通过竞争上岗堂而皇之地走上领导岗位。二是竞争岗位资格条件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组织开展竞争上岗时,以部分岗位比较重要的名义附加上“工作年限、党龄”等条件,本来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就少,这样一来,职位的归属就一清二楚了,实施竞争上岗只是一种形式,没什么实际意义。
二、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竞争上岗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思想引导,努力消除思想障碍和抵触情绪。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引导。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实施竞争上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做
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先行试点,全面推广。应结合本地实际,确定1-2个部门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积累经验,然后再全面推广。避免因经验不足,使竞争上岗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产生消极影响。另外,哪一类岗位是通过进行竞争上岗选任、哪一类岗位是通过委任选任都应做出明确规定,使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从而不被动、不盲目的参与到竞争上岗工作中来。
2、结合岗位实际,规范考试内容。一是科学设定考试内容。在命题原则上,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考试的内容紧贴所选岗位的素质要求、专业特点、及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针对性,突出测试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考试成绩能够真正体现应试者的综合能力,避免高分低能与高能低分的现象。在试题设计上,不出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试题,整个考试尽量不要划复习范围、不指定参考书目、不出复习题,力求量人尺度公平合理,确保考试的筛选作用。二是注重岗位能力测试。在面试方面,要加强研究力度,使面试内容、方式更加符合职位特点和需要。同时,要加强面试考官培训,从根本上提高面试考官的素质,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面试考官队伍。
3、充分扩大民主,落实群众的民主权利。一是建立并执行好民主推荐工作,落实好群众“四权”。首先在竞争上岗工作中,建立必须进行民主推荐的规定,并明确不是大多数人认可的干部,不具备报名资格。其次要合理确定推荐范围和推荐提名方式,力求体现民意。参加推荐的人员范围要界定在较为知情的层面上,以此拓宽识人渠道。要适时反馈推荐结果,力求赢得民心。民主推荐结束后,应在适当时机将推荐结果公布于众,让群众真正体验到行使民主权利的严肃性和使命感,以增强群众参与推荐的积极性。二是在考察环节上创新机制,落实好群众“四权”。首先变封闭式考察为开放式考察,实行考察预告制。在预告方式上,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或以书面形式在考察对象 所在单位以及相关范围内张榜公布;在预告内容上要公告考察目的、人选基本情况、拟任职位、任职条件、考察时间、考察组住地、联系电话等,尽量让群众获得知情权。其次变室内考察为实地考察,注重群众公论和干部实绩。纵向要深入到基层单位,在与其上级领导干部、同事见面的同时,还要增加与其工作有接触的部门,动员干部群众对其进行“评从论足”;横向要扩展到有关执纪执法部门,多方听取纪检监察、计生、信访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变验证性考察为求证性考察,确保考察真实性。竞争上岗考察工作是求证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求证性的工作。为此,考察中要坚持中立性和全面性原则,不能带有个人倾向性,同时又要注意从干部群众的意见中发现问题,确保考察工作质量。三是提高竞争激烈化程度。在竞争上岗报名时明确最低比例,一个岗位达不到3人以上报名(应进一步探讨什么比例更合理一些),这个岗位将不在进行竞争上岗。另外,为了避免一人一岗或岗位无人竞争情况的发生,只要具备所要求的基本条件,不论部门、行业和身份都可以参与到竞争上岗中来,从而扩大选人视野,树立起凭能力选用干部的导向。
4、走群众路线,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利用健全的机制把群众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就是把竞争上岗的原则、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摒弃封闭式、神秘化的做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所能参与的全部环节,增加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上,不搞“内定”,由群众去挑选他们信得过的人,保障群众的选择权;能够公开的都向群众公开,任职人选讨论决定后还要实行任前公示,保障群众的监督权。二是实行任期制。建立并施行任期制度,任职期满职务自动免除,对于任职期间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群众满意度过低的干部也可以予以调整,克服竞争上岗干部的优越感和自满情绪。同时,还必须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竞争上岗工作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体系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