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创新促效益
技术创新促效益
本月为减少我厂洗选成本支出,机电班将价格昂贵条形筛板,改造为自制的方形筛板,为我厂降低洗选成本做出了贡献。
原煤车间的二煤筛是条形不锈钢筛板,由于使用率高,每月大概需要更换两三块筛板,而这种筛板/块价格在1500元左右,这样下来每月仅此项就要消耗近5000元材料费,为了节约支出,大家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厂长王怀江带领大家用盘圆自制方孔筛板,方孔筛板/块制造费用300元,每月按使用三块计算,为选煤厂节约支出3600元,方形筛板投入使用达到预期效果。
选煤厂:申恩红
2011年8月
第二篇:安全促效益
安全促效益,效益保安全高点定位安全理念 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正确的思想指导
从今年年开始,公司在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审时度势,高点定位,确立了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四全”模式的“大安全观”。围绕“安全是什么?怎样抓安全?”这两个问题,对安全进行了“八个定位,确立了八项安全理念”。
“八个定位”:即安全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是永恒的主题、是公司的命脉、是最大的政治、是职工的第一福利、是企业的第一形象、是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是千家万户幸福的源泉。
“八项安全理念”:一是“安全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第一理念;二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安全风险理念;三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的安全防范理念;四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安全理念;五是“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螺旋递进”的理念;六是“管人、管理、管思想”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理念;七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忧患理念;八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境界,超越安全抓安全的理念。
为了在实践中确保安全工作的地位不动摇,公司首先从思想认识高度提出了要理顺“五个关系”:一是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为了生产,生为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二是安全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安全的基础,抓安全必须以质量标准抓起;三是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是产生效益的最大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四是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五是安全与改革的关系,企业改革越来越深化,发展越是加快,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大力实施系统管理法,构建安全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挥、保证、监察、教育、宣传、后勤等六大体系,在安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六大体系运行模式侧重于横向配合、协调,而缺乏纵向层层落实责任和挂钩考核,随着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管理难度的加大,这种弊端越来越明显,为此,创立了以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安全目标、落实安全责任,自上而下逐级倒挂钩连带责任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系统管理法”,使安全行为规范和行为监督由“双维平面管理”上升为“三维立体管理”,自上而下落实了八项责任,即一把手的决策指导协调责任;分管领导的实施和直接指挥责任;安监部门的监督考核责任;各单位的安排、检查、落实责任;业务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跟班干部和安全员的现场监护责任;班组长的现场指挥和现场安全第一责任;现场操作工人的个体防范责任、自主保安责任和互联保责任。同时,自上而下落实各级安全责任的过程,也是一个压力传递的过程,保证各个层次有任务,人人头上有压力。
自下而上实行安全保证和逐级倒挂钩考核,即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个体保班组、班组保分厂、分厂保全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工伤以上事故或重大生产事故时,根据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追究操作工人、班组的直接责任、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同时对事故责任单位进行集体处罚,并以此为基数,自下而上进行逐级倒挂钩考核和经济处罚。安全系统管理法的创立实施,使公司形成了联动、互动、协调运转的安全运行机制,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几年来,公司的安全工作保持了健康、平衡的运行态势,截止到目前,未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事故,基本杜绝了各类生产事故、机电事故、通风事故等各类非人身伤害事故。依托加大投入和科技进步 筑牢安全防线
安技措工程建设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确保安技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是关键。2004以来,尽管公司经营资金十分紧张,但公司始终坚持“再缺不能缺安全”的指导思想,把确保安技措资金投入作为车间安全的生命线,每年按提取安技措专项资金,用于安技措工程建设,从2004-2007年,共提取和落实安持措工程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用于设备、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更新或改造,确保了对安全的必要投入,真正把钱用在了关键处,花在了“刀刃”上。必年来,专业重点项目年年按时完成,年年超额完成安技措资金项目。同时,对陈旧的、盍性能不稳定的系统和设备,及时进行了改造和更换。同时,公司还大张旗鼓地开展了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通过职工群众的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消除了安全隐患。为确保在困难条件下的安全生产企业经济持续高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公司将加大对安技措工程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安全培训教育 开展安全文化活动 营造健康 良好的安全氛围职工安全素质是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构建全新的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新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职工安全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职工技术、安全培训由初级到高级,逐渐增加技术管理,加大技术难度的培训模式,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形成了规范化、系列化、程序化。
在实践中,该矿认真贯彻“以技术培训为轴心,向技术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的指导方针,以提升不同层面职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整体优化职工技术队伍结构,造就一批有较高技术素质和安全素养的职工队伍为
目的。重点侧重于对一般工种培训、新工人岗前培训、专项培训、岗位练兵,以及应急性培训。以技术比武培训、班组长、区队长、特种工培训、基层操作能手培训、以及“三违”、“岗标”强训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为确保职工培训的质量,所有职工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职工换岗和新工人上岗必须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考取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并对上岗资格证实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停工培训至少1个月,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比武活动和“传、帮、带”活动,把职工对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作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对照岗位作业标准,以全面提高职工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为目标,每年举行一次全公司范围内各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要求在技术比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专业技术能手和基层操作能手每人多带几个徒弟,并把徒弟参加技术比武的成绩作为师傅评优的重要依据,促进了“传、帮、带”活动的深入开展,职工的安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在注重职工队伍素质培训的同时,公司还十分注重安全文化建设,近几年来,公司以“安康杯”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等为主线,经常性地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安全演讲、知识竞赛、安全有奖征文、职工家属安全协管、安全帮教、安全生产研讨会、座谈会等,开辟了安全专栏,在加强安全工作的专题报道的同时,加大了安全舆论监督力度,对“三违”现象及时予以曝光,督促责任人及时整改。同时,公司还从关爱职工的角度出发,在建设了食堂、浴池,修建了高标准的单身宿舍楼,为职工创造了舒适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专习致志地搞好安全生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在全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构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生产“后防线”。
第三篇:抓有效备课 促课堂效益
抓有效备课 促课堂教学
新城中学
汪洪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哪一项教学改革不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不是为了使学生发展得更好? 因此,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做好备课工作。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做好备课工作。由于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所以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备课要备学生,以下是本人在研究实践中所得的几点浅见:
一、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
新的教学质量评价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意图和课标的关系、准确把握重难点,重视知识的衔接,文本的拓展与删减紧扣教学目标,文本运用充分。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处理好“拿来”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主教材与活教材的关系:善于“拿来”,锐意创新。
在“拿来”之前,我们首先要我们要熟悉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把文本中关于“是什么(涵义)”“为什么(性质)(意义)”“怎么样(做)”找出来,看看有没有需要重组的知识点。就好像八年级《竞争与合作》中主要思路是“竞争的含义”、“竞争的作用”、“怎样面对竞争的压力”等几个问题,但个别老师的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没有理清思路,头绪不清。例如在讲竞争的含义中有的归纳为:“从现代社会竞争的本质意义上看,“竞争”就是通过互相争胜,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调动潜质,在学习、生活、工作、事业上保持积极性的活动和状态。有的归纳为“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有的把“竞争是个人前进的动力的知识点”作为含义,还有的没有对竞争进行归纳。
二、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传统备课主要是老师自己顾自己,藏在被窝里做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科目更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要融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智慧,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更要求能时政结合。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因此这时候集体备课显得尤其重要。本人认为集体备课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节减学校培训经费。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有效备课的关键。但集体备课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一个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是“和而不同的”,教师应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
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它并不妨碍教师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因此,我们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所以要有效备课就必须要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要不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也能确保备课的实效性。教师只要在集体备课后能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三、备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我认为,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加强学法,寻找不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先问自己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吗?学生能接受吗?基于此,教学设计就应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尤其是初中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自控能力差,上课一不小心就会跑神,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多想办法。我讲述《直面挫折》一课,让学生分成两组围绕“挫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进行辩论,一开始同学们讲不出什么来,但在老师的点拨,在课堂气氛的调动下,同学们越来越大胆,辩论越来越精彩,最后由同学自己总结出课本的知识点“挫折具有双重性”。
总之,老师备课时应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备课有法,备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备课并非是一种固化的备课模式,只要教师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就是“有效”的。经过有效备课,教师就会逐渐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备课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以人为本抓安全、确保安全促效益
以人为本抓安全、确保安全促效益
7月19日,国务院针对全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
作为成化总厂的行政负责人,首先对国发【2010】23号文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之后组织员工进行了安全学习。通过学习,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活动,使大家领会到了文件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意识,深刻吸取了安全事故教训,提出了强化落实安全制度的措施办法,对此本人的体会是:
抓安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抓安全就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保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安全生产必须保护劳动者,只有劳动者的安全得到了应有的保护,才能保证科学发展和安全生产,所以人本是第一位的。落实到我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千方百计地强化员工“关爱生命、注重安全”的人本安全意识,使之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如此转变安全观念、养成安全习惯、提高安全素质,以此为基础才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落实好安全责任制,以确保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也才能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增进企业经济效益。
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安全是确保企业稳定运行,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抓好安全工作。抓安全工作一是以人为本,保护好劳动者,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践行科学发展;三是全面规范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不但能减少、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减少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更是企业创造效益的根本动因。所以说抓安全就是抓效益。
如何具体抓好安全工作?首先应当从思想上、纪律上、制度上重视它,对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决不能一曝十寒。务必时刻牢记“六条禁令”和HSE管理原则,充分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确保“操作和作业要受控”的工作目标。其次领导干部始终要把安全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践行“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原则,督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切实强化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总之,只有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有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人本作用;企业才能谋发展、获效益,才能健康有序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坚持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
坚持技术创新 向技术要效益
——孙董事长在浪潮集团技术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所处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根据摩尔定律,信息产业每隔18个月技术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50%。因此,信息产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一种产业规模的竞争,更深层面上在于技术的竞争。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产品竞争力。
浪潮集团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市场的龙头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增加市场的攻击力,也要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爆炸力和杀伤力。
“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是我们2009财年十大任务中的第三项,落实好该任务,需要在座各位和全体浪潮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刚才一些产业单位也介绍了各自好的创新经验做法,下面我围绕如何体现“技术创新是原动力”、如何“向技术要效益”,谈一些感想、提几点要求。
一、回顾浪潮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创新是原动力”的认识
自1983年涉足信息产业、推出第一台“浪潮牌”微型计算机开始,浪潮坚持技术创新、专注于信息产业,从一个单纯的计算机厂商发展为具备软硬件一体化竞争优势、提供先进的计算平台和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20年前中国电脑界三分天下的长城、浪潮和东海,东海没落、长城沦为制造工厂,只有浪潮依然屹立潮头,与中国信息产业同步成长壮大。回顾发展历程,浪潮一直以技术为本,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
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总结。
(一)紧紧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技术前瞻性和敏感度,引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浪潮集团前身是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民用电子仪表研发生产的企业,正是把握了全球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潮流,做出“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的战略决策,浪潮才率先进入计算机产业,并迅速发展壮大。90年代初期,我们敏锐把握网络化趋势,率先开始服务器研发,并于1993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IA架构服务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在国外厂商大举入侵的形势下,浪潮凭借服务器保持了产业的竞争力。同年,浪潮开始发展软件业务,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软件产业。2002年,我们提出软硬一体化发展战略,近年来软硬件业务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形成了计算机、软件、智能终端、通讯和半导体照明五大产业群组。从HP收购EDS、IBM收购麦肯锡,到最近的甲骨文收购SUN等国际IT厂商并购案,都充分说明软硬一体化是IT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浪潮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依托,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前瞻性技术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增强软硬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不仅成为浪潮集团的创新战略,而且引领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的理念初见成效 浪潮始终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视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取得大量技术成果、初步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从198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PC机;1990年浪潮0530H微机获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项“银质奖”;同年,浪潮推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1993年
推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服务器系统等,都彰显了浪潮早年技术创新的能力。之后,浪潮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高性能服务器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打破世界记录;加固机技术保持国内领先;32位高性能税控SOC专用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税控收款机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浪潮ERP和行业应用软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器安全加固系统(SSR)填补了国内空白,浪潮楼上(LouShang)平台和GSP平台大大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促进了人员分层和成本降低。
近年来,专利和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大量优秀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而且与技术和产品开发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竞争能力。2006年以来,连续三年专利申请增长率超过60%,发明专利申请连续三年翻番。2008财年当年完成338项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206件,基本实现一天一个专利的目标。标准化工作近三年来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牵头或参与的9项国家标准获得颁布实施,现在正制定11项国家标准。“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对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技术带头人对浪潮的创新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浪潮的创业发展历程,从80年代国内骨干PC厂商、到90年代开创中国服务器产业,直至目前具备明显的软硬一体化竞争优势,在浪潮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技术带头人及其带领的技术团队,在构筑技术门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梁智豪、胡雷钧、于治楼、徐现刚等为代表的技术带头人身上,充分体现出浪潮技术人员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忘我的敬业精神;乐于分享、热心指导、善于团队作战的广
阔胸怀;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反复求证、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善于总结、不断提炼、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凭借对研发工作的专注与热爱,他们长期奋斗在研发工作一线,为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代表浪潮集团向奋斗在技术创新第一线的广大技术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浪潮依靠技术创新取得了众多突破,搭建了以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三级研发创新平台,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浪潮服务器连续13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第一,存储连续5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第一;ERP连续6年高端市场占有率第一;税控机连续6年销量第一;烟草市场占有率保持60%以上,处于垄断地位;ECGAP在已经启动市场中占有率超过30%,保持第一。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加固产品(SSR)、信息安全服务器、加固计算机和服务器,金融自助设备、烟草、税务、通信等行业应用软件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半导体照明(LED)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激光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国内领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集团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领域的不断增多,我们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研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创新热情不高,钻研精神不够,有效开展研发的方法欠缺;前瞻性技术和产品规划能力较弱;硬件产品整体规模相对偏小,软件产品化程度不高、盈利能力不足;集团缺乏完整统一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缺少针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办法;集团创新资源有待整合、优化和共享,各个技术研发队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等。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树立良好的创新文化,全面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目前,技术人员占到集团员工总数的60%。积极贯彻“向技术要效益”、发挥“技术创新是原动力”的作用,努力提高技术人员人均产能,对于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完善技术人员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1、推行技术人员的职级体系。
为鼓励技术人员专心在研发岗位发挥作用,集团在职级体系中将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职级序列,为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分层提供通道和依据。技术职级序列从技术员到INSPUR院士共设21级,INSPUR院士与高级副总裁享受同样的级别和待遇,其他各个级别也会明确晋升的条件和相应的待遇。职级体系将在2009年财年全面推广。
2、完善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要针对不同产业特点逐步完善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使业绩突出的技术人员快速晋升。对于研发周期较长的大项目,依据里程碑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和激励。对于产业单位好的考核评价方法,集团将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
3、建立技术能人脱颖而出的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CTO体系,从各产业单位选拔技术管理者担任产业CTO,推动CTO进入领导班子,选拔部分产业CTO担任集团副CTO。另一方面各产业单位要挖掘出专注于搞研发的技术带头人,选拔一批技术专家、产品专家、行业专家、工艺专家,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促进技术能人的不断涌现。
4、完善《浪潮集团技术创新奖励办法》。逐步建立按照产
生效益提成的奖励办法,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促进技术人员关心市场需求、围绕成本下降、提高效益实施开发,引导技术人员关注开发工作的效果与效益。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单项开发成果产生的纯利,对于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产品进行提成奖励。
(二)建立集团协调统一的技术创新体系
1、由企业发展部牵头负责集团内部的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明确各产业单位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建立研发管理梯队。
2、由企业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牵头规范产业单位的开发层次设置,促进“泛技术人员”向技术研发、产品开发、集成和工艺等角色的分层。
3、实施重大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项目立项评估。成立硬件专家委员会和软件专家委员会,总结研发过程和规律,营造相互观摩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进行重大研发项目立项审查和奖励评价。
4、整合集团和产业单位创新资源,分别搭建硬件和软件的共性开发平台,建立虚拟化管理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和复用。要充分认识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此带动浪潮集团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形象的提升。要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人才聚集、研究(学术)成果聚集,将软、硬件创新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升集团整体创新能力。各产业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尽快提出利用重点实验室平台的计划和措施,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品牌和资源带动集团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5、加强技术创新交流、合作与知识共享。每年召开全集团范围的技术创新座谈会,通过月度技术创新简报形式加强信息交流。鼓励产业单位之间技术和项目合作,联合开展共性技
术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6、发布《浪潮集团开发投入和创新成果统计管理办法》,对各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完成情况实施季度统计,同时对研究开发费、技术培训费和技术服务费支出情况逐步建立统计分析制度。
(三)加强产品规划和自主开发能力,构筑技术壁垒
1、产业单位要针对各自产业特点,建立产品能力模型,并对照产品能力模型定位所处能力层次,明确研发递进方向和机会,有针对性的实施创新,不断向更高能力层次迈进。
2、进一步提升“技术-专利-标准”的同步发展的能力,并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3、鼓励产业加大对核心业务的研发投入。产业单位要明确核心业务,确定核心业务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制定研发费用投入增长计划。由财金中心、企业发展部、绩效管理部共同制定研发投入考核奖励的办法,鼓励产业加大研发投入。
4、加强知识管理,促进知识共享。加强对技术档案的归集、整理和分级管理。高度重视开发过程知识的积累和KM系统工具的运用,提高KM系统利用率,通过知识的上传和运用,提炼核心知识,实现技术知识共享和复用。加强硬件开发部门PLM应用工具使用。建立软件产品化能力评价模型。
(四)要把“斗志+方法论”贯穿技术创新的始终 技术人员要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是原动力”、“向技术要效益”、“实施有效益的开发”的意识;要敢于人先,具备战胜技术困难的信心、克服技术障碍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要开拓视野,敢于挑战国际先进水平;要明确学习标杆,虚心
学习他人长处并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要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充分关注市场和用户需求,针对需求做有价值、有效益的创新;要具备开放的心态,愿意与他人、与团队共同合作创新;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建立崇高的事业心与使命感。
(五)想方设法培养、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
各产业单位要在现有技术骨干中挖掘和培养高水平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人才,提高现有技术骨干的薪酬待遇;通过加强内部培训促进创新经验的继承和传递,支持技术人员参加国际权威认证培训,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培养造就技术能人。同时要重视从外部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为融入浪潮、快速成长,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环境,不断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各产业单位领导和CTO要把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常抓不懈,人力资源部要做好相应的支持配合。
各位,加强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化工程,需要技术人员增强主动开发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水平,也需要集团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给予保障。希望大家牢固树立“向技术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的意识,以技术创新驱动浪潮产业不断实现新跨越!
再次向浪潮集团广大技术人员为浪潮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