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届毕业论文预答辩相关操作与要求(本站推荐)
2012届毕业论文预答辩相关操作与要求
一、预答辩的相关操作与要求
1、预答辩是对正式答辩前的学位论文进行的一次集体会诊和评审,全部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必须参加预答辩。预答辩以评委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为主,学生在需要回答评委问题时才回答。视文章质量,问题可多可少,但一般至少应有2-3个问题以上,学生自己应及时记下来。
2、预答辩时,有1位或1位以上答辩老师提出、且经过论文答辩小组讨论认为论文确实存在较大问题、“未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学生必须留校集中时间修改,修改时间应不少于2周,修改后的论文在得到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后,需重新提交论文答辩小组复评,复评过关的,打印上交定稿后,方可离校。
3、预答辩时,论文质量被评为“基本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学生也要留校集中时间修改,根据答辩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后,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方可参加正式答辩。原则上集中修改时间不少于1周。
4、预答辩时,论文质量被评“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按照答辩老师提出的相关意见进行内容及格式上的最后修改、完善,并打印上交定稿后,可正常离校。
5、到预答辩时,如果指导老师认为其所指导的某篇论文仍未达到预答辩水平,则学生必须留校集中时间撰写,时间不少于2周。在指导老师认为其达到预答辩水平时,提交预答辩小组评审、会诊。根据答辩小组预答辩结果,分别按上述第2条、第3条、第4条执行。
6、如有故意不参加预答辩者,院学术委员会将取消其正式答辩资格。
7、答辩后指导老师的工作:预答辩后,学生必须及时向指导老师反馈答辩情况,各指导老师在学生预答辩之后,也要及时了解各自学生的答辩情况;指导老师一定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结合各位答辩老师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指导;尤其对问题较大的、未通过的文章,必须加大力度,力争达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形式要求,并及时提交给答辩组复审。
8、各毕业班应指定一名同学,联系学院分管领导、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学 1
秘书等,以沟通相关事项。所有“未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基本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论文作者,不得擅离学校,有事需按正常请假手续请假。
9、各预答辩小组应将预答辩情况及时报给教研室主任备案。预答辩后,学生完成论文修改和毕业论文手册填写后,将所有相关材料交各指导老师保管存放,待正式答辩时使用。
10、所有2012届毕业论文必须参加预答辩,并获得“基本达到学士学位学术水平”的论文质量评价,方可参加正式答辩。
特别提示:参与预答辩评审的老师在拿到学生论文后,须认真阅读和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给出确实有效的修改意见。
二、预答辩的时间安排
1、预答辩时间安排在2011年11月初,即本学期第9周周末。
2、正式答辩初步定在2012年5月中旬左右,具体时间见2012届毕业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离校安排。
3、为保证预答辩的顺利进行,2008级毕业论文务必在2011年9月底10月初全部定稿。2011年10月20号以前将定稿(一式三份)、过程稿、文献综述交指导老师,逾期未交者,按前述相关操作与要求的第5条执行。
4、各教研室应在2011年10月19日以前完成预答辩的教师与学生分组工作;2011年10月20日收齐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后,于10月21日前分发给各相关预答辩老师。
特别提示:各教研室要及时向院外指导老师传达相关安排及要求。2012届毕业论文院外指导老师有:范学刚、何佳、谭安富(另王华清老师9月也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在院内了)。
第二篇: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要求
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含义
毕业论文是毕业时提交的论文,它不仅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之后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对学习成绩和探索能力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还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
毕业论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毕业论文是一篇总结性和习作性的文章。因此,要求不能过高、选题不能过大、论证不必烦琐、字数不要过多。
(2)有严格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论文标准。毕业论文属于论文的范畴,自然要按照论文的规格和要求完成,从内容上,从选题、搜寻资料、社会实践、写作及其格式,都要符合论文的规范和要求。
(3)独立完成。这个独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完成。
(4)写作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到底,毕业论文是训练学生学写学术论文的一次作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学、研、写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主要考察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探索、思考、创新的能力,三是组织、写作、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考察,主要从新、深、实、严、达5个方面把握。新指新颖度,即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深是指毕业论文的学术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不是泛泛而谈;实是指内容、材料既要真实又要充实;严指严密度,即结构严谨,表述严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符合既定格式;达是指语言通顺流利,表达精确无误。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写毕业论文是对业已完成的学习的梳理和总结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它可以全方位地、综合地展示和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可以说、也应该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梳理、消化和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常识和经验。由于己往课程的考核、考查都是单科进行,考核、考查内容偏重于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而撰写毕业论文,它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又要有一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在这一过 程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梳理和总结,从而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2、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措施。
由于课程考试大都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范围也仅限于教科书所规定的内容,这种考试没有学生自我选择的空间(怎么考、考什么完全由教师决定),无法体现和实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论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新性,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或实验成果,都必须建立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之上。这样,论文的写作就会促进专业知识向应用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查询与文献检索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会有所帮助。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3、通过问题反馈,对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照信息
毕业论文中肯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反映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说,如果大多数学生的论文写得好,内容和格式符合要求,且能发挥自己的见解,那么,就说明前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出现什么偏差。相反,如果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就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调整。
4、提高文章写作的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写作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论从事哪种专业的学习,都应当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进入社会后,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单位,从事哪个职业,书写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从事社会调查,是撰写论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调查完后,要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以便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写作思维和能力的过程。要写论文,就必然会遇到如何收集、整理和鉴别材料,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分析和整理调查结果,如何写提纲和起草,如何修改和传递等方面的常识、方法、技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有效提高获取信息情报的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社会活动、交往、调研的能力等等。从 这个意义上说,毕业论文不是一种形式,它内在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5、为未来工作、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论文是一个总结性质和习作性质的文章。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中介性职能。一个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或走上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和深造。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以前而言是总结,对以后而言是开路。总结以前是为了便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启示着一个新的阶段的来临。所以,我们写毕业论文,等于是在两个阶段之间进行“切换”。论文写得好,对于未来的工作、学习是有利的。每个毕业生,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投入这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前一段的学习画上句号,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开创新的序曲。
三、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1、去掉怕心,树立信心
人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心存怕字,就会失去信心和勇气,从而使自己的潜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做任何事之前,树立自信感十分必要。应当说,经过大学这几年的学习、积累,有了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写作论文的基础。只要丢掉怕心,树立信心,争取一个良好的开头。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2、五勤写出好文章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克服论文“难关”的有效法宝就是“勤”。无论多聪明的人,懒字当头,肯定写不好毕业论文。而智力平平而勤快的人,则可以弥补不足,写出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的文章。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眼勤,耳勤,笔勤,腿勤,脑勤。眼勤以观察,耳勤以听取,笔勤以记写,腿勤以访查,脑勤以思索。只要五勤齐全,就可写作好文章。事实上,不少同学的论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没课题、没资料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时间紧、水平低的问题,而是五勤不到位的问题。
3、要做到循序渐进
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写论文也是这样。有不少同学在论文问题上有个误解,以为写论文就是马上铺开稿纸,把积在心里话一下子倾泄到稿纸格子里。当他铺开稿纸,写上几句后,便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做。没有前期的准备与积累,就想一下子写出论文来,好比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很难的。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按照“选题——集材——研究——写提纲——修改——定稿”这样的环节进行,形成有序的工作流程。
在进行论文创作时,一味凭借主观愿望,想求快、求大、求深,往往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窘境。另外,在论文创作中,知识和材料的积累也是这样。平时琐碎的知识 和片言只语,积累多了便可汇成知识的大河。所以,从事论文写作,不能贪大求多思快,而是要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四、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三次,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交给答辩委员会,然后进行答辩。
2、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根据论文内容一般提三个问题。毕业生在听清楚后,按顺序逐一做出回答。
3、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召回毕业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毕业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毕业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五、毕业生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毕业生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毕业生参加答辩会,可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回答过程中,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毕业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 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6、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六、答辩具体要求及事项说明
1、论文的内容、质量、格式、字体要符合要求(见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答辩组可退回论文,取消答辩;
2、论文答辩前,毕业生必须与指导教师面谈论文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组;
3、每位毕业生须向答辩组上交三份打印论文;
4、严禁论文全篇或大段大段的从网上下载的情况,若查实有此情况,该生的论文答辩以零分记;
5、严禁替答辩情况,对替答辩双方当事人,一经查实,取消答辩资格,推迟发放毕业证一年,并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6、严格遵守答辩纪律,不许大声喧哗,保持答辩现场的肃静。按照答辩的排序依次答辩;
7、学生答辩时不许着奇装怪服、穿短裤背心、穿拖鞋、戴发饰、画浓妆;
8、答辩不合格者,经过修改,办理有关手续后,可给第二次答辩的机会;
9、未按要求返校答辩者,不颁发毕业证。
七、其他事项
1、毕业前补考时间为4月15日,提前一天到校作好准备;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2、论文答辩时间为4月16、17日两天,提前一天到校作好准备;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3、交纳毕业实习鉴定表;毕业实习鉴定表可从网上下载。
4、交纳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5、每位毕业生离校前要与指导老师见面,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6、指导老师姓名、毕业论文题目、格式、要求等,请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查阅。特别注意:
2011届毕业生答辩时,需上交指导老师签名的论文三份、毕业生实习鉴定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实习总结、否则不予答辩。
第三篇: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要求
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含义
毕业论文是毕业时提交的论文,它不仅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任务之后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对学习成绩和探索能力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还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
毕业论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毕业论文是一篇总结性和习作性的文章。因此,选题切记空、虚、大,论证应简洁、清晰。
(2)有严格的标准。毕业论文应按照论文的规格和要求完成,从内容上,从选题、搜寻资料、社会实践、写作及其格式,都要符合论文的规范和要求。
(3)独立完成。这个独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完成,杜绝大篇幅抄袭。
(4)写作的目的旨在考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到底,毕业论文是训练学生学写学术论文的一次作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学、研、写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主要考察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探索、思考、创新的能力,三是组织、写作、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对毕业论文的考察,主要从新、深、实、严、达5个方面把握。新指新颖度,即不是照搬别人的东西;深是指毕业论文的学术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不是泛泛而谈;实是指内容、材料既要真实又要充实;严指严密度,即结构严谨,表述严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符合既定格式;达是指语言通顺流利,表达精确无误。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写毕业论文是对业已完成的学习的梳理和总结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它可以全方位地、综合地展示和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可以说、也应该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梳理、消化和巩固的过程。同时,在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深入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和书本里学不到的常识和经验。由于己往课程的考核、考查都是单科进行,考核、考查内容偏重于对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而撰写毕业论文,它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又要有一定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调查研究、搜集材料)。在这一过 1 程中,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梳理和总结,从而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2、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就是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措施。
3、通过问题反馈,对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照信息
毕业论文中肯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反映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对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说,如果大多数学生的论文写得好,内容和格式符合要求,且能发挥自己的见解,那么,就说明前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学生的素质培养没有出现什么偏差。相反,如果学生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就说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调整。
4、提高文章写作的水平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写作是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而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不论从事哪种专业的学习,都应当具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进入社会后,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单位,从事哪个职业,书写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5、为未来工作、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论文是一个总结性质和习作性质的文章。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中介性职能。一个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或走上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和深造。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以前而言是总结,对以后而言是开路。总结以前是为了便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启示着一个新的阶段的来临。所以,我们写毕业论文,等于是在两个阶段之间进行“切换”。论文写得好,对于未来的工作、学习是有利的。每个毕业生,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投入这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前一段的学习画上句号,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开创新的序曲。
三、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1、去掉怕心,树立信心
人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心存怕字,就会失去信心和勇气,从而使自己的潜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做任何事之前,树立自信感十分必要。应当说,经过大学这几年的学习、积累,有了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写作论文的基础。只要丢掉怕心,树立信心,争取一个良好的开头。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2、五勤写出好文章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克服论文“难关”的有效法宝就是“勤”。无论多聪明的人,懒字当头,肯定写不好毕业论文。而智力平平而勤快的人,则可以弥补不足,写出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的文章。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眼勤,耳勤,笔勤,腿勤,脑勤。眼勤以观察,耳勤以听取,笔勤以记写,腿勤以访查,脑勤以思索。只要五勤齐全,就可写作好文章。事实上,不少同学的论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没课题、没资料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时间紧、水平低的问题,而是五勤不到位的问题。
3、要做到循序渐进
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写论文也是这样。有不少同学在论文问题上有个误解,以为写论文就是马上铺开稿纸,把积在心里话一下子倾泄到稿纸格子里。当他铺开稿纸,写上几句后,便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做。没有前期的准备与积累,就想一下子写出论文来,好比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很难的。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按照“选题——集材——研究——写提纲——修改——定稿”这样的环节进行,形成有序的工作流程。
在进行论文创作时,一味凭借主观愿望,想求快、求大、求深,往往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窘境。另外,在论文创作中,知识和材料的积累也是这样。平时琐碎的知识和片言只语,积累多了便可汇成知识的大河。所以,从事论文写作,不能贪大求多思快,而是要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四、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三次,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交给答辩委员会,然后进行答辩。
2、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根据论文内容一般提三个问题。毕业生在听清楚后,按顺序逐一做出回答。
3、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4、召回毕业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毕业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毕业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五、毕业生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毕业生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毕业生参加答辩会,可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回答过程中,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毕业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6、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六、答辩具体要求及事项说明
1、论文的内容、质量、格式、字体要符合要求(见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不符合要求的论文,答辩组可退回论文,取消答辩;
2、论文答辩前,毕业生必须与指导教师面谈论文情况,经指导教师同意签字后,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组;
3、每位毕业生须向答辩组上交三份打印论文;
4、严禁论文全篇或大段大段的从网上下载的情况,若查实有此情况,该生的论文答辩以零分记;
5、论文指导教师发现毕业论文有完全雷同者,一律按零分记;
6、严禁替答辩情况,对替答辩双方当事人,一经查实,取消答辩资格,推迟发放毕业证一年,并做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7、严格遵守答辩纪律,不许大声喧哗,保持答辩现场的肃静。按照答辩的排序依次答辩;
8、学生答辩时不许着奇装怪服、穿短裤背心、穿拖鞋、戴发饰、画浓妆;
9、答辩不合格者,经过修改,办理有关手续后,可给第二次答辩的机会;
10、未按要求返校答辩者,不颁发毕业证。
七、其他事项
1、毕业前补考时间为2017年5月5日,提前一周到校作好准备;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2、论文答辩时间为2017年5月6、7日两天,提前一周返校作好准备;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3、交纳毕业实习鉴定表;毕业实习鉴定表可从网上下载。
4、交纳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5、每位毕业生离校前要与指导老师见面,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6、指导老师姓名、毕业论文题目、格式、要求等,请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查阅。特别注意:
2017届毕业生答辩时,需上交指导老师签名的论文三份、毕业生实习鉴定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实习总结、否则不予答辩。
第四篇:预答辩演讲稿
1.各位老师,上午好!
2.我的论文题目是„„,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3.我国早期风电开发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等高风速风资源区,由于这些地区用电负荷较小、远离负荷中心,导致严重的弃风限电现象。由于低风速区占地面积更广,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等负荷中心区域,因而,发展低风速风电对解决风电消纳问题、实现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对于一台给定的风力机,其风能捕获效率会随风速与风轮转速之间的比值、即叶尖速比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当风力机运行在最优叶尖速比时,风力机才以最大风能利用系数捕获风能。这是风力机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基本原理。也是控制目标。
5.但是,由于风轮转动惯量的存在,风轮转速难以实时跟踪风速的变换,导致风力机常运行在跟踪最优叶尖速比的过程中、而非最优叶尖速比处。这意味着风力机常常以较低的风能利用系数来捕获风能,导致跟踪损失。
6.而且,这一跟踪损失问题在低风速风力机上会更加严重。低风速区风速幅值小、湍流大、波动快的特性以及由低风速导致的风力机尺寸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风速快波动性与风力机慢动态特性之间的固有矛盾,从而给风力机的跟踪控制及风能捕获带来严峻的挑战。7.传统的风力机设计大多遵循着本体(气动外形和支撑结构)设计在前、控制器设计在后的分离、顺序设计流程。其中,气动设计重点关注风力机在opt处的气动效率提升;结构设计在保证风力机结构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控制器设计则关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实现,使风力机保持运行在opt。依照这样一种分离设计的思想,前面提到的低风速风力机因跟踪不上风速、无法保持运行在opt而导致的跟踪损失问题,应主要由MPPT控制器的设计优化来解决。
8.但是,优化控制器以解决低风速风力机跟踪不上风速的潜力发掘基本饱和。这主要是因为:(1)仅控制器改进这一单方面的努力,不能充分发掘缓解风速快速波动与风力机慢动态特性固有矛盾的潜力,所能获得的闭环性能提升有限。仅控制改进所能获得的效率提升平均在1%左右。(2)由于发电机这一风速跟踪控制的执行机构的额定功率、额定转矩和风力机载荷的共同约束,过于激进的风速跟踪控制会增大风力机的疲劳载荷、降低运行寿命。这也限制了通过控制改进所能提升的效率的幅度。(3)正是意识到风力机慢动态特性与风速快速波动之间的固有矛盾,部分文献采取牺牲局部效率换取整体性能的思路,而这也体现出仅控制器优化已很难大幅提高MPPT性能。
9.依照气动与控制分离设计的思想,除了主要通过控制器的优化改进外,还可通过气动设计优化来提升风能捕获效率。但是,沿用传统气动设计目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低风速风机的跟踪损失。这是因为,由于气动与控制的分离设计,气动设计师在气动设计过程中往往隐含假设MPPT控制可以保证风力机始终运行于opt,进而以opt处的气动性能最佳为设计目标。这种仅追求单一工况点气动性能提升的优化方法,会导致优化叶片对应的CP-λ曲线顶端较陡。由于低风速风力机所处的运行风况特点及自身结构特性导致其更长时间运行在非最优叶尖速比,尖而窄的CP-λ曲线将进一步加剧其跟踪损失、大幅降低风能捕获效率。已经有气动设计开始考虑风力机的转速控制性能。例如,针对定速风力机,以不同风速下风力机输出功率的加权和为目标函数的气动设计方法;针对风力机翼型,以多个攻角下翼型升阻比的加权和为目标函数的多攻角设计方法。本质上,风力机气动设计将目标函数从传统的单一工况转变到多工况气动性能的做法,本身已经隐含了气动设计对控制动态的考虑。
10.可见,沿用分离设计思想在许多方面不利于进一步解决低风速风力机的跟踪损失问题。由于风力机的某些本体参数能够影响控制性能,而且受到考虑风力机控制的气动设计的启发,利用风力机本体参数与MPPT控制之间的协同效应,开展风力机本体参数与跟踪控制的一体化设计,应是进一步有效提升低风速风力机风能捕获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
11.但是,在一体化设计过程中,风力机本体参数的调整必须满足所在学科领域的工程要求,且在实际的设计/制造标准中的可调自由度不大。同时,多考虑一个本体参数,将增加一体化设计中优化分析与计算的复杂度。如果将所有本体参数都与控制器进行一体化设计。即使这样的一体化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仅为效率提升而全面改动风力机本体设计的代价也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寻找敏感影响风速跟踪控制性能的本体参数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使得基于敏感本体参数的一体化设计更具潜力和工程意义。这里的敏感本体参数是指那些经过小幅调整就可以换取闭环性能明显提升的参数。
12.下面就风力机一体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叙述。
13.首先,已经有研究指出平缓的CP-λ曲线更有利于风力机实现MPPT;顶端较陡的CP-λ曲线会加剧跟踪损失问题,甚至导致风轮失去跟踪能力,从而严重影响风力机的效率。另外,大量研究表明,风力机结构参数——风轮转动惯量的提升不利于风力机的MPPT控制。这些气动、结构参数对MPPT控制性能的影响也表明了风力机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14.涵盖控制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还很少见,现有做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同时包含气动、结构、具体控制器参数的优化模型,将一般处于设计末尾的控制器设计提升至与气动、结构设计等同对待,进而依赖优化算法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
15.还有一种考虑控制性能的风力机本体设计。与参数联合优化不同,它们以从控制视角对本体设计提出具体要求的方式参与风力机本体设计。以风力机多工况气动设计为例,MPPT控制性能的提升希望平缓的CP-λ曲线,那么在气动设计过程中主动将目标函数修改为多个工况点的平均气动性能。这样,在延续了经典的“先对象设计、再控制设计”分离设计原则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闭环性能,因此,其本质仍是一体化设计。而且,这种一体化设计方式因为不依赖于具体控制策略而使得设计结果更具一般性。
16.总结现有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发现当前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大多是将气动、结构与控制多学科模型构架在一起,依靠智能算法进行本体参数与控制器参数的联合数值寻优。许多联合优化的机理问题,如哪些本体参数会影响控制性能、本体参数改变控制性能的机理、有利于控制性能提高的风力机本体参数的调节机制等尚待深入探讨。正是由于联合优化的机理不明确,导致当前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在本体参数选择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选择对闭环系统控制性能无影响的参数参与到一体化设计,这样只能无谓地增加优化计算的复杂度;选择的本体参数可能对控制性能影响不敏感,控制性能的优化可能导致这类不敏感参数的大幅调整,这种为了性能的提升而去大幅修改本体设计的做法在工程上也是难以推进的。
17.与参数联合优化不同,考虑控制性能的风力机气动设计以从控制视角对本体设计提出具体要求的方式间接参与风力机本体设计。这种一体化设计方式不依赖于处于末端的具体控制器,而且在延续了经典的分离设计原则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闭环性能。但该方法目前仍未成熟,亟待探索。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掌握风力机本体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寻找对控制性能影响效应敏感的本体参数,探索考虑敏感本体参数对控制性能影响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方法。这样,较小的本体参数调整不仅能明显提升控制性能,且更容易满足风力机本体设计的固有约束。
18.本文工作正是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探索风力机本体参数对MPPT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规律,并从中提取能够显著影响MPPT性能的敏感参数。然后,深入探索敏感气动参数对MPPT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规律,并尝试定量描述这一影响,从而为完成考虑敏感本体参数对MPPT影响的本体设计奠定基础。最后,在借鉴已有的考虑控制性能的风力机本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敏感气动参数对MPPT的影响及其描述,调整当前风力机气动设计的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构建不含具体控制器参数、但能考虑敏感气动参数对MPPT控制影响的风力机气动设计模型,以形成更具总体工程可行性的风力机一体化设计方法。下面重点介绍风力机本体参数对MPPT的影响分析及敏感参数提取的相关内容,对于考虑控制的本体设计方法简要演示一下优化结果。
19-20-21-22.从风力机闭环系统(翻到PPT20页)的视角出发,将影响MPPT控制效果的因素按科学划分为风况参数、气动参数与结构参数(翻到21页),并结合本体设计模型,将本体参数划分为集总参数与分布参数(翻到22页);以风力机的闭环性能指标(包括运行叶尖速比概率分布与平均风能捕获效率)来量化描述各参数对MPPT性能的影响。
23.在分析各影响因素对MPPT性能的影响时,采用只改变单一关注因素而固定其他因素的方法,并通过仿真比较因素改变前后闭环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分布参数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加之其不同排列组合又会产生新的叶片外形,因此,为缩小搜索范围以尽快找到影响MPPT性能的敏感参数,采用从集总参数到分布参数的搜索路线。具体地,首先从风力机本体参数中的集总参数入手,待从中搜索到敏感参数后,再深入到该敏感参数所在学科的具体分布参数,从中搜索敏感参数。
24.通过闭环系统的动态仿真,可归纳出:风力机动态性能的提高或MPPT跟踪要求的降低,都会促使运行叶尖速比更加集中地分布于最优叶尖速比附近、提升平均风能捕获效率;反之,则导致运行叶尖速比分布更分散、平均风能捕获效率越低。
25.灵敏度系数的计算结果如表所示。可见,相比结构参数(风轮转动惯量),气动参数对MPPT性能的影响更敏感;而且,相比最大风能利用系数,气动参数中的最优叶尖速比、叶片半径对MPPT的影响更为显著。
26.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无法用单值指标刻画CP-λ曲线的平缓度,导致CP-λ曲线的平缓度对应的灵敏度系数难以计算。以平均风能捕获效率这一闭环性能指标对比分析了CP-λ曲线的平缓度与CP, max对MPPT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CP, max小幅降低,顶部较平缓的CP-λ曲线仍可提升平均风能捕获效率。由此可推测,相比最大风能利用系数,CP-λ曲线的平缓度对MPPT的影响更为显著。
27.由于气动集总参数对MPPT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深入到叶片气动分布参数(翼型、弦长、扭角),通过遍历弦长和扭角、搜索相似翼型,以湍流风速下叶素的平均风能捕获效率为指标,仿真比较各分布参数对MPPT控制性能的影响。28.结果发现,翼型形状的细微调整能够带来更大幅的性能提升。
29.综上可知,相比结构参数(转动惯量),风力机的气动参数,尤其是最优叶尖速比、CP-λ曲线平缓度、翼型外形可以更加显著地改变MPPT控制性能。因此,开展这些气动参数与MPPT控制的一体化设计不仅易于达到协调目标、有效提升风能捕获效率,而且在满足风力机本体设计的固有约束和工程可行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0.然后分别选择不同的气动敏感参数,主要通过修改现有的气动设计模型中的目标函数,考虑它们对MPPT控制性能的影响,完成了风轮气动参数与MPPT控制一体化设计。
第五篇:预答辩演讲稿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会展旅游发展迅猛,尤其在一些会展业发达的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每年增长达20%左右,远远超过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亮点。并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会展旅游不仅能提高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中国会展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会展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国家“十二五”规划》再次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中国会展业产值规模已达到3000亿元。面临的问题
在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会展业的管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会展举办期间,在举办地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人群密度大,人群聚集可能导致会展拥堵踩踏事件发生,群体性恐慌 拥挤、踩踏
会展活动风险事故管理面临严峻考验
以下表1-1是我国2001年至2013年间统计的因为会展活动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
人员伤亡事故多达144起,死亡人数多至93人。
可见,在会展期间维持正常的参观秩序,保证人员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有关政府部分尽快完善会展相关的管理方式,让会展行业有序的发展,尽快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化管理。研究意义
如何更为有效保障会展高峰时期参观者的安全,维持正常的参观秩序,并实现大量人流的管理与疏导,是会展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会展入口人流量控制和疏导是重要方面。如果能及时准确预知未来时刻会展入口的人流量,就能让管理者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人流量少时,开放部分入口闸门,节省人力、物力;人流量多时,增加入口闸门开放数或者减少/停止售票等等。这样有利于合理利用会展资源,同时实现会展入口人流量的控制与疏导,减少拥堵与踩踏事件发生,提高了旅游者的参观质量,对实现会展旅游的智能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展入口短时人流量的特性分析 第二章,首先分析了会展入口短时人流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发现具有:不确定性、时变性、随机性、周期性、混沌性等特性 预测模型建立的原则
接着对会展入口短时人流量预测模型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模型应该具有: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抗噪声能力、可移植性原则、历史数据少等特点 预测模型的选择
接着整理总结了目前所有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发现单一模型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而融合模型取长补短,在短时流量预测中既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又可以保证预测误差的稳定性。
基于对会展入口短时人流特征的分析以及己有预测模型的综合比较,发现融入模型中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既具有小波良好的时—频局部特性和变焦能力,又有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自学习能力和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对非线性变化的数据序列不用建立精确模型就能进行预测,这一特征恰好符合入口短时人流数据的随机性和难以建立精确模型这一特性。实验预处理
第三章主要讲数据预处理(1月26至2月1,每天14:00-22:00的入口人流量数据,每15分钟取1个数据,7天共231个数据),在确定了会展入口短时人流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因为在人流量数据的采集、传输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传输错误、噪声干扰等原因会使采集到的数据无法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上传或者上传错误,最终导致数据采集错误现象的发生,而采集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预测的精度,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一般分为修复和去噪两步。这是修复后与修复前数据对比图。接着对修复后数据进行小波去噪。这是数据小波分解,随机噪声主要集中在d1层,加大d1层的阈值,这是降噪后与原始信号对比图。
数据归一化处理
接着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主要是为了加快网络的训练速度,将实验数据归一化在[-1,1]之间。这是归一化代码。表3-5是部分自贡灯会入口人流量数据归一化结果。
小波神经网络各层节点的选择
在第四章简要介绍了小波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学习算法推导过程,重点分析了小波神经网络各层节点及参数的选择,小波神经网络往往选取三层结构,输入层和输出层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要求确定,本次实验选取输入个数为4,输出个数为1,而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选取则是一个难点,一般根据经验公式选择,根据输入4,输出1,根据公式可算出隐含层个数在4~12之间 实验对比验证
这是在输入层为4,输出层为1,模型其他参数都一致,而输入层不同的情况下,进行50此仿真取平均值,表示预测模型优劣评价指标结果,由表可以看出,在隐含层节点数为10时,各评价指标最优。所以确定预测模型结构为4-10-1 4-10-1 模型下不同学习率
在确定模型结构后,有对模型参数学习率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同样是仿真50次取平均值,由表看出在学习率为0.01和0.001情况下预测误差最小。小波神经网络模型(4-10-1,0.01,0.001)这是在小波神经网络确定了结构和学习率情况下,以自贡灯会入口人流量为实验对象的仿真图,发现预测效果较理想,高峰期(1400人)最大误差为350人左右,大多数都在100人以内浮动 评价指标
这是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自贡灯会入口短时人流量的各评价指标值,由表可以看出,平均绝对误差是64人左右,均方误差为11.79,均方百分比误差约为4.5%左右,当EC0.85时,说明预测效果较好,越接近1说明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越高,本文预测精确度达92%,训练加预测时间为5.4秒左右,体现出了实时性。根据评价指标可以看出训练还是比较理想的。误差分析
针对小波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误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误差分析: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数据预处理、实验影响因素、小波神经网络。
如:本文实验对象自贡灯会在数据采集时在高峰期时,很多都没扫描票,见到票就直接进场,还有在数据修复时,不能完全恢复原始信息,只是一个预估计值,另外小波去噪会损失原有数据中本有的高频细节。还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如票价、天气、节假日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误差,但通过分析发现除了实验数据造成的误差外,小波神经网络自身的不足是造成误差的重要原因,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不足
如图是网络迭代次数与误差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当迭代到350次时陷入局部极小值,这会使预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且小波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也较慢,学习效率低,对参数选择较为敏感,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遗传算法优化
这是优化后的预测自贡灯会入口短时人流量的效果图,发现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预测效果更好,最大误差为240人左右,相对小波神经网络有了明显的改善。
预测平均误差提高了8%,预测精度提高了4%,效果理想 迭代曲线对比图
这是小波神经网络与优化后网络在相同条件下的迭代曲线图,可以发现算法优化后模型在迭代100次时,基本收敛于目标条件,曲线趋于平稳状态;而传统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要迭代400次左右才能收敛于目标条件。可以体现出优化后网络在收敛速度上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
仿真实验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达到了提高训练精度和收敛速度的目的,这说明WGANN算法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和更高的预测精度,遗传算法优化了小波算法收敛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不足。
方案
第六章主要是综合分析全文,针对类似于自贡灯会入口短时人流量预测的会展情况,总结出预测流程的方案
应用—2016年自贡灯会实验验证
最后将方案应用于2016年自贡灯会入口短时人流量的预测上,这是应用界面图,这是2016年2月24日灯会入口短时人流量预测结果的误差图,在高峰期时预测误差最大为200人左右,大多数在50人以内浮动,可见实际应用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总结及展望
本章对前六章的工作内容作了简要总结与分析,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并简要阐述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