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
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
——关于“端午节”的综合性学习设计
彭涛(南京市湖熟职业中学,211121)
设计动机:
1.学到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端午节”片断部分,其中谈到湘西边城的端午节习俗,便产生让学生搜集中国各地及国外有关国家端午节习俗资料的想法。
2.恰逢中国端午节前后,媒体的相关报道较多,尤其是端午节“申遗”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与能力,尤其是养成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
4.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操,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步骤:
1.《边城》回顾
了解沈从文《边城》中对端午节习俗的精彩描写。
2.搜集资料
(1)学生30人,分成五组: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中外端午节的习俗,古代文人关于端午节的诗文,端午节在中国的现状,关于端午节“申遗”的相关信息。每组六人,其中一人为组长,负责归类总结汇报。
(2)教师搜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影像资料。
(3)根据分组,学生课外以各种形式搜集资料,并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归类汇总。
3.资料交流
学生以及老师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交流的重点集中于“现状”与“申遗”两部分。本部分一课时完成。
4.课后研讨
学生根据搜集的相关信息,尤其是端午节“申遗”的相关信息,课后以书面形式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由各组长将结果搜集汇总上报,教师做出评价,选出优者备用。
5.成果展示
以一节课时间,展示学生的思考成果,老师也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手段: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呈现自己搜集的材料,同时教师也可以呈现自己搜集的一些端午节影像资料,增加观感享受,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
具体内容:
1.《边城》习俗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以湘西山村生活为背景,展示了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小说多次写到湘西的端午节。从节选的小说第三、四、五、六节来看,湘西端午的习俗主要有穿新衣、抹雄黄、赛龙舟、抢鸭子等。
2.资料交流
(1)端午来源
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众多。至少有以下几种:
①恶月说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节的其中一个习俗便是在家门前插挂菖蒲及艾草等避病驱邪的东西。端午节是一个警惕人们小心生病的节日。
②源于夏至
王尔龄的《中国文化常识》说:汉人重视五月五日与夏至相同;至今,端午风俗有不少是从夏至传来的,如端午“采杂药”便是一例。端午既在仲夏,把夏至的某一些风俗借来,也很相宜。
③纪念屈原
此故事家喻户晓,此处不再赘述。
④纪念曹娥
东汉时代,有位年仅十四岁的孝女曹娥,因父亲溺死江中,沿江嚎哭寻找父亲尸体17天,依旧不见其父尸首,因此在五月五那天,投河自尽。几日后,村人赫然发现,曹娥抱着其父,两人尸首一同浮出水面。当地人为纪念其孝行,将那条河命名为「曹娥江」,并在每年五月五日也滑龙舟竞渡。
⑤纪念伍子胥
有人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吴王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迫令伍子胥自杀,并令手下把他的尸首装在一个皮革囊里投入江中。江南一带的人民,怜悯伍子胥的冤屈,在每年五月五日他尸首投入江中的日子,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
⑥闻一多之研究
闻一多认为,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吴越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他们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合着岸上急促的鼓声,在水面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这便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由来的。
(以上内容可以查阅网址:hk.geocities.com/dragon_boating/festival.htm)
(2)端午习俗
①国内: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都有不同,但主要有辟邪祛毒、馈赠聚会、走亲串友等内容,如河北省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在端午节要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古时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具体可查阅)
②国外:
受中华文化影响比较深远的国家基本上都会庆祝端午节,但是由于文化的变化,有自己不同的习俗。如韩国有“江陵端午祭”,日本有“男孩节”。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端午节”演变而来。
(3)诗词曲联
古人写端午的诗词曲联比较多,如陆游、梅尧臣、边贡、刘禹锡等人都有咏端午的诗歌传于后世;各地还有不少描写端午节的对联。下面摘录三首:
其一: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其二: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贝琼•已酉端午)
其三: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泉州端午联)(针对以上的诗和联,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我国的端午节来源是什么?有哪些风俗?)
(4)南京端午
老南京这天家家门头插菖蒲、悬艾条,瓶中供蜀葵、石榴花,吃粽子。端午正午,家家摆宴,喝雄黄酒,吃黄鱼、咸鸭蛋、苋菜、枇杷、龙虾、烤鸭等“十二红”(现演变为“五红”),名曰“赏午”。
南京人把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娃娃节”。每到端午节,大人们要用菖蒲水给小孩洗澡,以消毒强身,还要戴上装有鸡蛋、鸭蛋、小粽子的五色丝络,手臂上系一五彩“长命缕”以驱邪;用蒜头蘸雄黄酒在娃娃额头上画“王”字用以驱虫禳灾;对女娃则买朵老虎红绒花佩戴。没钱人家,亦有戴石榴花的;对更小一点的娃儿,则给他戴虎头帽,围老虎兜,穿虎头鞋,背挂老虎披,寄希望于娃娃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
(5)“申遗”纷争
2003年初,韩国文化财厅(相当于我国文物局)决定将“江陵端午祭”推向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05年度“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韩国政府和江陵市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拟于今年9月就“江陵端午祭”申遗问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申请。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决定是否批准“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的苏州、岳阳等地也相继提出端午节“申遗”的问题;各大媒体也对此事作出报道,并由此提出一个更加尖锐的话题:我国的悠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6)影视展播
①《边城》片段。
②端午节DV片。
(这一步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增减,不利用课堂时间)
3.端午现状
目前,端午节以及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我国逐渐式微,影响远不如从前,相反是各种洋节开始流行,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现在的端午节大有演变为“粽子节”的趋势,文化内涵几乎荡然无存,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
4.分组研讨
围绕端午节“申遗”话题展开分组研讨,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韩国端午节与我国端午节的关系;
(2)各大媒体在端午“申遗”竞争中阐述的主要观点;
(3)你对两国端午节“申遗”竞争的看法;
(4)我们在保护并发展传统文化方面还有些什么事可以做。
5.成果展示
在学生经过上网浏览以及分组讨论之后,大家总结出以下结论:
(1)中、韩两国的端午节虽然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但是应当是源与流的关系,这一
点从两国端午节的时间以及韩国端午节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
(2)我国各大媒体除了报道苏州、秭归、汨罗、岳阳等地先后加入端午“申遗”的队伍之外,更着重报道了由此反映出的我国在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乎所有媒体都认为我国应当认真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不要让中华民族在很多年之后成为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
(3)学生对韩国人端午“申遗”的观点不尽相同。
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反映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也有同学认为,端午节是中华文化传统,现在由一个外国去申请保护,显得中国人很没面子,联合国也不应该同意这个申请;有极少部分同学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为无所谓,对他本人又没有什么影响。
(4)对我国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学生有许多观点。
有学生认为,我们的政府不能两眼只盯着有形的文化遗产,更要注意无形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流失问题;有学生提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研究这一问题;在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扬与发展,比如,端午节是不是需要赋予新的内涵,以使之符合时代要求;要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像香港等地一样定为法定假,使老百姓有充足的时间过节;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要以为“经济挂帅”,过度利用;等。
反馈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受益匪浅。很多学生说,希望老师多开一些这样的课程,有趣,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比那些枯燥的课文学习好多了;也有学生说,虽然其中有很多东西来自网络,但是从中他们学会了正确上网,更深刻地了解了网络,以后会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同时,他们也说,老师的这一课让他们开阔了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了端午节,进行了一次快乐的端午文化之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他们了解到了端午节深远的文化内涵,更增加了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深深热爱;也进一步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操。
从中,笔者也深受感触:学生是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我们长期以来沉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更多地开发新课程,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篇:团圆,是一次文化之旅
团圆,是一次文化之旅(人民论坛)
王 弢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1日
04 版)
新春团圆,跨越千山。
哪怕,是买7张火车票、途经8个地方、在11个火车站上下车、行程2000多公里曲线回家的西宁小伙;哪怕,是从北京骑了17天自行车、“千里走单骑”回到老家的南充姑娘;哪怕,是载着年货跨越大半个中国,由广东一路奔驰到云贵川的“十万返乡摩托大军”……团圆之旅即便充满艰辛,也阻止不了人们春节回家、亲人团聚的步伐。
回家过年,在百姓心中是至高的。今年预计近30亿人次的春运客流量,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搬了4次家。“流动中国”的时代,带来了“活力中国”的成就,也让文化交融前所未有,“阖家团圆”成了春节的第一主题,其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团聚,更有心灵的抚慰、精神的回归。
新春团圆,文化之道。在无数人心中,回家之途是回归心灵之途,团圆是渗于血液中的文化——以家族为单位延续、传承,进而扩散在社会和国家。因而,由家到国是心灵的道场,是薪火相传的地方,是做人的责任所系。春节,这个特殊的时令,将人心、家庭与国家,融在了一起。千山万水,挡不住游子回家团圆的步履,家成为文化大道的载体,使人生命昂扬,人生愉悦。
回家的百姓不以遥远的征程和艰难为苦,反而乐在其中。辗转7省的换乘小伙一路收获各地特产,带回老家的团圆桌上;一对母女未买到直达票,将绕城跨省的返乡之旅编排成一次沿途的旅游活动。将艰辛化作旅游之乐,这是对道之本 1 质的践行,也是中国文化的收获。大道往返,欢喜常在,这正是中国百姓的幸福所在。正是回家的信念、想着“妈妈的味道”,才会让人在旅途“爱不觉累”,甚至学会了化苦为乐。
新春团圆,心灵港湾。春节的返家潮感天动地,回家过节是不言自明的,义无反顾地奔向老家是国人的自然之举。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也是一种游子对家的眷恋。无论怎样开枝散叶,根始终扎在土中,是中国文化之归宿与传承的路径。文化之根由人心承载,而召唤与眷恋,本身就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着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流淌着中国人的文化血脉,进而衍生出一种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人一生都在寻找回家之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体与家庭是宏大世界的起点,而家是内心,是天地赋予文化的载体。内心的历程或需寻寻觅觅,若明若暗,但道不远人,“春节回家”,是让人心人性散发自然之善的最佳时机。藉由“回家”,清扫浮躁的人心,找回丢失的追求,感恩祖国昌盛、国泰民安;感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谢所有值守在春节岗位上、为无数人的回家团圆牺牲“小我”的人。春节,理应成为中华民族与善良美德的一次交流与约定。
“三六九,往外走”。正月初三之后,回家过年的人们,陆续开始新一轮的告别。团聚如此短暂,但感谢春节,让我们有一段品味文化中国的时间和空间;感谢春节,让我们如此深切地感受以家庭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味道。
第三篇:文化之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滔滔华夏,铮铮中华。
从半坡文化到轩辕黄帝,从《诗经·秦风》到盛唐之音,从丝绸之路到飞天壁画,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宝库,至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这种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又给我们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从新的视角和层次中理解和再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弊端,并从中吸取复兴中国文明的营养,是时代给予文艺的任务。“寻根之旅”在西部找到了一处驰骋思想和艺术的空间。宝鸡为炎帝故里,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神农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宝鸡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被称为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根。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生于蒙峪,长于姜水,沐浴九龙泉,殂于天台。炎帝“以火德王”,被称为“火神”,宝鸡人自古就有崇火、敬火、保存火、用火避邪穰灾祛病的习俗。关于最早培育粟谷的人,有神农“始教民播五谷”之说。炎帝首创发明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木质的耒耜,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百姓尊奉为“农业之神”。炎帝为了让剩余产品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创办了“日中为市”的市场经营模式,被人们称为“太阳之神”。炎帝为了帮助百姓解决病痛,在宝鸡天台山遍尝百草而发明医药,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以神农氏炎帝为首的姜炎族,为中华文明的兴起和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能够参加公司组织的“寻根之旅”活动。来到宝鸡这片充满中华文化的地方,放飞心灵。让心灵得到升华。放飞梦想,让梦想能驰骋前行。崇达,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
1995年5月,崇达成立于深圳,是全球领先的“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高新技术线路板服务企业。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崇达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三家工厂的集团公司。一直以来。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在18年的道路缓缓走来。迈着坚定而又踏实的步伐。为自己的愿景。为客户、为员工。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PCB 生产公司。
崇达。祝福你。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壮大。崇高理想,必定到达。
第四篇:快乐之旅
快乐之旅
盛泽思进小学小记者:陈巧巧
今天是我们小记者活动的,而我们的目的地就是七都乡村格林公园。
刚一下车,就可以看见几个又粗又大的红色牌子,上面写着“乡村格林公园”,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几辆那种多种人骑的脚踏车,我们看了都想骑。可是老师却对我们说:“我们还要去植树`包馄钝`放风筝`````` 任务还没完成,不能玩。现在我们去植树吧!”
走着走着,我们就看见小记者植树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们一路狂奔过去,领了铁锹,学校牌,就赶紧的植起树来。几个伙伴们把泥土赶紧填进去,再用脚踩结实,浇好水,两棵树就完工了,真累呀,但是值得,因为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呢!
接着,我们去包馄饨了。一进门,就看见许多小记者在包馄饨,我们找了个靠里面的位置,洗好手,开始行动起来了。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一个个包的都成面陀了,真好笑。幸好老师会,他就教我们包,我们就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步步的,尽管没有老师包的好看,但最起码形状像馄饨了。包好了馄饨,工作人员为我们去煮。不大一会儿,一盆盆香喷喷的馄饨就端上来被我们一抢而空。
最后,我们就去放风筝了。一人轮着放了一次,真爽。你在前面追,我在后面扯着,好开心!回去的时候,我们在门口拍照纪念。大家都说着,下次还要来。
这就是我的格林公园之旅,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玩玩!
指导老师:张军
第五篇:快乐之旅
快乐之旅
向快乐出发,时间那么短。快乐是心灵的写照,是性格的体现,是嘈杂中最美的升华。跟我一起来,体会一段快乐之旅。
童趣
一阵青蛙的呱呱叫声,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童年时代。“好多青蛙呀!快来”一个小伙伴幸福地说。我高兴地跑过去看。一片欢声笑语。叫声停止了,我的思绪紊乱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童年的我这么快来。直到叫声再次响起,我的思绪转动起来。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快乐时来自心灵的呼唤。小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原因在于他们有一颗与世无争、天真纯洁的心灵,他们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城府。因此他们很快乐。童年固然快乐,但是并不是只要童年是快乐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快快乐乐。只要拥有一颗快乐的心灵,就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是随时可以被触摸到的。,关键在于你心灵的方向盘指向哪?当心灵被逢迎、金钱、懒惰、私心、狠毒、别有用心等伎俩充斥后,哪里还有快乐的席位?心灵一旦受到羁绊,就只有皮笑肉不笑的假象。快乐荡然无存。
助人为乐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这个助人为乐的途径,我好像早已忘却,因为我总是赶不上车。终于有一天,我坐上了久违的公共汽车,那是多么的拥挤,在有弱小者上车时,我依然习惯性地给他们让座。于是,我又看见了发自内心的快乐,自己又亲
身感受到了这久违的快乐。付出之后,你是快乐的。付出也是一种快乐,虽然它来之不易。只要付出了辛勤的耕耘,才会有收获。收获之后的心情是快乐的。付出并不只是辛勤劳动的过程,在这其中也包含着快乐。助人为乐是牺牲自己,幸福他人,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却能获得无限快乐。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慈悲者以施与为快乐。善良者以助人为乐为快乐,创新者以创造为快乐,学者以治学为快乐,工人以生产为快乐……不同的快乐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品位。
我的快乐之旅从此出发,跟我一起来吧!向快乐出发。
九(5)班邱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