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大讨论问卷部分参考答案
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大讨论问卷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第一题:B
第二题:C
第三题至第八题自己选择
第一题:B
第二题:A
二、填空题
第一题:16.37+2.08(翡翠江南)、振东社区、凤凰社区、莲花社区、城南村、革新村、开发振东新区,打造桐乡新城
第二题: 1201、957、886.5、-4.0、-5.5、278.6万
第三题:200、大喷泉景区、垂钓烧烤区、年轮广场景区、服务中心区、望凤台景区、大
第四题:1995、秦皇、龙地凤脉
第五题:1999、73.5、22500
三、问答题
按自己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作答。
第二篇:美丽幸福新桐乡[定稿]
展翅的凤凰——美丽幸福的新桐乡
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这片727平方千米的土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近年来,桐乡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桐乡抢抓机遇,以改革引领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新桐乡”。
对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幅画面:乡村是水清、草绿、稻花香,城市是楼高、路宽、秩序井然,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与城市完全接轨;社会群众整体素养的提升,人民群众更有爱心、更有正义、更有礼节、更有知识、更有诚信,并积极投身我们桐乡的各项建设,热心公益;社会保障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提升,贫者有所救,难者有所帮,弱者有所依,有力者可以发力,有钱者可以出钱,有爱者能够奉献。
在过去,过重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忽视了我们人文的传承,我们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全面,我们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现在,我们的母亲河在“流血”,我们的天空蒙上了灰色的“幕布”,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低的可怜。有老者卧于路而无人问津,十字街头两车相遇而无人退让,公园的琵琶遭遇“抢摘”。毕业即失业的尴尬,老来无所依的凄楚,服务性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这离我们心中的愿景太远。要改变,要改革,这是我们全市人民的呼声,更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那么幸福在哪里,怎么样才是幸福?子女孝顺,身体健康——这是一位老人的幸福;工作顺利,夫妻恩爱——这是普通上班族的幸福;孩子快快长大,健康可爱——这是为人父母的幸福;无忧无虑,享受
父母的宠爱——这是一个孩子的幸福……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幸福的版本太多,但实现幸福的路却只有一条——依靠群众,涓涓细流,汇滴成海,众志成城幸福可见。历史证明,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要汇聚力量、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就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人民是我们改革的主动力,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是我们改革驱动力。团结协作,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样的干部队伍是我们改革致胜的法宝。
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迈开了脚步。
首先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付诸实践。全力实施宜居水乡行动计划和安康家园行动计划,植树造林,“五水”共治,这一系列的行动代表着我们改革的决心与毅力,对那些违规、违法的排污企业绝不留情。
其次是全力实施人文名城行动计划。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向先贤敬礼,向榜样学习的热潮,聚集人文资源,使桐乡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使之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彰显我们的价值观与精神支柱——“真善美”。其实我们是有“道德基因”的,并已在我们体内传承了千年,它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
再次,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的平台与服务的质量。敢于打破常规,使人们的诉求得到确实、有效、及时的解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机会,降低培训费用,使得有需要的人都能通过培训获得一定的技能。
改善居民居住水平,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使之实现城乡全覆盖。并建立回访机制,全程跟踪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及时反馈服务信息。
最后,桐乡市的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携起手来,不做旁观者,不做局外人,为桐乡发展献计献策。一方面,提高工作水平,从自己的岗位上做起,把工作做好,做出色。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得益于几千年文明史的锤炼,我们内在拥有兼容并蓄、厚德崇文的品格,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把内心深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情感发扬出来,你、我、他之间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离幸福美丽新桐乡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桐乡又有梧桐之乡之称,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桐乡就如同一只振翅高飞的凤凰,让我们一起为桐乡的美好明天加油。
第三篇:全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定陶
全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定陶”
定陶县在2012年全市考核中一年上升两个位次,市委市政府对该县颁发了“2012县域科学发展赶超奖”奖牌和奖金。该县把2013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定陶“20字”工作理念(即:坚定信心,不怕困难,从我做起,自强不息,执著前行。)和五种精神(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坚持“正态度、强力度、创速度、追高度”的“四度”工作要求,突出工业化主导,突出城镇化引领,突出旅游文化支撑,突出农业现代化基础,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美丽新定陶”总任务,真抓实干,全面开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突出工业化主导,让大项目建设成为定陶发展最激昂的旋律。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一号工程”,年初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毓华为组长的全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在2013年元旦,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招商引资会议,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招商引资文件。春节之前先后召开三次小组会议,收集有价值的招商信息55条,将全国划分为京津塘、珠三角、长三角等五个重点区域,分别明确一名县级领导具体跟踪落实。
突出城镇化引领,让生态文明成为定陶发展最显著的特征。该县进行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陶朱广场广场建设为龙头,推出五大片区开发,加快推进美景国际现代城等15项工程。加快刘楼水库、西环路建设,并与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旅游新亮点、地产开发新地带。以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为抓手,继续深化提升“亮化年”,大力实施“绿化年”、“秩序提升年”活动,塑造定陶靓丽形象。
突出旅游文化支撑,让幸福美丽成为定陶发展最靓丽的品牌。该县瞄准今年内初步建成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高地的奋斗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建好文化旅游项目,牡丹园(天沐)温泉度假小镇、中华商圣文化园、华侨城生态游乐园,争取上半年全部投入运营,鲁西南记忆系列游项目开工建设,年底承办菏泽市2014年农家贺年会;二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招商,以争创中国生态旅游文明目的地、全国县域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城市为方向,策划建设“六个金园子(即:金农业产业园、金农业创意园、金文化体验园、鲁西南风情园、金玫瑰生态园、金农庄生活园)+1条金腰带” 三是搞好营销推介,上半年开拍《商圣范蠡》电视剧,在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宣传鲁西南特色名吃,筹拍 《鲁西南美食地理》,打造“商圣新故里·记忆鲁西南”旅游品牌;四是开展“群众文化年”活动。举办好100场消夏美食晚会、100场文艺节目下乡村、100名艺术人才进基层、100村文艺大汇演、100家团体展风采的“五个百”活动。
突出农业现代化基础,让特色农业成为定陶发展最独特的优势。该县将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联社,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美丽幸福新大理建设述评
圆梦:在苍洱之间
——美丽幸福新大理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 张 帆
《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06日13 版)
大理,这颗镶嵌在苍洱之际的明珠,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是山清水秀、生态优良的美丽家园,是经济繁荣、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多年来,大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社会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一个美丽、幸福、宜居的新大理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生态保护优先
永续美丽大理
远处洱海碧波荡漾,近处翠绿的水生植物间,鹅黄或粉红的睡莲开得正艳,位于大理下关的洱海月生态湿地公园面积近千亩,是一个风景宜人、闹中取静的好去处。随着洱海保护建设的推进,营造并新建了环洱海58公里湖滨带,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入水口为重点的13块、1万多亩人工湿地相继建成,洱海“自然之肾”更加强健,而这些湿地在恢复湖泊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洱海、为大理增添了更多的迷人风景。
洱海清,大理兴。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水质已连续10年得到持续改善并总体保持在Ⅲ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在继续深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基础上,2012年大理启动了“2333计划”,即围绕到2015年末实现洱海Ⅱ类水质的目标,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元,着力实施“三大重点工程”(200个村两污治理、3万亩湿地建设、1亿方清水入湖)。此外,大理全力推进“森林大理”建设,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8.6%,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
大理严格执行《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和海西保护“新六条”,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开展生态州、生态县和园林城市创建,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深入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推进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绿化美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乡村环境。
生态是大理的美丽之源,而文化则是大理之魂。大理的魅力在于良好生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合。大理的山水、气候、人文、风情叠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诗意栖居。大理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人“大气明理、崇尚礼仪、诚信进取、德化和谐”。历史名城生机蓬勃,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大理人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走生态和文化融合之路,全力推进苍洱旅游综合改期试点工作,实施大理古城改造提升、打造环洱海旅游休闲带、加快推进苍山深度开发等工作,把大理市建设为国际化休闲度假城市和滇西游客集散中心。
全民共建共享
提升幸福指数
“我坐在我的房间,翻看着你的相片,又让我想到了大理。天空总那么灿烂,天空是如此湛蓝,永远醉人的早晨。我爱蓝色的洱海,散落着点点白帆,心随风缓慢的跳动……”这是歌手许巍歌声里大理的幸福生活。
2012年7月,大理州召开幸福大理建设推进大会,对幸福大理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以建设“幸福大理”,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努力营造保民生、谋幸福、促跨越的浓厚氛围。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大理研究制定了《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幸福大理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具有大理特色、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幸福指标体系,坚持用发展创造幸福,用幸福评价发展,富民与强州同步谋划、经济与民生同步建设、生态与产业同步优化、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个人与社会同步提高,努力把大理建设成为各族人民乐业安居、共享美好生活的繁荣之地、和睦之地、幸福之地。
大理坚持“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最终要看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的导向,把民生作为第一要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上。“弱势群体幸福才是幸福大理的真正内涵。”大理切实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尤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重中之重,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救助,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2012年,大理州新农合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290元,筹资金额近9亿元。参合农民在乡级、县级、州级和省级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打造幸福大理,需要产业的有力支撑。大理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产业,突破点和着力点也在产业。近年来,大理深入推进“产业建设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结构优化、实力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同时始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淘汰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企业,科学编制工
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布局规划,在城镇、农村附近禁止布局冶金、建材、化工等影响环境的企业,把工业统一布局和转移到污染可以集中治理的工业园区。
幸福大理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大理州还切实关注群众的微愿望和微需要,营造微环境,实施“微幸福”建设。2013年2月以来,大理州通过官方微博受理近200件“网络问政”事宜,网络问政问计,网民参与监督,在大理已成为一种常态,也成为大理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一头是各级党委政府,一头是大理360余万各族人民,@大理发布、@问政大理犹如社会大众的“麦克风”,让幸福大理在每个人心中不再遥远。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宜居大理
有网友这样描述在大理的日子:“浪迹在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清风明月相伴,听小城诉说旧事遗梦,踩青石板看扎染古玩,去天龙八部城寻访段氏家族的踪迹,去蝴蝶泉体会阿鹏金花纯洁的爱情……”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大理市是中国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11个城市之一。良好的生态和适中的海拔,让大理成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放心喝水、舒心呼吸的地方,被世界华媒组织评选为中国内地位居前列的十佳宜居地,选择落脚在苍洱之间已成为不少“北上广”白领们的时尚。
“城镇朝着山坡建 良田留给子孙耕”,大理加快海东山地城市开发建设,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抓好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建筑风格、开发模式等关键问题的解决,迅速掀起城镇上山建设热潮,昔日荒凉的海东热闹了起来,基础设施上山、重大项目上山、工业上山、住宅上山……大理机场、大理州行政中心、滇西水泥厂……一批大型建设项目在海东荒山荒坡上落地生根。已建成的大丽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大丽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全部经过海东山地,2015年,海东新城将会达到1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城市人口8万人,2025年,新区面积扩展到30万平方公里,将可容纳城市人口25万人,海东新城将成为洱海边的湖滨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建设宜居大理,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大理州着力构建城乡规划体系,助推宜居大理建设。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城乡一体化,做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过上舒适便利的生活,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宜居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根本的是对人文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建设宜居大理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理市在2008年荣获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市”,2011年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如今,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美好愿景,一个美丽宜居的高原生态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未来几年,将是大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理州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跨越发展的宝贵机遇,人们有理由相信,大理州委、州政府将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
第五篇: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新征程
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新征程
5月4日,得知省委对我工作调整的决定,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由衷地感激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器重,又真切地感受到离去的不舍与留恋。2016年7月27日,我到雨湖任职,转眼已有近两年时间。这600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人生中美好而难忘的一段岁月,工作中自豪而充实的一段经历,它使我对千年雨湖有了深深的了解,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个文化底蕴深厚而又蓄势待发的城区,这里团结奋进而又朴实厚道的干部群众,给了我太多温暖、美好和珍贵的回忆。
我不会忘记,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创新引领,开明开放,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开创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雨湖的新征程。
我不会忘记,面对老旧城区的落后面貌,我们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担当的精神,举全区之力推动征地拆迁,征拆工作创造了超历史的业绩,为雨湖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我不会忘记,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汇聚起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
我不会忘记,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着力抓好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我们咬紧牙关,用脚步丈量街巷楼栋,助力我市一举夺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实现了60万雨湖人十四年的共同心愿。
我不会忘记,面对不容乐观的生态环境,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配合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办结,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全面建立河长制,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我不会忘记,面对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我们科学谋划雨湖产业新城、“千里湘江第一湾”、万楼新城、江麓棚户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仙女山生态旅游小镇等重点发展版块,打造“一带五组团”的重大战略进一步明晰,系列稳增长、强后劲的机制与举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我不会忘记,面对高高飘扬的党建旗帜,我们始终树牢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开展“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一线闪闪发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汇聚起了雨湖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奋斗送走了岁月,离别留下了真情。雨湖的每一次落脚、每一点进步、每一个跨越,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凝结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回首这段岁月,我有近700个日子融入在雨湖60万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当中,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我感激助我成长的雨湖;我感激一起奋斗的同事;我感激给我力量的人民!我将倍加珍惜这段时光,倍加珍惜这片情谊。我爱你,千年雨湖!我爱你们,雨湖人民!
祝愿千年雨湖,明天更加美好!祝福雨湖人民,永远幸福安康!
别了,千年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