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辽宁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答案(7.24)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00+15(X-M)/S,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该生的智商是85。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答案】ACE。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学校教育,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三个层次,要注意审题以及对干扰项B项的区分。
4.【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5.【答案】ACDE。
6.【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墨家认为,亲知、闻知、说知是获得知识的三种途径。
7.【答案】√。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学生特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核心的东西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别差异。
10.【答案】√。
第二篇:2014年辽宁教师招聘每日一练(7.24)
1.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A.80 B.60 C.85 D.90
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3.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4.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具体制约着()。
A.教育政策的制定 B.教育内容的取舍
C.教育制度的确立 D.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6.墨家认为,对获得知识的理解主要有三种途径()。
A.熟知 B.亲知 C.闻知 D.说知 E.见知
7.《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与三隅反,则不复也。”表明孔子在教学时遵循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判断题)
8.在观察研究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随意产生。(判断题)
9.教学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判断题)
10.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判断题)
第三篇:教师招聘每日一练
5月21日
1.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考核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测量法
2.“一个小丑进程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A.信号功能 B.健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3.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的人际关系中,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及助学的形式,良好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了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叫做()。
A.心理活动 B.心理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辅导
4.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受教育者
5.关于教育起源的认识,传统上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A.地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概括起来,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A.遗传 B.环境 C.个体活动 D.国家
7.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判断题)对
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其他动物界没有。(判断题)对
9.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德育”。(判断题)错 10.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判断题)错
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A.产生思想的活动 B.培养人的活动 C.锻炼身体的活动 D.培养品德的活动
2.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的()。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课程论
3.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A.彻底改造 B.决定 C.中介转化 D.激化
4.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等学生负担过重现象,不管造成这些教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民主原则 5.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A.完整发展 B.和谐发展 C.取长补短 D.循序渐进 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A.生产力 B.政治 C.文化 D.社会中公教育提供
7.现代学生观承认儿童是独立的人,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确立了()。A.教师优先原则 B.儿童优先原则 C.教学优先原则 D.游戏原则
8.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赞可夫 D.赫尔巴特
10.将学生的各种有关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情况的教学评价方法叫()。A.档案袋评价方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5月20日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是()。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教学模式 D.生理因素
2.1898年,《动物的智慧》一文公开发表,该文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其作者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是心理学家()。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尔 D.华生
3.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两三分钟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后象 D.联觉 4.下列关于“体验学习”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体验学习实质上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尝试错误
B.与“讲授学习”相比,“体验学习”显得更费时费力,效率相对低下 C.体验学习的基本使命就是恢复学生探索者的角色和地位
D.通过“体验学习”获得的知识,将显露其情绪化特征,并体现为“个人知识” 5.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A.紧扣大纲 B.吃透教材 C.了解学生 D.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6.挫折教育是指教师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其潜能,以达到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提升耐挫力的目的。下列属于挫折教育的是()。
A.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讲解哪些身处逆境仍然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人的经历
B.老师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
C.家长经常拿自己孩子与更优秀的人做对比,并一味地否定自己的孩子。企图激励他 D.教师在教学中就给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7.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气氛是课堂的三大要素。(判断题)对 8.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教师的人格素养。(判断题)错、能力素养
9.斯金纳认为,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属于操作行为。错、应答行为 10.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错、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1.认为动物学习过程不是盲目的试误,而是顿悟的心理学家是()。A.考夫卡 B.托尔曼 C.斯金纳 D.苛勒
2.吃了苦味的东西以后再吃甜味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甜,这是()。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融合 D.感觉性提高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反映人的需要具有()。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4.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而言,就是一种()。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5.因群体引导或压力,个人道德态度与行为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做人教育 B.知识教育 C.基础教育 D.素质教育 7.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遗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B.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社会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人的发展(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8.校园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都属于()。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9.()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健康成长引导者。
A.校长 B.班主任 C.班长 D.任课教师
10.从心理学角度讲,前不久韩国沉船事故中,船长逃跑行为属于()。A.激性 B.心境 C.应激 D.理智
5月19日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A.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职权影响力 D.职权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2.下列不能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的是()。
A.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B.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C.采用专制的领导方式 D.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来源于()。A.心理发展快于生理发展 B.生理发展快于心理发展
C.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 D.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相对落后
4.埃里克森将人看成是心理的、社会的存在,并将人生历程分为8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课题,青少年期的发展课题是确立()。A.自我中心 B.自我意识的发展 C.自我角色弥散 D.自我同一性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的结果。A.刺激恐惧 B.刺激分化 C.刺激评价 D.刺激泛化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体现学习的()的重要性。A.社会交往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动机 D.内部动机 7.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策略等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B.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D.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
8.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即选用可食用的,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概念。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9.三年级学生沈叶喜欢早晨和晚上学习需要记忆的知识,他认为早晚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因早晚所受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10.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知识的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被绘制成最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A.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B.先快后慢,呈正加速型 C.先慢后快,呈负加速型 D.先慢后快,呈正加速型
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三个阶段是()。
A.获得-保持-提取 B.学习-分析-应用 C.练习-巩固-应用 D.记忆-领会-应用
2.小李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答案。小李的认知风格是()A.沉思型认知风格 B.冲动型认知风格 C.继时性认知风格 D.同时性认知风格
(继时性认识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同时性和继时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而是认知方式的差异)
3.现在很多家长十分重视儿女的家庭教育,但是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A.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B.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C.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D.尊重家长,树立家长威信,从而与家长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4.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A.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B.学业证书制度 C.学位制度 D.教育督导制度
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包括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扫除文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等。
5.以实际训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有()。A.参观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6.当某学生处于抑郁状态时,较好的疏导方法有()。A.语言暗示法 B.请人疏导法 C.环境调节法 D.自我表达法
中公专家解析:抑郁情绪控制办法包括适度释放;转移注意力;采取多种方法积极疏导。当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独处会加重抑郁症状,使人在抑郁中更加消沉 7.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判断题)错、创造性 8.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判断题)错
9.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也额外布置多一些作业给学生。(判断题)错
10.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概括为知、情、意、行,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判断题)对
5月18日
1.一般而言,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是()。A.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过渡 B.注意的范围很广,稳定性强 C.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一般较强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强
中公专家解析: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有: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渐过渡;注意的范围狭窄,稳定性差;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一般较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因此本题答案选A。
2.对于中小学而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
3.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实践教学法 C.示范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育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当今社会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A.无师自通 B.职前培养 C.入职辅导 D.在职培训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有: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在职培训和自我提升。没有无师自通,因此本题答案为BCD。
6.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和具有最佳发展期等特征。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中公专家解析: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
7.测验时,有信度不一定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判断题)8.学生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通常,外向型性格优于内向型性格。(判断题)9.分数是学生的根本素质,考不到高分的学生,素质也不会很高。(判断题)10.教师职业的突出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判断题)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有信度不一定效度,有效度一定有信度。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性格没有优劣之分的。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应试教育下,考试关注的学生的分数,也就是智力成绩;而素质教育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几个方面。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的突出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5月18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之学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出现最早、影响最广,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为其代表人物的课程理论为()。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活动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综合实践课程论
3.在教学中,处理好不同经验类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以下关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符号文字等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累积的都很重要
4.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是是想大小差异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5.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A.以德治国 B.科教兴国 C.以德治教 D.依法治教
6.阿龙学习成绩优秀,但一直有一个坏习惯,经常随地吐痰,同学提醒后仍没有改正,阿龙也想改,但是经常忍不住,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从()入手对其进行教育。
A.道德意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为
7.某班很多学生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班级意识差,同学之间没有合作,这个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集权型 B.权威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8.课程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9.下列不属于贯彻启发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发扬教学民主 B.重视组织各种复习C.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D.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0.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老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A.积极型 B.对抗性 C.消极型 D.失控型
5月15日
1.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2.()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4.“教育救国论”体现了()。A.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C.通过教育制度可以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D.教育可以主导社会变革
5.依照顺序,教学技能训练的分解原则要求()。A.将教学技能体系分解成单一的教学技能逐一训练 B.由简到繁掌握基本动作中公教育提供 C.把基本动作联合成简单的技能操作 D.把若干简单的技能合成完整的技能教学 E.把若干单一的教学技能还原成教学技能 6.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指标主要有()。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7.若是行为变化从好的方面向坏的方面转变,则不属于学习。(判断题)错 8.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它的目的,教育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目的。(判断题)对
9.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归属问题。(判断题)错
10.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判断题)错
1.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B.学习者的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获得知识
2.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4.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5.古时候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从轻发落”是()。A.消退 B.惩罚 C.强化 D.分化
6.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 7.“进退维谷”是一种()式的动机冲突。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8.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C.高创造力必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9.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型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学生倾向于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更强,这种现象是()。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第四篇: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
2014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6.6)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 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一块豆腐”饭店预示着这段饭以豆类 为主,小安回避了饭局,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喜欢的回报原则指如果人们知道他人喜欢自己,那么人们往往也会喜欢他人,个体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压力去回报喜欢。
3.【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5.【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观察的品质包括目的性、精细型、敏锐性和客观性。
6.【答案】BC。中公专家解析:童年期相当于小学阶段,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
9.【答案】√。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相关推荐:2014年全国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6.6)
第五篇:【1.22】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推行回归教育 B.实施终身教育
C.改革正规教育 D.发展成人教育
2.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3.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学习化社会的标志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
2.【答案】B。解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
3.【答案】D。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4.【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5.【答案】C。解析: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