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局矛盾化解和创业服务汇报
司法局矛盾化解和创业服务汇报
今年以来,县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和创业服务年活动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制订了方案。市局《关于印发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后,县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学习、讨论,结合实际制订下发了县《关于印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争当矛盾纠纷化解能手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中就如何开展竞赛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竞赛内容、参加竞赛对象、方法步骤、有关要求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与强调。
2、成立了领导小组。为开展此项活动,基层股、办公室、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司法鉴定中心负责人参加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为更好地开展此项活动提供组织保
证。
3、开展了总动员。4月8日我们在县委党校借普法验收动员大会之机,召开了由乡镇分管书记、司法所长、县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五五”普法验收动员会,会上,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定贵除部署普法验收外还专题为做好竞赛活动作了详细动员,局长欧阳四保还在会上宣读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所采取的措施
1、把竞赛活动列入各乡镇司法所目标考评内容,年终予以评比。
2、在5月份组织村级人民调解对本地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摸底、调查、梳理,尤其是把那些久拖不解、凝难纠纷加以摸清、造册,确保纠纷排查率达100%。
3、在6月上旬县局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进行督促,以迎接市里的检查。
4、在适当的时候举办村级调解员培训班,提高广大调解人员的法律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5、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鉴定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集中力量分片进行调处,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以上。
6、对评出的调解能手,除送交省、市表彰外,还免费送入外省参观、学习。总之,我局今年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力争把工作做好、做出特色。
第二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文章标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围绕“三最”搞调研“四心”活动促稳定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乡域面积89.7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全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有企业1725家,其中工业企业107家,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产值9亿元,完成国地两税16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元。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上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关精神,以“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性地开展“四心”活动,即“尽心抓好发展,热心关注民生,用心化解矛盾,真心转变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编织“三大网络”,夯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网。我们将“排调”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在加强乡综治委和综治办建设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排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保障经费,加入投入,夯实了硬件设施。各村也相应地配备好专职矛盾纠纷排调员,统一由村治保主任担任。二是发展信息联络网。乡驻村干部分别担任各村联络员,及时了解和上报各村社会治安动态。在各村配齐了纠纷信息员和法制宣传员,并建立了信息联络、收集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出现的各种矛盾苗头,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全乡共有纠纷信息员人,法制宣传员人。三是构建三级调处网。按照“巩固中心户基础、发挥村为主职能、强化乡级协调指导”的思路,构建了调处的“三级网络”。全乡共有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户处,村级调解室个。乡按照上级统一标准,设立了调解中心,并配奋好专用场所。“三大网络”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夯实了“排调”基础,为各项“排调”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五项机制”,筑起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坚固堤坝
我们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宗旨,建立健全了足以有效控制矛盾纠纷激化的“五项机制”,切实达到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目标。一是预防机制。坚持把主体下移、重心前移,以村为主,利用广大基层纠纷信息员,及早发现矛盾纠纷。普法预防,在全乡范围内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各类纠纷发生率。坚持印发《__通讯》,并保证每期都有法制内容。落实回访预防。制定了《__乡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对于调结的重大纠纷,实行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协议履行,防止纠纷出现反复。二是排查机制。制定了并坚持落实《__乡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__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发放矛盾纠纷排查表,要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针对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和特殊事项,组织大规模集中排查。建立了村情、矛盾调处回访、不安定因素排查等台帐,做到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逐月登记、逐月汇报、逐月落实。对于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要求如实填报《矛盾纠纷排查统计表》,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备案;对于重大纠纷,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总,逐级上报。三是调处机制。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坚持“以村为主”,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大事不出村。一般纠纷,由村及中心户及时解决;涉及具体部门的,出具交办书,分流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由乡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联合调处。坚持信访、调处联合办公,真正把信访、排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融信访于“排调”之中的新路子。同时,实行领导包案制,对涉及面较大的矛盾纠纷,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包案领导,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处理。对农村财务不清、支村两委班子混乱等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利用驻村队驻村的有利时机,组成组,宣传法律,搞好服务,逐步理顺党委、村委和群众的关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确保调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强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村级调委会达标创建活动,制订完善了案件受理范围、调解程序等配套制度,使基层调委会做到了调解人员、办公场所、经费保障“三齐全”,牌子、证件、文书“三统一”,卷宗整理、调解制度、使用印章“三规范”。另一方面,强化队伍管理。择优选聘村调解中心户,并建立排调考核机制,对不称职的基层调解人员及村调委会人员提出调换建议,予以调换。五是督办机制。实行了领导督办、跟踪督办、会议督办等制度,乡建立了“排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综治、纪检、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
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专门汇报,针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综治、排调,通报情况,讲评。同时,以“一书三单”的形式狠抓督办,即“督办书、交办单、报告单、绩效考核单”。建立了奖惩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与其他中心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奖惩双挂钩。奖惩制度的实施,建立了“排调”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排调”的连续性。
(三)突出“三个重点”,努力创造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涉及面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重点,才能做到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一是围绕“三最”抓排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成为不稳定因素,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服务,尽量在这些问题上使群众满意。在近期的移民后扶中,我们组织了纪检、信访、综治、水利、财政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机构,由分管信访的领导专职抓该项。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顺利地落实了第二期移民后扶,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信访事件。我们高度重视下放人员补贴落实以及电影放映员、复退军人等“八员”问题,组织乡村干部广泛走访,做好解释、稳定,在这些人员的群体上访事件中,我乡无一人参与。二是围绕经济发展抓排调。结合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驻村干部的职责要求驻企业的干部,广大干部经常性下企业调查走访,及早发现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全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管到底”的机制,为全乡经济发展及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三是围绕作风转变抓排调。以市“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__”金点子征集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每人都要围绕本职写出调研报告。同时,利用《__通讯》将活动实施方案及金点子征集表发至各农户,现已进入收集“金点子”阶段。年初,我们制定了新的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对乡干部每月一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年终将每月得分相加得出全年得分,直接与年终奖金、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绩效档次评定的依据。
二、初步成效
通过有效运作,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讲,就是密切了“两个关系”、促进了“两个下降”、达到了“两个满意”。一是以具体的方式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了群众之间和党群、干群关系。开展“排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采用民主、法制、说服教育的方式,改善和融洽了相互间的关系。调处机构人员坚持原则,规范办事,不徇私情,干部和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人民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增加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开心锁”和“连心桥”。二是以有效的机制化解了农村大量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重大纠纷发生率和信访上访量的下降。今年以来,我乡未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未发生过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上访量大幅下降。三是以治本的举措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达到了群众满意、上级满意。今年以来,司法所受理矛盾纠纷10件,已调处成功10件,安置帮教38人,法庭共受理案件30件,审结25件,调解结案20件。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的环境又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兴工富乡”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至4月底,全乡招商引资1350万元,项目投入1500万元,新建、扩建企业1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149万元,自营出口363万美元,完成国地两税485万。
实践证明,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探索,适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但是,同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今后,我们将虚心地向先进乡镇学习,促进我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__乡人民政府
2007年6月23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HYC
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专门汇报,针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综治、排调,通报情况,讲评。同时,以“一书三单”的形式狠抓督办,即“督办书、交办单、报告单、绩效考核单”。建立了奖惩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与其他中心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奖惩双挂钩。奖惩制度的实施,建立了“排调”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排调”的连续性。
(三)突出“三个重点”,努力创造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涉及面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重点,才能做到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一是围绕“三最”抓排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成为不稳定因素,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服务,尽量在这些问题上使群众满意。在近期的移民后扶中,我们组织了纪检、信访、综治、水利、财政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机构,由分管信访的领导专职抓该项。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顺利地落实了第二期移民后扶,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信访事件。我们高度重视下放人员补贴落实以及电影放映员、复退军人等“八员”问题,组织乡村干部广泛走访,做好解释、稳定,在这些人员的群体上访事件中,我乡无一人参与。二是围绕经济发展抓排调。结合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驻村干部的职责要求驻企业的干部,广大干部经常性下企业调查走访,及早发现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全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管到底”的机制,为全乡经济发展及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三是围绕作风转变抓排调。以市“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__”金点子征集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每人都要围绕本职写出调研报告。同时,利用《__通讯》将活动实施方案及金点子征集表发至各农户,现已进入收集“金点子”阶段。年初,我们制定了新的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对乡干部每月一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年终将每月得分相加得出全年得分,直接与年终奖金、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绩效档次评定的依据。
二、初步成效
通过有效运作,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讲,就是密切了“两个关系”、促进了“两个下降”、达到了“两个满意”。一是以具体的方式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了群众之间和党群、干群关系。开展“排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采用民主、法制、说服教育的方式,改善和融洽了相互间的关系。调处机构人员坚持原则,规范办事,不徇私情,干部和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人民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增加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开心锁”和“连心桥”。二是以有效的机制化解了农村大量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重大纠纷发生率和信访上访量的下降。今年以来,我乡未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未发生过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上访量大幅下降。三是以治本的举措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达到了群众满意、上级满意。今年以来,司法所受理矛盾纠纷10件,已调处成功10件,安置帮教38人,法庭共受理案件30件,审结25件,调解结案20件。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的环境又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兴工富乡”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至4月底,全乡招商引资1350万元,项目投入1500万元,新建、扩建企业1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149万元,自营出口363万美元,完成国地两税485万。
实践证明,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探索,适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但是,同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今后,我们将虚心地向先进乡镇学习,促进我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__乡人民政府
2007年6月23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HYC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文章标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围绕“三最”搞调研“四心”活动促稳定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乡域面积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全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有企业1725家,其中工业企业107家,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产值9亿元,完成国地两税16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元。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上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关精神,以“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性地开展“四心”活动,即“尽心抓好
发展,热心关注民生,用心化解矛盾,真心转变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编织“三大网络”,夯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基础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网。我们将“排调”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在加强乡综治委和综治办建设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排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保障经费,加入投入,夯实了硬件设施。各村也相应地配备好专职矛盾纠纷排调员,统一由村治保主任担任。二是发展信息联络网。乡驻村干部分别担任各村联络员,及时了解和上报各村社会治安动态。在各村配齐了纠纷信息员和法制宣传员,并建立了信息联络、收集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出现的各种矛盾苗头,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全乡共有纠纷信
息员人,法制宣传员人。三是构建三级调处网。按照“巩固中心户基础、发挥村为主职能、强化乡级协调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了调处工作的“三级网络”。全乡共有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户处,村级调解室个。乡按照上级统一标准,设立了调解中心,并配奋好专用场所。“三大网络”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夯实了“排调”基础工作,为各项“排调”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五项机制”,筑起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坚固堤坝
我们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宗旨,建立健全了足以有效控制矛盾纠纷激化的“五项机制”,切实达到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目标。一是预防机制。坚持把工作主体下移、工作重心前移,以村为主,利用广大基层纠纷信息员,及早发现矛盾纠纷。普法预防,在全乡范围内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增强其
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各类纠纷发生率。坚持印发《__通讯》,并保证每期都有法制内容。落实回访预防。制定了《__乡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对于调结的重大纠纷,实行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协议履行,防止纠纷出现反复。二是排查机制。制定了并坚持落实《__乡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__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发放矛盾纠纷排查表,要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针对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和特殊事项,组织大规模集中排查。建立了村情、矛盾调处回访、不安定因素排查等台帐,做到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逐月登记、逐月汇报、逐月落实。对于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要求如实填报《矛盾纠纷排查统计表》,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备案;对于重大纠纷,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总,逐级上报。三是调处机制。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坚持“以村为主”,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大事不出村。一般纠纷,由村及中心户及时解决;涉及具体部门的,出具交办书,分流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由乡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联合调处。坚持信访、调处联合办公,真正把信访、排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融信访于“排调”之中的新路子。同时,实行领导包案制,对涉及面较大的矛盾纠纷,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包案领导,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处理。对农村财务不清、支村两委班子混乱等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利用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的有利时机,组成工作组,宣传法律,搞好服务,逐步理顺党委、村委和群众的关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确保调处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强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村级调委会达标创建活动,制订完善了案件受理范围、调解
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使基层调委会做到了调解人员、办公场所、经费保障“三齐全”,牌子、证件、文书“三统一”,卷宗整理、调解制度、使用印章“三规范”。另一方面,强化队伍管理。择优选聘村调解中心户,并建立排调考核机制,对工作不称职的基层调解人员及村调委会人员提出调换建议,予以调换。五是督办机制。实行了领导督办、跟踪督办、会议督办等制度,乡建立了“排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综治、纪检、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负12全文查看
第四篇:服务为先凝聚矛盾化解合力
服务为先凝聚矛盾化解合力
——藁城市人民法院探索矛盾化解服务机制的启示
本报记者 曹永学
矛盾化解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全省众多基层法院一样,藁城市法院近些年来一直承受着涉诉信访的巨大压力。为扭转被动局面,藁城市法院重新审视自身在新形势下的功能定位,牢牢树立“服务为先,能动司法”理念,把行使审判权置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通过服务机制,努力实现“化解矛盾社会化,矛盾化解法律化”,主动牵住了涉诉信访的“牛鼻子”。
“承包”建议催生服务新机制
2010年11月中旬,吉玉刚调任藁城市法院院长。上任伊始,吉玉刚没有急着公布施政方案,而是带着工作人员,就如何更好为社会稳定服务到乡镇搞调研。从早上8点30分出发,一上午转了南营、梅花、贾市庄、常安四个乡镇。每到一个地方,吉玉刚和乡镇主要领导认真分析、探寻解决信访问题的思路,询问乡镇需要法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梅花镇党委书记说,乡村有了疑难矛盾,到法院寻求帮助,去了不知道找谁,老找“一把手”也不现实,建议法院领导班子成员“承包”乡镇,以便有了问题能及时联系。其他三个乡镇
也有相似的要求。这让吉玉刚很兴奋。已是中午时分,他谢绝乡镇领导的盛情挽留,匆匆赶回单位,一边在食堂用餐,一边思考“承包”建议。
针对藁城当前的社会矛盾状况,吉玉刚认真思考着如何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上进行创新,探寻着最佳的解决矛盾的合力。在院党组会上,吉玉刚提出要重新审视法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功能定位。法院行使审判权,不仅要放在对案件纠纷争议结果的解决上,而且更要放在当地经济社会良好秩序建立的社会管理之中,以纠纷解决为直接目的,以维护本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最终目的。为此,藁城市法院党组提出了“服务为先,能动司法”的理念,通过矛盾纠纷化解前置,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理念成为藁城市法院探索机制创新的源动力。
法院党组对藁城信访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乡镇虽然对信访当事人有属地管理职责,但是,对于涉诉信访案件,乡镇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单位,对当事人提出的法律问题,乡镇有时难以作出回答,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或群众体性事件时,当事人提出的要求过高,进行诉讼时间上来不及,乡镇经常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矛盾即使最后进入法院,因为已经激化到相当程度,错过最佳调解时机,往往又会形成涉诉信访。因此,大家形成共识:法院和乡镇对接,把法院法律优势和乡镇透析民情、了解民意的优势相结合,把影响社会
稳定的因素共同控制在开始阶段。
就这样,全市15个乡镇“承包”对接到每一名班子成员头上,并形成正式文件,上传下发给市政法委和各乡镇。法院的“承包”文件开始并没有引起各方的重视。不久,一个突发事件验证了“承包”新机制的功效。
今年3月,藁城市九门乡一车主雇佣本地一名司机到南方拉货。在湖南株洲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突发心脏病死亡。尸体运回藁城后,九门乡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协调处理善后问题。开始车主答应赔偿,因死者家属要价太高,车主又拒绝出钱。双方矛盾激化,死者家属扬言要抬着尸体到市政府上访。乡、村干部眼看拦不住,赶紧向市政法委汇报。政法委领导征求吉玉刚的意见,吉玉刚立即电话通知“承包”九门乡的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郝局长。郝局长带领相关法庭庭长赶到九门乡,在了解事情经过后,从法律层面进行了透彻分析,然后,和乡、村干部一起开始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对死者家属,首先明确了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然后又分析了打官司的每一项成本,使死者家属过高的赔偿要求降下来。对车主一方,他们明确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又从情理上指出这样做给死者家人带来的感情伤害,在街坊面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当天,双方当事人就签订了调解协议:按照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双方各承担一半。问题解决了,市政法委和九门乡的领导非常高兴。
经过实战验证,藁城市法院对“承包”机制进一步完善。他们和各乡镇就矛盾纠纷处理程序和办法形成一套制度,在法院内部,规定对接“承包”的院领导对矛盾化解负主要责任,业务主管领导无条件配合,严禁互相推诿。新机制在矛盾化解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今年4月,藁城市西关镇小果庄村一名一周多岁的婴儿在村诊所打针后死亡。婴儿家长找了多家部门解决未果。镇政府联系法院启动对接机制,当天晚上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两天后赔偿款交付到位。
今年上半年,藁城市法院运用主动服务机制,成功化解了9起在当地影响重大的非正常死亡纠纷。
服务延伸辐射社会多个层面
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如何有效形成合力,一直是各地法院探索的重要课题。
记者在藁城市法院采访发现,“化解矛盾社会化,矛盾化解法律化”已成为该院独具特色的“标签”。
吉玉刚院长说:“法院是裁决机关,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裁决周期长、程序多、成本高,而且在现今制度体系,法院没有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某些纠纷。因此,我们提出了„化解矛盾社会化‟的思路,积极推进社会各方面力
量整合形成合力。但是,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缺少标准,需要法院在第一时间依照法律规定提供化解矛盾的依据;如无法律明确规定,可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提供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防止社会化解无序化,坚决杜绝因为不依法化解带来矛盾二次激化,最后推向法院。因此,我们又提出„矛盾化解法律化‟。这样,„化解矛盾社会化,矛盾化解法律化‟就成为一个矛盾化解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思路也切合了党委政府维稳格局建设的要求。”
在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的实践中,藁城市法院首先瞄向劳动争议纠纷。藁城市个体、私营企业发达,劳务用工纠纷较多。而且,近年来新的法律、新行政法规不断出台,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劳动仲裁的结论和法院的裁定有时存在较大差别。鉴于这种现状,藁城市法院联合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劳动争议巡回法庭。法官和劳动仲裁机构加强协调,将法律和法规对接,消除裁定标准差异,避免了当事人因裁定标准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藁城市某饲料厂一职工在工作中将手指挤掉,劳动部门认定为工伤,劳动仲裁后,厂方不服,起诉到法院。在调解无效后,法院依法判厂方赔偿受伤职工7万元,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而更多的时候,巡回法庭融合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法院三方的力量,将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在诉前化解。今年1至5月,巡回法庭受理工伤、节假日双倍工资等劳动
争议纠纷20多件,绝大多数通过诉前调解结案,没有一起形成涉诉上访。
交通事故纠纷近年来上升迅猛。不少当事人因为法律知识欠缺,在公安交警扣车7天期限内不申请保全,警方7天期满后依法放车,导致一方当事人认为民警偏坦对方。而15天内不起诉,因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再受理,更会直接导致当事人上访。为此,藁城市法院在市交警大队设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对交警部门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司法确认,对交警部门调解未成功的案件提前介入协助调解,受理和解除交通事故案件的诉前财产保全,受理拒不履行民事调解书的强制执行申请,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指引当事人到法院立案庭起诉处理。巡回法庭加强诉前调解意识,按照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给当事人提供了很大便利。今年以来,全市30%的交通事故纠纷在诉前调解结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前,藁城市法院的服务机制,已经从对乡镇扩大到政府的多个部门、机构,其中包括公安、卫生、教育、土地、计生、拆迁办、劳动仲裁等部门以及由12家民营企业组成的个私协会、15所重点中小学等单位,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多个层面,使法院能够及时收集民情民意,指导协调排解矛盾纠纷,很多纠纷刚露“苗头”就得到化解,司法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培训服务助推矛盾高效化解
农村干部和民调员在解决相邻关系、婚姻、赡养、土地等纠纷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是乡镇稳定工作的生力军。但是,这些人毕竟没有经过法律专业训练,在解释和处理某些纠纷时存在法律适用障碍,经过民调员调解的某些案件可能存在和司法解释不同甚至冲突的地方,容易使当事人对民调员或法院产生怀疑,影响调解的司法权威。因此,保障诉前调解机制高效、准确运行,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民调员的法律培训,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素养。
为了严禁培训“作秀”,藁城市法院针对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高发的特点,决定每半年安排业务素质过硬的法官,对全市民调员分批进行轮训。培训采用以案说法、开设法律讲堂等多种形式,不仅讲法条、讲法律,还讲法理、讲法律适用,提高实用性和针对性。5月17日,在梅花镇,吉玉刚院长亲自给农村干部和民调员上了第一堂法律培训课。培训课刚结束,梅花村的党支部书记迫不及待地说他们村有一个疑难纠纷,想让法官实地帮助指导解决。原来,这是一个宅基地纠纷,该村一村民长期在外地居住,自从分到这块宅基地后多年一直没有盖房,村委会决定收回宅基地,该村
民听说后立即在空置多年的宅基地上卸砖准备盖房。村支书问该咋办?按法律规定,宅基地空置达到一定年限可以收回,但是,法官了解到该宅基地原来是一个大坑,是该村民拉土填平的,所以,建议村里还是以调解方式进行解决。
培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的都是大实话,许多村干部和民调员听了十分解渴,都问啥时候到他们村里去讲讲。为了使人民调解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便于及时对人民调解进行指导,藁城市法院在9个基层法庭探索设立了驻庭人民调解室,每个乡镇在机关提前离岗人员、离退休教师等人员中挑选两名素质较高的专职调解员,经培训合格后到驻庭人民调解室工作,对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宅基地及轻微人身损害纠纷等进行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经法庭审查后,予以法律确认。
实用培训使农村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调解的意识明显提高,保证了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效对接。以增村法庭为例,1至5月收案101件,其中婚姻案子调解结案83件,只有一件是缺席判决。该庭调撤率达到90%,诉前调解占40%多。这其中,人民调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增村法庭庭长说,其他基层法庭和他们庭差不多,诉前调解率越来越高,调撤率都能达到90%以上,涉诉信访明显减少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5月,藁城市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00多件,诉讼调解率居于石家庄市基层法院前列。特别是
在省、市政法委和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的信访通报中,藁城市法院没有一起重复信访和进京访发生,受到藁城市委的高度评价。
第五篇:全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现场会汇报材料
全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现场会汇报材料
创新机制化解矛盾 共建共享幸福顺德
佛山市顺德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
2011年11月7日
我区贯彻落实省委全会和汪洋书记“要求我区成为探索全省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尖兵”的讲话精神,全面系统地推进综合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区(镇、街)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推进协同共治为核心,切实从体制、制度上寻求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推进“三大改革”,构建化解基层矛盾、建设幸福顺德的体制基础
我区以社会体制综合改革为龙头,统领行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明确农村综合改革是基础,行政体制改革是关键,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是核心,在政府层面、政社互动层面和社会层面立体推进社会建设深入开展,为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构建坚实的体制基础。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率先建立纵横联动的大维稳机制。在大部制改革中,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合署办公,区党委一名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和司法局局长,纵向上强化了党委对司法行政部门及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指导,增强了维稳统筹能力;而简政强镇改革则理顺区镇管理职责、管理权限和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了镇街的横向管理、统筹和应对能力。纵横联动的大维稳机 — 1 —
制在化解陈村镇不稳定因素中成效明显,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横向统筹协调公检法司法部门,陈村镇横向统筹协调综治信访维稳办公室、司法所、派出所等机构,同时在纵向上由区加强对镇的指导,区镇两级形成合力,最终使陈村大部分不稳定因素得到化解。
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率先探索农村和谐稳定长效机制。我们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实行政社分离、政经分离,形成在党领导下职责明确、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目前全区200个村(社区)均建成行政服务站,承担起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服务,侧重于政务;200个村(社区)党组织是各种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侧重于重大事务和党务;200个村(居)委会侧重于自治事务;261个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经济事务。我们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重点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和历史欠账,从源头上解决影响我区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问题,促进农村长期和谐稳定发展。我们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目前已实现完全被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在全省处于领跑地位。
三是推进社会体制综合改革,率先探索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我们以构建协同共治模式为核心,加强专业领域社会调解机构建设。在“大调解”的基础上,区法院在镇街物业管理协会、保险业协会等十余家单位成立了诉前联调工作室,将诉调网络向基层各部门、行业延伸。积极引进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顺德首家—2 —
专为残疾人提供庇护性就业的慈善机构----伍威权庇护工场采用“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第三方监督”模式运行,已成功吸纳60名残疾人入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庇护性就业;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社工以中间人、朋友身份直接介入基层信访、社区矫正工作,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萌芽状态,为建设公共治理型社会作出大胆尝试,这项工作在全省也是首创。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自我消化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发挥“两代表两委员”作用,建立化解基层矛盾、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制度
一是民主科学的决策咨询制度。为了让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智和民意,让决策更具前瞻性、创造性和操作性,我们聘请48位区内外各界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组建了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同时规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目前全区已有7个镇街、4个区属部门成立了决策咨询机构,有的村还成立了村一级的决策咨询委员会,三大改革亦陆续成立咨询评审委员会。各级决策委成立后,通过多等形式参与我区重大的体制改革、重要事项的研究、咨询和参谋工作,使政府的决策减少盲点,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二是党代会常任制度。我们开展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创建全省党代表任期制示范点,完善党代表工作室制度,打造倾听民意、联系群众的统领性平台;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完善党代表依法行使权力的工作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全面设立基层 — 3 —
党代表工作室和“党代表网上工作室”。目前全区通过已建成的151个党代表工作室,广泛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防范和克服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
三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党代表、决策咨询委委员的工作联系制度,修订实施《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讨论和决定本行政区域重大事项规定》,充分调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创建法治区建言立论。许多部门特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通过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联系,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以提案、专题报告等方式,在维护团结和稳定方面建良言出高招,充分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
三、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确立化解基层矛盾、实现法治惠民的目标
一是全面部署法治政府建设。我们一向重视法治建设,今年我们出台了《顺德区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顺德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综合改革工作的要求,以我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作为目标,对全区“十二五”期间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这是全省首部全面部署“十二五”时期县区法治政府建设的专项规划,为全省县区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良好示范。
二是创建法治镇先行点。针对陈村镇近年来陆续爆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我们以陈村镇创建全省法治镇先行点为契机,全面—4 —
铺开法治镇(街)创建工作。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规范村务财务管理、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等全面营造“以法治促平安”的社会氛围。目前陈村镇的矛盾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不稳定村(社区)从原来的7个减至2个,村民上访反映的问题从60个减至4个,部分矛盾纠纷已正确引入司法程序。
三是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我们除送法下乡、运用三大普法平台进行法律宣传外,还积极探索利用社会组织进行普法宣传的工作模式,如部分镇街出资购买律师事务所的服务,律师事务所定期到村居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或者讲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镇街以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形式成立了法律咨询服务中心,通过中心面向各村(居)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民间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通过以第三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知识,也有利于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诉求,实现法治惠民。
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将继续通过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法治区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依法化解基层矛盾,努力实现协同共治和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