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8:4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校外学习中心及所属网络教育2010春专科升本科学生:

按教学计划安排,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法学等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将于今年上半年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现将毕业论文撰写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形式

鼓励学生对经济管理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专题论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以及案例分析与研究等形式。论文以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以及案例分析研究为论文类型的,必须在论文前言部分说明调研时间、地点、对象,以及资料来源。

二、毕业论文环节的要求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2、独立按时完成论文撰写,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论文,否则其毕业论文成绩以不及格处理。

3、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指导。凡以种种理由不与指导教师联系、拒绝接受论文指导者,指导老师有权中止论文指导,并且不准参加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三、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具体事项及要求

毕业论文分为六个阶段。毕业论文选题、初稿提交、指导、定稿、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前五个阶段均在“西财在线”的“毕业论文专栏”平台完成,现场答辩则需到校进行。

1、自即日起至2012年2月20日24时,学生网上选题、提交写作大纲。毕业论文选题已在“西财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v2010/index.jsp)公布,请学生于2012年2月20日前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西财在线”网站“毕业论文专栏”完成网上选题。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己拟定论文题目。学生在网上提交论文选题时,必须同时提交100~400 字的论文写作大纲,而后开始论文初稿的撰写。学生撰写论文时,应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当前改革实际。论文字数6,000~8,000

字左右。(注:必须完成网上选题后,才能上传论文,否则上传论文得不到导师的指导。)

2、2012年3月8日前,公布论文指导教师,教师审定学生选题及写作大

纲。

学院根据学生选题情况确定并在网上公布学生论文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

式。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撰写大纲进行审阅,对于选题不当的学生应及时

通知学生重新选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2012年3月上旬-4月下旬学生论文写作,在此期间学生在网上提交论

文初稿,指导教师开始审阅论文。

按照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及写作大纲提出的意见,学生进行初步修改后,学

生在网上提交论文初稿。论文初稿应包括论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三项内容。

提交论文时,学生须在初稿中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等资料,同时应注重文章的格式和排版美观,以便指导教师下载审阅。学生在修改论文时,必须将修改文字

用下划线或红色字体清楚地标示出来,以便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审阅。

指导教师二次审阅论文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教师意见再次修改后在网上提交,直至论文合格。

对于符合要求的论文,指导教师可以同意学生定稿并要求学生提交带论文封

面的规范论文定稿后,在网上提出答辩问题,学生在5日内进行书面答辩并将答

辩稿在网上提交。

4、2012年4月30日24时为学生论文定稿的最后截至时间。学生网上提

交论文定稿(包括书面答辩稿)。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确系提交了带论文封面的规

范论文定稿后,在网上评定学生论文成绩、论文答辩成绩,并在网上撰写论文评

语。

5月初,学院公布现场答辩安排,5月10日前,学生将论文定稿(包括书面

答辩稿)打印两份交至所在学习中心。学生论文定稿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按

照装订顺序,论文定稿必须包括封面(“指导教师评语栏”空白)、目录(包括至

三级分标题)、摘要或引言、正文、参考文献、书面答辩稿。

5、2012年5月下旬,学院组织现场答辩。

特别提示:

1、选题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20日24时,以选定论文题目和提交写

作大纲为依据。在此时间内未完成选题的不再补选,毕业论文成绩以“缺考”记

录,只能重新随下一年级参加2013年度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

2、论文定稿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30日24时,以指导教师同意定稿,给出网上答辩题目并点击“定稿”确认键为依据。论文未定稿的(包括未提交论

文初稿、提交初稿未按教师意见修订或修订后仍达不到要求等教师不同意定稿的),毕业论文成绩以“未定稿”记录,均不得参加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只能

重新随下一年级参加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

3、论文定稿后参加网上答辩和现场答辩,因答辩成绩不合格,致使毕业论

文总评成绩达不到60分的,论文成绩为不及格,需随下一年级重新参加毕业论

文写作和答辩。

四、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

论文答辩采取网上书面答辩和随机抽选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

1、网上书面答辩:指导教师针对学生论文方向和专业要求,在网上“提

出答辩问题”栏目提出不低于三个答辩问题,学生任选其中三个问题,在5日内

独立作答后在网上提交。指导教师依据答辩稿评定学生论文答辩成绩。

2、随机抽选现场答辩:在学生书面答辩的基础上,由学院随机抽选一部

分毕业生参加现场答辩,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现场答辩,如

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者、应有单位、医院或教学点证明,并按时交到相应的答辩教

师小组,否则论文成绩以0分计。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名单及答辩地点届

时将在“西财在线”公布。

五、毕业论文成绩

1、未被抽中参加现场答辩的学生论文成绩,以网上论文指导和网上书面答

辩成绩为准,网上论文指导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照60%记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网上论文答辩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照40%记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

2、参加现场答辩学生的论文成绩,以现场答辩教师小组根椐现场答辩情况

给出的论文和答辩成绩替代网上论文和答辩成绩、作为论文最终成绩。

六、其它

1、以往年级未取得毕业论文成绩,包括未选题、未提交论文初稿、提交论

文初稿而未定稿、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请参加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

辩。

①毕业论文不及格的,可以重新选题;

②已选题并分配有指导教师,因各种原因论文初稿未提交或提交后教师未

同意定稿的,原则上可在原论文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指导教师不变。

2、为使学生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论文,有关论文选题基本要求、论文写作方

法以及答辩技巧详见附件,请学生仔细阅读。同时,学院制作了“毕业论文示例

模板”供学生下载,学生必须按照模板格式撰写论文。

3、关于毕业论文的其它事项,学院会根据情况随时在网上发布最新信息,请学生密切关注。学院咨询电话:028-87352449 李老师。

附件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基本要求.zip

附件二:怎样选定论文题目.zip

附件三:怎样写好本科毕业论文.zip

附件四:毕业论文模板.zip

附件五:毕业论文范例.zip

附件六: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技巧.zip

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二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管理办法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毕业论文综合地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为组织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和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1.综合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并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进行拓宽深化。

2.初步掌握学科专业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实验研究、推理论证和系统表述。

3.结合具体工作,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二)要求

1.要有学术性,对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有逻辑的系统表述。

2.要有创造性,在把握某一个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要有新观点、新发现、新概括、新发展。

3.要有科学性,要在充分占有资料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到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4.要有规范性,毕业论文(设计)的样式要按照要求,做到内容结构完整,有观点、有材料、有注释、有图表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程序

1.资格审查

网络教育本科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修完全部必修课程,获得规定学分,并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公共基础课的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具备申请写作毕业论文的资格。

2.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总的写作时间为四个月(120天)。3.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1)选题。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开始前应根据各教学学院提供的论文选题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毕业论文写作的题目。

(2)审批。各教学学院选聘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论文题目及论文指导教师,并告知学生。4.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1)起草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根据选题、搜集资料,起草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写作时间约为20天,完成后应上交论文指导教师。如未按时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则视为放弃此次毕业论文写作。

学生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指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开题报告,写出书面评语并明确告知学生,学生可开始写作论文初稿。若论文开题报告未通过,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或重新查阅资料、重拟开题报告,并根据修改后的开题报告直接进行论文初稿的写作。

(2)写作论文初稿

学生按照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论文初稿的写作,论文初稿写作时间为约60天。学生论文初稿写作完成后,由网上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写出书面评语,评语中明确提示初稿是否还需修改,并告知学生。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再做修改,则该初稿将被视为终稿;如指导教师认为还需再做修改,则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并进入下一写作环节。

(3)写作论文终稿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充实、完善。论文终稿的写作时间约为30天。终稿写作完成后,由学生网上提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按照网络教育学院的统一评语格式,为学生写出书面评语,并给出相应的论文成绩。

(4)论文成绩的发布

各教学学院教师在对学生毕业论文审查合格后,网络教育学院将由教学平台下载成绩,并统一组织论文成绩的公布。

三、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基本要求

1.规则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写作完成,严禁采取抄袭,网上文章剪帖拼凑,他人代写等手段编造毕业论文,如有类似情况发生,一经发现,将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严肃处理,当事学生不能如期毕业。2.文体要求

(1)鼓励学生写作“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侧重于理论应用的类型。

(2)如果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理论研究型”,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3)论文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的工作研究、调查报告性论文。

(4)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型”等主要反映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类型。3.文风要求

(1)态度严肃。

选题应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2)结构合理。

立论应稳妥正确,论据应充实可靠,结构层次应清晰合理,推理论证应讲究逻辑。(3)语言精练。

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应简练,文字应朴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4.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一律用中文完成。

(2)毕业论文(设计)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即:

①论文封面。由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制定,可以从网上下载。

②内容摘要。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要点,主要包括写作目的、研究方法、结论及意义等,并注意突出论文中的新观点、见解或创造性的成果。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并在摘要后列出3-5个关键词。

③论文正文。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正文字数一般在4000-6000字。

毕业论文正文段落层次划分的一般格式: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1.(用于要点的排列)⑴(用于分要点的排列)①(用于次分要点的排列)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适合用章节体。

④参考资料。对所引用的他人的原文、他人观点,参考文献须做注释,清楚地注明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或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及期号、页码等,引用其它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一般不低于10种,参考文献的内容必须与论文内容紧密相关,而且是你真正认真研读过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统一用尾注,其格式为:

(著作)作者,书名,××出版社××××年第×版,第××页。(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年第×期,第××页。(网文)作者,论文题目,网页链接地址。5.论文各部分样式设置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用A4纸张打印。

(2)“论文题目”、“内容摘要”的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打印,居中。

(3)内容摘要、论文正文一般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行距1.5倍打印。

(4)参考文献和尾注:宋体五号字。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1.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所论述内容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的能力;进一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毕业论文答辩过程

由各教学学院的相关专业老师组成论文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原则上由五人组成,其中至少一人应具有高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小组组长,负责答辩会议的召集工作。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答辩时间、地点另见通知)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小组通过对论文的评阅、答辩进行论文质量水平综合评价,给出论文评语和成绩报送网络教育学院。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对论文进行修改,并在学校规定时间内重新参加答辩。3.论文答辩内容

论文答辩一般包括三项内容:

(1)学生阐述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内容概述和阐述基本的观点;

(2)答辩小组成员就学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

(3)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

论文工作量明显不足或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照抄他人论文;论文成果在文字上或其他方面未满足论文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因故未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初稿及终稿全部环节的提交过程。

五、毕业论文的评分方法

1.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分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等;要求优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5%以内,良好的比例控制在40%以内,其余为中等、及格、不及格。

2.毕业论文及格和及格以上者,方可准予毕业;不及格者,允许在规定的期限内重写,重写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重写成绩仍不合格者,不发给毕业证书,发肄业证书。3.毕业论文成绩在良好以上(含良好)的本科毕业生且达到山东大学成人学士学位全部条件者准予申请成人学士学位。4.关于医科类专业

(1)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须参加毕业实习,并由学生实习单位填写《毕业生实习鉴定表》等,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实习鉴定及格及以上者属合格,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不及格者属不合格,不准予毕业,不发给毕业证书,发肄业证书;(2)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其《毕业生实习鉴定表》评定成绩须在良好以上(含良好)。

5.毕业论文评分等级及相应标准(1)优秀

①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栏目齐全。

③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结论正确,并且有一定的创见性。

(2)良好 ①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符合学术论文体例。

③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方案实用,结论正确。

(3)中等

①能按时、全面、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②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符合学术论文体例。③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

(4)及格

①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论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比较清楚,符合学术论文体例。

③论文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5)不及格

①不能按时、独立地完成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任务。

②毕业论文与专业无关,论据严重不充分,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③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文中使用的概念混乱。

(6)不计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由他人代写等作弊及虚假论文均不计成绩。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管理

1.成绩复审。论文指导教师评定的论文成绩,由各教学学院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进行复审,通过后确定最终成绩。

2.成绩的有效期限。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与一般课程有效期限相同,在本层次规定的最高修业年限内有效。

3.成绩的归档。电子版毕业论文终稿及成绩将由网络教育学院统一保存。

4.成绩不及格的处理。在开题报告提交截止日期前未提交开题报告,或在论文初稿及终稿提交截止日期前未提交论文初稿及终稿,视为自动放弃本批次论文写作,论文成绩做不及格处理。

七、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的认定及处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的界定

1、购买、出售毕业论文(设计)或者组织论文买卖。

2、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毕业论文(设计)或者组织毕业论文(设计)代写。

3、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剽窃的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1)对他人作品所进行的未注明出处的成段落引用,若引用字数超过学生写作论文总字数的30%,无论引用的内容的性质如何,均视为剽窃。

(2)若学生写作论文的核心观点与他人作品的观点(不一定是全部观点)完全一致,而且论证过程或表述方式有极大相似性,则无论雷同字数多少,均视为剽窃。

(3)若与他人的作品在某些段落上雷同或相似,但雷同或相似的部分并非学生写作论文的核心观点(即只属于论证过程的一部分),而且字数并未超过论文总字数的30%者,不构成剽窃。

(4)若与他人的作品在某些段落上雷同或相似,但雷同或相似的部分是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性常识,或者是对事物的一般性描述(即此种描述并不具备任何独立的、原创性的学术价值),而且字数未超过论文总数的30%,不构成剽窃。

(二)作假行为的认定

1.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应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构成人员包括网络教育学院主管领导、工作人员以及各教学学院分管院长、系主任及其他工作人员。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是论文作假行为的认定机构。

2.下列情形之一可认为涉嫌论文作假,由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启动认定及处理程序:(1)通过“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发现文字复制比例较高;(2)论文指导教师怀疑或认定存在论文作假;(3)答辩委员会怀疑或认定存在论文作假;

(4)在学校或上级部门组织的论文抽查中发现论文作假行为;(5)被举报存在或怀疑存在论文作假行为。

3.论文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断论文属于作假,若学生本人对此判断没有异议,则不必报请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进行认定;若学生对此有异议,则应报请论文指导委员会进行认定。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中的两人认定为作假,则作假事实即视为认定。

4.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的调查认定 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确定启动认定及处理程序后,应书面通知学生及所属学习中心。由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指定不少于3人的专家小组进行调查认定。调查小组可聘请校外专家参加,利益相关人员要进行回避。调查小组可要求当事人、举报者或其他相关人员提供相关证据或证明材料。调查结束后,要形成全体专家签字的书面调查报告,对是否存在作假行为有明确意见。调查认定的总时间应不超过15个工作日。

5.参与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认定及处理的相关人员要对作假嫌疑行为的有关内容、调查过程和调查资料进行保密。作假行为未认定前,不得私自传播、散布,已保证当事人的名誉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作假行为的处理

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根据认定结论提出处理建议。一般来讲,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一经发现作假行为,正在撰写者,取消写作资格,论文成绩不及格;已经评定成绩者,成绩作废,并取消其毕业及学位申请资格。

在正式作出处理建议前,应将调查情况和处理建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若当事人对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的作假认定有异议,可向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申请裁决。

八、附 则

本规定由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负责解释,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教育部和山东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1

第三篇:江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定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定

(2009年12月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网络教育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不仅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衡量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根据。为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如下规定。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理工科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文、经、法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论证、综述与本专业有关的课题,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检索和阅读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设计和计算、试验研究、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绘图、拟定科学文件、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间安排(具体时间根据每批次写作时间安排另定)

1、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每年两次,从申请到成绩发布周期为一般为6个月。上半年: 12月——次年5月 下半年: 7月——次年1月

2、各环节的时间跨度:

(1)申请及选题、审批、导师确定阶段:约30天(2)开题报告撰写、导师评阅意见反馈:约30天(3)论文(设计)初稿写作、导师审阅意见反馈:约30天

(4)论文(设计)二稿或二稿以上写作、导师审阅意见反馈:约30天(5)终稿写作提交:约30天(6)答辩及成绩评定:20天

三、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方法和步骤

1、选题

(1)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中查询论文写作时间表,在选题时间内根据平台提供的论文(设计)选题及自己的专业选择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题目,并在 1平台中提交确认。

(2)学生选题时,在首先考虑题目意义的同时,要根据本人的兴趣、基础和条件,选择恰当的题目。一篇论文(设计)的题目不能做得太大,不要做因条件限制难以搜集资料、难以调查研究、难以完成的题目。

(3)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前必须已参加学习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正在学习的课程),不管是否通过。

2、导师确定

学院将综合考虑学生选题志愿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情况,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学生可在平台中查询导师的联系方法,同时网上下载开题报告及论文(设计)写作格式模板,开题报告及论文(设计)写作格式必须以模板为准。

3、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及导师审阅意见反馈

(1)开题报告是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而编制的“施工蓝图”。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目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内容提纲、预期困难及解决措施、主要参考资料等。以Word文本格式上传。

(2)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根据课题任务书要求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在本题目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主流和非主流的各种不同观点、论据、数据资料,有必要,可作实地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3)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考虑本篇论文(设计)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

(4)撰写开题报告。按要求填写开题报告表格,并在平台中提交确认,导师平台中审定。(5)导师审阅意见反馈,在规定的时间内平台中查询导师评阅意见。

(6)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指导教师在评语中给予明确提示,若开题报告通过,学生可开始写作论文(设计)初稿;若开题报告未通过,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或重新查阅资料、填写开题报告,并再次平台上传提交。

(7)如未按时提交开题报告,则视为放弃此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

(8)提交开题报告的学生被默认为参加本次写作,所以需在学院规定的论文写作各阶段截止时间前提交相应的稿件,未提交的酌情扣分,终稿提交截止日期后,初评成绩以最后提交的稿件评分。

4、论文(设计)初稿写作、导师审阅意见反馈

(1)学生按照开题报告进行论文(设计)初稿写作,初稿写作完成后,平台提交确认,导师平台中审阅。

(2)导师审阅意见反馈,在规定的时间内平台中查询导师评阅意见。指导教师给出的论文(设计)初稿评语会明确提示初稿是否还需修改。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再做修改,则该初稿将被视为终稿;如指导教师认为还需再作修改,则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 2 行修改后,则进入下一写作环节。

5、论文(设计)二稿或二稿以上写作、导师审阅意见反馈

(1)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继续搜集、补充资料,进行反复修改、充实、完善。二稿或二稿以上写作完成后,也由平台上传提交,导师平台审阅。如未按时提交,也可直接进入下一写作环节,但要酌情扣分。

(2)导师审阅意见反馈,平台中心查询导师的评阅意见。指导教师给出的论文(设计)二稿评语会明确提示二稿是否还需修改。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再做修改,则该二稿将被视为终稿;如指导教师认为还需再做修改,则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二稿进行修改,进入下一写作环节。

6、终稿提交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论文(设计)再次进行修改、充实、完善,最后形成终稿。终稿完成后,平台上传提交,导师平台中批阅。同时,学生须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成册,由当地校外学习中心统一收集,邮寄至网院教学教务部存档。

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各专业所在学院答辩委员会(至少5人)负责。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学术水平较高的副教授(或相当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答辩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下设毕业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至少要有3人组成。

(2)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学院各专业的答辩工作,根据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最终决定每个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完成毕业答辩工作总结报告和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3)答辩时由答辩人陈述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时间为5分钟。答辩小组向答辩人提问,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质询,考核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掌握与论文(设计)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时间为20-30分钟。(做软件类课题的学生,答辩前应由有关学院组织软件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

(4)答辩小组评定答辩成绩和写出评语。

(5)学生自正式取得学籍之日起,凡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论著(系第一作者),密切结合本专业,经学生本人申请,并经指导教师审阅,学院批准,可视为等同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可直接评定成绩及参加论文(设计)答辩。

(6)学生于平台中查询自己的论文(设计)初评成绩并决定是否参加答辩,需参加答辩的学生应向所属校外学习中心提出答辩申请,由校外学习中心汇总后平台上传学院,并将参加答辩的具体事项转达学生。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由初评和答辩两部分成绩组成,初评成绩通过及未通过的学生分三类:通过且可申请答辩的、指定答辩、未通过的(不及格)。

(2)通过且可申请答辩的学生,如未答辩,则视其放弃答辩机会,最终成绩降低一等次,直至“及格”等次止。

(3)在答辩过程中,如果发现毕业论文(设计)有抄袭或其它严重违规之处,答辩小组对成绩有最后决定权。

(4)成绩发布

学生可直接在网上或至当地校外学习中心查询成绩。论文(设计)最终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将取得相应的学分,此后不得重新申请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学生可自行决定是否重新申请写作毕业论文(设计)。重新申请写作毕业论文(设计)视为重修,给予一次免费重修的机会,重修不及格的再次重修每次按学分交纳重修费用,重修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成绩记“及格”。

(6)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秀

① 观点正确,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理论。

② 密切联系实际,有分析、有深度、有创见,对现实有指导意义。

③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论述清楚,说服力强,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④ 材料丰富、可靠,能运用科学方法加工整理。良好

① 观点正确,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② 较好地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较全面,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③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较清楚,文字通顺。

④ 材料比较丰富可靠,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中

① 观点正确,能较好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

② 较好地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对实际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③ 中心明确,论据还较充足,层次还较清楚,文字通顺。

④ 材料还较丰富,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及格

① 观点正确,能基本掌握与本文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② 尚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阐述清楚,文字尚通顺。

④ 有一定的材料,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不及格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① 观点不明确,或在理论上有根本错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很差。

② 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楚,逻辑混乱,文句不通。

③ 没有调查资料或材料,或材料凌乱、失真。

④ 主要内容基本抄袭于他人。

(7)毕业论文(设计)在教学计划中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设置。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申请学士学位者,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应在中以上(含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允许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重修,经重修成绩及格者,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但无申请学士学位资格;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及格者,无再次申请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资格。

(8)毕业论文(设计)须独立完成。如有抄袭、代作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其毕业论文(设计)无效并不准补写。若已评定成绩者,取消成绩;已准予毕业者,毕业证书无效;已授予学位者,学位证书无效。

五、指导教师

1、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由助教任指导教师时应有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共同指导。

2、各专业所在学院负责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3、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能及时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4、在工厂或工作单位进行的毕业设计,可聘请该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技术人员联合参加指导工作,以确保论文(设计)质量。

六、写作态度、写作要求、文本格式

1、写作态度

(1)学生应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学生本人应对工作的质量负责,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争取优异成绩。

(2)学生应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与指导,定期与指导教师沟通,听取指导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

(3)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觉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严禁抄袭。

2、写作要求

5(1)文体

① 鼓励学生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设计),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侧重于理论应用的类型。

② 如果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写成“理论研究型”,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③ 不可将毕业论文(设计)写成“调查报告型”、“工作总结型”等主要反映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类型。

(2)文风

① 态度严肃。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可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② 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应充实可靠,结构层次应清晰合理,推理论证应讲究逻辑。

③ 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设计)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应简练,文字应朴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

3、文本格式

(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为: ① 封面;

②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③ 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④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 ⑤ 附录;

⑥ 参考文献(须查阅6篇以上相关资料)。(2)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段落层次划分标准:

一、(用于论文(设计)小标题)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1、(用于要点的排列)(1)(用于特征的排列)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3)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参考文献须做注释,清楚地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4)注释及参考书目统一用尾注,其规格为:

(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5)凡涉及计量的计算、图纸,必须采用SI制计量单位。

(6)毕业论文(设计)要用统一用打印,采用打印的毕业论文(设计)稿纸为A4复印纸,正文用宋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新罗马体12号),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装订线一侧(左侧)增加5mm空白,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

七、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每届一次。

2、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归档: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由学院保存,一般保留三年,其中被确定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送校档案馆归档。

3、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各专业可推荐5%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要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摘要,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备案存档,并公布本届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名单,发给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荣誉证书》。

4、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每二年按毕业学生数的1%评选一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并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

5、学院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上公布。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09年12月

第四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陈学璞)——2005.01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自治区党校文史部教授 陈学璞

一、毕业论文的涵义和特点

毕业论文是大专或本科班学员在毕业之前最后写的一篇论文。它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可以算是一种低层次的学术论文,具有学术论文的理论性、科学性、创见性、专业性的特点。我们说毕业论文,是指大专或本科将毕业的学员,运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社会实践经验从理论上独立地探讨某个有社会价值的问题的论文。如果对于常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从理论上写出个人见解,也应当肯定其学术性。篇幅不要太长,一篇文章一般在五千字左右。

二、写毕业论文的准备

毕业论文的写作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的。但准备工作可以提前做,不要等时间到了,才匆匆忙忙去找材料。

(一)学习准备

对于绝大多数学员来说,对写带有学术性的文章较陌生,不懂得写毕业论文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学习一点有关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一是阅读介绍怎样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文章;二是阅读毕业论文的例文和范文,包括历届毕业学员写的优秀毕业论文。看这些文章,不是看他们写什么就跟着写什么,而是着重学习他们选题的方法和文章结构的方法。

(二)调查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科学的理论,分析和回答在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员的毕业论文的基本特点。学员们虽然都在从事实际工作,手头上有不少材料,了解不少动态,但这些材料大多是零星的,或者是表面的,或者是片面的。要有意识地进行调查,掌握某个方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星的,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材料,包括一些典型材料和统计资料。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社会调查,为写作毕业论文作准备。

(三)资料准备

这里所说的资料准备,还不是直接要写进某篇论文的资料搜集,这个问题下面还要说。而是在还没有确定选题之前,做学习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一些估计以后写论文时用得着的资料。采集资料的面可以宽些,为进行科学研究,下一步选择毕业论文的课题作好准备。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选择合适的题目是能不能写好毕业论文的第一关。我们所说的选题,不单是指论文的标题,而主要是指标题所代表的论题。所谓论题,是指论文在论证中需要确定其正确性的命题,它明确地反映作者的主张,是作者要通过论证表明的观点。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选题没有绝对的好坏。选题好不好,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具备的条件。好的选题,是指符合社会需要、作者又具备撰写条件的选题。如果一个选题很有社会意义,但作者并不具备写作的条件,那么这个选题对于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题。

学校一般会开出一批毕业论文参考题。学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这些题目中挑选。但不应受到参考题的限制。可以在参考题的启发下进行破题,引伸较具体的题目,也可以由学员另起题目。只要得到指导教师的同

意,就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在选题阶段,学员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反复酝酿,慎重决择。一经决定,就要下决心写好,一般不要见异思迁,随意变更。选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从现实意义选题

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是党和国家进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宣传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策者或执行者。确定选题,首先要考虑它的现实意义。撰写有强烈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论文,是干部学员、共产党员的职责,也是党校、干校学员的优势。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写纯学术性的文章,但那样的文章很难写好。摘纯学术性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党校、干校一般专业的学员之所长。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

①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③未引起社会和领导重视的新的苗头和倾向。一些问题看起来似乎不大重要,但如果不重视,也可能发展成大的社会问题,影响和阻碍改革发展的进程。

④以古论今,针砭时弊。从观实问题中选题,不排斥论及历史。可以联系历史的教训、古人的论述,用今天的观点进行总结,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二)从较小的角度选题

初写论文的作者,有的贪多求全,贪大弃小,企图一篇文章解决—个或几个全局性的大问题。但由于理论功底不深,难以驾驭,往往力不从心,写出的文章大而空,理论问题说不清楚,实际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我们提倡从较小的角度选题。论题的角度小,并不是意义小,而是要以小论大,从小见大。角度虽小,论述的问题却是有社会意义的。从小的角度选

②查找报刊论文资料。一是利用报刊索引,从各种报刊资料索引中发现所需要参考的论文的目录,依据目录再去翻阅有关报刊,二是利用报刊文摘、文章内容简介。文摘选择有代表性的论文摘抄,简介是论文的内容简要介绍。有时可以从文摘报刊直接引用材料,有时可以以文摘的内容为线索,查对原文。

③利用三次文献。三次文献,主要是指综述、述评、书评、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经过三次文献加工的成品。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基础上经过系统分析、综合、筛选而成的,利用它们,可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

④利用工具书。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特别是名词概念、出处、人名、地名等,可以查字典、词典、专科性辞书。

⑤善于阅读。阅读资料要讲究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的做法有三种:一是浏览,用较少的时间读较多的资料,浏览大标题、小标题、内容提要、导言、引言、前言、后记等,可以选读、跳读、顺读、逆读,在短时间内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二是细读,对较有价值的资料、文章中感兴趣的部分要细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琢磨各个篇章、段落对自己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作用。三是研读,对自己研究课题最主要的参考资料,有指导作用的参考资料,权威性的文献,要反复钻研,逐句逐段推敲,划出重点,摘抄重要的语句,从中获得关键性的启发。

⑥善于记录。记录是搜集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记录可以边读边记,也可以先打记号,读完全书、全文再专门作记录。记录的方式有几种;一是摘录,对重要的论断、典型的事例、新的观念,按原文抄录下来,摘录要精简、扼要,一般不要整段照抄;二是缩写,用概括性的语言,把内容较多的资料压缩,或是把较长的论述压缩成几个论点;三是记提纲,用纲要的形式把论文或专著的大体结构记录下来,一般是记它的论点、论证、主要论据。四是札记,把阅读资料时的心得体会、想法质疑、启发联想等,随手记下来。

记录的用纸最好不要用装订成册的笔记本,而用卡片、活页纸,便于以后整理分类。

⑦查找档案材料。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要利用过去的档案材料,历年的简报、报告、调查报告、总结、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等。这些资料可以叫做第二手材料,虽然要经过核实,但可以赢得很多时间,提供不少方便。

⑧实际调查。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到有关单位进行实际调查,对原来的材料进行补充或纠正,取得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手材料。这阶段的调查,与过去不同的是,调查的材料都是为完成选题所需要的,而不是一般的社会调查或为了写一篇调查报告。

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

毕业论文的主要观点,或者说中心论点的形成要在提纲编写之前。观点或论点来自材料,从大量的材料提炼出论文的观点或论点,也就是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一次由博到约、由多入少、由浅进深、由表达里的飞跃。对相同的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对材料处理不当,可能得出错误的观点。因此,分析材料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才可能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筛选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从材料的内容联系中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经过对材料的联系、比较、提炼之后,逐步形成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再根据主要观点选取材料和充实新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动手编写论文的提纲了。

提纲是论文全文的骨架,从提纲中可以看到论文的概貌。写好提纲,利于学员从全局把握论

结论:结论包含文章的结尾,但不等于结尾。这部分对上述的论证进行概括,得出结果。通过对本论部分论证问题的综合,引出基本论点,作为论题的答案。最后可以对课题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指出遗留问题,可以解决的途径,作为论文的结尾。

论文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导论、本论、结论的安排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总结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种是把结论放在前面,然后再分析论证,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叙述和研究不同,研究从材料分析出结论,而叙述却“好象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以上所说的结构形式,并不要求千篇一律。有的论文先提出基本观点,再分几个部分或几个侧面进行论证;有的把导论与结论融合在一起,有的把导论写进本论中,有的把结论写在本论中。总之,只要能明确表达内容,言之成理,形式与内容紧密结合,我看多种结构形式都允许存在。

五、毕业论文的起草修改

起草,是指把作者对论文的构思,变成文字组成的初稿。修改,是指对初稿的观点、结构、语言等进行修正、调整和修饰。起草和修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高潮,是脑力劳动最紧张的阶段。

(一)论文的起草

1、基本按提纲写,但可以有所变动。

提纲是论文的设计蓝图,施工要按图纸进行,论文起草不能离开提纲。必须按照提纲所写的导论、正论、结论的思路,按顺序写下去。也有的人先写正论和结论,再写导论。不管按什么顺序写,都必须对照提纲,充分考虑提纲的要求,起草阶段是作者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起草时,文思澎拜,畅通无阻,打破原提纲的某些计划,对观点的纠正,论据的更换,结构的完善,是常有的事。因此,不能把提纲看作是一锤定音,一成不变,而应当根据写作的实际和认识事物的规律,起草的初稿对原提纲有所变动。这种变动,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如在起草中发现提纲有问题,应先修改提纲,然后还是按照提纲写。

2、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开始起草后,就要集中精力,按照思路连续写。有条件的学员,应请一段公假,专门用于写论文。如不能集中整段的时间,也要按照文章的层次,一次连续写一个层次。下次开始,要先看过前面已写的层次,再接着写。不要写一段,回头看看改一段,甚至写一句又改一句,象鲁迅先生批评的“十步九回头”的写法。这种写法,不仅写作速度慢,而且会打断原来已构思好的思路。应当直到写完初稿,才回过头来再仔细推敲。但这已经是修改阶段的任务了。

3、克服思路堵塞的毛病,不断打通思路。

所谓思路堵塞,就是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自己感到道理讲完,词句用尽。这时也不必紧张,要想办法克服思路堵塞的毛病,使思路畅通,正如古人所说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如果是思想过于紧张写不下去,就放一放,好好思索一遍,重新开始动笔。

②写不下去的一个原因,是对自己要求过高,眼高手低,总觉得越写越不如意。对这种情况,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要写出的东西能反映自己已有的水平就行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把水平提得很高。

③由于平时写作训练差,提起笔来感到很重,起草时辞不达意。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找同类的文章反复精读,形成语感;二是心里怎样想,笔头就怎么写,不要咬文嚼字,老是考虑用多少形容词。

④由于提纲写得太粗或提纲的某些部分本来就不符合逻辑,可使写作中途停顿。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转过来先充实修改提纲,完成以后,再

11213-

第五篇: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选题

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选题

法理学

1.论理性与法律的关系 2.论公民意识 3.权力与权利辨析 4.法治论析 5.中国走向法治的问题与对策 6.维辛斯基与中国法理学 7.评“社会本位” 8.法律发展与国家权力的思考 9.法律发展论10.关于法律消亡问题的思考 11.国际经济一体化和法律发展前瞻 12.论转型社会中的法、权关系13.自由与法律 14.法律解释论 15.人权与主权的平衡 16.司法制度与法治 17.法学教育论18.法律移植—史的考察 19.司法独立析论 20.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论 21.社会改变法律与变法先行 22.法律中的一般价值和民族特色 23.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中的问题 24.法制运转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成因与对策 25.立法原则:功能与内容 26.论法律规范的要素 27.司法公正论 28.反腐倡廉中的法理问题研究 29.论道德原则对立法的制约 30.论道德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 31.论对立法权的监督机制 32市场经济建设与法律观的变革 33.司法原理与技术 34.法律原则问题研究 35.价值选择问题研究 36.司法的伦理性与司法公正的实现 37.法律程序问题研究 38.法律职业问题研究 39.法律解释的方法 40.法学和司法实践中的利益衡量 41.法律效力研究 42.中外法律思想史 43.先秦儒家与正统儒家之法律思想比较 44.法家法治思想的历史内涵及现代意蕴 45.论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的神权因素 46.论析中国古代非正统法律思想对官方的影响 47.中国古代官方律学和私人律学之比较 48.沈家本在晚清修律中的角色定位之研究 49.孙中山排满思想之研究 50.美国现实主义法学评析 51.萨维尼历史法学思想评析 52.德沃金法律思想述评 53.宗教对西方法律发展影响的意义 54.法律与自由——史的考察 55.浅析古希腊法律思想及其对西方法学的影响 56.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评述 57.孔子法律思想与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之比较 58.古典自然法学派片论 59.洛克法律思想述评 60.论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61.评社会契约论 62.三权分立学说源流考 63.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64.庞德社会法学刍议 65.中西法律作用思想之比较 66.批评法学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启示 67.西方法学中的权利义务观 68.西方法治观念的起源及发展 69.西方法意识现代化述评 70.中西法律观之比较 71.西方法学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72.自然法传统及其启迪 73.波纳斯经济分析法学评析 74.西方法学中的人权观 75.中国法律文化的特点

中外法律制度史

1.试论礼在中国古代的发生、发展及其地位 2.试论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程序正义因素3.义绝制度考论 4.保辜制度考论 5.直诉制度考论 6.历代刑讯制度之比较 7.唐代吏治研究 8.论析中国古代法律中的民族歧视因素 9.中国古代致仕制度论析 10.论中国古代王位继承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11.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之制度博弈探析 1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制度探析 13.近代中国社会宪政制度发展论 14.清末法制改革动力论 15.论晚清法制改革中的司法独立 16.欧美各国违宪审查制度研究 17.罗马法对我国现阶段民事立法的借鉴意义 18.近代法国法与德国法之比较 19.战后资本主义民法发展趋势研究 20.欧美各国司法制度研究 21.日尔曼法在欧洲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与影响 22.古代印度法研究 23.罗马法与现代民法 24.英美法系的形成 25.大陆法系的形成 26.欧盟法律制度研究

宪法学

1.宪法的定义探讨 2.宪法的本质研究 3.英国宪法产生的过程探究 4.美国宪法产生的条件研究 5.论宪法的发展趋势 6.试论我国近代宪政失败的原因 7.宪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8.论宪法的违宪审查原则 9.宪法的价值研究 10.宪法的功能研究 11.宪法的作用研究 12.宪法与人权保障 13.宪法与反腐倡廉 14.宪法与依法治国 15.宪法与市场经济 16.宪法与和谐社会 17.宪法与政治体制改革 18.宪法性法律探究 19.宪法渊源研究 20.宪法形式研究 21.宪法结构研究 22.论宪法的直接效力 23.宪法序言的效力问题探讨 24.宪法文化研究 25.论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26.论中国通向宪政之路 27.论公民的宪法地位 28.人民的界定问题探讨 29.论人权入宪的意义 30.论人权与公民权的关系 31.公民基本权利与国际人权公约 32.论宪法权利的基本原则 33.平等的性质探讨 34.公务员报考中的平等权研究 35.司法考试中的平等权研究 36.农民平等权研究 37.生命权研究 38.论宪法生命权与死刑的废除和限制 39.论宪法生命权与安乐死的立法 40.论宪法生命权与脑死亡标准 41.堕胎的宪法学思考 42.论宪法上的隐私权 43.新闻自由与隐私权冲突问题探讨 44.论宪法上的人的尊严 45.居住与迁徙自由权研究 46.精神自由权研究 47.表达自由权的性质探讨 48.结社自由权研究 49.平等谋求公职权研究 50.请愿权研究 51.公民投票权研究 52.宪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 53.社会保障权研究 54.生存权研究 55.罢工权研究 56.宪法受教育权研究 57.学术自由权研究 58.生活环境权研究 59.公民诉讼权研究 60.知情权研究 61.弱势群体的宪法权利研究 62.刑事被告人的宪法权利研究 63.公民基本义务研究 64.论宪法权力 65.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66.关于我国国体问题的探讨 67.论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 68.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 69.论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的完善 70.论我国单一制的完善 71.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72.论基层群体自治制度的改革 73.人民代表大会机构的改革 74.人大“个案监督”问题探讨 75.论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机制的完善 76.国家主席制度的完善 77.我国军事领导体制的改革 78.宪法与政府体制改革 79.省长任期问题探讨 80.司法改革的宪法思考 81.法院院长的任职资格研究 82.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宪法地位 83.检察长人选的来源问题探讨 84.竞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85.选举诉讼制度研究 86.宪法与党的执政方式改革研究 87.宪法制定权研究 88.宪法实施研究 89.宪法秩序研究 90.宪法程序研究 91.宪法司法化研究 92.“齐玉苓案”研究 93.成都“身高歧视案”研究 94.论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 95.论我国宪法解释体制的改革 96.论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完善 97.“良性违宪”之探讨 98.论我国宪法监督的公民建议权 99.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改革 100.论我国宪法监督机构的完善

国家赔偿法

1.国家赔偿法的性质探讨 2.论国家赔偿的理论基础 3.国家赔偿责任构成要求之探讨 4.行政赔偿归责原则研究 5.司法赔偿归责研究 6.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研究 7.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研究 8.关于国家赔偿范围确定标准的思考 9.国家赔偿中的精神赔偿问题研究 10.公共设施的国家赔偿问题研究 11.行政赔偿的范围研究 12.司法赔偿的范围研究 13.论行政赔偿程序的改革 14.行政赔偿诉讼研究 15.司法赔偿决定程序性质的探讨 16.论司法赔偿程序的改革 17.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的改革 18.法院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之研究 19.行政赔偿的比较研究 20.司法赔偿的比较研究 21.行政追偿制度研究 22.司法追偿制度研究 23.关于国家赔偿方式的探讨 24.行政赔偿标准研究 25.司法赔偿标准研究

行政法学

1.论行政的公共性 2.公共行政的泛起与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3.行政法与宪法关系之定位

4.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5.重新认识行政法的渊源 6.论行政法的不成文渊源 7.行政判例研究 8.行政惯例研究 9.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研究 10.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 11.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研究 12.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 13.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研究 14.行政法上的法律优先原则研究 15.行政法上的诚信原则研究 16.当代中国行政法律关系的新变化 17.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 18.高校被诉现象的行政法学思考 19.行政主体概念之辨析 20.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之重构 21.我国行政组织法完善之思考 22.现代行政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分析 23.公务员招录中的歧视现象及其消解 24.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 25.行政处分司法救济研究 26.公务行为的识别标准研究 27.公务员绩效评估研究 28.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研究 29.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抵抗权 30.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 31.行政行为概念之重新界定 32.行政行为效力研究 33.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34.论行政行为的不可改变力 35.论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36.论行政行为的不可争力 37.行政不作为研究 38.附款行政行为研究 39.无效行政行为研究 40.论行政行为的成立 41.论行政行为的生效 42.假行政行为研究 43.行政事实行为研究 44.行政私法行为研究 45.论行政行为的补正 46.论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 47.行政立法的正当性研究 48.行政立法监督研究 49.行政立法听证制度研究 50.行政规范研究 51.一事不再罚原则之认识 52.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之忧 53.责令改正行为法律性质分析 54.“其他”行政处罚研究 55.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 56.行政许可法律性质研究 57.论行政特许 58.行政许可听证研究 59.论行政登记 6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述评 61.行政强制基本范畴研究 62.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之重构 63.行政强制基本原则研究 64.行政裁决概念之界定 65.房屋拆迁问题的行政法学思考 66.行政征收研究 67.行政征用研究 68.行政收费之法律控制 69.行政奖励研究 70.行政给付研究 71.行政确认研究 72.行政指导法律属性研究 73.行政指导法治化构想 74.行政合同之识别 75.行政合同实证研究论行政合同中的行政特权 76.特许经营协议法律性质分析 77.行政计划研究 78.行政协助研究 79.行政调查研究 80.行政程序法之价值研究 81.行政程序法之功能探析 82.价格听证制度研究 83.行政信息公开研究 84.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研究 85.行政告知制度研究 86.行政管辖制度研究 87.行政程序违法之处理 88.行政程序法法典化问题研究 89.行政复议法律属性辨析 90.规范性文件复议制度研究 91.行政复议审查方式研究 92.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研究 93.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94.行政复议困境的解决之道 95.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研究 96.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97.论公共利益 98.作为非正式救济的信访 99.行政监察制度改革研究 100.行政诉讼概念之界定 101.行政诉讼目的研究 102.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研究 103.行政审判权性质研究 104.行政诉权研究 105.行政法院研究 106.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重构 107.行政合同司法救济研究 108.行政规范之司法审查

109.行政诉讼类型构造研究述评 110.论预防性行政诉讼 111.行政确认之诉研究 112.行政给付之诉研究 113.课予义务之诉研究 114.当事人诉讼研究 115.机关诉讼研究 116.行政集团诉讼研究 117.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118.论行政公诉 119.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处理模式研究 120.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121.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冲突与消解 122.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研究 123.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124.行政诉讼被告制度研究 125.行政诉讼第三人研究 126.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研究 127.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128.行政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研究 129.行政诉讼中的补证制度研究 130.行政诉讼作证规则研究 131.行政诉讼认证规则研究 132.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研究 133.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研究 134.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则研究 135.行政诉讼起诉条件研究 136.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研究 137.起诉不停止执行研究 138.行政撤诉研究 139.行政诉讼缺席判决研究 140.行政诉讼审理对象研究 141.行政诉讼审判模式研究 142.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研究 143.行政诉讼再审程序之改造 144.行政诉讼二审程序研究 145.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 146.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研究 147.行政诉讼判决研究 148.行政维持判决之存废 149.行政变更判决研究 150.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研究 151.重作判决研究

152.行政诉讼中的情况判决 153.行政补正判决研究 154.行政判决效力研究 155.履行判决研究 156.行政判决执行制度研究 157.行政诉讼制度变革研究 158.美国行政法发展趋势研究 159.部门行政法研究 160.比较行政法研究 161.公共行政民营化的行政法学思考 162.民营化及其政府规制研究 163.行政法学方法论研究 164.行政法学发展趋势研究

民法学

1.论民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民法典体系结构研究 3.从公法私法的划分看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精神 4.合伙制度研究 5.论我国的法人制度 6.法人人格否定理论研究 7.论规避法律的民事行为及其对策 8.论民事活动中的欺诈及其对策 9.论民事法律行为 10.论民事行为的撤销与变更 11.论无权代理 12.论表见代理 13.完善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若干问题 14.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 15.论除斥期间 16.取得时效研究 17.论物权制度的基本原则 18.论我国建立统一所有权制度的必要性 19.论物权和财产权之间的关系 20.论物权的概念 21.论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 22.占有制度研究 23.共同占有研究 24.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 25.居住权研究 26.空间权研究 27.宅基地使用权研究 28.论土地承包经营权 29.相邻关系的法律调整 30.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31.论民法上的过错 32.论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 33.论产品责任 34.论无过错责任 35.论债的效力 36.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37.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38.抵押权研究 39.优先权研究 40.权利质权研究 41.动产担保研究 42.质权研究 43.论留置权 44.典权研究 45.房屋租赁关系的法律调整 46.融资租赁研究 47.论民法上的人格权制度与人权 48.论名誉权的法律保护 49.论隐私权 50.身份权研究 51.形象权研究 52.论肖像权 53.论法人的人格权 54.论姓名权与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55.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56.论过错推定 57.论公平原则 58.论诚实信用原则 59.论法人的民事责任 60.论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61.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62.论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 63.论共同侵权行为 64.论安乐死的民法问题 65.论民事连带责任 66.中国民商立法体例研究 67.房地产市场的民法调整 68.海商法中的民事责任

合同法学

1.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中外合同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要约与要约邀请之间的区别 4.合同格式条款研究 5.论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6.合同履行规则研究 7.论同时履行抗辩权 8.论不安抗辩权 9.论合同的变更 10.论合同的转让 11.合同解除权研究 12.合同违约责任研究 13.合同效力若干问题研究 14.买卖合同(委托合同、赠与合同等)若干问题研究 15.合同形式研究 16.提存研究 17.论先期违约制度 18.论合同的解释 19.损害赔偿规则探讨 20.论先合同义务 21.论后合同义务 22.合同中的侵权责任探讨 23.论缔约过失责任论 24.悬赏广告研究 25.论预约合同 26.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27.论抵销

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学

1.论婚姻的本质及基础 2.论婚姻法的伦理特性 3.论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4.论夫妻间的权利义务 5.论感情因素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论离婚中“第三者”的法律责任 7.非婚生子女及亲子关系认定的法律问题探讨 8.婚约制度存废辩析 9.离婚过错注意存废质疑 10.“别居”与我国分居制度比较研究 11.论夫妻财产制度 12.论夫妻特有财产制 13.论收养制度 14.浅析台湾地区“家制”的借鉴意义 15.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研究 16.论共同遗嘱 17.论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8.论遗赠抚养协议 19.遗嘱继承研究 20.法定继承研究 21.论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完善 22.商法学 23.国有企业公司化若干问题探讨 24.我国企业立法的整体构想 25.试论股份公司的利益制衡机制 26.论全民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的法律责任 27.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28.论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与保障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29.从两权分立到法人财产权 30.论企业经营管理权的法律特征 31.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特点 32.论公司的独立人格 33.论企业兼并的几个法律问题 34.论我国破产法中的“和解和整顿制度” 35.论我国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债权和破产财产的法律规定 36.从对破产企业状况的调查,探讨我国破产法的实施 37.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 38.论深化企业改革与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39.论企业租赁经营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40.企业股份制初探 41.论董事长与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区别 42.论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相互制衡 43.论对企业外部关系的法律调整 44.论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的法律手段 45.论全民所有制与政府的关系 46.论国有独资公司有关法律问题 47.论违反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48.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若干法律问题 49.论企业职工的法律地位 50.我国证券立法的指导思想 51.试论我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职能、作用 52.论宏观调控与金融法制的关系 53.试论我国票据法的有关问题 54.论票据的变造、伪造、更改和涂销 55.论我国结算制度的改革 56.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法制的几点启示 57.论治理通货膨胀的法律对策 58.论治理通货紧缩的金融法律对策 59.论我国证券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0.论保险法律关系 61.论票据上的权力义务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关系 62.论信用证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63.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64.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刑法学

1.刑法机能研究 2.罪刑法定原则司法适用研究 3.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研究 4.罪刑相适应原则研究 5.犯罪构成理论探讨 6.犯罪客体研究 7.刑法中的危害结果探讨 8.论不作为犯罪的构成 9.论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 10.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11.论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12.身份犯研究 13.单位犯罪研究 14.违法性认识问题研究 15.论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 16.试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 17.特殊防卫权研究 18.危险犯研究 19.论“着手实行”的理解和认定 20.析“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21.“未得逞”含义探析 22.中止犯研究 23.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4.间接正犯研究 25.片面共犯研究 26.教唆犯研究 27.论共犯与身份 28.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29.情节犯研究 30.论牵连犯 31.结果加重犯研究 32.刑事责任的根据研究 33.刑罚本质探析 34.刑罚目的研究 35.量刑情节适用研究 36.死刑限制论 37.罚金刑研究 38.累犯制度研究 39.缓刑制度研究 40.时效制度研究 41.保安处分制度探析 42.论法条竞合 43.刑法中的“暴力”探析 44.交通肇事罪研究 4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研究 46.洗钱罪研究 47.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48.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49.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 50.合同诈骗罪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51.非法经营罪研究 52.绑架罪研究 53.抢劫罪若干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54.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 55.侵占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56.网络犯罪研究 57.受贿罪研究 58.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理论与实践 59.滥用职权罪研究 60.论职务犯罪的预防

经济法学

1.论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2.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3.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经济法的社会利益考辩 5.浅析经济法的公平原则 6.经济法律责任社会性研究 7.略论经济法律责任的特性 8.浅析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 9.论经济法的社会性 10.对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的方法论透视 11.试论我国合作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 12.WTO规则与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及完善 13.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14.经济法对宏观调控的法律规制 15.中国的循环经济立法问题 16.我国风险投资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17.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法律障碍分析 18.对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思考 19.试论旅游纠纷的法律适用 20.对我国直销及直销立法问题的思考 21.试析中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法律保障问题 22.网络银行的风险与法律对策 23.试析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 24.试析会计法律责任 25.论广告监督管理制度 26.论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 27.浅谈网络广告中的法律问题 28.对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反垄断法

1.中国反垄断法价值论 2.我国竞争政策目标的选择 3.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 4.价格歧视行为研究 5.反垄断法中的价格问题研究。6.论协议性限制竞争行为 7.禁止企业合并标准问题研究 8.行政性垄断治理对策研究 9.反垄断法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10.论反垄断法中的量化问题 11.试析我国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 12.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分析及我国立法考量 13.论纵向限制竞争协议的法律规制 14.论知识产权垄断的制度设计 15.浅议反垄断法中的知识产权豁免制度 16.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17.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研究 18.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19.特许经营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20.公用企业改革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21.电信竞争的法律规制 22.论相关市场的界定 23.论掠夺性定价的反垄断法规制 24.论行业协会的反垄断法规制 25.反论断执法机构设置比较研究

26.反垄断法诉讼问题比较研究

税法

1.浅论税收立法权限的划分 2.税收筹划的法律认定 3.论征税权 4.论税收公平原则 5.论税收法定原则 6.论税收效率原则 7.论实质课税原则 8.浅论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的转型 9.完善增值税征税的范围 10.完善增值税出口退税机制的思考 11.完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思考 12.完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13.论个人所得税中的费用扣除 14.论税收抵免 15.论关联企业的界定 16.对关联企业间交易的规范 17.转移定价的法律规制 18.环境税立法探讨 19.证券交易税立法探讨 20.社会保障税立法探讨 21.论纳税担保 22.论纳税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23.论税收代位权 24.论税收撤销权 25.论税款优先权

反不正当竞争法

1.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及其法律适用 2.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3.论商业秘密的认定 4..比较广告法律问题研究 5.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协议研究 6.论商业贿赂行为及其犯罪的构成要件研究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8.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 9.论缔约过失责任在消费者保护中的应用 10.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11.消费者政策比较研究 12.消费者的认定 13.论消费者的安全权 14.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15.论消费者的知情权 16.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的冲突与协调 17.论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18.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19.论消费者的求偿权 20.论消费者的结社权 21.浅析欺诈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

产品质量法 1.论产品责任 2.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3.产品责任免责抗辩问题研究 4.产品责任法调整范围比较研究 5.产品质量法中“产品”的认定 6.产品缺陷的认定 7.论产品质量民事责任

劳动法

1.论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2.论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4.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5.完善我国的解雇保护制度研究 6.论劳动合同的期限 7.论工伤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 8.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研究 9.论保险利益原则 10.论保险代位求偿制度 11.论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环境资源法

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 2.市场经济下环境资源立法的若干问题 3.WTO与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

4.绿色贸易壁垒对策研究 5.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研究 6.土地利用流转制度研究 7.西部大开发与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8.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研究 9.风险预防原则研究 10.论污染者负担原则 11.论环境民主原则 1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若干问题分析 13.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14.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15.论排污许可证制度 16.排污收费制度研究 17.水权制度研究 18.环境合同制度研究 19.环境人格权研究 20.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生态税收法律制度研究 22.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研究(民事、行政、刑事任选其一)23.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4.论国际合作法律原则 25.环境保护产业化法律问题研究 26.环境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27.环境知情权研究 2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 29.环境法律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 30.限期治理制度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环境法律中公众参与决策权利研究 32.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33.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研究 34.环境民事诉讼法律研究 35.生态补充法律制度研究 36.环境标志制度研究 37.环境标准制度研究 38.噪声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39.水事纠纷法律问题研究 40.林权制度研究

知识产权法

1.关于知识产权的几个理论问题 2.知识产权的社会功能研究 3.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间关系研究

4.论专利法中进口权的规定 5.论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法律责任 6.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7.国际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制度 8.剽窃的司法认定 9.合作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研究 10.论职务作品的认定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学

1.全球化下的国家主权;2.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3.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 4.引渡的被请求国审查机制 5.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 6.欧盟宪法条约研究 7.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责任 8.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 9.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实施 10.联合国宪章的修改程序 11.联合国组织机构的改革问题 12.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 13.自卫权适用的法律问题 14.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 15.WTO在国际法上的特殊性 16.国际法上不加禁止的行为 17.紧追权的法律问题 18.国际法上的用尽当地原则 19.国际航空的损害赔偿责任 20.《京都议定书》研究 21.国际组织决议的法律效力 22.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制度的新发展 23.国际组织的表决制度 24.海洋争议的解决 25.欧盟法律在成员国的适用 26.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27.WTO与人权保护 28.国际法上的自然资源永久主权 29.外交特权与豁免问题 30.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管辖权 31.中国区际私法立法探讨 32.论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基本类型 33.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探讨 34.意思自治原则的比较立法研究 35.中国区际司法协助探讨 36.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探讨 37.论涉外侵权法律适用 38.论涉外代理合同的法律适用 39.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 40.论国际私法中的外国法查明 41.论专属管辖 42.论协议管辖 43.论平行诉讼 44.论管辖权冲突的解决 45.论BOT合同的法律适用 46.论最密切联系原则 47.论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 48.论仲裁和诉讼管辖权的划分 49.论仲裁裁决的执行 50.仲裁送达问题研究 51.对仲裁的司法监督 52.《海牙送达公约》研究 53.判决域外执行制度研究

54.域外取证制度研究 55.论长臂管辖 56.论仲裁裁决撤销制度 57.论票据的法律适用 58.论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59.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60.论破产宣告的域外效力

国际经济法学

1.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关系 2.国际经济条约的发展及其对一般国际条约制度的创新 3.国际经济条约的解释方法 4.国际经济条约的实施机制 5.国际经济条约的争端解决制度 6.国际经济条约对私人(自然人和法人)的效力 7.国家经济主权的法律内涵研究 8.国际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变革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 9.从贸易磨擦频发看国际贸易法制度的改革趋势 10.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价格待定合同研究 11.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标准条款规则看中国合同法的格式条款规则的改进 1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适用范围上的缺陷及其完善 13.《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之中的违约救济制度研究 14.《美国统一商法典》之下的信用证制度研究 15.英美票据法上的正当持票人制度及其价值 16.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的管货义务 17.论提单的法律性质 18.备用信用证与一般信用证的比较研究 19.论信用证支付程序中的实质相符原则及其适用 20.国际贸易术语的“变形”及其法律适用 21.信用证程序中通知行的法律地位 22.议付行在信用证交易中的地位 23.信用证下议付行对受益人的追索问题 24.论国内商法是国际商法的渊源 25.《对外贸易法》的反规避条款研究 26.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补偿制度的改革 27.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28.论反倾销法上的低税原则 29.论反倾销法上的公共利益原则 30.论《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制度 31.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反向一致原则 32.保障措施法上进口增加和产业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33.试析纺织品特保条款中“市场扰乱”的真正涵义 34.论国际贸易救济措施的转换适用 35.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条约竞合适用问题研究 36.中国外贸法上的原产地规则研究 37.国家政治对国家外贸法的建立和实施的影响 38.第三国反倾销的法律问题研究 39.无单放货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40.从UCP600号看信用证制度的新发展

国际金融法与国际投资法

1.论国际投资法与国际金融法的关系 2.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或保证)制度的法律问题 3.论世贸组织法对国际投资法的发展 4.国际投资法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外资法的修改 5.创新我国吸引外资形式的法律问题 6.我国吸引外国投资中的国家安全问题 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14条适用中的法律问题 8.CFIUS与我国对美国投资的对策 9.我国投资海外能源产业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10.我国对本国国民海外投资保护的法律问题 11.我国在区域一体化中的国际投资战略 12.区域一体化中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模式问题 13.对订立多边的国际投资协定的法律思考 14.IMF的改革问题 1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 16.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 17.人民币汇率的国际货币法问题 18.IMF与WTO在外汇和汇率问题上的关系 19.国际银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问题 20.新旧巴塞尔协议之比较 21.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创新 22.新巴塞尔协议中有关标准法的法律问题 23.新巴塞尔协议中有关内部风险评估机制(IRB法)的法律问题 24.新巴塞尔协议中的操作风险的法律问题 25.新巴塞尔协议中的监督检查的法律问题 26.新巴塞尔协议中的市场纪律的法律问题 27.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监管 28.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问题 29.新巴塞尔协议与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 30.中国企业上市美国的法律问题 31.离岸金融市场与我国金融安全 32.商业银行股权改造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诉讼法学

1.论公开审判制度 2.论回避制度 3.论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 4.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

5.论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6.论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新论 8.辩论主义初探诉权研究 9.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公正 10.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保障 11.诉讼标的研究 12.民事诉讼目的研究 13.论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协议管辖等)制度 14.试论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 1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16.论我国群体诉讼制度的特点 17.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 18.论当事人制度的完善 19.论诉的要素 20.论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 21.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22.论诉的合并 23.诉的客观合并探析 24.论反诉 25.对我国民事质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26.民事审判价值论 27.论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 28.论财产保全措施的适用 29.论先予执行措施的适用 30.论缺席审判制度 31.我国审级制度评析 32.论再审程序的性质 33.论执行标的有限原则 34.执行证明活动初探 35.论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36.证人证言的比较研究 37.论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兼论诉讼法的独立价值)38.试论不起诉制度 39.论我国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 40.刑事诉讼中公诉转自诉若干问题探讨 41.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42.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地位及权利 43.试论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的特点及适用规则 44.论对美国刑事诉讼程序程序几点借鉴 45.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46.关于不起诉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权的探讨 47.论我国现行刑事庭审方式的特点 48.试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49.试论刑事(或民事)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及完善 50论无罪推定原则 51.论沉默权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启示 52.浅谈自诉案件的审理特点 53.未成年犯罪刑事诉讼研究 54.大陆与港澳台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 55.论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特点

56.论证据展示制度 57.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58.论对非法证据的排出规则 59.我国侦查程序比较研究 60.论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及法庭审判程序 61.论英美证据制度及其借鉴 62.论刑事(或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及问题研究 63.单位犯罪案件审理程序探析 64.论证明标准 65.证明责任制度的价值功能 66.证明责任分配的适用条件 67.论三审终审制度 68.二审裁判制度研究 69.论小额诉讼程序 70.论再审事由 71.论执行财产查明制度 72.论执行名义 73.论执行救济 74.论执行担保 75.论书证规则 76论证人宣誓制度 77.论当事人真实义务 78.论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79.论沉默权 80.论推定 81.论自由心证原则 82.论死刑复核制度 83.论污点证人制度 84.论诉辩交易制度 85.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比较研究 86.论刑事(或民事)抗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87.刑事审判模式比较研究 88法官制度比较研究 89.诉讼成本论 90.诉讼效益论 91.海峡两岸公诉制度(或管辖、证据、庭审诉讼主体等)比较研究 92.论诉讼证据的法律性

律师法学

1.论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2.论我国辩护制度的改革及律师面临的新课题 3.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法律思考 4.我国律师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5.论辩护权及辩护制度 6.论律师在民事诉讼代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7.论律师执行职务时的权利义务及保障 8.论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 9.论我国律师制度及律师管理体制的改革 10.论律师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中的定位 11.论律师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12.新型诉讼模式下律师的角色定位 13.论律师调查权 14.论律师代理中的豁免权

下载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校网络教育2010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有关事项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