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工作综述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工作综述
第一部分:工作总结
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以下简称“上政杯”)以及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学术创新项目(以下简称“创新项目”)作为学院整个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锻造科研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举办以来,学院科研处、教务处以及团委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全面发展、迎接挑战”的宗旨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上政杯”竞赛(第四届还未结项)、三届“创新项目”。这两项赛事的顺利开展和圆满落幕,离不开学院党政的高度重视与精心指导,离不开学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热情指导,离不开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同学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投入。
一、完善组织保障,丰富竞赛体系,为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搭建广阔平台
第一,学院党政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系部积极配合,为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创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学术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指导小组,为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系列赛事提供支持和指导,提高了竞赛的权威性和运作效率。与此同时,各系也成立了相应的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指导组织,基本上都由主管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并吸收本系专家学者作为指导组织的特聘顾问,在动员同学参赛、推荐评委老师、征集参赛作品、传达评审意见、进行个别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顺应形式改革赛事,不断完善竞赛体系,为我院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搭建了广阔平台。
学院“上政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是我院传统的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竞赛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每年将涌现出的优秀作品 1
报送“挑战杯”上海赛区进行角逐。在“研发平台杯”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中我院大学生喜获殊荣:由龙怡老师指导,王欣、赵玲玲、赵珍、吴跃栋、俞颖之等同学共同参与的作品《2006年上海区县政府门户网站调研报告》荣获大赛三等奖;在第十一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中我院刑事司法系陈晓蕾、孙俊寅、夏玲玲、黄婷团队的《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探析》;经济管理系0741班尹正权的《我国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讨论》;法律系0741班吕旭日的《残疾人消极心理分析与研究》;法律系严昊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失德乱政精神说》荣获上海赛区三等奖;法律系仇艳华、陈枳彤、韩锐、顾嘉颖团队的《我国法律援助政府负责探析》入围本次大赛上海赛区决赛;学院“创新项目”竞赛于2007年正式启动,旨在激发学院大学生学术热情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学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上政杯”竞赛、“创新项目”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学术竞赛体系,形成了全国、上海、学院、系部四个层次的赛事结构,各类别竞赛功能互补,各层级赛事有机衔接,竞赛内容涵盖广泛,比赛形式日益丰富,为我院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为我院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二、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示范效应,有效扩大竞赛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一,结合竞赛特点开展针对性宣传引导,不断提高竞赛的辐射力和影响面。
在宣传导向上,竞赛工作组委会注重区分这几项竞赛育人功能的共性和特色,紧密围绕竞赛的合理定位开展针对性的宣传,促使我院广大同学对于各项竞赛的意义和自身素质的不足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着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相关赛事中来。同时结合系列赛事的持续推进,不断增强宣传力度,提高竞赛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在校园内营造了“崇尚学术、追求真知”的浓
厚科研氛围。此外,竞赛工作组委会还积极引导广大同学在重视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创新人格的养成,将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将“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学术态度同坚韧不拔“迎接挑战”的毅力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结合起来,将开放的心态同学会团结协作和实现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在宣传策略上,针对各项竞赛的特点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营造浓郁的竞赛氛围,充分发挥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作用。基于“挑战杯”竞赛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过程环节多等特点,我们注重结合竞赛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利用竞赛启动阶段的“黄金时期”,通过海报、展板、横幅、网络、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将《参赛指导宣传单》发放到全院同学手中,并设立热线电话和咨询邮箱,为同学答疑解难;另一方面,深入各系部开展宣讲会,并组织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推动宣传工作向纵深深入。通过这些努力,竞赛受到校内同学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报名积极踊跃,且参赛作品内容更具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第二,设置特别纪念奖,增强学院大学生爱校荣校意识,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为庆祝学院建校25周年,鼓励参赛同学开展与上政发展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第四届“上政杯”竞赛设立特别纪念奖,由竞赛工作组委会向学院有关部门征集了10多个与上政发展前进的实际状况相关的重要课题,确定了“校园突发事件与高校公关应对机制研究”、“上海政法学院交通状况改进之研究”、“网络环境中的上政形象维护”等11个课题作为特别纪念奖重点关注课题,进一步增强了相应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赛同学立足学院现实,细致观察,理性分析,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过程指导,提升竞赛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成效
竞赛工作组委会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注重以学生为本,强化对参赛学生的全过程指导,努力开拓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交流展示平台,着力提升各项赛事的育人效果。
在竞赛组织方面,本届“上政杯”逐步增加对于大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尝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下一届大赛中基本可以实现大赛的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为提高工作绩效,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外学术科创活动,我们正在研究讨论建设学院大学生科研网的方案。根据方案设想,网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不仅可以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分享收获、共同进步的平台,以及更贴近学生需求、更具现实意义的参考和指导,而且希望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作品的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评审等功能,这使得整个竞赛评审工作更加高效、规范,为进一步扩大学术科创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不断努力创新。
在参赛指导方面,竞赛工作组委会一方面充分发挥作为组织单位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评委意见反馈给参赛同学,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指导。另一方面,针对参赛同学在竞赛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协同各系部团总支举办了以“放飞创意,共舞青春”为主题的系列培训讲座,内容涵盖选题思路、文献检索、调查方法、答辩技巧等多个方面。
第二部分:工作推进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上政杯”竞赛、“创新项目”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学术竞赛体系,因其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广泛的参与规模和高规格的竞技要求,已经成为我院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构成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学院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对广大师生提出了“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等殷切期望,这也对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有特色、高水平政法院校的目标相对照,与广大同学日益增长的课外学术科研需求相比较,“上政杯”等品牌活动在组织力量、工作资
源、激励手段、指导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以使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在学院育人整体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要进一步调动基层组织力量,不断丰富和完善竞赛育人体系基层团组织具有联系广大同学的先天优势,在活动宣传、组织、具体操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阶段,要进一步动员基层力量,让更多基层团学组织参与到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来,使活动的运行朝着多元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健全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的组织体系。尤其是要积极开展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科竞赛、单项竞赛,不断完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体系,同时还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明晰不同群体学生的成才需求,提高竞赛育人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强与第一课堂育人体系的积极沟通和有效衔接。
二、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我院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研的积极性,是“上政杯”等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的动力源泉。今后要通过争取课外学术科研学分、设立学生课外科研专项基金等尝试,丰富激励手段,深化激励成效,构建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在内的激励措施。学院科研处、教务处以及团委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将课题招标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优化以项目资助为主要内容的激励体系,形成一套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有机结合的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激励机制。
三、要进一步健全指导体系,提升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的育人水平
学生在参与学术科研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需要和困难。今后,应对我院大学生特别是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对“弱势”的学生群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术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指导资源,延请校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生科研进行指导,同时可以
聘任部分学术积累深厚、关心学生成长、时间相对充裕的离退休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作为科研辅导员,有效充实专业化的指导力量;另一方面要继续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沙龙、编制辅导教材等探索,为参赛同学提供全过程指导,根据竞赛环节培养同学相应能力,使竞赛育人内涵更加丰富。不断健全和日益完善的专业化指导体系,有利于逐步提升各项赛事的育人水平,有助于切实提高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运用到科研工作中去,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水平,更好地为上政学子全面成长成才服务,努力为学院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政法院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
共青团上海政法学院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二篇: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 “阳光记忆”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9月,是一支以上海市青浦区辅读学校智障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志愿者服务队。该服务队是隶属于中共上海政法学院委员会宣传部下的精神文明项目,由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主办,来自学院九大系的50多名学生组成。2009年12月1日,新闻传播与中文系和青浦区辅读学校签订了精神文明共建协议,青浦区辅读学校正式成为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的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和上海政法学院 “阳光记忆”志愿者服务队的社会实践基地。共建以来,“阳光记忆”志愿者服务队秉承学院“刻苦、求是、开拓、创新”的校训,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升青浦区辅读学校智障儿童服务社会、奉献世博的能力的活动。诸如以世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送教上门、游戏大赛、联欢活动、种植世博许愿树活动等,并提供硬件资助,积极宣传世博、弘扬志愿者精神,不仅得到了青浦区辅读学校的好评,还受到青浦区团工委、学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新民晚报》、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网、上海司法行政网等报纸和网站的报道,更与青浦辅读学校的孩子们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为社会的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世博会的临近结束,在下一阶段,“阳光记忆”志愿者服务队将继续贯彻共建理念,立足社会教育的延伸,全力打造更为优质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精品服务团队,为推动社会慈善、营造志愿者文化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现任队长为共青团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社会科学系总支部委员会社会实践部副部长郁佳荣。
第三篇:上海政法学院毕业作业工作管理办法
上海政法学院毕业作业工作管理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毕业作业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是学习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独立写出一篇论文(或其它类型的文章,如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创业计划等),以达到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生必须围绕毕业实习任务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独立完成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基本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真实,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字数不少于4千字。
具体要求各系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在毕业作业大纲中做出规定。
二、组织管理
高职学生毕业作业工作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教务处、各系和教研室共同负责毕业作业工作,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教务处负责拟订全院毕业作业工作计划,汇总各系毕业作业选题和指导教师安排,检查毕业作业工作执行情况,协调处理毕业作业工作的有关问题,汇总各系毕业作业成绩和工作总结。
各系负责本系学生毕业作业工作的组织、安排,进行毕业作业动员,组织毕业作业撰写的辅导,组织本系学生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定期检查毕业作业工作进展情况,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组织毕业作业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作业的评选,负责毕业作业归档工作,进行毕业作业工作总结。
三、毕业作业大纲
各系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毕业作业大纲。毕业作业大纲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明确毕业作业的具体要求(包括毕业作业类型、选题范围、撰写要求、操作时间、操作方法、成绩考核办法等)。
毕业作业的质量标准应严格按照毕业作业大纲要求执行。指导教师应按照毕业作业大纲的要求,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作业。
四、毕业作业工作流程
毕业作业工作由选题、指导、定稿、评阅与成绩评定、优秀毕业作业评选与工作总结等五个环节组成。
1、毕业作业选题
(1)选题要求
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作业大纲的基本要求;
②围绕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与社会实践、实际工作相结合;
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深度和广度适中,并鼓励学生创新;
④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2)学生选题
毕业作业选题由各系根据专业要求,组织教师拟定参考题目,并向学生公布和介绍,同时报教务处备案。参考题目年更新率不低于30%,并要避免多年一题的现象。
学生选题可以按照参考题目选题,也可以根据选题要求,自选题目,但必需经所在系同意。
各系要做好毕业作业组织动员工作,举办毕业作业辅导讲座。同时,各系要严格把好审题关,确保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若课题较大,需两人以上合做一题时,必须分解为若干小课题,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侧重。
各系、各专业教研室还应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系与系之间、教研室与教研室之间的横向联系,为学生选择跨学科课题创造条件。
2、毕业作业指导
(1)指导教师
毕业作业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宜超过10名。根据需要也可适当聘请其他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要求
在学生选题后,各系根据学生选题安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认真审查学生的选题,下达毕业作业任务书,在毕业作业任务书中明确毕业作业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进度计划等,要求学生按规范正确撰写毕业作业。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的保持联系,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督促学生按规定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作业任务。
各系应采取多种方式检查学生毕业作业和教师指导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3、定稿
下达毕业作业任务书后,学生按照毕业作业任务书的要求,拟订提纲、收集材料、撰写毕业作业初稿。毕业作业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按要求指导学生修改初稿,对符合要求者可以定稿,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作业可以要求学生重做。毕业作业正稿应按规定格式打印(见《上海政法学院高职学生毕业作业撰写基本格式》)。
4、评阅与成绩评定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定稿的毕业作业交指导教师评阅。
(1)指导教师通过评阅,写出评语(一般在150字左右)。评语内容包括学生对待毕业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毕业作业的内容、深度、现实意义、优缺点;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并作出评分。
(2)在指导教师评阅后,各系、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毕业作业进行评阅,写出评审意见,并评分。
(3)毕业作业成绩考核包括两部分:①指导教师评分(占60%);②评阅教师评分(占40%)。
以上两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比例折算出百分制总评成绩,再换算成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记分。
毕业作业成绩“优”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
5、优秀毕业作业评选与工作总结
各系在毕业作业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优秀毕业作业”的推荐评选工作(见《上海政法学院优秀毕业作业评选办法》)和工作总结。
五、毕业作业的保存
在学生成绩公布后,由各系集中收齐毕业作业正稿电子文档及毕业作业册(包括任务书、成绩评定书、毕业作业正稿),交教务处存档保管,保管期限为四年。毕业作业成绩评定书一式两份,一份归入学院成绩档案,一份随毕业作业册归档。
教务处
二○○七年十月
第四篇: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上海政法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第1期)
中期检查表
项目名称:2011-2012中国社区矫正的回眸与展望立项负责人姓名:马晓所在学院:上海政法学院所在系别:法律学院民商专业负责人学号:1020101138所学专业:民商法专业联系电话:电子信箱:568142892@qq.com填表日期:2013年3月28日
填表须知
一、《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期检查表》由立项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并用A4纸打印六份,于左侧装订成册,必须请指导教师审核,填写意见和签名,并上交所在项目管理组。
二、学院(系)可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中期检查,同步查看学生填写的《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手册》。
三、《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期检查表》将作为学院(系)给予学生提交项目结题材料完整性、总成绩评定和项目评优的主要材料之一。
第五篇:《统计学原理》教案-上海政法学院
第五章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度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达到:①明确平均数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②熟练掌握数值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③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④能正确区分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了解几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⑤了解计算平均数和离中趋势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①平均数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②数值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③众数、中位数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①平均数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②众数、中位数、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度量方法的选择问题;③偏度、峰度的度量问题。
四、教学时数:8学时 第一次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①总体分布及其数字特征的定义与估计问题; ②平均数的定义。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课堂设计
一、回顾与引入 〖要点〗
描述性问题与探索性数据分析
二、统计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基本内容〗
1、统计分布:概念与问题
(1)总体分布(理论分布、抽象分布):分组逼近过程(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2)数据分布(经验分布):频数(率)分布数列
2、数字特征的概念与问题(1)总体参数(2)样本估计量
三、平均数(集中趋势指标):定义、特点、作用与类型 〖基本内容〗
1、定义
(1)教材与参考书上的描述(2)“在某标志的(随机)变化过程中,我们(‘客观上’)发现或(‘主观上’)认为存在一个可能的标志值,它是该变化过程的均衡点或均衡状态,此即该标志的‘平均数’。”(3)例释(有大量的均衡存在的现象): ①人类性别比; ②中国汉族人在人类学意义上的一般特征。(4)理论上的解释:大数定律
2、特点、作用与类型〖阅读教材〗
六、本次小结
当我们欲估计总体的种种性质时,其中一类即总体的“同质性”。这种“同质性”真义何在?它的确是存在的吗?此即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
主要结论是:这种“同质性”即某标志变化过程的均衡状态;其存在的基本理论根据即所谓“大数定律”;其度量方法又可分为二类:位置平均数与数值平均数。
七、练习与思考
1、查阅相关文献。
2、《习题集》P44:五(1,4)第二次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估计)方法
三、教学难点
众数、中位数的的定义。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课堂设计
一、回顾与引入 〖要点〗
1、平均数的定义;
2、“均衡状态”真义何在?
二、位置平均数 〖基本内容〗
(一)众数
1、作为总体参数的众数:定义(1)教材与参考书上的描述(2)“当标志的变化没有方向时(即‘定类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其理应为‘最有可能的标志值’”(3)例释:“多子多福”,“成王败寇”
2、样本估计量:各种数据资料情形下的计算公式(1)数据资料情形 计量尺度 数据整理
定类
定序
定距
定比
原始数据
单项分组
组距分组
(2)直观的估计公式
(二)中位数
1、作为总体参数的众数:定义(1)教材与参考书上的描述(2)“当标志的变化有方向时(即‘定类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其理应为‘向两种方向变化的可能性相同的标志值’”(3)例释:“中庸之道”
2、样本估计量:各种数据资料情形下的计算公式
六、本次小结
当我们视总体的“同质性”为某种“均衡状态”时。这种“均衡状态”的真义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有哪些角度?又如何估计?此即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主要结论是:当标志的变化没有方向时(即“定类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其理应为“最有可能的标志值”,即所谓众数;当标志的变化有方向时(即‘定类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其理应为‘向两种方向变化的可能性相同的标志值’,即所谓中位数;而估计则根据数据资料情形有直观的估计公式。
七、练习与思考
《习题集》P44:六(6)第三次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熟练掌握数值平均数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②能正确区分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了解几种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①数值平均数的定义
②众数、中位数、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度量方法的选择问题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课堂设计
一、回顾与引入 〖要点〗
1、众数、中位数:两种情形下的“均衡状态”
2、还有哪些情形?
二、数值平均数 〖基本内容〗
(一)一般定义
1、教材与参考书上并无一般描述;
2、〖与“众数”、“中位数”相对应〗“当标志的变化有方向且可观测其变化程度时(即‘定距、定比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变化程度作为一种“作用力”将影响该均衡状态,其理应为‘两个方向‘作用力’相等时的标志值’”(3)例释:“拔河”,“均衡价格”(4)理论上的解释:大数定律
(二)算术平均数(数学期望):线性作用方式
1、作为(有限)总体参数的算术平均数:定义
2、样本估计量: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矩估计方法”
3、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三)调和平均数:非线性作用方式之一
1、作为(有限)总体参数的调和平均数:定义
2、样本估计量:简单调和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非线性作用方式之二
1、作为(有限)总体参数的几何平均数:定义
2、样本估计量:简单几何平均数与加权几何平均数
(五)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选择
1、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选择(1)示例:菜市场的蔬菜平均价格(2)结论:
2、几何平均数的应用
(1)示例:多道工序平均合格品(废品)率
(2)结论:公式“”中“除”运算的“平均分配”
六、本次小结
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与上次相似。
主要结论是:当标志的变化有方向且可观测其变化程度时(即“定距、定比标志”),若存在均衡状态,则变化程度作为一种“作用力”将影响该均衡状态,其理应为“两个方向‘作用力’相等时的标志值’”;而估计则根据数据资料情形有直观的估计公式,这些估计公式皆属于所谓“矩估计方法”。
七、练习与思考
《习题集》P44:五(2,3,4,5)、六(1,2,3,4,5,6)第四次课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明确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②熟练掌握标准差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③了解计算平均数和离中趋势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①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 ②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①标志变异指标的定义; ②偏度与峰度的度量。
四、教学时数:2学时
五、课堂设计
一、回顾与引入 〖要点〗
1、总体“同质性”的定义与估计问题;
2、这些估计有何误差?或:总体“变异性”真义何在?如何估计?它又是如何影响估计的可靠性的?
二、离中趋势的度量 〖基本内容〗
(一)离中趋势:含义
1、描述总体变异性
2、集中趋势的代表程度
3、影响推断的可靠性:描述性问题与推断性问题
(二)众数与异众比率
1、异众比率(总体参数):概念与定义公式
2、异众比率(样本估计量):计算公式
(三)中位数(分位数)与极差、四分位差
1、四分位差(总体参数):概念与定义公式
2、极差与四分位差(样本估计量):计算公式
(四)算术平均数与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1、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总体参数):概念与定义公式
2、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样本估计量):计算公式
(五)偏度与峰度
1、阶原点矩与阶中心矩:总体参数与样本估计量
2、偏度的度量:Pearson经验公式
3、偏度(峰度)的度量:阶(阶)中心矩
六、本次小结
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总体“变异性”真义何在?如何估计?它又是如何影响估计的可靠性的?
主要结论是:总体“变异性”与“同质性”相对而立,相辅相成;标志变异指标即对平均数代表程度的度量,它同时也影响估计的可靠性;而所介绍的估计公式也属于所谓“矩估计方法”。
七、练习与思考
《习题集》P44:五(6,7,8,9,10)、六(7,8,9,10,11)本章小结
1、本章所度量的性质是总体分布的数字特征,即总体的“变异性”与“同质性”。
2、总体的“变异性”与“同质性”相对而立,相辅相成。同质性即标志变化过程的某种“均衡状态”,而变异性则表明这种均衡状态的“稳定性”或“代表性”。
3、可从三个角度度量总体的同质性:众数(标志变化没有方向),中位数(标志变化有方向),数值平均数(标志变化有方向且有向各方向变化的程度,这种变化程度作为一种“作用力”将影响均衡状态。根据三种不同的作用方式,又可分为算术平均数(线性方式)、调和平均数(非线性)与几何平均数(非线性))。
4、总体变异性的度量问题与相应的同质性特征有关。主要有:异众比率(众数),分位差(分位数),标准差(算术平均数)。
5、度量问题总是有两个方面:度量角度(总体参数)的定义和相应的估计方法(样本估计量)。本章所介绍的估计量主要是采用矩估计方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