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赏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18:3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灰吟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灰吟赏析》。

第一篇:石灰吟赏析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青白:指高尚节操。

【作者简介】:

【诗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相关作品】明史·于谦传 于谦祠·于谦墓于谦传奇故事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第二篇:《石灰吟》诗歌赏析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灰吟》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古诗简介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翻译/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旳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旳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旳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旳襟怀和崇高旳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旳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旳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旳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旳真实写照。

第三篇:石灰吟、竹石赏析

石灰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欠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著作有《板桥诗钞》、《板桥词钞》、《板桥家书》、《板桥题画》、《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郑燮还曾因民间疾苦,写过一篇墨竹图题诗,写出了民间的疾苦,竹子较细,清脆,不符合常规,个体现了他别具匠心的思想和为百姓着想的品质。该竹与此竹含义基本接近.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第四篇:石灰吟[推荐]

《石灰吟》教案

推荐轻松、高效、有创造

——《石灰吟》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8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14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就教这课吧。上次正好参加市“轻松、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

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

三、指导熟读诗文:

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前鼻音(学生读一读),字义,写法(上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读准每个字音,将诗句读正确、流利。(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不断。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齐读。

四、理解诗意:

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五、体会诗情:

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历经磨难。

(2)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它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熟石灰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词。(指名读,诗指导,齐读。)

2、“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全然不怕,因为目的只有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

3、(师)用红笔圈出“清白”,问:你怎么理解“清白”的?

(1)石灰洁白干净的外形。(2)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4、让我们带着对石灰的敬佩、歌颂之情,再读这首诗。

5、说一说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具有石灰精神的人,说说他的事例?

6、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有所思,便吟诵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时,于谦刚好十二岁。

看到此情此景,出现在于谦眼前的难道只是石灰产生的过程吗?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位奋斗者,历经艰辛,终于实现理想,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此时,他已暗暗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人生追求。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6、现在,你们明白了诗言志、托物言志的含义了吗?

7、补充资料:是的,于谦发愤苦读,走上了为官的道路,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因此,超重阴险贪婪的家伙恨死他了,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图文并茂老师或学生介绍他一个最感人的具体事例,让于谦的形象更鲜明地留在孩子们心目中。)

真是诗如其人,《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一起慷慨激昂地再次吟诵这首诗。

8、石灰被用在建筑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干净的墙;石灰那粉身碎骨也全然不顾,它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而于谦正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练习背诵《石灰吟》。

六、作业:

板书:

石灰吟

锤、焚、碎

石头——————﹥石灰

(坚贞不屈、要留清白)

第五篇:古诗《石灰吟》《墨梅》“赏析”课

古诗《石灰吟》《墨梅》“赏析”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难点:

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运用已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搜集描写梅花的诗句。教师: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我们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你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印象中的诗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伟大的诗人明代的于谦、元代的王冕。

2.通过预习,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交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古诗《石灰吟》《墨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要求声音洪亮,字音读准。

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3)读通《石灰吟》。引导读题,解题:吟——吟诵、赞美,如(游子吟)①指生读,重点关注“千锤万击、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等词语,特别注意加点的字音,强调平翘舌要到位,咬字要清楚。

②注意这些字音,自己反复练练,然后读给同位听,互相评价,互相促进。(4)读通《墨梅》。

①指生读,重点关注“吾家、洗砚、淡墨痕、满乾坤”等词语,注意“吾”读二声,不要读成三声,要字字入目,吐字清晰。

②练读,再指生读,齐读。

2.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感受诗的韵律美。(1)出示诗的停顿,练读。(出示课件)《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指名朗读,说说停顿的方法与押韵。(按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读出诗的节奏美,体会押韵构成的声音回环之美,读出韵律美。)——注意韵脚的处理:“山、闲、间”朗读时,必须给韵脚以呼应,哪怕不是重音,也要适当比其它音节读得响亮一些。

——根据学情,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停顿符号练习朗读。——指生读,齐读。

(3)出示《墨梅》出示诗的停顿,练读。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4)指名读,齐读,打节拍读。相互评价。3.练习背诵两首古诗。4.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意(1)再读《石灰吟》、《墨梅》:

①通过预习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能读懂诗句的意思吗?现在,把你的收获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②全班交流。预设:(学生交流词语时,指导学生理解含有这些词语的诗句。)——说说你对“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理解。

——吾家:我家。(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用淡墨圈画出梅花花瓣的痕迹。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淡墨、浓墨、焦墨等。(出示《墨梅》画,学生欣赏。)

交流:你看到的梅花和我们以前看到、读到的梅花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淡墨痕”的梅花情有独钟呢?对于“清气、乾坤”你是怎样理解的?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5.整体感知诗意,引发深入学习。

两首诗读懂了。从题目来看,这两首诗分别吟诵了什么?(石灰、梅花)仅仅是吟诵这两种事物吗?借助石灰、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志向,又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情志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体会。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文眼,品味《石灰吟》的优美意境

1.自读自悟会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思。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的每一句话写了什么意思你能读懂吗?自读古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诗?还有什么疑问?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合作交流,读懂大意。

2.品词析句想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生动的画面。

预设一:“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开凿。烈火焚烧:表现用烈火煅烧石灰的过程。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预设二:“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身体粉碎。留:留下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感情朗读。

(四)把握诗蕴,品读赏析。感悟诗人志向,感受情怀 1.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1)指生读《石灰吟》,听听,石灰具有哪些特点?是哪些字词写出来的?(引导抓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留清白”感知石灰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锤击、焚烧、粉碎”的过程,由石灰石变成了“洁白”的石灰)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3)石灰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事物,经历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你再来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出深山、若等闲、全不怕、在人间”,你从中读出怎样的一种情感?(引导感知面对磨难的过程“不怕”的精神,要留“清白”的志向)谁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拓展诗蕴,深化感知。

(1)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2)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3.石灰具有这种精神吗?是谁具有这种精神?现在你体会到诗中描写石灰,是仅仅写石灰吗?(体会是在写人,写诗人自己)

4.你课前预习有没有关注了解“于谦”呢?(学生交流)补充资料: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就仰慕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勉励自己,发誓要做一个像文丞相那样“殉国亡身,舍生取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明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率领骑兵大举南犯。英宗被俘,也先屡次以其相要挟。国难当头,社稷为重,于谦和大臣们果断地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即位,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权指挥保卫北京的战役。于谦背水一战、誓死卫城,他将二十二万兵士分列于京师的九门之外,自己则身披甲胄亲赴兵营督战.大挫瓦剌也先的锐气.其后,于谦设伏,以少量骑兵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击溃瓦剌军.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趁景帝病重之际,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推举英宗即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于谦被诬谄杀害。

——结合诗句,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石灰”精神?在小组内交流。组织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对于谦的认识。

5.了解了诗人,你能谈谈于谦是怎样借助写石灰来表白自己的吗?诗中表白了一个怎样的于谦,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远大志向、爱国情怀、不怕牺牲、捍卫清白等)

6.这首诗如果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浓缩为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不怕、留清白等都可以,尊重学生的理解)7.看插图,于谦,一位爱国将领,一生光明磊落,据说他少年时路过石灰窑,石灰烧制的经历,石灰所经历的考验让他心动不止,他也要保持自己人生的清白,于是他慷慨激昂地道出了自己的志向。你能把诗中蕴含的情感、志向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再现诗情,提升诗人伟大形象)《石灰吟》

8.背诵这首诗。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朗读、背诵《石灰吟》,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王冕的《墨梅》,看看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又能感受到怎样的追求和志向。

(二)赏画品诗,感悟诗意

1.赏画。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的梅花,并回答问题:图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补充;图中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颖;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花朵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重笔墨,显得清新俏丽。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的“好颜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气”似从纸中流出。

2.品诗:作者笔下的墨梅是怎样的一种美?

引导抓“花开淡墨痕”感知没有艳丽的色彩,只是淡淡的墨痕点画。引导抓“只流清气”感知淡雅的香气。

我们读过一些描写梅花的文章,你觉得在你的印象中梅花的美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梅花的鲜艳是有名的,粉如霞、红若火、白似雪,这是一般观赏者的心醉之处。为什么作者在画梅时偏偏舍弃了它的娇艳,着黑色,淡淡的黑色,墨一样的黑色,还美吗?美在哪里呢?说说你的理解。

4.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预设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1)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学生理解: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花树上,朵朵花都是淡淡的墨痕。)

(5)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直接描写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6)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预设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①理解: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对比理解:流与留

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③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两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虽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流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三)拓展诗蕴,深化感知,感受人品。

1.天下众花,诗人为何独爱梅?诗人想借梅花表达什么呢?

引出诗人简介,王冕他出生贫寒,自学成材,诗画皆负盛名。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有官员和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被他拒绝。最后,当官员亲自下乡去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躲了起来,让官员吃了个闭门羹。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听完刚才的文字材料,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读“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2.是呀,“画梅须具梅骨气,他与梅花一样清”啊,王冕写梅花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呀,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语言文字,再次用心细细品悟。

3.这首诗如果把作者表达的意思浓缩为一个词,你觉得应该是哪一个?(流清气等都可以,尊重学生的理解)

4.看插图,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过着隐居的生活。他喜欢画梅,点点墨痕画下心中的梅花,他把自己比作一株梅,虽然扭转不了乾坤,但天地间自己多了一份清气,你能把诗中蕴含的情感、志向表达出来吗?(指导朗读,再现诗情,提升诗人伟大形象)《墨梅》

5.背诵这首诗。

环节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弄清诗中“意象”,感知托物言志的写法。1.对比诵读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探究“意象”。

(1)同学们朗读了这两首诗,我们知道作者吟咏石灰、梅花,其意不在此物,而是在于表达自我。这种写法在古诗词中经常使用,这叫做——(托物言志)

诗人为言志借以吟咏的“物”,在诗作中发展成为“意象”,就像诗中的石灰、梅花,它们已经不在仅仅是石灰、梅花,而是被诗人赋予了一种情感、志向、精神,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这就是“意象”。

(2)你能说说石灰、墨梅在这里代指什么情志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作者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借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气袭人来寄托自己淡泊名利、坚贞纯洁,实在是妙不可言。)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古诗中,有很多用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的。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吗?出示几首托物言志的古诗作为欣赏和积累。教师诵读。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有关梅花的诗句?(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的最多。鼓励学生谈谈诗歌中象征着诗人怎样的志向,并将好的诗句像老师一样粘贴在黑板上。)

3.自由诵读。合作探究:你发现“梅花”这种事物在诗中大多借以抒发怎样的情怀?这与梅花怎样的特质有关联?

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六)语言积累,迁移写话

1.如此美妙的场景,你能结合自己对古诗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要留清白在人间”、“只流清气满乾坤”的意境来吗?可以用上你积累的好词好句,先在心里组织一下语言。

(1)说给你的同位听听。

(2)注意抓住特点描写,理清写作顺序。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展示评改。板书设计:

石灰吟

托物言志

墨梅(明)于谦

(元)王冕 千锤万击

花开淡墨痕

烈火焚烧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粉骨碎身

下载石灰吟赏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灰吟赏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推荐阅读)

    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汇编7篇)石灰吟原文翻译赏析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古诗简介《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

    《石灰吟》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

    石灰吟教案(范文模版)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材简析:《石灰吟》是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课文。 这首诗托物言志,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表现诗人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气概,进而表......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 乐至县中天镇明德小学陈明忠【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锤” 、“凿”、“焚”,能理解......

    石灰吟 梗概[模版]

    一、导入课题,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 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我们......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公开课石灰吟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