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组下册数学第六周主备发言稿
大庄小学四年级组第六周数学集体备课主备
发言稿
时间:2014年3月22日~3月26日
内容:P43~P49页
教学课时:5课时主备教师:苏恒芳
一、教材分析
本周的内容是P43~P49页(连除的简便运算、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周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的灵活的计算技巧。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连除式题简便算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间内在的逻辑美,培养审美情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4、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5、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6、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
2、会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简便算法的算理。
4、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六、课外延伸
第二篇:四年级组语文第三周主备教案设计思路
四年级组语文第三周主备教案设计思路
主备
汤桂华
本周教学内容包括两首古诗,两篇精读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本周教学内容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我采取先扶再放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指导学生以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方法读懂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弄懂课文的后两部分。在学习了蟋蟀的住宅特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学生代表蟋蟀去参加住宅展览会,介绍住宅的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以题目——蟋蟀的住宅,激发学生体验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方法。
三、设计思路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温习旧知
我问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所得。当学生回答本课的写作顺序之后,教师随即板书。(选址 特点 挖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温习,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本环节的设计,学生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温习了旧知,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写作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情
1、学习蟋蟀选址这部分内容
我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址的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圈画出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读出画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我问学生,蟋蟀在选择住址方面是否讲究,怎样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慎重、不肯随遇而安。然后我让学生说说对“随遇而安”的理解。教师小结,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会。“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想到的。教师适时小结,并点拨让学生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采取个别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学生会学习,就要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词句体会段落的意思,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我们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要多与自己的“哑巴老师”结交朋友,他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要通过“眼——脑——口——耳——脑”的反复过程,是一种由表层到深层的强化过程。朗读可以获得较之默读深得多的真切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必然诱发再读的强烈兴趣。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对意蕴的理解,从而产生深刻的关于作品形式美的认识。正如人们所说的,读书万遍,其意自现。因此,朗读教学极其重要。
(三)、课堂总结,学习写法
蟋蟀的住宅只不过就是一个小洞,而作者却说他是一个住宅,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有多处运用了这种写法,出示: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让学生找出类似的句子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作者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四)、交流收获
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做以总结:《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它让我们体验到了观察的乐趣,同学们,为了能继续拥有这份乐趣,让我们也学学作者,细心观察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教师号召学生观察事物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第三篇:数学下册第六周教案
第九课时: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下第39页例1。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灵活性。
3、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1、对减法性质的正确理解。
2、根据题情灵活选择算法。教学准备:
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新: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我与好书为伴”的活动,同学们读书的兴致都很高,我相信大家坚持下去一定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刘老师也挺喜欢看书和收集一些好书的。星期天,我去书店看到了一套四大名著:《三国演义》68元、《红楼梦》32元、《水浒传》54元、《西游记》46元。根据这四本书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例题:
刘老师身上有268元,要买《三国演义》、《红楼梦》两本书,那还能剩下多少钱?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算!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列式算一算,并与同桌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与算法。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解题情况。
2、反馈结果,交流探新:
①请同学说出各种不同的算法,教师及时板书算式(可能的算式): 268-68-
32、268-32-68、268-(68+32)、268-(32+68)②那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想法。
③这些方法都对,那你们觉得哪种算法更方便呢?说一说你的理由。④从算式“268-68-
32、268-32-68、”到算式 “268-(68+32)、268-(32+68)”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左右联系看可以看出一条规律来,谁试着说说看?
生: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
师:真不简单!不过,刚才大家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从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从右往左看,我发现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一个一个减去。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
师: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我们还得进行验证。大家说,如何证明我们的发现?
生:再多举一些例子试试看。
师:这倒是一个比较好的主意。谁先带头给大家作个示范? 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
师:现在,能写类似算式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举例验证一下。
师:通过无数多的算式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吗? 生:a-b-c=a-(b+c)
3、如果是买《水浒传》、《西游记》两本书,那还余下多少钱?请同学用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算一算,并加以反馈。
三、基本练习:
1、根据性质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与数:
320-64-36=320-(+)184-58-42 = 184-(○)
1789-(789+238)= 1789-()○()286-37-42-21= 286-(37○42○21)
(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对减法性质的理解)
2、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574-74-200= 367-36-64= 469-158-27= 678-(278+123)= 1587-(421+79)= 289-45+55= 470-254-46= 672-36+64= 458-(87+258)①请同学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②反馈比较,优化算法。(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灵活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算法的能力)
师:在解决问题或计算中,我们常说要找简便的方法,那么你是依据什么去找的呢?(请大家讨论说一说)教师小结:方法是不是最简单关键要看题情,看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四、解决运用:
1、①书本第39页的第二题,请学生进行解决并说明自己的算法。
②四年级三个班在“献爱心、助灾区”的活动中共计捐款1378元,其中四(1)班捐款622元,四(2)班捐款378元,四(3)班捐款多少?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放下手里的一切,闭上眼,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这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而后请部分同学说一说,教师作简要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它们的和。a-b-c=a-(b+c)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P40/例2(综合运用加碱计算的实践问题)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新授
1.观察图
(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
(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小组讨论。(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方法一:
(1)56+31+19(2)56+31+24(3)56+19+24
(4)31+19+24
方法二:把四本书的价钱加起来。
56+31+19+24 =(56+24)+(31+19)=80+50
=130 130-100=30(元)
30元接近31元。
所以56元、19元、24元这三本书总价在100元左右。
2.观察图
(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方法一:
100-48-47 方法二:
100-(48+47)
方法三:把100分成两个50
50-48=2(元)
50-47=3(元)2+3=5(元)
答:找回5元。
三、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P42/5—7 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时: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8÷7= 720÷9÷8= 1800÷3÷6= 6200÷62÷10= 560÷56= 720÷72= 1800÷(3×6)= 6200÷(62×10)=(2)你发现了什么?
二、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2)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 请一位学生说,教师演示:
(1)
(2)其他同学边看演示边列算式。(16÷2÷4)2.提问。
①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8份)②这个8份是怎么来的?(2×4)
③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16÷(2×4)
④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 ⑤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3.学生操作。拿出12根小棒。
①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②用两种方法列式。③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起来吗?
三、小结规律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4)12÷3÷2=12÷(3×2)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四、学习例3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1)投影第43页主题图与例3的文字。(2)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说出先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
五、练习: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左边的两小题。2.口算。
教师逐一出示以下口算题,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用手势表示得数,然后说出口算的方法。
(1)81÷3÷3(2)120÷12÷2(3)240÷5÷24(4)210÷(7×6)(5)350÷(25×7)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4.自编一个可用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1)在前后桌四人小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巡视,发现编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六、小结(略)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a÷b÷c=a÷(b×c)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 18×20 24×40 15×40 15=()×()24=()×()30=()×()36=()×()
二、新授
出示 例4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什么是“一打”?“一打”表示12个。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3)12×25(2)25×12 =12×(100÷4)=25×(3×4)=12×100÷4 =(25×4)×3 =1200÷4 =100×3 =300(元)=300(元)
第1种直接计算。
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完善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
4、5
板书设计:
= =3 =3 =300课后小结: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 12×25=300(元)(3×4)×25 =12×(4×25)=12×100 =1200(元)=300×25
×(100÷4)×100÷4 ÷4(元)
第四篇:大庄小学一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主备发言稿
大庄小学一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主备发言稿
时间:2015年月 日————2015年月 日 周数:第8周
内容:识字第2课 ————识字第4课 教学课时:9课时 主备教师:杨勤
一、本周教学内容分析:
本周教学内容包括:识字
2、口耳目,识字
3、在家里,识字
4、操场上,共计9课时。本周教学内容是识字教学的开始,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尤为重要。
2、《口耳目》这是一篇象形字归类识字的课文。本课时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萌芽,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情境中读读、认认、贴贴、说说。比如说学习“目”吧,可以在课前画出眼睛的实物图,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让学生知道“目”即眼睛)把你认认识的字贴在实物画的下面。比一比:图画、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3、《在家里》是表现现实生活的一课,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一些孩子门喜欢的卡通人物)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我们向他介绍我们家里的布置:如哪是沙发、茶几、台灯、电视……出示我们事前准备好的生字卡片。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一高昂的热情来认识生字。另外学习了课文以后,要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的道理。
4《操场上》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本周教学要求。
(一)识字方面
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进行识字。”
(二)写字方面
1、要抓好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2、课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进行书写指导。
三、本周教学目标及其措施。
1、认识52个生字,会写20个字,认识7种笔画和4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4、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5、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6、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7、能够正确区分声母和韵母。
8、认识反义词,把认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会说“谁做什么”这样完整的句型。
9、背诵《咏鹅》。
10、口语交际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学生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一去二三里》。难点: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景色美,感悟汉字的形象性。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五、教法学法
(三)《语文园地一》中第一项“我会写”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声母表、韵母表,再讨论讨论怎样才不会漏掉
(四)、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的教学目标是引导观察游戏的过程,情境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自己做游戏的过程和心理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第五篇:八年级汉语,教案,备课本 第六周
第二十三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
词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记住本课10个生字和17个词语的字音和字形。理解:理解本课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应用:能用本课词语造句。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词语的字音、字形。难点:掌握词语的用法,能用词语造句。德育渗透
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时,要看出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出长处。不能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教具:书、小黑板、书 教学方法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3、板书词语。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5、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词语
1、软 :本义:柔软。柔和;温和。形容人体柔弱无力。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里早软了。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2、秃 :本义:头顶无发。山无草木。如:秃山(不生
草木的山丘);秃树(枯树)
3、动身 :启程,上路。每到开学时,我三更就从家里动身。出发,打算一早就动身去度假。同义词:动手
4、托 :本义:寄托。小结
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词语的读音和字形。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教研组组长签名:
第二十三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识记: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
理解:
1、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
2、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应用:能口述课问大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句型。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的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难点: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
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时,要看出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出长处。不能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教具:书、小黑板、录音机、书
教学方法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回答下列问题
1、院子里共有几棵树?答:两棵树。
2、小柳树长得怎么样?
答:小柳树腰细细的,枝条软软的,真好看。
3、小枣树长得怎么样?
答:小枣树树干弯弯的,树枝秃秃的,真难看。
小结
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
教研组组长签名:
第二十三课 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掌握正确发音,会读课文。
理解: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应用:能口述课文大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句型。
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的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难点: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
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时,要看出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出长处。不能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教具:书、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方法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5、逐词逐句地讲解课文。
6、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
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回答下列问题
4、小枣树什么时候难看?
答:冬天。
5、小柳树为什么惭愧?
答:因为他耻笑了小枣树,而小枣树没有怪他,反而没有说他自大。所以小柳树惭愧了。小结
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十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教研组组长签名:
第二十三课 小枣树和小柳树(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识记:熟读本课情景会话,记住录音文本内容。
理解:理解本课情景会话内容及情景会话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应用:能用情景会话材料发展听说读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的情景会话并理解情景会话大意,记住录音文本内容。难点:用汉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录音文本的内容。德育渗透
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时,要看出别人的短处同时,也要看出长处。不能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邻居之间要有互相帮助。教具;书、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方法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听情景会话、听力训练录音。
4、老师范读,领读、齐读、份角色朗读情景会话,老师及时纠正。
根据情景会话内容口头回答下列问题。
1、艾山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动身?
答:要去天池,后天动身。
2、那里的雪莲最好?答:天山的雪莲最有名。
3、关节炎什么时候疼得厉害?答:一到冬天就疼得厉害。
4、王大妈服用后,病情怎么样?
答:用了以后,腿好多了,能下楼了。
小结
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情景会话内容。
布置作业
1、熟读会话.2 教研组组长签名:
第二十三课 小枣树和小柳树(第五课时)
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内容
2、掌握阅读中的重难点生字和词语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阅读内容
难点:理解并能够运用阅读中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作业:。
组长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