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

时间:2019-05-14 18: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

第一篇: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

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修订颁布《考试大纲》?

答:《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最近中组部颁布的《考试大纲》是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0年1月,中组部制定颁布的“试行大纲”,对规范全国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发挥了重要作用。“试行大纲”颁布4年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出了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这些都必须及时反映到《考试大纲》中来。因此,中组部决定重新修订并正式颁布《考试大纲》。它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请您再介绍一下《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共分五章十八条。第一章总则,对制定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依据,考试大纲的功能和作用、适用范围、组织实施主体等作了规定;第二章公共科目笔试,第三章专业科目笔试,分别对公共科目笔试与专业科目笔试的功能和目的、测试方式、试卷结构、测评要素、考试内容等作了规定;第四章面试,对面试的功能和目的、测试方法、实施程序、测评要素等作了规定;第五章附则,对考试大纲的解释与施行时间作了规定。概括起来,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在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政治部分专门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对各科目的知识点根据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作了全面修改和完善。

二是突出体现了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测试的要求。修订后的《考试大纲》针对领导干部考试的特点,增加了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调整完善了面试测评要素。通过在笔试中适当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在面试中采用评价中心技术等方法,突出了对领导能力素质特别是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

三是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总结吸收了近年来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高级公务员选拔的先进方法,对笔试的试卷结构和面试环节的测评方法技术及其实施程序作了改进。

四是严格贯彻了《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这次修订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关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对考试大纲的适用范围、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作了修改和调整,与《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相衔接,在具体内容和文字表述方面更加规范、准确。

问:领导干部选拔考试有其自身的特点,请问《考试大纲》是如何突出体现对领导能力素质测试的?

答:领导干部选拔考试不同于国民教育考试,不同于招考录用公务员考试,也不同于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它是选拔领导干部的考试。因此,修订后的《考试大纲》进一步突出了对领导能力素质的测试,主要体现在规范了笔试和面试的功能,新增了笔试测评要素、完善了面试测评要素。

《考试大纲》规定,公共科目笔试的功能是:“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

题的能力。”专业科目笔试的功能是:“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的功能是:“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本次修订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新增了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和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并对原有的面试测评要素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考试大纲》总结吸收了近年来考试测评工作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规定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5项,即理论素养、公共知识素养、政策法规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4项,即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管理能力和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同时,将面试测评要素修改调整为10项,即: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激励能力、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和个性特征。

这样,修改后的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的功能定位更加准确,测评要素更加全面,从而使考试更能起到有效检测应试者领导能力素质的作用。

问: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是《考试大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请问这次修订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是这次修订的一个重点。修订后仍保留了“试行大纲”中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等六个部分的结构框架,着重对各部分学科内容作了修改和完善,补充了较多的新内容,删除了过时、过专、过细的部分知识点。修订后,公共科目笔试内容由原19个科目增加到21个。“试行大纲”中公共科目知识点共有606个,这次修订时删除了原有知识点165个,占“试行大纲”知识点总数的27%。修订后《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知识点共有784个,比原来净增178个,其中:保留原有知识点216个,约占现有知识点总数的28%;原225个知识点经过修改现为239个,约占30%;新增知识点329个,约占42%。修订后的公共科目笔试内容,更好地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基本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其中较大的修改有:在政治部分新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目;按照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内容作了全面调整;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等交叉的知识点作了适当修改、调整,做到各有侧重,尽量避免重复。经济部分由原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关系若干问题两部分内容,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四个部分。法律部分在有关部门法中增加了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的内容。管理部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领导科学两个科目调整为公共行政、公共政策、领导学三个科目。并相应地对有关科目的知识点做了适当修改。

问:以上您主要谈了“考什么”的问题,请您再介绍一下《考试大纲》在“怎么考”的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

答:《考试大纲》依据近年来选拔考试命题的实践和考试测评科研成果,对笔试试卷结构、面试测评方法及其实施程序进行了补充完善,具体解决“怎么考”的问题。

一是重新确定了笔试试卷结构。笔试试卷结构是指试卷中的试题内容比例、试题难易比例、题型比例等。“试行大纲”中对试卷结构的规定按司(厅、局)级、处(局)级、科(局)级设置,比较具体,但从考试工作实践看,难以把握和实际操作。为增强对笔试命题的指导性、可操作性,提高笔试的测试效能,修订后《考试大纲》对公共科目笔试和专业科目笔试的试题内容比例、试题难易比例等过于具体的规定修改为原则性规定,即“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题难度根据领导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50%,较容易试题约占30%。”试题类型仍划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但对个别题型作了调整,如:在客观性试题中补充规定,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在主观性试题中

取消了原有的改错题,增加了申论题,专业科目笔试题型中还取消了写作题。同时,增加了“选拔职务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的规定。

二是完善了面试环节的测评方法及其实施程序。《考试大纲》规定:面试环节中可使用结构化面试方法,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演讲等其他测评方法。并对各种测评方法作了更具体、规范的说明。删除了面试测评实践中极少使用的工作取样法。为鼓励各地各部门采用并推广先进的测评技术,提高测评信度与效度,规定“有条件的可采用评价中心技术以多种方法进行测评”。同时,补充和完善了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和演讲等测评方法的实施程序。

问:最后,请您谈谈如何贯彻执行《考试大纲》?

答:制定《考试大纲》非常重要,切实有效地执行《考试大纲》更为重要。中组部对贯彻执行《考试大纲》非常重视,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考试大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考试题库建设要以《考试大纲》为基本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应从全国领导干部考试通用题库和经中组部认定合格的省级组织部门题库中提取试题,以保证考试质量。

第二篇:中组部就党政领导干部公选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答问

中组部就党政领导干部公选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答问

http://.cn2009年09月09日22:15中国新闻网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组部负责人。问:2004年《考试大纲》正式颁布以来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考试大纲》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标准和依据,对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广泛开展,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工作中试题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不统一、程序不规范、考试成本过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通用题库,制定用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内容、方式、程序的规定。为保证考试质量,降低考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推进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从1998年底开始启动全国通用题库建设,并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2000年1月我部颁布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2004年,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我们总结各地各部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在《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制定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规范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内容、方法和程序,促进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各地各部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二是为全国通用题库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三是对广大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长本领,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四是降低了考试成本,保证了考试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各方面的反映看,总体效果是好的,广大干部给予了充分肯定。

问:《考试大纲》正式颁布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什么还要修订呢?

答:随着近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内容和方法技术做出新的规定。

二是从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实践的新发展看,近几年来,各地各部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取得了新进展,考试工作积累了许多新的经验、探索了新的方法、发展了新的技术,这些新经验、新方法、新技术需要在《考试大纲》中及时加以体现。

三是从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看,也有了许多新的内容,需要及时体现在《考试大纲》

之中。把这些新的理论、新的经验、新的成果和新的要求反映和体现到《考试大纲》中来,增强《考试大纲》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问: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共分五章十八条。正文包括总则、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面试、附则五部分内容,附件为公共科目笔试内容。该《考试大纲》充分体现了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中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的新经验和新做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了“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从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和职位特点出发,设计考试,突出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检测和评价。

问: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应重点把握什么?

答:考试只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环节之一。《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除考试环节外,还有报名与资格审查、组织考察、党委(党组)讨论决定等其他环节。

为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强调了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考试大纲》时,要重点把握“干什么、考什么”原则,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记者 谭浩)

第三篇:中组部就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答问

中组部就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答问(全文)
2010 年 04 月 12 日 18:3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 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 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 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以下 分别简称《有关事项报告办法》、《“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离任检查办法》)。在 上述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之际,中央组织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请您介绍一下颁布实施这四项监 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督制度的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督制度的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答:2002 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 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胡锦 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 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 度。”从两年来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反映仍然比较突出。为此,中央组织部组织力量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从 2007 年起正式会同中央纪委研 究起草《责任追究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先后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 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于 2010 年 3 月 7 日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央组 织部同步研究起草了其他三个办法,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于 2010 年 3 月 9 日由中央组织部印发。颁布实施这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就是要贯彻中 央的部署和要求,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 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问:这次集中出台四项监督制度,在健全完

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解决干 这次集中出台四项监督制度,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 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答: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 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 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二是通过细化 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 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 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四是改进了监 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这对于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 后搞不正之风”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问:监督制度一般都具有预防功能,这四项监督制度在发挥警示和预防作用上有什 监督制度一般都具有预防功能,么突出的地方? 么突出的地方? 答:坚持惩教结合、注重预防,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方针,这四项监 督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责任追究办法》列出了应当追究责任的 39 种主要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处理措施,使各类相关人员都清楚地知道,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哪些行为会受到追究,从而树起“警示牌”、架起“高压线”,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虽然实施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后”,但它会激励、约 束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选人用人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 满意度,对规范选人用人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离任检查办法》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 用人权。《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本身就是一项事前把关和预防制度。制定和实施这四项 监督制度,不仅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中筑起了一道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防火墙”。问:《责任追究办法》在界定责任主体、划分责任情形上是如何规定的? :《责任追究办法》在界定责任主体、划分责任情形上是如何规定的? 责任追究办法 答:《

《责任追究办法》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将责任追究对象划分为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主要 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 员、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等 5 个大类;对每一类责任追究对象,针对其在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中职责和权限的不同,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情形,共 39 种。这 5 大类责 任主体和 39 种责任情形都比较具体,用人上出了问题,有没有违规失责情形,应当追究 谁的责任和怎样追究责任,规定得比较清楚,在解决责任认定难的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问: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调查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责任追究办法》对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调查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责任追究办法》,《责任追究办法 此是如何规定的? 此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责任追究的实际情况,《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 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 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理举 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 行调查处理。对应当进行调查处理而不进行调查处理的,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也要追究责任。问:发现干部“带病提拔”如何追究选人用人责任? 发现干部“带病提拔”如何追究选人用人责任? 答:少数干部“带病提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带 病提拔”,有的是由于“带病提拔”的干部问题隐藏很深,在提拔任用前没有发现;有 的则是由于选拔任用工作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 拔”,《责任追究办法》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 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 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方式有哪些?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方式有哪些? 答: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责任追究的方式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

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5 种措施。纪律处分主要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作出。其中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 关处理。问: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是如何把握和规定的? 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是如何把握和规定的? 答:鉴于选人用人中的违规失责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 任追究的影响期坚持了从严的原则。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 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纪律处分的,执行《中国共 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影响期。同时受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 期长的规定执行。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问:《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 12 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规定这 12 种报告事 :《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项主要有哪些考虑? 项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 12 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其中有些是容易产生 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问题,有些是容易让干部群众对用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的问题。12 种 报告事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的事项,包括越级提拔干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 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 5 种情况;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 见的事项,包括破格提拔干部,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 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 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等 7 种情况。通过实施报告制度,实行 事前把关,以有效地强化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防范用人上违规现象发生。问:对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情况,发 对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情况,现之后将如何处理? 现之后将如何处理? 答:按照规定报告有关事项,是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的一条重要纪律。对应当事 先报告而未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 项,《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凡违反 本办法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当予以纠 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将此列为责任追究情形 之一,明确对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 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将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 的责任。《“一报

告两评议”办法》 中 为什么要设计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问: “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为什么要设计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 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干部选得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 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逐人进行评议,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以具体到人 求深入。将两项评议结果进行对照、综合分析,有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的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也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 督管理。问: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 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位是否也要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位是否也要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 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也就是说,凡是有干部任 免权的地区和单位党委(党组),都将普遍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问:按照规定普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后,各地区、各单位每年都将形成一个评 按照规定普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各地区、议结果,对这些评议结果将如何运用? 议结果,对这些评议结果将如何运用? 评议结果将如何运用 答:用好民主评议结果是“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每年“一报 告两评议”工作结束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及时向各地区、各单位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按照规 定,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予以表扬; 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要按照《责任 追究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组织人 事部门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问:实施《离任检查办法》,如果离任检查的民主评议结果较差,即将离任的市县 实施《离任检查办法》,如果离任检查的民主评议结果较差
,》,如果离任检查的民主评议结果较差 党委书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党委书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此,《离任检查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离任检查民主评议中,干部群众对 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 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对其任职地区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 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经组织考核认定,要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采取相应 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提拔使用的资格。问:离任检查发现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如何处理? 离任检查发现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如何处理? 答:按照《离任检查办法》规定,检查发现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存在 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问题的,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 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 属实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拟提拔使 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问:如何保证四项监督制度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保证四项监督制度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得到落实 答:抓落实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抓具体、使狠劲,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中央组织部 针对每一项制度的要点和特点,分别研究提出了抓好贯彻实施的若干具体措施。比如,

为抓好《责任追究办法》的贯彻实施,将推动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尽快开通网上举 报,健全完善全国组织系统信访举报、“12380”电话举报和网上举报“三位一体”的举 报网络;认真执行立项督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举报查核工作责任制,做到线索清 楚、内容具体的举报必查,实名举报必查,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督促各地 区、各单位制定和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办法,为实施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同 时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定期将实施责任追究情况特别是对“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 程“倒查”情况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发现落实制度不到位的,将及时进行纠正和 问责。要以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记者 谭浩)


第四篇:中纪委就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准则》的颁布实施答问

中纪委就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准则》的颁布实施答问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已由中共中央2010年1月18日颁布施行。日前,中央纪委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廉政准则》的有关情况,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问。

问:近日,中央印发了《廉政准则》,请您介绍一下出台这部法规的背景情况。答: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否做到清正廉洁,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的利益、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问:请您介绍一下《廉政准则》的主要内容。

答:《廉政准则》分为总则、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实施与监督和附则等4个部分,共18条。

总则部分,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意义,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正面提出了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等原则性要求,同时也明确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章“廉洁从政行为规范”部分,分别从“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禁止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等8个方面提出了52个“不准”。这些要求与《廉政准则(试行)》相比,一是保留了《廉政准则(试行)》中目前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不与新要求存在交叉的5个“不准”;二是对于规范内容相近或者类似、存在交叉的,进行了归纳、合并,有的还借鉴了地方和部门的做法,形成了19个“不准”;三是对于与《廉政准则(试行)》规定内容不存在交叉的,加以吸收,新增形成28个“不准”;四是考虑到有些要求提出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这些方面的不廉洁行为已无产生蔓延的土壤,再写入廉政准则意义不大,作了删除。

第二章“实施与监督”部分,作了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申和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责任,并分别从教育、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三章“附则”部分,明确了《廉政准则》的适用对象,并对有关地区部门单位依据《廉政准则》制定具体规定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看,《廉政准则》贯彻了党中央和中央纪委近年来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要求,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新进展,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实际需要,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基础性法规。

问:《廉政准则》与《廉政准则(试行)》相比有哪些创新?

答:《廉政准则》基本保留了《廉政准则(试行)》的总体框架结构,但对具体内容作了较大修改。与《廉政准则(试行)》相比,《廉政准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廉政准则》除在总则中明确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廉政准则》的重要立法目的之一外,还在行为规范的设定以及实施与监督制度的设定上,始终注意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其中,并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特点加以突出和体现。

二是突出了防止利益冲突的精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虽然我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中较少使用利益冲突一词,但防止利益冲突的精神和大多数内容,在《廉政准则(试行)》及相关廉政要求中多有体现,如配偶子女从业的规定、任职和公务回避的规定、离退休后从业的规定等。《廉政准则》更加突出和体现了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总则部分增加了“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的原则性要求;第二条中增加了不准“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等内容,使防止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活动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规定更加全面;第五条中增加了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等内容,使防止领导干部的特定关系人的行为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方面的规定更加全面;新增加的第七条规定了不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有利于防范公权力与市场经济活动发生不正常联系。总的来说,《廉政准则》较为突出地体现了防止利益冲突的精神。

三是强调了禁止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谋取私利。《廉政准则(试行)》没有涉及党员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问题。2003年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要求,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廉政准则》专门增加了一条,即在第七条中针对五种比较典型的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这样规定,有利于防范公共权力与正常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市场经济活动发生不正常联系,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四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意义。将近年来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写入廉政准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廉政准则》第八条针对实践中党员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六项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五是充实完善了实施与监督制度。由于《廉政准则》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的效力层次较高,其规定不宜过细,因此,从两方面充实完善了实施与监督制度:一是充实《廉政准则(试行)》第二章实施与监督部分。如,第十一条中规定,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通过贯彻实施民主生活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监督制度,加强对本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第十二条中规定,将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实施和执行本准则的情况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拟在修订《〈廉政准则(试行)〉实施办法》时,设计更为具体的实施与监督制度。

问:请您谈谈中央纪委对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有什么要求?

答:各级党委(党组)要根据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工作抓紧抓实。各级纪检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使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和模范遵守《廉政准则》,切实履行好应当承担的责任。

贯彻落实《廉政准则》,要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承担有关工作的同志进行集中学习,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廉政准则》,严格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自查自律和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廉政准则》,努力形成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良好氛围。要抓好制度建设工作,把《廉政准则》的要求细化并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廉政准则》,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把廉洁从政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使廉洁从政工作贯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形成廉洁从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要抓好监督检查和对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查处工作。各级纪检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使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在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确保《廉政准则》的贯彻执行。

第五篇:中纪委中组部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规定答问

中纪委中组部就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规定答问

201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发布施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求的具体措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规定》的贯彻落实,日前,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规定》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规定》,请介绍一下出台这部法规的有关背景情况和修订的简要过程。

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和国家的形象,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作用重大。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办发„1997‟3号)。2004年,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中央纪委开始对《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进行修订。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办发„2006‟30号)。实践表明,《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亟待修订。主要体现在:一是报告内容范围较窄,未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经济活动方面等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有关事项,不利于党组织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有关情况;二是调查核实和责任追究部分内容比较单薄,力度不够,需要加以充实完善,等等。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之后,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修订《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回应社会关切,中央纪委迅速开展了修订工作。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了部分中央国家机关负责同志和部分省(区、市)纪委负责同志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了修订送审稿。2009年12月,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修订送审稿。根据中央纪委书记办公会议的决定,将文稿送中央组织部征求意见,同时征求了十几个省(区、市)纪委书记和有关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组组长的意见,并请他们代为征求本省(区、市)党委书记、驻在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同月,中央组织部部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这个文稿。

2010年2月,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修订送审稿,要求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后呈报中央审议。修订送审稿先后经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最后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并于5月26日印发。可以说,《规定》的修订工作,坚持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请介绍一下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

答:修订《规定》,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认真总结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防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党中央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贯要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党中央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先后出台了许多重要规定,包括要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体现了预防腐败的思想,是“治病于未发之前”或“治病于初起之时”的举措,体现了对领导干部关心爱护的精神。《规定》除保留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内容外,还紧紧抓住当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事项列入报告内容。上述事项是近些年领导干部容易发生问题的方面,有的是隐性的、苗头性问题,有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普遍性问题,有些则是容易发生腐败的问题。领导干部通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可以全面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领导干部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不断强化严格自律的意识,自觉将不廉洁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错酿成大错,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

问:请介绍一下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答:《规定》共23条,3400余字。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适用对象、报告内容、报告的程序、综合汇总和查阅及调查核实的权限和程序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理等。

与2006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相比,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同时,《规定》仍以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为主,除住房和投资以外,不涉及其他财产事项。二是,将收入申报制度与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合并,并相应修改了报告主体的范围,吸收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5年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以下简称《收入申报的规定》)的有关内容。主要考虑是,纳入收入申报制度可以增强报告制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便于统一组织实施。而且,《收入申报的规定》中有些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有必要进行修改完善。《收入申报的规定》的适用对象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包括非党员领导干部,为了保持二者适用对象上的一贯性,《规定》将非党员领导干部纳入了报告主体范围。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报告程序,明确了查阅和调查核实报告材料的条件、主体和审批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妥善处理了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之间的关系,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问:《规定》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那么对乡科级干部是否有报告要求?

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始终是我们加强廉洁自律工作的重点。《规定》的适用对象也主要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与近年来我们颁布实施的廉洁自律方面的法规(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在适用对象上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在执行中互相衔接,也容易被大家接受。

乡科级干部,特别是县(市)直属机关的科级领导干部和乡镇领导干部,大多面对人财物方面的实际事务,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和不廉洁行为。同时,乡科级干部大多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其行为关系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关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有必要对乡科级干部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但是考虑到,第一,我国乡科级干部的数量比较庞大,统一要求他们全部报告,工作量大,工作成本比较高;第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在报告主体上不宜搞一刀切;第三,此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切实解决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执行效果和贯彻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在报告内容和报告程序方面予以修订。因此,为了突出监督重点,《规定》没有将县(市)直属机关的科级领导干部、乡镇领导干部纳入报告主体范围。但是《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需要扩大报告主体范围或者细化执行程序的,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备案。”将科级干部是否纳入报告主体范围的权力赋予了各省(区、市)党委、政府,这样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作出相应的规定,切实解决问题,增强实效。

问:《规定》为什么将投资界定为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和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这几项?

答: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将领导干部的投资情况列入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投资的种类非常多,一般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是一种直接投资,属于比较传统的投资方式,包括投资经商办企业,投资贵重物品,投资房产等。金融投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实物投资的基础上形成的。金融投资的目的在于金融资产的增值收益,是一种间接投资,包括购买有价证券、股票(包括股权激励)、期货、基金、投资型保险以及其他金融理财产品和购买非上市公司的股票、证券等。

投资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现阶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具有普遍性的投资方式是购买有价证券、股票等金融理财产品。这类金融理财产品的金额起点较低、投资方式简便、可选择的种类丰富,为大多数领导干部所接受。同时投资这些金融理财产品已采用实名制,使对领导干部报告这类投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供了制度和技术上的依据。

而其他一些投资方式,例如经商办企业,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有关规定,领导干部禁止“个人或者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违反规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个人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因此,大多数领导干部不得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和个人经商办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可以持有非上市公司、企业股票、证券)。但考虑到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共同生活的子女可以从事以上投资行为,且这些投资行为一般所需资金数额较大,容易产生利益冲突,群众反映突出,因此《规定》将领导干部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非上市公司、企业和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的情况列为需要报告的事项。

另外,关于房产的问题,《规定》不仅要求报告房产的投资情况,还应当注明房产来源和具体地址、建筑面积以及商品房、福利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或自建房等产权性质。

问: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如何进行充分运用?

答: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材料的运用,《规定》主要设计了两种运用方式。

第一种,是《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综合汇总程序,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报告情况进行综合汇总。同时,考虑在以往的工作实际中,通过综合汇总可能发现一些普遍性问题。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根据《规定》“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第二种,是《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查阅程序。《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十二条曾原则规定了报告材料的运用,即“纪检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工作需要经审批可查阅本地区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实践中各地普遍反映,此条中“工作需要”的规定不明确,不便于操作。为了有效利用报告材料,充分发挥报告制度的作用,《规定》结合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职责,对报告材料的使用条件和程序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本机关、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有关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在履行职责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有关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另外,考虑到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也可能需要查阅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因此《规定》新增加了“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经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案件涉及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规定》明确: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和检察机关查阅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时,均要求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

问:违反报告要求,应当受到何种追究?

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对报告人违反规定的,只设计了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的责任追究方式。《规定》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调整工作岗位、免职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责任追究方式。这样规定,理由一是实践中普遍反映,《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规定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刚性不强。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这对进一步强调纪律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二是与今年初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相衔接。该准则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在其第十三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本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按照上述规定,领导干部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或者不按照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属于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特别是隐瞒不报的行为,情节更为严重,应当视为违纪行为,理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因此《规定》增加了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责任追究方式。

问:《规定》颁布实施以后,关键是贯彻落实,请谈一谈对学习贯彻《规定》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深入学习和贯彻《规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学习宣传贯彻《规定》的重要意义,把学习贯彻《规定》与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规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准确、生动、有效地宣传《规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准确把握《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重要意义,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开展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规定》,充分发挥《规定》赋予的有关职责权限,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规定》的发布施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把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下载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组部负责同志就颁布实施《考试大纲》答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