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人才培训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质量要求。
我校在长期的中专办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以“第二专业”、“第二学历”、“第二证书”、“第二课堂”为内容的“四个第二”工程,办出了特色。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能直接上岗顶岗,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即使在近几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高就业率。对此,《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都先后进行了报道。1996年,我校试办五年制高职班以后,借鉴中专办学的成功经验,根据高职生的培养目标,着力推行“四个第二”工程,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两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内涵
(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五年制的高职教育为高职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我校遵循“合格 特长”的原则,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如推行“特长证书”制度,改革奖学金的发放办法,把有无特长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把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方面。
学校还大力拓宽“第二课堂”的外延,将其分为文化艺术、智能技能扩展、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等四种类型,并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管理。
我们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
一:将加强学生管理和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办各种课外活动,如开设有关专题讲座,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照常对学生开放,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也正常开展活动。这样做既加强了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工作,又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把“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
学校利用“第二课堂”来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车工、钳工等技能的训练,各课程助教小组制作教具和准备实验,协助教师批改和评比作业,“一帮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等工作。有的课程组还成立了全校性的助教协会,如语文助教协会,设立了戏曲表演、播音朗诵、器乐演奏与赏析、书法美工、写作编辑等工作部,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助教活动。
三: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和特长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校利用寒暑假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以“打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和提高自身素质。今年暑假,我校99.3%的高职生参加了“打工”活动,平均天数为12.5天,人均获得报酬112.4元。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具有特长的高职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毕业生。
(二)必须获得“第二证书”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专门机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对被考核者进行的评价,因而更具权威和效力。我校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取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才能最后毕业。
鉴于纺织行业尚未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一方面发挥行业的牵动作用,与专家顾问委员会共同进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制定专业岗位目标体系,争取得到行业认可;另一方面采取过渡办法,即要求学生用若干岗位技能证书替代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各类技能鉴定尽可能与社会考试接轨,使之得到社会认可。
对一二年级学生,学校强化了计算机能力和英语水平的训练要求他们必须全部通过省计算机初级考试和省英语初级考试,并鼓励他们参加中级考试;对机电类专业学生,学校还要求他们通过钳工、车工和维修电工初级考试;对服装类专业学生则要通过样衣制作考试。
目前,我校高职生基本上都取得了两张以上的技能证书。随着年级的提高和专业课程的陆续开出,学校还设置了其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第二证书”。学生多一份“第二证书”,多一项专业技能,今后就业就多增添一份“筹码”。
(三)倡导攻读“第二专业”,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生毕业后必须通过竞争才能找到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的择业面,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我校为高职生开设了一些具有潜在社会需求的大专层次的“第二专业”。
例如,基础科开设英语专业提高班,以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要求;机电科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第二专业,有效地增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我校现有的五个高职专业中四个专业为工程类,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生认识到在学习工程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为此,本学期经管科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财务与会计”、“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第二专业。
我校在开设第二专业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才发放经学校统一印制的写实性第二专业
证书,作为学生择业时的专业证明。
据统计,我校96级和97级高职生中,参加各类第二专业学习的共有156人,占总人数的32.6%。
(四)力争取得“第二学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能取得“第二学历”,意味着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适应性,有助其广开就业渠道。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中,部分高年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自身也有提高学历层次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而又连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让部分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攻读相关的本科专业,这既顺应了社会和行业经济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激发这部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思考
开展高职试点两年多来,我校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探索。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得到社会和行业的积极配合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其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明确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并制定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给高职生能力培养提供权威的目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渴求行业的牵动和社会的支持,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有据可依,又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之在择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要真正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合作,并发挥行业牵动的作用,就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和行业中那些设备、技术和管理上一流的企业的支持,促使他们为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和实践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开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还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企业集团共建社会急需专业,形成一批联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应注意从生源素质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初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人文素养与知识明显不足,导致他们对社会生活认识肤浅,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并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为高职生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拾遗补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在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既加强了他们职业技能的训练,也有益于其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到按需施教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从拓宽服务面向的角度来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只有明确主次关系,才不会本末倒置。
我校明确必须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强化;要求学生必须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第一专业”的学习,保证取得“第一学历”的前提下,攻读“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在实施“四个第二”工程中,学校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严把教学质量及其考核关。对有攻读“第二专业”,或想取得“第二学历”愿望的学生,必须报经学校高职办批准,方可参加学习。对正在攻读“第二专业”和“第二学历”的学生实行学习质量跟踪,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来保证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学习,进而优化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效果。
(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篇:提高职业能力
第四章提高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能力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职业能力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大学生应该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一节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将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一、掌握专业知识
充分利用大学的各种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质和量上都达到相关职业的要求。
(一)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用人单位往往更愿意录用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更愿意录用专业技能精湛的大学生。因此,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要理性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坚定专业方向,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树立积极正确的专业学习思想,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首先,大学生就业后应是相关职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地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再次,大学生要努力适应大学阶段学习方式、方法和环境的改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
1、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从中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且自觉自愿的正面情绪。
第一,积极期望。
第二,要有目标意识。
第三,培养自我成就感,进而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2、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是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
3、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个人经历的变化、教育环境的改变,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在不断补充和更新。
4、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大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要求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二、提高实践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内涵
1、实践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指的是大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动手、动脑综合能力。狭义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可以称之为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指的是大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和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能力的特征
第一,实践性。
第二,延展性。
第三,习得性。
第四,个体性。
第五,具体性。
(二)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1、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表现
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些毕业生由于专业实践能力差而与自己适宜的就业岗位失之交臂。
2、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主动实践意识淡薄。
第二,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依然存在。
第三,教材陈旧落后。
第四,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
(三)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1、做好专业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2、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对应的行业及岗位实习
3、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4、开展社会调查
5、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6、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7、参加校内外兼职或者勤工助学活动
第二节通用技能
一、通用技能的基本内涵
(一)通用技能的内涵
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的。通用技能是职业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种超越具体职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能力,是人们在教育或工作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技能。
(二)通用技能的特征
对大学生而言,通用技能是在校学习期间学到的所有知识的构成和体现方式,它是一个由许多知识面构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知识架构体系。它与专业技能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整体性
整体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必然性。
2、相关性
相关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相互依赖、相互牵连的内在本质特点。
3、迁移渗透性
迁移渗透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相互交叉、相互派生的特征。
4、动态性
动态性体现的是通用技能的发展规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通用技能动态性特征最通俗的注释。
(三)七种重要的通用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用技能的培养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通用技能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通用技能的内涵界定偏重于技能型,它既包括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全面素质的部分要求。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通用技能大体上可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习和创新、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等。
二、提高通用技能的主要途径
(一)当前大学生在通用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人们对大中专学生通用技能状况的普遍看法是:中专生知道自己没几斤几两,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高职高专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这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当前各类毕业生通用技能现状。具体来说,当前大学生在通用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基本工作能力难以达到职业需求
2、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不足
(二)培养和提高通用技能的主要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
2、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3、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4、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
5、参加课外业余培训
第三节个人素质
即将奔赴职场的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外,个人素质也不可或缺。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常因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提升个人素质,进而增强择业、就业能力,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内涵
(一)个人素质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个人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即一个人在阅读积累、基础知识、心理水平、个性品德、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整体素养和能力,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从狭义上说,个人素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与品性,如诚信、主动、自觉、自律、谦虚执著、勤奋、时间管理、自信、责任心等。本节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讨论个人素质的问题。
(二)个人素质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广义上的个人素质还是狭义上的个人素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是内在性。素质是人的品质特征的深层蕴藏,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明显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人的素质,而只是某种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是稳定性。人的素质是相对稳定的,是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在个体内部固定下来的概括化了的东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没有特殊原因不会自动丧失。
三是发展性。人的素质是可以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个体的努力改进的。
四是潜在性。素质原指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带有一定的遗传性。五是综合性。
(三)求职中应具备的几种重要的个人素质
1、诚信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主动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把握机遇,只有善于主动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3、自觉自律
自律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4、谦虚执著
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他人请教。
执著是指我们坚持正确方向,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
5、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
6、自信
自信是自我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职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7、勤奋
通俗地说,勤奋就是不辞辛劳、不知疲倦地做事。这种勤奋是自觉自愿的,不是外部力量驱使的。
8、时间管理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只有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才能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益。
9、专注
专注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
二、提高个人素质的主要途径
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有: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当今社会,要干好某一职业,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这个训练过
程也就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过程。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学习是获得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及其相关职业岗位规范,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主要途径。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人们发展和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形成个人素质的内因。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
(五)利用校园文化陶冶
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可分为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两个部分,环境育人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第三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能力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蒋世军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属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普片要求的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常说: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做到文明从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些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已经意识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艰难,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的确存在教育不当的地方,可以说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但是如果方法恰当,一定会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如果真正把这一点做好,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钻研和努力。尤其是我们教师自身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基本教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很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重视师德、正人正己
师德包括狭义的和广义的两层含义。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哪些内容,需要研究。不过至少可以指出以下几点: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二要关心爱护学生。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具体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三要遵守学术工作道德。抄袭、剽窃作假等等有违科学工作道德的行为,都与教师的身份不合。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要承担起“人类灵魂
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现在社会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各种评审中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经济上违规腐败的现象也有发生;更有甚者,教师竟帮助学生造假作弊。如此等等,严重地污染了学校的空气。教师要自觉抵制教育领域的不正之风,维护学校这一方净土。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在家庭生活、朋友相处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意识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不只是在教室里,教师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或是好的,或是坏的。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教师的职业要求从业者要有较高的素质,如果一些教师师德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在传统教育时代所形成的一些优良的师德是我们应继续发扬的,我们要改变的是与现代教育不和协的那些现象。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继续发扬敬业奉献、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为在素质教育中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而努力。
三、恪尽职守、严谨治学
我在教育这块神圣的净土上辛勤耕耘了二十个个春秋,曾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初中毕业生,不敢说“桃李满园”,也可谓“枝繁叶茂”,是一名非常称职的“园丁”。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及管理学生水平,自我认为是一名政治坚定、思想健康、品德优秀、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的人民教师。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树人”,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的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教师,就要有默默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许多人说:一粒种子,要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浇灌,秋天的收割,还有好多工序才能变成碗中香喷喷的米饭。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播下了目标,不再继续浇水,不去收割,那么永远都不会有收获。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通过这次整顿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本次教育系统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世纪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全民素质整体提高,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力军中的一员,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确实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降低了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通过这次集中学习,我认识到必须花大力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端正校风、教风、学风,扭转我们县教育质量偏低的局面,重塑我县教师往日良好形象,正我师德,铸我师魂,强我师能,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实现灵台县率先突破发展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让我们教育的天更蓝,教育之泉更清澈!
第四篇:原创:加强职业观教育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职业观教育不仅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和当前高职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还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该文在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心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对策。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职业观教育;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一、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2003年为108万人,2004年为148万人,2005年为138万人,而2006年已达到212万人,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许多高职毕业生仍抱有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造成高职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职业价值取向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职业观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高速发展中迫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代高职学生职业观出现六个新特点:职业理想表现出兴趣化、多元化;注意个人和组织的发展,重视职业规划,流动性强;把收入多少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喜欢宽松、和谐的职业环境;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大学生包括高职学生职业观出现的新现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是值得提倡的。但高职学生还存在一些影响其顺利就业的观念,这需要我们进行引导。
二、当今高职学生的求职心态
(一)自我定位不准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不准确。一种是表现为盲目自信,热衷于找工作条件好、专业对口、收入高、地理位置优越、工作稳定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不结合自身特点到急需高职人才的民营企业和基层单位去就业。高职生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出现偏差,就业愿望脱离实际,盲目攀高,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导致了就业难。另一种是表现为过分自卑,自认为不如普通高校大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学习期间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业竞争力不足,依赖心理严重,不善于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造成就业困难。有些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了解不多,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多数偏重于选择经济收入高、福利优和个人发展空间大的职业领域或工作地区,以经济收入的多少、职业之社会声望的高低作为衡量职业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夕基本到中心城市寻找工作,企求谋取薪高而又稳定的职业或单位。除了难以参加国家公务员应聘外,一部分高职学生愿意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也加入进了事业单位、高薪企业的应聘队伍行列。
(二)就业期望值偏高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大多数毕业生青睐于东部地区、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而一些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即使出台很多优惠政策,仍很难吸引、留住人才。除此之外,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结合自己的实力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更不能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及利益,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寻找用武之地,发挥一技之长,实现自身价值;而是要求用人单位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个人发展前景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供需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需求
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评价时,比较多的是基于自身的需要或追求的目标,他们往往以该职业能否给自己带来荣耀或地位,能否体现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否满足自己的个人兴趣,或者能否满足家长对自己的期望等,形成以个人需求为中心、以实惠为标尺进行自我html教程 wym
发展设计的择业价值取向,而对职业所应有的社会性含义(如职业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等)则考虑相对较少。对职业价值评价的角度错位,从而导致他们在职业价值的取向以及未来择业过程中定位不准,把握不住各种机遇,最终错过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四)对自主创业存在偏见,创业热情不足
现在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30%。事实上,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外贸经济、市场营销、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创业,因此,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不少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的价值总不如单位就业的价值,自主创业是找不到单位就业后的无奈之举。少数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心理准备不足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意愿。
三、高职学生职业观教育对策
(一)高职院校要强化职业观教育
我国正在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高职院校却面临一种“尴尬”。为什么一方面生产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就业呢?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择业心态不适应则是重要障碍。
学校必须强化以“增强社会责任、正确评价社会职业、合符社会发展要求”为核心的职业观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价值,360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同,但职业体现的意义却是相同的:谋求生存,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择业要以国家需要为重。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职业和个人的前程是正常的,但要清楚地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自于奋斗,个人理想和前途根基于国家的前途、人民的事业。因此,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已任。
(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营造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氛围,讴歌生产一线的楷模,聘请校友、企业界成功人士、同专业背景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往届毕业生等等作报告、举办讲座,或与学生交流等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成为他们在道德实践中的标准与参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和职业要求的了解不足,是其职业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职学生主要的生活范围局限于大学校园,对社会和就业环境的认识不深、了解不多,因此,学校应指导高职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途径,帮助他们对目前所处的就业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真切地感受来自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欠缺。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有实践环节的锻炼,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它有助大学生全面地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增强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构建与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树立起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大众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正确职业价值观;要指导学生从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根据个人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理性面对和妥善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冲突,克服个人本位的价值追求,要指导学生树立不待业,先就业,敢创业的意识,鼓励大学生创业。针对高职学生择业期望值偏高的特点,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理性择业,树立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信念。
(四)结合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训导
我国高职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在毕业之前就能与市场的要求接轨。今天,用人企业普遍把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合作、团队精神等看成是职工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履行职责本领”重点培养的同时,还要努力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期间,应对学生建立和实行小时工作制以及严格的考核与训练制度,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唐永泽.高职院校尤其应当重视和加强职业观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第五篇: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要:本文将从改变培养方向、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校内实训、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加强与企业合作等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关键词:文秘专业 教学 职业能力。
一、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多年来,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对办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过多地强调,导致课程安排更接近于传统的汉语专业,且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故现实中出现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企业却找不到满意的文秘人员的矛盾状况。这种“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因此,培养文秘专业的学生成为既有较强办事、办文和办会能力,又有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能力与营销能力;既有团队精神又有创新精神;既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又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应用型职业人,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只有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既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才能走出一条健康长效的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1.调整培养方向,改革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多年来,文秘人才培养一直是以公文处理为主的“秀才型”培养方向为主,定位于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服务,并以此设置教学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使学生获得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能力,“秀才型”的文秘人员不能适应广大民营企业的需求,况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秘书工作者的需求是有限的。故在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过程中,只有把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和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既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文秘工作的操作技能,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高级的综合性文秘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改革课程设置,强化文秘学生职业能力。
传统的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只强调常规文秘专业课程,如秘书基础、文书处理、公关礼仪等。且理论化的课程较多,专业口径相对较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毕业生就业后的转岗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确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这样才能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笔者学校处于闽南三角地带,该地区中小民营企业众多,这是近几年学校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毕业生反馈,这类企业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甚至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摄影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本校增加了财会、营销、贸易、外语等方面的课程或课量。根据行业、市场需求,文秘专业的职业能力不能停留在公文处理、文档管理、事务管理为主的职业能力培养上,还应增设电子商务、英语写作、财务管理方面的实用性课程,并且要重视摄影、摄像、速记、驾驶等课程的学习,加强与职业相关的能力的培养。3.改变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来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分析,去表演,去比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如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录像,展示图片、实物,让课堂成为多媒体的教学时空,实现学生学习情感和思维的迁移,增强感性认识与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使学生“学中乐,乐中学”的同时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各种信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这样,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进步,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打好基础。
4.加强校内实训,提升实践职业能力。
加强实训是培养文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实践证明,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教学中突出应用与实践,取缔纯理论化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训在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掌握处理事情的过程,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巩固。
据笔者多年的文秘教学经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实训室模拟实训外,还可配合学校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迎新生、毕业生文艺晚会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筹备工作,如承担起草开幕词、资料打印排版、装订相关资料等,让文秘专业的学生承担起各种会议的组织、安排与接待工作。本校还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油印室、档案室、图书馆等部门轮流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训练,懂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职业能力。
5.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现实中,在文秘专业教学一线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有实际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较匮乏。
甚至有的专业教师是从中文专业转型而来的,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只局限于书本,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实体会。故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的职业能力的学生。
所以,“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能手进课堂”的模式能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打好坚实基础。
6.加强与企业合作,快速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合作企业里,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文秘专业学生在社会真实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当然,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也不是固定在办公室,也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中去,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并且在实践中学习人际交往,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而且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专业取向,将文秘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量化地评估归纳到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