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做好调查笔录
怎样做好调查笔录
内容要完整
笔录的内容,笔者将其划分为辅助性内容和主体性内容两部分。
内容的辅助部分是指有关取证的时间、地点,证人、调查人各自的身份、相互关系以及取证中的背景性情况。
1、取证的时间和地点:时间要搞准并用公历记录,要有开始时刻,若中途休息则应注明中继时间。地点就是调查取证所在的场所。
2、证人的基本情况:姓名要书写正确,要写法定姓名,有的人签名,因文化素质的关系可能与其身份证上的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作出说明,其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政治派别、家庭情况、工作单位、居住地等也都应该问清楚。
3、调查人包括笔录人的身份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等都要记录在案。
4、调查情境是指通过笔录反映出的整个取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气氛、情景。它直接关系到取证能否成功,取证是否有效。正常的情境应该是这样的:通过调查人的问话、谈话和思想政治工作直至批评教育等语言,应表现出一种语境:既有平和自然的谈话记气,又能体现党和国家政策法律的权威;既有严肃批评教育的语气,又有政策攻心感召对方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我们调查人员公正、诚恳认真又可亲的工作态度的记录。切忌体现调查人有逼供、诱供、谩骂甚至侮辱证人的那种情境。
内容的主体部分:是指证人通过言词提供出的能起证明作用的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客观现实中,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包罗万象,但证人作证时,概括起来大致是通过判断和陈述来证明的。
判断证明就是证人对与案情有关的事物的属性、特征、存在与否等作出“是与否“的判断,侧重于反映事物的形状、属性和特征。例如问某证人在某日晚上是否看见了某局长家来了生人,手里提着东西。
陈述性证明:是指证人对整个案情或案件小的某个情节的发生发展及其过程所作的陈述。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何事、何因和后果。侧重于反映每个判断与当时的案情客观相符:全面陈述且每个陈述都应与当时的案情相符;把握好笔录内容的这些内在规律,就较易获得较为全面和真实的证据。
技巧要多样
作为笔录入员应该苦练内功。一方面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书写速度。另一方面还应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这些基础,作起笔录来就能得心应手。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感到调查笔录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笔录的方式方法大致有三种。
录音式笔录法:即证人怎么说就怎么记,照葫芦画个样。这是比较理想的记录方法,但这种方法以证人的文化素质较高、语言精练、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记忆好、语速缓为前提,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意记式笔录法:是根据证人的言词通过笔录者的语言加工整理所做出的笔录,但一定要符合证人的本意。这种记录适用于那些词不达意、语无论次、条理不清、思维杂乱的证人或有浓厚方言,不用意记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
索描式笔录法:有时有的证人激动异常,不知所云,或是故意编造谎言,或是语速极快,连珠炮似的谈吐,令你无法笔录。遇到这种情况也有办法:备用一张草稿纸,先认真听,边听边将其谈话的内容、主要情节、关键部节,简单明了的词汇先记下,待其说完,核准其内容的真实性或待对方的情绪调整好后再作充实完善补记到正式笔录上来。
2.抓住实质,取有效之证。
一个言词证据,对于案件定性来说用得上的也就那么几句关键性的词句,如果说关系到案件定性的关键性词句没有记或记不清、记不准,这个证据等于白取。不同的案件错误性质,各有其关键性的定性词句和实质性的内容,取证时方法正确,就能取到有效证据。例如嫖娼性质的错误,主要是把握当事人两性间的金钱物质和其他利益的交割,以及在此前提下的性关系。有的话记录得不准确就定不了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就差一层纸没有捅破”。例如作风案中女方当事人谈到可以定性的关键时刻,由于女性的心理原因,只说到什么什么后“就与他上了床”。其实这“上了床”就是指发生性关系,这是关键性的词句。可是,如果按原活记录是不能定性的。尽管调查人和证人都心领神会,事实也是如此。这时就要抓住实质,用括号说明:指发生性关系。这样所取的证才是有效证据和有用证据。有时说到关键处,对方干脆就不讲了,此时调查人应该替其说出来,然后再问对方,只要求对方作出是或否的回答就行了。
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记录中注意收集原始的书证和物怔。有时证人谈话中提及到书证和物证,这时要注意收集提取,二是注意计量、时间和方位。时间和计量尽量记得准确和标准,强调背景时间,如节假日、当事人和当地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有利搞准和回忆。方位要注意根据当地的习惯把握好参照系。三是注意当地的方言、称谓的习惯和差别,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要正确使用。方言要与汉语衔接好,有的方言用汉语找不到词句,可用汉语拼音注。
第二篇:怎样做好调查笔录和写好处理决定书(讲课稿)
2008年综治干部培训班资料
怎样做好调查笔录和制作好处理决定书
寻乌县司法局
曾令达
一、关于调查笔录 1.什么是调查笔录
调查笔录是指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人员为收集、核实多种证据,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等进行调查时所作的记录,是认定事实和对案件作出处理必须运用的一种证据。笔录质量的高低成败, 直接关系到矛盾纠纷法律性质的界定,关系到办案程序的合法性,同时对于今后延伸到法院判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调查笔录的主要内容(1)调查的起止时间和地点。(2)调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
(3)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住址及与当事人的关系。
(4)被调查人陈述的具体内容。
(5)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字或盖章,注明调查日期。3.调查笔录范例: 调查笔录格式
时 间:--------------地 点:---------------调查人:--------------记录人:---------------被调查人:------------事 由:---------------工作单位:------------职 务:---------------现在住址:------------问:----------------------------------------答:------------------本记录我已看过(或已给我念过),与我讲的一样。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调查人:(签名或盖章)
二、怎样做好调查笔录
(一)、调查人和记录人要具备一原则、两素质、三能力
1、调查人和调查笔录要具备的一个原则。
调查人和调查笔录要具备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践中矛盾纠纷多发生于邻里或居民之间,作为办案人员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调解处理矛盾纠纷,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在调查中要切实保障被调查人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认真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辩解,做出客观公正符合事实真相的笔录,从根本上维护法律尊严和人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调查人和记录人员应具备的两个素质。
第一是取证人要有熟练的法律知识,掌握调解处理矛盾纠纷的技巧的素质。要有比较熟悉《民法》及相关法律的本领,掌握区分治安调解与民事调解的界限;要学会冷热结合,研究当事人心理动态,并对客观事物做出推理判断,达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二是调查人和记录人要配合默契,掌握记录本领的素质。在问话时,要围绕以下重点来进行。一是是什么?即:是什么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结果。二是为什么?只有为什么和是什么二者都问清了,才算证据充分。有人将之总结为谈话七要素:人、地、时、事、因、经历、结果,又称“七何”要素。这些都有助于全面具体地反映矛盾纠纷事实真相,防止漏掉重要环节。
3、记录人员应具备三个能力。
(1)文字能力和书写能力。要求记录人员书写速度要快 ,而且字迹工整 清楚。
(2)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对证人、被调查人所证实、陈述的矛盾纠纷事实,要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有时被谈话人陈述的情况比较零散,主次不清、重点不明、顺序颠倒,记录人不能有话必录,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记录人费劲不小,篇幅不少,而有用的东西却不多;这就需要综合归纳,从中提取出与事实有关、有价值的东西。所做笔录,要语言通顺,文字简练,而且还要和证人、被调查人陈述或证实的案件事实一致,不能扩大或缩小,更不能搞艺术加工。
(3)对矛盾纠纷的主要事实和关键性的情节记录,务求详细具体、准确的能力。在制作笔录时,不仅问话人要按“七何”要素问清,而且记录人也要记清,在记录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案件主要事实和关键性情时,必须详细具体。对涉及到的人名、时间、地点、数字等,要加以核实,务求准确。对于关键性的对话,要按原话记录,如某人对我怎么说的,我是怎么回答的。与矛盾纠纷无关的事实,或估计猜测等,不能作为证言的内容。对听别人说或转告的情况,必须说明来源。说不出明确来源的内容,不能作为证言记入笔录。
(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周密
要克服问话人和记录人在谈话前不做准备、互不沟通、无计划、无目的,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问什么、记什么,就匆匆上阵的做法。这样即使谈话人和记录人具备较高的德才素质和能力,也不会制作出质量高的谈话笔录。因此,在谈话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熟悉情况。问话人和记录人必须一起深入细致地分析矛盾纠纷,理顺思路,全面掌握相关材料,尤其对已掌握的每件证据要了解。对涉及的一些知识性问题和政策要先学习、了解,在问话中争取主动。
2、了解被谈话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如:有的人怀着内疚心理,性格内向,虚荣心强,而有的人性格外向,易突然发作,有的矛盾积深,调查时怀着抵触心理等等。了解了种种心态,我们就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谈话策略。
3、共同研究拟定相应的调查计划和谈话策略,制定调查提纲,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如怎样开始谈话,谈话的重点是什么,从什么地方谈起,采取什么方法步骤,可能要出现的难点是什么,会出现的情况和几种调解方式,应当采取什么对策等,都要一一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做好必须的材料准备,如:书证、物证等,问话人与记录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使谈话和记录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问话人与记录人要讲究配合技巧
1、要有分工。谁问谁记各自做好准备。
2、为使记录人能够全面记录事件的主要情节,被谈话人讲完一段后,问话人可以对讲过的重要情节进行重复,以提醒记录人,而且还能给记录入提供一定的记录时间。问话人还要注意记录人能否跟上问话速度,如发现记录吃力或记不上,应将速度放慢些。
3、当记录人未将案件主要情况记录上,或跟不上问话速度,或没有听清楚,可以提醒问话人将速度放慢些,也可以提问被谈话人。需要注意的是记录人不能用自己语言概括当事人的话,或只记录大概意思,记录必须真实反映当事人语言。
4、当被调查人情绪激动或矛盾要激化时,要根据情况或暂且分开个别做工作,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即:一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人利用已掌握的证据及相关法律规定指出矛盾责任所在,以达到谈话目的。
5、谈话结束之前,问话人和记录人要相互征求意见,是否还有需要补充和没有问到的问题,或漏记的问题,以免漏掉谈话内容。
(四)、制作笔录要符合下列要求
1、首先要向被谈话人自我介绍调查人员的身份,向被谈话人讲明一定要事实求是陈述问题,否则要负法律责任,并记录在案。
2、要按照记录格式要将被谈话人的基本情况问清记好。如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问清记好,以便以后有什么问题进行联系。然后再进入所调查的内容。
3、记录完毕,应当场交当事人核对。当事人如果认为记录有遗漏或有差错,应当补充或更正,补充或更正的地方和内容必须加盖当事人的印章或按手印。当事人对笔录核对无误后,应当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4、如果对同一个被谈话人形成两份以上笔录 , 当前一份笔录的内容与后一份笔录内容有矛盾时 , 必须让被谈话人确认以哪份笔录为准。
5、做好的笔录要符合“四性”。
(1)客观真实性。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反映证人或被谈话人的证言或陈述。不能扩大、缩小或任意修饰内容,要如实记录 , 不能掺入问话人、记录入的主观倾向。这是办案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纪律。
(2)明确性。对提供的一些模糊情况,如:大概、可能、好象等含混不清或前后矛盾的词,应及时引导,问明记清,在同一份笔录中不能前后自相矛盾。
(3)合法性。制作笔录必须符合程序,有二人以上的办案人员参加;与证人谈话,应当个别单独进行,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在场;证人证言笔录应当一人一证,不能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同时出据一份证言。
(4)严肃性。笔录一经签字,即为证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损坏或遗失。
三、我县乡镇政府制作的处理决定书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山林土地纠纷案件为例)
(一)确认当事人主体资格适格方面
1、对申请人应具备的申请调处的资格不了解,对公民之间,公民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山林、土地所有权争议,个人始终不会是适格的申请人,亦即其不可能享有所有权。甚至有的乡级政府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和村集体之间或村集体与村集体之间发生的山林、土地所有权争议,将个人列为申请人,并将林地、土地所有权属确认给个人所有,这是更错的。
2、农户代表人按照下列情形确定:(1)土地证照等证书上记载的人;(2)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权证照等证书的,为在相关登记册上签字的人;(3)前两项规定的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进行参与的,为农户成员推选的人。
(二)正确适用法律依据还有欠缺
表现为案件的处理结果与所适用的依据不相符。如某一山林权属复议案,所争议的山林在林业“三定”时期已确定了权属,行政机关依据《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内的山林权属争议,以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为依据”确定所有权,但其作出处理决定时,却将争议山林确认为争议双方各半所有,这种“和稀泥”的办法显然不能用于这个案件。
(三)行政处理决定书制作不规范 1决定书应载明山林权属争议的来由,并附四至地形图。绘制地形图或草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为文字很难将四至界说清楚,尤其是范围较小、自然地物标不明显的情况下,附图显得尤其重要。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书未载明山林权属争议的来由,未附四至地形图或草图,属于比较典型的不合规范的法律文书(我县近来以没有附图而撤销的案件有几起)。
2知诉讼程序。如果相对人由于自身法律意识的缺乏,就会丧失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
3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规定,将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第三人通知其参加行政复议。引用法律法规不当。一是引用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二是认定的事实与引用的法律法规不相关,三是引用的法律法规与作出的处理决定不对应。
四、怎样才能制作好处理决定书
(一)、认真学习掌握好法律法规依据。
关于山林、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1998年4月29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七条和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与及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都作了原则规定,总的原则都是政府处理,复议前置。为了规范山林、土地权属争议调解处理的具体程序,对山林权属争议,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于1997年8月15日修改了《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1996年9月26日林业部通过《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对土地权属争议,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11月14日公布了《江西省土地权属争议暂行规定》,1995 年3 月31 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和2003年1月3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司法解释及刊登了相关案例。要着力提高适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在处理结果上,既要考虑合法性,也要考虑适当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合法、公正、公平。充分学会引用《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十条(是确定界至的法宝)。
(二)尊重程序、查清事实。
要切实改革“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程序不仅对行政机关有切实的制约作用,而且也是必要的行政规范,如果只注重实体,而忽视程序,那么,无论是山林、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还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都必败无疑。
就处理山林权属争议而言,具体程序有:
(1)受理申请,初审申请人的相关证据(重点是权属凭证);(2)立案,报领导批准(要有立案登记表);
(3)送达申请材料交对方答辩并提交相关证据(要有送达回证);(4)召集双方和村组负责人与知情人到现场踏看,绘制现场草图,尽可能详细确定有关地物标,叫双方当事人与在场人签字确认(这点非常重 要)。同时,可以拍照片留存。在此,对争议不大的纠纷,可以初步征求双方的意见,看能否调解成功;
(5)调查收集证据,重点是政府机关或村委会保存的相关原始凭证,其次是当初分山人或知情人的证言(调查应尽量详细,讲清经过,要素齐备,调查人和被调查人都要签字);
(6)研究收集的证据,排除疑点,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初步调解或处理意见向领导汇报。
(7)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召集双方不断做工作,力促调解成功(是否成功都一定要有调解笔录,并有双方当事人和在场人的签字)。
(8)拟写出处理决定报领导研究决定。
(三)处理决定书的主要内容
《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要求,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2)山林权属争议的来由;
(3)处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4)处理决定的内容,并附四至地形图(现场图,可使用现场拍照或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放大使用);
(5)不服处理决定的起诉期限;(6)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印章。
附:一份罗珊乡人民政府制作的<处理决定书>
寻 乌 县 罗 珊 乡 人 民 政 府
处 理 决 定 书
罗府决字(2006)1号
当事人:凌金招,女,57岁,业农,住罗珊乡罗塘村下湾小组。当事人:曾祥伟,男,58岁,业农,住罗珊乡罗塘村下湾小组。案 由:自留山界至纠纷。
2004年12月26日,当事人凌金招(曾令富之妻)向本人民政府递交《申请书》,要求处理她家与同一村小组曾祥伟家之间发生的自留山界至纠纷。2004年12月30日,当事人曾祥伟前来本人民政府要求处理他家与同一村小组凌金招家之间发生的自留山界至纠纷。接到双方申请后,乡政府即派出人员前去调查和调解。经踏看争议山场,比对双方的自留山证,调查了解双方当事人和知情人,再反复做双方的工作并组织调解。在多次调解不成的情况下,2005年7月28日,本人民政府作出罗府决字[2005]1号《罗珊乡人民政府处理决定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曾祥伟不服该处理决定,向寻乌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县人民政府以乡政府的处理决定按《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三第规定处理本案不当,且没有附上四至地形图为由,于2005年9月30日作出寻府复决字[2005]12号《行政复议决定书》,撤销乡政府作出的罗府决字[2005]1处理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下达后,双方当事人的林地界至纠纷仍没有得到处理,双方的矛盾依然存在,在2006年2月因开垦争议林地,双方发生吵斗。2006年3月26日,当事人凌金招再次向本人民政府递交《申请书》,要求乡政府对她与曾祥伟的自留山界至纠纷作出重新处理,明确她的自留 山的北面与曾祥伟的自留山南面的具体界至。乡政府接到申请后,再次派出人员对本案进行了新的调查取证,并做双方的调解工作。但当事人曾祥伟拒绝乡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并不接受调解。乡政府经会议研究,决定作出新的处理决定。
乡政府经先后派出多位工作人员调查查明:
两当事人原同属罗塘大队下湾一生产队,后同属罗塘村下湾村民小组。当事人曾祥伟持有的1983年县政府颁发的寻自证字第041265号增发自留山证的小地名是细岽子背尾,四至为:东至半坑破岽,南至园坑下岽顶,西至岽顶,北至破岽,证载面积30亩。当事人凌金招持有的1983年县政府颁发的寻自证字第041257号增发自留山证的小地名是下园子,四至为:东至井水窝下田角破岽,南至山脚,西至调圣田坑破窝,北至破窝,证载面积20亩。
凌金招的自留山的北面界至与曾祥伟的自留山的南面界至相交,1996年前,因具体界线问题,双方发生过纠纷。1996年12月22日,罗塘村委会派出村干部曾令福、曾令亮、张功华召集双方当事人到争议山场踏看并调解,双方接受调解达成了一致,约定:把纠纷的的山林划为两块,第一块山以细岽背尾第二丘田埂延伸到岽顶以上由曾令富(凌金招)管理,第二块山以细岽背尾第二丘田埂延伸到岽顶以下到曾丙丰山为界由曾祥伟管理。后村委会写好《关于曾祥伟与曾令富增补自留山的山林纠纷的处理协议书》一式两份,盖上了村委会公章,参与调解的三位村干部签上了名字,送达了当事人。自此之后,到2004年的八年时间里,双方当事人按村委会的处理协议书约定的界线为依据,经营管理各自的自留山,没有出现争议。直到2004年12月,凌金招家在1996年双方约定界线自已这边开条带想种果时,曾祥伟以1996年的协议书上没有他的签名为由否认原来双方划定的界线,阻止凌金招家挖地种果,引发本纠纷。
1983年参加该生产队分山的多位人员证实:当时落实自留山时,凌金 招的自留山的北面与曾祥伟的自留山南面的具体界至就是破细岽背尾的山窝为界,且凌金招在小地名叫下园子的自留山北面就只有细岽背尾这一个山窝;曾祥伟持有的增发自留山证的南面界至为园坑下岽顶,这个园坑下不是一个地名,也不是明显的地物标,具体含义不明确。经多次现场踏看争议林地,并绘制现场地形图,可见,双方争议林地按1996年双方约定的界线,西边有岽顶,岽顶下来南面是山窝、田坑。
罗珊乡人民政府认为:自留山界至争议的解决应以双方互让互谅协商或调解为主,在调解不成由政府处理时,对自留山证载明的界至不十分明确的,应结合山形地貌并参考双方的实际使用情况,依据法律法规作出决定。本案两当事人的自留山相邻,另三个方向的界至与人无争议,凌金招的自留山证载明的北面界至“破窝”与曾祥伟的自留山证载明的南面界至“园坑下岽顶”表述比较含糊,不十分清楚。1996年,在三位村干部到现场调解时,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口头协议。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后,村委会写好的《关于曾祥伟与曾令富增补自留山的山林纠纷的处理协议书》,当时盖上了村委会公章,参与调解的三位村干部签上了名字,虽然未经双方事人签字,不能成为书面协议,但这是村委会对双方当事人纠纷调解的真实书面记录,在此后的八年里,双方也时按村委会的处理协议书上约定的界线为依据,经营管理各自的自留山,没有出现争议。这个事实在处理时要予以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1996年9月26日林业部颁发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处理林权争议时,林木、林地权属凭证记载的四至清楚的,应当以四至为准;四至不清楚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确定其权属。”据此,乡人民政府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凌金招的自留山的北面与曾祥伟的自留山南面的具体界至,以本村民 小组的细岽背尾山窝破窝中线延伸到岽顶为界线,界线以南为凌金招的自留山,界线以北为曾祥伟的自留山。详见所附双方自留山交界处地形图。
本处理决定送达之后,当事人应及时履行。不服本处理决定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寻乌县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有关损害赔偿问题,双方方当事人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可申请调解,如达不成协议,可向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寻乌县罗珊乡人民政府
二OO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抄送:县政府法制办公室、县司法局、县林业局。
第三篇:谈谈怎样做好纪检谈话笔录
谈谈怎样做好纪检谈话笔录
谈话是纪检机关在办案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调查方法,无论是初步核实,还是立案调查;无论是一般违纪问题,还是大案要案,调查取证都离不开谈话这种方式。将谈话内容制作成谈话笔录,经谈话人、谈话对象和记录人当场审核签字后,就成为证据,它与物证、书证、视听材料、鉴定结论等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和证明力。但不是所有的谈话笔录都具有这种效力和证明力,只有符合谈话笔录制作要求的,才能作为证据使用。所以说,做好谈话笔录,是每个纪检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也是对办案人员的起码要求。
一、谈话的任务和原则
谈话,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沟通思想,了解情况的一种活动。案件调查中的谈话,是指调查人员通过询问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受违纪行为侵害的人以及被调查人,了解案件情况的专门活动。按照谈话的对象不同,谈话又可分为与知情人谈话、与受侵害人谈话和与被调查人谈话。
(一)谈话的任务
案件调查工作中,谈话的主要任务是为了解案件发生的过程,收集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具体讲:
1、查明案情。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纪检机关受理反映党员或党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如果需要进行初步核实的,可以采取与检举人、知情人和被反映对象谈话的方式进行。这时,谈话的任务,就是了解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否存在。经初核立案后,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需要查清的主要问题,通过谈话的方式迅速进行调查取证。这时,谈话的任务,就是要查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后果以及有关人员的责任等。
2、扩大线索。在案件初查阶段,纪检机关对被调查人的问题只是有个大概了解,至于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牵扯到哪些人员、造成了什么后果,整体比较模糊。在办案过程中,随着调查取证的深入,我们可以通过谈话全面掌握过去不了解的情况,包括新发现的问题和涉及到其他人员的问题等,不断扩大案件调查线索,这也是谈话的一项任务。
3、收集证据。用谈话笔录的方式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已经灭失的东西固定下来,以证明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造成的后果,这是谈话的根本目的。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规定了九种证据,我们主办一起党纪案件,九种类型的证据不一定都有,但证人证言和被调查人陈述肯定要有。在一定意义上讲,谈话和收集证据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谈话的原则
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纪检机关办案人员与案件知情人、受侵害人以及被调查人谈话时,必须遵循四条原则,即谈话应个别进行,不得采用开座话会的形式;谈话必须由纪检机关进行,并不得少于二人;谈话一般在知情人、被调查人所在单位和住所进行;谈话中应注意提问方式,严禁逼供、诱供、指供。
二、当前在制作谈话笔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审阅各单位上报案件和了解的情况看,总的感到,大家在办案中对制作谈话笔录十分重视,制作的笔录总体上符合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笔录格式不规范。从了解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多数单位在办案中使用的谈话笔录格式、即笔录用纸、与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的格式不完全一致,有的单位在查办案件时,使用的笔录用纸比较随便,有的甚至使用空头白纸。这既不符合规定,又显得很不严肃。
二是语句表述不确切。在制作谈话笔录时,有的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名、地名、专用名词术语等不了解、不熟悉,谈话中听不明白又不愿意多问,致使笔录中出现了一些表述不准确的语句。还有的对谈话对象讲的一些方言不加注释,结果记完后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他办案人员更是看不明白。在记录过程中,有的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或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谈话速度,就顺其自然,能记多少记多少,或凭主观认为被谈话人的陈述与案件无关,就随意简化谈话内容,结果导致笔录内容语句不通、词不达意。
三是字迹书写不清楚。字迹清楚,书写正规,是谈话笔录的基本要求。从近几年各单位上报的案件看,有的制作的谈话笔录字迹十分潦草,错别字很多,案卷整理杂乱无序。
四是要素、手续不齐全。谈话笔录是正确认定案件性质的主要证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如果记录要素不全,手续不完善,要么重新进行谈话补记,要么就成为废证。笔录要素不全,主要是因为使用的谈话笔录用纸不符合规定,导致制作的谈话笔录缺项、漏项;有的在记录过程中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就把一些暂时记不上的内容先留空格,记完后又没有认真审查,结果导致忘记、漏记,出现了不满行记录或隔行记录的现象;还有的没有书写页码等等。手续不完备,主要是指有的谈话笔录没有让被谈话人在每页上签字画押,有的没有让被谈话人在补充或修改的地方,用手指印或个人印章进行固定,还有的被谈话人只签名不写意见,或签署意见时使用“属实、基本一致”等模糊语言。
三、制作谈话笔录的基本要求
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对收集证言作了具体规定。在办案中,制作谈话笔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谈话笔录的结构要件要完整。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对谈话笔录用纸格式作了统一规定。制作谈话笔录,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笔录用纸。谈话笔录的结构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谈话时间、地点、谈话人、记录人、谈话对象、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民族、单位及职务、电话等基本情况。二是谈话笔录的内容,包括违纪者本人交待的违纪事实、经过及个人的认识;证人、其他当事人提供的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背景、结果,参与者和知情人的情况,当时有关人员的态度及表现等。三是对笔录内容的认定,包括被谈话人审定笔录内容后,在笔录上签署的认定意见和署名,调查人员的签名。无论谈话对象是谁,谈话时间长短,记录内容多少,但笔录的结构要件要齐全。
(二)记录谈话内容要采用问答式。谈话笔录不能仅记一方的谈话内容,应把谈话人的提问和谈话对象的回答都如实记载下来。记录方式一般采用“某某问”和“某某答”的形式,也可简用“?”和“:”的形式代替,但整份谈话笔录要前后一致。记录的谈话内容要求真实、全面、清楚。所谓“真实”,就是把整个谈话内容不失原意地、完整地记录下来。对于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手段、情节、后果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情况,都要原原本本地加以记载。特别是对谈话对象陈述违纪的构成要件、重要情节和案件线索,应当尽量记得详细具体,力求按原话记载。有时间话和答话用作手势来表示某一事物的,也应予以描述记录。对谈话对象答话的语气、声调和动作表情,如哭、笑、低头不语、言语支吾、尴尬难堪、暴跳如雷等情形,在记录中都应表述出来。对谈话中的方言,记录时应当加以注释。对调查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员、数字等要核实记准。谈话对象声明记不清、记不准的情节,笔录中也应如实反映。所谓“全面”,就是要把问话和答话全部地记录下来,而不能有所取舍。谈话对象的答话,不管是陈述有错还是陈述无错的内容,是有利于被调查人还是不利于被调查人的内容,都要作如实记录。所谓“清楚”,就是字迹清楚,不要潦草。记录时应满行书写,不要隔行。记录过程中如改动过多,可以重新抄写,但最好是随谈随记,谈完记完,不用重抄。由于谈话笔录要长期保存,所以必须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书写。
(三)谈话笔录应一人一录,必要时一事一录。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规定,收集证人证言,应个别进行,不得采用开座谈会形式。同样,对每个谈话对象的陈述也必须单独制作笔录,有时为了案情需要,还可以一事一录。在具体办案中,切忌因为几个人的证言相同,而省略不作笔录,更不能让其他证人在某一证人陈述的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四)谈话笔录应经被谈话人认可。谈话结束后,调查人员制作的谈话笔录应交被谈话人阅看,并经本人认可。对没有阅读能力的人,应向其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差错,允许被谈话人补充或改正。修改后,一般不再重新抄写,保持修改原样,但修改的地方要注意要求被谈话人用手指印或个人印章固定。被谈话人如无异议,应在笔录的每一页上签字、盖章或押印,并在笔录最后一页最后一行下面签署“以上笔录经我看过(或念给我听过),与我讲的一致”的明确意见,不能使用“属实”、“基本一致”、“仅供参考”等模糊语言。被谈话人拒绝签字的,调查人员应当注明。同时,调查人员也应在谈话笔录上签字。如果被谈话人提出按谈话内容自己书写证言,应当允许,但谈话笔录不退还本人。必要时,调查人员也可以要求被谈话人就谈话中的某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亲笔书写证言。
另外,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规定,和与案件有关的人员谈话时,如有必要,可进行录音、拍照、摄像,但应事先告知本人。制作的录音带、录像带和照片,应严加保管,不得扩散外传。知情人、被调查人未经调查人员许可,不得对调查人员使用这些手段。
第四篇:调查笔录 格式
调查笔录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起 时 分止 地点: 调查人: 记录人: 被调查人: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职务 住址 电话
共 页 第 页
第五篇:调查笔录(范本)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笔录1
陈××
调查时间:2010年4月6日 调查地点:深圳南山区月亮湾大道 调查对象:朱××
调查内容: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
陈××(以下简称陈):你好!朱××,我能问你一些问题吗? 朱××(以下简称朱):可以。陈:你今年多少岁? 朱:我今年25岁。陈:您是什么户籍? 朱:农业户口,江西省九江 陈:您现有的文化程度? 朱:我现在是大专毕业。陈:您现在的政治面貌? 朱:团员。
陈:你家成员多少个? 朱:5个。陈:您现结婚吗? 朱:还是未婚的。
陈:您现在工作区域在哪里? 朱:深圳市南山区。
陈:您现在工作单位,能告诉吧?
朱:可以,深圳市泰力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陈:您现在工作单位是属于什么企业? 朱:民营企业。
陈:方便透露你税后月收入吗? 朱:2000来块钱。陈:您是否愿意继续学习? 朱:如果对工作有提升的话,我愿意。陈:您若希望继续学习,最适合您的什么? 朱:参加短期培训。
陈:您若希望参加短期培训,最适合您的是什么? 朱:电子电器、家电维修。陈:你采取什么学习方式? 朱:普通高校组织的培训。陈: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朱:打工挣钱,改善现在的生活条件;签定劳动合同;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陈:最后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
朱:希望自己的不断学习,进取,以及机构的业务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能力,需要求人指导和别人的借鉴。陈:谢谢你接受我的调查。朱:不客气。
(说明:可以将调查笔录制作成4份,也可以将4位调查对象综合在1份笔录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