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提升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升素质教育
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牛会芬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性目标和要求,新课程的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新课程的改革使我省的素质教育精华得以提升;良好的素质教育体现在:教育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固然,我国能有良好的素质教育,首先,必然要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体制。同时希望:全国、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同心协力树立尊师重教,百年树人、科学育人的恒久观念,推动全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省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原因是: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性目标来要求。
“学生苦、教师累、校长难、局长烦”——人大代表热议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切实转化为他们感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的一部分,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这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也同时促成了新课改的实施和主要目标的形成。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一表述让来自教育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深有感触,他们认为,让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尽快推行深层次的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新课改目标是:学生从新课程中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走进了考场有用,而且对走出了考场、踏入社会依然有用,以致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极力表现出来的东西。在某中学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俭朴意识、审美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健康意识”等十种意识,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不能成人,岂能成才?
相对成熟的素质教育,应该渗透于全部课程教学之中,而且应该把课程教学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干部分。素质教育搞得如何,首先要看其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这些课程中渗透的深度程度。而新的课程改革,就是除去了课本原来为应考而学的内容,保留了并融入很多新的知识,这些具有与实际生活很贴近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学生以后的生存和服务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的“简单线性规划”这一节,设计了两个实际问题,代表了线性规划研究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任务确定后,如何统一安排,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任务;另一类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如何安排和使用,生产出最大的效益。这类新课程的设计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实用性特别强,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和数学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统计》这一章,新课改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的是,新课改要求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讲授这些概念,用案例来讲授统计。案例教学是教学的一中基本模式,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统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希望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统计的思想,而不是死背公式和概念,要求学生掌握解决统计问题的全过程。统计的要点是“做”而不是记忆与计算,新教材在相应的内容后面专门介绍了如何用电脑软件来处理复杂的数据,鼓励学生尝试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的教学,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通过对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我发现新教材不仅添加了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用的内容之外,而且在每一
章节后面都设计了与本章内容联系紧密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去研究,有些问题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很有帮助很大,新教材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意图所在,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多加努力,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也是针对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提出来的。所以素质教育必须是一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提倡质疑,提倡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气象。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塑造成各种不同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恰如雕刻工匠一样,要依据材料的材质和轮廓,来决定雕刻成什么,更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如雕塑大师米开朗其罗所说:雕像其实本来就存在于石头里面,雕塑家的工作不过是把那些多余的部分凿去罢了。也就是事说,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因势利导,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受到鼓励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教与学氛围。这样,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主动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课改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步被教师所吸纳,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学方法也不断得以改善,形成了良好教学关系并得以有效的调整,涌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等等的新教学模式。以我校为例,自新课改以来,我们把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适时提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五度教学”思想,即“占领课程高度,降低教学难度,增设问题梯度,拓宽知识广度,开启思维深度,为了更好的落实“五度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五度导思学案”。“学案”的基本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过渡衔接、自学感知、问题探究、思维拓展、迁移梳理.以落实“五度教学”思想和实施“五度导思学案”为主要内容的新课改,优化了课堂结构,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激情,使昔日自卑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课堂上充满快乐与自信.在教学关系上,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确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诱思交融”。在教学方法上,变单纯的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为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素质教育的提升是不容质疑的。改革评价考试制度成了大家迫切的愿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课程改革正在逐步的推动着素质教育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组建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不仅对社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教育界领导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我们教育界的领导、有关处室的同志多次到课程改革教学一线调查,了解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通过协助基层学校和教师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来看,他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还缺乏具体的指导;教师的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性、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对教材较为关注,对课程标准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改革的组织工作不够严密,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展专业指导力量。
当然,影响素质教育的还有诸多外部因素,如就业的压力引起学习的竞争、社会对学校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社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等。一位教育界的人大代表说:“要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崇尚科学、理性、和谐的高品位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征程的必经之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制定更符合国情的素质教育短、长目标,制定良好的教育体制,促成良好的教育观念,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不断呈现出像新课改这样良好的举措,把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的素质
教育推向和谐,推向高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国的素质教育赫然于世界。
第二篇: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报告
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报告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此次新课改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我们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知识,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工作,要求广大教师抓紧一切时间自学,正确把握新课改的意图,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作好准备。其次是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演讲推广。此外学校每学期都结合新课改进行一些教育论坛,每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交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得与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开展教学公开课和研究课。大部分教师上了公开课,主要是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课改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对学生的情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少数教师上了教学研究课,由各教研组承担,集体筹划、备课,课后评议。就课堂教学结构,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重点是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样上好一堂课,广大教师各抒己见,这对今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促进。
开展活动课,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每周开展一节活动课,小学部全体学生参加,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专长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开掘和利用,充分挖掘课程外的教材。
经过这几年新课改的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由于学习不够深入,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所以对许多新的观点模糊不清,这样一旦实施起来有时难免会走向岔道。另外,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时间还是少了些,范围还是窄了些。如果我们的脚步不能迈向山外,不能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我们的新课改工作也就只能是原地打转。还有,如何把新课改的工作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我们的每一天每一节课中去,而不是公开课上的做秀,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
难题。这不仅是第一线的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考核教师的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如试题的走向、教师考核的标准等)。
以上是我们对开展新课改工作几年来的情况的总结和反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内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使我们学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
育报告
康庄中心小学
2009-8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新课下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祝站镇中心小学李锋
小学数学 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发挥其整体育人功能,笔者认为应注意下面 几个问题:
一、科学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因 为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投入教学活动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而不应只是局限于认识性目标。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标准》对“全体”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在制定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时,还应特别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培养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提出问题”是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以往较为习惯的是在面对一个确定的问题时思考解题方法,而提出问题是教材与教师的职责。事实上,让学生学习时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 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心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人类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欲望。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 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 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 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 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 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 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 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 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
第四篇:素质教育提升年实施
祝阳镇“教师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在我心中”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增强教师队伍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业务能力为重点,结合区实施方案,打造政治合格、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创新争优,为祝阳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二、总体目标
1、政治素养明显增强;
2、职业道德明显提升;
3、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积极组织师德报告会
邀请市区师德标兵举行师德报告会,组织全镇教职工学标兵,向标兵看齐,争当师德先进。
(二)举办《我为教育献青春》演讲活动
在广大中青年教师中,举办以师德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演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三)开展十佳师德标兵、十大感动教育人物和学生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
坚持把师德教育贯穿于评选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典型、宣传典型等方式,大力弘扬高尚师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镇指导中心年内表彰十佳师德标兵和十大感动教育人物。各学校通过教师互评、家长评议、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评选一批学生喜欢的教师,并给予表彰。
(四)创新形式,做好教师培训
在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干部、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主要开展:
1、积极组织好中小学教师的远程研修。
充分利用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2、组织好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好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让学科骨干做教师,贴近学科实际做培训,缓解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矛盾。
3、组织新任教师的培训。
以学校为单位,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常规等内容,以“结对子”“ 达标课”等形式,进行专题培训,让每位新教师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4、举办幼儿教师培训班。
根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与进修学校配合,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全镇所有幼儿教师进行学科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全镇幼儿教师保教保育水平。
(五)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各学校在认真组织好优质课评选的基础上,按学科分类、教师年龄结构、分层次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比武活动,增长教学本领,培养学科带头人。
(六)强化学习,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在全镇干部队伍中,开展“五讲、四比、三热爱”活动,讲政治、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讲纪律、比干劲、比能力、比水平、比效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热爱学生。在全镇干部中,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为主要内容的“三治三提”活动,进一步倡树认真负责、勤勉敬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活动落到实处
1、经费保证。各学校要确保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
2、制度管理。各学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取得实效。
3、监督检查。镇指导中心对各校开展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对学校评估。
祝阳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
2012-3-12 2
第五篇:小学素质教育提升方案
********小学素质教育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导,围绕“强基础、谋均衡、提质量、促内涵、求创新、重和谐”的工作思路,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重点,以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以建设成校园文化浓郁、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管理科学、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品牌优势明显的学校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具体内容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切实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坚持健康第一,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坚决抵制设置或变相设置重点班、实验班等,不组织或利用学校场地进行奥赛培训及竞赛活动。
(二)坚持师德为范,做学生成长引路人
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教师职业精神为重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师德讨论、师德宣誓、师德演讲、师德实践、师德检查、师德考核、师德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大力强化师德教育,大力实践师德规范,大力优化制度环境,大力提高师德水平,积极造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符合教育教学要求,为人师表、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努力营造“清正、清廉、清明”的浓厚氛围,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质发展。进一步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职教师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有偿补习活动,不得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对于违反规定的教师,将根据《白银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坚决进行责任追究。
(三)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学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以创建德育活动示范校为载体,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讨论、演讲会、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向往水平和意志行动水平,塑造健全人格;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集体主义教育,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自我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结合普法要求和学校特点,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交通安全、法治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觉悟,努力使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咨询室等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及个别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上好音乐、美术、体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考查等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自主开发教学辅助资源,自行设计、分层布置作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五)大力开展体育、艺术和实践活动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上好体育课,广泛深入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和激励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开展全体学生参加的各种文艺展演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要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设立适当的体育、艺术选修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要通过转变观念的教育和各种业务培训,提高广大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校制宜组建兴趣小组和社团,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潜能、激发求知欲。开展形式多样的创造性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六)坚持知行合一,建立社会实践育人机制
健全实践育人制度,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其他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农村、工厂、军营、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专题报告会、开展科学小实验、传授各种技艺等形式,培育和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七)坚持专业培训和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先进教育思想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科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新教师、薄弱学科教师、村小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抓好国培、省培和进修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工作。加强校本研修,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继续开展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大力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建立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例或教学案例研究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校际教研、网络教研、互助教研、上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能力竞赛活动。坚持教师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健全听课、说课、评课制度,教师每年上公开课不少于2次,校长、教师每学期听评课分别不少于30节、20节。
(八)坚持特色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塑魂,科学制定学校特色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办学特色。注重学校文化传承,凝练符合校情、认同度高的办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行为规范,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净化学校思想文化环境,增强学校环境设施的文化育人感染力。加强管理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打造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团结互助、奋发上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民主、彰显个性、开放多元的班级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增强学校文化对所在社区、地区文化以及学生家庭文化的影响力。
(九)坚持以评促教,建立科学评价制度
以《白银市学生成长记录评价手册》为依托,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生为本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坚持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学校质量主体意识,完善教学质量内控机制,加强学校基本教学数据信息建设,继续开展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建立以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着重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杜绝单纯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考核奖惩教师的做法。
(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形成育人合力 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的各项制度。坚持教师家访制度,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坚持学校开放日、召开家长会、校长与家长定期见面等制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家长担任学校义工。建立家长、社会评教制度,充分听取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学校工作。学校要加强与所在社区、村社的联系,协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协调沟通,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白银区素质教育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教育股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素质教育提升重大问题,督查、指导学校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二)落实责任。区教育局将素质教育提升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各股室,实行“一岗多责”,管理责任全覆盖。学校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为学校减负提质第一责任人。
(三)强化督导,落实责任。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组织人员对各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