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问答
1、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P23)
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P24)
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P27)答:(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2、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
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答:二者的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构成。区别: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P28)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P29)
答: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6、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66)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66)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8、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10、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1、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
(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14、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60)答: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答:○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6、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答:○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7、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当前班级管理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教多:“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9、教师应遵循基本道德规则: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有度、有恒、有方、有情)(5)要平等对待学生。
第二篇:【工作问答】杭州市教师资格认定
【工作问答】杭州市教师资格认定
来源:杭州市师生发展指导中心 添加时间:2013-11-1
一、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是怎样的?
1.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www.xiexiebang.com/),填写报名信息,提出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2.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3.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申请人的身份、学历、普通话水平、思想品德、身体状况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成绩(或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
4.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考察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专家审查意见; 5.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于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做出认定结论,并通知申请人; 6.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经认定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对于不符合法定认定条件者,退还其提交的部分认定材料,其中《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等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归档保存。
二、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申请人应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受理申请期限内向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籍证明或人事档案管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5.《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及有关证明材料;
6.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参加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申请人提供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7.《浙江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体格检查由申请人户籍或人事档案所在地的区县(市)教育局统一组织)
三、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哪里?何时申请?相关咨询电话是什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格,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中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教师资格认定的报名在户籍所在地或人事档案所在地,各级认定机构指定的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管理。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一年开展两次,春季一次、秋季一次。认定公告于每年3月下旬、9月下旬左右在杭州日报、杭州教育网及各区(县)市教育网上发布。
杭州相关教师资格认定中心电话:
杭州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7917210 上城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7822590 下城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1392812 江干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6996395 拱墅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8907207 西湖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7759380 滨江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56691028 萧山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2755536 余杭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86232729 富阳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61771211 临安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63721938 桐庐县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64218511 建德市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64726675 淳安县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24818556
四、申请教师资格证应具备的怎样的学历?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视为不合格学历。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高中学历视为不合格学历。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特别说明:2011年下半年起浙江省作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省份之一,实行参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人员新的学历要求(浙教办师〔2011〕124号):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考虑到政策的衔接,2011年及以前已经入学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师班)学生,取得毕业证后,可以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取得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后,方可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教师资格认定中普通话有什么要求?
现阶段普通话要求是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请者要达到二级乙等级及以上,其中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请担任语文教师的申请者,要求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
六、《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的有效期是几年?取得后在认定中还需要参加笔试、试讲吗?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前已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者(含幼儿园在岗教师经培训后考试合格者),在规定的5年有效期内,仍可按原教师资格认定渠道和办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根据申请人递交的材料确定是否需要笔试、试讲。申请人笔试、试讲合格后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经审核通过即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怎样获得?取得后在认定中还需要参加笔试、试讲吗?
2011年下半年起,凡浙江省内(含户籍或人事档案在浙江省)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后,向教育考试院领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非成绩单),而后申请认定。认定过程中,考生无须参加笔试或试讲,相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经审核通过后即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八、教师资格证书的补发或换发怎么办理?
教师资格证书丢失,由当事人向原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的机构申请补发新的教师资格证书。补发前当事人需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宣布遗失的证书作废。满一个月后,持登有遗失声明的报刊原件、《教师资格证书补发换发申请表》、原《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及小2寸照片一张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发。教师补发证书中的所有内容特别是证书的号码必须与原发证书一致,并在备注页内注明补发原因及补发时间。
教师资格证书损坏影响使用时,持证人可以向原发证机构申请换发。损坏的教师资格证书由补发机构收回备查。换发的证书内容必须与原证书一致,而且也要在证书的备注页中注明换发原因及时间。换发和补发的教师资格证书与原发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篇: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问答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问答
1.什么是教师资格?什么是教师资格制度?
答: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认定程序等。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2.为什么要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答: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教育事业进人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首先,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治教,使教师的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的前提,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伍、把住教师队伍人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法律手段。其次,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开放式、社会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有利于吸引全社会优秀人才从教。第三,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调整和整顿教师队伍的制度性措施,有利于解决不合格教师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第四,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3.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哪些法律依据?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该法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还对教师资格的标准和条件、申请认定的程序、教师资格考试、在职教师资格过渡、法律责任等作出了原则规定,并授权国务院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办法。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第1 88号)。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令第10号),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4.教师资格的种类有哪些?对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有哪些规定?
答: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四条规定,教师资格分为七类,即: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统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五条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5.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具体如下:
(1)思想品德条件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按《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提供有关本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证明材料。
(2)学历条件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教育厅批准,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厉。对已被聘任教师职务的在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虽未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具备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在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后可视同具备合格学历。
(3)身体条件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按照《贵州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进行体检。
(4)普通话水平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还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凡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必须在省教育厅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教育类学校补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书。(2)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并达到合格标准
按照《贵州省面向在职教师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和《贵州省面向社会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中有关教育教学能力测评的办法和标准,接受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6.为什么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答: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能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是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它有助于认识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发展特征,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克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7.什么是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有哪些测评项目?
答: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和承担教育教学
工作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就是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定与评价,考察其是否具备当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质。测评项目包括试讲和面试两部分。通过试讲,考察申请人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通过面试,考察申请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8.哪些申请人需要接受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答:按照《贵州省面向在职教师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和《贵州省面向社会推行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除高等学校中拟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或有博士学位的人员以及退(离)休教师之外,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社会人员,都必须参加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评。
9.到哪里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答:教师资格认定的申请按照属地化的原则进行,申请人可向户籍所在地的教育局(教委)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受委托高校教师)提出申请。申请初中以下教师资格,到户口所在县(区)教育局申请,申请高中教师资格到户口所在市(地、州)教育局申请,在应届毕业生通过学校向学校所在地市(地、州)教育局申请。高校教师资格只面对高校从事教学的在职、在编、在岗人员开展。
10.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并在中国教师资格网报名。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贵州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6)由申请人工作单位(在校学生由所在院(系))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7)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
(8)社会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除提供以上材料外,还需提供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
(9)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需提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合格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10)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11.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哪些程序?
答:教师资格认定的工作程序如下:
(1)申请人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户口所在地教育局)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申请,领取有关资料和表格、根据认定机构的时间及安排完成各项程序。(2)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基本材料。
(3)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4)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通过面试、试讲的方式考察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审查意见。
(5)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在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认定教师资格的结论,并将认定结果通知申请人。
12.何时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答:贵州省每年组织两次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考试。春季为三月初报名,四月底考试。秋季为十月初报名,十一月底考试,具体时间根据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的安排。
13.为什么只对往届毕业人员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考试
(一)往届毕业人员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和找工作的过程中急需参加考试,在考试场地名额的限制下,只针对往届毕业人员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考试。
(二)要认定教师资格必须是符合教师资格认定的所有条件(本问答中第5条),低年级的在校学生,处于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阶段,关于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知识尚不成熟,更不能提供相应的学历证明,报考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也不能参加教师资格的申报和认定。到毕业申请教师资格证时,低年级所考的课程的合格证书的有效性会有一定的风险。
14.认定教师资格制度的时间和地点
目前我省一年进行一次教师资格认定,已经具备申请教师资格条件的人员,于4—5月到户口所在地教育局进行咨询和申请,具体时间安排需咨询户口所在地教育局。
16.已取得第一种教师资格,想获得第二种教师资格时怎么办
根据教育部规定,同一人同一年只能申报一个类别的教师资格,若已经获得第一类教师资格,想申报第二类教师资格,按新申报教师资格办理,同一级别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合格成绩可以重复使用。
第四篇:教师资格面试问答试题精讲汇总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教师风范。“学高为师”说的是教师必须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得教育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海一样的胸襟。“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即身正言行一致,语言文明,仪表大方,态度和蔼可亲,教态高雅潇洒。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要努力做到“学高”、“身正”,必须不断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因此,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一名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做一个“学高”“身正”的人民教师。
2.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你认为在教学中药特别尊重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 答: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项重大变革,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相互尊重为原则,因此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下几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1)必须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一个富有生命意义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2)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学有所长,也会有一些掌握得不够好的知识,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的特长,而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和要求和规范学生,要帮助学生以自己的特长激起学习的兴趣,以充分呵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必须是以平等中的首席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是学生学习中的导师,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伴,要充分理解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有许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在这里一一列举,我想只有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朋友之心对待学生,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特别尊重学生的正常有益的学习行为,才会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问题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研究热点,你认为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中公讲师刘佳妮解析:此问题以提纲作答,必要时展开一些内容即可)
答: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中,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观念,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法,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一种资源展示的方式,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只要认真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问题教学中我认为根据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设计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围绕重点设计问题。教师要以主体资源-------文字教材为主,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整体结构进行问题设计。设计时要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根本宗旨,问题的数量应在此前提下,做到少而精。(2)采用“模块”的方式,并且模块的大小要与教材的章节划分相统一。通过问题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高度概括,建立本章节知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又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也便于学生在学习文字教材和其他资源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同时还可方便学生在复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3)营造“情景”设计问题鲁宾斯坦认为,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问题的设计要营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景。首先,要能使学生产生掌握这一问题的需要,要有新意、有意义;其次,问题要有概括性,通过一个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再次,由于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问题的设计要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提示加以解决,必须能使学生“吃到桃子”。这里的关键是教师的“提示”、“导学”、。
(4)指导“学法”设计问题要将自主化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采用问题教学法后,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更能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虚拟交互。比如,在设计第一层次的问题时,提示学生采用比较法、类比法、剖析法掌握概念的本质含义;在设计第二、三个层次的问题时,采用引导、探索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总之,学法指导师问题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知识铺垫、思路分析直至问题的解决,应贯穿始终。(5)利用资源设计问题多种媒体资源综合运用时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目前通过各级电大的努力,每门课程都有三种以上的资源形式。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还是文字教材,其它资源的运用并不普遍,学生采用多种资源配合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因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必须通过多种资源的同时运用才能解决,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去运用资源。(6)便于“自测”设计问题当代美国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认为:知识是相对,是因事而变和前后联系的,只有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断进行验证的过程,才能获得知识。问题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的正向刺激,会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在设计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对”还是“错”,还应知道为什么,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问题教学的这一功能。
4.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动机是什么?你觉得做教师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答: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并不是因为听到别人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是我非常了解这个职业,也非常热爱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职业,因为在这里有着可爱的孩子们,令人敬佩的其他老师们。再说,要说教师清贫,我想在金钱上不能与发横财的人比较,但现在的收入也不能说清贫了吧,不管怎么说,教师在精神上师富裕的,是其它行业所不能比拟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伟大的事业,是令人尊敬的事业,至少我们的灵魂是幸福的。如果上天要我选择财富的富有和灵魂的幸福,我想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这可能就是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原因吧。
5.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罚与体罚的度?
答:最近常在网上看到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评论文章,文章中不乏对教师的恶语攻击,甚至有些家长认为教师体罚学生是禽兽不如的行为。我想让这些家长理解的体罚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打”和“骂”吧。身为一名老师,我不赞成教师打骂学生,但是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惩罚”却是必要的。要想让孩子成长为应该心理健全的人,我们给他们成长的教育首先就应该是健全的,不仅要让他们享受爱、学会爱、,也应该让孩子学会接受惩罚,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想美国这样讲究民主的国家,他们的法律是允许教师体罚学生的,其目的之一也是教育学生学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不是目的,惩罚是为了让孩子更坚强,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6.如何爱学生?如何理解师爱无限?
我们说爱是多方面的,在师爱无限的理念下,做一名老师应该把自己的爱最大限度的传递给学生,为什么有90%的老师付出了爱,但只有10%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我觉得这种现象是真实的,确确实实我们在师爱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着误区。我认为老师的爱首先是一种张扬的爱,但不是过度的爱,应该是关注细节的爱,只有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私之爱,应该是关注细节的爱,只有在具体的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无私之爱,学生才会终生铭记;其实我觉得爱也是一种艺术,教育需要艺术,爱更需要艺术,对学生的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一位成功的老师既是学生学业上的传授者,也是生活中的帮助者,更是人格上的引领者,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三点,我想这样的老师肯定会让学生感受到他的浓浓
爱意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一名老师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其实爱学生也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我们必须有一颗包容之心,虽包容却不庇护;我们应该有一颗奉献之心,虽奉献而不单纯的给予;说到底,我们应该有一颗真心,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我想一定会让学生感到师爱无限的。
第五篇:2014黑龙江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问答考题预测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4、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6、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7、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答:(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8、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9、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10、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1、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2、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答:(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3、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1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15、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6、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1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8、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9、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简述迁移的种类。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简述迁移的作用。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
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6、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7、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8、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9、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0、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11、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
(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1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1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17、简述技能的作用。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18、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9、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20、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1、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答: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3、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4、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简述如何进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答: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6、简述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7、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8、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9、简述创造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答: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10、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答: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
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11、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答:(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2)认同。(3)内化。
12、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3、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答: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5、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1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7、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8、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19、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20、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