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摘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东西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相对具有不同的特点。
【关键字】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分析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正文
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一、(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二、(文化影响的差异)
西方人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一者是由于他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有行动就可取得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点,由此展示出全部进程;二者由他们勇于拓展的特性决定的。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特点决定他们的在尚未理清思路以前就已经行动了。而中国人则是长于思维的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给他们形成了某种价值定势,使他们的思维问题难以割断历史脐带,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他们的行为是思索清楚了再行动。
二、东西方管理的差异
一、(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
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正。如果人的经济行为背信弃义,就会受到社会排斥;反之,“信”、“义”两字,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中最有价值的媒介物,构建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和交换网络,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显然应当同这个网络接轨,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正是依据于这样的网络,从而使商品、资金、人才、信息在华人经济圈内迅速运转。导致华族资本的急剧膨胀,构成为华族管理的基本特色。
东方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顺应自然、少私寡欲,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种思想构成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构成为东方管理的基本特点。这种以“情”为纽带的管理在现代管理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沟通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了内部成员的认同效应。其次表现为组织的整合功能强。第三,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和费用也会降低,并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互补效应,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和企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以“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由于其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往往易于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相互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但是,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二、(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
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人不应当鄙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三、东西方经营思想的差异
西方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其思维特质是由它善于进行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特点决定的。在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下,企业管理强调规则、秩序与逻辑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在方法上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美国式西方管理为人类管理发展史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为科学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创新了管理的基本内容。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和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了全部管理的基础。
东方人善于按照“天人合一”的模式进行思维,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人们难以割断历史的脐带,总是按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建立的企业文化,以情感管理为纽带,寄情于理,移情于法,考虑“后果”,注重效果,偏重于人的作用与价值实现,把员工的价值准则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使员工把企业目标看成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实施自我管理,实现自我超越。但这种管理文化忽略了制度效应和规则意识,往往以情义代替理性,以伦理关系取代制度规范,人际关系复杂,理性精神不足,管理不当则会增加协调成本,降低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孙凯飞.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2] 司千字,高晓芹.中西企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2).[3] 徐金凤.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5,(12).[4] 杨晓玲.比较美、日、中国情建设现代企业文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第二篇:东西方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东西方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一、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
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人不应当贬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由此可见,特定管理模式的成型,必定同其文化背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历史传统(原罪思想和防范管理),资本结构(契约资本)等一系列基本因素有关。最后形成制度管理特点。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
在人类管理发展史上,美国式西方管理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为科学管理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创新管理的全部内容。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为全部管理的基础。亦即任何形式的管理,如果不能经历科学管理阶段的全部内容,建立自己的科学管理体系,其管理绩效不是无效的就是低效的。
二、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
其一,“静思”习俗。西方人习惯于先行动后思索,一者是由于他的逻辑思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有行动就可取得实证分析的逻辑思维点,由此展
示出全部进程;二者由他们勇于拓展的特性决定的。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特点决定他们的在尚未理清思路以前就已经行动了。而中国人则是长于思维的民族,千百年的文化传统给他们形成了某种价值定势,使他们的思维问题难以割断历史脐带,难以违背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他们的行为是思索清楚了再行动。由此可推测:东方伦理型市场经济一旦有法制约的话,其产生的罪孽将比西方少,但是每一种罪孽所表现的形式则比西方更丰富。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都不愿背离基本的伦理准则。因此,把这种价值准则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员工就会把企业目标看成是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实现的是自我管理。
其二,“家”本位。家本位是东方社会又一基本特点,因而其管理和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家庭的“安宁”为代价,以损害社会稳定为成本。东方的社会秩序之所以比西方好,东方经济的内在动力也比西方更厚实,其缘由就在于东方经济以“家”为本位。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正是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破坏这个伦理秩序,相反,正是建立在这个伦理秩序基础之上,市场经济才能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必须以“家宁”、“家兴”和“家顺”为特点。它不仅表现为企业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表现为东方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企业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
其三、“重义”网络。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和网络经济,经济联系和网络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网络在不同国家和民族通过不同的途径而建立,而在华人经济圈内,如果同中国社会传统的“重义”网络结合起来,而往往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无信不立,人无义不正。如果人的经济行为背信弃义,就会受到社会排斥;反之,“信”、“义”两字,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网络中最有价值的媒介物,构建为中国社会的经济网络、信息网络和交换网络,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显然应当同这个网络接轨,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正是依据于这样的网络,从而使商品、资金、人才、信息在华人经济圈内迅速运转。导致华族资本的急剧膨胀,构成为华族管理的基本特色。
理的基本特点。这种以“情”为纽带的管理在现代管理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表现为沟通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了内部成员的认同效应。其次表现为组织的整合功能强。第三,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和费用也会降低,并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互补效应,从而有利于整个公司和企业的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以“情”为纽带的管理模式,由于其内部情感交流频繁,成员之间认同效应高,往往易于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相互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但是,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由此可见,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第三篇:东西方企业文化论文(精选)
浅析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摘要】:文化的差异在现在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改变。文化差异由此引起的文化的冲突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目前成为企业合作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促进东西方文化和谐与融合成为企业合作一个 成为维系东西方合作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
当前,和谐的话题已经被人们广泛论及。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和谐。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来说,文化的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迅速蔓延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向外深入,东西方企业合作频频出现。“走出去,引进来”也日益成为一种高调的趋势,中国的企业家在国外投资或外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东西方企业之间彼此交流合作,但跨国界的企业文化难免出现许多的矛盾冲突,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利用机遇,如何面对挑战?促进企业文化融合,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不仅要正视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又互相融合,而且还要进行创新剔除企业文化带来的诸多不利的因素,同时为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就需要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管理,才能更好的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和谐,社会和谐。
一、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的差异表现有很多种,自然地域条件、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东方的企业文化更多的集中在传统文化上。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孔孟思想已经在东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人注重理性的思维,逻辑性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东西方企业内部文化
1、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也可以称之为思维方式。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受传统的思想的影响较重,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孔孟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重情感的认识。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时可能仅仅是为限制君主的权利,但对现在却有极深的影响。东方的人的人一向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体验、感悟和想象。依据情感,传统的情感来调节社会矛盾。偏重于经验,用推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所有在众多的东方企业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儒家气息。而西方文化更多注重理性思考和实践的验证。对事物追根溯源,强调逻辑性,推理性,事实性。西方企业文化一向主张数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看待事物既看到对立也看到统一,以科学生的理性精神作为其思维根基,以科学的原则作为社会准则。
2、人生观不同。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经历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等等。东方人一贯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既要重视物质,又要重视精神。记得庄子写的逍遥游,揭示了他的人生观,鼓励人们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而能自己解放自己。重视与他人之间的感情,而西方人的个人主义观念较强,以自我为中心,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熏陶下的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取的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认为孩子要正确认识得与失。关心自己的成败得失,物质利益凌驾于精神利益之上,强调自己解放自己和人人为自己。而对于真正的人生观,就是马克思的人生观,人的一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贡献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3、价值观不同。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批判是所持有的观点。东方人的集中价值观则是集体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于集体利益。只有集体的力量强大,个人的力量才能强大。个人的发展离不了集体的支撑。这是整体的一部分,不能分离,与周围人、事相处和睦,特别重注感情,个人的成功来自集体。仁、义、礼、智、信,忠,百善孝为先,传统的三纲五常规范人的行为,这些都是东方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西方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则一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人私欲至上,追求自身的利益,实现自我价值,个人享受。这种价值观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个人竞争。以“我”为核心。过分强调民主、自由、平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浪费主义、消费主义思潮席卷西方。生活不受约束,非常自由,注重自我表现。
4、世界观不同。世界观使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东方企业一向接受的是马克思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物质的体现。对自然有所敬畏,但也注重对自然的改造。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西方企业受自身的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相差甚远。在对待自然上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原则。形成了人本主义的世界观。
5、风俗、语言不同。风俗是一个地区的生活方式,而语言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不通是双方交流的障碍,要中影响了双方的准确交流,而翻译则对一些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同样,身体语言也有差别,比如点头、挥手等一些肢体的语言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就比较大。语言不通再加之肢体语言理解错误那么该如何交流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难以融合。这样在同一所企业中不同文化背景下共同工作的两人难以建立起信任感,即使沟通有些语言难免表达不到位而产生一些误解,造成回避沟通。风俗的不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难以接受。它需要时间去适应,而有些人恐怕一辈子都不能适应,矛盾、冲突频频出现。
6、思想观念不同。东方人的思想观念依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东方人自古重视“忠”和“义”,有绝对服从的心理。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有人遵纪守法,绝对服从。那么这人可能是东方人。他们的工作指令是上级的指示,对上级的管理人员持尊敬和服从的态度。对上级的一些错误之处往往不会当面指出来,或进行批评。上级一向有专制独裁的权利,从而造成员工缺乏独立自主权,可能会常常造成怀才不遇。西方文化中重视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民主和自由”广泛存在,对员工的控制较少,员工可以当面指出上级领导的不足之处,可以对上级领导发表不同的意见,有较大的自主权,作为领导阶层来讲他们也乐意听取下属的意见,并欢迎他们参与讨论和决策。
7、管理思想不同。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传统的思想文化。上下五千年道德中华文化以儒家的思想为基础,道家思想为辅。东方的企业管理者思想修养要求极高,并时时自身道德修养来为下属做标榜作用,这与东方人注重情感有关。以“仁”来对待员工,重视员工的心理,也注重和员工之间关系的的亲密度,比如,过节的时候有的领导会亲临员工家里探望,来促使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习惯于“以德服人”。而西方则可以看做是恃强凌弱,谁有能力谁就上,不讲求和度,重在看待员工的行为,而不是他们的心理,这样一来,上层与员工的矛盾就显得比较突出。若西方人任用东方的员工,那么文化冲突的局势会加重。
8、其他方面的差异。东西方企业的文化冲突不仅仅限于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三观”、风俗、语言和思想观念不同,还有对时间,对权力的观念,自身所带有的性格等等。这些差异同样也会影响东西方企业之间合作的正常进行。文化冲突的现象会层出不穷。
(二)东西方企业外部文化
1、企业的外部文化主要表现在利益金钱的关系上、及与之利益相关的其他关系上,如政府,竞争对手,供应商等等。企业与政府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政府对企业提供政策的支持,企业必须服从政府指定的一系列对企业进行约束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行为要符合政府规定的行为,不可脱离政府。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竞争对手的出现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进行出改造和创新要不它将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当然,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不能建立起正确的合作关系,那么恶性竞争和窃取商业情报的现象会层出不穷,破坏正常的商业活动,造成商业界秩序的紊乱。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合作共赢的关系,供应商只需给企业供应所需的材料,供应商不能决定企业的一些策略,企业可以自由的选择供应商,供应商也可以自由的选择企业,二者之间的合作不受限制,关键在于企业资金多少问题。企业不能妥善处理与这些利益相关这之间的关系,不能从这些利益相关这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么企业的文化冲突则此起彼伏。
2、企业的外部文化在企业之间的交流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比须依据有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的表现则是文化的一种融合,在文化和谐的背景下才能进行更好的合作。东方企业在外部文化方面以传统的思想文化为合作标准,感情可能放在第一。西方则以利益为前提,记得二战时英国的首相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由此观之,东西方企业的外部文化有非常大的区别。
二、如何解决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文化差异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自然文化冲突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得承认它的客观性,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面对这一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之后才能减少企业中不和谐的因素。相反,如果采取回避的态度,势必会引起企业间的重大矛盾,导致企业间的合作,竞争都难以持续,从而导致正常的经营活动困难并最终破产失败。解决文化冲突大的前提是了解它的文化,对于文化的了解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进行文化的变革,促进文化很好发展。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类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过程,并由此进行文化的一种创新。促使文化的和谐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合作顺利,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持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价值观。由此,才能减少企业间存在的矛盾及冲突,取得互利共赢。所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包容是东西方企业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以下有几种方法。
1、承认东西方文化企业间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是引起文化冲突的根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阶层的人物来说任务重大。领导要正确识别不同文化,对症下药,不能盲目地把所有的文化都归于一类。同时,领导要重视文化的差异,尊重、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也就是要“知冷知热”。对待文化文化问题上要兼容并包,互相吸收各自文化的优点,避除腐朽的文化。在企业的内部,要允许不同种文化元素互相并存,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有助于企业间的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文化互相融合还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床新,可产生更多的独特的方案和策划。相反,如果不能正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那么对企业间合作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2、进行文化学习。学习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通过学习能体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是一个不断促进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将文化优秀的部分加以整合和升华,形成广大部分的人乐于接受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广大的人员认可,是对文化学习的成功之处。作为一个领导,更应该注重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企业内部不同的文化要尊重,宽容和理解,寻找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愉快的交流,畅谈。找出不同文化冲突点所在,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合并、整合,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在东西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方便企业进行管理。当然,在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不能忘记本民族文化,别的民族优秀的文化可以“为我所用”,对一些腐朽的文化要及时辨别,以消除腐朽文化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实例,在华投资的一家外企摩托罗拉公司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是因为其企业的领导学习东方文化,得益于他自身所处的文化与东方文化很好的融合,文化的和谐是关键的因素。当然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他在投资中国市场时实现了母公司企业文化文化与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了很好地融合。聪明的企业家会不断学习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各种不同的对策和方案,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企业之间健康,和谐的合作。
3、时时进行交流和对话。文化的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去缩小这种差距。文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只有不断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达成一种文化的共识,才能是企业发展的更好。交流和对话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产品展销会、大型文化娱乐活动等等,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亲和度,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4、借鉴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必有长远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管理思想,只有不断借鉴文化的精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促进东西方企业文化合作与发展不断走向一个新的高潮。文化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一个符合企业利益的文化对企业来说是优秀的文化。“因地制宜”、“对阵下药”才能促进东西方企业之间的优秀的文化不断融合,成为发展的一个有利的因素。
5、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管理者对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责任承担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的核心就体现在企业的责任上,企业的社会地位及合作的伙伴是企业责任表现的一部分。同时,企业道德责任的体现也来源于企业的责任,他是体现企业的道德标准,社会价值的一把衡尺。只有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美好形象才能传播的更远。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壮大的企业,无论是东方企业,还是西方的企业都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对社会的责任。东西方企业在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合作,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推动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6、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接受、容纳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还必须有一部分人才,让他们参与企业各种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提高企业的管理运作。他们受过西方教育,对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都有所了解,这样就能较好的理解和贯彻创新性的饲喂管理方式。其实,人才也是一种文化,人才的利用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可以降低企业的某些成本费用。
7、始终保持一种创新型思维。文化不仅需要吸收,融合还要进行创新,创新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一些新的元素,是原来的文化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东方企业虽一贯坚持传统的“人本思想”,但在不同时期它的含义有所不同,去除了文化所包含的腐朽而加入了时代的元素,成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创新型思维将东西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利用,促进企业文化更好地交流,企业间更好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三、结束语
当今时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企业合作的几率日益上升,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难免由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承认文化的差异,对文化不断进行学习,交流和借鉴,充分吸收优秀的文化来发展自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进行文化的创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和谐才可以化解文化冲突。这是东西方企业进行合作的战略选择。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构建和谐文化开始,促进东西方文化合作。参考文献:
第四篇: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
人的心理并不是理性的。有人抱着幻想 , 认定天上会掉下馅 饼 , 有人抱着赌徒的心理 , 想 “ 赌 ” 成巨富 , 也有人面对迅速膨 胀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 , 还 有 人 “ 心 理 不平衡 ”, 要 把 不 属 于 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其结果不言自明 , 即使一时得手 , 也是 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 到了一定时间就会爆炸。所以要吸取 教训 , 不能在以后的国际经营中犯相同的类似的错误。
三、企业形象的对比
概括地说 ,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 目中的总体印象 , 是企业文化的外显特征。具体地说 , 企业形 象是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 理 者 形 象、员 工 形 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因素组成的 , 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一种 总和与整体的形象。当 然 企 业 形 象 不 是 上 述 因 素 的 简 单 相 加 , 而是一个综合多种因素的价值体系。企业形象的价值表 现不是绝对的 , 而是处于动 态 过 程 中 的 , 它 对 提 高 企 业 经 济 效益和推动企业发展 , 具有重要的作用。
“ 微软 ” 和 “ 宝洁 ” 企 业 形 象 成 为 东 西 方 不 同 历 史 文 化 背 景影响之下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微软的企业形象具有三个鲜 明的特征 :管理创造性人才 和 技 术 团 队 文 化;始 终 如 一 的 创 新精神;创建学习型组织。微软公司的成功之道中 , 很重要的 就是企业的文化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 , 时代对文化和企业 形象的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 , 企业也应对自身的形象不断赋 予新的内容 , 或者不断重塑和变革 , 正 所 谓 “ 穷 则 思 变 , 变 则 通 , 通则达 , 达则久矣 ”。
而广州宝洁公司和它的系列日用品 , 中国的老百姓可谓 无人不知 , 无人不用。进入 1994年、1995年后 , 宝洁公司的宣 传促销目标已不仅停留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上 , 而是通过大力 宣传企业形象 , 宣扬塑造飘 柔 精 神 , 在 消 费 者 心 目 中 形
成 品 牌崇拜 , 提高品牌忠诚度 , 从而使用飘柔产品成为风尚。两年 中 , 广州宝洁公司举办了两届 “ 飘柔 之 星 全 国 竞 赛 ” 活 动 , 借 助这个活动 , 宝洁公司宣扬 了 一 种 文 化 , 一 种 新 时 代 的 精 神 风尚 , 那就是广大公众不但需要拥有一头更柔更顺的飘柔秀 发 , 更应该以积极自信、勇 于 进 取 的 精 神 去 赢 得 生 活 及 工 作 上的成功。这次公关促销活动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飘柔品牌 忠诚者。
我们分析一下二者截然不同的树立品牌形象的方法 , 不 难看出 , 东西方人传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是他们分别 取得成功的原因之所在。西方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始终贯穿于 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 在他们心目中 , 一个不断锐意进取、始 终保持学习态度、朝气蓬勃的公司才是市场与形象俱佳的。而在深受传统儒家中庸之道思想影响的中国 , 人们对某一事 物 , 一旦产生好感之后是 很 难 改 变 对 它 的 看 法 的 , 而 且 它 的 各个方面必须都是无可挑剔的 , 这种观念折射到产品上 , 就 是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忠实度极高。宝洁公司正是抓住这一要 素 , 在充实品牌形象、拓展企业形象外延的方面下足了功夫 , 所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思维方式的对比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下 , 我们中国式的企业管理过分 强调的是 “ 礼治 ” 与 “ 法治 ” 相结合 , 在平时的企业规章制度与 考核中 , 强调的是千篇一律的对所谓道德的结束以及对工作 成绩简单的评比和奖惩制度。而在西方他们强调的是以人为 本的理性价值观 ,“ 人本管理 ” 是指管理对象的诸要素中 , 人 事管理是主要对象及企业的主要资源。西方企业在人力资源 开发上得到了很大成功。健全的人力开发机制 , 重点在于对 员工在企业服务期间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一般程序是 , 设 立业务目标 , 按业务目标 设 立 组 织 机 构 , 确 定 每 个 岗 位 的 细 微而可操作的岗位职责 , 确 定 所 需 要 的 具 备 专 业 知 识、经 验 基础、技能基础的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 中国企业很少有 长远发展目标需要的人力配备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 也没有 通过科学设计 , 清楚每个 岗 位 上 需 要 什 么 素 质、经 验 和 技 能 的人才 , 能和外资企业一样按市场价值去吸引人才的就更少 了。
西方企业传统的观念认为 :管理、控制企业的方式 , 联系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关系的纽带是资本。而企业文化理论 认为 :“ 企业是人的结合体 , 因此它是通过人的纽带而不一定 是以资本的力量有效地控制公司 ”, 管理成功的企业 “ 其关键 在于一套大力强调人的作用的哲学 ”。
此外 , 应 该 在 公 司 中 建 立平等 的 上 下 级 关 系 , 创 造 公平的竞争环境。
选择效益原则和人性原则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 准确把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尊重人性的辩证关系 , 以及企业不同组 织形式的形成 , 东西方都存在着文化认识的区别。所以总结 以上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 , 我们 应该认识到 , 即使是积极 的 体 制 和 制 度 , 也 不 是 维 系 企 业 组 织的唯一手段。最根本的任务还在于培养共有的文化 , 同时 建立起实践这一文化的上下级关系。
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 应该建立符合 现代企业文化观念的一种能尊重人性、积极发挥职工创造性 和积极性的体制和制度。体制和制度是积极还是消极 , 在于 它是否是人们积极性的助推器 , 还是作茧自缚的消极绳索。责任编辑 王 飞
150
第五篇: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研究(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自西方,企业文化的内容却形成于东方,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又使得西方管理理论得以更新。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长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与风格;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关系着一个国家整体工业与经济的未来。中本文分别通过对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比较,探讨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探究东西方文明的差异,通过对中美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比较,从而我们就不难理解西方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诸多不同,最终探讨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国家从自身国情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论文关键词:中美;企业文化;比较分析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culture from the west, the content of company culture is formed in the Eas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theory and the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y renewed.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an ideological value, is the enterprise long-term grown stable culture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unique management style;different culture has different enterprise cultur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so a national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future.In this paper based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rporate culture 's 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 enterprise culture, while exploring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us we can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orporate culture exists between many different, finally stud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 but also conducive to our country from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corporate culture.Keywords: China;enterprise cul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引言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概念由美国管理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在合著的书中系统提出的。两位管理专家根据对美国最成功企业所作的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在经营得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利润指标,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就已经看到社会轴心正逐步由政治、经济转向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成为社会组织经营和管理的有效工具。而作为专门研究文化现象的学科即文化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出现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与本民族的、历史的背景密切相联系。企业文化作为众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各民族不同传统文化的反映。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威斯勒在《人与文化》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各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由于文化特色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企业在一定的文化类型和文化差异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长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不能不深深打上这种文化特色的印记,形成与该文化类型和文化区域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大企业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处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的美国和处于东亚儒教文化圈的中国。我们两国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早就了性格迥异的企业文化。
1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1.1民族心理的差异
民族心理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情感、爱好、习惯等精神因素的总和。东方文明注重综合,整体思维比较发达,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时代局限性,细节容易被忽略。而西方文明注重分析,还原论和原子论的方法发达,分析的精密达到了十分深入的地步,但是具有形而上学机械的时代局限性,整体容易被忽略。东方文明注重和谐、同一,西方文明强调个体、对立。东方文明重系统、综合、内倾,西方文明重个体、分析和外倾。
1.2地理文化的差异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复原辽阔、地域甚广,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口密度大,居民民族感较强,国家凝聚性与统一性较好,使得中国人注重信义与道德,这也是在评价人的首要条件。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根基本来就很浅,但正是这样就使得美国文化中缺少思想的禁锢和僵化的传统。美国幅员辽阔,人口较少,由于人口密度小,具备多次改变居住地的条件,多数美国人平均三到四年就迁徙一次。因此,美国人养成了喜欢多变的性格。另外美国有着丰富的经济资源和矿产资源,给美国人择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美国人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求得生存。
1.3文化渊源的差异
中国在整个弥生文化时期都是以农耕文明为积淀的国家,民族长期处于儒教文化之中。尤其以汉唐文化最为出众。这种双重文明的社会结构也使得中国易于接受变革,这对中国文化以及属于亚文化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在的美国人大部分是当年移民的后裔,所以美国文化传统是当时最先进的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文化。美国在整个移民过程中文化的整合,是以先进的欧洲文化对其他外来民族、外来文化的“熔炼”过程。可以说,美国人在建国伊始就站在一个相当高的文化起点上,而美国对欧洲传统的继承是一种高度选择后的继承,美国人吸收了欧洲文明的精华,而又摆脱了欧洲古老的制度束缚,这使得美国文化的发展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移民运动到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美国人都曾与恶劣的环境进行了十分艰苦的抗争。2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1美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展
经过70年代石油危机和货币危机之后进入80年代,美国的传统制造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竞争力日益下降。而中国与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却仅凭一种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安然无恙。这使得美国的企业管理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始对此类模式进行研究,纷纷赴亚洲取经,挖掘亚洲企业成功的秘密。从而引发了美国理论界对亚洲企业文化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美国本土企业文化的深刻反思,认识到企业文化这种“软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试举例加以说明。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电视机厂,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老板决定请日本人来接管。七年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日本人靠什么?就是靠以人为本的儒思想与尊重人的优秀企业文化。表现在:第一、接管之初,新任经理把员工们召集在一起,不是指责嘲笑他们的失败,而是请他们喝咖啡聚会,向每位员工赠送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并把以前被该厂解雇的老职工全部找回去重新任用,以培育工人们的“报恩之心”与“归属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的企业形成了符合企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战略的中美企业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根基浅,僵化的传统不多,全社会都重视突出个人的作用。这种文化在企业里,首先表现为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品质第一,顾客至上”也是构成美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2、提倡竞争和献身:福特公司的前总裁亨利.福特说:最高职位是不能遗传的,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3、奖励创新:3M公司的成功在于创新有绝招,招招都很妙。3M公司不轻易扼杀一个设想,如果一个设想在3M各部门找不到归宿,设想者可以利用15%的工作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设想是正确的。
4、利益共享:美国最大的连锁店沃尔玛公司、希尔顿公司,均将一部分股份作为工资或福利分给职工。
美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使很多的美国企业得以成功。美国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其独具特色的中美企业文化,并凭此形成了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如IBM、摩托罗拉和朗讯等。
我们看看摩托罗拉以“人本管理”的中美企业文化 thldl.org.cn:摩托罗拉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尊重人性,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并将之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最高准则。其之所以在全球取得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坚持了人本管理。在摩托罗拉,人的尊严被定义为:实质性的工作;了解成功的条件;有充分的培训并能胜任工作;在公司有明确的个人前途;及时中肯的反馈;无偏见的工作环境。
2.2中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2.2.1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形态
1、解放前民族资本企业中萌芽的企业文化
中国近代工业创建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资本企业,代表了中国早期具有独立商品生产经营组织性质的企业文化的萌芽。
2、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我国企业文化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政治性。第二、伦理性。第三、主动性.如“铁人精神”就是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的代表。
3、改革初期转型阶段的企业文化 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信仰模糊化。第二、不适应性。第三、非平衡性。2.2.2中国企业文化现状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正不断加强,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其现状表现在以下方面:
1、残酷的事实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的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2、诚实守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目前正逐步渗透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
3、“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已受到更多的关注。2.2.3现行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一,从内涵上看,还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第二,从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板块,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之间缺乏通盘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第三,从状态上看,我国的企业文化,明显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第四,从内容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具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价值导向的基本特征。
中国企业文化还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其他分支文化,诸子百家,包括兵法、谋略等也都被企业文化分别的吸收。如:兵家的管理思想──深谋远虑等。
二、不同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普遍现象,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
2.2.4中国企业文化案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入世以后,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海尔、联想等在企业文化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如联想的企业文化联想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倡爱国主义。“联想人与联想精神”,这个问题是联想文化的主旨。“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种主旨的体现。
2、提倡合作精神。联想对合作精神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联想套用计算机术语,把善于与人合作的部门和人称“界面友好”,反之则“界面不友好”。
3、提倡拼搏精神。“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是联想拼搏精神的直接反映。
4、强调以信为本。联想文化主要是提倡两种信誉,一是个人的信誉,要求是:踏实做事,说到做到,点滴积累;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同仁,取信于上级,取信于下级,取信于政府。二是公司的信誉,要求是:以用户效益求公司效益;宁可损失金钱,绝不丧失信誉。
5、提倡服务大众。联想集团提出“客户效益第一,联想效益第二”的服务观念,并把这种观念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里。
3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西方学者试图突破传统观念,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做出更为深刻和合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这也是西方管理理论在上世纪的最大突破。于是,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管理思想的特点是强调科学和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是将科学的制度管理同尊重人的主体及价值相统一基础上的人本管理。西方学者的众多研究表明,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之间真正的区别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最大能力和天赋,如何帮助人们找到共同的奋斗目标,如何在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条件的千变万化中把共同目标一直继承下去。也就是说,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
被称为“蓝色巨人”的IBM公司在1990年盈利达60多亿美元的情况下,1991年一年就亏损了将近30亿美元,1992年亏损达50亿美元,1993 年亏损居然高达80亿美元。然而,Lou Gerstner1993年接管公司后,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改革,公司1994年便扭亏为盈,2001年便跻身于全球500强并居于前10名。Lou Gerstner对公司进行改革除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外,主要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理性主义中美企业文化”,表现为浓烈的个人主义,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位,讲究“求实、求生存”,它着意创新的精神、功利主义和重视制度管理,在企业管理及处事中讲究原则性,“法治”观念较强。而中国则是强调群体和谐,注重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奉献和服务,个人归属意识强,注重协调感情,它着意创新精神、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企业管理及处事中以情为重、忽略制度和条例管理,“人治”观念较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广泛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显得尤为必要。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中美企业文化,就要立足中国文化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在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的中美企业文化研究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使中国企业文化发展适应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
3.1东西方企业行为文化差异
企业的行为文化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的行为和员工的行为两个方面。在企业行为文化方面,东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企业重以人为中心。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由于几千年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义,价值取向是“忠、孝、节、义”,把它作为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其准则是以仁义最大化,用以调整人际关系。一方面使人与人之间能够保持“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人际关系格局,起到维持社会和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今天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美国企业则大多采用强硬的个人主义的领导方式,同时注重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和崇尚竞争冒险的个人主义。美国企业家以及普通员工都信奉“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的行为准则,认为独立自主比依赖他人更可靠,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利也是不容侵犯的。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于“独一无二”的个人。因此,时时处处强调自信、自尊、自我实现、突出自我和自我奋斗,企业也为每位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机遇,鼓励个人奋斗、冒险和创新,表现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故美国的市场经济也被称为个人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强调消费者经济学。
在员工行为方面,由于中国企业采用长期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因此企业凝聚力很强,对企业也有很强的归属感,愿意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而美国企业员工普遍对本企业的归属感差,一旦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跳槽,以寻求更好的发挥才能的机会。因此美国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一般比较差,不如中国企业员工有工作积极性。
3.2东西方企业制度文化的差异
上世纪的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美国学者Pascak和Athos在《日本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了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美国管理模式注重的是3个硬性的S指标,即:战略Strategy、结构 Structure和制度System。而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则是在3S管理模式上增加了4个软性的S指标,即:技能Skill、最高目标Supreme Goal、员工Staff和风格Style。
在选择和利用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美国以短期雇用方式为主,始终保持着50%左右的职工补缺率。在提升制度上,美国的做法是,只要认为某人具备某项能力,或者在某项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就给予迅速的提升,把他提拔到相应的位置上,而不考虑这一举动对其他人的心理影响方面。其干部提升路线也是走的专业化经营道路。而日本企业在干部提升制度上采取缓慢的升级和评价制度,职工晋升采用员工序列制。日本员工享受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一方面造就了员工在企业内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两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员工的依赖性。
3.3东西方企业精神文化差异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层次,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国企业文化政治色彩浓厚。中国企业文化是一种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具有明显社会主义公有制特征的企业文化。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所以,企业文化中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含有大量的政治内容,并受到政府机关的控制和干预,从而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政企不分,政府成为企业的主管,企业财产属国家所有,企业人员属国家编制,企业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经营目标以及具体的经管计划都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干预。虽然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逐步走上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色彩并没有受到削弱,员工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企业员工一般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体谅国家的难处,献身自己的工作岗位,忘我工作。
“要不断更新自己”是美国微软集团成功的一个秘诀。微软集团曾投入20个亿运用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科学领域研究,如从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有线电视、因特网、商业软件,到企业内部网络、语言识别系统、三维制图技术及各种操作系统。微软集团还经常招收那些具有超出正常人智利、能够适应软件技术及行业内差不多每月一次革命的雇员。所以说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是美国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创新即意味着冒险,既然存在冒险就存在着很高的机会成本,但美国并不因此而压抑员工的创新意识,相反,它们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并对失败抱以非常宽容的态度。同时美国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最终目标。美国是资本主义制度,美国文化传统向来推崇“成就和实用主义”,所以,总是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成就”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来衡量个人或企业的价值,崇拜金钱,认为赚钱就是英雄。“利润最大化”就是美国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尽管许多企业非常关心自己的员工,关心社会发展,认为赚取利润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手段,但实质上是在掩盖赚钱的动机,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并赚取利润为目的。
3.4东西方企业道德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文化重伦理道德。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重义轻利”的思想,将“利”与“义”对立起来,重“人伦”和重价值理性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是干部的考察任命,还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衡量判断,乃至于企业决策及其行为的选择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往往都不是以客观经济效果作为评判依据,而是以伦理道德标准作为衡量的基本价值标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注重伦理道德的企业文化特征。所以,中国企业员工集体主义意识浓,每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有意义,在企业里员工把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不同程度上对企业有一定的依附感和归宿感。
美国企业文化则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精神。无论是整个企业还是其中的每个成员,一般都不会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崇尚不断进取和发展,崇尚学习和自我改进,崇尚高效率,强调 “新、快、变”,相信明天会更好,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与美国社会特别推崇的“成就、效率、进步”的价值观分不开的,追求卓越是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是促使美国企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动力。
4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的启示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思维和认知上的表现,体现了由于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对待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也是相反的。西方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则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努力奋斗就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及时享乐。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就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他们的努力奋斗,除了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享乐外,还有另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泽披后人。
面对东西方众多的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同时要抱有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我们自己的文化能够体现民族性,突出时代、突出个性。
联系我国的企业,从改制以来,各公司一直主张公司的全体员工要以自我奋斗,自我创新,不依赖他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主导。在历经风险,坚持自我,维持公正、不屈不饶的基础上,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力量蕴藏在历史之中”,多年企业文化的学习对我们而言就是一段历史,一次次的成功就是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新思路的形成,我们都要摒弃一些就观念,旧思想,要以个人自主创新、自我发展、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企业的成功。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不但要秉承我国自有的文化同时,要加强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从中提取先进的知识与经验。
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大成功是小成功积累的结果。在这世界上是没有永远有效的经验的,所以我们不应一味盲目顺应别人成功的实例,而是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特别是在公司这个学习型企业内,领导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的平台,自己更应该把握好机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遇上问题就上交。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一切可能去多多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这样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达到“明能周扬、识能通微、才能识用、文能剖情、公能定品、断能决疑”这样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孙凯飞.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2]崔月琴.日美企业文化的源流及主要特征比较[J].东北亚论坛,1998,(4).[3]徐金凤.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J].中外企业文化,2005,(12).[4]田旭.美日企业文化的特征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2,(6).[5]司千字,高晓芹.中西企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2).[6]杨晓玲.比较美、日、中国情建设现代企业文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