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粮食局粮食流通工作“十二五”展望
天津市粮食局粮食流通工作“十二五”展望
来源:国家粮食局 11-06-15 浏览(220)字 体:大中小
加快粮食七大体系建设,为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既是天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天津城市定位和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为关键的阶段。做好粮食工作,对于发展天津经济、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十二五”时期,重点抓好七大体系建设:
一、建立健全调控应急体系,确保粮食供求稳定
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体制与机制,完善粮源、加工、供应、储运等应急保障系统,提高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积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分析,加大监测频率和密度,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粮食信息管理体制,建立涵盖大部分粮食行业业务的信息基础数据库群,增强监测预警的敏感性和即时性,提高监测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粮食电子政务系统和粮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粮食供求及价格信息,积极引导粮食生产和流通。积极探索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模型,确定监测预警指标,实施先兆预警。
进一步加强粮食统计工作,强化统计队伍建设,落实统计调查经费,健全社会统计体系,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
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军粮保障机制,完善全市军粮配送,做好部队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部队战备作战和紧急情况下的军粮供应安全。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市粮食产量计划提高到250万吨左右,全市粮食消费量预计600万吨。积极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收购计划保持在目前所占全市需求的比例水平。通过在主产区建立粮源基地和粮食进口,弥补消费缺口,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主产区粮源基地的供给目标是:保证地方储备轮换及市场需求量70%以上。
二、完善地方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储备粮管理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粮食省(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区县两级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到“十二五”末,全市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争取达到XXX万吨,食用油储备规模争取达到XXX万吨。调增成品小包装粮油储备,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并对小包装成品储备粮油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常储常新。
完善地方储备粮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储备粮管理。积极开展地方储备粮油规范化管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得动、用得上。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一批粮食储备库,改造一批骨干储备库,增强交通干线的储备调控能力。
三、加快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重点抓好一批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天津港的带动优势,推动全市粮食物流业发展,逐步形成粮食物流网络。到“十二五”末,全市粮食物流量预计达到l000万吨左右。利用我市滨海粮油加工带的龙头作用,推动现代粮食物流的发展。全市规划建设3条粮食物流通道(即海运粮食输出通道、东北粮食出关综合通道、铁路粮食输入通道),在有条件的区县建立粮食物流中心。通过物流中心的建设,培育一批重点粮食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设施,形成全市粮食连锁物流网络、信息服务
网络,逐步实现粮食物流的“四散化”和粮食流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以适应粮食大流通发展需要。
四、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搞活粮食流通
按照宏观调控需要,遵循市场形成和发展规律,立足现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搞好统筹规划,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服务档次,完善市场功能,创新交易方式,扩充交易规模,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国天津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天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国家级粮油批发市场的龙头优势和其所属三个中心的作用,利用交易中心和远程电子商务等先进经营业态,扩大其对各层次粮食市场的辐射作用。利用信息中心以及四个粮食信息刊物,扩大其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利用质量检测中心,做好质量检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天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区县级和成品粮批发市场为骨干,粮食收购市场和零售市场(包括经营粮油的超市)为基础,商流与物流、现场竞价交易与远程电子商务相结合、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制度更健全、运行更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五、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品牌开发为重点,覆盖生产、加工、销售领域的粮食产业化经营体系。天津粮油集团加快实施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二期加工产业项目。投资新建日生产能力1500吨油脂精炼车间、日生产能力1000吨油脂小包装车间、日处理小麦1000吨面粉生产车间和日处理稻谷500吨的大米加工车间。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投资建设粮油食品高精深加工产业设施,生产小麦蛋白粉、熟化面粉、熟化麸皮、小麦胚芽油、米糠油、大豆功能性植物蛋白产品、大豆VE产品、精品米粉和多规格肌醇产品等,由传统加工产业向现代化粮油保健绿色食品业转化。在加工产业园区内投资建设年主食加工能力35000吨的生产线4条;日产2万份即食米粥快餐生产线一条和日产2万份即食助餐菜肴生产线一条。
临港工业区充分利用特有的区位、物流和政策等优势,依托天津已有的粮油产业基础,利用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北、华北)以及进口的粮油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低碳生产,形成集粮油加工、深加工、精细化工、仓储、中转、粮油交易、信息、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的粮油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中国北方以粮油仓储,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附产品深加工等为主导,集粮油物流、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示范型粮油产业园。临港粮油产业园争取投资达到5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建成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园区总仓容150万吨,总罐容100万吨;油料加工1000万吨/年,油脂加工500万吨/年,稻谷加工60万吨/年,玉米加工90万吨/年,小麦加工60万吨/年。
六、构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提高依法管粮能力
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体系。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按照即将出台的《粮食法》,修改完善《天津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促进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管粮。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形成完善的粮食执法体系。三是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粮食收购市场准入、粮食经营统计制度,全面掌握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变化情况,切实引导粮食经营者履行最低和最高库存量义务。严肃查处涉粮案件,促进粮食企业和粮食经营者守法经营。
七、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调整粮食科技发展方向与重点,集成科技资源,着力研究粮食绿色储藏、粮油精深加工、粮食质量检测、粮食现代物流和信息化技术等。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粮食产业的技术升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粮食科技为动力,推动产业进步,促进产品优化升级。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粮食科技队伍,采用高水平的科研技术手段,提高广大干部
职工吸纳和运用高新科技的能力,使粮食事业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促进储粮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发展粮食物流技术、装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标准化,促进我市粮食物流业发展。指导农民科学储粮,减少产后损失;加强收购、储备、加工、运输、消费各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降低粮食损耗。加强宣传,唤起全社会的爱粮、惜粮、节粮意识,推动建立节约型社会。
第二篇: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规定,紧密围绕“广积粮、好积粮、积好粮”粮安工程,积极开展了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维护了辖区粮食市场秩序,确保了粮食安全,现就我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了粮油库存检查工作。今年3、4月份,我局根据市局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开展今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13]24号)要求,认真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布置,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按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办法》、《粮食库存检查办法》、《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办法》具体操作要求,对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的粮食数量、质量、储粮安全和账务管理进行了一次细致检查工作。检查结果,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理规范,通过开展粮食库存专项检查和粮油安全普查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粮食库存管理水平。
二、积极做好《条例》宣传工作。今年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九周年,我局围绕“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主题,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开展《条例》宣传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了粮食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了粮油质量监管工作,粮食质量是关系人们身心健康,为此我局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加强了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督促了粮食收购企业在收购环节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做好入库粮食质量检测。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并按照“五分开”的要求,堆放好粮食。
(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出库前,做好出库粮食质量检验,确保出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坚决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并按照国家运输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包装物,防止粮食受污染。
(三)加强了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监管。督促了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保证所使用仓储配套设施符合安全储粮要求,要积极开展做好安全储粮基础性工作,采取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双低”科学保粮措施,有效延缓了粮食质量变化速度,经检验,现所有库存粮食质量、品质合格率达100%,宜存率达100%
(四)加强了军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了军粮质量检验实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确保了所供军粮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军粮品质也得到官兵们的认可。
四、开展了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一)开展了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夏粮收购期间,我局组织人员出动了16人次对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询问和查阅相关资料,着重检查粮食收购企业是否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是否公示了粮食收购品种、价格、质量标准,使用称量器具是经质监部门校对,是否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有无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行为。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县粮食收购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了粮食收购公示制度,没有出显有损害售粮户利益的行为。
(二)加强了对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量和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使用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粮食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等方面检查。督促了粮食经营者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粮食库存要安全、卫生使用符合有关要求的仓储设施设备,并继续做好粮食经营台账记录和保管工作。要守法、诚信开展经营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好我县粮食市场秩序。
五、加强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直以来,我局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据市粮食《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粮食行业生产领域查隐患、除隐患、防事故专项行动,着重检查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能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并建立和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粮食输送设备,粮食仓房设施,除杂设备、消防设备、粮情检测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环流熏蒸设备、机械通风设备、防雷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能落实执行,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防范和遏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储粮安全和各项生产作业操作安全。
我县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粮食监督检查体系不够完善,执法人员编制不足,执法经费短缺,执法人员缺乏系统学习,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不够明显等实际情况。
建立和完善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组织保障。为此,我局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争取政策上的支持,解决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中机构不够完善,工作经费欠缺,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行政执法效能。
第三篇:县粮食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耕地及人口情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万亩。全县人口5.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
2、粮食生产情况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亩产220公斤,总产量5423万斤,人均占有量686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64万亩,亩产201公斤,总产量1869.2万斤,玉米播种面积3.72万亩,亩产439公斤,总产量3268.58万斤。
3、粮食消费情况
根据国际粮食消费温饱线人均800斤计算,全县5.02万人,全年粮食消费总量需4016万斤(其中:口粮消费3012万斤)。
4、民营企业粮食购销情况
经初步统计,全县粮食经营户有15余户,粮食购销总量约1090万斤(购进506万斤,销售530万斤),其中:纳入统计调查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7户(含加工、制酒、食品业),全年预计购进粮食440万斤,销售粮食439万斤。
5、机构人员情况 [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经清理核实,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各类独立核算机构4户,其中:县粮食行政管理机构1户,粮食购销企业2户,非购销企业(包括粮贸企业、粮办工业、饲料企业、运输及其他企业)1户;共有职工240人,其中:行政管理机构22人,企业职工16人(离退休5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145人;非购销企业职工44人。
县局直属企业三户,分别为:县粮食收储公司、县粮食储备库、县粮食综合经营公司,共有职工234人,其中:在岗189人,离退休及内退45人,截止2005年底共计应缴养老保险费189人,已缴养老保险费145人,欠缴养老保险费70万元,其中:经营公司44位。
6、县粮食局机关人员情况
经核实,县粮食局机关共有在职职工22人,其中:县财政供给人员6人,事业自收自支及企业供给人员16人,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72.7%。
7、企业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情况
全县2户粮食购销企业中,养老保险欠费总额17万元;有1户企业至今未办理养老保险,需保险额53万元,共计拖欠养老保险费70万元。
8、固定资产情况
全系统固定资产总额529万元(其中:房屋设施 万元,土地估价 万元),经初步评估现值 万元。
9、粮食购销及库存情
2005年全县收购粮食732.8万斤,销售395.6万斤。全系统现有各类粮食库存947.6万斤,其中:省级储备粮400万斤,周转库存粮547.6万斤。
10、亏损挂帐情况
截止2005年12月底,全系统亏损挂帐总额1479万元,其中:已认定剥离的政策性亏损挂帐1429万元,企业自补亏损挂帐50万元。
(二)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粮食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围绕“放开购销县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县场稳定,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采取了统筹协调,分项推进的办法,稳步推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完善粮食补贴直补政策。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全县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直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2005年省政府又安排我县粮食风险基金 元,用于全县种粮农民
bsp;粮食部门自成立以来,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粮食行政主管机关编制少,财政供给人员少,机关大多使用一部分企业供给人员,经费来源主要是违规挤占省拨各种政策性补贴,以维持机关运转。目前,这部分人员多为机关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由于省拨政策性补贴取消,企业经营无效益,这部分机关企业供给人员的工资已没有任何来源,这不仅造成了全粮食系统的不稳定,也给全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三)粮食储备数量不足,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我县是甘肃最贫困的县之一,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无相当规模粮食储备,很难应付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保稳定、保灾民口粮供应的责任异常艰巨。目前,按照国务院“产区应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应保持六个月销量”的储备粮规模要求,测算我县现有非农业人口1.1万人(含流动人员),每人每年粮食消费量平均805斤,6个月销量约为442.2万斤。
四、几点建议
(一)增加粮食储备规模。实行粮食购销县场化,取消国家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增加了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措施。按照国务院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规模要求,建议省上增加我县省级储备粮规模,在目前400万斤的基础上再增加 万斤,达到 斤(全县人均水平40斤,目前,我县人均只有 斤),以进一步增加我县抵御自然灾害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暂时不能解决,在建立我县粮食储备过程中,请省上在粮食风险基金中给予资金帮助。
(二)加强粮食行政机构和队伍建设。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赋予了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及对县场监督检查的新职能,要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职责,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队伍,而我县粮食局实有在职职工22人,其中:财政供给仅有6人,其余人员均为企业供给人员,难以担当这一重任,建议省上通盘考虑县粮食行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粮食主管部门为县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二是完善粮食行政执法机构,按照7人的规模调配行政编制,落实财政供给,也可建立粮食县场稽查队,事业编制5-7人,授权执法,人员工资及经费由财政核拨。
第四篇:县粮食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一、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耕地及人口情况全县土地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万亩。全县人口5.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万人。
2、粮食生产情况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亩产220公斤,总产量5423万斤,人均占有量686公斤,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64万
亩,亩产201公斤,总产量1869.2万斤,玉米播种面积3.72万亩,亩产439公斤,总产量3268.58万斤。
3、粮食消费情况
根据国际粮食消费温饱线人均800斤计算,全县5.02万人,全年粮食消费总量需4016万斤(其中:口粮消费3012万斤)。
4、民营企业粮食购销情况
经初步统计,全县粮食经营户有15余户,粮食购销总量约1090万斤(购进506万斤,销售530万斤),其中:纳入统计调查的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7户(含加工、制酒、食品业),全年预计购进粮食440万斤,销售粮食439万斤。
5、机构人员情况
经清理核实,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各类独立核算机构4户,其中:县粮食行政管理机构1户,粮食购销企业2户,非购销企业(包括粮贸企业、粮办工业、饲料企业、运输及其他企业)1户;共有职工240人,其中:行政管理机构22人,企业职工16人(离退休5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145人;非购销企业职工44人。
县局直属企业三户,分别为:县粮食收储公司、县粮食储备库、县粮食综合经营公司,共有职工234人,其中:在岗189人,离退休及内退45人,截止2005年底共计应缴养老保险费189人,已缴养老保险费145人,欠缴养老保险费70万元,其中:经营公司44位。
6、县粮食局机关人员情况
经核实,县粮食局机关共有在职职工22人,其中:县财政供给人员6人,事业自收自支及企业供给人员16人,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72.7%。
7、企业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情况
全县2户粮食购销企业中,养老保险欠费总额17万元;有1户企业至今未办理养老保险,需保险额53万元,共计拖欠养老保险费70万元。
8、固定资产情况
全系统固定资产总额529万元(其中:房屋设施万元,土地估价万元),经初步评估现值万元。
9、粮食购销及库存情
2005年全县收购粮食732.8万斤,销售395.6万斤。全系统现有各类粮食库存947.6万斤,其中:省级储备粮400万斤,周转库存粮547.6万斤。
10、亏损挂帐情况
截止2005年12月底,全系统亏损挂帐总额1479万元,其中:已认定剥离的政策性亏损挂帐1429万元,企业自补亏损挂帐50万元。
(二)我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粮食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规定,围绕“放开购销县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维护县场稳定,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采取了统筹协调,分项推进的办法,稳步推进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完善粮食补贴直补政策。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全县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直接补贴政策的基础上,2005年省政府又安排我县粮食风险基金元,用于全县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比上年增加万元,较好地调动了种粮农民积极性。
2、陆续出台并落实了“三老”问题。去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的会议纪要》(甘政办纪[2005]37号)。在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分流安置费问题上,确定了省财政拨补一点,县财政筹补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思路,省财政安排我县职工分流安置资金共万元,现己拨到市财政。对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帐,在县财政、粮食、农发行的共同努力下,省上已确认,1998年6月1日以来,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挂帐1429万元,企业自补挂帐50万元,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挂帐落实工作。
3、粮食市场管理工作稳步实施。根据全面放开粮食销售县场的新形势,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粮食县场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县认真落实。一是积极组织了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培训,培训县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共4人,同时,强化了对粮油质检人员的管理,确保了依法管粮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认真落实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制度,积极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予以规范,确定专门的机构,已为3户企业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其中:国有粮食企业3户。
4、完善粮食调控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一是加强基础工作,启动了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扩大了统计数据的采集面,提高了粮食供需变化监测工作的准确性。二是实施了对粮食市场监测引导,实行了粮食市场价格周报制度、粮食收购五日报、购销存月报制度,制定了《两当县粮食市场安全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了县内产销县(区)购销协作关系,保障了全县粮食是市场和价格的稳定。
5、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国有粮食企业总数已由98年初的10户减少到2005年底的3户,减幅70%;累计安置职工10人,职工总人数由98年初的244人减少到2005年底的234人,减幅4%,实现了“两减一置换,稳步推进”的阶段性改革目标。
二、粮改的初步打算
(一)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粮改工作。
一是尽快由县政府行文,下发《两当县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相关措施,迅速启动我县粮改。二是鉴于粮改难度大、范围广、参与部门多,近日召开全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靠实责任,明确任务,全面落实。在会议上,要重点解决全县国有粮食企业社会保险费筹措,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经费及建立县级粮食储备,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等粮改的重点问题。
(二)落实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企业改革。
要认真学习国务院、省、县粮改政策,不断完善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两置换一保障”措施,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外,企业职工身份全员置换,企业资产全部置换,积极推进国有民营和国有控股,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三)积极推进企业组织机构创新,因地制宜实行企业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
初步改革模式为:设粮食购销公司,为独立核算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企业,辖储备粮管理站和粮油购销站,为二级核算单位,人员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岗位实行聘任制,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国有资本从其他各类粮食企业退出。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要实行县局领导包企业责任制,明确职责,兑现奖罚。要积极开展比、学、赶、帮竞赛活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赶超本县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靠前指挥,现场服务,千方百计为基层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改革缺乏成本金
作为受政策性因素影响,长期亏损,最晚步入县场经济的粮食系统来讲,职工身份置换难、资产变现难、债务化解难、企业重组难,这“四难”一直困扰着粮食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步测算,全县189名粮食企业在职职工(其中:购销企业145人,非购销企业44人),按照每个工龄年保底600元,人均工龄25年,共需身份置换金283万元,需解决历年拖欠或未办理的养老保险费共计70万元,共计需改革成本353万元。
(二)县局机关运转困难
粮食部门自成立以来,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粮食行政主管机关编制少,财政供给人员少,机关大多使用一部分企业供给人员,经费来源主要是违规挤占省拨各种政策性补贴,以维持机关运转。目前,这部分人员多为机关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由于省拨政策性补贴取消,企业经营无效益,这部分机关企业供给人员的工资已没有任何来源,这不仅造成了全粮食系统的不稳定,也给全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三)粮食储备数量不足,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我县是甘肃最贫困的县之一,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无相当规模粮食储备,很难应付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保稳定、保灾民口粮供应的责任异常艰巨。目前,按照国务院“产区应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应保持六个月销量”的储备粮规模要求,测算我县现有非农业人口1.1万人(含流动人员),每人每年粮食消费量平均805斤,6个月销量约为442.2万斤。
四、几点建议
(一)增加粮食储备规模。实行粮食购销县场化,取消国家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补贴,增加了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措施。按照国务院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规模要求,建议省上增加我县省级储备粮规模,在目前400万斤的基础上再增加万斤,达到斤(全县人均水平40斤,目前,我县人均只有斤),以进一步增加我县抵御自然灾害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暂时不能解决,在建立我县粮食储备过程中,请省上在粮食风险基金中给予资金帮助。
(二)加强粮食行政机构和队伍建设。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赋予了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及对县场监督检查的新职能,要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职责,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队伍,而我县粮食局实有在职职工22人,其中:财政供给仅有6人,其余人员均为企业供给人员,难以担当这一重任,建议省上通盘考虑县粮食行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粮食主管部门为县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二是完善粮食行政执法机构,按照7人的规模调配行政编制,落实财政供给,也可建立粮食县场稽查队,事业编制5-7人,授权执法,人员工资及经费由财政核拨。
第五篇:2010年粮食局领导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这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系统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认真梳理思路,交流典型经验,进一步明确粮食流通工作目标和
任务。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开得很好。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振邦同志的工作报告结构严密、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总结工作实事求是,从系统和行业角度全面客观总结了2009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比较透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作重点把握准确,坚持上情和下情相结合比较系统地提出了5个方面重点;对2010年的工作部署,措施明确、要求具体,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对做好全年粮食流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家在讨论中对过去一年来的粮食流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去年初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确定的“抓好收购促增收、充实储备强基础、清仓查库摸家底、加强调控稳市场、深化改革促发展”重点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了粮食安全。会议对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坚定了大家做好粮食库存监管工作的决心。会议讨论热烈,发言精彩,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典型经验交流,特点突出,可参照性强,对各地都有借鉴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会议,总结了工作,听取了意见,交流了经验,认清了形势,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把握了方向,振奋了精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一,认清当前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回暖的迹象,但是复苏的过程缓慢曲折,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从国内环境看,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政策刺激效应不断显现和加强,但是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我们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从农业和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高度出发,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粮食工作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深刻领会中央对粮食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7个中央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为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同时,明确将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要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我们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粮食工作的基本要求上来,从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出发,正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三,认真分析当前粮食流通面临的基本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6年丰收,首次实现连续3年产量超万亿斤,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世界粮食供求不稳定,受能源、气候以及资本市场等多种影响,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仍不稳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难度加大,实施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很重;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粮
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够,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坚持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关系;正确处理提高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与防止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培育发展多元市场主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粮食总量平衡与品种、区域结构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以良好作风抓好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
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挑战多、难度大,这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调查研究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粮食流通工作,与广大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与城乡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与各类粮食企业及市场主体的经营息息相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做出科学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认真学习,领会政策。注重和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优良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多次重要讲话都要求领导干部加强新时期的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要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思考的过程是对学习升华的过程,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粮食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业务知识学习,并结合粮食流通工作实际,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不断提高解决粮食流通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切实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粮食流通重大战略性问题以及当前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政策理论储备。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促进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服务。要引导农民、粮食企业、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群体,参与重大粮食政策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决策在粮食政策研究制定中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确保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第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各种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能发展。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国情,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发展的新经验。
第五,求真务实,以民为本。粮食问题,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我们务必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务必要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快粮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粮食产业升级;务必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搞好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本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制定各项粮食流通工作具体措施,确保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落到实处。要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戒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和春节期间的各项工作
这次全国粮食局长会议闭幕之后,请大家务必抓紧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各地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省政府汇报,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大力支持粮食流通工作。同时,要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工作,统一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认清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
第二,制定好全年的工作计划。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科学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责任,确保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再强调一下“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要对“十一五”粮食行业发展的经验进行认真地总结,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产业发展、质量安全等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编制好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这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第三,加强督促指导,狠抓落实。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工作措施已经部署,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督促指导,抓好贯彻落实。要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程序和制度,按照确定的全年工作计划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有成效。
第四,切实抓好春节期间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抓好防火、防烘干机伤人、储粮化学药剂管理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力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避免生命财产损失。要做好节日期间安全保卫和巡查工作。二是重点抓好节日期间的粮源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三是加强对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和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做好应急响应各项准备。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困难职工及家属,帮助困难单位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好节日期间职工生活,确保干部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同志们,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做好粮食流通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服务“三农”,促农增收,深化改革,完善储备体系和手段,发展和壮大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奋力进取,开拓创新,推进粮食流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特有优势,做出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