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改造技术

时间:2019-05-14 19: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粮仓改造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粮仓改造技术》。

第一篇:粮仓改造技术

储备库建设中粮仓的工艺设备配置主要采用的是单仓客量大的浅圆仓作为主要仓型,与辅属设施一起形成了一套以浅圆仓为主的接收、储存、发放系统。在其后的国储库建设中,根据粮库的特点和需求,分别选择建设了平房仓和砖筒仓。机械通风系统应设计力求达到:风道布置合理、料堆送风均匀,风量满足通风降温的需要,风网阻力小,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l998年国储库设计中,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各项目建设单位应配置环流薰蒸系统。薰蒸系统与通风系统匹配,借用通风统将磷化氢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吹入仓内,强制气流循环,促使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均匀分布,达到有效杀虫的目的。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是通过向粮堆通入冷却后的控湿空气,使粮堆温度降到低温状态,并能有效控制粮堆水分,具有预防粮食生虫和发霉,防止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处理发热粮或高温粮,预防高水分粮发热等作用(1)。

现代化储粮仓型的选择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1)明确粮库的任务是选择仓型的前提。

2)建仓资金决定建仓规模和配套设施完善程度。

3)环境是选 择仓型的重要条件。

4)选择建仓材料也影响选择仓型。

5)靳建仓要尽量和粮库内原有仓型协调。

同时,储粮仓库根据所担负的任务,一般分为收纳库、中转库、加工原料库和储备库,要选择与其任务相适应的仓型(2)。

目前,我国粮仓分为地上粮仓和地下粮仓。地上粮仓又分为房式仓和筒式仓,地下粮仓又分为平洞仓与立洞仓。按控温性能分为低温仓、准低温仓、常温仓。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强力推进,现有的粮仓结构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1)粮仓结构的设计标准与基本要求普遍偏低。

2)粮仓维修改造任务重。

3)粮仓容量矛盾逐渐加剧。

粮仓是安全储存稻谷的必备条件,粮仓结构改造与提高应遵循以下几个指导思想:

1)有利于追求安全与健康。

2)有利于推广绿色科技储粮技术。

3)有利于稻谷安全储存技术理论的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和指导思想,现对目前的粮仓结构改造与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1)粮仓四周墙体内外表面增设隔热保低温的措施。

2)强化粮仓屋面防水隔热工程。

3)粮仓门窗应选择节能装饰型玻璃并且密闭。

总之,大量的实践证明:粮仓结构达到环保型建筑,才能有效地进行绿色储

粮技术。所以,我们要加强粮仓结构的改造与提高,逐步将现代绿色科技的优势与传统储粮的精华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绿色储粮,让稻谷储藏达到“安全和富有营养” 的标准。同时,粮仓结构的改造与提高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有利生态环境,做到粮仓结构与四周大自然和谐发展(3)。

粮食产后减损犹如打造“无形粮田”,是不耕耘的收获,对农民增加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加强新型农户储粮仓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4)。

一、推广新型农用储粮仓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强化宣传引导。

3)按需研发新仓型。

4)实现政策支持下的常态化市场供应。

5)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二、推广农户新型储粮仓建设的重大意义:

1)可以实现减损增收。

2)可以实现降水提质增收。

3)可以引导农民转变储粮方式。

4)可以实现择机售粮增收。

5)可以节省烘干费用。

6)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塑钢气密双槽管(5)采用不同胶管及压槽方法压紧密封薄膜比较试验表明:充气膨胀气密胶管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不损伤粮膜、效果好、劳动强度小以及费时短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王海玲.储备库建设中粮仓的工艺、通风配置[J].今日科苑,2007,(02):71.【2】 张承光.现代化储粮仓型的选择[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2,(04):42-44.【3】 徐红梅,宗力.粮仓结构改造与提高的建议[J].粮油加工,2010,(09):73-75.【4】 吕朝文,李焕喜,魏广祯,罗继胜.打造“无形粮田”, 减少产后损失[J].黑龙

江粮食,2010(04):17-19.【5】 胡建初,白国强,李素娟,张震.不同胶管压条改善薄膜密闭粮仓气密效果比

较[J].粮食储藏,2010,39(05):20-21.

第二篇:粮仓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仓房维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关于申报县域粮仓重点维修改造项目的通知》要求,组织专门人员制定了仓房维修改造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粮库始建于***年,是经县粮食局备案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下辖*个收储分库,占地面积***亩,仓容总量***万吨,分布均衡合理。

中心库区占地面积**亩,仓储总容量**万吨,其中地方储备粮**吨,地方储备植物油**吨,担负着全县粮食收储、地方储备、托市收购、粮食调控、粮食安全等任务。

自***年建地方储备以来,储备粮、储备油一直由中心库区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中心库现有干部职工***人,其中有国家粮食局颁发的中级以上证书的保管员**人、化验员**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扎实。现有资产***万元,企业连年被评为市粮食行业先进集体,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二、仓储设施基本情况及维修改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心库及下辖收储分库担负着全县粮食收储、地方粮油储备、托市收购、粮食调控、粮食安全等重要任务。我县粮食储备及商品粮购销,主要通过县中心库及下属分库流通。

面临收储任务重,仓容有限的实际,加之建库时间长,现有仓房老化严重,门窗多是老旧木质门,大部分仓房仓顶及仓底防潮层损坏,部分仓顶漏雨严重,现有仓容已经不能满足收购和保

一般维修项目包括:老旧木质门窗更换为新式保温密闭门窗;屋面防水采用SBS等新型防水材料或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进行翻修;墙面、仓内地面采用防水卷材或聚合物防潮层重新进行防潮处理;库区地坪(兼道路和晒场)进行铺设和翻修等。

功能提升重点安排以下四个方面:

1.装备三项储粮技术。粮情检测7.4万吨,机械通风7.85万吨,环流熏蒸7.4万吨。推进三项储粮新技术应用,降低熏蒸用药量和粮食损失损耗。具体选型上针对基层收纳库实际,重点选择先进实用、价格低廉、易于维护管理的技术装备。粮情检测系统选用无线通讯、太阳能供电的新型经济适用产品;机械通风系统主要是对现有仓房进行通风口改造,按照规范铺设地上笼,购置轴流风机、离心风机等设备;环流熏蒸系统主要是安装熏蒸管道,加装环流风机,购置气体检测仪等。

2.推广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6套,依托“省粮油仓储管理系统”平台,使用简便易用的基层收纳库出入库管理及电子保管账系统,实现地磅直接取数,码单自动打印,以及保管账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推行购销信息网上自动发布等,全面改善基层粮食企业信息化管理情况。该系统计划与粮情检测系统集成建设,以便节约软硬件设备投资。

3.库区安全设施。供电线路改造6宗,空气呼吸器及气泵1套,视频监控系统 6套,消防设施改造 6套,重点针对库区供电线路、呼吸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进行配套和更新,主要包括动力及照明线路的更新改造,加装配电箱,更换新的电缆、电线等;维修消防管网,购置消防器械装备;较大的库区安装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并预留接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按照国家强

立评标委员会、组织开标和评标、发放中标通知书、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等。每一步骤均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申报和批准。

(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整体项目

县政府积极支持该项目实施,配套资金及企业自筹资金确保到位,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粮食局局长、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该项目的实施。

县粮食局成立了以粮食局纪委书记为组长、监察室主任、业务科科长为成员的监管小组,加强项目的监管,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监察室主任、财务科科长为成员的廉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定期公开公示,确保维修改造工程成为阳光工程、廉政工程。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按照资金筹集方案,由县领导小组负责确保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中,建设期间确保企业自筹资金全部到位。资金拨付与工程进度、质量挂钩,根据进度逐步拨付,项目招投标的10%资金待最终总结验收通过后再予拨付。

(四)项目进度管理

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具体如下:

**年11月完成报告编制、项目论证、项目审批、工程设计、施工招标、采购和建设合同签订。

**年5月上旬,全部竣工。

**年5月中下旬,县政府组织初验并申请省、市验收。

(五)项目质量管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把住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项目终身负责制制度,责任到人,全程监管项目质量,

第三篇: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广西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简介

中低产田改造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日益紧缺,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的现状下,改造中低产田是提高单产、保持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有效途径。

全区现有耕地面积4441万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334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5.3%。水田存在盐、碱、瘦、薄等多种形式的障碍因素;旱地存在旱、浅、瘦及水土流失等主要障碍因素。

多年来,我区广大土肥工作者针对各类中低产田(地)的障碍因子,在中低产田综合改良技术方面不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对改良和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等方面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区中低产田改造面积23.8万亩,其中中低产旱地改造面积4.6万亩,浅瘦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6.3万亩,潜育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6万亩,碳酸盐渍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2万亩,咸酸型中低产田改造面积4.1万亩,改造后亩产平均提高20%-150%,效果显著。

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主要有:

1.加深耕层或深耕改土。采取套犁或机耕,逐年加深耕作层(2-3厘米/年),加厚活土层,使耕层达18厘米以上,提高土壤容水容肥和保水保肥能力。

2.开沟排水,消除渍害。对山冲冷烂低产田,开环山沟、田边沟、中心沟,以截除山洪水,引出冷泉水、铁锈水。对丘陵宽谷垌田,因地制宜开中心沟、十字沟或井字沟,降低地下水位,实行排灌分家。

3.建立排灌系统,引用淡水治酸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和酸度。排水渠要深达80厘米以上,整地前2-3天,缓慢灌水浸田。对粘重的田块,要挖开田块“川”字形沟,深度掌握在50厘米左右。

4.实行半旱式栽培,改稻田平作为垄作栽培(或垄稻沟鱼),改善土壤耕层生态环境。要求垄面宽60-70厘米,垄沟宽30-33厘米,沟深20-30厘米,一般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原则,沟沟相通。湿润灌溉,协调水、肥、气、热关系,建立耕层良性微生态。

5.实行水旱轮作。改双季稻为“玉米-水稻-冬绿肥”或“稻-菜-菜”或“菜-稻-菜”等种植模式。既减少溶洞水灌溉导致的钙离子累积,以促进钙离子的淋溶,减少土壤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碱性,又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6.砌墙保土或营造生物篱。对超过15度以上的坡地,应实行坡地梯改,砌墙保土或种植生物篱,以减少水土流失。

7.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包括建立地头水柜、水池,蓄积雨水,保证抗旱用水;推广生物覆盖、土壤保水剂等技术措施,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还实施膜下滴灌、灌溉施肥,以促进水肥利用效率。

8.施用生理酸性或中性肥料。合理施用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氮磷钾化肥和硫酸锌微肥。一般每亩施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钾6-9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基肥)或0.3-0.4%硫酸锌溶液根外喷施肥2次。

9.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冬种绿肥,推广秸秆还田。

10.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养分。一般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5-6公斤,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磷矿粉、蚝壳灰、硅钙肥、石灰等,以中和土壤酸性。

第四篇: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指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的茶园。一般有土地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佳、茶地水肥条件不高,茶树营养不良、长势差,亩有效茶株少,树幅覆盖面低等特征;通常将亩产干茶在50公斤以下的茶园列为低产茶园。

一、低产改造的原因分析

茶园低产改造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由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瘠薄、茶树营养不良

昌宁县现有茶地总面积9.92万亩,其中有近30%的面积是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遗留下来,这一部份茶园分布面较广、相对零星分散、多数建在高山坡地地带,有的种在30度以上的陡坡,水土保持力差、土层瘠薄,茶树营养跟不上。土壤瘠薄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高山陡坡土层浅加之种植前未作深耕,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仍致根系裸露,因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不善,本身园地坡度较大,种植方式又不尽合理,施肥水平低乃至根本不施肥,而茶园无合理的排灌水系统,土址冲刷严重,加之种植年限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造成土壤瘠薄,引起茶树生长不良。

2、树势衰老、生长不良

低产茶园茶树生机一般不旺,其树势衰老可分为老茶园和未先衰老茶园两大类型,其中老茶园类茶树树龄大其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有的出现两层楼树冠,输导根的比重增大、吸收根减少,根系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更新枝基部形成新的根群;侧枝育芽能和弱、对夹叶多、采摘期短、轮与轮之间间歇期长,开花结实多、茶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未老先衰茶园则是因土层瘠薄,施肥水平低,间作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为害或因投采过早、采摘过度等原因所致,虽然树龄不大但茶树矮小、骨干枝不粗、分枝纤细、生长势差、产量低,此类茶园约占12%。

3、茶园群体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低产茶园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群体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如茶园中茶树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利用低、光能利用率低。如有的茶地亩有茶树在500―800株,且茶树树冠覆盖度不到5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和亩产出效益的发挥。其次茶树品种混杂,茶叶采期不一致、品质良莠不一等也是影响产量收益的原因之一;因此淘汰低劣类品种也不容忽视。

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造低产茶园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1、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

改梯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合理密植,方法有: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2、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二、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3、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培肥土壤

(1)深耕: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8月至9月中旬前最佳。

(2)客土: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4、加强改造茶园的管理

(1)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二、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严禁采二台叶。

(2)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应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治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护等。

(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

结合低产茶园的改造,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

1、梯形茶园改种换植:

(1)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即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新植无性良种茶。

(2)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即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种植无性良种茶,待新植茶投采后逐步挖除原茶树。

2、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

不规则型茶园,要根据园地的地形地势,重新测线、测梯、按新茶园标准开挖新梯面和种植槽,定植无性良种茶。在所开挖面上的老茶树可采取移于梯埂或并植成行,待新植无性良种茶投采后逐步淘汰或留于梯埂作为覆荫树用。

第五篇: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茶园低产概念与低产指标

茶树的生物学年龄很长,由几十年到上百年。生产栽培的茶树一般在十五年之内,产量能稳步上升并达到高额丰产优质水平;十五年至二十五年,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可以保持高产、稳产,以至略有增产。以后随着生物学年龄的继续增长,树势趋向衰退,茶叶产量表现不稳定,即使在良好的培肥水平之下仍然是趋向自然减产。另一种情况,茶树虽然在经济栽培年龄范围内,但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茶树产量与树龄呈现着明显的不相适应,结果,茶叶产量也很低。生产上常把这两类茶园统称为低产茶园,即泛指那些栽培历史较久,树体机能衰退的老茶园,以及种植年限虽然不长,但因种种原因导致茶树机体衰退的未老先衰茶园。此类茶园,在茶叶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茶叶产量的迅速提高。

低产茶园改造,对一个单位或一个茶区来说,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确定指标的原则,必须要有生产依据。就正式投产的茶园来说,其低产指标可以是低于计划指标的,也可以是低于正常产量水平的,还可以是低于平均产量的。在实践中,大都把低于平均产量水平的茶园,列入低改范畴,并放在优先改造之列。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宜做全面规划,按先后次序分年分批实施,以期达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二、低产原因与改造依据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片变小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是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得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起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养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小,树势未老先衰的茶园,生产力也同样低下。

在低产茶园中,我们不难发现茶树的一种特性,那就是树体的自然更新现象。对于更新的认识,应看成是茶树发展的表现,是树体内生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现象的统一,是茶树个体发育过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茶树自然更新比较缓慢,同时也不整齐,但却为人们寻求促进这种过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茶叶高产实践证明,旺盛的生理机能是茶叶丰产的基础。要提高衰老茶树的生长势,首先必须恢复其生理机能。根据茶树自然更新现象,运用阶段发育理论,从根颈部位长出的新枝,在发育阶段上是最年幼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形成层细胞和组织有很多临时性器官,分别形成新枝梢和新根系,一旦解除顶端优势,打破相对平衡,潜伏芽猛发旺长,在根系更新和其他栽培管理条件的配合下,能迅速建立新的平衡,茶树就能达到全面复壮的效果。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是茶叶生产上重要的技术内容之一,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造成原因,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和做好各项物质技术准备,以利改造计划的推行。

据典型经验,每年更新改造15%左右的低产茶园面积,对当年经济收益并无多大影响。总之,充分认识低产茶园树体衰退(包括早衰)和生长条件(包括管理)不理想,是低产的主要矛盾。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和借助于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是能达到低产变高产目的的。改造低产茶园虽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根据各地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改造和根系改造两部分。

合理的茶树树冠大小、高低、形状、结构及着芽密度是茶树丰产的基础。低产茶园由于树龄老,茶树树冠稀疏,有的枝干皮色灰白,育芽能力弱,有的罹病虫害,寄生地衣、苔藓等;有的茶丛矮小,树幅仅五、六十厘米。缺株多,茶园土地利用率低,或者树龄虽不老,但管理粗放,只采不养,尤其在多年强采的情况下,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势都处于不同的衰退状态,生产力很低。这两种类型的低产茶园,都必须采取更新复壮措施。

(1)树冠更新 树冠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修剪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衰老程度,依照茶树枝干不同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因树制宜加以选用的改造手段。

低产茶园中那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树龄不大,由于放松肥培、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矮小,分枝稀疏,树冠枝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差,鲜叶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但多数主枝尚有一定活力。采用重修剪技术,利用其中、下部枝干发育阶段较幼,生活力较强的特点,因树制宜地沿水平高度剪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为方便以后的管理,整个茶树剪后高度相差不可太大。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厘米为宜。同时清理丛内外枯枝、匍匐枝和病虫枝。

重剪时期在理论上以早春重剪效果最好。因为就树体营养状况而言,此时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最为丰富。茶树根部自九月份以后,养分逐渐积累,至次年二、三月间贮存的淀粉达到最大值,具有发芽的良好物质基础;就气候条件而言,此时气温正逐步上升,雨水充沛湿度大,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发育;就茶树生长期而言,地上部正处于营养生长的始期,更新后生长季节长,有利于树势的恢复。3 但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多数茶区还要兼顾茶叶生产的当年收益,因为这类茶园春茶比重大,约占全年的50%以上。因此,习惯上往往将重剪时期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准备施行重修剪的低产茶园,修剪前要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重剪后依照茶树可能达到的产量,追施化学氮肥,抓住夏季有利的气候因素,促进新枝生长。重剪后当年以留养为主,十一月由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第二年起实行留叶采。

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皮层灰白分枝稀少,并出现回枯现象,有的布满地衣、苔藓,有的病虫害严重,树冠上留叶不多,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根系也向根颈部萎缩,即使增施肥料,亦因吸收功能极差,而难以提高产量,这类茶园适于台刈。台刈时期一般选在春茶前进行,有时为了不致于大幅度影响产量,也可抓紧在春茶结束时进行。

台刈方法是,从根颈以上砍去全部枝干,刺激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高度离地面4-5厘米,用锋利刀具砍成马耳形,并使切口光滑。部分老茶树,由于自然更新,抽发地面枝较多,可以采用抽刈方法,砍去枯老、病虫枝条,保留健壮的徒长枝。此法不致因改树而较大地影响当年的产量。为整齐树冠,扩大采摘面,抽刈后的深、轻修剪都是必要的。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休止后,离地面40厘米修剪。以后两、三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厘米修剪,长到80厘米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2)根系更新 有关根系研究材料证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但到一定树龄之后,树冠衰老,产量下降,这是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同时,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内一些茶科所观察:粗根或老根在剪断愈合后能够很快发出新生白色幼嫩细根,且这种新根的增长极为迅速,一般在剪后半年就可以形成健全的有效吸收根群,两年后就能形成完整的 4 新根系,每条粗侧根断口上所长出的新根分布范围约达30×30厘米。根系的更新是结合茶园深耕、改土来进行的。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而且在耕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有直接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根据科研部门的试验资料,深耕两年后,不深耕处理的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同时,深耕的又较不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深耕结合施肥,活动根系更多。试验资料证明,在根系更新后,再行枝干更新比仅更新枝干的,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根系更新的时间,一般可在枝干更新前。深耕位置距主根20厘米外;深度40-50厘米,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最好。

2、园土改良

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茶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而最活跃、最有效的吸收根系,是在10-40厘米的土层内。

因种种原因,低产茶园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加之树势衰老,即使增施肥料,也仍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改树的同时,改善低产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改土工作应因地制宜的抓好砌坎保土、深耕施肥、培土客土等方面。

(1)砌坎保土 老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丛播稀植,多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茶根裸露,土壤瘠薄,土地养分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这类茶园可沿等高线打桩,或就地取材,用石块、泥垡或草皮砖筑梯。同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加强水土保持。有草源的地方,割草铺园,既保土,又保肥、保温,防治杂草,活化养分,提高肥力,此项措施已成为日本茶园现行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

(2)深耕施肥 种茶前未曾深翻或开垦时深挖不够或土质特别粘重的,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来创建深厚肥沃耕作层。这项措施,最好在改树前进行(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担,磷肥50-80斤。单行梯级茶园于茶行内侧作业,尽量做到表土和底土置换,使其进一步熟化,增进肥力。考虑到深耕必然要损伤部分根系,为兼顾土壤改良与根系更新,选择适宜的时期是重要的。一般在地上部更新后的九至十月份较好,能尽快地促进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3)培土客土 对于土层特别浅薄,石砾多,肥力差,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必须添加客土,培厚土层。客土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土,如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此外,可视茶园土壤质地情况,采用粘土掺砂,砂土加泥的办法,改善土壤结构。

3、园相改造

改变分散地块,退出间作,建立专业茶园,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在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茶园布局,逐步实现茶叶生产基地化。目前,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通过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茶区合理生产结构,从而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使改造后的茶园和新植茶园,集中成片,合理地设置茶园道路和灌溉系统,沿沟、路种植防护林或行道树,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有利于巩固低产茶园改造效果。

茶树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日本认为茶树的经济树龄为50-60年,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生产性能及品质逐渐降低。其间,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更新周期愈来愈短,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对树龄老产量低的老茶园,应用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进行换种改植,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此法是改造衰老茶园的最佳途径。

改树、改土、改园等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必要技术措施,但要巩固改造成果,要获得长期的经济效果,还必须加强改造后经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

下载粮仓改造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粮仓改造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涵洞改造技术交底

    涵洞改造加固技术交底 1、涵底清理 人工清理涵洞底部堆积的淤泥和生活垃圾,并及时用车辆运走,保证涵洞底部流水通畅。 2、支架安装及模板安装 支架采用1.2×0.9×1.2m(长×宽......

    蓝色粮仓金色粮仓

    《湖北省、广西省等重点粮食单位》粮仓(蓝色粮仓、金色粮仓)计划 “粮仓科技创新”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

    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技术

    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技术 摘 要 由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改造难度大,风险高,必须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提出相关改造技术措施,以保证改造过程中电力系统的安......

    电路修缮改造技术交底

    电路改造施工方案 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1、电线、套管等产品必须是符合相关标准的合格产品。 2、禁止将导线直接埋入抹灰层内,采用阻燃型套管铺设。 3、线管走向横......

    变压器油罐改造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 变压器油罐的改造 焦煤供电处运行科变检班 随着集团公司对供电设备更新改造的完成,现维护的变电站除了变压器基本上实现了无油化。在冬季气温过低而油枕储油量又不......

    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全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的通知 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谈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摘要】:在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中,饮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优良茶叶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所以在茶树的种植方面,开始由原来大部分自然生长转变成现在的规模化人工种植......

    改造工程投标技术标

    改造工程投标技术标第一章总体概述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目的是从施工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的施工条件,为磋商阶段提供较为完整的纲领性文件,一旦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