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19:1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的意义》。

第一篇: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学的启发

我一开始对于管理的概念认识得很模糊,只是单纯地觉得是一种不平衡的权力感,甚至是一种压迫感。上了大学,不断地接触了些关于本专业的管理内容,如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等,但始终觉得是一种浅浅的认识,专业的管理内容还是让我望尘莫及。大四终于上了基础课程管理学,让我饱含期待之情,蔡老师的第一节课启发了我对管理学的认知,原来管理学不仅适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管理学的支撑。

就拿这次半年的酒店实习为例,实习面对的是一个大的封闭社会,这相对于我们安逸的“象牙塔”。在酒店,尤其是在宴会部,时间受管制,情绪受压制,行为受压迫,一开始的适应期真的让人难以去忍受,太多的抱怨压在心底,只希望时间比眨眼的速度过得还要快,每天都是生不如死,还面对“各式各样”的师傅们,没有什么共同的价值观,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工资,我所期待的那可怜的实习工资。其中,我对实习最担心的是占用我太多的考研复习时间,所以,实习的前一个月我是痛苦而又矛盾的。

后期,在不断的调整,我的实习生活也变得有一些规律,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本能的适应方法,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管理学知识,如,建立灵活的时间表安排工作与考研复习等——时间管理;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情绪管理;寻求师傅帮助——支持管理;不是太圆滑的处理同事和关系——人际管理;学习了相应的酒店培训知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关乎的酒店的形象,进行自我气质和素养培养——行为管理;分配每月实习费得花销——财务管理······或许还有许多管理,我不禁运用到了生活,或许我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无意识下的管理行为,让我意识到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只有科学的管理才更有指导价值。

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才能管理好自己人生。这恐怕也是学管理学的真正意义,并非眼前的管理,而是学习它让自己的人生“有效”,有价值!

国交07旅游管理一班

0715340101安 铮

第二篇: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管理学的意义

序号:88

自然辩证法概论

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管理学的意义

学号: 姓名: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方法,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管理学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管理学 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引言

管理活动的现实需求促使人们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随着人们对管理活动的认识和了解,产生了管理思想;随着对管理思想的提炼和概括,人们找到了许多具有普遍性原理的东西;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概括就形成了管理理论。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人们对管理活动的规律探索和总结的过程,所以自然辩证法对管理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简述

(一)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某一具体规律、科学技术某一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中具体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它吸取了历史上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科学图景及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特征和规律,并研究和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1]。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想象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成果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1]。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是科学研究和管理学技术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体系。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社会认识实践具有重要的自导意义,唯物辩证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系统阐述了我们在实践中所用的方法、技术和逻辑过程。

历史的发展向我们证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作为科学普遍规律总结的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自然学科,甚至像管理学一样的社会学科都从中受益颇丰。

(二)自然辩证法的社会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它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的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的变化,又从逻辑上阐释了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展示了科学技术与哲学间的本质联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科学技术通向哲学需要一座桥梁,即自然辩证法,从而克服了他们中间存在着的把科学技术与哲学关系简单化的倾向。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三、管理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得越快,社会化生产水平越高,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管理这种特性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它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社会化程度。因此,管理中有关合理组织生产力、组织社会化生产的一些形式和方法等,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共性,是可以相互借鉴的[3]。

管理的出现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人类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因此,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种特殊职能[3]。管理存在于各种社会活动中,它是一般职能,但就管理本身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从事管理的人员开始友技术型转向职业型,成为一个专门的阶层。管理成为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3]。任何社会和企业,都需要管理者把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恰当的配置,也需要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也需要管理,并且也只有通过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管理的上述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管理具有客观存在性,即自然属性。

自然辩证法概论

(二)管理学中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辩证看待

管理学是人类近代历史上发展最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重大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中,不管人们从事何种职业,事实上人们都在参与管理。许多人是在管理实践的茫茫黑夜中,历经了无数的不眠之夜、迷茫摸索,才一点一滴地领悟到管理的真谛。他们在客观规律一次又一次严酷的惩罚和奖励中,才慢慢接近和掌握了管理的艺术和真理。正因为有了前人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才产生了管理这门学问。所以说,管理学的产生是以自然辩证法为基础的。

在人类历史上,管理活动出现后,人们便对这种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运用辩证法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去寻找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一种假设,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又被运用于管理活动,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也是对这些理论的检验,这就是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间的关系:管理实践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于管理实践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其实管理理论本身就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比较成熟、系统化程度高的管理思想,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这就是为什么管理理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实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来源于管理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 的管理思想也会随着变化,指导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只有在从管理实践中吸取变化的合理因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以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有着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三)管理学研究方法以科学技术方法论为基础

管理学是以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归纳和演绎是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实验模型。管理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在管理实践中获得管理经验、管理思想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通过科学思维将其从管理的感性阶段——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上升到理性阶段——管理理论,使其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就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了。

因此,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有了自然辩证法,管理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有的研究体系,也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四)自然辩证法思想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的演进史就是一部丰富的“管理思想史”。无数的前辈为丰富和发展“管理思想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当代,管理思想史都包含了一些亘古不变的关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可以不同,但必须遵守这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

“求实”是管理的基本原理,它要求管理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并将此作为管理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出发点和准则,任何管理活动违背了这个原则,不从管理实践的具体活动环境出发,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管理学思想要求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很多前辈都将经济活动视为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进行的自然活动的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过程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受到客观规律、自然的检验。这就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的应用。

“系统原理”设计管理思想的指导思想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就没有管理[3]。系统具有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等特点。系统原理主要有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在系统中,整体是部分的整体无视整体的部分是无效的,部分结合成整体的效果要大于部分相叠加之和,达到1+1>2的效果。从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来看,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是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因此,管理思想中的系统原理其实就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观中系统思想的应用。

[4]在西方,从早期的管理思想的形成,到现代思想理论的发展,都是与技术紧密相关的。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和查理.巴比奇将数学运用于管理,泰勒的科学管理更是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极致。这些无不体现科学技术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自辨证法的科学技术观这里被广泛地应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四、结论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活中的种种活动无不与管理息息相关。管理学借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理论、方法,从实践中慢慢衍生而来,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自然辩证法,被广泛的运用于管理学中。从管理的自然物质性,到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再到管理学研究的方法对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借用,再到自然辩证法思想在管理学中的体现,几乎管理学的每个方面都出现了自然辩证法的身影。自然辩证法为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在自然辩证法的支撑下,科学与技术相互补充,才使得管理学得以迅速发展。

综上,自然辩证法存在于管理学的方方面面,为管理学提供了思想、理论、方法支持,对管理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2]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时代的考验与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5).[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第三篇:管理学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熟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

A人际角色:a代表人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a监督人b传播者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熟记:

(1)霍桑试(实)验: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

a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b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c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d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

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

(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c、权变理论学派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

d、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3.应用:

能运用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分析问题。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实践性/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7.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

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

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创新、革新或改革。

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第四篇: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学(又称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以前管理科学主要用运筹学来解决管理中碰到的问题。近十几年管理科学发展很快,它已经不单单是用运筹学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而是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来分析如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复杂系统的演化、涌现、自适应、自组织、自相似的机理等,已经不是一个运筹学所能涵盖的。现代管理学-系统管理学,涉及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全面关系流管理管理学等理论,其中决策论(Decision Theory)、博弈论(Game Theory)和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在社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军事战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及形式。一些人认为管理学应该归入自然科学,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归入社会科学。

第五篇: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核心:协调人际关系;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观点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对策:

1、预测

2、运筹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组织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管理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要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新古典管理理论特点:发现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2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意义: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新型领导方式: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是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1、保健因素:企业的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关系;与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2、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系统原理: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绩效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式2直线—职能式3事业部4矩阵式5委员会

直线式:组织从决策到执行构成一个单元系统,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组织的决策者,最低一级是执行者,从上到下执行者单一的命令;优点:1管理人员少2职权明确3上下关系清楚;缺点:1组织结构缺乏弹性2同一层次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主管人员大权独揽,任务繁重,缺少监督;适用范围:小规模的组织

直线职能式:特征:在直线式组织结构的每一个领导层中设置必要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协调该层次主管人员管理工作;优点:1减少主管人员的决策失误2有利于加强同一职能的管理工作,提高该职能的管理效率,管理职能专业的水平;缺点:1容易滋生本位主义,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变的困难2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适用范围:组织规模较小,产出比较单一,集中在一个地区的组织

事业部:特征:按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各个不同的生产地建立经营事业部,这些经营事业部均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优点:1改善了组织的决策,划小了核算单位,有利于大企业进行目标分析和决策管理2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3有利于协调联合与专业化的矛盾,可适应大型企业的多元化,跨地区的生产经营要求;缺点:1从整个企业角度看,职能部门设置重复,会增加管理费用2如果控制不力,独立的事业部可能会向“小公司”发展,本位利益容易强化,不利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适用范围:大型的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

矩阵式:特征: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集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就解散;优点:1机械设置和人员安排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应变性2有助于提高组织内各项资源的利用率3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有利于技术进步4有助于协调条块关系;缺点:1条块发生矛盾时,处于双重领导之下的成员面临两难困境2稳定性较差,易使成员产生临时观念3决策效率较低;适用于需要集中多方面人才集体攻关项目 委员会:优点:1集思广益2集体决策,行政人员、专家等委员平等3便与协调各部门活动的场所4鼓励参与,使下级干部和职工有可能参与决策的制度;缺点:1委曲求全,折裹调和2责任不清,缺乏个人行动

人员配备概念: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不仅考虑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以便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选择人2因材器使原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安排工作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能者上,庸者下 管理人员的来源(选拔方式):外部招聘、内部提升

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进入角色慢,缺乏人事基础,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2企业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3影响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内部提升: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近亲繁殖2内部矛盾,引起同事不满

领导权力:1法定权:组织授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使其占据权势地位或支配地位,可以对下属发号2强制权:用惩罚的措施强迫他人服从的力量3奖赏权:用激励手段鼓励下属努力完成组织目标

怎样树立自己威信:所谓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非权力影响力不是外界附加的,它产生于个人的自身因素,与职位没有关系,制约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品格、才干、知识、情感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形,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S=f(L,F,E)S领导方式L领导者特征F追随者特征E环境;两种经典模型: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领导者和下级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费德勒以一种被称为“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的问卷调查来反映和测定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首先提出,后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这是个重视下属的领导权变理论,他们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就。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1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不成熟,第一阶段2: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初步成熟,第二阶段3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比较成熟,第三阶段4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成熟,第四阶段

领导艺术:1所领导的本职工作—领导人有条不紊的办事是一门艺术,领导的事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时间的主人: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激励概念: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方法:1物质激励(正:发工资、奖金等;负:罚款)2精神激励(正: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赏识激励)3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诱导,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刺激,而是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方式。

人情感两重性: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力,消极的情感可以消弱人的活力,一般来说,下属工作热情的高低,同领导者与下属的交流的多少成正比

期望理论:费鲁姆1964年提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基本内容:人们对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基础:自我利益;核心:双向期望 激励力(M)=效价(V)*期望概率(E);激励力:激励作用的大小;效价: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概率:采取某种行动实现可能性的大小

利克特德四种管理模式:1专制权威: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和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限高。2开明权威:主管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采用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求想法和意见,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政策除外)3协商式:从事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在最高层制定主要的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作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4群体参与式: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积极采纳;对于确定目标和评价目标多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于物质奖赏,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作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下属一起工作。

决策: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过程和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基本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决策矩阵、头脑风暴、德尔菲法 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

计划编制的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的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的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中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有他的上级来进行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管理幅度: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影响因素: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2工作能力3工作环境4工作条件;与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成员越多,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

马斯洛层次理论,五种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头脑风暴法,即将为解决某一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核心:协调人际关系;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观点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对策:

1、预测

2、运筹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组织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管理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要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新古典管理理论特点:发现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2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意义: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新型领导方式: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是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1、保健因素:企业的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关系;与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2、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系统原理: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绩效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式2直线—职能式3事业部4矩阵式5委员会

直线式:组织从决策到执行构成一个单元系统,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组织的决策者,最低一级是执行者,从上到下执行者单一的命令;优点:1管理人员少2职权明确3上下关系清楚;缺点:1组织结构缺乏弹性2同一层次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主管人员大权独揽,任务繁重,缺少监督;适用范围:小规模的组织

直线职能式:特征:在直线式组织结构的每一个领导层中设置必要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协调该层次主管人员管理工作;优点:1减少主管人员的决策失误2有利于加强同一职能的管理工作,提高该职能的管理效率,管理职能专业的水平;缺点:1容易滋生本位主义,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变的困难2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适用范围:组织规模较小,产出比较单一,集中在一个地区的组织

事业部:特征:按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各个不同的生产地建立经营事业部,这些经营事业部均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优点:1改善了组织的决策,划小了核算单位,有利于大企业进行目标分析和决策管理2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3有利于协调联合与专业化的矛盾,可适应大型企业的多元化,跨地区的生产经营要求;缺点:1从整个企业角度看,职能部门设置重复,会增加管理费用2如果控制不力,独立的事业部可能会向“小公司”发展,本位利益容易强化,不利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适用范围:大型的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

矩阵式:特征: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集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就解散;优点:1机械设置和人员安排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应变性2有助于提高组织内各项资源的利用率3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有利于技术进步4有助于协调条块关系;缺点:1条块发生矛盾时,处于双重领导之下的成员面临两难困境2稳定性较差,易使成员产生临时观念3决策效率较低;适用于需要集中多方面人才集体攻关项目 委员会:优点:1集思广益2集体决策,行政人员、专家等委员平等3便与协调各部门活动的场所4鼓励参与,使下级干部和职工有可能参与决策的制度;缺点:1委曲求全,折裹调和2责任不清,缺乏个人行动

人员配备概念: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不仅考虑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以便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选择人2因材器使原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安排工作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能者上,庸者下 管理人员的来源(选拔方式):外部招聘、内部提升

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进入角色慢,缺乏人事基础,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2企业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3影响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内部提升: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近亲繁殖2内部矛盾,引起同事不满

领导权力:1法定权:组织授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使其占据权势地位或支配地位,可以对下属发号2强制权:用惩罚的措施强迫他人服从的力量3奖赏权:用激励手段鼓励下属努力完成组织目标

怎样树立自己威信:所谓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非权力影响力不是外界附加的,它产生于个人的自身因素,与职位没有关系,制约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品格、才干、知识、情感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形,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S=f(L,F,E)S领导方式L领导者特征F追随者特征E环境;两种经典模型: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应。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领导者和下级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费德勒以一种被称为“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的问卷调查来反映和测定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首先提出,后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这是个重视下属的领导权变理论,他们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就。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1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不成熟,第一阶段2: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初步成熟,第二阶段3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比较成熟,第三阶段4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成熟,第四阶段

领导艺术:1所领导的本职工作—领导人有条不紊的办事是一门艺术,领导的事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时间的主人: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激励概念: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方法:1物质激励(正:发工资、奖金等;负:罚款)2精神激励(正: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赏识激励)3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诱导,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刺激,而是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方式。

人情感两重性: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力,消极的情感可以消弱人的活力,一般来说,下属工作热情的高低,同领导者与下属的交流的多少成正比

期望理论:费鲁姆1964年提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基本内容:人们对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基础:自我利益;核心:双向期望 激励力(M)=效价(V)*期望概率(E);激励力:激励作用的大小;效价: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概率:采取某种行动实现可能性的大小

利克特德四种管理模式:1专制权威: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和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限高。2开明权威:主管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采用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求想法和意见,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政策除外)3协商式:从事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在最高层制定主要的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作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4群体参与式: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积极采纳;对于确定目标和评价目标多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于物质奖赏,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作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下属一起工作。

决策: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过程和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基本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决策矩阵、头脑风暴、德尔菲法 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

计划编制的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的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的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中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有他的上级来进行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管理幅度: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影响因素: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2工作能力3工作环境4工作条件;与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成员越多,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

马斯洛层次理论,五种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头脑风暴法,即将为解决某一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下载管理学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

    (一)形式: 1、电梯的作用:现代化医院往往舍弃了分散式建筑布置,减少病患医护人员往返距离,缩短气水暖电管线长度和线路能耗,减少建筑面积,减少建筑占地,增加绿地,总之,电梯作为紧凑型......

    管理学范文合集

    .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只能起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的因素。(2)激励因素:能够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与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激励感联系在一起的。 .决策的类型......

    管理学

    管理学基本常识(一) 一、填空题 1、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 2、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 3、都......

    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A 1、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A) B 1、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D) C 1、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D) D 1、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B)2、当外......

    管理学

    管理学一.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 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 管理者的角......

    管理学

    管理学11:[多选题]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A:满意因素B:不满意因素C:保健因素D:激励因素E:公平因素参考答案:CD2:[多选题]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包括()A:组织环境......

    浅谈管理学

    浅谈管理学 管理学的含义不是简单的一句概念性的话语就能够概括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意义远远是我们无法全部掌控的。 首先,本书(管理学,第三版,杨文士)对管理学的职能做了详细的阐述......

    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指找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进一步的解释不:a管理的载体是组织b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