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

时间:2019-05-14 19: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

第一篇: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

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

核心提示: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148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工的通知》(食安办〔2012〕22号)部署,为切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国家粮食局现发布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

【发布单位】 国家粮食局

【发布文号】 国粮发〔2012〕222号

【发布日期】 2012-12-07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148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任务分工的通知》(食安办〔2012〕22号)部署,为切实做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一)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充实力量,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快捷高效。

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包括中央储备粮在内的各种性质粮食的质量安全纳入监管范围,强化层级监督和监管重心下移。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粮食行政执法体系,不断提高粮食行政执法能力。实现粮食质量安全“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工作目标。

(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门要坚持开展例行监测、专项监督检查。市、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粮食经营企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为粮食经营企业和售粮农民粮食烘晒、清理及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无害化处理等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向省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国家粮食局报送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内容包括本行政区域的粮食质量安全工作重要动态、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重大项目建设成果、案例分析、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和处置情况、工作建议和研究成果、新情况和新问题等。对于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例行监测和专项抽查结果,要及时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加强舆情监测、研判,妥善应对与处置群众关心的粮食质量安全热点问题,正确引导舆论。

(三)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推进粮食质量安全工作重心下移,落实粮食质量安全地方责任制,强化地方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监管队伍、监管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县级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量建设,充实基层粮食检验监测力量。

二、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四)深入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治理整顿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重点环节整治,突出源头治理,落实库存粮油分类储存制度、储粮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严格管控粮食收购、储存、出库、销售等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加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继续坚持开展全国库存粮油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从修订标准、完善制度等环节着手,排查和治理“潜规则”问题,防范系统性质量安全风险。

(五)严厉打击粮食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粮食收购、储存活动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排查粮食质量安全隐患。在原粮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发生的粮食质量安全案件,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并从技术鉴定等方面配合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从严

惩治粮食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六)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

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将隐患排查与日常监管、风险监测和专项抽查等工作相结合。对收获粮食质量的安全监测,要扩大范围,加大力度,切实掌握粮食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导粮食收购,促进科学合理利用粮食资源。进一步强化出入库粮食质量监督抽查,严防质量不安全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七)加强粮食经营监管

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储备粮代储资格认定工作,完善军粮、救灾粮和其他政策性粮食经营单位资格管理制度。对质量管控不符合资格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则取消其相应资格。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企业要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增加抽检样品数量。对规模以上的粮食经营者,要重点检查其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执行是否严格,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是否有效。

加强粮油加工行业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米、面、油等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完善米、面、油及主食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粮油加工企业技改项目支持力度,支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提升产品质量。

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加大“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力度,积极开展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增加服务网点,进一步推进主食产业化。

三、落实粮食经营者的主体责任

(八)强化粮食经营者质量安全管理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经营者的指导,督促粮食经营者进一步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粮食出入库检验、索证索票、质量档案以及仓储单位备案、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和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指标的检验,规范自检行为。严格执行粮油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严防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推进仓储信息化建设,实现仓房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确保储粮质量安全。

(九)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粮食企业要明确质量安全主管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责任,切实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对于违法违规经营企业,依法追究企业法人代表、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

与粮食收购资格、代储资格以及其他经营资格审核挂钩,强化惩戒措施。

(十)加快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粮食企业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示范库点活动和粮油加工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粮食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粮食企业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营造行业诚信环境,推动行业自律。

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十一)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基层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培训、考评机制。定期、适时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法律法规、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实行规范化考评,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执法规范、响应及时、应对得力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同时,要不断提高质量监管执法的装备水平,争取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增加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等设备的配备,提高监管效力。

(十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和组织实施,进一步强化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好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价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技术研究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十三)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监测指标和样本量。严格监测质量控制,提升样品采集、检验的时效性,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切实提高数据分析及研判速度,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提高发现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的统一协调下,粮食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统一制订实施风险监测计划,统一监测管理体系和工作程序,统一数据报送、归集和分析,完善数据报送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十四)加强检验监测能力建设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现有粮食检验资源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粮食局2012年9月印发的《全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十二五”建设规划》的要求,做好组织落实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各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要加强自身管理,发挥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拓展业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

(十五)加快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

促进粮食流通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提高粮食质量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水平。落实国家粮食局《推动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粮油仓储管理、粮油加工、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粮食监督检查等方面,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纵向贯通和横向连接的全国粮食质量信息化网络体系。

(十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与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分级和处置原则、措施;健全组织机构和应急处置体系,明确人员,明确职责;完善事故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事故报告、指挥协调、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应急响应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指挥决策、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提高预警预判和危机管理能力。

五、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十七)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政策法规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生芽、生霉的粮食,要积极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收购和处置的政策建议。

(十八)争取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力争将质量监管人员经费及行政管理、设备购置、风险监测、监督抽查、科普宣教等各项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十九)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科技支撑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建设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化粮食质量安全的科研队伍。充分利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科技资源、科研力量,开展粮食标准、无害化处理、检验技术研究和相关仪器开发,积极推广应用粮食质量安全科研成果。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建粮食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为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研判、预警和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六、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

(二十)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

根据《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2~2015年)》,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放心粮

油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和“粮食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普及粮食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介绍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公众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十一)推行粮食质量安全有奖举报

研究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细化具体工作程序,公开投诉举报渠道,严格执行举报保密制度,鼓励和推动社会公众对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七、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能机构,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防范、消除粮食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切实解决各种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使各项粮食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再上新台阶。

(二十三)严格责任追究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按照《粮食质量监管工作评估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将粮食质量监管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内容。加大粮食质量安全行政问责力度,完善粮食质量安全责任追究途径和方式,确保责任追究到位。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编辑:foodlaw

第二篇: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全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的通知(国粮发〔2006〕26号)

【发布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文号】国粮发〔2006〕26号 【发布日期】2006-02-24 【生效日期】2006-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全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的通知

(国粮发〔2006〕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为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7号),经研究,我局决定在总结部分省份和地区开展原粮卫生抽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06年粮食收购以及粮食库存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粮食收购及储存环节的原粮卫生状况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收购环节原粮卫生调查

收购环节原粮卫生调查工作应在粮食收获后的第一时间开展,即利用粮食收获后的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扦样、检验、数据汇总上报和调查报告编制工作。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调查当年收获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等主要粮食和油料品种(以下简称“原粮”)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霉变及真菌毒素感染等情况。

(二)扦样和检验原则:扦样范围应覆盖本省(区、市)70%以上的粮食主产县;扦样点的布局(密度)应侧重于问题易发地区,检验样品应为入户扦取的村级代表样品。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具体检验项目由各地根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和真菌毒素感染易发情况确定。重金属检验项目包括砷、汞、铅、镉等。检验项目的分配比例,一般按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三类项目3∶1∶1的比例进行安排。

二、储存环节原粮卫生调查

储存环节原粮卫生调查工作应结合2006年全国清仓查库的自查阶段统一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将另文下发),调查结果随自查报告一并上报。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调查粮食储存过程中的杀虫药剂使用情况、出库粮食药剂残留情况和粮食发生霉变及真菌毒素感染等情况。调查对象限定为储存1年以上(含上年生产)、超过了正常施药间隔期的粮食。

(二)扦样和检验原则:每个省份的调查扦样库点一般不少于30个,选择库点时既要考虑到地方储备粮、商品粮等不同性质的粮食储存库点,又要考虑到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及饲料加工企业(原料库)等各种类型的企业。检验项目主要为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和氯化苦、马拉硫磷等残效期较长的储粮药剂。扦样部位一般为问题易发部位,每份样品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其他卫生检验项目。

三、组织实施

(一)本次专项调查的具体工作由我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省(区、市)的原粮卫生调查工作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样品检验工作原则上由省级粮油检验机构承担。

(二)各省份的原粮卫生调查样品总量控制在15000份左右,具体任务计划安排见附件1。各省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任务计划表中的调查品种、样品结构比例等进行适当调整;扦样和检验等费用主要由省级粮食部门负责落实,我局按照下达的任务计划对每份样品给予适当的检验费用补助。

(三)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2006年3月30日前报送我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经审核确认后方可组织实施,在实施方案中要明确收购环节调查检验结果的报送时间,确定项目负责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参见附件2、3。此外,各地储存环节原粮卫生调查确定的具体库点事先应当保密,在方案中不需要具体列出,只需说明地域和类型等。

(四)中央储备粮卫生状况的调查工作由我局会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组织实施,扦样和检验工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省级粮油检验机构承担,各分公司及其所属质检机构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卫生调查样品总量控制在1500份左右,选点范围应涵盖30个省份,在选点时要兼顾直属库、代储库及延伸库点,并重点关注高温高湿地区和其他易发生问题的地区;卫生调查的费用,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落实;具体方案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附件4和本通知的要求制定。

(五)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我局将组织开展主要卫生检验项目的比对考核和检验技术骨干培训。各有关单位应结合实施方案对参加调查扦样的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局将适时对各地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六)在调查检验中如发现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粮食,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向省级人民政府和我局通报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监管。要注意分析和追踪有害物质的污染源头和区域范围,跟踪农药残留和储粮药剂残留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剑粮发2011-12号2011年粮油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剑粮发〔2011〕12号

剑阁县粮食局

关于2011年粮油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粮食收储企业、国库、各粮油加工企业:

2011年,全县粮食行业粮油食品安全工作总体要求是:大力开展“放心粮油”工程,深入开展粮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保障粮食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粮食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2011年粮油食品安全工作要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粮油购销市场,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

二、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监管,对粮油调运、储存、加工流通等环节管理,确保军供救灾粮油、进入市场粮油食品安全,有针对性的开展粮油食品安全大检查。

三、开展粮食原粮卫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确保粮油品质安全。

四、加大对粮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监督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粮油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和相关人员。

五、强化应急管理,提高粮油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水平,各粮站、加工厂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操作规程,加强粮油食品安全事故管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会处置、能协调、懂指挥。

六、加强粮食食品行业诚信和自律机制建设,对粮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指导粮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和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强化粮油食品的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主题词:粮油食品安全*通知

抄送:广元市粮食局,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剑阁县粮食局办公室2011年2月21日印2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2005]21号 【发布日期】2005-11-19 【生效日期】2005-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通知

(闽政[2005]2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推动我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我省食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现结合我省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的要求,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继续实行“明确目标,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动态管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围绕着“五类产品、一个行业”即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主要食品的污染开展全面治理,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全省食品安全生产加工、流通、标准和认证、质量监管和预警、企业信用、法制保障“六大体系”建设。

我省食品安全“十一五”工作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全面完成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十一五”规划目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六大体系,全省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一)加大主要食品产销环节治理。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强对使用农药、兽药、激素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和指导,规范种植、养殖行为,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快全省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农药残留产地监测网建设,建立完善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主产县区农残监测点建设并开展监测工作;加强对农产品药物和添加剂经销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快淘汰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进程,扩大禁止销售和使用范围。在食品加工生产环节,要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制度,强化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评价,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巩固大米、面粉、酱油、食用油、食醋等5类食品治理成果,基本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启动其余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在食品流通环节,要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和经营单位的监管,推行“三绿工程”,推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质量承诺、检测公示、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销毁、公布等制度,推行“厂场挂钩”、“场地挂钩”的有效办法,完善市场巡查制度,完善监督抽查和监测办法;要加强畜禽屠宰管理,全面推行猪牛羊定点屠宰和农村屠工制度,清理整顿屠宰场,进行禽类集中屠宰试点;要在餐饮业和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的管理。

(二)开展食品安全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对国家和省部署开展的有关食品安全各个重点专项整治工作,各级政府要抓实抓好,务求取得实效。要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结合各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监管力度;由卫生部门负责,强化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检查监督。二是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的专项整治,由质监部门牵头,工商、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参加,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治理,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包装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三是开展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主要是农药、畜禽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整治,由农业部门负责,工商、质监部门配合,严厉查处违规销售和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四是开展食品商标、标识、包装物印刷业的专项整治,由出版部门牵头,工商、质监部门配合,对食品商标、标识包装物印刷业进行大检查,严厉查处非法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个专项整治,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和单位,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工作,并根据需要参加专项整治活动。

(三)加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执法联动,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执法、执法空白、有权无责、行政不作为等问题。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不论是何部门,凡发现涉嫌假冒伪劣的商品都要按我省执法联动有关规定,与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一查到底,依法履行执法责任,不得互相推诿,放纵违法行为。选择二至三个市县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执法的试点,提高食品安全执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解决以罚代刑的问题。集中力量狠抓一批大案要案,重大典型违法犯罪案件要公开审判,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各级政府和监察部门要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对监管不力者实行责任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行为,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四)加快食品检测和信用体系以及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全省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建设,由省质监局负责,加快制定出台《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快全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由省经贸委牵头,统一组织实施,并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做好《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厦门市作为全国和我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认真开展试点,先行一步,取得经验。要强化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单位与个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卫生安全信用征信、评价、咨询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失信制裁机制和守信激励机制,对不守信者由政府各职能部门、中介组织和社会各界联合进行制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时分析我省主要食品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由省卫生厅负责制定出台《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制度,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起草《福建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适时组织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的定期、专题报道活动,重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介绍有关法律法规和科学消费知识,报道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举措、特点及成果。要注重典型宣传,及时发布有关食品安全检查、检验及企业信用等方面的信息,报道重视质量、讲求信誉的典型,报道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揭露和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并跟踪报道查处情况,震慑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教育经营者和群众,形成全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普法、科普等教育,举办行政执法人员、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市场管理人员培训班,增强执法者、生产者、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消费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现有的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会议调整为福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原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委员单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调查研究,参与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2)负责研究制定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实施方案,确定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和阶段性工作目标;(3)负责组织协调、综合管理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并向省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4)根据预算安排,负责提出省级食品安全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扶持计划;(5)负责组织开展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专项治理和督查工作,对各地各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出评价并向省政府报告;(6)定期听取省直有关部门食品安全情况汇报,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监督检查;(7)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办事机构,挂靠在省经贸委。办公室设主任1名和副主任若干名,由有关成员单位领导共同组成。

(二)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根据国务院《决定》精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各市、县、区要相应建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市、县机构改革的部署,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的职能,同时承担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将市、县现有的各级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承担的职责转到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与方案,明确细化部门分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对下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和监督,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对于责任不明确、经费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得力,导致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和部门,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制度。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协调组织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省级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的监管职能按国务院《决定》的分工执行,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督为辅的方式,具体调整改革意见根据中央编办和省政府要求另行下达。各部门要按照省政府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法定职责和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以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决策贯彻落实到位。

(四)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充分运用数字福建政务网,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明确各部门对社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分工,避免重复与冲突,由农业、渔业部门负责发布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水产养殖用药残留等检测信息,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四个部门负责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汇总整理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健全食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正确评估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的成绩和问题。

(五)完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省政府法制办要抓紧组织出台《福建省商品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福建省超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在国家修订出台《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后,及时组织出台我省的实施办法,同时要加快《福建省酒类管理条例(送审稿)》的审查工作,加快健全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省质监局要加快有关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工作。省农业厅、卫生厅、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监局等部门要根据职责调整,清理、修订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出台新的规范性文件,适应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土资发2008-16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6号关于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8]16号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以下简称《通知》),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推动科学发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通知》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迅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掀起学习宣传高潮,全面准确理解把握《通知》的精神实质、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通过学习,从思想上把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把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和思路统一到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上来,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用地观念统一到节约集约用地上来。要大力开展对《通知》的宣传工作,使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对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用地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节约集约用地不是一时之计,而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节约集约用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落到实处。

二、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作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积极研究促进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控制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已批准,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的相关规划,提出修改建议。对正在报批或修编的相关规划,要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提出审查意见。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要通过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执法检查、土地督察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确保规划和计划的实施。对违反规划、突破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坚决依法查处。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地区,有关建设应主要通过挖潜存量建设用地解决,确需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新增建设用地的,要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定,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节约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方针,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从紧安排建设用地增量。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

三、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各地要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主动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评价工作要依据国家颁布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对建设用地的利用状况、利用强度、综合承载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低效利用的土地和空闲、闲置土地,要明确利用方向,采取措施促进土地提高利用的效率。评价工作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实施。部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按照部的安排,做好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2008年4月底前完成闲置土地的清理,6月底前,将本地区闲置土地清理和查处情况报部。部正在研究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标准,出台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开发区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估,国家级各类开发区的评估结果应于2008年底前上报,经部审核后向社会公示。省级各类开发区的评估结果,由省核查公示。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严肃查处。经评估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并通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确需扩区的,可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权限和程序,申请扩区或升级,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通知》及相关政策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开发区扩区、升级的用地审查和服务工作。

四、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确保土地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知》要求,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对其中的经营性用地先行实行有偿使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这一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相关用地的有偿使用工作。严格城市土地管理,严禁未经拆迁安置补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而直接供应土地,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订和落实土地供应计划。严格履行出让合同,未缴清出让金,不得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切实落实房地产市场土地调控政策,确保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严控低密度、大套型商品房土地供应。严格执行每宗地开发建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三年的规定。严格合同管理,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防范开发企业“圈占”土地。2008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落实土地调控政策,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的情况报部。

进一步加强划拨土地供应管理,建立健全划拨用地公示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划拨用地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划拨用地条件并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的,除有保密要求的用地外,其他划拨土地要及时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和相关媒体,将申请人、项目名称、项目类型、申请用地面积等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日。公示无异议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拟定供地方案,供地方案经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用地者发放划拨用地决定书,将划拨用地决定书确定的项目名称、土地使用权人、地块的位置、用途、面积、空间范围、土地使用条件、开竣工时间等结果予以公示。

切实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积极研究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政府给予奖励或补助的政策。除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等三类用地可以使用农民集体土地外,不得批准其他项目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批准三类用地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中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五、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抓紧做好《通知》实施的相关工作。部相关司局要按照贯彻落实《通知》的分工要求,抓紧落实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按照约束要硬、激励要实、责任要明、监管要严的原则,抓紧研究相关配套措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依据本地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土地使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土地使用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2008年6月底前,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全部开通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责,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保证数据准确、全面、安全。对未能全部开通运行系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将予以通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的要求,及时发布、上传信息,开展市场分析等相关工作,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和调控。各地要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巩固百日行动成果,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加强信息沟通,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总结推广,搞好典型示范。进一步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好《通知》提出的各项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请于2008年6月底前将贯彻落实《通知》的情况报部。

下载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粮食局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通知(国粮发〔2012〕222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