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9: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

第一篇: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

简析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

宜城市粮食局 赵勇军 王志农

一、县域经济现状

楚国故都——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全市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农业劳动力11.2万人。全市国土面积21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0.1万亩,其中水田48.2万亩,1990年已建成全省第一个“吨粮县”,“九五”期间已建成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较高,粮食单产在全省名列前茅。2004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县(市),被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被农业部列入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县(市),2007年至今已连续四年登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榜。

2010年是我市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力推进“两翻番一冲刺”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民生问题较好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不断进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2010年粮食总产达59.8万吨,比2006年48.3万吨增长23.8%,其中水稻31.9万吨,比2006年29.6万吨增长7.8%,小麦21.2万吨,比2006年12.7万吨增长66.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063元,比2006年3890元增加2173元,增幅为55.9%,其中粮食人均纯收入为3353元, 占人均纯收入总额的55.3%。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比2006年增长164.3%,年均增32.8%,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农业产值27亿元,比2006年增长86.2%,年均增17.2%;粮油加工业产值15亿元,比2006年增长733%;财政收入5.9亿元,比2006年增长63.9%;财政支出15.2亿元,比2006年增长223.4%。

从以上近五年经济发展数字看,我市经济形势呈良好态势,作为产粮大(县)市,粮油经济是全市经济支柱产业,粮油加工业产值年均增147%,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10年粮食经济占全市经济13.5%,占工业经济29%,粮食经济也呈良好发展趋势。

二、粮食经济改革与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2003年,在市委统一部署下,市粮食系统进行“粮改”,以构建了良好的粮食经济发展格局。

1、不断深化粮食改革。思路决定创新之路,决定发展之路,决定粮食工作有为之路。市粮食局坚持“改革、发展、创新”的思路,高举“集中处理三老问题”和“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两把利剑,浴火重生。

2、鼓励、引导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构建和谐银企关系,合理设臵收购网点、开展企业联营、完善销售网络,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3、以抓购销为中心增加企业效益。近几年,我市克服粮食收购资金困难,充分利用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创新收购服务方式,方便农民售粮,按照市场趋向,本着“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种市场粮食的购销业务活动。国有粮食企业在收购旺季,组织员工分组分片带秤、走村串户积极开展粮食收购活动,整个收购工作做到了合理定价、应收尽收,既发挥了国有粮食主渠道作用,又为企业增加了企业效益。

三、粮食经济发展的特点

宜城是产粮大(县)市,虽然粮油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精品名牌少、精深加工程度较差、市场低占有率;资金运作困难、企业效益亟待加强;市场竞争激烈、农民种粮收入比较低等等不利因素。

1、加快粮食产业化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全市有近百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经营方式粗简、加工只是初级大米、面粉,无品牌效率。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呈偏紧趋势。现有粮食经营、加工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只有注重品牌效用,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业,构建粮食购销经营平台,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以质量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推动粮食产业上水平、上台阶;只有走集团化经营,开发粮食深加工,创建优良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丰富人民生活。一是组建粮油集团化经营。2009年8月,由市粮食局牵头,甲林公司发起,以甲林公司为集团核心企业,向省工商局申请注册了湖北甲林粮油集团,集团吸纳了我市9家襄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为成员单位,以“汉江”商标作为集团创品牌商标,力争达到产值过十亿的集团公司。二是继续把招商

引资作为粮食部门的重点工作,围绕大米、面粉、油脂等深加工产品搞好技术引进、资金引进及人才引进工作。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去年招商引资企业康达油脂公司2010年新上日处理菜籽100吨的生产线,新增工业产值9200万元。

2、努力解决粮食收购中资金难的瓶颈问题。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深入,农发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金支持政策进行了调整,由过去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保证资金供应,改为以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为核心的贷款管理体系。国有粮食企业贷款门槛提高额度相应小,收购资金难以保证。粮食收购资金问题,看似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果农民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粮食商品因为缺乏收购资金,不能变为继续再生产的货币,势必挫伤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如果企业粮食收购资金严重不足,加工粮源无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就成无米之炊。近几年,我们一方面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另一方面在未启动预案的情况下,采取以国有资产为抵押,办理房地产他项产权权属,争取银行贷款,与市内外粮食收储、加工企业联系,共同收购、联合经营、敞开收购农民种的粮食。

3、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初期,民营企业和个体粮贩面广量大,粮食市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已经今非昔比,加之市场监管力度小,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不法粮贩掺杂使假坑害企业、短斤少量克扣农民,尤其是粮农卖粮图方便,粮贩乘机降价、暗中扣量,无形之中剥夺了粮农应得的价格实惠和收入。近年来,宜城粮食流通监管工作在做好粮食收购市场准入、粮食流通统计等工作的同时,主要是做好横向协调和纵向联动这两篇文章,竭力为广大市民编织一条放心的“粮袋子”。市粮食部门先后与工商、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各项检查:在粮食生产环节开展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在粮食入库前夕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指标检测。在粮食加工环节进行专项质量抽检。环环相扣,保障粮油市场质量的消费安全。另外,针对相当部分粮食购销在基层进行,大部分市场主体分布在乡镇的实际,进行了有效的纵向联动。经过共同努力,我市粮油市场经营秩序有所好转,有序的、规范的粮油经营趋于完善。

四、粮食安全保障与措施

当前,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粮食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我国粮食安全要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因此,粮价的制定、粮食库存量、仓房设施条件等因素,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改善粮食经营方式,保质保量做到储存粮食的安全。

(一)制约因素。

1、最低收购价价格过低。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已连续几年提高了小麦、稻谷等主要品种的最低收购价,但还是与种粮成本和收益有差距。据有关部门多年分析表明,粮农的成本利润率达到40%左右,粮农的收益基本有保障;粮农的成本利润率低于30%时,粮农就无收益,就要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全省根据市场适时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但还是低于农民期望值,粮农收益甚微。

2、国家政策性粮食费用补贴过低。目前所执行的各种费用补贴还是2005年国家最初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政策时制定的标准,即保管费用为70元/吨〃年,收购费用为50元/吨(其中包含中储粮直属企业统筹的县内集并费20元/吨),出库费用30元/吨,过低的补贴标准与逐年上涨的物价和实际支出的费用差距逐年拉大。近两年,过低的费用使企业没有利润空间,企业日常开支困难,导致部分企业仓储管理设备简陋,保管人员力量不足,给粮食安全保管带来隐患。

3、社会粮食库存薄弱,粮食安全隐患突出。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充实社会粮食库存,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5年起我省适时启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社会粮食库存得到了充实,我市年均社会粮食库存在15万吨以上。从2008年以后,虽然部分粮食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因粮食市场价格偏高、收购资金困难等因素影响,粮食收购量逐年减少,2010年到现在,国家继续加大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拍卖出库,目前,我市社会粮食实物月均库存仅有2.5万吨左右,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甚微。我市现有56万人口,人均日消费1.5斤原粮测算,月消费粮食1.26万吨,现有粮食库存只能消费近2个月,作为产粮大市库存粮食只能供2个多月消费,一旦受到大的自然灾害,粮食绝收,粮食供应就要发生恐慌。

4、部分非国有企业承储的国家政策性粮食管理不规范。一方面仓房设施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企业经济规模和仓库容量较小,仓房条件简陋,库内没有专业的清杂除湿设备,不具备承储国家

政策性粮食的资格。另一方面管理普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没有仓库管理制度,质检、防化人员不稳定,仓储管理薄弱。

(二)建议。

1、高度重视发挥国有粮食主渠道地位。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革和探索,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办法。在监管和经营上既讲政治、又讲效益,在粮食安全上发挥了应有作用,这是有目共睹和不可替代的,所以只能加强不断完善。就宜城国有粮食企业而言,现有72个收购站点,库点布局合理,人员素质较高,具有专业的质检、防化队伍,各类器材一应俱全,管理制度完善健全。因此,国家在政策上要支持和扶持国有粮食企业,并在收购资金、费用补贴上给予重点倾斜,确保粮食安全主渠道畅通。

2、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据调查,农民种粮成本与最低收购价只有15%利润,由于人多田少,仅靠粮食收入很难维持农民生活开支,按照种粮成本与最低收购价达到利润合理化,粮食还有20%的提价空间,在这个范围内合理提高价格,不会成为CPI上涨的主导因素,也不会推动CPI的严重上涨,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用重大。

3、适当提高政策性粮食补贴标准。为了保证粮食储存安全,国家在政策性粮食收购保管费用的补贴上要科学合理测算,既要考虑国家财政负担,更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减轻企业负担。按照当前物价水平,政策性粮食各项费用补贴应适当提高,收购费用在60元/吨,出库费用在50--60元/吨,保管费用在80--90元/吨。同时,要考虑粮食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并按照保管损耗的标准给予补贴,以减少企业的损失。

4、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制。充实粮食储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市作为产粮大市,现有的5000吨地方县级储备不能平衡本地需求,只有增加和完善粮食储备,才能平衡社会粮食供求关系。一方面是增加主产区地方县级储备,按保证3个月粮食需求量测算,我市需建立3.78万吨地方县级储备,考虑到地方财政困难,建立1.5万吨地方县级储备是可行的,再加上商品粮库存基本能保证本区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在产、销区建立稳固的粮食移库机制。为了确保粮食销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了这些地方的粮食储备,为了保证储备粮食数量完整,粮食销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储备企业在收购期间,安排人员、资金到粮食主产区争抢粮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农民卖粮难的压力,但是也带来了很多弊病,主要是新上市粮食杂质、水分较高,入库粮食质量不能保证;抬高了粮食价格,加大了企业负担、加重了城市居民支出负担。对此,国家要制定产销区粮食衔接政策,发挥好主产区粮食企业承担收购、转运的作用,保证粮食销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5、增加仓房维修投资力度。国家要根据各地粮食仓储设施的实际情况和粮食收储需求,按照应急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制定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规划,逐年有计划安排一定维修资金,解决部分仓房维修的急需,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我市现有的402栋仓房中大部分属七、八十年代修建,一些仓库都不程度出现了上漏下潮等问题,急需大量维修资金。

6、要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一是严格资格审查,规范收购行为。在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管理中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公司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严格审查承储企业的资格,共同确定承储库点,规范收购和存储管理,对不具备收购储存国家政策性粮食的企业要坚决进行清理,达不到储存条件的坚决取缔,以确保国家政策性粮食安全。二是规范监管机构设臵,强化行政监管措施。国家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高度重视,赋予粮食部门的职能和责任越来越重要。但是,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十分有限,主要是直接实施管理和服务的粮食执法大队和粮食质检站这两个机构没有很好的统一起来,落实工作十分乏力。对此,要在主产区尽快建立健全这两个机构,及早发挥作用。

第二篇:粮食安全生态经济

粮食安全之我见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的大国, 粮食问题历来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粮食一直被视做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从理论上说, 粮食安全是个大系统。从粮食经济运行各个环节上看, 可以把粮食安全体系分解为生产系统、消费系统、运销系统、储备系统、收入分配系统、进出口系统等子系统。一国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取决于各子系统的综合作用;同时, 衡量一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又是由粮食总产量的波动系数、粮食自给率和粮食贸易依从度、粮食库存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收入阶层的粮食保障水平等指标构成。可见,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子系统矛盾运动的过程, 又是各项指标此消彼长的整合过程。

一、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 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必须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有充分的估计, 这些因素决定了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一,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2 亩, 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 3。并且, 耕地减少的趋势和环境恶化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遏制, 加上水资源的短缺, 也是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 农户经营规模过小。我国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仅为8.5 亩, 仅相当于美国农场平均规模的1/ 335。我国传统的手工和半机械化的操作手段, 与欧美的专业化、机械化生产相比, 粮食生产成本过高, 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将会加速我国农业的国际化进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将对我国国内农业政策和粮食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压力日益增大。第三, 粮食商品率低。目前我国粮食商品率不到40% , 而美国小麦、大米的商品率已达95%以上。与此相适应, 我国粮食的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市场功能、市场管理方面的发育程度较低。第四, 我国粮食品种结构的矛盾突出。从消费角度看, 增长最快的是稻米, 而玉米则大量剩余, 并且, 在品种结构矛盾的前提下, 优质粮食供应不足, 不适合市场需要的粮食有余。第五, 粮食储备环节制度的不健全和不科学, 造成大量的储备粮(专项储备)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安全储备的政策成本过于高昂。

二、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规范和界定我国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 必须从我国特殊的粮情出发, 并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 由责任意识、责任目标、责任机制三个方面构成。

(一)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意识 人多地少、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完全靠市场无法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此, 政府为实现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尽管在学术上存在着粮食安全的市场主导论和政府责任论的观点争论, 但在实践上, 我国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一直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在计划经济年代, 面对粮食供给紧张局面, 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 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 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对计划经济时代的粮食安全给予了中肯评价:建国以来, 我们做了一些事情, 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 粮食达到基本自给。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旧中国长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同时, 他又强调: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 只要人民吃饱肚子, 一切就好办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明晰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目标: 一是通过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到2020年,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全国

谷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2.6 亿亩以上, 其中稻谷稳定在4.5 亿亩左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底线和红线,是刚性的约束性目标。二是通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 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 到2020年达到5 400亿公斤以上。从历史的经验看, 1996年粮食产量突破5 000亿公斤, 1998年再创新高, 达到5 123亿公斤。此后, 由于连年丰收, 库存逐年增加, 市场粮价下跌, 加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到2006年之前, 我国粮食总产量都在5000亿公斤以下, 其中, 2003年仅为4 307亿公斤。2004年后,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惠农举措, 2007年粮食总产量恢复到5 016 亿公斤, 2008年又创5 285亿公斤的历史新高。可见, 如果责任目标明确, 政策到位, 措施得当, 到2010年和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粮食自给率是可以稳定在95%以上的。三是通过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目前, 我国粮食储备面临的问题主要不是量的扩张, 而是质的提高。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 小麦和稻谷比重不低于70%。四是建立健全“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流通成本高, 流通效率低, 是困扰粮食物流的大问题。要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全国粮食物流“四散化”比例达到30%, 到2020年提高到55%。

(三)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运行机制 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目标确立后, 必须通过构建粮食安全政府责任运行机制来实现预期目标, 就我国粮食安全政府责任的运行机制来说,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规范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 二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机制, 三是完善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机制, 四是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机制。1.关于政府规范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完善粮食市场机制。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粮食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把握和探索粮食经济运行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政府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粮食物品的特殊性、原有计划经济的固化程度高、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绷得过紧等因素制约, 粮食市场机制很不完善。这不仅涉及政府在市场经济机制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般性问题, 而且涉及粮食安全作为政府责任约束条件下的市场向何处去及农民能否和怎样成为市场主体等特殊性问题。所以, 政府在完善粮食市场机制进程中, 除了要做许多一般性工作, 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农民市场主体地位的提升, 是当前面临的难题和紧迫任务。2.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广义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和狭义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两个方面。广义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是指政府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粮食经济的运行调控, 使其不偏离国家粮食安全的价值目标。这需要政府对即期和预期的粮食安全形势进行科学判断, 找准影响粮食安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 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措施准确、到位。狭义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 包括健全粮食统计制度, 即对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健全和完善粮食应急体系, 即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 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粮食应急网络。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完善的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是粮食安全的调节器。我国须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 加快研究制定国内粮油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领域产业政策, 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即落实和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调查职责, 保障粮食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需要。3.完善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机制。近年来,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粮食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废除了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林特产税, 终结了在我国延续2600 年的“粮国税”,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004 年我国再次出台了重点粮食品种的定购价收购制度,实施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从6个方面强调了政府加大支持投入力度:(1)增加粮食生产的投入,(2)加大金融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3)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4)完善

粮食风险基金政策,(5)加强对粮食产销衔接的支持,(6)加大对散粮物流设施建设的投入。

4.关于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机制。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 又是粮食消费大国。这样的国情特点决定了, 中央政府在粮食安全上负有统筹全局、宏观掌控的责任, 而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在粮食安全总布局中的位置, 对粮食安全负有相应的责任。尤其是近年来供需区域性矛盾凸显, 使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加大。强调粮食安全的省长负责制正是从这一状况出发的。要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 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省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为全国提供主要商品粮源;主销区要稳定现有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继续确保本地区粮食产需基本平衡, 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恢复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同时, 要明确其他各级地方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 如, 以地市为单位的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以粮食主产县(场)为单位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等。

三、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思考(一)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 稳定粮食生产 一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强农惠农政策, 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在财政资金分配、政策和措施上突出向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倾斜, 以公益性建设为导向, 加大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强化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同时要逐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加大对粮食生产者的信贷支持力度。二要继续增加农业补贴, 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对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的支持力度, 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扩大补贴范围。三要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确保种粮收益稳定在一定范围之上, 提高种粮比较收益。(二)严格保护生产资源, 促进粮食可持续发展 耕地、水等自然资源是粮食发展最基础的生产要素, 是保障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严格坚守18亿亩耕地面积红线, 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尤其是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耕地、草地、水资源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 逐步改善资源环境, 保障粮食生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加强科学技术攻关, 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关键是要依靠农业科技。随着物质投入对粮食增长的边际效益不断下降, 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一要加强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粮食新品种, 改善品质, 大幅度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突破耕地资源约束瓶颈。二要研究开发一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 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三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建立粮食安全智能分析与预警系统, 提早掌控粮食安全态势 建立粮食安全智能分析与预警系统, 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力。针对粮食生产自然风险大的特点, 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遥感监测等现代信息技术, 及时快速获取气象灾害、病虫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信息, 建立早期判断风险识别技术, 研究粮食生产风险形成与传递的模型技术, 构建智能化粮食生产风险早期预警系统。针对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分析价格传导环节和价格传导过程中造成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研究构建粮食价格传导路径与价格变化仿真模拟系统, 防范风险, 保障粮食安全。(五)科学引导粮食消费, 提高粮食使用效能 一要吸取西方膳食消费模式的教训, 科学引导居民消费。发挥以植物性食物消费为主、适度增加动物性消费的东方膳食模式的优越性, 走中国特色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道路。二要制定限制粮食浪费的消费政策。转变大吃大喝的消费理念, 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各项规章制度, 改善消费环境, 逐步推进分餐制。三要提高粮食转化效率, 控制工业用粮过快增长。长期来看我国仍处于粮食紧平衡状态, 要严格控制用粮食发展生物质能源。总之,粮食安全问题愈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客观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改善粮食供求形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五大不利因素入手,提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的命题,对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未来发展的战略进行思考考。引用文献:

[ 1] ZHU J.Publ ic investment and Econom ic Ch ina s long-term food srcu rity

underWTO[ J].Food Policy, 2004, 29: 99-111.[ 2] 刘景辉, 李立军, 王志敏.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探讨[ J].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 2004, 6(4): 10-16.[ 3] 鲜祖德, 盛来运.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统计研究, 2005

第三篇:粮食经济(本站推荐)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粮食经济问题》课程论文

题 目:浅谈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姓名: 张树鹏

学号: 201046910708

专业班级: 1007班

授课教师: 姚咏涵

学期:大二上半学期

2011年11月26 日

声明

此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文内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并且本人了解课程中有关抄袭及引用方面的规定。

签 名:张树鹏

日 期:2011-10-26

浅谈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摘要:“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举世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粮食生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粮食规模化不足、粮食布局不规范、优质粮生产片面等。本文对中国现阶段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探讨。、关键字:中国粮食、粮食生产、粮食产业、Abstract:“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ment”.China is a big country of agriculture and popul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food problem, always put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 in the most important position.No country in the world pays attention to the grain production of China, to the land of 7% fed the world the population of 22%, obtained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results.But food production wait for a respect to still exist a lot of problems.Such as: Food Scale, layout not standardized, inadequate food production of high grade grain one-sided.This article on China's current food prod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art of the problem discuss.Keywords: Chinese food, food production, food industry,0前言:

近些年来,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步伐逐步放慢,粮食产量增长趋缓;粮食产量间波动逐渐增大,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显现;粮食生产面临耕地、淡水资源制约日益严重,粮食生产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由于巨大人口基数带来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工业粮食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畜牧业发展增加粮食消费,一些国家粮食型生物质能源开发与人争粮,致使当前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两个关键性的变化:一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率;二是当前世界粮食库存量和消费量的比值明显下降。因而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节选自《粮安天下》)

1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还在增加,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农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3.2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7.6%。今年夏粮已增产62.4亿斤,早稻已增产28.5亿斤,加上秋粮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畜牧业发展稳步向好,渔业生产基本稳定。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为全国今年的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中国粮食生产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和非农产业、农村和城市争夺耕地、水资源的竞争将会不断加剧。导致粮食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除此之外,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着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世界温室效应的影响;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土地污染、水污染;水旱等灾害的破坏。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我国粮食的生产和粮食产量的增长。

其次。我国粮食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转化增值能力弱。全国粮食生产的品种布局不规范,一乡一村一个品种的局面比较普遍,优良品种生产基地建设还没有形成优势,粮食产品转化增值数量有限,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拉动能力不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比较,亟待改善。粮食运输方面所需的成本较高,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粮食是由外地供应。

农民科技培训有待加强。农民接受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依然是保证温饱、保持稳定收入、保持农村稳定的基础。对粮食的生产更注重产量而不是质量。我是黑龙江人,平时在家吃的米都是香的,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大米应该就是这个味道的。结果出了东北后才知道外面的米这么难吃一点米的香味都没有了。吃这真让我难以下咽。

3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措施

党和国家在基于多年来粮食生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所掌握的资料,做出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安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确保粮食安全,寻找一条经济、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道路,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需要构成危害,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发展,我们未来共同的追求,因此,必须树立生态经济观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把发展经济、建设环境和节约培植资源结合起来。在政府出台促进国家农业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建立农田基地,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二)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因工业用地、城市化建设等征用农民用地。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他是农业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三)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仓储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提高粮食竞争力加快粮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搞好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种、实施优质粮基地建设。一是科学布局,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化。引导推动农业向“两高一优”(高产量,高效率,优质产品)方向发展;二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推进粮食生产的优质化。三是坚持粮食生产无害化。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由农业、环保、工商部门实施对农药残留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强化测报一体化,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播报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最大限度的实现减灾增收。

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前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一度出现面积、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连续下降,粮食产销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提出实施的重大项目,也是中央2004年1号文件确定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充分调动和发挥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突出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加工转化水平,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以下简称“优粮工程”),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于保护和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要求,整个工程项目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重点开展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关系密切的良种育繁、病虫害防控、标准粮田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分两个阶段进行,2004年-2007年为第一阶段,2008年-2010年为第二阶段。项目资金主要由国家发行国债,同时地方财政予以适当配套。实施范围主要包括13个粮食主产省的441个产粮大县和43个农场。

(五)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为增产增收提供科技保障

。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效果明显。

(六)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财务管理,明确制度,健全档案材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生产会遇到更多不同的问题,具体的实施措施,要结合现实实际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努力找到最合适的方法促进粮食生产的健康稳步发展。

4总结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方面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和美好的未来,虽然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但为了国家的安定,党和政府及相关人员会不断努力。现阶段来看我国的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稳健,虽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大的方面是良好的,我们并不需要因为近期的一部分新闻资料的了解,而造成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恐慌。党和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加大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改变大多数农民对粮食的传统温饱需要的认识,大力发展优质粮来提高国家粮食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尹成杰。《粮安天下》。中国经济出版社。

[2]国务院。《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3]国务院。《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

第四篇:全球粮食危机论文粮食安全论文

全球粮食危机论文

摘要:粮食问题不仅影响国内稳定,更影响国家安全。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促成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层原因包括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分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革新;中层原因包括美元贬值和粮食投机;突发原因主要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及石油价格的上涨。面对新一轮可能来袭的全球粮食危机,国家行为体应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和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威胁。同时,这场粮食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一方面应加强农业生产,力主自给自足,同时适当进口,充裕国内粮食储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和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粮食危机;国际合作 1 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全球粮食安全

呼吁安全研究应超越传统的以国家行为体为中心,过分强调军事、科技因素的范式始于19世纪60年代。冷战结束后,两极对峙体系解体,军事威胁可能性进一步下降,国际安全环境发生变化,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与此同时,不同于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威胁,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恐怖主义等不断涌现,这些安全威胁由非国家行为体或由非军事性因素促成,被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各国对持续泛滥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缺乏及时合理的应对措施和合作机制,传统的以军事——政治为核心的国家安全理论

亦不能很好地解释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安全局势。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以人文主义关怀,世界主义理念以及非国家中心主义的研究方法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研究逐渐渗透到国际政治研究中,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相对独立的次领域。“安全到底是谁的安全”成为主要讨论议题,超越国家间差异重视人的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的新型安全观逐渐被认可与接受。

尽管非传统安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局势也有着种类、程度和认知的差别,但是粮食安全是全球各国和各地区都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特别是2007-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危机出现后,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粮食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思考。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被称为“货币的货币”,其生产供给的低弹性和消费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国际市场上的供需矛盾。此外,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不可储藏性和农业劳动的职业特性也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技术特征上都比较困难。因此,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正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民;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以跨国性扩散蔓延为主要特征,一国或一地区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易产生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因此国际市场上粮价的波动将涉及到全球各个开放市场国家,并将影响国际格局的构建与走向。然而,自2007年开始,由于受极端干旱、洪涝灾害等自然环境以

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粮食生产遭遇威胁。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全球粮食危机愈演愈烈。在去年夏天,俄罗斯部分地区因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引发森林大火,随后俄政府发布禁止粮食出口的命令,北半球的高温干旱天气,印度、巴基斯坦洪灾,以及随后的北欧严寒、北美暴风雪、中国北方产麦大省的持续干旱,澳大利亚洪水飓风、南美地区的洪水和干旱,全球粮食市场掀起新一轮震荡。东非、亚洲、中东和中美洲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粮食饥荒。最近的中东政局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粮食生产、加工、运输成本的增加,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2010年10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涨至197,只比2008年6月的峰值低16点。而今年2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为236,连续8个月走高,同时也创下该指数1990年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已经超过了2007年到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最高点213.5。据粮农组织与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目前全球约有9.25亿人口长期遭受饥饿,每6秒钟就会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与如此紧张的外围环境相比,中国国内也面临着粮价上涨的风潮。

非传统安全研究改变以往安全研究只关注政治、军事的高级政治领域,开始注重包括经济、文化、生态等在内的低级政治领域。作为一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经济领域里的粮食危机问题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们的思考。那么,这种全球性的粮食安全威胁成因何在?本文将从国际政治视角分层次解读粮食危机。粮食危机成因的国际政治层次分析

目前研究全球粮食危机和中国粮食安全的文章达千篇之多,相关的论述著作也是难以穷尽阅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粮食安全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2007-2008年间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更加剧了各国政府、学者和普通民众对粮食安全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粮食现状、粮食危机成因、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增产增收等问题。且主要从经济、技术、贸易、农业等角度论述,但很少有从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视角来分析粮食危机的文章。“以前的几次粮食危机表现为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而近几年出现的粮价上涨,则表现为结构性、综合性的特点。”除去天气恶劣、可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等传统性因素外,石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外溢影响、发达国家的生物能源计划、粮食金融化以及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这些非传统性因素造成了自2007-2008年粮食危机后的又一轮新的全球粮食恐慌。下面将从深层、中层和突发三个层次来分析粮食危机的成因。

首先,从深层原因看,主要是在于全球市场上农业领域的国际分工,部分发展中国家放弃粮食自给自足,转而生产经济作物,加剧了世界粮食市场的供应紧张。发达国家基于强大的经济和财政实力支持国内农业发展并给与高额补贴;此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带来不利因素。通过高额的政府补贴和绿色壁垒减少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出口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

结构调整,具体表现为农业部门的退化。比如,墨西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华盛顿推动的自由市场政策下,从一个玉米之乡变成了现在的玉米进口国。基于同样的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起,菲律宾也从一个粮食进口国退化成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同时,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鼓动下,发展中国家减少或取消了对农业的补贴,造成国内农业生产的萎缩。并且部分发展中国家专注于生产经济作物,实行出口创汇型农业发展模式,导致国内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最终不得不依赖粮食进口。“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绝大部分南方国家摧毁了公共能力(尤其是粮食储备),使南方国家加深了对粮食上的依附性。”通过出售廉价劳动力和经济作物,换取外汇来购买粮食和高科技产品,半边缘国家和边缘国家对中心国家的依附性增强,并有进一步被边缘的危险。此外,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也加速了粮食的消耗和供应危机。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并且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对粮食的需求,特别是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扬,加大了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压力。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无限制的间接粮食需求,包括饲料需求和燃料需求引发了全球粮荒。“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富人对肉类、瓜果、生物能源等产品的需求压缩了发展中国家为本国穷人生产粮食的用地,导致全球粮食生产下降”。其次,从中层原因看,主要包括美元贬值和国际市场上粮食的投机炒作,事实上推高了粮价,诱发全球粮食危机。美国有计划地推行美元贬值政策,造成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粮食名义价格上涨。此外,由于美元贬值引起了国际

金融市场的极不稳定,国际投资家们纷纷转移战场,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弱的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而国际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行为使粮食向金融化方向逐渐演进。“在某种程度上,粮食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粮食作为”白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黑金(石油)等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粮价基本上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跨国公司的囤积居奇以及粮食出口国干预粮食出口恶化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对立关系。传统的粮食出口国限制出口,而部分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也大量进口粮食,这些因素加剧了粮荒的出现。如中国和阿根廷通过对出口水稻和小麦强制性征税或实施配额的方法来避免本国的粮食短缺。柬埔寨、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则禁止水稻出口。最后,从突发原因看,主要是自然灾害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及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增加。2010年6月以来,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出现,包括洪涝、干旱和飓风等,给全球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带来了巨大破坏。

此外,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扬不仅直接提高了粮食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粮价,也促使一些国家加快实行生物新能源计划,减少粮食供应。美国和巴西利用玉米生产清洁能源乙醇,欧盟则采用菜籽来生产生物柴油。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市场上的粮食供应紧张,促使粮价的全球性上涨。最近的中东政局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粮食生产、加工、运输成本的增加,也给国际粮食价

格上涨埋下隐患。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中国的应对

“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潜在性、突发性、扩散性和一时难控等特点,它们时常以危机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挑战政府的治理和控制能力。”此外,持续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影响性,某国或某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容易蔓延成为整个地区或全球的大灾难。单独的国家行为体可能会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相应的治理能力。因此,物质层面的国际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仅带来安全威胁的扩散,使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负面影响跨越国界,给整个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促使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成为可能。主权国家呼吁共同面对新世纪的安全威胁,从对抗走向合作共存。

为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包括各主要区域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以联合国和区域内大国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在国际合作层面上,首先,多国依托联合国所举行的粮食特别会议,及其下设的粮食计划署和粮农组织等实现了合作以缓解国际粮食危机的冲击。其次,二十国集团和八国集团为有效的应对国际粮食危机以稳定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也进行了多次协商与合作。

与此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需要用世界上9%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并且面临美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霸权,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中国日后将会面临巨大的粮食供给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此前宣布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并且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但是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査道炯告诫道:对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而言,在国内政策选择及中外交流两个层面,粮食安全将一直是个高度敏感的话题。如何使我们的研究有利于国家的政策选择,避免自信过头,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因此,如何客观认识中国目前粮食生产及储备状况,以及基于对这些客观状况的认知和分析,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世界粮食危机并确保中国粮食安全,都值得我们关注。

粮食安全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也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鉴于中国在全球事务治理中逐渐上升的影响,并处于应对国内可能的粮食短缺现象的考虑,中国应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促进粮食领域里的共识与合作。这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而在寻求国际合作之前,中国必须加强粮食生产,力主自给自足。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依赖国际市场的保障。在粮食价格高涨以及供应紧张的国际市场上,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证一国在国际上独立自主行事及维护国内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为保证国内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决议和纲要,并就此采取了实际行动。4 结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仅带来安全威胁的扩散,给整个国际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促使国际合作与共同治理成为可能。全球性危机需要也展现出了国家行为体在观念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合作。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粮食生产和国内储备的同时,中国也积极倡导粮食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参加或主导成立粮食问题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五篇:粮食监督粮食安全职责工作总结

粮食监督粮食安全职责工作总结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生命安全,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县粮食局作为全县粮油食品的主要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粮食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较好地履行了自身职能,在促进全县粮食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为全县粮油食品食用安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根据市粮食局和县政府的要求先后成立了“ '五放心'粮店创建领导组”和“放心消费创建领导组”,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中心(粮油专项)工作的领导.领导组的组长由县局一把手局长担任,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明确产业指导科为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并建立责任制度,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根据食品安全委员会[]1号文件的分工和要求,粮食部门在粮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负责县级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对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负责组织实

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制度及有关技术规范;指导粮食行业质量安全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和县粮食局签订了《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我们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保障措施,确定了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平时跟踪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抓好“放心”创建,惠及全县百姓;强化安全责任,实施长效监管;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的的工作目标.二,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今年以来局粮食流通执法检查科和粮油食品安全领导组,开展了常年的联合执法活动,按照行政许可和职能分工,逐步加大了粮食流通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了粮食流通秩序和粮油食品安全环境的有序和规范.执法检查科在夏,秋粮收购期间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配合县工商局进行了严格的查处.产业指导科在“春节”,“五一”,“十一”,“中秋”几大节日前后,为确保大米市场的安全,联合县工商部门对全县各收购网点,下属大米加工企业和“放心粮油店”进行了大米质量,卫生检查.在检查中对大米质量有问题的厂家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并进行了回访,以确保整改到位.市场调控科对局所属收购企业储存的原粮亦经常进行各类专业化的检测和检查,确保了我县的储粮安全.在检查方法上,我们做到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和平时跟踪检查相结合;在对发现问题的处罚上,我们做到教育整改和经济处罚

相结合,实施了常年监控,强化了督促检查.通过专项整治和常年监管,严厉打击了制售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遏制了全县粮油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抓好“放心粮油店”创建,惠及全县百姓.“放心粮油”工程,既是政府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放心粮油店”的创建工作是一项真正为民,惠民,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是全面提高粮油食品安全水平,改善粮油食品放心消费环境,规范粮油经营者经营行为,确保粮油食品消费安全,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工作.“放心粮油店”的创建工作是在市粮食局统一部署和县局领导的直接谋划下进行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成立了县创建“五放心”粮油销售店领导组,并转发了市局创建“五放心”粮油销售店实施方案.按市局文件精神,我们成立了以局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粮管所长为成员的县创建“五放心”粮油销售店领导组,产业指导科为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创建“五放心”粮油销售店的日常工作.2,全县采点.今年市局下达我局的创建任务是创建五家市级“放心粮店”.为完成该项任务,月份我们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跑遍了全县各镇,对粮油销售店进行了专访察看.在专访过程中,我们每到一个店都要认真地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申报评审的范围,申报条件,申请评审程序并转发创建方案,从而使专访对象对“五放心”创建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对照

申报条件,对采访点进行筛选,并报局领导同意,最后确定了马塘所等五家单位为首批创建单位.3,创建实施,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市级创建标准,促“硬件”到位,“软件”配套.在“硬件”上,我们为每家“放心粮店”统一购置货架,磅称,发油器,工作台等物品,统一装修门面,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在“软件”上,我们统一下发商品采购入库,商品质量检验,商品销售等台帐,以粮食行业协会的名义,联合各收购加工企业,作出了“以诚信为本,以安全为重,以质量为生命,以服务为宗旨”的公开承诺,并在新闻媒体进行了登载,确保“放心工程”的规范化运行.4,配套措施,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注重社会舆论的引导,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通过新闻谋体大力宣传放心粮油产品和放心消费理念,在《快讯》发布公告,宣传“放心粮油产品”和“放心粮店”的知名度.并通过广播电台“896行风热线”解答群众在放心粮油方面提出的问题.在我县开展千人评议“放心粮油活动”中广泛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并接受监督.特别在今年月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开展了“创建放心店,引导安全消费”为主题的现场咨询活动,发放“放心粮油”宣传材料800多份,接待访问消费者100多人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宣传效应,营造了创建氛围.提高营业人员的素质.我们根据市粮食局的“市五放心粮油店经营人员培训资料”为范本,编制印发了“县放心粮店经

营人员学习资料”发给他们,帮助他们学习了五放心粮店的基本知识,粮油质量标准等,增强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责任,懂得“五放心”粮店该经营什么.不该经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提高服务等方面.辅导培训后并组织了考试.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通过努力,今年创建的金太阳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粮油经营部等七家企业获得县,市级“放心粮油店”称号,并分别于月份和月份先后通过了县,市级相关部门的验收.通过验收,我县的“放心粮油店”的创建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市级的创建任务,取得了较好成绩,得了县,市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四,粮油食品安全的相关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粮食行业紧紧围绕粮油食品安全这根“主轴”,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为抓手,在抓好重点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保障措施,认真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宣传贯彻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们主要采用几种方式,一是在夏,秋粮收购执法检查和在开展食品安全千人评议活动中,采用张贴横幅标语的方式进行造势宣传,营造强烈的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评议活动的氛围;二是县粮食局,县粮食行业协会联合印发宣传手册,宣传职能,政策,“放心粮油”,服务,知识;三是举办粮油执法知识培训班,从

而把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2,注重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去年,县粮食局恢复建立了中心化验室的建制,配制了比较齐全的各种检化验仪器和专职化验人员,并通过了市粮食局的验收.下属各粮油企业,粮食国家储备库,各粮管所均有化验室;各粮食收购企业及个体户按规定均配备相应的质检仪器.粮食局中心化验室人员每年对各企业的仪器设备和质检质量,进行一到二次的专业检查.对粮油检测人员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在全市粮油质检技能大赛中东方明珠公司和宝宝宝集团公司各有一人获得质检员高级技工证书.我们对出库粮食建立了检测报告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了粮食品质安全.3,共建无公害稻米生产基 地.县粮食局联合县农林局,环保局,技监局在总结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参于了无公害稻米基地建设.去年主要是在新店进行试点,今年的创建基地扩大到全县各乡镇.主要方法是参于管理,协调,监证由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创建协议,协议收购无公害稻米.4,按县政府办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对粮油食品放心安全消费千人评议活动进行了总结和整改提高.5,为将创建“放心粮油店”的工作落到实处,县局粮示[]74号文件,具报告申请创建经费.6,按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东食安委办[]5号文件精神,按时完成食品安全月报工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确保粮油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我们下一步将抓好四大重点: 第一,强势营造放心消费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通过各类媒体和载体,大力宣传放心粮油活动和有关粮油安全的科学知识,介绍放心粮油产品,努力增强全社会和消费者对放心粮油的认知度.第二,全面提升粮油安全指数.在原粮环节,严格控制高水分,高杂质,低品质的粮食采购入库;不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混运,不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超量使用药剂.在加工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严把质量关,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在粮油产品中添加任何对健康有害的物质,积极参加放心粮油产品评审,真正打造放心品牌,确保“放心粮油”让百姓放心.在流通环节,严格执行粮油食品进货验证,索证索票和质量追究制度,对投放市场的产品实行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确保良好的售后服务.第三,积极推进“放心粮店”建设.联合县技术监督协会和县消费者协会,积极创办“放心粮店”,不断延伸“放心粮油”销售触角,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超市,打响“放心粮店”品牌,扩大“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让“放心粮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第四,大力加强粮油市场监管.继续做好各级放心粮油的

推荐评审认定工作,在坚持标准,坚持质量的基础上,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同时,对县级“放心粮油”全面进行抽检和回访,确保放心粮油质量安全卫生,管理规范.积极配合工商,质监,卫生,物价等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粮油质量进行巡查,强化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肃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非法制售假冒伪劣粮油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整治粮油市场秩序,对不符合入市收购资格的单位,个人和不符合入市流通的粮油产品,坚决予以打击,为构建让百姓放心和社会和谐的而努力.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使命无尚光荣.我们决心在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关心下,团结一致,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把食品安全工作做出实效,做到经得起消费者评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率先让粮油食品做到人民放心,社会放心,政府放心.

下载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粮食供需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调研报告

    粮食供需平衡保障粮食安全调研报告无棣县位于山东省北部沿海,辖个乡镇,人口,耕地面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粮食消费人口逐年增加,粮食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为全面掌握......

    粮食专家谈我国粮食安全对策

    粮产量下降,人口数增加,今后26年需增产3亿吨粮提高单产要靠技术进步,推广技术则靠产业化经营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吨粮田”首创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树安认为,进入21世纪后,粮......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最基本的企盼。因为有了粮食安全、有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

    施肥与粮食安全

    施肥与粮食安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根据《关于围绕粮食安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西粮[2009]41号)要求,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于2......

    低温储粮与粮食安全浅谈

    低温储粮与粮食安全浅谈刘选奎(鞍山市第三粮库)粮食是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粮食又是军需民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管好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备战备荒的大事。因......

    中国粮食进入“净进口”时代 挑战中国粮食安全(本站推荐)

    中国粮食进入“净进口”时代 挑战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全面进入“净进口”时代,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今年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进口大豆预报......

    明年经济任务首位不再是宏观调控而是粮食安全

    明年经济任务首位不再是宏观调控而是粮食安全 首要任务是粮食安全 本年度的经济工作会议持续了4天,而内容也与往年差别比较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年任务的第一条,不再是宏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