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06:0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

第一篇: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

扬长补短,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总体战略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但发展不是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总是充满着艰难险阻,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国的现代化的困难不在东部,而在西部。所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重要。西部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了西部地区从古到今都是处在一个不发达的状态,所以西部发展是极其地困难。但是我们怎样都不能放弃西部的发展,我们中国的领导人如此“塞雷“,在当年一穷二白都可以造出”两弹一星“,核武器;在”文革“后混乱不堪的环境,都可以成就出现在如此强大的中国。其实西部也不是一无是处,她也是有优点的,所以我们必须扬长补短,做到可持续发展。先把”长“给”扬“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所以我们聪明的领导人搞起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等的资源的区域调配,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这方面缺乏的问题,也很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看一看中国地图,你会发现,西部地区其实幅员辽阔,未利用地区很多,而且草场资源和森林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西部地区还是个神秘的地方,他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湛蓝的青海湖,有辽阔的草原,有神秘的宗教、少数名族…….这些稀奇神秘的东西,如此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总是驱使着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然而,旅游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这更能促进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为西部地区带来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发挥长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她的短板地方。自然条件的恶劣带来了很多问题。西部地区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严重,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而且人烟稀少,导致了交通的不发达,从而不仅极大地阻碍了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也阻碍了内部地区的交流合作。青藏铁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交流,把西部地区的交通兴起来也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一。西部地区人才也是相当缺乏的,所以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也是很低的,鼓励东部人才流入西部地区的同时也必须在当地兴办教育,降低当地的文盲率,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当地人地文化素质。西部地区也存在一些政治问题令人担忧,恐怖主义泛滥使社会无法安宁,必须加大反恐力度,为西部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我们的老工业在东北地区,必须振兴我们的中国老工业基地。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东北地区发展也必须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今老工业基地还存在着陈旧的观念,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落实新观念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新时代必须有新目标新任务新政策,在结合目前东北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占经济重量的最大部分,所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经营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交流。东北地区也存在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必须整治环境,绿色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常常跟西部地区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却又很不一样。中部地区也是有基础的,目前发展战略是引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其实套路也是差不多,加大交通网的密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基础;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取得一时的发展;兴办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但是绝不能忽视地方特色,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保护当地特色。中部地区是中国历代帝都集中地,中国文化在此发源,当地文化氛围浓厚,文化遗产众多,开发旅游业时也必须保护文化遗产,不要自己拔掉中华文化的根基。

东部地区因为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备受国家的关照,经济蒸蒸日上,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息,东部地区一派繁荣,但是问题也涌现出来了。东部经济地区发展程度高,特别是这三个“三角”,人都纷纷涌进这里,交通,就业,住房就显得非常堵塞。所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势在必行。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中西部的开发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具有面向世界的地理位置,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国际贸易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东部地区地少人多,必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大农田保护,绿地保护。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有一点不同的是,东部地区拥有大海,所以开发海洋资源也必须列入东部地区发展的重点。改变“重陆域,轻海洋”的传统观念,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最近有个词---“互联网+”。互联网+有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链接一切。互联网是21世纪的巨大创新,它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怎能可以离开互联网?互联网真的与我们的每个方面都联系起来。现在,我们的发展必须有它。互联网促进了电商的兴起,即使你真的在离我们很远的西藏,你也可以不用去很远的东部去辛苦,你可以开个网店,利用互联网去创业致富。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使信息传播得更快,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快。互联网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互联网+要积极推进,它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毕竟互联网没有只是属于一个地区,他能在任何一个地区,而且它能使任何地区联系起来。

中国发展仍在继续,发展永无止境,方法是多样的,然而理论就那么几个,坚持发展,实事求是,一分为二,适度原则,量的积累,量的转化,乐观精神。“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第二篇: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金融危机

环球金融危机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金融危机发生,中国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会在相当程度上下降。并且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毋庸置疑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走可持续发展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应该有的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一是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2007年出现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像中国这样处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国际及国内环境来确定对外开放的时机和进度。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未来应一方面鼓励金融创新,一方面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要考虑将稳定资产价格纳入监控视野,除稳定一般物价之外,还应包含稳定资产价格。二是积极推进国际监管合作。要建立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增强其独立性,对金融市场进行联合、跨境、全面的监管;加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避免监管业务上存在重复和遗漏的状况;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构建金融机构服从监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三篇:资料整理~~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关于十八大报告:

经济发展形势: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具有雄厚基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存在机遇;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未来中国经济方针政策:(5个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当务之急,应该是政府职能转型,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倡导“平等”、“公平”。)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球化背境下,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提升对外竞争力水平。

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展望:

一.未来三到五年,极其复杂严峻的考验(国际形势:欧债危机的影响远没有消除,美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动荡,国际社会对中国越来越抱持怀疑态度。国内形势:传统因素如房地产等正在退出舞台,房地产投资的完成额增速减缓,高地价、高房价面临调整,贸易出口减弱,贸易顺差比重下降。)

二.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1.尽管发展快速,但还没有摆脱贫穷,人均GDP水平发展空间大。2.大国经济,经济发展腹地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3.经济改革开放的原始动力仍然存在。)

三.重启改革是必然的选择(改革措施:1.进一步理顺政府和经济的关系,大幅度改革行政审批和监管的方式。2.夯实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福利基础。3.进一步完善司法改革,提升司法部门的权威性。4.公共财政改革需要新思维5.金融系统改革的实质性推进。6.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市场化)

四.全方位立体运作,打造中国和平崛起的新形象 五.前低后高将是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十八大后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向:

大方向:调结构刻不容缓,扩内需需要改革,促增长有新的思路。

第四篇: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文/修欢(公约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完全的计划向半市场半计划的转变是中国在几乎走投无路时的一种选择,也表现出了那个阶段中国政府的决心。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所措的改革中,一些不安分的人抓住了时机,创业致富。也有一些人比较保守,等回过神来,时机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趟列车已过。在这个阶段,虽然在大的方面有宏观调控,但整个的经济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并衍生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第二次的经济模式的推动看似风平浪静,甚至大部分的人都没感觉到它的出现。当时,中国政府随然在形式上推行了所谓的经济特区,开发区,等让东南沿海率先发展起来,以便能较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以邓小平为带头的中国政府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是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全民富裕的战略口号。很多的人几乎都没感觉到什么,但就这么一个战略口号,却造就了现在的中国经济格局。

在这一阶段,中国在体制上虽然还是社会主义,但中国就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初步的完成了“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打造出了很多可以与国际经济集团相竞争的民族企业。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发展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基本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头绪。但是,就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是下狠心心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国走的是一条通过牺牲绝大部分民众的利益而扶持中国的私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路子。这需要相当的魄力,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也似乎是必由之路,因为中国要融入到整个国际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就必须得有一些能在国际市场的浪涛中立的住脚的中国企业。在这一阶段,垄断、暴利,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粗放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

为了能尽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不得不采取了以牺牲绝大部分劳动者的利益、以垄断和暴利的方式短时间内打造出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在这种粗放的模式下打造出的市场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都必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主要体现在:1,市场不健全,2.企业本身在管理和生产上,在企业发展方向的定位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官商勾结瓜分社会财富、各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为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埋下了隐患。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

前一段日子,有好多国家对“中国制造”进行攻击,说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差。一些外国媒体更是恶意的诋毁中国制造,且恶意报道不断。其用心可想而知。虽然粗放的中国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制造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但这种恶意诋毁

中国制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现有的不健全、合理的国际经济模式下的恶性竞争的矛盾被扩大了的结果。

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看似与中国的经济模式、经济格局没多大关联,但中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将由此拉开帷幕。要看清中国经历的第三次转型,就得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格局的现状作出准确地判断和分析。

经过了前两次的经济转型,当前的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加之中国有着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富裕的劳动力。只要条件许可,中国的劳动大军就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巨大的社会产品,但在中国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只能推向国际市场。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动者正转变为国际产业工人。

现有的国际贸易准则基本上都是在上个世纪由西方发达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可想而知。

但是总的来说,经济无非就是在特定的生产资料配置模式中进行的生产、分配、消费的循环发展的过程,再就是依附并服务于这一过程的管理、金融、流通、服务等社会行为(所谓的社会分工)。

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到市场经济模式后,在自由公平的光鲜外衣下暗流涌动: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并且现有的国际经济中存在着一个十分大的问题:这就是社会财富在流通、金融环节聚集太多。当金融等原本作为社会经济的辅助性成分被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时、当实体经济被金融经济绑架了时,社会经济泡沫就已经形成且不断的膨胀。是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而这就是现有的不平衡的社会经济模式的必然结果。这是极少数人通过各种模式剥削他人劳动成果自己却坐享其成和不劳而获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完全“自由”是他们的口号。而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创造着去失去了对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财富的拥有权和支配权。

就现在来看,美国虽然是当前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美国在凭借其国际政治地位和领先的科技优势所确立起来的国际经济格局中赚足了油水。但现在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一方面,社会普通消费品的生产技术不再只为美国所有,例如中国也将创新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且在生产技术领域里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主体正逐渐转向金融业。货币,无非就是一种等价物。金融,本质就是极易成泡沫的虚化经济体,而金融体系的畸形膨胀的泡沫迟早都是要破灭的,届时社会经济的重心仍然会回到生产、分配、消费的圈子中来。

社会财富在金融领域的畸形膨胀是现代不公正不平衡经济的必然结果。这主要是由生产者的社会地位低下,劳动报酬过低造成的。工人和农民创造着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给与他们的报酬太少,可是作为社会主体他们却又没钱消费掉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于是,“富裕”的社会产品越积越多,虽然现在业已形成的国际市场经济大环境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局部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且由社会分工而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的中间环节和第三产业领域的人群参与分配和消费,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仍将日渐突出。

就在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凭借流通和金融等中间环节尽可能多的掠夺着世界的财富。

中国该怎么做呢?修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中国经济的新格局。一,提高劳动报酬率,打造健康的中国制造

中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占社会总体人口的绝对多数,只要生产资料的配置得当,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巨大的社会产品。可就当前来看,中国的劳动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实在太少,他们创造着几乎全部的物质财富,但这些财富很快会被另一些人以各种手段“平等的”掠夺去了,于是,社会财富正在向国家和极少数垄断组织手中集中,占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只能维持其日常生活,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甚至正在变得越来相对的越穷。

转变思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有近十亿劳动者,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如果让他们的手中变得有钱,何愁中国不富。“国家富不是真的富,人民富才是真的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力报酬,让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中获得其本应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最好能达到“一个人劳动,可养活三个人”的收入水平。如具备这样的分配机制,勤劳的人怎能不富。当然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调整,甚至要经历阵痛。但不做如此的大手术,中国经济难以回归健康的发展轨道。现在,发达国家正在以中国出口制造商为工具对中国劳动者进行着无尽无休的掠夺:一方面,那些制造商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而一味地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一方面,受制于国外经销商不得不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出售,把巨大的利润空间让给国外经销商。同时这些中国的出口制造商通过低价竞争从整体上压低了国际消费品价格和国际劳动报酬率,让整个的国际劳工蒙受损失。中国出口制造商的“罪恶”行径并没能让自己捞到多少好处,相反,他们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让中国制造引领世界消费品市场格局而不再是受制于发达国家,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制造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要知道,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由于发达国家的经销商的联手压制,现在整个国际制造业几乎陷入频临破产的地步。于是只有建立起属于中国制造自己的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体系,中国制造才可免受制于人家。

二,联合发展中国家推动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准则的建立 推进国际经济贸易准则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再用贸易总量来衡量国际双边贸易中的差额,而是要用贸易利润净值来衡量国际双边贸易中的逆顺差额。可以这么说:用贸易总量来衡量双边贸易的差额是个国际错误,要知道,美国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中以丰厚的利润赚足了油水,相反,在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中,由于利润微薄,中国获利甚微。其实整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都是一个样儿。另外,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其实并不是靠利润获得的,而是靠廉价的出卖中国的劳动力获得的,这是中国的耻辱,而这也让中国的劳动者正在逐步沦为贫穷的国际产业工人。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准则有待建立。

三,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 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甚至可考虑实现与美元1/3的汇率(此想法并非疯狂,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三年后的结果将会证明)。另外在国内推行人民币的贬值策略,让其购买能力趋于合理(现在,人民币的汇率和实际购买力严重脱节,已违背了经济规律,其结果表面上虽然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可实际上让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总之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已经很高了,干吗我们自己要把它压下来,让中国受损失。虽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让中国出口制造商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但是,在一些落后和低端的出口制造企业破产倒闭的同时,也会有更加新兴健康且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企业产生且崛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社会经济的转型,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机就在经济的转型。要说明的是一些有巨大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家已有所醒悟。但在这方面要完全实现新的布局或许当在五年之后。

四,“中国制造”是中国打破发达国家经济控制(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绝对影响力和控制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力保障

社会生产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借助金融模式所维持的美国经济和货币体系很快就会崩溃,未来五到十年,是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时期。随着美国经济的解体,整个世界的经济将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中,唯有保持中国制造,才可使中国避免或减轻这一灾难,并且“中国制造’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没法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模式,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的。巨大的人口,巨大的劳动力队伍。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特色,这也将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以上几点的相关论据,读者可在本人博客的其他相关文章中去找。

总之,健全市场体制,调整生产、消费、分配之间不合理的关系格局,生产优质的产品,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建立新的分配机制,社会财富的分配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倾斜,确立起

一条由人民富裕推动国家富裕的发展道路,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能否成功的实现中国在第三次经济转型,就看中国政府的勇气和决心了。

初稿2007年9月5日整理2008年8月24日

第五篇: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园林:没有对应的西文,应是英文中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的统称。

2、风景(Landscape):原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表现的自然或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17世纪起词义扩大为可以一眼望尽的疆域。现也用来表明具有共同视觉特征而未必一眼望尽的区域。

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5、景观设计(Landscape Achitecture):风景与观察方式的统称,应包含风景类型的综合整治和对各种风景的认知方式两方面。

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存在症结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东西方传统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只停留在为我所用、简单照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以各种空洞的设计口号加以掩饰,造成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匮缺,设计市场浮夸之风泛滥的现象。概括起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下面几个主要症结:

1、借生态之名,行反生态之实

“生态”一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然而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极其肤浅,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化或营造湿地等等。风景园林设计体现生态原则的作品甚少,而违背生态原则的反生态设计案例却俯拾皆是。

2、借自然之名,行反自然之实

“自然”一词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论之中,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模糊和肤浅。自然景观类型和自然文化特征在中国设计师的心目中的地位甚低,仅仅是大量的绿化和弯曲的线型而已,而强加于自然之上的反自然规律的设计案例却大行其道。

3、借景观之名,人工景观堆砌

“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然而大多数设计师却荒谬地认为景观是园林绿化 + 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景物大量堆砌、造价昂贵华而不实的奇怪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借以人为本,人工匠气十足

由于中国设计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错误认识,以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设计的人工性,因此将设计重点放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价值体现。加上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不足,造成匠气十足、奇形怪状、过分张扬、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成为时尚。

5、借文化之名,符号图解泛滥

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要表现的核心之一,而如何体现当代的自然文化成为各国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然而中国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却十分肤浅,热衷于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来反映各种文化的表象,而缺乏对自然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表现,造成俗文化和没文化的设计作品大量涌现。

6、借构成之名,形式主义盛行

中国设计师非常热衷于谈论构图和构成,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研究解析也大多从构成的角度出发,而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表现为将风景园林设计理解为平面构成,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在努力地追随西方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但是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又与西方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直接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景观设计流于形式。

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相对匮乏的设计人员、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和不合时宜的宣传炒作,造成浮夸做作的设计风气。其结果是中国风景园林师或以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和堆砌的小品等拼凑手法取悦人;或以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拙劣的模仿和机械的构成等形式主义吓唬人,使景观设计流于装扮。

随着风景园林涉及领域的扩大,以及设计师的片面认识,中国风景设计实际已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大量的人工景观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和建设管理的高昂费用。中国设计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景观本身是在不断演变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融入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之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改变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

因此,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实际上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或者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代之以新的演变方式;或者融入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设计方案包容景观演变的原动力。中国景观设计师普遍采用前一种态度,或者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之前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情况下,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自然景观的演变方式,而不是进一步终止它。

在风景园林设计就是用理想的景观模式去改造现有的场地景观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通常将场地仅仅看作是一种中性的界面或载体,在场地上随意布置主观性的或个性化的景物,将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在场地之上。场地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适合于承载人们的某种意图或固有的思想体系。尽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产生奇特的景观,却总与地域景观格格不入,成为孤立的景观实体。

这一类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就自然景观已经缺失或自然生态已不太敏感的地段而言,造成的危害还不甚严重,无非是原有自然景观类型的消失和高昂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已;但运用于自然生态相对敏感的地区,这一设计手法就十分危险了,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并且新的设计因难以抵抗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维护管理上的极大困难。

三、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这里,“地”的感念不应狭隘地理解为地理学、地形学或生态学的场地,也不应缩减为人们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场所,而应该包含整个世界物质与形态的方方面面。

正如笔者的导师,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链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

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外围。

5、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

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

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不无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下载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航海技术状况及发展方向(精选5篇)

    现代航海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运输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全球有90%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以及海上人命、财产、......

    网上银行:现代商业银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网上银行:现代商业银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2001-11-7【大 中 小】【打印】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及新的科学成果的发展,金融变革、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毫无疑......

    浅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浅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把"人事部"改成了"人力资源部",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也被提升到了公司的战略高度。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

    中国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大全5篇]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 3 第二章 美术教学的外在矛盾 .........................................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表示,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正朝着加快信......

    3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简述

    3现代金融投资理论简述 3.1金融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马柯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现代金融学的发端。马柯维茨在他的《投资组合》划时代论文中假设投资......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

    2017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经济(讲)-专题练习(精选合集)

    2017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现代中国经济(讲) 考向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讲高考 例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