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前言......................................................3 第二章 美术教学的外在矛盾........................................3 2.1 美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现状..............................3 2.2 如何解决这些现状..........................................3 第三章 美术教学的内部矛盾........................................4 3.1中小学教育的审美误导......................................4 3.2正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5 第四章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6 4.1美术的教学目的............................................6 4.2美术的审美功效............................................6 4.3艺术教育..................................................7 第五章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育,但是,已经在我国高考的指挥下,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在小学和中学的美术教育的基本教育,特别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角落,从总体上看,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师资队伍的创建、提高功效,转变以往的教育形式,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措施,从实际办理中小学艺术教学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使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学机制 办学条件 师资气力 美育方法 城乡美术教学对照 审美定位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ational school art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makes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get left out for a long time come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d the art education in improv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 has a unique role.But due to various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reasons, th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art education still is the most weak link in basic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mechanism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strength aesthetic education method art teaching aesthetic orientation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使中小学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也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因为种种历史和实际的原因,中小学校美术教学依旧是基础教学中最脆弱、单薄的环节,有许多成分限制着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学堂、教育者的多方奋勉,共同实现。
第二章 美术教学的外在矛盾
2.1 美术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现状
虽然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上,我国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有许多弊端。
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美术课往往都是以上别的科目或者是自习课的形式结束。
2、在农村一般都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教学设备也使相当的简陋
3、美术课的形式就是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课,不是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当中。
这些都严重威胁美术教育的稳步提升。但在一些实际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对艺术教育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理解。
2.2 如何解决这些现状
若是要转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近况,首先就要增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领导对美术教学特别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与作用的意识,使其明白美术教育是对实受教育者施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其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从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启程,正确认识美术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位子 ,创建全面科学的观念, 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支持艺术教育,注重艺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真正成为一个必修课程,不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能代替。再次,教育的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中小学美术教育近况,拟定对应的方案,加强中小学的教育监督力度,变革旧的教学评价体系,消除学科间的隔阂, 建立和完善艺术教育体系,尽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和促进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教学设施是保障学校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提高教材的艺术的基本设置;丰富的美术教学书籍和资源;扩大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新的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不拘一格的有效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四维空间扩展基于课程资源的背景,更广泛的艺术教学
针对中小学美术师资力量薄弱难题,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充分吸收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特别是专业为美术教育艺术专业人士。对于那些暂时无法吸引人才的学校,也应根据自身条件,非专业教师的培养,美术教师优秀艺术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弥补了美术教师地位的缺失,使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教师应在培训工作中的增强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教师的专业,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充分发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思想,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介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理念,加强农村学校艺术交流,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美术教师的水平。美术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研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全体教学质量,为了更好的适合于教学工作做好筹备工作。
第三章 美术教学的内部矛盾
然而除了这些硬件方面的状况外,在内部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审美定位中也存在有许多的弊端,正确认识和发展美术审美定位更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首要内容,它是在优先完成的艺术教学内容的优先级,如何发展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审美取向?
3.1中小学教育的审美误导
追其首尾,现代社会物资的不断丰富促使了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美术教育的 4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地位也渐渐升到了较高的职位,或许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去美术培训班学习美术,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培训班孩子大部分接触的是儿童画,儿童画固然对孩子智力开发是有好处,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些儿童画的审美标准逐渐不符合学生的脑力发展,这时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审美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与开发,美术教育的本质也转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使去全面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小学艺术教育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夸大的孩童的手绘画艺术,忽视学生可以与其他神经系统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右侧控制和操作密切,忽略了生理的发展。相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已停止在舞台“美少女”的思想。一些中学美术则置美术的美育功能与任务不顾,过度的重视应试教育,只单纯的让学生临摹写生这些纯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审美情操上的培养。
综上所列的“有美无术”和“有术无美”两种中小学美术教育都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是不符的、狭隘的、停滞孤立的审美误导,在培养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中是有矛盾的。
3.2正确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方向
首先在教育的矛盾上区别普通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其普遍的基本的,基于一定的利益综合和应用,重点放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而对于片面强化技术能力和“稚美”教学思想,我们应加大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不要单纯,片面的只针对考试需求,对于小学生,我们则应适时的加入、引导多多注意绘画技艺与他们想象力的结合,而欣赏课的内容是中小学生必备科目,他不仅能扩大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培养美术兴趣,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能力,严重短缺的小学,中学,减少故障和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审美素质,这将使教学任务更有效,教学质量具有大幅度提升。其次,美术教学务必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遵守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法则,一步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遵循艺术实践与审美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原则,增强情绪体验和品德判别,增强教师的主导与教师主体作用作用相结合的美学原则,在美术教学上也需要使用直观,形象的组合、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矛盾艺术的学习是一个学科知识的过程,促进艺术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逐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渐准确、持续发展,是一门研究比其他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更加复杂的过程。
在技能教育发展的教育,注重了很多人的兴趣和动机,情感和审美心理基础,学生的均衡发展。另外,艺术学习需要的学生的大脑,眼睛,手和材料的紧密的联系,智力情感在一个运行的活动,因此,具体表现在教学任务,成功地促进学生的眼睛,脑,手的协调,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思考(感到)性能(创作)观察......”循环渐进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视觉和心理思想的能力和材料的最佳组合。
加强自我完善和社会矛盾的需要,审美教育作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增进受教育者的认识审美布局,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功能的结构,心理健康的结构的发展,并且在道德方面培养对审美艺术的健康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章 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
4.1美术的教学目的
美术的教学目的包括美育目标、德育目标和智育目标等方面的内实质,而这与我们发扬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美术才能展现与创作活动是一门艺术学科,然而它虽有本身的特色,其实并不孤立,它与很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关联,比方说许多理念要运用图像标记来阐明科学的实质,问题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唯一语言是很难表达清楚的,如果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一览无余,而且在视觉,使受教育者的品种的美,美育渗透。通过绘画,欣赏和设计,与各科教学的积极配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性。
4.2美术的审美功效
艺术的学科特质和发展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方式,有其自己的特征,美术审美教育有其一定的前提条件,直观的技术能力,根据美学的方式,创造性的寻求目标。教育者应注重感情与审美能力的协调性,积极为学生创造感受环境,制造情景,催动其抒发内心情感,并深入讲解一些与情景有关的艺术作品,有利于他们理解作品内容,提高审美品质和美术的创造力。这就表现出了美术的审美功效,拓展学生的视觉目标的观赏、表现欲和创造实力。
4.3艺术教育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质量的提高与艺术 教育,艺术教育已突破现在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校类别,成为一种艺术智能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和审美,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教育走出学校大门,在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探索和对所有艺术的审美因素的综合利用的有力的审美教育。如,经常看一些好的画展,户外写生的集体活动,拓宽视野,更亲近的感受美术的魅力。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结束语
美育在人的成长阶段非常重要,重视发展中小学美术破在眉睫,完善中小学教育体制,改良美术教学环境是首要任务,并且需要尽快树立“大美术”观念,艺术教育中审美教育,完成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主体性教学因材施教,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一个全面的平衡为价值取向,内容为学生发展,和整体思维和主体要素,从意识的标准单位数量,审美能力和其他能力三个方面和实施机制,为了促进审美教育艺术的健康发展。
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虽然在《纲要》指导下的小学和中学的艺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为基础的艺术教育体系,但远程教育现在倡导的目标是远离。美国闻名教育学家伊莱恩.皮尔科汉在《美术 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中彼埃尔Cohan在“艺术学习另一种语言”,艺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用的学习经验,艺术激发,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他们不同的意识形态,审美情趣,塑造美好心灵,提高智力发展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中小学美术教学正好在素质教育中能逐渐提升受教育者的观测实力、形象思维实力、联想实力和缔造能力等。如果前途美术教育欠缺片面可能会使美术教育功能畸形发挥,造成个体心灵、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巨大失衡,造成人格和个性平面化,使再生产活动能力的感受运动与审美缔造能力相隔离,进而可能造成民族综合素质的下落,影响社会的进步。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篇名:周洪宇.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J] 2012-03-09.[2]篇名:潘鲁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Z] 2003-08-25.[3]篇名:张伟.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思考 [Z] 2012-04-26.[4]篇名:阿生方.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Z] 2013-12-25.[5]篇名:王凯华.如何处理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
[Z] 2013-09-30.9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谢
历时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郎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教育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园林:没有对应的西文,应是英文中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的统称。
2、风景(Landscape):原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表现的自然或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17世纪起词义扩大为可以一眼望尽的疆域。现也用来表明具有共同视觉特征而未必一眼望尽的区域。
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5、景观设计(Landscape Achitecture):风景与观察方式的统称,应包含风景类型的综合整治和对各种风景的认知方式两方面。
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存在症结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东西方传统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只停留在为我所用、简单照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以各种空洞的设计口号加以掩饰,造成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匮缺,设计市场浮夸之风泛滥的现象。概括起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下面几个主要症结:
1、借生态之名,行反生态之实
“生态”一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然而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极其肤浅,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化或营造湿地等等。风景园林设计体现生态原则的作品甚少,而违背生态原则的反生态设计案例却俯拾皆是。
2、借自然之名,行反自然之实
“自然”一词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论之中,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模糊和肤浅。自然景观类型和自然文化特征在中国设计师的心目中的地位甚低,仅仅是大量的绿化和弯曲的线型而已,而强加于自然之上的反自然规律的设计案例却大行其道。
3、借景观之名,人工景观堆砌
“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然而大多数设计师却荒谬地认为景观是园林绿化 + 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景物大量堆砌、造价昂贵华而不实的奇怪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借以人为本,人工匠气十足
由于中国设计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错误认识,以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设计的人工性,因此将设计重点放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价值体现。加上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不足,造成匠气十足、奇形怪状、过分张扬、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成为时尚。
5、借文化之名,符号图解泛滥
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要表现的核心之一,而如何体现当代的自然文化成为各国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然而中国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却十分肤浅,热衷于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来反映各种文化的表象,而缺乏对自然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表现,造成俗文化和没文化的设计作品大量涌现。
6、借构成之名,形式主义盛行
中国设计师非常热衷于谈论构图和构成,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研究解析也大多从构成的角度出发,而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表现为将风景园林设计理解为平面构成,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在努力地追随西方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但是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又与西方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直接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景观设计流于形式。
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相对匮乏的设计人员、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和不合时宜的宣传炒作,造成浮夸做作的设计风气。其结果是中国风景园林师或以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和堆砌的小品等拼凑手法取悦人;或以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拙劣的模仿和机械的构成等形式主义吓唬人,使景观设计流于装扮。
随着风景园林涉及领域的扩大,以及设计师的片面认识,中国风景设计实际已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大量的人工景观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和建设管理的高昂费用。中国设计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景观本身是在不断演变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融入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之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改变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
因此,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实际上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或者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代之以新的演变方式;或者融入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设计方案包容景观演变的原动力。中国景观设计师普遍采用前一种态度,或者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之前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情况下,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自然景观的演变方式,而不是进一步终止它。
在风景园林设计就是用理想的景观模式去改造现有的场地景观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通常将场地仅仅看作是一种中性的界面或载体,在场地上随意布置主观性的或个性化的景物,将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在场地之上。场地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适合于承载人们的某种意图或固有的思想体系。尽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产生奇特的景观,却总与地域景观格格不入,成为孤立的景观实体。
这一类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就自然景观已经缺失或自然生态已不太敏感的地段而言,造成的危害还不甚严重,无非是原有自然景观类型的消失和高昂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已;但运用于自然生态相对敏感的地区,这一设计手法就十分危险了,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并且新的设计因难以抵抗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维护管理上的极大困难。
三、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这里,“地”的感念不应狭隘地理解为地理学、地形学或生态学的场地,也不应缩减为人们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场所,而应该包含整个世界物质与形态的方方面面。
正如笔者的导师,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链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
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外围。
5、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
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
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不无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五谷湾小学周泽汐
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更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是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在正确审美观念上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他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天赋好还是天赋差,每位学生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
关键字:美术教育 素质 审美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商品社会中,没又存在于交流的点点滴滴。美的设计在生活中越来越无处不在。在商品经济中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促使销量增加。无论是在商业整体设计,还是一件商品的设计,城市的规划设计等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好的美术素质。然而,这种感觉和发散联系思维的优秀素质和创新能力都是从小积累的,灵活的思维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面对社会上对美术教育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我觉得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美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做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到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认识到美术对于人的成长的作用,才能思路清晰的对孩子们进行有意义的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纷纷感到竞争的激烈,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在加速迈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将展开大较量。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并积极进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保持本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优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认识,特别是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为此,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来抓。教育部把美术课程改革归入基础教育改革任务之一,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并加以实施。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从下面六个问题来加以认识: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当代的中国也在进行着经济模式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告诉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工作的零碎和被动。人的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出现庸俗化、实用化的倾向。这是当今形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美术教育使人获得一定的发展潜能,它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高审美情趣,因为美术既可以表现世俗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类高尚情感;既可以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又能激发人的神圣使命感。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创造,是一种可感知的、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领悟到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异常微妙、深幽、独特和崇高的情感氛围,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审美活动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特殊领域,与其它意识活动不可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诸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即使处在同一社会、同一时期,来自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由于所受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审美活动带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等特征。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成长的学生来说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鉴别真伪、分辨善恶、判断美丑。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青少年中实施美术教育。他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认识之后对美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所以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是审美教育的具体反映。
三、美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学生幼年的时候,对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并没有理解和把握的能力,但幼年涂鸦的天性是他们及大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对美术涂鸦的天性可以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并且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感知能力是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能力。人类绝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通过自己的视觉所获得,所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大任务和目标。美术教育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训练感知能力是其他任何教育科目或方式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视觉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为基础的。
美术的感知和知觉,主要是视觉、运动和触觉的结果,这些感知觉是思维的前提,没有感知觉,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现代心理学证明,感知觉包含着思维的品质,任何思维都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形象材料、表象,通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进行思维。表象中视觉表象是大量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形象思维主要说的是视觉表象思维)。皮亚杰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最初是通过一个基本的“行”进行思维的,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才建立了形象思维。其过程是:由形象优势到形象与概念并重,再到概念之优势。但由于理性(科学)的重视,我们的教育体系普遍被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接触:“行”进行分辨和处理,这样在发展学生感知能力的同事,又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直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五、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和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
美术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有着密切、内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数学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反过来又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着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从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无论在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从事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教育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且美术教育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罗思菲德指出:将美感的成长列为绘画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因为任何组织良好的思考、感觉、感受力以及任何沟通的形式,都以美感的成长为基本条件,绘画艺术教育促进了受教育者的美感成长,而其成长起来的美感必然会内化为他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生活的内在动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全社会所有的美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不仅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美、而且会使整个社会和人生美不胜收。
六、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在现代心理学上,把个性理解为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正是由于人的个性不同,才使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所以,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美术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特殊形式,必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所以,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指导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将大力的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目前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等因素,所以美术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从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发布以来,中小学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改变了它原本作为“调节课”的地位,而且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学科,从根本上说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不仅加强了基础美术教育,培养了各级各类美术人才,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美术教育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使我国艺术教育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学校美术课开课率大幅地提高,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艺术教学科学研究有所发展。过去十年的学校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带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经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学校教育中提供给美术教育的体制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我国美术教育还存在着诸多方而问题,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最薄弱环节之一。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在导向上出现了混乱,在教学行政、教师方面也无所适从。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助长了人们的“实利主义”观念。
在学校美术教育者方面,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各种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先进教师和骨干教师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发展。但目前的状况还不能尽如人意。首先,中小学美术教师业务水平整体上不高,个别优秀与整体不成比例。其次,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和功能认识模糊。
因此,应减少和消除学校美术教育观念变革、更新的阻力和障碍,营造美术文化生态,寻找建立促进美术文化于学生内化积淀与外化显现的教育机制与方法,给予美术教育学术研究的自由与保障,以及中小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可能性条件和美术教育者真正的教育教学自主权和学习的自主权。从目前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实际来看应对创造性与情意学习予以重视
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美育不能继续满足于灌输“一技之长”,要更新观念而“由理入道”,重视以艺术理论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环节。21世纪的美术目标不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而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中小学校美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5>钟以俊,焦凤君.教学美学导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6>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四篇:简述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本站推荐)
扬长补短,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总体战略是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但发展不是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道路总是充满着艰难险阻,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中国的现代化的困难不在东部,而在西部。所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其重要。西部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了西部地区从古到今都是处在一个不发达的状态,所以西部发展是极其地困难。但是我们怎样都不能放弃西部的发展,我们中国的领导人如此“塞雷“,在当年一穷二白都可以造出”两弹一星“,核武器;在”文革“后混乱不堪的环境,都可以成就出现在如此强大的中国。其实西部也不是一无是处,她也是有优点的,所以我们必须扬长补短,做到可持续发展。先把”长“给”扬“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所以我们聪明的领导人搞起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等的资源的区域调配,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这方面缺乏的问题,也很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看一看中国地图,你会发现,西部地区其实幅员辽阔,未利用地区很多,而且草场资源和森林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西部地区还是个神秘的地方,他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湛蓝的青海湖,有辽阔的草原,有神秘的宗教、少数名族…….这些稀奇神秘的东西,如此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总是驱使着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然而,旅游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这更能促进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为西部地区带来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发挥长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她的短板地方。自然条件的恶劣带来了很多问题。西部地区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严重,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而且人烟稀少,导致了交通的不发达,从而不仅极大地阻碍了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也阻碍了内部地区的交流合作。青藏铁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的交流,把西部地区的交通兴起来也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一。西部地区人才也是相当缺乏的,所以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也是很低的,鼓励东部人才流入西部地区的同时也必须在当地兴办教育,降低当地的文盲率,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当地人地文化素质。西部地区也存在一些政治问题令人担忧,恐怖主义泛滥使社会无法安宁,必须加大反恐力度,为西部发展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我们的老工业在东北地区,必须振兴我们的中国老工业基地。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东北地区发展也必须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今老工业基地还存在着陈旧的观念,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落实新观念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新时代必须有新目标新任务新政策,在结合目前东北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实现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占经济重量的最大部分,所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经营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加强与邻国的合作交流。东北地区也存在着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必须整治环境,绿色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常常跟西部地区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却又很不一样。中部地区也是有基础的,目前发展战略是引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其实套路也是差不多,加大交通网的密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基础;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取得一时的发展;兴办教育,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但是绝不能忽视地方特色,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保护当地特色。中部地区是中国历代帝都集中地,中国文化在此发源,当地文化氛围浓厚,文化遗产众多,开发旅游业时也必须保护文化遗产,不要自己拔掉中华文化的根基。
东部地区因为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以来就备受国家的关照,经济蒸蒸日上,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息,东部地区一派繁荣,但是问题也涌现出来了。东部经济地区发展程度高,特别是这三个“三角”,人都纷纷涌进这里,交通,就业,住房就显得非常堵塞。所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势在必行。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动中西部的开发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具有面向世界的地理位置,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国际贸易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东部地区地少人多,必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大农田保护,绿地保护。必须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有一点不同的是,东部地区拥有大海,所以开发海洋资源也必须列入东部地区发展的重点。改变“重陆域,轻海洋”的传统观念,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最近有个词---“互联网+”。互联网+有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链接一切。互联网是21世纪的巨大创新,它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怎能可以离开互联网?互联网真的与我们的每个方面都联系起来。现在,我们的发展必须有它。互联网促进了电商的兴起,即使你真的在离我们很远的西藏,你也可以不用去很远的东部去辛苦,你可以开个网店,利用互联网去创业致富。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使信息传播得更快,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更快。互联网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所以互联网+要积极推进,它能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毕竟互联网没有只是属于一个地区,他能在任何一个地区,而且它能使任何地区联系起来。
中国发展仍在继续,发展永无止境,方法是多样的,然而理论就那么几个,坚持发展,实事求是,一分为二,适度原则,量的积累,量的转化,乐观精神。“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第五篇:浅谈中职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浅谈中职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刘
平
摘要: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把学生处于支配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旧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学生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在修养、评论、创作上得到提高。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人格;创新精神;审美能力;文化涵养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开展美育课程是完善中职学生人格及道德水平的重要方式,如何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如何能真正落实并发挥美育在中职学校中的作用,是我们中职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正文:
中职美术素质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纠正以往美术应试教育弊端的同时,美术教育者应该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中职老师都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同于中学的学生,他们基础差,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数都是没有考上高中而无奈选择了中职学校,或者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其他原因选择了中职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美术素质教育,目的不是培养提供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而是从思想上灵魂上用美术的魅力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及对生活的态度。如何落实中职美育的发展目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一、选好教材 备好课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无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什么样的主被动状态,认真选好教材备好课是无容置疑的,在中职学校开展美术教育课程,是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选好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主要是美术欣赏,对于基础薄弱文化素养不高的中职生来说,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显得有些深奥,填鸭式的教授及欣赏让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应结合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知识再联系学生的实际欣赏能力开展一些美育课程。比如开展一些手工课及书法课,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渗透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及鉴赏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面对未来。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这一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而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是否让学生有一种接受感、直观感,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否能联系上,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德国的一位教育家说过“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中专生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人在初中并没受到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他们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照着葫芦画个瓢,或者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美术需要天赋,没有天赋怎么学也学不好,从而导致了对美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出现一种动力,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从学生的自身美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出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学习氛围,由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特点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美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或者专业的学术语言,应当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力求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讲述一些相关的故事传说和作者的趣闻轶事,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只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美术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实际的的教学中,除了学习基础的美术绘画知识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讲授构图知识,线条美感,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体会到形式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中,我从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以及文化内涵入手,然后通过选择旅游北京故宫的路线来深入浅出的了解北京故宫重要建筑的风格及特点,让学生在观光旅行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和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文化背景,此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各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看到美、发现美、追求美,在脑中构成美,提高了审美能力。
适当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扩大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使之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贴近生活、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调动其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充分表达他们关心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情感。作为教师应利用欣赏课让学生接触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我国的敦煌壁画和古罗马的建筑,以及国内外无不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人类高尚情感的优秀美术作品。要选择人类美术的精品和一些同学们平时听过看过的一些名家作品。,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徐悲鸿的《群马图》、齐百石的《虾》图等,这些作品思想深邃,富于理性,和谐秀美,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作品,讨论、交流、评述作品,探索发现作品采用的材料与技法及其表现风格、文化背景、作家个性以及作品的特色等,全面地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品味作品的文化精髓。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人文精神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新课程强调美术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美术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因此,要在课堂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把自己的想法表现
出来。曾经上过一次字体变形课,我先在教室讲授了关于宣传变形字创作的一些要点和方法,并让学生课下收集路牌广告上的变形字及店面的变形字,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字形字义进行设计,设计创作好之后让他们互相参观讨论,这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人格。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习作不可能完美和成熟。因此,对学生的创造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在教育实践中,中专学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相似性,没有大的突破设计创新能力不强。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无须紧张和失望。其实,与他们以前相比,他们的作品已经有了新的特点,有了新的进步。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这种特点,多留心学生个体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表彰。中专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性,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尽量让学习主体独立思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的灵魂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多角度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美术是艺术活动,学生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许多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才可实现。绘画构图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我们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教师在教学中应把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的材料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即使创作的成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和赞扬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作为中专生,就是要他们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为学校、为社会服务,如到幼儿园协助布置环境,为社区老人制作简单的工艺品,根据自己的设想布置班级环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等。由于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充分展示,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有助于培养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思想。
七、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促进学生发展
客观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怎样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确实是个问题。美术是比较主观性的学科,这也就出现了同一幅作品有的老师欣赏,有的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差异。在实践中,我注意到一些教师以学生绘画技巧为标准,比如是否“形似”是否线条流畅,画面干净整洁。这样评价学生的作品,会让学生单纯的觉得绘画就是模仿,形成了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我认为,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要将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作为评价依据,给学生人性化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刻感觉到,如果这样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就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自尊心。心理学表明,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为学习主体提供机会,使他们的的愿望成为现实。友好的切磋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接受、赞成和重视他人,有利于克服学习主体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拓展积极思维,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处理各方面的能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美术是素质教育之翼。美术课程改革是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在素质教育的今
天,只有遵循美术教学规律,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主体”,美术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1] 王书颖.关于中专美术欣赏课教学浅探, 2009,(12).[2]
邓玉湘.创新中专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4).[3] 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林方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82.[4] 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