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扁鹊兄弟的故事与管理会计的运用
扁鹊兄弟的故事与管理会计的运用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高明呢?”扁鹊回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为何你最出名”?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如果把管理会计看成是事前控制。则财务会计和审计可算是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对企业的作用,杨继良先生用球赛作了一个浅显的比喻:管理会计的责任在于帮助球队提高得分的能力,也就是提高球艺;财务会计就好比是球赛的记分;审计人员则是对记分的结果进行复评,以确认是否正确。一个球队“业绩”好坏,决定于进了几个球即两队的球艺,而不是记分。
一、管理会计被忽略的原因及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工作涉及了设计和评估企业流程、监控、反映、报告和预测企业经营成果。执行和监控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收集、分析和整合企业信息来实现驱动经济价值的目标实现。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就像扁鹊大哥一样“医术精湛”。但为什么管理会计的名气不大。没有像财务会计和审计一样受到人们的青睐呢?其原因有二,一是内部原因即管理会计的特性;二是外部原因即管理会计的作用没有被重视尤其是被管理者重视,所以名声传不出去。
(一)管理会计自身的特性
1.管理会计的内部性。管理会计主要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主要是对上、对内默默无闻的工作,是一个无名英雄。一般人对其工作性质、任务、工作方回法、工作程序不了解。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可有可无的工作,就像人们在得病之前看不见预防的作用一样,管理会计的工作往往被人们忽略。财务会计、审计则具有外部性,他们被要求定期对外出具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给相关利益人提供信息,是家喻户晓的,所以名声很大。
2.管理会计的非强制性。管理会计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没有统一的标准、形式和程序,自由度非常大,很多企业也因此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和岗位。财务会计、审计则不然,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如何披露其信息、如何接受审计都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除了有《会计法》、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约束和规范其工作,更有各种审计条例、内部控制、内外部审计等监督其工作,可见其强制性程度非同一般。
3.管理会计的非权利性。管理会计只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它只是勤勤恳恳地做着参谋工作,它本身并没有决策的权利。而财务会计、审计却不然。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审计的职能是纠错防弊。《会计法》规定: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必须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审计的结果出具有保留或无保留意见。国家审计署在每年的审计中,都会查处一些重大案件和责任人。因此。这使从事和研究它们的人趋之若鹜。就像人们只看到扁鹊在病人身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一样,很快就名声大扬了。
(二)外部原因
由于人们尤其是管理者错误的认识。造成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重要性看法失衡。只要谈到会计就想到记账、算账、编制报表等的财务会计,完全忽略了预算、分析、决策等的管理会计。在有些人眼里,管理会计师的意见无足轻重,没有管理会计企业的生产经营照常进行。
他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账做的漂壳、如何应付上级部门、审计部门的检查。因此,财务会计、审计就变得格外的吃香,提起财务会计、审计,那是“路人皆知”,提起管理会计,则知其者甚少。
(三)招生专业稀少
在大学本科和专科招生的专业目录中,似乎没有见到管理会计的踪影,会计学专业也多侧重于财务会计的学习,即使开设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也大都只介绍其理论构架和计算方法。而没有深入了解其在企业的具体运用情况。在就业导向上也存在重财务会计和审计,轻管理会计的倾向。据调查,有95%的会计教授引导学生选择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作为职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待遇比较高,当然成了毕业生择业的首选。如果在校期间还没有获得CPA。那么毕业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CPA考试,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杨继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表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缺口达到300多万人。
(四)管理会计地位低
在2003年制造业国际高级联合会的一次调查显示:80%的美国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成本间接费用分配制度,只有23%的答卷者对与决策有关的信息提供情况表示满意。也就是说,多数人既不满意提供的信息又不锐意进取。这种现象足以表明,在美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对地位被轻重倒置了。
(五)管理层不够重视
罗伯特·卡普兰教授是管理会计领域卓越的理论家与实践家。他基于对ABC(作业成本法)和BSC(平衡计分卡)应用成功和不成功案例20年的观察,以对General Motor公司和Chrysler公司实施ABC的对比研究为例。发现Chrysler公司在应用ABC方面比Gen—eral Motor公司成功得多。因为Chrysler公司实施ABC时受到公司CEO和董事局主席直接领导和支持,而GeneralMotor公司引入ABC则早得多,但该项目从未走出过财务办公室的范围。在General Motor公司,ABC被应用成。官方”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做法也并非不可取,但却从来没有像Chrysler公司那样将重点放到改进公司流程设计、工程和生产上。两家公司在应用ABC时领导力的不同可以解释实施效果之间的差异。可见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效果。
二、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改革
现代会计的三大领域: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同源分流,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更不能以其名小而不为之。以其名大而为之。实际上受托责任的循环
也是会计的循环。只重视结果而轻视决策。
即便是好的结果也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
(一)加强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管理会计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
1.杨有红、肖泽忠对中国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最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最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分别是“风险控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投资风险”、。审计风险”。这说明中国最需要解决的会计问题绝大部分是风险问题,而风险的预测和估算、决策问题都是事前控制问题。
2.在代理理论的框架下,会计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会计借助会计的反映职能。通过财务报告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报告要取得公众的信任,就必须接受公认(注册)会计师的审核,以检查其编制是否符合统一的会计规范,这就是审计的重要工作和任务。管理会计的目标在更大程度上被视为协调合约各方利益关系、促使合约各方降低代理成本、实现各方利益的有效信息系统。其作用是接受经营者的委托,参与预算、控制、决策工作。是经营者的军师,履行“管理咨询”的职能。正如重视了扁鹊大哥的工作(事前控制),扁鹊二哥及扁鹊的工作(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就会变得轻松而简单一样,如果军师英明、决策正确。则财务会计的工作就轻松、顺利,无需弄虚作假,其产品就合格。从而也减轻了审计工作的负担。
由此来看,管理会计对于经营者是格外重要的。他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命运息息相关。管理会计直接对经营者负责。
3.人们注意到。现在公司外部对原本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信息也十分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管理会计应在保留原有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向外拓展,从内向型的战术管理会计转向外向型的战略管理会计。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因此。不仅是财务会计信息,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规范性,政府机构同样应予关注。既要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又要使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环境的要求。
(二)改进管理会计教育方法,提高从事管理会计的能力目前管理会计的教育十分单薄。教学方法陈旧、单调„„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学生只是学到一些计算方法和建立数学模型,根本不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的使用情况。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人员和“实证”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深入企业,“倾听”企业的声音,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多职能的管理团队。要充分、及时地了解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的变革相适应。可以成立全国和区域范围的校企联合会,定期交流信息,协调目标,并由权威机构定期发布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动态信息。在现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下,增加管理会计新知识的学习内容,也可单独建立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
育体系。促进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三)管理会计要逐步提倡强制性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因此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标准。管理会计要想在实践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国内很多学者疾呼。要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职称考试和资格认证制度、拟订。管理会计准则”、成立专业的协会、出版专门的刊物等等。
若以上提议能够实现的话,对提升管理会计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加大对决策失误的惩罚力度。
提高企业决策者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师不同,管理会计师在企业价值链的起始阶段。进行着决策前的支持、计划和控制的工作。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态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决策失误的惩罚力度,提高企业领导者的决策意识。目前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等,各省也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广东省的《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和《广东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对决策程序不当和因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强调了预测、分析、决策等事前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发展,将推动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共同完成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因此,在宣传扁鹊医术高超的同时,也不能低估扁鹊大哥、二哥的医学成就。
【参考文献】
[1]杨继良。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反思[J].财会通讯(综合)。2005(5)。
[2]苏常强,冯,予根。管理会计系统理论与实践创新:评罗伯特?卡普兰管理会计的竞争优势[J].财会通讯(综合)。2fM)8(5)。
[3]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角色[J].会计研究,2002(4)。
[4]杨有红,肖泽忠。中国会计最需要研究的问题[I].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5]陈维。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改革[J].现代企业,2(X)7(12)。
[6]毛洪涛。管理会计教育改革浅探[J].财会月刊,2003(B10)。
[7]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I].会计研究。2f×)5(7)。
第二篇: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
哲理故事:扁鹊三兄弟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对企业高级领导来说,最重要的才能莫过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特殊才能将是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的。
第三篇:扁鹊三兄弟有感
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暖曰:“ 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桓公几能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伸股维。”
读完这篇故事立即生出很大感慨,说与媳妇听后,她问我:“那你想做兄弟三个当中哪一个呢?”,“这个我要想一下,互有利弊。”。
《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大哥治的正是这里所说的“未病”,也正是医术中最高明之境界,病尚未发作即已控制。可现实中除了家人,一般人因为没看到病甚至都不知道大哥是位医生,以至于“名不出于家”。漂亮活儿干了,却得不到名。功利心驱使之下,我由此大发感慨。反过来一想,果真如此则天下无病,显然不符合现实,人生病由自然规律决定,可以避免部分的发生,但不能杜绝。因此“治未病”是可追求的完美理想,只能部分做到。再者,“无名”一定程度上等于“无用”,空有一身才能,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不亦悲乎!
二哥治病,是在病除发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感受不到多大痛苦,二哥即能药到病除,将病痛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使之向下发展。普通人眼中,二哥只是会看小病的大夫,以至于“名不出于闾”。干的是大活儿,却被认为是雕
虫小技。功利心驱使之下,我为二哥抱不平。反过来一想,果真如此则天下无要命之病,生老病死无可逆转,可以控制部分病情发展,但总有病入膏肓而回天乏术之时。同样“治初病”也是可追求的完美理想,只能部分做到。再者“小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小用”,大才无大用,不亦悲乎!
扁鹊治病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扁鹊又是扎针又是放血,又是下猛药又是贴膏药,让人眼花缭乱,病人和家属由不得心生佩服:“这大夫行,有两下子!”。如果病真的被治好则必然会被奉若神明,不止百姓颂扬,以至“名出闻于诸侯”而名满天下。干了活儿,得了名。功利心驱使之下,吾心甚向往之。可是治病行医为的是解除病人痛苦还是为得到名?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则故事真实性无从也无需考证,文章作者恐怕是在借事说理。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的扁鹊也不只是只会看大病的医生,他即能发现未病,也有办法医治初病,只不过是那位蔡桓公不信罢了。
在我看来,大哥达到 “治之无名,使之无形” 的医术最高境界不是空中楼阁,是由二哥和扁鹊的成就做为基础的。学医应先学病理和药理,然后是治病实践,当实践到一定程度,即经验总结到一定程度,才会懂得“治初病”,最后才是“治未病”。即先懂得治病才能懂得防病。这样一来,大哥不大可能只是“名不出于家”,二哥也不会只是“名不出于闾”,更加不太可能只有扁鹊能够做到“名出闻于诸侯”。一个人总会有与其自身才能相对应的名,这里的问题是,名往往是虚名,并不是这个人才能的真实反应,名不能副其实。我最初的感慨是功利心下的本能反应,但不是我本性使然。有了名,可以更好的去发挥自己才能。这点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意追求。现实中善治大病更容易出名,但是要清醒的明
白这仅仅是虚名,我内心更向往善治未病的名声。三兄弟中想做谁呢?我做我自己。
想到这里心里暗暗升起一种小欣喜,“治未病”的道理正好多多少少印证在我刚刚总结的设备维护核心观念当中:一切电气故障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避免的。最初设计问题以及产品质量问题由相关厂家解决;电气维护人员通过定期维护避免所能避免的问题;定期维护不能避免的要通过巡检及时发现;不能提前发现的发生后要快速处理。而且也符合一些曾国藩所说的“然后求先儒所谓考据者,使吾之所见,证诸古制而不谬”的道理。加油!
第四篇:扁鹊的故事
扁鹊的故事: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是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也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工业实践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也告诉我们: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而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安全工作中,预防性投入的效果大大优于事后型整改效果。这就要求在我们的安全生产中,是要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井下作业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管理、操作、硬件投入等手段,由被动整改向主动抓管理、抓基础转变,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由以控制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工作转变,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第五篇: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
扁鹊三兄弟 材料作文分析2009-04-02 21:0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扁鹊兄弟三人都从医。大哥善于“防患于未然”,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二哥善于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时让人起死回生,结果闻名天下。
阅读这则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感悟,请根据你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目文章。
注意:①要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审题:阅读材料,兄弟三人医术高低,一目了然。正如扁鹊所言:“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际,所以名气无法传出;我二哥治病,是治于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其名仅闻乡里,而我治病,是病人之病快入膏肓了,所以我就全国出名了。”扁鹊的大哥有本事在没病时,看出病来,让病连发的机会都没有,使人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健健康康。大象无形,眼观无状,这本事真的了得。且成本底,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但愿天下人康健,哪怕柜上药生尘。宅心仁厚的人常有这般菩萨心肠。扁鹊比较而言,是技低一筹,病已出现,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当然要容易些。可是,一个默默无名,一个声名赫赫,何则? 没得癌症,要你百块钱,你可能跳起来,得了癌症,花十万百万你不在乎。会生大病而暂没生大病,扁鹊大哥来给你治疗,你即使不把他乱棒打出,也会给他一顿好骂;得了大病,你急急喊扁鹊,大把大把地送大钱给他,求他为你治病。三兄弟不同的医术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大哥医术水平最高,但不被人们认为是“神医”,甚至还误认为“欺诈”,他的诊所门可罗雀,业务很少,在当时没有知名度,后人也无从知晓;二哥医术比大哥差一些,在当地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医生,知名度较大哥为高,业务也可以;扁鹊本人医术最差,但被全国人认为是“神医”,不仅当时知名度高,业务发展迅速,而且在今天,我们知道的古代名医中,扁鹊也是位居其中。扁鹊大哥不出名,原因在此;扁鹊出大名,原因在此。
古人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中国自古就讲“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道理。
人们总认为能解决“大问题”的人才是“大专家”,殊不知能在歌舞升平时、杜绝“出问题”的人(或制度)才是最了不起的。人们总高度评价在“痛定思痛”之后“亡羊补牢”,却不屑一顾于“防微杜渐”之中“未雨绸缪”,这都是一种“情有可原”的错觉。所以“防范于未然”才是真正最高明的。
无论是治病救人也好、治国安民也好,都应该像扁鹊的大哥看齐。
由扁鹊三兄弟行医联想到我们时下官场的反腐倡廉,不禁感慨系之!透视当今官场的腐败现象,其实也不乏这三种“患者”:一种是廉政意识淡薄,思想防线脆弱而极易产生腐败的官员;一种是伸过手、湿过鞋,已经算不上“干净”的官员;还有一种则是在腐败的泥潭越陷越深已不能自拔的腐败分子。毋庸讳言,我们现有的反腐方式,重点往往是在查处大案要案,也就是说,主要是对付那些“病情”严重恶化,甚至已经“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诸如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马向东、王怀忠、刘方仁等等重量级“腐败大亨”无不在此之
列。殊不知这些严重的腐败分子在我们党和干部队伍中只是少数人,而相对更多的则是第一种、第二种“患者”。然而,时下那种“注重事后查处多于事前预防”的“救火式”或者“重打老虎,轻拍苍蝇”的反腐方式,正是忽略或错过了对第一种、第二种“患者”进行积极医治的最佳时机,以致在许多地方、许多部门出现腐败现象泛滥甚至前“腐”后继、串案窝案等一发而不可收的尴尬局面。
假如我们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既让“扁鹊”们大力救治那些重症腐败分子,又能充分发挥“扁鹊的大哥二哥”们的特长,积极医治那些“尚未发病”和“病情尚不严重”的“准腐败”、“小腐败”患者,力争将腐败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么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无疑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不仅可以从中挽救更多的失足干部,同时还将大大降低反腐成本。
观点:做事也应该学习扁鹊的大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才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固然高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是真正的高手。
不妨多些“扁鹊的大哥二哥”们。
反腐倡廉可借鉴扁鹊三兄弟治病的办法:像大哥那样治病于未发之前,像二哥那样治病于初起之时,对腐败分子,则要像扁鹊那样,动刀子,下猛药。
联系现实:郑庄公对太叔段行不义,开始是不管的,为什么?太叔段所行不义还不多啊,病不重啊,灾不大啊。
比如说吧,平时根本不管环保,不搞植树,等到发大水灾,发大泥石流,就舍命救灾,三年五年不管事,到了灾时三天五天不睡觉,三过五过家门而不入,得,一下成了英雄——名来了,利来了,官帽子来了,当上了“名医扁鹊”了。
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人口的问题。马寅初先生早早就提出了,但是由于那时候还是“病”发之前,而且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没有得到认可,而酿成了中国现在不得不动“大手术”之后才使人口稍稍得到控制。这算是沉痛的教训。
“胜于无形”更该奖
今年,重庆、四川等地成功抗击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按照惯例,各地、各级政府肯定要表彰、奖励一批在抗旱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这是应该的,也有利于鼓舞先进,激励士气。
不过,奖励也有学问。需要提醒的是:奖励,不要忘记“胜于无形”者!
何谓“胜于无形”?
一条河的两岸分别坐落着李家村和张家村。一年冬天,李家村的领导从天气预报中得知明年可能发大洪水,就带领村里的人奋战一冬,修好了堤坝,备好了物资。张家村的领导也得到了大洪水的信息,但是,他们认为,洪水未必真来,来了再想办法也不迟。所以没做准备。
第二年,大洪水来了,张家村因为没有准备,虽然村领导积极带头抗洪,人员没受损失,但庄稼、财产的损失却不小;而李家村由于堤坝完好、物资准备充足,没受一点损失———李家村的领导就是“胜于无形”。
“胜于无形”是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提倡的一种博弈境界。他认为,对领导者指挥打仗而言,预见胜利没有超过普通人的眼界,不算最高明;指挥部队力战获得胜利而天下人都叫好的,也不算最高明。就像举得起毫毛算不上大力士,看得见日月算不上目光特别敏锐,听得见雷声算不上听力特别好一样。真正最高明的人,他取得胜利的局面就是应该胜,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武的功劳。
这就是“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
但是,两个村后来的情况却颇有戏剧性:张家村的领导由于努力抗洪抢险、抢救群众、抢修堤坝,又上报纸电视,又被评为先进,受到重奖。而李家村的领导因为早作准备,洪水来时,既不需要抢险,也不需要救灾,没有那些惊险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所以,反而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印证了孙子对“胜于无形”者的预言“无智名,无勇功”。
其实,这也符合普通人的认识规律,古代名医扁鹊曾谈论他家三兄弟的医学水平和知名度的关系———据说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扁鹊自己认为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自己最差。扁鹊说:大哥治病,发现并治疗在病发生之前,由于一般人都不懂他事先铲除了大病的苗头,所以他没名气;二哥治病,在大病初起之时就发现并施治,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只在乡里有名;而自己是在病人病情已经很严重时才发现并治疗,因此,一般人认为自己的医术最高明,享誉天下。
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哪一种利益最大?就算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病人身体受损害、受痛苦,又何如不得病,或者在小病阶段就治疗好?
公共管理者的奖励是一种价值导向,如果奖励时忽略“胜于无形”者,就有可能出现“常常有灾常常救,常常救灾常常有”的尴尬局面。
类别:作文教案教程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937)| 评论(0)上一篇:“留一条缝隙”材料作
文点评下一篇:哲理小诗类话题作文三题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