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等情况调研报告 - 大连市政府(定稿)
关于印发《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
法》的通知
国粮展„2011‟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为规范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提高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我局制订了《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科学、有效地组织粮食企业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报告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掌握灾情损失、提高应急能力、服务灾后重建中的
1作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是指由各类自然因素引起的,并对粮食企业造成损失或危害的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报告分期间性灾害报告和瞬时性灾害报告。期间性灾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灾害期间损失情况不断变化;瞬时性灾害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损失情况相对稳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粮油仓储单位,以及参与地方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体系的加工企业、军供企业和供应网点等,以下统称“粮食企业”。
第四条粮食企业遭受自然灾害后,应及时处置灾情,避免损失扩大,同时尽快清点损失情况。因灾损失粮食10吨以上或油脂2吨以上,或造成其他财产直接损失10万元以上,应及时报告。清点损失应在保证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特别要注意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品处理安全和用电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第五条地方粮食企业要按照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规定的报送渠道向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情况,加工企业、军供企业和供应网点还应同时抄报对其授权定点的粮食行政管理
部门。统计报告应讲求时效和实事求是,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谎报。
第六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人员伤亡情况及库存粮油、仓房(油罐)、厂房、供应网点、附属设施、生产用车辆、设备仪器等的直接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附加电子图片。涉及中央事权粮(油)受损的受损企业还应将中央事权粮(油)的损失情况抄送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相关直属企业。
第七条瞬时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企业应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在灾后1日内报告损失情况。县、市(地)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灾后2日内逐级汇总上报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灾后3日内报至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影响特别重大的瞬时性灾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灾后24小时内报至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如统计的受损情况有变化,应及时更新上报。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统计上报,应说明原因。
第八条期间性自然灾害的报告应在灾害持续期间以不定期更新方式连续进行,前后两次报告的间隔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受损企业第一次报告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后3个工作日,县、市(地)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第一次上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
后4个工作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第一次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时间最迟不超过灾后5个工作日。
第九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等中央企业所属企业遭受自然灾害,不纳入地方粮食部门统计范围,由总公司或集团公司直接将灾害损失情况报送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将相关情况抄送有关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关于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等情况调研报告
附件1:
大连市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粮食政策研究,掌握主要粮食品种的生产成本、利润等第一手数据资料,建立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长效机制。按照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研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内容
(一)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耕地面积、经济 收入、粮食(包括水稻、玉米、大豆,下同)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
(二)粮食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等。
(三)粮食销售情况。主要包括销售对象、平均销售价 格等。
(四)被调查农户所的补贴情况。主要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
二、调查对象
(一)调查对象选择原则
按照产区为主、兼顾销区和产销平衡地区以及分布合理、代表性强的原则,其中主产乡(镇)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种粮大户要占被调查农户的30%左右。
种粮大户标准由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定,报省农委备案。
(二)调查品种及区、市
玉米:庄河市。
大豆:金州新区、瓦房店市。
(三)调查农户
玉米、大豆每个区、市相应选择10户。
三、调查方法
(一)落实调查农户,组织培训。相关区、市粮食行
政管理部门提出种粮大户标准的意见报市审定。将《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工作手册》发给被调查农户后,采取集中培训或个别讲解等多种形式对调查农户如何正确填写《工作手册》给于具体指导。
(二)农户即时记录,定期督导。被调查农户按照粮食生产进度,认真、准确、及时地记录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粮食销售情况,填入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工作手册。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定期深入调查农户检查记录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不定期分别到调查农户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三)收集调查数据,分析筛选。粮食收获后,区、市粮
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实施收集、整理抽样调查数据,录入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软件,并上报市级粮食部门。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与正常情况出入较大的数据要进行核实,无法核实或明显错误的数据要予以剔除,力求调研数据准确,调查结果真实。
(四)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建议。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本地的有关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粮食支持保护政策的建议,形成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等情况调研报告,按规定时间将抽样调查数据、汇总表(附表1、2、3,主要数据由软件自动计算)和调研报告逐级上报。
根据各品种收获、收购时间和省农委的时间要求,各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各品种抽样调查数据和调研报告的时间为:
玉米、大豆:每年10月10日前。
四、调查经费
(一)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国家粮食局给予调查农户适当补助。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工作经费,配备统计设备,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调查农户确定后,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于每年4月10日前将《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农户登记表》报市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市粮食部门于4月20日前将《粮食产销和成本利润调查农户登记表》报省农委粮政处。届时省农委上报国家粮食局审核拨付补助经费。
(三)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确保国家粮食局给予被调查农户的补助经费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被调查农户。
五、调查的有关事项
(一)调查结果使用。按照国家粮食局统一规定,本实施方案的调查结果主要用于粮食价格政策研究使用。未经国家粮食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布。
(二)调查原始数据保管。从调查农户收回的《工作手册》和有关的原始资料,由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归入文书档案。
(三)调查农户选择。选择调查农户要认真负责,选择那些诚实勤奋、文化基础较好、能长期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以维护调查农户的稳定性,积累总结调查数据的规律性。
(四)调查人员队伍建设。国家粮食局已将粮食成本利润调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能。请有关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篇:XX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XX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调研情况汇报
(2013年4月18日)
省编办:
根据《关于配合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XS编办函[2013]122号)精神,围绕调研提纲要求,现就我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情况,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主题报告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对于指导机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即召开会
部门“三定”规定,并抓好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设32个工作部门,兴宾区人民政府、合山市人民政府设24个工作部门,武宣、象州、忻城县人民政府设23个部门,金秀县人民政府设22个工作部门,各级政府设立的监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不计入机构个数。同时,全面清理了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调整理顺了政府工作部门职责关系、部门内设机构间的职责关系,优化了政府组织结构。目前在人员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各部门机构编制配备与实际工作开展还不相适应,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我市行政编制总量较小,全市除政法部门和乡镇政府外,其它行政机关都已基本清编,或历史原因造成的超编,在出现编制和职位空缺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招录公务员,行政机关“用人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随着一些涉及民生领域部门的工作职能不断增加,这些部门要求增设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的呼声很高。而省核定我市的行政编制总量较小,所有的行政编制已经全部分解下达各部门,无法调剂编制用于解决这些部门人员编制紧缺的问题,矛盾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很多行政机关岗位以“借(抽)调”的办法从二层事业中补充工作人员,造成人员管理上的混乱。由于我市属新建城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速度与编制总量的矛盾比较突出,在现阶段难以清退较大数量的编外人员。同时,在编制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层次结构失衡,县一级超编较为突出,乡一级则出现空编;二是官兵结构失衡,少数单位官多兵少,个别单位甚至是有官无兵。
2、行政机关存在混用事业编制现象。2010年各级政府机构改革时,各县组建文化体育广电局,由于原文化体育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原广电局属于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使用事业
明确和强化责任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如市公安局与市工商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关系方面还有些问题待理顺。具体表现在:打击传销,以工商为主,公安为辅,影响打击传销的力度;打击非法出版物方面,以文化新闻出版局为主,公安为辅(实际没有这方面职责),打击力度不够;对超载车辆存在双重处罚及双重处罚标准的问题,对营运车辆安全双重检测存在的问题;在城市管理存在管理职能及范围交叉的问题等等。
6、政事分开的问题还未得到真正解决。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职责不明权限不清、事业单位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混编混岗、事业单位参公过滥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我市行政编制较少,而工作任务却未减少,人员编制紧张,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一些部门便采取借用事业单位人员,或增设事业单位扩大事业编制的办法,变相增人扩编,将行政编制变为事业编制。
(三)对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市县涉及调整、划转、整合的部门的机构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的主要难点。
对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我市涉及调整、划转、整合的部门有发改、卫生、计生、药监、文新、广电、商务、农业、工商、质监等10个职能部门。其中,在2010年县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就新组建了文体广电局,将文化和体育局、广播电视局合并。这些部门的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主要难点是:
1.关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责调整。
将市食品安全办的职责、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市质监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市工商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据了解,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有编制44名(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其中行政编制40个、工勤编制4个)。从2005年1月1日质监系统承接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卫生监管职能以来,我市质监部门没有得到划转相应的人员编制。2006年8月,市质监局增设食品生产监管科、县质监局增设食品
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8名,科员4名,工勤人员2名。
(2)存在问题:人员编制太少,各科室人员不足。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大部分科室只配备一人,“人少、事多、责任重大”。为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只得从二层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到局机关协助工作。由于抽调人员的身份及工作的延续性问题,对业务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3)改革的难点。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不要将整合变为简单的归并、加减计算,如何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市卫生局和市计生委两个部门合并后,在相当长一定时期可能存在不适应之处。存在的弊端有:一是计生队伍力量减弱。人口计生工作量不变,仍然常抓不懈,两部门合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部门人员将编入卫生系统,这将很大程度上缩弱计生队伍力量,不利于计生政策的贯彻实行,低生育水平无法得到保障。二是机制运行难度大。合并后的乡镇卫生院要接受双重领导,即:一方面继续接受合并后上级主管部门的垂直领导,另一方面也接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有关计划生育服务的块块领导。这将使计生工作和卫生工作难以协调运行,农村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难以全面发展。三是乡计生站和卫生院合并难度大。乡计生站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卫生院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合并后存在一个部门两种编制性质,人员转岗难度大,单位利益分配难。
3.关于组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
(1)机构编制情况:XX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于2010年1月由原XX市文化局与XX市新闻出版局合并组建。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核定机关编制18名,其中:行政编制16名,后勤服务事业编制2名。目前,实有公务员14名,其中处级干部达9名(含副局长4名,纪检组长1名,调研员2名,副处级干部2名),工勤人员2名,层级结构倒臵,比例结构不合理,7个科室中由于人手缺出现“空壳”现象(如文物科、市场科“有科无人”),几个科室也都是只
响。二是难以解决人员编制问题。目前,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局现有编制少,人员年龄结构整体偏大。整合后,如果没有增加编制补充新生力量,现在的人员有可能难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四)对市县政府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机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中央和省的规定,政府机构设臵限额为大城市40个左右、中等城市30个左右,小城市22个左右。我市属于中等城市,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设臵政府工作部门32个。建市至今,我市机构编制较其他同类城市基数较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与其他地市一样,各项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的机构个数和编制数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我市希望上级在这次机构调整中,应该给予适当倾斜照顾,相应增加一些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根据调查目前各县政府都迫切要求应加强安全卫生监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职能。目前市级最希望设臵的部门是XX市能源局,由于我市能源资源结构的先天缺陷,加上煤炭消费大、电力装机总量不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起步晚等原因,能源越来越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加强全市能源管理,进一步发展能源产业,巩固提升XX在X省的能源基地地位,设立XX市能源局势在必行。县级最希望设臵的部门是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局。如今城镇化建设地不断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为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就需要一个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构。
(五)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的设置情况,对规范设置议事协调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各县已按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规定,清理了大部分机构,仅保留少量议事协调机构,2010年政府机构改革,我市已按清理议事协调机构规定,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由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
顺的问题。但是,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时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最大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彻底理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如:一头猪从养殖到上餐桌,期间就有畜牧、药监、卫生、质监和工商等部门的参与监管,当遇到界定不清的担责之时,各部门就推诿扯皮。另外,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各县(市、区)普遍存在着住建、国土、工商、环保、公安交警等部门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现象。二是难以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市市县乡三级政府工作部门普遍存在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受编制限制,很多单位多年以来没有得补充新生力量,现有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而且很多人员都一身兼多职,工作疲于应负。
(三)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的突出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调整到位。只要社会经济还在发展,这一过程就不会停止。虽然职能转变是长期的、经常性的,但每次的任务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矛盾加剧的情况下,更要区分政府职能转变的轻重缓急,着力解决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是向市场放权,激发企业和个人创业积极性。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应当明确,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企业和公民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二是向社会放权,激发社会活力。应当看到,30多年来政府对经济领域的放权尽管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还是比社会领
1高工作效率。
(五)对应国务院职能转变的要求,县级政府部门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的职能,以及减少或弱化的职能。对部门职能承接、划转、下放、整合的意见和建议。
县级政府部门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的职能应包括:统筹协调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等。需要减少或弱化的职能就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所包括的内容。部门职能的承接、划转、下放、整合工作,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县级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基本情况,按规定应取消、下放事项的实际执行情况,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X政发„2010‟72号)精神,我市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按规定应取消的已取消、应下放已下放。2012年5月已印发《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扩权强县行政审批下放目录的通知》(来政办发„2012‟146号)文件,明确下放县级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400项,委托下放县级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36项,暂不下放的有28项。此外,目前各县在事业单位改革前已在各县范围做了清理,部分二层事业单位不符合承担审批的事项,均已予以撤销或收归行政主管部局。
(七)关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部门上下级之间职责不清、交叉重叠、关系不顺等情况,相关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部门上下级之间职责不清、交叉重叠、关系不顺利等情况,涉及到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相关调整建议:一是通过机构整合的办法,由外部的交叉变成内部的合作,食品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包括这次国务院作的这几项改革,解决这个问题。二是通过“三定”进一步理清,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
3等建设发展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人员控制数在4-20名不等。
通过2011年以来开展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去年开展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调查工作,条件成熟可划入行政机关的职能主要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财政稽查、环境监察、档案管理、党员远程教育、农机推广和监管、水库移民管理、招商引资、机关事务管理等。
三、关于乡镇机构改革
(一)乡镇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管理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1年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各县市乡镇机关内设机构5个,分别为党政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维护社会稳定办公室、610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前三室的设臵、配臵、管理比较顺畅,后两室是综合性的岗位,岗位要求比较专业,乡镇一级缺乏相对应的人才,加上编制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后两室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乡镇直属事业单位设有8个,分别是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村镇建设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化管理推广站、水利站、林业工作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合署办公)。8个事业机构总体的设臵、配臵、管理比较合理顺畅,但随着近两年来社会的发展,服务工作事项的增加,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和镇村建设管理站的编制数、工作人员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乡镇工作。乡镇司法所、国土资源管理所、财政所和兽医站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属县直单位直管。
存在问题:一是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有待优化。乡镇干部队伍一直趋于老化,虽然当前政府在积极调整干部结
5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征地、社会维稳、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工作。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工作上。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主动向农民和多种经济组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二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添臵一些技术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三是投资项目乡镇难以插手。现在搞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投资等农业投资项目,直接由县职能部门,如农业局、水利局、国土局把资金用到村上,乡镇插不上手,因而乡镇仅限于调节作用。出现问题的是乡镇不够了解,服务不够好。
(三)乡镇最希望增设及撤并的机构。
现阶段的乡镇工作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教育、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环保等工作较为薄弱,需要加强。部分县乡镇反映最希望增设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乡镇环卫所。
(四)乡镇最希望县级下放的职能及赋予的权限。下放的职能:希望下放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乡镇管理部门一般是委托执法,没有执法权,平常职能靠说好话来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要报告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执法人员有空才会来处理,等委托单位有空违法行为已经完成,不利于城镇的管理。只有处罚和教育同时进行,才能够管理到位,改变乡镇城镇面貌。
赋予的权限:县级职能部门要加大放权力度,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财政权、人事权、执法权、监督权、指导权,使乡镇政府责、权、利相一致,合理调配人、财、物的流动使用,更好的进行管理和服务于群众。对于像农业比重较大、经济欠发达的乡镇,重点下放“三农”服务等方面管理权限;对于另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乡镇,重点下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管理
7可通过通过机构精简与体制创新,把乡镇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全面推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办事依据,简化办事程序,明晰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四、对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编委重新合理核定和适当增加我市行政编制。我市属新建城市,原核定的行政编制总量偏少。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步发展,编制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议省编委根据新建城市行政管理任务的需要和特殊性,对我市的行政编制重新测算并给予照顾和倾斜,按我市行政编制总量的10%—20%给我市增加行政编制,并时适当向基层倾斜,缓解县直机关超编压力。
(二)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构编制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上级部门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的督查力度。条条干预不仅削弱了机构编制部门的权威性,而且会使得其它部门相互效仿,致使机构编制工作陷入无序状态。建议上级部门下发文件中凡涉及机构编制事项都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扎口管理,单独行文,确保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对那些未经编制部门审核,由部门代党委、政府起草的文件和领导讲话不应涉及机构编制事宜,部门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擅自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应一律视作无效。上级业务部门不应以项目、资金、评比、检查达标等手段干预下级的职能配臵、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定,不应对下级的机构编制作出规定,不应要求上下机构完全对应。
(三)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法制化进程,确定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地位。一是要加强机构编制法规宣传。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广角度的宣传,使机构编制法规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机构编制法规意识,努力为机构编制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从而实现有法必依。二是要加快立
第四篇: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
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
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地区各县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
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我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
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
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要对粮食的质量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抽样、分样、包装、检测、报告,有些检测项目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特殊的试剂等材料,因此,要做好粮食的检测工作,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检测资金,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监测既是维护粮食商品正常流通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所以说,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检测属政府行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放心粮工程的重要举措,粮食质量及卫生监测费用应由政府列入财政支出,这也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16条所明确规定的。
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贯彻国家颁布 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好地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执行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国家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一目的。
第五篇: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测调研报告
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既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粮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加强对流通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是保证粮食符合质量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粮食行政管理部
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可以进入粮食经营者经营场所检查粮食的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
根据目前现状,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最基层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对粮食质量进行抽查监测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监测把关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是否到位,县(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粮食质量、原粮卫生监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必要的经济投入。
粮食质量监测内容虽然较多,但比较容易,对仪器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然而对原粮卫生监测所包涵的内容较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收获期的粮食(原粮)进行农药污染监测;二是对收获、储存过程中微生物毒素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三是对原粮储存过程中用于防、治虫、霉熏蒸剂残留的监测;四是对其他化学物品对原粮污染的监测。要对粮食(原粮)进行以上内容的监测,就必须要有很专业的检测技术、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和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检测人员,这些对目前的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的确是一大难题。就本人了解,目前xx地区各县(市)能开展这项工作的粮食局确实很少,原计划经济时期功能齐全并为粮食质量、卫生监测做出贡献的县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在粮改时先后被撤掉,检测人员也先后被裁减掉,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因仪器设备老化、人员减少而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本人认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的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的职能,就必须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尽快落实“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的规定
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赋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使命,是做好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的基础。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因此,我认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尽快落实《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十八条规定,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恢复或加强县(市)级粮食局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要用中心化验室或粮油检测站的技术力量来开展这项工作。
二、必须配备相应的监测人员
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检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就质量检测而言,既有物理检测,也有化学检测;既有常规检测,也有专项检测;既有原粮检测,也有成品粮检测。特别是原粮卫生检测、农残检测、微生物毒素检测、薰蒸剂残留检测的技术性较强,其中专有名词多达上千个,检验项目多达近千种。因此没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很难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充实和培训检化验技术人员,充分调动粮油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检测人员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培训粮油检测人员,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把粮食检测工作引向科学、便捷、准确的方向,并使之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吸收引进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粮食检测的科学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必须添置相应的监测设备
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必须凭借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必需要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标准检测方法等进行取样、检测;因此,为确保对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监测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就必需要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最新标准,添置最新检测设备。目前,各县(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专职检测机构,更谈不上拥有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因此,建立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化验设施、设备,及时更新旧的仪器设备,配齐检测需要的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应是当务之急。
四、必须落实相应监测经费
要对粮食的质量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对粮食进行抽样、分样、包装、检测、报告,有些检测项目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和特殊的试剂等材料,因此,要做好粮食的检测工作,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专项检测资金,这样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众所周知,粮食质量及粮食卫生监测既是维护粮食商品正常流通的需要,同时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的需要。所以说,粮食质量
及原粮卫生检测属政府行为,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确保放心粮工程的重要举措,粮食质量及卫生监测费用应由政府列入财政支出,这也是《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16条所明确规定的。
强化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质量检测工作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督的基础性作用,有效贯彻国家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更好地实施《粮食质量监管实
施办法》,执行各项粮油质量标准、卫生标准,而且可以有效指导国家粮食储备,确保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最终实现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一目的。
xx市粮油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