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

时间:2019-05-14 19: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

第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

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

说明“P1”表示第1页

第一章

P3—P4信息的概念,信息的性质

信息的概念: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其次,信息是可以通信的。最后,信息形成知识。

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 5)变换性6)价值性 P7—P8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等。

P9信息系统的2个类型

信息系统的2个类型: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P10—P11信息系统4个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的4个发展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2)管理信息系统(MIS)

3)决策支持系统(DSS)4)信息系统的发展

P19决策科学化发展的4个方向

决策科学化发展的4个方向:1)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2)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决策的方向发展,3)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4)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P21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涉及的5个问题

1)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4)如何提高企业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

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

P25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3项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

技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

优化。

P26管理信息系统的5个特点

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它是一个对组织乃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

理的综合系统,3)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

P37—P39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5个方面

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4)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不考

第四章不考

第五章重点章节P91—P92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3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定义: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必须认真的制定好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才可以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往往是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3个方面: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2)通过制定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1)MIS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部门、企业)的现状。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

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5)近期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5个方面:

P92—P94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7点(第7点为重点)

1)第一阶段:初装2)第二阶段:蔓延3)第三阶段:控制4)第四阶段:集成5)第五阶段:数据管理6)第六阶段:成熟

7)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增长要素:(1)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2)应用方式:从批处理方式到联机方式;(3)计划控制:从短期的、随机的计划到长期的、战略的计划;(4)管理信息系统(MIS)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发展为独立的部门;(5)领导模式:一开始技术领导是主要的,随着用户和上层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MIS,上层管理部门开始与MIS部门一起决定发展战略;(6)用户意识:从作业管理级的用户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级。

P94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点

1)明确规划性质。明确MIS战略规划的年限及具体方法。2)收集相关信息。

2)进行战略分析。对MIS的目标、开发方法、功能结构、计划活动、信息部门的情况、财

务情况、风险度和政策等进行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根据单位(企业、部门)的财务资源,人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定义MIS的约束条件和政策。5)明确战略目标。根据步骤3、4的结果,确定MIS的开发目标,明确MIS应具有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质量等。

6)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MIS的初步框架,包括各子系统的划分等。7)选择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开发的项目,确定总体开发顺序、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8)提出实施进度。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列出开发进度表。9)通过战略规划。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档,经单位(企业、部门)领导批准后生效。

P95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作用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P96关 键成功因素法的4点

1)了解企业货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分析影响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不同,例如,对汽车制造业可能是制造成本控制,而对保险业则是新项目开发和工作人员的效率控制。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P98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P99—P100企 业流程重组的步骤与方法

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从信息的角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流程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信息技术潜能的把握以及对现有业务流程、运行环境、客户需求等因素的熟悉程度。流程设计有以下原则方法可供参考:1)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2)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活动。3)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集。4)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5)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P100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两种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

P101—P10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4点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2)原型法。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CASE方法

第六章节

P106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P106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3点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1)系统简述。2)项目的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

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地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应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既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

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召开调查会、访问、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

P109管理业务流程的调查内容

管理业务流程的调的内容包括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方向、提供信息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

P111数据流程调查过程中需收集的资料4点

1)收集原系统全部输入单据(如入库、收据、凭证)、输出报表和数据存储介质(如帐本、清单)的典型格式。2)弄清各环节上的处理方法和计算方法。

3)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帐本的典型样品上或用附页注明制作单位、报送单位、存放地点、放生频度(如每月制作几张)、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等。4)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帐册的典型样品上注明各项数据的类型(数字、字符)、长度、取值范围(指最大值和最小值)

P114数据字典的概念及6个方面的定义

为了对数据程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说明,有必要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内容主要

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126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概念及5项内容

逻辑方案是新系统开发中要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新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第七章

P130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任务概念,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及遵循4点原则

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其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主要工作有: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储存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以及编写程序设计说

明等。

遵循4点原则:1)系统性。2)灵活性。3)可靠性。4)经济性。

P131代码的含义,代码的功能3点

代码的含义: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代码的功能:1)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十分迅速。3)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叫法,也可以通过编码统一起来,代码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为了给尚无代码的数据项编码,为了统一和改进原有代码,使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在建立新系统时,就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代码设计。

P132—133代码 的种类3点

1)顺序码。2)区间码。3)助忆码

P138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设计依据6点,计算机硬件选择

1)系统的吞吐量。2)系统的响应时间。3)系统的可靠性。4)系统的处理方式。

5)地域范围。6)数据管理方式。

计算机硬件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和要运行的软件。确定了数据的处理方式以后,在计算机机型的选择上则主要考虑应用软件对计算机处理能力的需求,包括:1)计算机主机。2)CPU时钟 3)输入、输出和通信的通道数目。4)显示方式。5)外接转储设备及其类型

P154输出设计的内容5点,设计的方法

输出设计的内容包括:1)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2)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文字、数字); 3)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 4)输出设备,如

打印机、显示器、磁带、光盘等; 5)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输出设计的方法:输出设计要在一定规范指导下进行,以便产生易于理解的输出。根据应用需要,可以采用预印表格、打印多层表格等,周转文件也常在输出设计中采用。P157输入设计的原则含义及4个目标

输入设计的原则:输入设计包括数据规范和数据准备的过程。在输入设计中,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输入设计的四个目标:1)控制输入量。2)减少输入延迟。3)减少输入错误。4)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P158数据输入设备的选择3点

1)键盘-----磁盘输入装置。2)光电阅读器。3)终端输入。

第八章

P173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实施的3个问题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

计算机系统实施应当考虑的三个问题: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3)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P174程序设计和的目标4点(填空题)

程序设计的的目标:1)可维护性,2)可靠性,3)可理解性,4)效率。

P181系统切换的含义,3种方法

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

三个方法: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试点过渡法。

P182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MIS正式投入运行后,为了MIS长期高效地工作,必须加强对MIS运行的日常处理

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对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的运行状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进行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系统刚建成时所编制的程序和数据很少能一字不改地沿用下去。系统人员应根据MIS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变更和业务量的改变,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维护内容包括:

1)程序的 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3)代码的维护

第九章不考

第十章不考

第十一章不考

第十二章不考

第十三章不考

第十四章不考

第十五章不考

(2013工商管理的各们同学,这是本人玉祖雄在上课,听任课教师指导下总结出来的关于“管理信息系课”本学期考试内容重点小结。如有同学们有补充,请在尽快。谢谢)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

管理信息系统为什么是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

因为它需要技术人员来操作

操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

管理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管理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

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Mis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辅助分析、规范化管理、节省人力。

辅助分析其特点是它超越信息简单的查询,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 使其信息能对用户的管理、经营和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网上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不仅仅可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节省人力物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决了以往用大量人力手工操作的烦琐劳动, 实现了人机对话,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花费较少精力, 获取大量的数据。一。顺序结构,优点

1、简单:存储与管理都简单,且容易实现。

2、支持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3、顺序存取速度快。

4、所需的磁盘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最少。缺点

1、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若干物理块以满足文件增长的部分需要。

2、不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二。链式结构 优点

1、提高了磁盘空间利用率,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有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

3、有利于文件动态扩充。缺点

1、存取速度慢,不适于随机存取。

2、当物理块间的连接指针出错时,数据丢失。

3、更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4、链接指针占用一定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三。索引结构 优点

1、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既能顺序存取,又能随机存取。

3、满足了文件动态增长、插入删除的要求。缺点

1、较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2、索引表本身带来了系统开销。如:内外存空间,存取时间等。

U/C矩阵

是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U/C矩阵 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如下:

①画一个数据关系表,在表的第一行填入各项“数据类”,在表的第一列填入各项“功能”;②如果某一功能使用了某种数据类,便在表中间的矩阵的相应交叉点上写个U,如果某一功能产生了某种数据类,便在相应的交叉点上写C;③按逻辑关系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排各个功能;④重排数据类,原则是使得所有的“C”尽可能靠近矩阵的主对角线;⑤分组,即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框成一个个组,就是子系统。

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如下图 U/C矩阵的主要功能

1.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2.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3.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4.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什么是诺兰阶段模型?它有什么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总结这一规律提出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称其为诺兰阶段模型。诺兰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六个不同阶段。

自下而上”MIS开发策略: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MIS开发策略:

优点: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缺点:实施难度较大。

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方法

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是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本,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刑法

不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封装性:面向对象就是“对象+属性+方法”。抽象性:类中封装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继承性: 继承性是类特有的性质,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方法。动态链接性:对象间的联系 4.CASE方法

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严格地讲,CASE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一种开发方法。

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以节省MIS投资; 2.明确MIS的任务;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MIS的目标(MIS应实现的功能)、约束(实现MIS的环境、条件)及总体结构(由哪些子系统构成);组织的现状(包括软硬件、人员配备及开发费用等);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等;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10.为什么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其结果不是唯一的

从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可见,整个划分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功能组和数据类的排位、C较密集区域的划分等,因此,不同的人划分的结果可能不是一样的。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主要包括: 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同时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也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确认的新系统处理模式以及打算共同努力的方向。

6.1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

在本章前面各节中已经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优化,这个分析和优化的结果就是新系统拟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它包括如下几部分:(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

将2.3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处理的过程? ②对哪些业务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③给出最后确定的业务流程图。

④指出在业务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将2.4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 请用户确认最终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字典。确认的内容主要是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合理,数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可以统计得到这个精度等等。

② 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的数据处理过程? ③ 对哪些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④ 给出最后确定的数据流程图。

⑤ 指出在数据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

将2.5节分析的结果分两部分绘出: ①新系统逻辑划分方案(即子系统的划分)。

②新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方案,如哪些在本系统设备内部,哪些在网络服务器或主机上。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按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培训操作人员。系统切换和试运行。系统测试。系统评价。

1)直接转换

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在某一时刻终止现行系统,启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这种转换方式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适合于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简单系统。

2)并行转换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现行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在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3)试点过渡法

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分阶段将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替代现行系统。这种转换方式心理、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大型复杂系统。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系统转换。

一般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才采用直接切换法。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并行切换法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法,在新 老系统同时运行期间,可以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校验。较大、重要性较强的系统的切换,适合使用试点过渡法。

第三篇:理工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3.信息特点:(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2)信息是可以通讯的。(3)信息形成知识。

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4.信息量的定义:利用概率来度量信息。度量信息的实质就是确定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小,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小;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5.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6.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

目的性: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相关性: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影响,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

7.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整体性)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目的性)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8.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2)管理信息系统阶段(3)决策支持系统阶段(4)网络化

9.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10.决策过程是在一定的人力、设备、材料、技术、资金和时间因素的制约下,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作出决断,以求得最优或较好效果的过程。11.决策科学先驱西蒙描述了决策划定的四个阶段: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选择活动阶段(4)执行活动阶段。12.决策问题三种类型:

1.结构化决策是重复的、惯常的、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

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2.非结构化决策是新颖的、重要的、非惯常的,决策过程复杂,且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

3.半结构化决策: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13.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实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14.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人机结合的系统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15.管理信息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16.MIS战略规划的作用(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进行MIS系统的开发,而不是一切从头开始】

(2)通过制订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更正确地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指导MIS系统开发,用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17.MIS战略规划的内容

(1)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2)单位(企业、部门)的现状

(3)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1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一般,“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本阶段主要的问题:如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本阶段将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企业局域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数据的共享】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既由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管理。第六阶段:成熟阶段指具有完备的MIS和DSS,并真正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是个相对的概念。

1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即先建功能模块,再进行系统集成。】

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开发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常常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缺点:系统设计不够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2)“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它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这种开发策略逻辑性强,难度较大,是一种更重要的策略,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如同结构化程序设计,先划分功能模块和总体布局,再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优缺点:“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MIS系统的设计;而“自上而下”的策略用于大型MIS系统的设计。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2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2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

(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2)面向用户:开发过程中要面向用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愿望;(只有用户才真正了解系统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3)开发过程工程化,工作成果文档标准化、图表规范化,保证系统开发的连续性,减少错误,增强沟通—开发中的各种文档资料

(4)工作进度阶段性明确,结构化开发方法严格遵循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论,认为系统的开发过程本身具有不可跨越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任务和目标。22.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缺点:(1)系统目标难以确定(2)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3)系统的开发周期长,这会导致原来的方案和了解的需求因环境的变化而不适合(4)工作量大,有时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3.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需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最终任务:完成逻辑模型设计)24.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1)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2)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现有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开发人员的水平,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或者单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开发,是很难成功的;(3)经济上的可行性: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25分析报告的重点内容是: 1)系统简述;(2)项目目标;(3)所需资源,预算和期望效益;(4)对项目可行性的结论。26.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 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调查目的: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详细调查的原则:用户参与,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7.数据字典的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28.系统化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系统目标、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要求分析、数据的输入输出分析、绘制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

29.数据的属性分析:1.数据的静态特性分析,2.数据的动态分析(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机变动属性)。

30.逻辑方案的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31.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即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32.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等。(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

(4)数据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等 32.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因此,在系统设计中,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

(2)灵活性:生命力长久的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

(3)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4)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33.代码的种类 :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34.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如何计算)

35.输入设计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输入过程应尽量简化 36.数据出错的校验方法:重复校验,视觉校验,检验位校验,控制总数校验,数据类型校验,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界限校验,记录计数校验,平衡校验,对照校验。37.文件的分类

(1)按文件的存储介质分类:纸带文件、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和打印文件等;

(2)按文件的信息流向分类:输入文件(如卡片文件)、输出文件(如打印文件)和输入输出文件(如磁盘文件);

(3)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4)按文件的用途分类(本节的重点)

1)主文件: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如职工姓名、职务等数据)

2)处理文件:又称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主要存放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3)工作文件: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如排序过程中建立的排序文件,打印时建立的报表文件等。

4)周转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5)其他文件:例如备份文件,档案文件等。38.数据库设计(重点)

3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40.MIS物理系统的实施内容: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是MIS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41.计算机系统的实施:

(1)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系统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指标。(3)能否得到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42.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网络系统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的性价比、良好完善的技术支持等,其中安全性能是关键指标。

43.程序设计的目标: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44.系统切换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就是在某一确定的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2)并行切换法(是最可靠也最常采用的系统转换方法)

(3)试点过渡法: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某一部分代替者系统,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45.系统运行管理内容: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6.MIS系统的维护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

47.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48.系统性能指标:

(1)人机交互的灵活性与方便性;(可使用性)(2)单位时间内的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间;(可靠性)(3)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改进及扩展,与其他系统交互或集成的难易程度;(可扩充性)

(4)系统故障诊断、排除、恢复的难易程度;(可维护性)(5)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有效性;(安全性与保密性)(6)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完备性)

49.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50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子系统,对话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子系统。51.电子商务的概念:狭义:电子商务主要指利用网络环境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广义的电子商务则除了电子交易以外,还包括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其他商务活动,包括商品管理、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商务决策和组建虚拟企业等。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总结

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2.系统规划制定完成后,可根据规划的要求组织一个项目开发,每个项目开发由四个阶段来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的评价。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达到目标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及可行性研究等。

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等。

系统设计包括计算机系统流程图和程序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程序设计等。

系统实现包括机器的购买、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系统的评价包括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系统更新的请求等。3.信息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

4.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 5.网络计算的模式:在C/S结构、B/S结构、网络计算、云计算

6.数据库三级组织结构:内层(内模式)、中间层(模式)、外层(外模式)

7.联机分析处理(OLAP)包括针对多维视图的各种操作:切片和切块、钻取、旋转/转轴 8.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信号传输。实现这种功能的设备就是多路复用器。多路复用技术有两种:频分多路复用(FDM)和时分多路复用(TDM)9.预测子系统采用的预测方法:经验综合法、内因直接预测法和外因间接预测法

10.制造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技术实现产品生产的系统,一类是通过管理实现生产的系统

11.库存控制有两种基本方法:订货点技术法和物流需求计划法

12.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有三个主要部件,即数据库、模型库和会话部件 13.一个典型的专家系统应包括以下部件:

1)知识获取设备

2)知识库(规则库和数据库)3)知识管理系统(KBMS)4)推理机构 5)用户接口

14..战略规划内容三个要素组成:即方向和目标、政策和约束,以及计划和指标

15.分析事物的认知方法体系六种:系统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数据流量法、信息模拟法、抽象对象法、模拟渐进法

16.可行性分析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技术、经济、社会

17.数据正确性分析,在建立了U/C矩阵之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可概况如下几点:1)原则上每一列只能有一个C,2)每一列至少有一个U 3)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 18.目前常用的编码有如下几种形式: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

名词解释:

1.网络计算: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是指综合利用分散在网络各处的大量独立的计算资源,组成一种分布式系统,共同完成某个计算任务。

2.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按需提供计算资源的模式,其中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应用和服务等。类似于C/S结构和B/S结构,云计算模式也分为用户端(客户端)和“云”端(服务提供方)。

3.联机分析处理:主要是对大量多维数据的动态综合、分析和归纳。

4.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定期的周期性地收集源文件,然后进行成批的处理。

简答论述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动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2.现代企业处理信息的方式:

(1)以联机事务处理形式处理信息

企业的业务数据库可以用联机事务处理技术及功能,即采用联机收集和处理信息,然后再对收集到的经过处理的信息加以利用,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信息。

(2)以联机分析处理形式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企业从事物中获取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从事各项决策任务,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技术,能为联机分析处理提供支持。

(3)在信息应用过程中管理信息 企业在管理信息时应该:

1)考虑采用适当的技术去组织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能逻辑的使用信息,而不必了解信息的物理组织形式。

2)考虑信息使用权限,如确定谁有权利浏览信息,谁有权利使用信息,谁有权利更新信息等。

3)考虑信息的更新与维护

3.数据挖掘月联机分析处理的区别: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现隐藏的有用知识的过程,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宝藏”的过程。

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都是使用数据仓库数据的重要工具,但联机分析处理工具主要是展现数据,启发数据分析人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而数据挖掘可以不用人工参与,主要靠计算机自动发现规律。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式: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发现、时序模式发现。4.怎样保障电子安全技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保护数字化的知识产权和网上隐私,同时为了保护电子商务客户机,电子商务交易通道及电子商务服务器资源采用了一些安全控制技术。采用的主要安全技术如下:

1)密钥系统也称对称密钥系统。发送者和接受者有相同的密钥。他们采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解决了信息的保密性。

2)公钥和私钥系统也称为非对称密钥系统。其中公开密钥可以随意发给期望同私有密钥持有者进行安全通讯的人,用于信息的加密。而私有密钥的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私有密钥,并用私有密钥进行信息的解密。

3)散列编码和消息摘要。散列编码是用散列算法算出某消息的散列值的过程。4)数字签名:发送者用自己的私有迷药对消息摘要加密。加密后的摘要成为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完整性。

5)数字证书是WWW商务服务器对访问者的身份认证、访问内容和时间控制的主要手段。

6)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标准。对应用层有SET协议,S-HTTP协议、S/MIME协议,对会话层有SSL协议。

5.库存控制子系统定义及功能是什么:

库存控制子系统也叫物料需求计划(MRP)子系统,它利用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采购、生产等订货资料计算出相关需求的状况,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计算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时间、需求数量和需求地区。

2)配合作业控制,使仓库和车间管理人员对物料运送、设备和工具需求等事宜及早安排准备。

3)及时采购原材料,避免库存积压。

4)计划和控制产品加工全过程,使其准时交货。6.主管信息系统和主管支持系统有何不同?

经理信息系统EIS 1)是对经理个人的剪裁,2)抽取、过滤、压缩和跟踪关键数据,3)提供在线状态存取、趋势分析、例外报告和深入挖掘数据的能力,4)取存和集成广泛的内源和外源数据,5)对用户友好、可显示表达图形、表格以及文本信息、不用培训或少量培训即可使用,6)主管经理直接使用、不要中间人; 经理支持系统ESS是加入附加能力的EIS:

1)支持电子通信包括电子邮件、传真、计算机会议和字符处理,2)提供数据分析能力包括电子报表、查询语言和决策支持系统等,3)包括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工具如电子日历、电子备忘录等。7.决策支持系统(DSS)特征描述:

1)目的在于解决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 2)综合应用数据、模型和分析技术

3)交互式的友好接口,非计算机人员容易使用 4)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5)是支持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过程

6)是跟踪和适应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要求人去适应系统。8.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了深度知识库的概念。所谓深度知识指的是更一般、更基础的知识,也可以是关于知识的知识。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最核心的部分是最下边的决策和信息价值的深度知识库。它应当包括决策的最基本的规律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一种常识。较上一层是学习和知识获取的深度知识库。这个库主要功能是使最下边的决策和信息价值的深度知识库的功能可以实现。由它指导如何获取信息,并不断学习积累获取信息的经验,以修改OR/MS分析技术的深度知识库、多域的专业深度知识库的知识。

OR/MS分析技术的深度知识库是关于如何使用OR(运筹学)和MS(管理科学)模型的知识。用户通过接口再通过本部件去模型库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多域的专业深度知识库包括了使用数据的知识。

9.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哪些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1970年哈佛William Zani教授首先提出MIS模型中的关键成功变量是确定MIS成败的因素,方法步骤是: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1978年William King提出,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MIS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的过程,步骤是: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企业系统计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70年代初IBM公司用于内部系统开发的,主要是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现自下而上设计系统,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

优缺点:CSF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它和传统方法衔接比较好,但一般最有利的只是在确定管理目标;

SST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并给出了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BSP方法虽然也道德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它通过管理人员酝酿“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组织/系统、组织/过程以及系统/过程矩阵的分析得到的,用U/C图划分子系统。

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就产生了CSB方法,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样就补充了单个方法的不足。10.如何检查U/C矩阵的正确性?

建立U/C矩阵后一定要根据“数据守恒”原则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划分和所建U/C矩阵的正确性,正确性检验从三个方面进行:(1)完备性检验是指具体的数据项或类必须有一个生产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功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U”或“C”元素发生,否则这个U/C矩阵的建立是不完备的;(2)一致性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产生了不一致现象,原因一是没有产生者(漏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二是多个产生教课(错填了“C”元素或者是功能、数据的的划分不独立、不一致);(3)无冗余性检验即表中不允许有空行空列,否则一会漏填了“C”或“U”元素,二是功能项或数据项的划分是冗余的、没有必要的。

11.系统切换的几种方式,特点及优缺点

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转换。系统切换有三种方式:(1)直接切换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2)并行切换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3)分段切换又叫向导切换,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第一种方式对人员、设备费用很节省,处理过程简单简单,但风险大;万一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这只在系统小,且不重要或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

第二种方式:无论从工作安全和心理状态上均是较好的,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大;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系统要两套班子并行工作

第三种方式是混合方式,在较大系统使用较合适,当系统较小时不如用第二种方式。

综合题:(p409)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一、重点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各级领导提供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由三种互不相同的系统构成的,即管理系统、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DSS)概念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利用分析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系统,他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和友好的人机对话部分和图形部分。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平台Intranet概念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PC/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7常用MIS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评价 8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优缺点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周期长、不能充分预计

9原型法概念、优缺点

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对用户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模型(原始模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评价和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优点:认识上的突破,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信息交流方式,满意程度高,开发风险较低,减少用户培训时间、简化管理,开发成本降低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10系统开发方式(简答)

自行开发方式: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种项目

委托开发方式: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

联合开发方式:用户中精通管理业务、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和MIS开发人员

购买商品化软件方式:企业自己不开发,直接向软件市场购买

租赁方式:自己不开发,租用提供系统,双发用合同规范权利义务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S与C/S混合模式 12信息系统规划活动的三个阶段

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总体结构方案,资源分配 13信息系统规划常用的模型和方法 诺兰的阶段模型(图形自己找)、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以及业务系统规划法(BSP)14关键成功因素法概念

关键成功因素: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15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16详细调查的方法 重点询问方式 问卷调查方式

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 面谈 阅读

观察和参加企业业务实践

17业务流程图

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18业务流程图符号及含义

外部单位业务处理单位

信息传递表单

19业务流程图绘制步骤

●确定画图对象

深入现场调查,了解业务处理过程 ●绘制草图

与工作人员讨论,修改草图 ●绘制正式业务流程图

20业务流程分析内容

找出不合理处、进行优化、新图

例题:企业的生产、销售各部门提出材料领用申请,仓库负责人根据用料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将不合格的领料单退回各部门,仓库保管员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核实库存帐,如库存充足,办理领料手续,并变更材料库存帐;如变更后的库存量低于库存临界值,将缺货情况登入缺货帐,并产生订货报表送交有关领导。经领导审批后,下发给采购部。

21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 22数据流程图基本符号

购货合同

外部实体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方法。24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5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或系统结构图,它是反映模块层次分解关系、调用关系、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传递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四种基本符号组成。模块调用

数据信息控制信息

26模块化: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优点:使整个系统设计简易、结构清晰,可读性、可维护性强,提高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

目标: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 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依赖程度尽量小; 接口简单。度量标准:

★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块间联系)模块自身的聚合性(块内联系)

27块间耦合:系统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模块间的耦合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形式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28块内聚合:衡量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凝聚程度。模块内的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越好。形式有:功能聚合顺序聚合 通讯聚合过程聚合

时间聚合逻辑聚合

偶然聚合(聚合性依次降低)

29代码设计的原则

1. 惟一性 2.通用性(标准化)3.可扩充性 4.简洁性 5.系统性 6.易修改性 种类: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 30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设计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实施阶段 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其中,5和6是在系统实现阶段所做的工作)31 E-R模型概念模式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工具: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必考 E-R模型的三要素:实体、联系和属性 矩形框---实体 菱形框---联系

椭圆形框---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直线---相互联系的实体之间以直线连接,并标注联系类型 例:学生选修课程

步骤:划分和确定实体;划分和确定联系;确定属性;画出E-R模型 基本的教学E-R模型如下:

32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指信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设计通常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又称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以及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最后还有用户验收的过程。(名词解释)34系统转换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有一个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也就是旧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退出,由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代替,我们称之为系统的转换。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转换、逐步转换、导航转换 3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内容

1.程序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36系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 企业现状 开发原因 系统目标 系统构成 可行性分析

人员分配和工作进度安排 37系统五个功能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仓储管理模块 结算管理模块 票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下载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信息系统课考试重点总结(电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

    江西财经大学财经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系统: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等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2.......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有新发现欢迎回复~~)2009-04-22 18:45 | (分类:默认分类) 1. 计算机文化:是指有关计算机系统和其设备以及其工作方式的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1.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系统是一个人工系统,由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题型:单选,20题,一题一分。名词辨识,以选择形式,5题,一题一分。判断改错题,5题10分。问答题,5题25分或30分。应用题3题40分都是第六章的内容: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判定树判定......

    电力电子重点总结

    电力电子重点总结 1各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导通条件、导通维持条件、关断条件 电力二极管(不可控器件),静态特性主要指其伏安特性,当电力二极管承受的正向电压大到一定值时,正向......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总结复习[5篇范文]

    第一章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中小企业迫切需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销售能力; 客户管理方面,中小企业最关心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应用发现更多的新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内容(范文模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内容 (请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注意以下重点内容)1、数据、信息和知识 2、信息的基本性质 3、信息分类 4、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关......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子电子考试重点

    1、电力变换可分为四大类:交流变直流(AC-DC)、直流变交流(DC-AC)、直流变直流(DC-DC)、交流变交流(AC-AC),交流变直流称为整流,直流变交流称为逆变。直流变直流是指一种电压的直流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