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工作座谈
财政工作座谈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局长在全省邮政计财工作座谈
×会议上的讲话
×(×年××月日)
×
×这次财务科长座谈会非常重要,它是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召开的。一个条件是邮政正在进行改革,政府职能要划出去,使邮政真正成为运作市场的主体,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完成企业化;第二个第四季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度,一方面对今年的财务工作进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要及时处理好相关的问题,同时又要思考年的工作,所以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度。第三是国家局最近召开了全国财务工作会,作为××邮政要认真地贯彻财务工作会的精神,所以我们这次的计财科长座谈会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条件下召开的,很重要。
×在这个会上省局计划财务处首先传达了全国会议的精神;其二×处长对我们本省月的财务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特别是对第四季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内的我们计划财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置,我完全赞成,同时也真诚地期望大家回去以后按照江处长所布置的工作认真地去抓,抓出成效。同时在这个会上出台了四个办法,对这四个办法进行了解释,大家可能对这些办法在逐步地熟悉和了解,当然这四个办法有的是新的,有的不一定是新的,是进一步的规范,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明确,更具有操作性,希望大家对这四个办法也按照我们省局计划财务处的要求认真去抓好落实。刚才因为时间关系发言的科长们简要地回顾了月份本企业的情况,同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给省局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归纳起来大概是个方面,我想对这个建议,我在往下讲的时候,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当然涉及到的是不是会完完全全符合大家的心愿倒不一定。总之这个会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做好我们的财务工作。下面讲几点意见:
×第一点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精心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目前是邮政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下一步我们将面临政企分开,组建邮政集团公司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等一系列的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将给邮政企业带来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系列的改革我们财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提前思考,尽快适应变化中的形势,这是对我们的总体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精心地构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模式,这应该是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
×首先,我们在座的财务人员要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我觉得精细化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资金管理,二是效益管理,三是投资管理,四是资产管理,五是基础管理。总的要求应当是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精细化管理转变。比如说资金管理怎么去体现精细化管理,应抓住资金管理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是现金流,现金流量表这张财务报表是所有财务报表当中的核心报表,一个企业在一定的阶段上我们现金流量是流入的多流出少,还是流入的少流出的多,严格意义来讲最真实、最能反映企业经营效果的是现金流量这张报表;严格意义来讲最严谨的也应该是现金流量这张财务报表。比如说我们收入很可观,最后体现的收差也很可观,但就是没有现金净流量,流入的远远满足不了流出。当初我开始接触现金流量这张报表时,我说这有什么,可以随意去做,后来他们说那绝对不行,现金流量这张表严格意义上讲是无法做假的,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最真实的一张报表,现在我们在现金流的管理上还存在什么粗放式的管理,希望大家认真研究、认真思考。二是现金营运指数,计划财务处两位处长经常给我们灌输专业知识,现金营运指数是经营实得现金与经营应得现金之比,我们现在个市局现金营运指数绝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出现差距,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认真地分析。我们现在有些做财务工作的同志,特别是财务科长们在这样一种位置上,上面局长管着,纵向专业部门认为我们卡着,不支持他们抓发展,对我们有些怨气,好象业务发展不上去就是财务部门给它设置了障碍。大家认为企业都发展了,我们职工的收益水平提高得又不是很快,众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所以我讲现金营运指数也是我们在资金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内容。为什么我们应收的现金实际收不回来啊?这是什么原因,不用我讲你们心里都有本账。三是资金周转天数就是资金周转周期,我们现在每个市局资金周转周期是多长,资金周转的周期越长所需要的现金存量就越大,如果我们资金周转的周期短所需要的现金存量就相对来说可以少一点。我们作为财务工作同志,如何缩短现金周转周期也就是我们在资金管理实施精细化需要大家研究的课题。实际上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注重资金周转周期。我非常荣幸,因为国家局叫我到××邮政来当局长,到目前为止我们资产负债率只有不到,在全国个邮政来说是处在上等的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长期和短期
贷款,只是存在应付未付的账款。我们财务费用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所以我非常荣幸。我们除了物流、集邮这两个专业是有形产品以外,其他的专业都是业务类的无形产品,不是实物产品。资金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全省的资金周转天数应当达到什么程度为最佳,这是要我们双向来共同研究的。我们市局根据规模,资金周转应该控制在什么周期之内,精细化管理不
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很多的内容。比如我说的效益管理,它涉及到本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管理原则上是两块文章:一块文章是做市场,扩大规模,创收,把钱从市场上抓回来;另一块文章就是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就必须首先要制定出成本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计财处拿出了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模型,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标杆的内容很不错,这是省局对全省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的一种模型,作为我们市局的财务科怎么做?我认为应当将全省共性的预算控制模型细化到每个专业,通过控制每一个专业使我们的成本控制行之有效,因为它是全省的一个控制模型,有许多的内容和标准,那么哪些内容是专业的共性,哪些内容是专业的个性,在省局共性模型的前提和基础下,作为市局财务部门应制定出专业成本控制的模型。第三个投资管理,在分营时期我们投资重点在哪里,现在我们在实施“二次腾飞”的时候投资重点在哪里,怎么投。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第四个是资产管理,明年省局对市局在绩效考核方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因为我们代表国家在管理国有资产,市局的领导班子就是要使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个市局相互之间的资产存量是不一样的。全省的净资产是亿,如果这些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保值增值,应当讲是对各级领导班子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明年分项业务考核绝对不考核领导班子,只考核收入。把几个关键性的指标管住。所以资产的管理很重要,对于资产的管理我还不讲精细化,就连最基本的对资产如何管理,基础性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做。第五个是基础管理,基础管理就是以财务检查为切入点的形成一套适合于按照我们财务内在运行规律,上至国家条款下至制度,结合我们自己实际,制定出我们财务人员,全体干部职工都应该自觉去遵守的一些制度。我认为这五个方面是我们财务构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积极地探索适合精细化管理的体系。总的讲就是以量收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撑,全面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要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角落,要用财务的理念搞经营,又要以经营的思路来看财务,做到财务控制与经营发展的和谐统一,既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业务发展,又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要细化预算管理,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预算控制体系,将企业经营目标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台席,实现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大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约束性原则也就是以刚性为主的原则。首先就是“细”字,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以至每一个生产的范围,包括最基层的经营组织,在这些环节中我们都应当制定出成本的标准,我们应当按照全省的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模型来细化到每一个专业的每一个环节。这个工作是大量的、非常具体细致的工作,我们应当做到这样的程度:每一个员工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应当怎么做,我不这样做,将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都能清楚,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实现我最后说的“无”字,大家感觉预算管理都不存在的是时候,大家都自觉地按照标准来约束自己;第二个是“刚”字,预算管理一旦制定应当成刚性,不是随随便便就调整的;第三个是“柔”字,预算管理也带有柔性,这种柔性需要我们着重两点,第一点是建立起一整套预算管理调整的机制,第二点预算管理也运用了滚动技术,在前期运作的基础上再调整后期的成本预算。最后一个字就是“无”,这就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有了非常具体的标准,大家都感到了这种标准是刚性的,要调整是要靠机制来调整的,大家自觉按照预算管理去做了,那实际上预算管理就不存在了,成为了一种自觉的行为。如果我们××邮政通过我们在座的各位精英,加上我给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鼓舞后,能做到这种程度,那××邮政在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就上了一个非常高的台阶。三是细化专业核算,使专业人员、专业资产、专业成本界面清晰,核算准确,为企业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专业和企业整体发展。四是要细化邮路运费结算,合理分摊成本,分配收益,通过一级干线和省内邮路运作的结算来提高全网成本意识,调整分配格局,防患违规经营,实现科学管理。
再次,要及时总结推广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促进财务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邮政企业点多面广,业务种类繁多,核算环节复杂,这都是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当中的一些难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运作的过程当中有来自我们自身的,其他客观条件的一些影响,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预算管理的要求,做得不一定到位,我们的制度执行得不一定到位。对此要以财务检查来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第二点是当前重点抓好的工作:
明发处长已经布置了九项工作,我这里强调三项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编制好年的预算,省局有指导性的意见,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制好预算。第二项工作是正确处理好今年的成本关账的问题。在关账过程中的历史遗留也应该妥善处理好。第三项工作是切实抓好用户欠费的问题。
×最后对大家提七个字的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政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第二是专业学习,不但要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专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我们要用财务的理念来指导专业的经营,如果我们专业内在运行的规律都不了解,那要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非常好的专家们决策的意见。学习是我们永恒的课题,通过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邮政财务管理精细化,实现××邮政的“二次腾飞”。
第二篇:副省长在财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十一五”和去年的财政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工作任务。刚才,先同志传达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李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做好财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李同志全面总结了我省“十一五”和去年的财政工作,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安排,这些安排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我省实际,我完全赞成。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认清形势,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分析我省财政工作形势,我认为应该“四个充分看到”
(一)要充分看到“十一五”我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开创了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是财政实力上了大台阶
财政总收入从年的366亿元增加到年的969亿元,年均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从年的182亿元增加到年的533亿元,年均增长23.9%。财政支出从年的520.7亿元增加到年的1640亿元,年均增长25.8%。
二是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财政在保运转、保重点、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三农”、民生支出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超收分配更加合理,省对下转移支付的力度不断加大。
三是各项财政改革有序推进
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年初预算到位率提高到98%以上,预算刚性不断增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完成,二级单位达到69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范围,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省对下转移支付年的218亿元增加到年的870亿元,年均增长31.9%,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去年中央对我省转移支付1050亿元,省财政安排870亿用于向下转移支付;一事一议序有效推进,这项工作贵州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四是争取国家支持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省“跑部”力度前所未有,效果前所未有。以前中央部委说贵州是“不叫不到、不跑不要”,这几年大家“跑部”意识大大增强,“跑部”能力大大提高,“跑部”效果越来越明显。中央对我省的转移支付从年的333亿元增加到年的1050亿元,这尽管不完全是“跑”出来的,主要是国家实力增强了、经济总量增加了,但其中也有“跑部”的功劳。总之,“十一五”期间,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是满意的。受战书书记和克志省长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全省财政工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要充分看到“十一五”我省财政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大灾多、困难多,年的雪凝灾害、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年的特大旱灾,五年就经历了“三个百年不遇”的大灾,而我省基础条件差、抵御灾害的能力比较弱,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困难面前,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从容应对、科学决策、顽强拼搏,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生产总值达到4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31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五年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五年年均增长19.2%;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363.9亿元和5747.5亿元,是年末的2.7倍和2.5倍;铁路通车里程198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07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近15万公里,96.9%的乡镇和29.6%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80元和3470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8.3%。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其中,全省财政部门认真实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应对危机、克服困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要充分看到我省财政工作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一方面,我省与全国、西部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年,我省一般预算收入533亿元,在全国排第25位,一般预算支出1460亿元,排第24位;与西部12个省(区、市)比,上述两个指标我们都处于中下游水平,排第7位。从人均指标看,年,我省一般预算收入人均1406元,仅占全国人均水平3084元的45.6%和西部人均水平2144元的65.6%,在全国排第29位、西部第10位;一般预算支出人均4326元,占全国人均水平5519元的78.4%和西部人均水平5704元的75.8%,在全国排第24位、西部排第11位。另一方面,收支的矛盾还很突出。在收入方面,年我省收入增幅基数较高,今年车市降温、楼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对去年财政增收贡献较大的税种收入增长可能明显放缓。同时,国家将在一些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也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在支出方面,中央增支政策较多,我们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中央明确要求,教育支出要达到生产总值的4%;医疗卫生支出中,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社会保障支出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月人均增加140元;我省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到40%的县,并将试点区域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十大民生工程”,财政投入需进一步加大。以上这些因素将导致我省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四)要充分看到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8月份栗书记、赵省长到工作以后,有了新的风格、新的力度、新的思路,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财政支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改善民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奋发有为,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二、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两大杠杆,财政杠杆具有更直接、更有力的作用。特别是当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更加凸显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这也说明为什么中央要把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而不把财政政策由积极变为稳健。中央在考虑这两大杠杆作用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从全球来讲,世界经济不确定性还很大,如果把这两大杠杆都变成了稳健,我国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复。从国内来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矛盾很多。一下子把两大杠杆都由积极变成稳健,会对整个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中央在考虑这个问题上是非常谨慎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即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继续实行。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大任务: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三是管理好通胀预期。
为了确保完成三大任务,实现良好开局,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非常积极的,到2015年,生产总值要确保8000亿元,力争达到1万亿元。这个目标对贵州来讲是前所未有的,五年要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部门要思考怎么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我省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在这个问题上,重点要把握七个方面。
一是加大力度支持“三农”
农业是基础。为什么我国能够较好地控制目前的通胀,关键是有两大基础,一个是我国粮食连续7年实现丰收,粮价是稳定的。以前我们出现的恶性通胀,就是农业出了问题,农产品价格涨起来了。第二个是我国大部分工业品供给充足,不少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有了这两大基础,现阶段的通胀只是结构性的,不会形成全面的通胀。贵州要脱贫致富、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农业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加大财政支持尤为重要。
二是支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贵州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经济不上去?说到底还是工业发展滞后。今后5年,我省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这个难度不小,前几年都是15%以下,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解决工业问题就是要投入,要技术革新、自主创新等等,这既要靠市场,又要靠财政。我省现在每年拿10个亿重点支持工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等,这10个亿怎么花,值得认真研究。
三是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长期以来,我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6%-0.7%,现在要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这需要大量的投入。
四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贵州发展的瓶颈,一是交通,一是水利。目前,我省高速公路1500公里,“十二五”末要达到4500公里,5年修建3000公里,建高速公路的成本是每公里近1个亿,3000公里就意味着要投入大约3000亿元。在铁路建设方面,赵省长提出了“着眼十年,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思路,符合贵州实际,目前我省铁路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十二五”末要达到5000公里,增加3000公里,修建成本每公里也是约1亿元,也要近3000亿元,仅这两项投入就很大。还有水利方面,按照“三位一体”规划,仅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就要1000个亿。这些建设对于贵州的发展都很重要,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就不能很好的实现。
五是支持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发挥贵州比较优势,做大贵州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这在贵州是个大文章,也是增强贵州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如何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把这方面工作做好,需要我们狠下功夫。
六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贵州穷,既有城市的问题,但主要原因还是县域经济不发达。江西财政总量比贵州多不了多少,但是基层财政比贵州富,老百姓比贵州富,就是因为江西县域经济比我们发展得好。
七是加强基层财力保障
贵州是穷省,穷家不好当,既要保吃饭,还要搞建设,而且现在建设的力度还很大,因此要处理好吃饭和建设的关系。同时,我们既要集中财力抓大事,又要兼顾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好、更有力的作用。要把加大投入和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撬动社会资金,有效解决效益低下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效益和公平的关系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调控作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贵州发挥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基本方向,当然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纠正市场失灵就要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政府的作用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个,一是稳定经济,二是提供公共服务,三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调节收入分配。所以说,市场解决效率问题,政府解决公平问题。贵州的民生问题尤其突出,城乡差别很大,主要是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公共产品缺乏、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因此,政府的责任很大。中央提出要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认为,一是要实现充分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这是最基本的。二是公共财政要发挥作用,努力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东部和西部差别很大,城市和农村公共产品差别很大,贵州城乡差别更大,我省在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任务艰巨。因此,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一定要全面落实好。对贵州来讲,有几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扶贫攻坚。目前我省贫困人口还有500多万人,若按1500元的标准,将达到1000万人,而到2020年我们要基本消除贫困人口。二是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贵州现在仍有1300万老百姓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三是石漠化问题。贵州的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石漠化如果继续蔓延下去,可能部分地区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四是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医改、教育等,都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这些民生建设,需要大家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带着崇高的责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投入到位,使这些问题尽快得到妥善解决。
三、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我以前讲过,财政工作有两大基本任务,一个是解决有钱花的问题;一个是解决花好钱的问题。解决有钱花的问题主要靠两条:一条是加快发展,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条就要靠“跑部”争取,贵州花一块钱,三分之二是中央给的,争取中央支持很重要。解决花好钱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任务更艰巨。李岷同志刚才讲,现在是有钱花不出、花得很慢、花得不够好。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钱不仅要花得出去,而且要花出效益。贵州既是穷省,没有钱花,同时钱又花得不好,存在一些浪费和效益不高的问题。管好财政资金是最大的责任,用好财政资金是最大的本领。因此,财政工作必须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出最大最好效益。具体讲,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完善预算体系。预算是财政工作的龙头,要加快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同时建立预算、执行、绩效、监督、资产五位一体的预算管理机制,做到预算管理科学、规范、合理、严肃。
二是着力健全监督机制。预算要全过程监督,财政资金到哪里,监督就要延伸到哪里,做到横到边、纵到底。财政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内控机制要完善,内部管理要规范。财政资金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按程序审批,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表态,都可以批钱,那财政就乱套了。要做好审计工作,审计财政资金是否产生了效益。三是着力加强绩效评估。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益,绩效评估很重要。现在不少地方财政主要是把钱“批发”出去,到底花得怎么样,缺乏一套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并有效执行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评估要真实,二是要把评估结果作为下一预算安排的依据,
三是要制定奖罚办法,用得好的要奖励,用得不好的要采取一定的制约措施。四是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财政管理工作需要信息化支撑,要舍得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要积极推进“金财”工程,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财政管理的科学性,使财政工作公开、透明、高效。
四、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
努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三个建设年”活动是省委为保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保证“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抓手。财政系统的同志们要积极投身于“三个建设年”活动,做表率、走前列,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查找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走过场。要增强大局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以“三个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队伍建设搞好,提升素质、提高能力、树立形象,把财政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全省财政企业工作座谈会在诸城召开
全省财政企业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5日,全省财政企业工作座谈会在美丽的龙城——诸城市隆重召开。会上,省财政厅企业处姜龙处长就全省2010年财政企业工作和今年的工作思路举措作了重要讲话,全省17市财政局企业科(处)负责人围绕各自的工作亮点和下步工作措施建议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期间隆重举行省财政厅、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和省再担保集团三方战略合作签字仪式,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国健、市政府副市级干部王秀河、市财政局局长王有亭、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和省再担保集团主要负责人等领导参加签字仪式。
姜龙处长强调,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增财源”工作主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同时,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在国家金融政策趋紧的形势下,与民生银行济南分行和省再担保集团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民生银行济南分行承诺在山东省每年投入20亿元,大力支持高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必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省财政厅在我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对我市财政企业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对我们下步财政企业工作的创新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我市财政企业工作更上层楼,再创佳绩。
第四篇: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座谈会,这是财税系统一年一度的例会,也是财税系统每年年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深化工作举措,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工作部署会。刚才看了各个县(市、区)局的交流发言材料,我感觉各地精神状态和工作做得都不错,值得肯定。陈志雄局长也对上半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今年财税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很全面、很到位,我都同意。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上半年全市财政地税工作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下,面对企业效益下滑、政府融资平台清理带来融资困难等诸多压力,全市财政地税系统干部职工上下一心、攻坚克难,较好地推进了财政地税各项工作任务落实,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双过半”,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财税收入量质同升。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地税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四项收入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各市首位,这至少是近5年来的第一次。而且在实现收入总量提升的同时,收入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二,服务发展积极有为。各级财政地税部门紧紧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科技创新、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升发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浙商回归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千方百计出政策、筹资金、优服务、帮企业,很好地发挥了财税职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兑现企业扶持资金5.83亿元,同比增长49.1%;全市地税共减免企业税收2.52亿元,同比增长51.8%。
第三,民生和重点支出保障继续强化。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民生。上半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达到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较好地体现了公共财政服务为民的理念。同时,及早谋划,加大债务落实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上半年市本级完成基本建设收入34.02亿元,其中纳入预算的债务收入29.69亿元,完成计划的87.32%。此外,财政部门还认真落实厉行节约措施,“三公”经费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同比下降了22.5%。
第四,财税改革持续深化。乡镇财政建设、公务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营改征”改革等稳步顺利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工作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投资项目评审等制度进一步健全。特别是乡镇财政建设,省政府、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里在4月份专门召开了乡镇财政建设推进会,并下发了文件,总体上各县(市、区)贯彻是有力的,也有成效。从省财政厅5月底的乡镇财政建设通报情况来看,情况好多了,说明抓与不抓就是不一样,对这件事,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
总的来讲,上半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想的要好,这是全市财税干部共同努力、奋力而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二、正确把握财政地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对形势的分析,我想讲这么几点:
第一,从大方向上说,财政地税面临的改革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改革的呼声很大,而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上台,对改革的决心也很大。财税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交合点,其自身改革的力度必然会大大增强。前段时间我看了楼继伟部长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一书,这本书对当前财税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对财政体制、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未来财税改革提出了一些有启示意义的看法。从这本书中,我们对接下来财政改革的动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是调整收入划分的税制改革。即相关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重新分配,当前,已经明确的有“营改增”,虽然现在“营改增”的增值税全部是地方所有,但这是为了能顺利推行“营改增”中央作出的让步,是过渡性的安排,等“营改增”全覆盖后增值税肯定是要纳入中央地方分成或全部归中央的。二是中央参与政府性基金分成。按楼部长书中阐述的观点,今后中央财政可能要更广泛的参与地方政府性基金分成,这里可能涉及到土地出让金收入将来也要纳入中央与地方分成范围。三是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由于人口、劳动力是全国流动的,而且相对于其它社保基金,养老保险需要信息相对简单,中央有条件全面管理,所以养老保险基金很可能要实行全国统筹,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归属中央(基金结余可能都会收走),支出由中央承担。四是取消出口退税超基数上交和“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政策。五是重新规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部分原由地方承担的支出可能要上划给中央,如边境事务(含国防、武警)、海域管理、食品药品安全、跨区域的河流治理、部分司法事务等。中央转移支付将更多按因素法以一般转移支付形式补助到地方,等等,我说这些什么意思呢?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前,我们的财税改革也正在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对这些问题,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提早谋划,在行动上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牢牢掌握财税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从宏观经济形势看,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带来财政地税工作压力加大。今年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7.7%。而且从当前的一系列宏观经济信号分析,货币政策偏紧执行,实体经济表现乏力,中央政府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盘活两个存量来应对下行的经济形势。一个是货币存量,一个是财政资金存量。在这种政策走向下,我们财政地税工作将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是组织收入的压力。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完成全年组织收入任务的难度将会加大。虽然从上半年的情况看,我市各项收入指标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但是这与我们去年上半年收入基数低、今年上半年不可比入库因素多有很大的关系。而下半年我们将面临上年收入基数高的客观现实,组织收入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二是对债务落实的压力。一方面,大家已经看到了,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对地方政府债务落实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虽然历经整顿,但债务规模仍在顽强增长的事实会让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6月25日,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宏宇在上海一个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接下去将会在5个方面对银行和金融领域风险进行重点监控、防控。其中第一个领域就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首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总量风险,基本的导向是“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严把新增贷款的准入标准。因此,从这两方面因素来看,下半年,我们各地债务融资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第三,从财税管理自身看,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这几年,我们审计在对各地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也提出不少问题,如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部门结余资金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管理欠规范,导致企业重复申报、多头申报,骗取、套取、挪用、滥用财政资金;财政扶持资金扶持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但却也暴露出财政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亟待加强和改进。而且,随着公民民主与法治的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财税管理的诉求也越来越高,如公众对部门预算信息公开、“三公”经费管理等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问题和要求,也是今后财政地税部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问题。
当然,我们在分析压力的时候也要看到我们的动力所在,我们的财税干部队伍历来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敢闯敢拼、勇于进取的队伍,我相信,只要大家能顶住压力,团结协作,我们的财政地税工作一定会再创新业绩。
三、立足当前、狠抓关键,切实做好财政地税各项工作
(一)要高度关注财税改革动向。
前面我说了,当前各项财税改革也正在进入深水区,如何在改革中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加我们地方的利益,需要在座的各位去研究,去分析,去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对地方财税部门来说,怎么强调体制问题都不为过,在体制问题上的吃亏可能会影响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这一点在座的各位局长都深有体会,应对体制的好坏可能影响当地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财力调控。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财税改革动向,要加强对财税改革走向的研究分析预测,要立足长远,趋利避害,按照规范、超前的原则,提前进行适应性调整,努力做大地方基数,以保证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在应对“营改增”改革上,因为“营改增”的增值税以后可能要划给中央或中央与地方分成,这就涉及到基数返还问题,所以当前我们各地要尽量把营业税做大,做到应收尽收。在中央参与政府性基金分成改革上,我们要将历年欠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尽早清缴入库,并将现有已收储的土地按合适的价格尽快变现。因为中央参与分配无非就两种方式,一是中央将基数还给地方,增量拿去;二是不管基数,中央直接和地方分成。不管中央采用哪种方式,都是现在收进来比较好,这既能做大地方土地出让金基数,也能减少中央分成。在应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改革上,各地在可能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不宜做大,结余不宜过多,要尽量将其他社保基金收入做大;支出要做足,因为全国统筹后,中央可能按人头来进行转移支付,做足支出有利于将来得到更多的转移支付。在取消出口退税超基数上交和“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政策(这项改革施行的可能性最大的)改革上,各地这几年要尽量将“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做大一些,出口退税可能要控制一下,这样一抵减的话,补助基数就会有利于我们地方,基数定了后,地方拿不到“增值税、消费税”税收返还,而出口退税则全部由中央负担了。在规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可能出现的改革上,一是要将因素法中的各相关因素考虑充分,如财政供养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地域面积、人均财力等,为将来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打好基础;二是对可能上划的支出,如食品安全、跨区域的河流治理等,近几年要控制支出,避免上划时基数过大。总而言之,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怎样做到地方利益的最大化是财政局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这项工作具有挑战性,也有很大压力,要多方面获取信息,认真把握,认真应对。
(二)要把促进发展作为财政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
经济是源,税收是水,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各级财政地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支撑、保障、引导作用,积极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当前消费需求缺乏新热点的前提下,投资是扩大内需见效最快的措施,尤其是有效投资,既是对经济增长的即期拉动,又是结构调整新的增量,为长远发展增强后劲。那财政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在哪里?就在项目建设上。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各级财政部门要着力抓好两方面:一方面,要在项目选择上把好关。当前,各地都存在项目建设需求大和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难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有所选择,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的关系。要把有限的政府性投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性、财源性项目上来。这几年,我们在投资上落后于衢州,主要是在产业投资上落后了,所以要在产业投资上加大力度。另一个,是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各地要解放思想,对一些公共产品建设,也可以研究体制机制,引进民间投资,这样既可以控制我们的政府债务规模,又可以保障公共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要落实好债务,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上半年,我们各地的债务落实得都不错。但从6月份的金融形势看,下半年的融资形势会趋紧,而且明年的形势会更紧。为保障我们全市各地项目建设的推进,尤其是为明年续建准备,当前各地要抓住机遇,在债务落实上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在银行债务可贷的情况下,各地要尽可能落实债务。对落实的债务,或者达成意向的债务,要抓紧使资金到位。在债务落实上,我再强调两点,一个是各地在债务谋划上既要大胆,又要把握好规模。但在债务操作上一定要细心,不允许成为中央或者省里督查的典型。另一个是要搭好明年的桥,做足、做长下半年的债务。不能在其他地方资金链没断的情况下,你先断,到时候说你这里资金转不动了,出现信用危机了,这个是绝不允许出现的,所以各级财政部门在债务落实操作上一定要细心谋划好。
二是要大力培植税源。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着力在引进名企业、大企业、大产业上下功夫,尤其是一些产业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扶持,如对当前的3D打印技术、机器人产业等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财政部门要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切实引进一批重大的产业和项目,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为后续税源培育打下基础。但另一方面,各地在财政扶持政策制定时,一定要算好账,把好关。首先要对引进产业的可行性进行充分地研判,要真正把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比高的产业引进来,不能盲目地跟从。比如前几年,说光伏产业好,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曾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在欧美“双反”的“外忧”与产能过剩的“内患”交织中,光伏产业急速坠入严冬,全行业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在出台政策前,要加强政策的调研和分析,做好周边地市的横向比较,要对投入产出有一个大概的预期。要注重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扶持资金的设立和实施都必须以绩效目标为引导,首先要明确绩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实时评价,及时调整修订绩效目标,并以此作为财政支持与否的依据。此外,扶持方式应从原来主要对事后的税收贡献的奖励扶持转为主要对企业技术研发、产业调整的扶持奖励。
(三)要盯住年初确定的目标,确保完成全年组织收入任务。
今年,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各县及市直部门的考核力度,对一些指标完成不力的部门,实行末位淘汰。我们的财政收入指标就是其中之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风险凸显,财政地税部门组织收入的压力可以说也不小。一方面,各地要狠抓收入征管。通过加强经济发展走势、宏观政策调整和税收政策变化对收入的影响分析,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要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深化运用“税友龙版”,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要在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上下功夫,增加我们的可用财力。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对执收执罚部门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制定非税收入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步伐。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调控,确保收入均衡入库。
(四)要千方百计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是要大力推行厉行节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中央要求严、群众呼声高、监督力度大,从我们山水自身的财力看,也绝对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把过紧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起来,把财政支出这本“经济账”和作风建设这本“政治账”有机结合起来,以厉行节约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各项规定,严格控制财政一般性支出,努力压缩“三公”经费。要从制度性安排入手,加强公务支出监管,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制度。下一步,市本级将出台会议费、接待费的管理办法,希望各县(市)也要抓紧跟进。
二是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继续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民生事业有新突破,居民生活有新改善。一方面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尽力打足民生预算。另一方面,也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民生支出刚性很强,上去容易下来难。各地要坚持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促进民生事业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我们审计提出问题较多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利用好审计的成果,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要在加强专项资金结余管理上下功夫。近两年,市本级在专项资金结余的清理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013年收回2300万元,2012年收回1700万元。各地也要借鉴市本级的做法,争取在这项工作中能出实招,见实效。此外要加强财政资金申报的管理。现在各地都存在一些项目重复申报财政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解决,就很容易出现腐败问题。目前,市财政已经在做财政专项资金政策评估评价和财政补助项目收集清理工作,包括:建立财政补助项目库、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每一个专项资金都有一个管理办法,没有管理办法的不予安排拨付资金,建立财政补助项目联审联评机制,开发应用财政补助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等等,这项工作值得做。做好了,对财政项目申报的规范管理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保护一些干部,希望能抓实抓好。各县市也要抓紧跟进,多出好办法,切实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起来。
四是要在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上下功夫。要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绩效评估,把绩效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彻底打碎“财政资金不用白不用”的错误思想。要把好预算编制关、分配执行关、使用监督关、评价反馈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增强部门单位理财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和部门,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五)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加强财政地税工作的根本。
干好事业,人是根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单位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财税部门的服务水平,优化财税部门的整体形象。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第五篇:财政工作考察报告
X月X日财政局专题学习考察组一行人赴XX区、XX区财政局就加强财政管理,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学习考察,两区的生动实践为做好我市财政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基本情况
XX与XX区在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和增长幅度上大体接近。与两区的主要差距在于,一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常德不足两区的五分之二,反映了常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工业经济发展不足。二是财政供养人口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常德不足宣武区的十分之
一、雁塔区的八分之一,反映了常德仍然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自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二、主要做法
(一)XX突出完善了三项管理机制,其主要做法是:
⒈完善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市、区两级实行了彻底的分税制。严格分事、分权、分税,按照区域属地原则,将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列为区级固定收入。××年,区级固定收入为亿元,约占一般预算收入的。将项主要税种列为市、区两级共享税种,除所属区域内城市建设维护税市里集中之后,市与区五五分成外,其余所属区域内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项收入,市区一律五五分成。××年,实现共享税收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此外,区级征收管理行政性收费、国资经营收益、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仅亿元,约占一般预算收入的。二是扶植重点骨干税源。从年起建立了部门领导与驻区单位联系制度,优化驻区内的中国福利彩票中心、中国安全印务公司、北京供电公司等家重点单位的周边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吸引和留住本地重点税源。三是促进收入平衡增长。在保护重点税源的同时,平等对待其他驻区企业,鼓励公平竞争,市政府统一取消了税收返还政策,每年根据增长水平,确定左右的均衡增长比例,防止收入在市、区之间调剂和陡增陡降。对于超均衡增长比例部分,市里拿走超收的,年终结算时直接扣除。
⒉完善资金统筹机制。积极探索全口径预算管理方式。从年起就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将事业性收费纳入专户管理。从年起实行综合预算、收支统编,并取消了收支挂钩,以上年收入完成数作为确定当年收入任务的基础,对于收支脱钩后完不成收入任务的单位,政府责成单位主要负责人说明原因,并扣减单位预算拨款。从年起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部门预算,各单位的公共设备设施配备和公用经费严格执行定额标准,财政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后给单位一个控制数,部门只准报送一次。由此造成的项目资金不能到位,完全由单位负责。到今年八月底止,财政预备费没有对各预算单位办理一次追加,对于年底超收的安排主要用于确保法定支出的增长和加大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入。从今年月日起,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统一了单位的津补贴和奖金发放标准。
⒊完善风险监督机制。清理出各种直接或显性债务亿元。从××年起,每年主要从土地出让金、地价收入部分中筹集预算偿债资金万元。今年对土地取消了协议转让,及时提请政府不搞政绩工程,并结合本级财政收支情况,正在抓紧测算、寻找财政资金风险临界点后,向政府进谏,出台控制债务办法。
(二)雁塔区初步建立了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其主要做法是:
⒈设置预算控制备查薄。财政总会计每月拨付预算单位经费的同时,向会计核算中心下达预算执行指标(调整预算时随时追加追减预算指标),会计核算中心按照下达的预算执行指标,结合拨款单,建立预算单位预算经费执行情况表。内容包括各预算单位年初预算数,截至当月累计指标数以及执行数。预算单位支出一旦接近累计指标,核算中心就及时预告预算单位。超过累计指标,则无论该单位账面是否有余额,一律停止报账,从根本上保证了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
⒉严格控制借款。原则上对单位一律不预借资金,对于有特别规定,需要特事特办的项目,督促单位限期偿还或履行报批程序后列支,往来一律不结转下年。
⒊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先按提取政府调控资金,然后再综合预算,同时对收入实行动态监控,化解支出风险。
三、主要体会
本次学习考察总体上感觉收获颇丰。两区不仅在专门课题上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其他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两区特别是宣武区的很多工作走了在我们的前面,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⒈部门预算编制水平比较高。宣武区在部门预算的编制上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底子摸得清。通过《单位基本数字表》,可以对人员编制、车辆编制、办公自动化、办公取暖面积、租用面积及办公桌椅等情况一目了然。如预算单位电脑,细化到了台式机和笔记本,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机型,打印机细化到了针式、喷墨、激光打印三种类型,所有设备均有购置时间。每一个单位的基本数字都非常明确,由此可见,他们的基础工作是非常扎实的;二是表格设置比较完善。每个预算单位填列张表,即部门预算汇总表、人员支出预算明细表、公用支出预算明细表、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明细表、一次性专项支出预算明细表、单位基本数据表。这些表格的设置与我市基本相同;三是定额标准严格明确。该区制定了四大类标准,即:人员经费定额标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按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安排的经费标准和公共设备设施配备标准。有的标准定得非常严格,如对计算机的添置,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每人一台,每台计算机最高限价元,窗口部门服务大厅可配备液晶显示器,最高限价元。因特殊需要配备笔记本标准为:人以下的单位原则上不配,至人单位配备台,至人单位配备台,人以上单位配备台,且每台笔记本电脑最高限价元。计算机仅满足一般办公配置要求,不配语音录入、音箱、耳机、移动硬盘、调制解调器等配件,使用年后方可申请报废更新。对复印机的添置,一般行政单位配备台,公检法最多不超过台,数码复印机最高限价万元,特殊单位最高限价万元,使用年限达年或印数达万张方可申请报废更新。再如办公用房的粉刷标准为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最高限价元,再次粉刷年限不少于年,装修标准为新的办公用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最高限价元,旧的装修每平方米最高限价元,再次装修年限不少于年等等。一个的区级部门预算编成多页的本书,重达公斤。
⒉收入稳步增长机制比较活。北京市、区两级严格执行分税制并停止返税后,市、区两级的招商引资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一味减免税费招商转为统一税费政策,优化办事环境,诚心留商。
⒊支出管理比较规范。宣武区的人员经费比较透明,干部除正常工资外,福利、津贴和奖金实行了统一。公用经费标准普遍比我们要紧,额度比我们要低,有的只有我们的。如对车辆严格按编给钱,且档次较低(每台排气量以下,单价含牌照费、附加费、第一次保费万元以下),用于车辆的经费每年每台万元包干,包括燃料、修理、养路、过桥、停车等费用,保险费平均每台每年元,另由财政统一安排。对车辆的购置,每年由财政部门按使用年后更新原则,提请书记、区长研究一次,同步实施政府采购。会议费除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外,一般不安排会议费。电话费按内设机构及领导职责核定电话部数,每部电话每年控制元,且暂不安排上网经费。单位办公用房严格按标准在区政府审批同意的基础上核实面积后予以安排,不足面积可通过租赁解决,房租按标准审核后安排。对专项支出管理特别规范,区政府不直接接收单位申请资金的报告,一律转财政局受理,除极为特殊情况以外,一律年底视超收情况集中研究处理。
⒋防范财政风险准备比较充分。宣武区的各种建设性负债有近亿元。从去年起,每年从有关专项资金中拿出万元以上筹集偿债基金,到目前为止已筹集亿元。雁塔区对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资金按筹集调控资金,两年约筹集万元。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抓好财政工作的认识。首先是财政系统全体干部统一认识,坚定抓好财政工作的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压头和厌倦情绪,自加压力,扎实工作。系统内部之间应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管理合力。其次是积极宣传。多宣传常德与外地在财政基本状况上的差距,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包括预算单位对财政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形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氛围,坚持少搞或者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压缩高档消费性支出,形成财政与领导之间、财政与单位之间既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又千斤重担千人挑的局面。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一是参照宣武区做法严格制定统一的比较科学的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设备配备标准,能从紧的坚决从紧,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二是做好细化预算的各项工作。在已确定报送人大送审个单位基础上,对适应国库集中支付要求细化预算的单位由个增加到个,对各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搞准,底子要澄清,信息要共享,并做好四本台账(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公用设备情况台帐、专项项目情况台帐、预算外收入情况台帐)等基础性工作,督促各预算单位按轻重缓急排列细化后的专项,在考虑财力可能的情况下,突出工作重点;三是严格控制或减少年中追加,维护和保证部门预算的严肃性。除天灾人祸、抗洪救灾等支出外,一律不搞年中追加。
(三)进一步理顺区、县(市)财政体制。建议从××年起,对区、县(市)财政体制实行适当调整:一是取消市驻区、县(市)企业流转税超基数分成办法,全部留归区、县(市);二是取消市驻区、县(市)企业城建税集中的政策;三是取消对区、县(市)屠宰税收入集中的办法;四是市驻区、县(市)企业所得税部分全部下放区、县(市),但中央、省驻区、县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变。
(四)进一步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规范的设备购置、更新、调剂、报废等制度;二是建立统一的津补贴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预算指标控支制度,硬化预算约束。正常情况下,所有预算支出都应与时间进度挂钩,发现超支苗头,会计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支付局)应提前预告单位,采取相应控支措施。
(五)进一步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象抓招商引资一样,加强与现有骨干财源的联系,建立市领导挂帅、各工作部门包点联系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尽快做大做强。
(六)进一步防范和化解财政的潜在风险。建议市委、市政府从××年起,开辟筹集偿债资金来源渠道,一是预算每年安排万元;二是从城建税收收入中每年安排万元;三是从市本级教育费附加收入中每年安排万元;四是从国土出让收入中每年安排万元。四项合计每年可筹集万元的偿债资金,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做好必要的准备。
财政工作考察报告来自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