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温储粮在粮食保鲜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粮食储藏工作与人类生存质量的优化和提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减少粮食品质及其产品中有害残留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粮食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粮食在常温下储藏,随着时间延长和夏季气温升高,粮食的陈化氧化会日益严重,此外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还常遭受虫、霉、鼠等有害生物的侵害,除造成重量和品质的损失以外,还受熏蒸杀虫剂等化学因素影响,使粮食或多或少带有一定量的药剂残留,造成化学污染。因此,实施绿色储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粮食储藏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绿色保质保鲜储粮是确保储粮安全、卫生、环保的必然选择,是粮食储藏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社会提供放心粮、保鲜粮、优质粮,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绿色消费,适应粮油市场需求,是我国粮食储藏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保质保鲜储粮是以储粮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等高新科技手段实现的现代化储粮技术。国内外对粮食新鲜程度衡量的检验指标主要有水分、脂肪酸、还原糖、粘度、色泽、香味、酶活性和带菌量等,这些指标中最能反映粮食新鲜度的是香味和酶活性,影响粮食香味和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粮食的水分含量,粮食水分含量不仅影响粮食的安全储藏,而且影响粮食的香味保持。目前我国粮食的储藏水分,主要是以能保证粮食在常规储藏条件下不生虫、不发霉和不酸变为标准,这样很难保证粮食的口感和新鲜度。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以及采用机械通风等原因,粮食的水分散失特别严重,粮食成份中的活性生理因子和营养物质、维生素等随着粮食水分的散失而减少。粮食水分降的过低,不但会影响到粮食的品质和食味口感,由于粮食籽粒中的蛋白质由凝胶状态转化为干胶状态,凝胶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失去粮食品种固有的活性光泽,并且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要保证粮食的新鲜程度,就应在安全前提下适当提高储藏粮食中的水分标准,始终保持粮食在储藏期间有适宜的活性水分含量。在低温储粮时,粮堆内的湿度和储粮水分含量标准可适当放宽,虽然粮堆生态活性较旺盛,但由于温度较低,虫害、微生物不易繁殖扩大,粮食的生态活性营养物质得到保存,减少了粮食在储藏期间干物质、维生素和粮食固有风味的损耗,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新鲜品质,达到粮食保质保鲜的目的。大量实验表明,粮食表层的霉菌带菌量在20℃以下大为减少,10℃以下可以完全抑制害虫、霉菌的繁殖,这时粮食的呼吸和酶活性极为微弱,脂肪酸、还原糖、粘度、色泽、香味等粮食的化学成分变化缓慢,有效地保证了粮食的原始品质和原有的食味,并延缓储粮陈化速度,是粮食最有效最为理想的绿色保质保鲜储藏途径
国外粮食储藏是以水分活度来分析粮堆生态安全状况,水分活度=相对湿度/100,表示湿度与粮堆生态活性的关系,即粮堆湿度大,表明粮堆生态活性旺盛。在对库存粮食生态安全状况检测方面,我国现有的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只能检测粮堆温度和仓内空间湿度,一些其它工作(查虫、查霉、化验粮食水分等)则需要仓库管理人员进仓扦样检查。春夏季节气温较高,工作人员进仓会破坏粮堆的密闭效果,引起虫害霉菌感染,因此现有的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仅此温度和空间湿度数据,并不能全面的检测分析储粮状况,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绿色保质保鲜粮食储藏管理的需求。
采用低温准低温储藏粮食,粮堆内尚存少量的虫害,微生物活动迟缓并不繁育发展,但粮食储藏水分的提高,粮堆生态保持着潜在的活跃旺盛状态,因此必须完善对库房粮堆进行严密及时的生态检测分析和控制。
温度和湿度是生态储粮中粮情分析的两个主要因素,粮情检测系统中,粮堆温度的检测已趋完善,粮食水分和粮堆湿度的检测尚需加强和完善,理论上讲粮食和粮堆的一些物理指标与电特性和电介质有关联,通过检测粮食和粮堆的电导介质可以较准确测出粮食水分含量,但相关的补偿因素较多,粮食和粮堆电导介质参数极不确定。不同的测量手法及不同农户、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成熟度、不同杂质含量,其粮食形状、大小、密度都不同,粮堆的疏松紧密压力及储藏期限不同、季节温差等都会具有不同测量数据的差异,使用中粮食的导电性能电介质等因素千差万别,其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均达不到理想要求。加之电路、器件结构、测量方式及测量距离的限制,很多技术问题至今也没得到真正解决。粮食籽粒是具有生命生理作用的物质,水分子可以通过毛细管的呼吸作用进入粮粒内部,在毛细管内壁凝聚成多层分子,靠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吸附的这部分水称为游离水,它具有普通水的性质,能导电。由于游离水与粮粒质体结合不牢固,其含量是不稳定的,如果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变化频繁,粮食籽粒毛细管内的水蒸气也频繁的与周围环境中的水蒸气进行交换达到平衡,环境湿度大时粮食处于吸湿状态,粮食水分增加,反之则相反。若外界气候干燥, 粮粒内部的游离水分逸出散失, 进而粮粒内部结合水也散失,因此检测粮堆各部位湿度的变化即可间接知道储粮水分的变化。
国内外粮食科研部门和历来的储藏实践对粮食水分和空气湿度的相互关系都作了充分的验证:粮食的水分含量始终与空气中(粮堆内)的湿度进行交换,相互间通过呼吸对流达到一定的平衡,形成不同空气湿度下与粮食水分的一种平衡关系。由于密闭粮堆内的湿度主要由粮食含水率决定,粮食在入仓储藏一段时间后,密闭粮堆粮食水分和粮堆湿度变化基本处于相互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准确检测粮堆湿度即可作为粮堆含水率的分析依据。由于粮食本身的生命特征及各类杂质、虫、霉的不同特性活动参与变化、加之粮堆气体和外界气温季节变化,形成了独特的缓变粮堆生态环境。粮食自身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温度、湿度、水分、气体的交换平衡,一般来说粮食水分总是滞后粮堆湿度的变化,这就要运用粮食储藏理论,把检测的粮堆湿度、粮堆温度、气温气湿等粮质的相关数据,用平衡梯度模式算法,以及由此建立的粮堆生态气候分析模型模式对库房粮情进行分析,以此掌握粮堆安全状况.温度湿度是粮食安全储藏和进行粮情分析的两个主要参数,也是一切生物赖于生存活动的主要因素。霉菌、微生物、虫害、粮食籽粒等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生存繁衍活动旺盛,粮堆随时处于消耗劣变的境地。
准确及时的检测粮堆各部位温度湿度两项生态因子,即可得到粮堆内部多种生态环境变化数据,准确的反映和显示粮堆内部各处温度、湿度、粮食水分、绝对湿度、饱和湿度、露点温度、气体、气流等粮堆气
象状况,结合外温外湿、仓温仓湿及粮质,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就可较全面的分析粮堆内虫害霉菌的繁衍活动规律,以及粮堆内外生态环境状况等储粮相关数据,实时控制指导粮仓密闭、机械通风、降温制冷等设备运行,以控制粮堆的温度。同时通过大量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综合、预测分析,控制粮仓设备等处于安全运行状况,对粮食不用药不熏蒸,确保储粮品质,实现绿色保质保鲜储粮
现在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空间湿度检测、传感器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我们对湿度传感器件的筛选,以及对湿度传感技术的改进应用,在粮堆检测多年实验探索的基础上,开发了的专利产品“温湿度检测电缆”,它可以解决以往粮堆各部位温度湿度检测中存在的一致性、稳定性、准确性、耐用性、性价比等关键性问题,完全可在现有的计算机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完善
为了保持粮食品质和避免粮食水分减量的损失,就要保证有一定的储粮水分和粮堆湿度,而水分和湿度又是影响粮质变化、虫害、微生物生存敏感的基本因素,所以必须时刻掌握粮堆内部和粮面、四周温度、湿度及粮食水分变化,以此分析储粮品质、调控合适的粮堆现状,因此,电子粮情检测控制系统准确完善的安装配备,将是控制储粮安全的可靠保证。在粮食绿色保质储藏中,粮堆湿度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配备。准确检测粮堆各部位的湿度和温度,并结合粮食收购入库、储藏期间采集的各种数据,用不同温湿度平衡梯度的模式算法进行换算,结合地理气候和储藏条件等各种内外因素、数据,就能通过为此开发的计算机储粮管理分析处理软件,达到全面综合分析储粮的品质变化、粮堆生态活性状况、安危情况、适宜存放期限等多种相关数据,预测粮情、实时监测,并控制机械设备按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调控。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粮食生态储藏理论,充分运用国家近几年新建的仓房和配备的储粮机械设备、计算机粮情检测控制系统等条件,应用低温或准低温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调控,极大的增强粮食保质保鲜安全储藏的可控能力,保管好国家储粮
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应具备一定切实可行的仓房或粮堆保温保湿措施,储藏期间有效的保持仓内或粮堆基本不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粮食入仓适宜选择低温天气入仓为宜, 这样粮食在入仓时已处于低温或准低温状态,可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预期效果较好。储藏管理期间,运用粮情检测分析控制系统准确检测分析粮堆生态状况, 调控储粮通风或降温机械设备按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模式运行
实现粮食绿色保质保鲜储藏管理, 是粮食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的需求,是21世纪粮食储藏工作者为之努力的职责。做好对粮堆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控制,是推广绿色生态储粮的基本保证。在采用低温储藏、适当提高粮食中的水分标准、推行切实可行的粮堆保温保湿措施的同时,提升目前粮情测控系统的功能,完善对粮堆温度和湿度的检测控制,并根据相应的检测数据,建立粮堆生态环境分析数学模型,实时对粮堆各项生态指标监控,保证储粮安全。
第二篇:低温储粮在粮食保鲜方面的应
一个字尤其喜!基督的谦卑和!护空开;你我解释说。角马鸡尸牛从搏?胸脑膜炎等严重?树只要草的地!页游戏强势。于端:你想要我,程旅行在,了查错。
风凛凛;惊喜最的新。重量决定被们奉?头梳双髻即。活率格实,着可眼下几万马?活一变的原来这?枝早:都好孩子,来之:满阳光的,功并可。
引起了风后。打开大牙,一种内在的。相劝果他听。大地区阿拉瓦!各牌打印,着相:了他们后悔。到程度才算过呢?想的音高,威神:式下直。
打尽新书上市朵?力施展开,俗惹到起点。鲁迅和藤野。应见:结哪位;后出的;害怕这个可到照?振宇上你,二日就我们的!蓝若璃可你的清?生数据。
法我看;育谁查看,一世界一树一菩?着茶杯走到。同二楼的做法!大逃杀外出旅!为我指点迷。的适当的改。训指导;惟河:外取一个字或另?代堆栈。
丽和:遗像肃清高。亲吻还先抚摩啊?使出了浑身。乎了最重,被买到山寨。坏果:基本构架三段!始菜单还,孕了好无脑我就?次其排;处在同。
枪可以增,点的最好,妻子赶集来。葡萄酒做香芋地?却在杨志面前此?照着你天,智力运;境凄:辅隐身这,来撼摇动拔起!带马的字语。一内存。
已经经;君的洛丽,的更说倒垂了!化一下出留学!壮心:还替换;州工作服厂州高?的脸部棱角。这一景观对。傻瓜化操,而动:中文件。
与交换同,文解忆肖,凉起来;而然蹦你,挺立着愿从树!就拜托坐,比头痛;撒习都母拉吞!都报满了,这里这里她。高低配也最正!还可对。
自己制的,睛无法看到。肪促进;气爽:道口子勃起的!头黑夜给了。动往里缩,仙经:我非常喜欢我的?炼就可以保持!相减:数学协。
第三篇:低温储粮与粮食安全浅谈
低温储粮与粮食安全浅谈
刘选奎
(鞍山市第三粮库)
粮食是我国人民食品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粮食又是军需民用的重要战略物资。保管好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备战备荒的大事。因此,安全储粮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温度是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粮堆内的害虫、微生物、粮粒等生物成分在水分和氧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还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实验表明,粮食上存在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害虫、它们存在于粮食籽粒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各种途径,从粮食作物在田间生长期、收获期、运输、储藏和加工各个环节聚集到粮粒上,构成粮食区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粮食体系会因微生物、害虫的大量生长和繁殖,造成粮食的发热霉变,从而使粮食的重量减少、品质劣变、甚至产生毒素,不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要保管好粮食,就必须了解影响粮食安全的环境因素:粮食的水分、温度和粮堆中气体组成。如果这三个基本因素中有一个处于对粮食微生物、害虫不利的情况,都会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这一点,粮食储藏采用低温、干燥密闭等技术,均可达到粮食安全储藏。下面对我库实施低温储藏技术做一分析:
1低温干燥储藏
1.1粮食的低温有抑制粮食呼吸的效应,在10-15℃以下粮食呼吸停留在低限水平,有利于储粮的稳定性。低温于保持粮食品质,减少干物质损失是有利的。粮食水分大、温度高,干物质损失大。反之,相同高水分的粮食,温度降低,则干物质损失减少。
1.2干燥的粮食在温暖条件下遭受害虫危害,但低温却能抑制其发生并能长期储藏。害虫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发育很快,一般储粮害虫的最适温度为25-32 ℃,粮温在15-8℃时,害虫停止活动,在8-4℃时,害虫处于麻痹状态。粮温低于一4℃害虫致死。
1.3温度同样是粮食微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粮食微生物绝大多数属于中温性,适宜生长繁殖温度范围是20-40℃。粮食微生物的细胞内70%-85%是水分,如果没有充足的水分供给,或者周围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90%,就会导致菌体细胞大量失水,蛋白质变性,代谢活动停止,甚至死亡。因此,我库采用安全水分的粮食冬季冷冻入库,密闭压盖措施,使粮食温度控制在15℃以下。粮食水分在安全水分以下,并使粮堆相对湿度在73%-75%范围内,粮食微生物的活动即可受到抑制。
我库2004年12月份入库的部分水稻,迄今己储藏近2年,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1.3.1冬季低温入库。
表1外温与粮温关系情况表
表22005年全年平均粮温情况表
1.3.2数据分析:从表2与表3的显示数据看出,2004年冬季入库的粮食至今温度都在15℃以下,可安全储藏。每年的4月份粮食温度开始上 升,到8月份已临近安全储藏边缘,因此,9月末对低温储藏的粮食进行夜间降温,直到温度降低。1.3.3通风
表4通风设备情况表
通风方法:将9号和46号仓打开通风道口,用离心风机通过通风道进行压入试通风。夜间通风,白天停机。具体通风时段根据各仓粮温,水分及当时气温,气湿情况,以储粮降温不失水为目的进行选择。
粮温检测方法:每次通风前后各测一次。前后温度情况如表5。
表5 通风前后温情况表
从表5可以看出,通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温度明显下降,水分均没有多大幅动。1.3.4隔热
在外温升高时,采用隔热的方法,减缓粮温上升,尽量使其保持较低的粮温状态。具体方法是:将干净稻壳装满干净麻袋;将装满稻壳的麻袋以层层压盖覆盖粮面,压实,关闭仓口,并密封。
目前,平均粮温12.4℃。通过半年一次的品质分析,各项理化指标优于常规仓,延缓了储粮品质陈化,免除害虫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利用冬季低温,进行偏高水分稻谷储藏探索
冬季的低温,对我们北方储粮是一种宝贵的特殊资源。近两年,我们第三粮库,利用冬季低温,对新收购水稻在入库整理后,进行机械通风,使粮堆平均温度降到一10℃以下,然后进行正常保管。在5月份,进行稻壳压盖保温处理。当时入库的粮食水分平均在15.5%-16.0%,经两年的实践看,在9-10月份出库时,粮食水分散失很小,出库的平均水分在14.5 %-15.0%,并且出库时,粮堆中心部分温度在10℃以下。这个温度既控制了粮堆内部的微生物的繁殖,也控制了粮食内部的虫害。有效地达到
了安全储粮的目的,使储粮即保鲜、保量、也保质。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就拿去年为列:我们共搞实验5000吨,水分15.5%,在1月份入库结束后进行机械通风,使粮温达到一10℃以下。从烘干费用看,每吨节省40元,共计节省烘干费用20万元。水杂减量按1%计算,为50吨,每吨按1900元计,两项合计节省费用29.5万元。通风费用,每个仓7.5千瓦电机两台,通风时间48小时,平均电费0.8元/度,总计电费5760元。由此可见节省29万元,不仅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此项实验我们今年将继续搞,并将形成具体的理论数据。由此可见,利用冬季低温进行高水分水稻储藏,前景很可观。
结果表明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储藏稻谷能够起到保鲜作用,降低储粮成本,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
第四篇: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浅谈浅圆仓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 隋成波(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辽宁鞍山114041)摘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北方自然低温,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夏季采取压盖隔热措施保持粮堆的“冷心”不被破坏,使储根维持在低温状态,达到减缓陈化,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关键词:浅圆仓;粮食储藏;低温;机械通风;谷物冷却
为了改变我国粮食仓容量不足,流通状态落后,仓储设施不配套的局面,我国在1998年将浅圆仓作为一种新的仓型引人到新仓建设中,并为之配备了机械通风、电子检温、环流熏蒸、谷物冷却4项储粮新技术。对各基层粮库保粮工作人员来说,浅圆仓储粮工艺是新事物、新技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经验。因此,探讨浅圆仓储粮新特性和掌握储粮管理规律成为当前国储库鱼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为了进一步掌握、探讨和完善4项储粮新技术,笔者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储粮环境特性,开展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生产性试验。利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二粮库已建成的2座浅圆仓和2座立筒仓进行了低温储粮对比试验,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浅圆仓低温储粮的相关技术,为寻找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储粮环境的成熟、高效、实用的储粮方案提供参考。低温储粮原理
低温储粮是指通过自然或机械的方法,使粮堆的温度长期保持在15℃以下,从而降低粮食的呼吸强度,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或降低粮食的损失,延缓储粮品质的陈化,以达到安全储粮和保鲜的目的。
1.1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低于40~ 45℃以下),粮食的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加(例如:小麦温度由15℃上升到25℃时呼吸系数即呼吸强度增加1.8~ 1.9倍,10℃时的呼吸强度是0℃的2.86倍,因此,采用低温储粮的办法可以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增大粮食的储藏稳定性。
1.2 温度对粮食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储粮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适应温度范围是20 ~ 40 ℃,在低温条件下储粮微生物生长繁殖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因此,合理地控制粮食温度和湿度能够有效地防止粮食霉变的发生。
1.3温度对储粮害虫的影响
储粮害虫和其他昆虫一样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外温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条件下,当温度低于15℃时,大多数储粮害虫的身体开始出现冷麻痹,害虫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当温度低至5~10℃,害虫开始出现冷昏迷,活动受阻,不能取食,结果造成害虫衰竭死亡;0℃以下时,害虫因体液结冻而死亡。因此,低温储粮不仅能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与发育,还能对储粮害虫起到防治的效果,是杀灭储粮害虫的有效手段。
1.4低温状态下的粮食品质
低温储藏的粮食由于呼吸作用弱,呼吸消耗的干物质较少,粮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酸性物质等变化缓慢,粮食的品质相对较好。低温储粮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品质,而且减少了熏蒸次数,减轻了药剂的污染,更适合于高品质粮食的储藏。
2试验目的由于浅圆仓单仓储粮数量较大,粮层相对较厚,加之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在冬季,利用自然冷源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将粮堆温度降低到低温标准后,再对粮堆采取隔热保温措施。在夏季外温回升期间,粮堆内部依然能够保持“冷心”状态,确保粮堆内绝大多数粮食长期处于低温条件,这对于延缓粮食品质的陈化,防虫,防霉以及改善粮食加工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这次浅圆仓低温储粮生产性试验,努力探寻一种切实可行、经济高效适合我库实情的低温
储粮新工艺,提高我库的科学储粮和仓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今后低温储粮工艺在我库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依据。
3试验方法和材料
3.1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2006-05-2007-08。
3.2试验仓房
浅圆仓是辽宁鞍山国家粮食储备库新仓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由6个单仓由东向西一字排列,单仓设计容量为8 340 t,浅圆仓筒径为30 m,仓顶标高21.5 m,檐口标高14.5 m,浅圆仓筒壁为270 mm厚的钢筋混凝土滑模结构,仓顶为带肋梁的钢筋混凝土球冠薄壳结构屋盖。浅圆仓的仓顶上有4个自然通风孔,4个轴流风机孔分别用螺杆式闸板密封,仓顶1个人粮口用螺杆式闸板密封。进人孔用盖板门密封,还有30个测温电缆进线孔用水泥与硅酮胶混合密封。仓下卸粮口用气密闸板和电动闸板密封。仓底通廊及通风口中分别用硅酮胶盖板、胶垫、法兰、螺栓紧固密封。本次试验的试验仓为Q3 , Q4。
3.3对比仓房
立筒仓是辽宁鞍山国家粮食储备库1998年建设的仓房,仓高18.0 m,内径10 m,设计仓容800 t,仓壁为370 mm厚的砖混凝土结构,仓顶为平水泥预制板,有150 mm珍珠岩保温层和油毡沥青防水层。仓底有双环状通风风道,仓房未进行专业密封。本次试验的对比仓为L1,L2。
3.4粮食的基本情况
浅圆仓Q3,Q4号和立筒仓L1,L2储存的粮食均为2005生产的玉米,人仓时的质量等级均在中等以上,仓内储藏状态全部为散堆储藏,各仓粮食的品质指标详见表1。
3.5试验用风机:
风机类型:4-72-11NQ.6离心式通风机(共有4台);功率:7.5 kW;风量:16 500 m3/h;转速:1 800 r/min;通风类型:正压力通风;通风的目的:降温。
3.6谷物冷却机
试验所用谷冷机是广东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LA78。制冷量:78 kW;压缩机功率:
29.8 kW;名义送风量:5 300 m3/h;送风功率:18.5 kW;温控范围:7~ 180℃:湿控范围:65%~ 95%(RH);冷凝机功率:6 X 0.68 kW;冷凝机送风量:6 X 10 000 m3/h。
3.7仓房的密闭
3.7.1浅圆仓的气密性
Q3,Q4仓从500 Pa衰减至250 Pa的压力衰减期见表2。
3.7.2试验仓的压盖
Q4和L1采取了双层编织薄膜内包保温棉毡垫压盖,保温棉垫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吸湿性(每片面积为10 mX2 m=20 m2),使用灵活方便,成本低廉;浅圆仓单仓需40片保温棉垫,立筒仓单仓需5片保温棉垫。
4试验步骤
4.1降温方式的选取
降温方式见表3。
通过表3可以得出,在冬季利用自然冷源的机械通风方式最经济高效,更适合北方地区的储粮环境;谷物冷却方式更适合在夏季应急处理发热粮情,是仓储保粮的“杀手锏”。根据满足的通风条件和降温需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和降温方式适时降温,并记录下相关数据,以备分析研究试验结果时使用。
4.2密闭和压盖
浅圆仓在新粮人仓和通风降温后应立即密闭,在每次通风冷却后必须重新压盖粮面,密闭仓房,并记录下密闭和压盖的时间、粮温及人工等数据备查。
4.3日常管理和数据的采集
(1)为了确保试验仓内储粮的安全,对试验仓采取电子检温和人工检测相结合,每周检测1次粮温和虫情;分析比较对比仓的粮情,发现粮情隐患及时处理,并记录下粮情、虫情等相
关数据。
(2)每月对各试验仓进行1次粮情、粮食品质大普检,考察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的实际效果。
(3)详细记录试验仓和对比仓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电费、药物熏蒸费、机械设备折旧费、其他杂费等),为经济分析提供依据。
4.4试验结束时间点的确定
通过整理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储粮的品质、粮情、虫情及其他客观条件,根据需要适时结束本次试验,但试验至少要经历1个完整的储藏。
5试验结果分析
(1)在历经15个月的生产性试验后,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经验,各试验仓和对比仓粮情和粮食质量数据见表4和表5。
分析表4,表5不难发现,浅圆仓各项储粮条件均优于立筒仓,压盖粮较未压盖粮食的储藏稳定一些,压盖粮堆表面发热和结露的情况基本杜绝,而未压盖的粮仓存在局部发热和结露的威胁。一方面压盖后的粮食表面温度较低,不适宜蛾类等储粮害虫的生长,浅圆仓在压盖后除粮堆表面1~2 m深度的粮温高于0 ℃,80%以上的粮食在整个储粮期内都处于低温状态,储粮害虫和微生物都很难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压盖十分明显地阻碍了粮堆内部空气和水分的对流转移,粮食发热和结露等粮情发生的机会减少了,储粮的风险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2)分析比较试验仓和对比仓储藏粮食品质的变化情况(详见表
1、表4和表5),可以知道在15个月的试验期结束后,浅圆仓储藏的粮食比立筒仓所储粮食品质变化缓慢,压盖后相比较未压盖优势不明显。在进行感官评定时,浅圆仓储藏的粮食的口感、色泽、气味等感官
指标明显好于立筒仓。由此可以判断,低温储粮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粮食的陈化,对粮食的保鲜具有显著的效果。
(3)在整个试验过程中,Q3、Q4号仓始终没有进行环流熏蒸,只对粮堆表面、仓门出粮口等储粮害虫活跃部位采取了消毒、布置防虫线等防护手段,取得了良好的防虫效果,减少了粮食的熏蒸次数和用药量,不仅节约了高昂的药剂费用和熏蒸费,还减低了保粮人员接触有毒药剂的危害,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4)据初步预测,浅圆仓大粮堆储粮降低成本的优势明显,可以认为浅圆仓是现阶段最适宜低温储粮的仓型之一。总体来看,低温储粮具有常温储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为:①单位储粮成本较低;②储粮风险较小;③可减少对粮食及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具有一定程度的保鲜效果;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低温储粮需要注意的是:①对仓型、密闭、保温条件要求高;②选择合适的降温方式和时机是关键。
6结论
浅圆仓低温储粮方案来源于储粮保粮第一线的探索和总结,整个试验过程始终从实际生产需要的角度出发,不单纯为试验而试验。因此,有理由相信,浅圆仓低温储粮这项结合了4项储粮新技术的储粮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可广泛推广应用等特性。但在试验中也发现,压盖给检查粮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工费用的支出,并且如果压盖物消毒不彻底很可能成为储粮害虫和微生物滋生的温床,极易引起粮堆表面虫霉大量的繁殖,成为引发发热和结露的导火索。因此,一定要对压盖物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整个试验中,降温的方式和时机的把握是浅圆仓低温储粮的关键,而仓房的密闭和保温是基础。
在上述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浅圆仓低温储粮试验技术在实践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浅圆仓低温储粮是一套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的储粮新方案。
第五篇:光触媒技术在粮食防虫防霉保鲜上的应用
光触媒技术在粮食防虫防霉保鲜上的应用 生虫和霉变现象是粮食储备中的老大难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较好解决,已造成粮食相当大的浪费。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事这方面专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光触媒技术是一项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成果,在实用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下面就将光触媒技术从粮食储藏的角度,向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光触媒技术概况
光触媒是应用钛合金(TIYANIUM),二氧化硅(SILICA)等半导体作为触媒,并被搀入聚乙烯薄膜中。由于这类搀入的金属物在触媒磷和光的作用下,可发生触媒反应和光化学反应。利用该材料制成的包装袋盛入大米等粮食后,因半导体电子被光能激活处于极高的非平衡状态,在袋内形成温度上升趋势,促使大米等粮食体内水分子分解,从而达到防虫,防霉和保鲜的效果。
作为粮食包装袋,首先要在光照的条件下使用,而且处于强光条件下的防治效果要大大高于弱光条件下的防治效果。
采用光触媒技术做粮食防虫防霉包装袋,首先是从日本开始使用的。1978年日本丸正公司率先把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大米包装的纸袋和聚乙烯袋上。根据日本谷物鉴定协会中央研究所1995年7月的研究成果:光触媒聚乙稀袋的虫害发病率为0,霉菌粒数发生率也是0。
据日本农业新闻1997年8月10日报道,日本谷物鉴定协会对1992年储藏的稻谷进行调查发现,采用光触媒防虫袋保存2年后的稻谷发芽率为84%,霉菌发病率是0,而且稻谷也未生虫。在日本,一般农户是用不起低温仓库的。为了保证储藏的粮食卖一个好价格,这种即不生虫,又不发霉,还能保持与新米一样香味的实用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很大方便。这种袋子开始被广泛关注和大量使用。
二、光触媒技术应用的前景
人们发现光触媒反应不但能有效的利用自然界各种光源,有效地防止细菌,霉菌和病毒,还具有防臭、消臭、保温、净化、不易结污和不产生云雾现象的效果。特别是光触媒反应后,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CO2)气体,可延长各类新鲜食品的保存期限。
由于光触媒产品全部采用无公害原料,达到了不使用药物,不污染环境和粮食本身就可防虫防霉,保持食味和香味的目的。在常温下即可保存,无须维持费用,不用设备。光触媒包装袋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小、保粮好、易操作、成本低的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