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

第一篇:《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

《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

要读懂、读通一本好书,尤其是一本小说,对人物、事件及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必须得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称得上是读书。所以以下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在人物分析中,我主要举三个典型角色。首先说说主人公男一号米歇尔•施托戈夫。从个性上来看,他是一个忠诚、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信使”。他接受了沙皇交予的重大使命,并发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由此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无比忠诚的好战士——沙皇的信使。说他坚强,这是令我们深深折服的一点: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如乌拉尔山;越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大河,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贝加尔湖;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如在额尔齐斯河被追兵刺到河里,被河水卷走,幸亏一个农民救起了他••他很勇敢,居然趟过了毒气弥漫、草过头顶的坎贝巴沼泽地。且这时正处夏季,到处都是蚊子和牛虻,因此免不了被叮得全身都是红点。可马却受到了惊吓,发疯似的向前飞奔,不时惊跳或停下,但遇上了米歇尔这样高超的骑手,它也只能乖乖就擒。他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勇士!与此同时他不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相反他还是个机智勇敢、很有爱心的人。他得知女主人公娜蒂娅独自一人千里迢迢去探父,就主动接近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爱护她,后来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为夫妻。对自己的母亲,他也很是牵挂,在叛徒奥加勒夫要伤害她时,他不顾生命安全,冒死保护母亲,令人感动落泪。所以作者塑造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非常成功,我们今后有从事写作方面的应学习借鉴它!

再说说那个叛徒奥加勒夫,他则是一个凶狠、狡诈、狼子野心的反面人物。为了逼米歇尔母亲指认自己的儿子,他竟凶残地令人用皮鞭抽老妇人,这足以体现他凶狠的个性。他很狡诈,化装成商人去打探信使的消息,还想出种种计谋来引诱米歇尔现身。同时,他又是一个野心家。他因参与了一些阴谋,两年前被大公殿下革掉了军官的职务,流放到西伯利亚。后来他煽动游牧民叛乱,找鞑靼人参与对俄罗斯的密谋。他想占领伊尔库茨克,并报仇杀死伊尔库茨克大公,可想他的野心有多大。

最后说说那个善良的少女娜蒂娅,她是爱的化身,是上帝派到米歇尔身边的“天使”。他对米歇尔不离不弃,无论是他奔波的路途上,还是他“失明”的时候。她宽容、理解米歇尔,别人误解他时,娜蒂娅站出来劝慰他、支持他;米歇尔从不对她说出自己的身份,她也能理解不会过问,一如既往地相信米歇尔;她还在俘虏营中好生照料米歇尔母亲,尽管她们俩并不认识。在娜蒂娅的身上永远都散发出纯洁、可爱的迷人芳香,这也是一个凡尔纳成功塑造出来的美丽人物。在事件分析中,我不能不提到一下这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谈谈米歇尔与娜蒂娅结为“兄妹”的故事,其实这事也算得上是突然事件,这也得益于作者的巧妙构思。首先米歇尔一直担心娜蒂娅的安危,而此时他两分散了,再者有娜蒂娅在身边,还可以打消别人的疑问,减少暴露信使身份的危险。当米歇尔准备出示身上的通行证时,看到了失望地坐在长椅上的娜蒂娅,所以他知道是因为没有通行证的缘故。与此同时,娜蒂娅也看到了他,就仿佛看到了希望。不多时,米歇尔就拿着一张通行证走到了娜蒂娅身边,并说:“妹妹,我们获准继续去伊尔库茨克。”从此两人就如同亲兄妹一样,彼此互相照顾,直至后来更近一步,结为连理。

再说说“一只野兔横穿马路”的故事,在俄罗斯有一种说法,野兔穿过马路,外出的人要倒霉。这是尼古拉告诉米歇尔他们的,当然这很可笑,不过他们还是安慰尼古拉没事。但没想到,几天,仅仅几天之后,就应验了,他们碰上了鞑靼兵,并且还被抓。他们这些俘虏被残酷地虐待,米歇尔被绑到了一匹瞎马上,他们还用鞭子和石头打马,搞得马乱走乱撞,最后驮着米歇尔掉进了一个三四十米深的大土坑,马两条腿断了,而万幸的是米歇尔丝毫没有受伤。尼古拉也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最后被活埋,令人扼腕。这让人看到了叛乱分子的可恶,而千千万万像米歇尔一样的人为捍卫俄罗斯与之展开激烈的斗争,胜利一定会属于米歇尔他们的,小说的结局也印证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人绝不会有好下场的。接下来要关注的是小说的背景,也就是小说中人物所处的环境。纵观整部小说,信使都处于很不利的环境,你看,他要去的伊尔库茨克距莫斯科有三千四百俄里,路途遥远,还得越过几座高山,渡过许多大河,有时还要进入沼泽地,前进的道路有多艰险就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他还要通过广阔的敌占区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是在冒生命危险呀!自然环境是相当地恶劣,比如在翻越乌拉尔山的时候,电

闪雷鸣,还刮起了暴风,一些树木都被刮断了,不时落入山谷中。而山上的巨石也滚落下来,眼看着马车被击中,娜蒂娅也会被砸中,米歇尔冲到马车后,背对着马车将它推出了险地。在半夜还下起了雨,此时几个人哪还有一丝睡意,这时,一道闪电击中了离他们仅二十步远处的一颗松树使它燃烧起来。对他们而言,这种场景不亚于是一场噩梦,太恐怖了。还有一个场景更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环境的恶劣,那是他们到达目的地前的最后一步,坐木排过河,那是因为木排在河水中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而即便是如此,他们趴在木排上还是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此时气温越来越低,已零下十多度了,米歇尔不是担心自己受不了严寒,而是害怕木排会被冰坝拦住,这样就只能采取冒险行动了。除此之外,因为在一些宗教节日里,人们会将石油倒入海中,然后点燃,看起来十分壮观。可是如果现在燃着了,河面便会化成火海,这将是一次可怕的灾难。有这些就够令人头疼的了,他们还遇到了一种凶狠的猎手——狼。原来狼群闻到了木排的气味,便过来袭击,因为顾忌到岸上的鞑靼兵,他们不敢使用火器对付狼,只能眼睁睁等狼群靠近,再用刀或赤手空拳与狼搏斗。到凌晨时分,木排撞上了一座厚厚的冰坝,后面的浮冰压上来,木排挤在中间动不了,这时他们被发现了,子弹朝木排射来,人们一片哀叫声。米歇尔和娜蒂娅躺倒了一块浮冰上,并快要爬到岸上时,娜蒂娅突然尖叫了一声,掉到了水中,米歇尔都感觉上帝抛弃了他们。他们的境遇绝对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了,但这些困难都可以一一被克服,因为他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们不可以比敌人先倒下。

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叛徒奥加勒夫自己都化装来打探消息,再加上沿途不时可以碰上叛军,所以信使的使命要想完成有何等地艰难。虽然俄罗斯的军队远比叛军强大得多,但由于相隔太远,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靠信使提前向伊尔库茨克大公报信,以做好准备。因而米歇尔的处境相当危险,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又要不使信使身份暴露,而这也正好充分地体现出他的坚强与勇敢,沙皇选他做信使绝对称得上是个睿智的决定。

通过简略分析了一下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事件、环境,加深了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与感悟,我懂得了米歇尔他们的忠诚与善良,也看到了奥加勒夫的奸诈与丑陋;我也体味到在困境当中米歇尔他们的坚忍与不屈,互相的支持与理解;当然也欣赏到凡尔纳奇巧的构思与联想,鲜明的人物个性与丰富的故事情节。

至此,我的读书报告已到煞尾阶段,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读者能接触到凡尔纳的作品,不仅仅是《沙皇的信使》,还有我们听过的《海底两万里》等,我想读者一定会被他丰富的幻想所打动,并从中获益匪浅!(作者 阮志军)

第二篇:《沙皇的信使》读书笔记

读《沙皇的信使》之巧妙构思

整部小说以主人公米歇尔·施托戈夫的遭遇为主线,将小说的内容铺展开来,向我们读者讲述了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故事,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小说的构思十分巧妙,几乎每一个小故事都包含着偶然,或者可以近乎说是奇迹了。一次被河水卷走,却被一个农夫救起,总算捡回来一条命,这该算是一奇;而他伤好进城又不巧碰上不能相认的母亲,戏剧性的是还同时遇上叛徒奥加勒夫,又是一奇;娜蒂娅在众多俘虏当中又结识了米歇尔的母亲,两人最后一起聊到了米歇尔,由不相识走到了相识,够奇特吧······这些奇特的细节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不如归于作者精巧的构思。

我觉得还有些安排很令人不解,也就是太巧了,就比如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两个记者总能“偶遇”米歇尔他们,从信使出发前往伊尔库茨克开始,那俩人就像是跟上了他:翻山越岭的时候有他们;一起被抓的时候有他们;哪怕在小小的木排上做最后的斗争时还是有他们······他们不是俄罗斯人,只是记者,却跟着米歇尔一路奔波,两人的敬业精神确实值得鼓励。而儒勒·凡尔纳之所以这样子安排这一个个“巧合”,我也不好瞎揣测,可能有这两个记者的情节更能增添小说的戏剧性,更深层次的意蕴也不必深究了。

小说中我觉得强烈地表达了真善美、假恶丑的对比,好人就好像在冥冥中有人在保护他,为他祈祷似的,否则的话米歇尔不知死多少回了。尤其在眼睛受伤中,作者竟奇巧的想出是米歇尔对母亲充满爱意的泪水保护了他的眼睛,令人拍手叫绝!

一部小说有如此多巧妙的构思,成功是不可避免的,愿《沙皇的信使》能带给广大读者更多的享受与体悟!(作者 阮志军)

第三篇:《沙皇的信使》读书笔记

读《沙皇的信使》有感之“人性的美好”

读了这篇小说,我更加坚信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还是占多数的,尽管人们有的时候可能会犯点混,就像小说中那两个记者一样,但他们的本性还是善良的。所以我从这篇小说中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唯有如此社会才能进步,生活才会幸福。既然说到了那两个记者,法国记者阿尔西德·若利韦和英国记者哈里·布朗特,他们二人职业相同,却在之前总合不来,相互忌恨,这就是我在开头说的“犯浑”。后来他们俩和米歇尔一起被俘,而且英国记者哈里受了伤,肩膀中了弹,没想到一直是自己对手的法国记者阿尔西德承担起照料他的任务。一路上他都鼓励哈里说伤口只是擦破了点皮,有他在身边照顾很快就会好的。而且阿尔西德还掏出笔记本与哈里分享,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俩的命运已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不再相互嫉妒了。

尤为感人的是娜蒂娅照顾米歇尔母亲的情节,要知道那时候她俩相互都还不认识,可善良的娜蒂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料米歇尔母亲的责任,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比如:在路上,她一直搀扶着老妇人;而老妇人不愿去领发的食物,她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儿分开两人食用。这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让两位米歇尔最牵挂的人相聚到一起。

同样善良的还有尼古拉,他是在赶马车的半路上遇见的二人,当时他的马车本来是载不了三个人的,但在知道米歇尔的眼睛瞎了后,便让他们上了车。而且他慷慨地将食物分给了他们,而且与他们一路同行,成为了好朋友。我想说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善良的人是永远不会孤独的。

还有一个为俄罗斯的利益贡献很大的人便是娜蒂娅的父亲——瓦玺力,他虽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当起了医生,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勇敢、影响力很大的人。他将流放犯组成一个分队,自己被推举为队长,而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率领大家守护城门。从中可以看出他人性的美好,虽被放逐,仍不忘忠诚于国家。

这些善良的好人都是“大写”的人!(作者 阮志军)

第四篇:《沙皇的信使》读书笔记

读《沙皇的信使》有感之“忠诚”

小说当中的“沙皇的信使”米歇尔•施托戈夫无比忠诚,堪比咱中国的岳飞,精忠报国,血撒疆场 „„他向沙皇发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之后化名商人尼古拉•科尔帕诺夫踏上了从莫斯科前往伊尔库茨克的三千四百俄里,沿途历尽万千磨难,行过草甸沼泽,但他却从不畏惧,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怀揣着一颗无比忠诚的赤子之心!

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更将米歇尔的忠诚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从中截取几个故事来看看吧。为了完成沙皇交给他的任务,他忍气吞声:被叛徒伊万•奥加勒夫抢走了本来属于自己的马,而且还挨了他的一鞭,那时他本想与他决斗,平生哪受过这等欺负。可是他记得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誓言: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他这一忍却不被人所理解,别人都说他是懦夫,可想而知当时心里有多委屈,但为不泄露信使的身份,他忍了。这时还好有身边的娜蒂娅陪伴在他左右,并替他擦去了屈辱的泪水,我觉得这就是又一个“韩信”!

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足以体现他忠诚的情节,我想看过这一段故事情节的读者大多会有想哭的一种冲动,是为他的隐忍和使命感落泪。在他进城买马的时候,不想同时碰上了叛徒伊万•奥加勒夫和母亲,更让人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的是母亲认出来他,而他却不能与母亲相认,告诉母亲她认错人了。而天底下哪个母亲会连自己的儿子也会认错?这道理她自然也明白,所以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有理由不能相认,并配合他告诉军官说认错人了。尽管奥加勒夫后来产生了怀疑,并下令带走老妇人。而这一切都被米歇尔看在眼里,我们都能想到做儿子的他内心有多痛苦,母亲被抓却不能施救,煎熬啊!

同样忠诚的还有娜蒂娅父女和尼古拉等一干俄罗斯公民,他们与信使并肩战斗,虽然其中历经许多曲折,但大家都怀着一颗颗忠诚之心,为国家的荣誉而战。小说中的“女一号”娜蒂娅陪着恩人哥哥米歇尔(后来的至爱)翻山越岭,趟河行船„„他们两人在过额尔齐斯河的时候,不幸被鞑靼士兵发现了,米歇尔被河水卷走了,而娜蒂娅被抓走,这使得信使的使命被迫中断了几天。好在米歇尔大难不死,被一个农民救起,但昏迷了三天才醒,这样的险情他们在以后的日子成了家常便饭。

后来他们又多了一个帮手,热血青年尼古拉,当起了他们的车夫。他对伊万•

奥加勒夫的反叛罪行深恶痛绝,表示尽全力帮助他们完成使命。一路上,快马扬鞭,三个人有说有笑地迎接接下来的风风雨雨。虽然最后被那些可恶的鞑靼兵活埋,很悲惨,但还是让米歇尔他们找到了,好好安葬了他,为他到天堂祈祷。他也尽到了作为一个俄罗斯人应有的爱国义务,让我们为这些可爱的义士敬礼,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诚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去建设心中最最伟大的祖国

母亲!(作者 阮志军)

第五篇:北疆信使

附件1:

北疆信使

张德义,男,196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伊春地区邮政局嘉荫县青山乡邮政支局乡邮员兼支局长。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黑龙江北部边陲嘉荫县青山乡凹凸不平的坎坷山路上,无论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呼啸的严冬,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身穿邮政绿色制服走村串户的中年汉子,他就是嘉荫县邮政局青山乡支局的乡邮员张德义。今年52岁的他承担着13个投递点,2000多户的投递任务。在20年里,他行程邮路35万公里,投送邮件报刊60万份。为自己平凡的人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7年被邮电部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称号;2001年荣获黑龙江省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标兵、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优秀乡邮员荣誉称号。

尽职尽责,乡邮路上的“铁脚板”、“活钟点”

张德义,一个杰出而又普通的邮政人,他的事迹在北部边陲的这个小镇上广为传扬,予以讴歌。

1988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张德义以劳务工的身份被聘入局,此时的他兴奋得一夜没合眼,成为一名绿衣使者走进千家万户。从此他便踏上了这条充满理想而艰辛的乡邮路,与邮政结下了不结之缘。

张德义所担负的邮路地处半山区,邮路往返全程49公里,其间有1/2的路是一到开春或是雨季就“和泥”,到了冬季就“溜滑”的山道崎岖难行,到了雨天或雪季不要说推自行车,就是空手走也足以叫人心惊,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年中张德义共走了10多个“长征路”的里程,被称为“铁脚板”、“活钟点”、“北疆信使”“边陲的鸿雁”。

不计报酬,不断延伸着脚下的乡邮路

张德义每天都能准时到达各村屯,到了晚上却不然,有时为了多收订报刊,就得耽误1-2小时,晚上7点钟以后才能归班。经他手投递的报刊及信件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即便是一封平常的信件,收信人的邻居要替他捎回,他也会婉言谢绝。宁愿跑上几十里的路,也要亲自交到收信人的手里。因通往建华村、建边村的路是夏季泥泞、冬季溜滑的山间小路,所以,局里规定这2个地方改为“自取点”就是由用户派人到青山支局去取邮件和报刊。张德义认为这样做不仅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还容易造成邮件、报刊的积压和丢失,就主动提出把这2个自取点改为“直投点”,这样一来,张德义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近30%。建边村看到他这么辛苦,曾提出每年给他500元钱,但他说什么也没要,只是说了句:还是用这钱多订几份报纸,让大家多掌握些致富信息吧。在他的感召下,村里的3名小学教师一次就订了1000多元的报刊.在距支局9公里处的边防65931部队的70分队,原来的报刊邮件是由部队派通信员到支局自取的,很不方便,张德义知道后,主动向领导表示,要求延伸服务。多年来他为部队官兵服务的事迹不胜枚举。他把官兵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每次都是有求必应。张德义不但主动延伸投递段,而且还义务为部队和偏远村屯的广大村民代邮、代取包裹、汇款,20年来他共义务代邮、代取各类邮件共2万来件。

张德义始终把用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哪怕有天大的困难,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决不让用户利益受到损失。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张德义对村民的事,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化肥种子,只要是用户求他,他都尽力去办。当地驻军全体官兵曾多次向上级邮政管理机关的领导寄去表扬信,感谢邮政系统对祖国边防事业的支持,述说张德义感人的事迹以及官兵们对他的感激之情。这个分队的同志不论年纪大小都愿对张德义叫声“张哥”。

待人真诚,老百姓满意是他最大的幸福

张德义刚进局时只是一名劳务工,有人问过他:每月600多元钱,又不是正式工,图个啥?就凭你这么能干,要是自己种点木耳段不但落得一身自在,一年咋也闹个万八的。对此,张德义是这么想的:人各有志,我既然选择了邮政,邮政就是我的家,挣钱多少不重要,只要老百姓满意,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热心服务用户的同时,张德义时刻不忘宣传揽收业务。他走到哪里,就把邮政业务办到哪里。张德义凭借用户的信赖,在每年报刊收订活动期间,在摸清用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他揣着报刊收订目录,边投递边宣传,有针对性地介绍报刊内容,并随时收订,每年的收订期他都把投递段的2000多户居民走一遍,每年收订中都得翻烂2本以上报刊简明目录,每年都超额完成报刊流转额的收订任务。特别是《农村报》一次性收订64份,占全局收订《农村报》总份数的14%,成为名符其实的收订能手。

为宣传邮政新业务,他逢人就讲,邮政储蓄实现全国通存通兑了,方便多了;邮政局开办的快运业务方便、安全、快捷,值得信赖等等。为了方便用户他每天都随身携带空白的汇款单和包裹单,遇到有汇款或邮寄包裹的居民就随时收寄。由于大家的信任,有时用户就直接把电话打到家里找张德义前去办理业务,这些年来他几乎把一半以上的休息日用到为用户邮、取邮件上了。

20年的邮路生涯,大大小小的困难不知遇到了多少次,可每次张德义首先想到的是用户。2001年初冬的一天,他给用户代捎包裹,由于地面结冰,路滑难走,加之包件沉重,在44公里处的一段坡路上摔倒了,张德义咬着牙想:怎么说都要把用户的邮件带回去,不能放在这野地里。那天他回到局里已近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他带着受伤的腿,又出现在崎岖的山路上。

优秀乡邮员,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张德义同志走街串巷,对用户的疾苦了如指掌,家住47屯的张志段有4个孩子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他就主动买头母牛送给他,帮他致富,4个孩子上学,午间吃不上午饭,他为孩子们捎带午饭,一带就是6年。现在二女儿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一头牛现已繁殖到了4头,日子渐渐富起来了。嘉荫局知道此事派人到张志段家了解情况,张志段握着来人的手泪流满面,不知说什么好。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喊“邮局,恩人”。

如果说张德义帮助张志段是出于善心对贫困者的救助,那么,他帮扶一位老军人则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格的升华。在他投递区域内,有一位多次荣立战功如今年迈无人照顾的老军人,老伴又患有严重的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为了不连累政府,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老人的精神感染了张德义,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老人在战争年代流血流汗,我们有责任帮助他安度晚年。

张德义家4口人,爱人没工作,只靠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及采山货来生活,本来就不富裕。但他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减轻国家和政府的负担,对于他人的难处,自己绝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于是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老人劈柴、压水、用自己的乡邮补助费长年给老人家买药。到1997年他看到老人的身体有所好转,为了帮助老人家尽快过上好日子,给老人又买了一头牛,还帮老人收集养牛的知识,老人养的牛慢慢发展到了6头,价值1万多元。后来老人卖掉牛又换成了四轮拖拉机。为了让他了解掌握当今的致富信息,张德义用自己的钱为老人订了《农村报》和《家庭保健报》。几年来在老人身上花了3600多元钱,他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起来的老人逢人便说:没有张德义就没有我的今天。老人曾几次让邻居陪同到县政府及县邮政局向领导反映张德义主动扶贫的这一善举,感谢党组织和邮政系统培养了这么一位优秀乡邮员。张德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长期以来,张德义所在的大砬子村村里的路非常落后,村民要把农作物运往村外要花费一大笔运费。有的地方,因为没有路,拖拉机、收割机都没法用。要致富,先修路。这一直是村民的心声,也是几届村书记欠下来的一笔“旧账”,张德义任村书记后,经过多方争取,终于在06年初夏天把这条路给修好了。青山乡地少人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导致“留守老人”问题的出现。为此,他积极张罗修建了老年公寓,使全村留守的24位老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现在他每回送信路过这里都会走进去看看,当老人握着他的手的时候,他说:无论付出多少辛苦都值了。

一名优秀的乡邮员,愿他的事迹能够带动和感染更多邮政人,愿他像小兴安岭的山鹰一样振翅高飞。

下载《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沙皇的信使》读书报告(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巴拉信使 观后感

    香巴拉信使观后感 近日,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刘老师给我们看了香巴拉信使这部影片。看后好像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我的心情!但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纵然前方千难万险、艰难险阻,奈何......

    信使往来成语

    【成语】:信使往来【拼音】:xìn shǐ wǎng lái【简拼】:xswl【解释】: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出处】:《魏书?西域传论》》:“西域虽......

    信使往还成语

    【成语】:信使往还【拼音】:xìn shǐ wǎng huán【简拼】:xswh【解释】: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出处】:《资治通鉴?陈纪·高宗宣皇帝......

    《信使之函》读后感

    致神话的唁函——《信使之函》读书笔记感在我的意识里,能被称作信使的,是传说中送邮件的鸟儿,一种能把自己传递的信件,当作神圣信息的使者。这样的高贵使命只存在于某个人自编的......

    自信使我成长

    自信使我成长 成长的旅程就像一片片的枫叶,没有一样的颜色和色彩,却有相同的自信与挫折,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品质,都能使我成长。 记得那时初一的一次轮流讲纪晓岚故事的事。 那天,......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二范文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第25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教材分析沙皇彼得一世是俄国王位上最能干的专制君主之一,他不顾古代的风俗,努力迫使臣民改变生活方式,力图......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一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5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传授: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求职信使你光芒四射(定稿)

    此有一求职信实例。 求职者身份:赴粤打工内地农民 应聘职位:操作工应聘年份:1996年 学历:职高毕业 经验:一年鞋业包装工经验 收信单位:跨国汽配制造企业 尊敬的XX公司领导及人事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