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二范文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二
教案示例之二
第25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教材分析
沙皇彼得一世是俄国王位上最能干的专制君主之一,他不顾古代的风俗,努力迫使臣民改变生活方式,力图使俄国摆脱落后状态。他所进行的励精图治的改革虽然使俄国经济、军事力量都有加强,但因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度而使俄国仍赶不上西欧国家发展的步伐。19世纪60年代在位的君主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历史潮流和危机局势废除了农奴制,俄国终于与西方列强一同站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快车上,但因改革的弊端,总消灭不了与西方的差距。俄国曾是偏于一隅的小国,但20世纪初却能地跨欧亚两洲,包容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切都源于几个世纪的兼并、侵略和扩张。教材向我们揭示了近代史上俄国的两大特征——农奴制长期存在的封建落后性与不断疯狂侵略的对外扩张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沙皇俄国的兴起;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沙俄的侵略扩张。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俄国历史上有两次改革,一次使之打开了通向酉方的窗口,另一次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发展的要求。②沙皇俄国在进行改革的同时积极地进行了对外侵略扩张;与成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帝国同时,也遗留了民族争端、土地争端的祸根。
3.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综合比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1861年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难点:两次改革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并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讲了日本历史上的改革,本课要讲的是俄国史上的两次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板书)
1.沙皇俄国历史的开始(板书)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欧洲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1000多年。15世纪中期的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小邦,领土只包括莫斯科城及周围的一些地方。1480年,俄国摆脱了蒙古人长达240年的统治,然后凭恃武力征服扩大了疆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大公。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了沙皇俄国的历史。
2.彼得一世的改革(板书)
(1)改革的背景
1649年俄国沙皇颁布了新的法典,其中规定:逃亡农奴,不管逃亡时间多久,如被抓回,连人带家眷及财产一起归还旧主人。这一法典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17世纪。农奴制在17世纪时已是一种极落后的制度。农奴的身份略强于奴隶,却不如农民,他们没有人身自由。17世纪中期,俄国占90%的人口都是农奴。虽然那时俄国手工业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手工工场,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手工工场不仅技术落后,且没有固定的劳动力。同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十分落后,许多重要的军需品像火药、武器都依靠外国进口。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
(2)改革的目的及内容(板书)
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了一个赴西欧考察的使团,考察了瑞典、普鲁士、荷兰、英国等国的政治制度、工业生产、军事技术及文化科学和风俗习惯。彼得一世自己也化名改装,以下士身份出国随团考察。出国使他大开眼界,痛切感到俄国的落后,决心励精图治,迎头赶上。为此目的彼得一世大刀阔斧地实施其改革措施。(内容涉及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社会习俗西欧化。按教材逐一分析,注意几个特点:一是向西方学习;二是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三是移风易俗。)
(3)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是移风易俗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励精图治的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改革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时打开了“通向西方的窗户”,征眼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并把首都从莫斯科搬到了涅瓦河口的新城圣彼得堡。另一方面,改革并未废除农奴制,俄国虽迈开脚步却仍赶不上西欧国家发展的步伐。至19世纪60年代又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二、1861年改革(板书)
1.改革的背景(板书)
(1)历史发展的趋势
19世纪上半叶,欧美先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已普遍采用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而在俄国,却依然盛行人身依附的封建农奴制。农奴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农奴主由于占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缺乏改革生产技术的兴趣。在他们看来,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带动它而养马,而农奴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所以,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业生产停滞落后,歉收、荒年频繁出现。农业落后,农民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也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可见农奴制严重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之得不到所必须的劳动力、市场、资金。因此,19世纪中期的俄国虽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废除农奴制,为日益成长的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已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农奴制的危机
长期的贫困,连年的自然灾害,沙皇政府的横征暴敛,这一切使俄国如同一座监狱。农民的反抗斗争与日俱增,许多地方政权机构在农民斗争的冲击下瘫痪。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的俄罗斯帝国大厦,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新上台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农奴制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他无可奈何地说:“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他们。”
2.改革的目的及内容(板书)
1861年,为了防止农奴制危机的总爆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尽可能地维护地主的利益。内容是农奴获得自由,但也为自由付出了高昂代价。(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材料回答:改革前后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否会有显著的不同?)回答是否定的,因为1861年改革为维护地主利益而进行,是一场对农民的掠夺。(引用列宁对改革评价的话)
3.改革的影响(板书)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他们摆脱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的农奴进入资本主义工厂,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再有,改革向农民掠夺了大量资金,这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资金。因此,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折点。(组织学生讨论两次改革的不同点)
三、俄国的扩张(板书)
1.在欧洲的扩张(板书)
俄国历代沙皇都积极向外扩张,野心勃勃地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早在16世纪中期,俄国就侵吞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地区,控制了通向里海的航道。稍后,又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但沙俄仍是个内陆国家。地理位置的封闭使之没有发达的对外交通,对外贸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这里的人们却知之甚少。为了打开“朝向欧洲的窗户”,彼得一世在派人到西方学习,进行效法西方的改革的同时,对北方强国瑞典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进行了21年之久,结果是俄国获胜,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吞并了芬兰湾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土地。彼得在涅瓦河口大兴土木,经过10年建成新都圣彼得堡,并迁都至此。彼得一世打开了通向北方的出海口,打通向南出海口的是沙皇叶卡特林娜二世。这位女皇在位时先后对欧洲进行了6次侵略战争,从土耳其手里夺走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打开了通向黑海的门户,她还伙同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强占了波兰大片领土。
2.在亚洲的扩张(板书)
16世纪下半期,俄国就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中期,俄国曾一度侵入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到19世纪晚期,沙皇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9世纪,沙俄通过一系列战争,先后侵占了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就这样,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如从16世纪算起的话,到20世纪初的近400年来,沙皇俄国每天要抢占其他国家130平方公里土地。沙皇俄国就是靠对外的疯狂侵略成为了包容100多个民族的大国,在这个国家中民族争端、土地争端在所难免。(可从历史原因追溯苏联解体问题,使学生认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对国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小结)今天重点讲述了俄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分别由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主持,注意区别两次改革发生在不同的时代,目的不同、内容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
布置作业。(略)
(北京市工大附中 李莉)
第二篇: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一
沙皇俄国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5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传授: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二洲扩张的概况。
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成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三、能力培养: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1.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2.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3.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16~19世纪俄国扩张概况。
二、教学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老师启发、讲述为主,穿插学生的阅读议论。在读读、讲讲、议议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仪器
投影仪《俄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等图 板书提纲
第25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1.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①时间
②背景
②内容
④意义
二、1861年改革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三、俄国的扩张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l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开始改革。那么这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的近代历史又是怎样的发展状况?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讲授新课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莫斯科大公伊凡称沙皇
俄罗斯封建国家是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近代沙皇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步形成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沙皇俄国形成后,在其发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①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极端落后,而落后的根源是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虽然17世纪俄国也开始出现了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这样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状态,成为一个近代强国,逐渐掌握实权的年轻富于理想的沙皇彼得一世从1689年起开始推行改革。
简介彼得一世:彼得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和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文化影响。他羡慕西欧的技术,曾前往英、荷等国家实地考察和学习。他远见卓识,做事果断。为了实现改革,他毅然处死了反对改革的皇太子。彼得一世改革能够推行是和他具有坚强的改革意志和巨大魄力分不开的。
②改革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和改变社会习俗五个方面掌握改革的内容)
政治方面: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彼得一世在改革中打破了过去按出身门第、论资排辈的贵族世袭制度。选拔和任用官员唯才是举,使一些无能的贵族丢了官,这就削弱了大贵族势力。
军事方面:积极派遣青年出国留学,学习西欧的文化技术,改进军事装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
经济方面:保护工商业发展,鼓励商人兴办手工工场,允许他们在购买土地的同时,把该地的农民也一起买走,使工场主能拥有一批劳动者。
文化教育方面: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大力推行学校教育。当时规定,对10—15岁之间的贵族子弟实行强迫教育;未受教育的以后不准结婚等。
社会习俗方面: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强迫俄国人脱下长袍、换上西欧的短装;还强迫俄国人剪掉长胡子。(可指导学生看漫画《彼得一世给俄国人剪胡子》)
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经济两方面。
③意义
分析议论:彼得一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由于军事实力增强了,为以后沙皇的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死了以后,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俄国得到进一步巩固,经济、军事实力增长很大。到了19世纪中期,当西欧的资本主义已得到很大发展的时候,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也有了发展。但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在俄国实行一次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于是有了俄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改革。
二、1861年改革
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正如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最后审察改革方案时说的:“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2.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老师总结强调)
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收取份地赎金。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如何看待、评价1861年改革?
首先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指导学生看插图《“解放”农奴》,这幅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的脚面,形象地反映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特点)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当农奴成为了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为什么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呢?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9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刚学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沙皇是谁?(答伊凡四世)正是从伊凡四世开始,俄国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以后俄国的历代沙皇都推行扩张政策,野心勃勃,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
三、俄国的扩张
(指导学生从时间、概况、结果三个方面制作俄国的扩张简表)
沙皇俄国的扩张在欧洲、亚洲两个方面。
在欧洲:伊凡四世在位时就吞并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控制了通向里海的航道。到了彼得一世和他的后继者就一心想打开“朝向欧洲的窗户”,为此彼得一世时同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大战,终于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特琳娜二世通过对土耳其的两次战争,打开了通向黑海的门户,又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指导学生看书中漫画《魔鬼向叶卡特琳娜二世献礼》)
在亚洲:中国是沙俄的侵略重点之一。早在17世纪中期,俄国就曾一度侵入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到19世纪晚期,割占了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一个。但是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气魄,当沙俄侵略者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在两地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的时候,康熙帝亲自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给敌军以重创,取得了重大胜利。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除了战争本身具有正义性以外,清朝前期国家的强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对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捍卫领土完整有重要意义。
通过一系列扩张,到20世纪初,沙俄已成为一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欧亚二洲的大帝国。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讲了三个主要问题。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改革俄国的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1861年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俄国在16—19世纪,通过在欧、亚二洲的扩张,由一个内陆小国变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记住的重要人物:
彼得一世 叶卡特琳娜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
记住的重要年代:
1689年 1861年
记住的重要名词:
俄国1861年改革
思考: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性质、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第三篇: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2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
孟津县常袋镇初级中学 席延飞
【教学重难点】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3.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教学流程】
投影:
同学们,图片上这座美丽的教堂,叫滴血大教堂,坐落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它独具匠心的造型和精妙绝伦的装饰,征服了每一个站在它脚下的人。之所以被称作滴血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的地方。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
那么在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度?俄国农奴制度是怎样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
(师导)我们首先探讨第一个问题: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度?那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板书第一标题)
一、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师导)请同学们读教材p149,思考:改革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师指导学生阅读p127正文内容)并出示资料: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俄国已有一定的发展。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1860年俄国采取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2万多家,铁路里程1500公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实行改革以前,已有工人86万。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的比例上升,1860年已占全部工人的87%。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师引导)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改革呢?是因为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围绕如下问题展开思考,并形成要点)
1.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师导)为什么说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指导学生读教材p128第一段大字思考回答出:资金、原材料、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制度盛行的俄国能否提供这些条件?(指导学生读教材p127-128小字及相关图片思考后明确:一点是农奴制度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因为在农奴制度下,大批的农奴被固着在封建庄园的土地上劳动,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不能以自由之身进入城市,成为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雇佣工人,这从劳动力上制约了俄国工业的发展。二点是农奴制度下的庄园经济是落后的、封闭的经济,社会购买力低下,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小,这从商品的销售上制约了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大。出示《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地主监督农奴劳动》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③要使俄国资本主义能得到快速发展必须怎么做?
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奴获得自由时,他们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引导)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四、俄国改革的历史启示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农奴制危机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步履维艰,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际上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篇:教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模版)
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能力目标:通过“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分析当时俄国各个阶级对“二一九法令”的“满意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理解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重难点
(1)教学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三 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 教学方法:提问法 引导法 讲读法 五 新课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亚历山大二世继承了俄国的皇位,有没有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亚历山大二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当上沙皇的?”
学生:“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老师:“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落后的农奴制度” 老师:“正确,当时的欧洲一些国家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力迅速增长,而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把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农奴生活贫困,缺乏国内市场,导致了俄国成为当时欧洲的落后大国,同时俄国农奴起义不断,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内忧外患,“压力山大”,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六 新课讲授
老师:“俄国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很大,改革面临着强大的阻力,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了解亚历山大二世如何吸取以往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减小变革的阻力?各地区的地主阶级对解放农奴是什么看法?”
学生:“首先通过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随着社会舆论对农奴制的批评增加一些封建主愿意有条件地解放农奴。条件成熟后,亚历山大二世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
老师提问:“主要农业区的地主愿不愿意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农奴?为什么?” 学生:“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甚至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和农奴。因为剥削农奴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老师问:“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的地主愿意解放农奴吗?为什么?”
学生:“愿意,因为他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老师:“哪个地区的地主愿意解放农奴呢?为什么”
学生:“草原地区,因为那里地广人稀,地主同意逐步解放农奴,甚至给农奴土地,但需要农奴服劳役。” 老师:“不同地区地主阶级对解放农奴的态度不同,都是从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的。不同的改革方案从各地送到中央政府,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拟订了改革的法案,这就是‘二一九法令’。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子目,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老师:“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标志是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制度的特别宣言。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子目,了解‘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老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学生代表:“从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随意买卖,抵押和赠送农奴。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老师提问:“农民有没有获得土地呢?”
学生:“没有,土地任然在地主手中,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土地。” 老师:“农民赎买土地容易吗?”
学生:“不容易,农奴要以高出当时土地几倍的价格买下土地,并且要服劳役,很多地主卖给农民的是很贫瘠的土地。当农民获得土地后,已经是所剩无几。”
老师:“‘二一九法令’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奴的命运呢?”
学生:“不能。因为农民并没有获得生产资料。要么在资本家的工厂里饱受剥削,要么赎买一块土地,没有付清赎金前还是要为地主服务。此外农民还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 老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第一组同学代表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地主阶级,第二组同学代表农民阶级,第三组同学代表资产阶级,第四组同学代表亚历山大。请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谈谈改革后自己的感受。
第一组学生代表(地主阶级):“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价格很划算,但是农民暴动很心!”
第二组学生代表(农民阶级):“这是一场欺骗,身份虽然自由但受村社束缚,份地虽可买但遭受掠夺,根本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处境。”
第三组学生代表(资产阶级):“我们得到更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在地方自治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更多司法保障;但都远远不够!。”
第四组学生代表(沙皇):“暂时摆脱统治危机;但国内并不太平!”
引导学生阅读第三子目,了解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老师:“二一九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学生:“
1、农民得到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废除农奴制,动摇了俄国落后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现代化进程。”
老师:“请同学们指出这次改革的局限性。” 学生:“
1、不彻底性:农奴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农民支付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的地价;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且贫瘠和不便耕种,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七 课堂练习:
1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简述“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八 课堂小结: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但是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所以,彻底肃清封建残余仍是俄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
九 效果测评
简要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
十 板书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改革背景
国际:英法等欧洲强国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国内: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俄国面临内忧外患 二 酝酿
1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3 收集各方面意见 拟订改革法案 三 “二一九法令” 1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随意买卖,赠送,或抵押农奴
(2)农奴享有自由结婚,经商等权利(3)土地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2 陷阱
(1)农民要以高出当时地价很多的价格赎买土地,地主指定农民赎买的土地往往是贫瘠的土地,在没有赎买清土地之前,农民要向地主服劳役(2)村社进一步控制农民 四 进步性与局限性 课后记载: 这堂课运用情景迁移让学生站在19世纪中期俄国各阶级的角度思考农奴制改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和谐自然,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五篇:俄国的改革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张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用辨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沙俄的发展史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中国是沙俄侵略的对象,使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美,可使国家社会变得更为和谐与有力。
二.学法指导
置疑导学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俄国的扩张
难点:1861年改革对农民的掠夺性和历史进步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挂图 录音机等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人新课
19世纪侵略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俄国是怎样发展、强大、走向侵略扩张道路的?
讲授新课
第24课 俄国的改革(板书)
一、彼得大帝改革(板书)
(出示投影图《莫斯科公国的扩张》)
请同学看课本117结合图1,说说俄国的由来?
请同学边看投影图1,边听录音(内容如下)
学生观察图,结合书上内容概括回答,培养概括史事能力
俄罗斯封建国家是9世纪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近代俄国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国而逐步形成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1.16世纪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板书)
标志着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沙皇俄国在1689年发生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2.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板书)
学生看课本118页第1—3段,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考,改革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
(1)背景(板书)
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极端落后,其根源是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虽然17世,纪出现手工工场,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生产积极性很低,所以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板书)
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态,成为一个近代军事强国,年轻而有理想的彼得一世开始进行改革。
(出示彼得一世投影图2,请同学看课本118第1段小字,讲讲有关彼得一世的故事)
简介彼得一世。彼得一世从小酷爱军事游戏,经常和外国侨民往来,受到西欧文化影响。他羡慕西欧的技术,曾化名随考察团前往英、荷等国学习。他远见卓识,做事果断。为了实现改革,处死了反对改革的皇太子。因此说彼得一世的改革与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魄力是分不开的。
使学生对他有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改革的内容(板书)
师生结合课本118页表格(投影及有关字内容。共同分析)政治方面——削弱大贵族势力,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在这方面,彼得一世打破了过1去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世袭制度,选拔和任用官员惟才是举。
军事方面——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欧的文化技术;改进军事装备。开办各类军事学仪,建立和扩大海军。
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从而保护了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
为此当时有什么规定呢?(请同学读课本118小字有关内容)
当时规定“10 15岁之间的贵族子弟„„不准结婚”
社会习俗方面——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出示《彼得一世给俄国人剪胡子》漫画),看图说说习俗改革的具体做法?为什么让剪掉长胡子?这幅漫画说明什么?
(强迫俄国人脱下长袍,换上短装,剪掉长胡子等。他认为留长胡子是俄国落后的标志,应在革除之列。这说明了他能身体力行,有改革到底的决心和气魄。)
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军事和经济两方面。
(4)彼得一世改革意义(板书)
彼得一世的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即未改变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学生仔细观察漫画,各抒己见,提高发散思维力、想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彼得一世死后,国势日衰。到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经济、军事实力增强。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俄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二、废除农奴制(板书)
1.沙皇(板书)
2.背景(板书)’
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严重,仅1858—1860年就发生300多次农民暴动。这不但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奴法令,进行改革。
3。目的(板书)
是在于阻止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因此,改革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解放”农奴挂图》)
这幅挂图描绘了什么?(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主人的脚面)说明了这
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被动地接受“恩赐”这个特点。
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4.内容(板书)
(1)“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收取份地赎金。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且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
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呢?
5.意义(板书)
首先,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的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并积累了巨额资金,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861年改革对农民是一次掠夺,为什么?
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高。所以列宁说:“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出示投影表,请同学们从两方面比较1861年改革和彼得一世的影响。(学生回答后,显示答案。)
是否改变社会性质
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沙皇是谁?沙俄的扩张就是从16世纪伊凡四世开始的。
三、俄国的扩张(板书)
出示《俄国在欧9》1的领土扩张》挂图,指图引导学生了解俄国在欧洲扩张概况。
1.在欧洲扩张(板书)
(1)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在位时,俄国就吞并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控制了通向里海亢道,稍后兼并乌克兰。
(2)彼得一世和他的后继者一心想解决出海口,打通“朝向欧洲的窗户”。为此他们,样的?
彼得一世同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剑匕方战争,打败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修建新都圣彼得堡。叶卡特琳娜二世打败土耳其,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出示《俄、普、三国瓜分波兰》图)伙同普、奥三次瓜分波兰。看课本120页《魔鬼向叶卡琳娜二世献,这幅漫画及材料,魔鬼右手托的君士坦丁堡象征着什么?(土耳其被征服。)右手托的华沙象征着什么?(波兰被瓜分。)这段材料说明什么?(说明女皇扩张野心之大。)
2.在亚洲扩张(板书),举出沙皇16-19世纪向东扩张的几件大事。
(1)16世纪下半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
(2)17世纪中期曾侵入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到19世纪晚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领土150万平方千米。
(3)从18世纪中期开始入侵中亚哈萨克西北部,到19世纪侵占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俄国通过一系列扩张,到20世纪初成为拥有2200万平方土地、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认识?
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学了三个问题
①彼得一世改革,虽然没改变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社会进步。
②1861年改革,废除了奴隶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③俄国从16世纪开始扩张,到19世纪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落后就会挨打,要想捍卫领土完整,必须使国家富强。
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