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改革的教训

时间:2019-05-12 21:1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国改革的教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国改革的教训》。

第一篇:俄国改革的教训

俄国改革的教训

荣敬本

2013-1-24 10:46:27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内容提要] 20世纪俄罗斯经历了两种不同的过渡,其间有一脉相承的教训:过渡时期将是长期复杂又曲折的;市场是向发达的市场体制过渡的途径;俄罗斯根深蒂固的行政命令作风来源于它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危险是“制度真空”。对此我们应该加以借鉴。

[关键词] 俄罗斯 改革 教训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1)03-0011-1

一、俄国改革的历史前提

俄国的计划体制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体制的理论来源于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一个等级制的大工厂,这种大工厂能像钟表一样准确地运行,每个单位和个人要像齿轮和螺丝钉一样服从等 级制的中心指挥。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俄国经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俄国的经济学界也要服从中央的权威。

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经济学界可以讨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在这种讨论中,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价值规律是否提供确定价格的基础,价格是按照《资本论》第一卷劳动成本确定,还是按照《资本论》第三卷生产成本(包括资本成本)确定。

2.价值规律应该被理解为马克思所说节约时间的规律,价格应该被理解为由最优计划确定的。

3.把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同市场联系在一起,市场往往同自由联系在一起,同中央的权威会产生抵触。

第一种讨论可能带有学究气,第三种讨论在政治上太敏感。实际上,第二种讨论更能得到中央权威机关的支持。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俄国的数理学派兴起了,其代表为康托洛维奇、诺沃希罗夫和涅姆钦诺夫等,他们形成了最优计划学派。他们实际上是用社会工程师的观点来设计经济体制,以克服计划体制所具有的信息和动力结构上的缺陷,但是仍可以保留中央集中的决策结构。他们认为,用数学计划方法可以维持计划体制的制度框架,用投入产出 分析法可以使中央计划保持一致,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使中央长期计划更有效。经济核算制可以使企业具有激励的刺激,地区发展计划可以使中央和地方发展计划平衡。

在康托洛维奇、诺沃希罗夫和涅姆钦诺夫等看来,用最优计划方法计算出来的影子价格就可以给企业确定最优计划任务。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计划当局必须给企业规定各种各样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在最优计划学派看来,可以用经济参数来代替指令性的计划指标,企业通过这些经济参数可以实现中央计划当局希望它们实现的目标。

用社会工程师的观点来看待经济体制,可以避 开许多政治敏感的问题,例如市场问题、企业的产权问题、等级制的政治结构问题以及涉及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问题,等等。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年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派是阿甘别吉扬的新西伯利亚工业研究所和莫斯科的数理学派(提出150天改革计划的沙塔林就是来自数理学派),这两个学派实际上都受到康托洛维奇等数理学派的深刻影响。

戈尔巴乔夫特别把涅姆钦诺夫在60年代发表的关于经济核算的文章作为他改革的理论指导①。

二、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当上苏共总书记后,批判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在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又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接着“改革”的调子愈唱愈高。1988年1月1日,苏联《国营企业法》开始生效,苏联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

苏联《国营企业法》的制订显然受到上述莫斯科数理经济学派和阿甘别吉扬新西伯利亚工业研究所的影响。《国营企业法》的中心是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并推行统一的经济定额。他们设想,将由国家来确定这种统一的定额,以便把国家的集中管理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积极作用结合起来②,把指令性计划改为国家定货,并发展批发贸易。

在苏联《国营企业法》公布后,事情并不像苏联体制设计者们所想像得那样顺利。

当时苏联的学者用一句乌兹别克民间的谚语来评价苏联《国营企业法》:“第一个钮扣扣错了,其余的钮扣也都扣错了”。苏联改革扣错的第一个钮扣是“推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因为,在市场不发展和价格不合理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做到企业自负盈亏的。因此,就出现了第二个扣错的钮扣,“保留控制数字和现在改名为国家订货的国家任务的指令性质”。因为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名为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实际上企业愿意增加自己利润,而不愿向国家上缴利润,于是绕了一个圈子,又要保留国家上缴利润等控制数字和国家订货的指令性质。于是,第三个钮扣又扣错了,物资分配部门变成了“倒爷”。在保留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同时,又要发展批发贸易,其结果是把物资分配给地区物资部门,然后由地区物资部门倒卖给企业,让这些物资分配部门的倒爷大发横财。看来,顺序应该倒过来,先发展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合理的价格,然后才能反映企业的真正盈亏,也就可以取消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才会发展企业之间的批发贸易,把物资分配部门改为真正的商业机构。凡事总有一个正确的逻辑顺序,改革也是这样。第一步走错了,只能错上加错,甚至一错到底。

错就错在不是把发展市场放在首位,因而不是把价格看作市场竞争的产物,而是看作价格制定者观念的产物。

苏联存在的种种价格扭曲现象归根到底是由计划体制造成的,合理的价格只能通过培育和发展市场才能解决,所谓价格问题实际上就是市场问题。现在靠体制设计者来建立统一的经济定额,人为地来建立价格、制造市场只能是一种空想。

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初期,是存在着发展市场的各种机遇的。在当时苏联的报刊上已可以看到发展市场的各种建议。例如,可以首先在与消费者服务有关的部门放开市场,如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部门可以先行一步;或者对其中某些产品可以放开,例如某些农产品或居民迫切需要的建筑装修材料,等等;也可以在某些原来商品生产较发达的地区或加盟共和国作些试验;或者也可以允许国营企业把生产的部分产品投入市场,等等。

但是,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的设计者们并没有抓住机遇。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中,仍然坚持统一的经济定额,力图把中央集中的管理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起来。结果是,企业的完全经济核算是一句空话,但企业留利和职工分红的欲望增加了,国家对国营企业的控制能力削弱了,国家的财政金融情况日渐恶化,市场上的消费品和服务未见改善,影子经济和投机倒把日益猖獗,人民没有从发展市场中得到实惠,反而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原来的养老医疗保险得不到保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了,苏联社会处于危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计划体制已经失去了自动进化的能力,国家陷入了激烈的政治动荡之中。

三、没有疗效的“休克疗法”

激烈政治动荡的结果是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解散,这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彻底失败。苏联解体后,在西方人士看来,俄国和东欧国家处于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中。俄国财政经济情况已经严重恶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欧和俄国推行休克疗法,顺序是先在波兰试验,然后在俄国推广。

休克疗法(shock thereapy)又称大爆炸式(bigbang)的改革,又称为外科手术疗法。它代表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其中心是通过迅速的一揽子改革方案破除计划体制,创造一个市场经济。

他们认为,转轨过程是无缝的织物(seamlessweb),必须一下子完成结构改革,不能没有有效的价格体系,要建立有效的价格体系不能不消除过度的需求,只有消除过度的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结构调整,关闭那些缺乏合理基础的企业,出售国有资产,放开私营经济,建立破产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他们提出的迅速的一揽子改革方案是实行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使本国通货可兑换,尽快放开价格,实行自由贸易,并实行私有化。

对于有人担心这种紧缩政策会影响经济增长,并使人民生活水平降低,他们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重工业可能会下降,但是,服务业、住房和轻工业会加快发展,同时,在实行自由贸易后,外资会大量流入,人民生活水平会大大提高。

控制货币、放开价格,在联邦德国和日本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曾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确实存在着隐性通货膨胀。遏制过度的需求,控制奖金和工资的过度增长,这无疑是在改革中应当注意的。但是,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和价格理论,能否在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创造一个市场经济呢?

最早实行休克疗法的是波兰,其结果是经济严重衰退,国营部门工业生产下降25%,这是普遍衰退,而不是结构调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失业率高达25%,私营部门和国营部门的比例相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多发行货币,又引起通货膨胀。与此同时,全面放开外贸、降低关税,使本国货币贬值,这无疑雪上加霜,进一步造成经济衰退,使 国内工业失去保护,而外国投资风险在关税降低的情况下大大增加。波兰经济学家波兹南斯基当时就指出,休克疗法没有疗效③。

俄罗斯并没有吸取波兰休克疗法失败的教训,其中有各种原因。从客观上说,俄罗斯财力已经空虚,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因此,从相信数理学派设计的全面经济核算,一下子又转到相信西方经济学的巫术④,以为用这种巫术就可以建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发达社会主义跳到发达资本主义。

波兰经济学家科勒德克指出:“如果政府没有保证建立起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就会出 现一种既非计划又非市场的状态,即出现一种体制性的真空。„„俄罗斯七大亨——俄罗斯的七个实业、金融、媒体帝国的首脑——把他们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政治影响,作为‘影子政府’在发挥着作用。变革的代价则由社会的大多数人来承担。„„极端的例子就是现在俄罗斯盛行的大范围的腐败和有组织的犯罪。对于缺乏财力的俄罗斯政府来说,它没有能阻止其幼稚的市场经济被笼罩在非正常的黑市经济之下。因此,俄罗斯的‘市场’是以利润私有化而损失社会化(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政治上无法维持的方式)的方式运行的。”⑤ 据科勒德克估计,俄罗斯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90年的52.2%。而反映现今社会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则大大增加了。

四、俄罗斯的私有化错在哪里?

在休克疗法没有收到实效时,想通过快速私有化来拯救休克疗法的失败,具体战略是:

1.第一步把国营企业改造成公司形式,把企业的产权集中在所有者指定的董事会手中。开始董事将由政府任命,随着私有化进程,再由私人所有者任命,为减少原企业经理和工人的阻力,可以从国际咨询公司等有经验的专家中挑选董事。

2.第二步是在每一个主要工业企业中扶植至少一个非财政投资者,这个投资者大概拥有20%的股份,这样能创造企业所有者的稳定核心。这个投资集团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外国的,也可以是混合的,这个集团在公司董事会中可以有较多的代表,使这个集团在3-5年内能掌握这个企业。

3.第三步是让金融机构在公司监督和管理中发挥更多作用,让商业银行参股,并派代表参加董事会。新建立的养老金基金也可以参股,并派出代表参加董事会。一旦养老金基金会注册登记,可以同国际咨询机构建立合同联系。

他们认为,可以在几年内加快完成大企业私有化过程。在开始阶段,100%股票属于国家,然后可以按以下五部分加以分配。第一,把10%股票免费送给本企业职工。

第二,把5%股票以半价卖给本企业职工,再把5%股票留给企业经理和董事会成员。

第三,把20%股票用来建立新的私人养老金制度,以支付将来职工的退休金。

第四,把10%股票用于国营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本化,商业银行也成为股份公司。

第五,把10%股票在全国成年人中分配,以显示其公平。分配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分配给投资托拉斯,由投资基金会分发给每个成年人,然后由投资基金会对这部分产权进行监督。另一种把股权认购书直接分配给每个公民,再向投资基金会购买 股权。

以上五个部分加在一起约占60%多,这时,国家还掌握35%股权。一年后,董事会可以改选,由商业银行、养老基金会和投资基金会派出董事。这时,国家可以考虑把自己的股权用招标办法出售给核心投资集团的问题了。

这种设计表面上看非常完美,经济学家理想中的企业制度一下子搬到东欧和俄罗斯来了。私有化的这种设计,同宏观紧缩的休克疗法一样,先在波兰试行,然后到俄罗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历史的巨大讽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靠统一的经济定额、间接的行政控制,出现了科尔奈所说的天真的社会主义改革家。而现在有人仍想可以通 过合理地瓜分国家资产,实现“人民资本主义”,涌现出一批天真的资本主义改革家。

政府和某些经济学家高唱着幻歌,而企业经理和工人是非常实际的,他们不愿意获得一张空头的自由交换的股权,而宁愿关心自己的企业,不致陷入失业和贫困。同时,实行私有化的企业大多数是亏损企业,欠了银行许多债务,股权实际上变成了负债权,而国家实现紧缩计划,又不肯免除这些债务,势必造成企业产权“真空”。其结果是:

1.企业经理不知道未来的所有者是谁,就采取放弃企业的政策,以谋取私利,或者准备低价卖给自己的朋友。2.工人也不知道未来的所有者是谁,他们只关心不致失业,保证自己的收入,在通货膨胀和经济滑坡的情况下,他们同企业经理结成同盟,使国有资产任意消耗。

3.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所有者可能更坏,看到原来的一些共产党人不断受到查询,他们赶快把资产转移,也不可能安心经营。

4.这种改革的真正受益者是外国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他们收取了企业资产25%的咨询费用⑥。在苏联、东欧剧变后,西方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大大增加了。

以上情况是波兹南斯基教授根据波兰最初试验情况得出的结论。这种计划在俄罗斯推广时,能否吸取些教训呢?看来俄罗斯私有化的消极后果比波兰还要严重。

俄罗斯从波兰吸取的教训是,波兰私有化速度还不够快,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投资控制集团。因此,把俄罗斯最大的公司以大规模腐败的方式出售给了一小撮同政府有关系的人。这些人通过与政府的亲密交易或直接从政府窃取数以亿计的财富,然后用这笔财富以令人吃惊的低价从政府购进主要企业。极力促进私有化的改革者对出售主要企业过程中出现的腐败感到遗憾,但仍声称任何私人所有者都好于国家所有权⑦。

俄罗斯私有化的后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公司大规模的私有化导致大量的内部 人自我交易。外部人通过股票获得公司控股权,并将驱逐好的所有者。这些不诚实的所有者的目的不是使公司价值增值,而是榨干公司的价值。

第二,恶化经营环境。这种内部人交易必然造成政府腐败,有组织的犯罪,规避法律被认为是正常的商业文化等等。在这种恶劣的经营环境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重组或改进企业的治理结构的。

第三,损害未来的改革。自我交易的肮脏的私有化在恶性循环中还会加重腐败和有组织犯罪,因为新的所有者(有的已经与黑手党有联系)会将其财富用于贿赂法官和政府官员。腐败的官员和公司内部人开始联手抵抗未来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位作者都曾经是俄国推进私有化的顾问,在事实面前他们承认,自己是错误的。他们甚至提出了俄国某些大公司必须再实现国有化和再实现私有化的任务。

五、俄罗斯过渡时期的教训

整个20世纪,表面上看,俄罗斯经历了两种过渡,一种过渡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另一种过渡是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如果把俄罗斯两种过渡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一脉相承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1.如何认识过渡时期。

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苏联曾转向新经济政策。列宁指出:“转向新经济政策,这是 上次代表大会(指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完全一致通过的,而且比我们党决定其他问题时更加一致。这种一致表明,通过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已经绝对必要了。在许多问题上有分歧、以不同观点来估计形势的人们都一致地、非常迅速地、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说,我们还没有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真正途径,但我们有找到这种途径的惟一办法,这就是新经济政策。”⑧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有三项主要内容:(1)同农民建立等价交换的市场关系;(2)国营企业同私营企业进行竞赛,包括建立合营公司,既有俄国和外国的资本家参加,也有共产党员参加,这种公司是一种可以正常开展市场竞争的形式;(3)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管理下的能满足人民和农民需要的资本主义,也可以说是有国家管理的市场体制。

但是,以后对过渡时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向资本主义的退却,而改为向资本主义进攻的态势。实际上,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以上三个方面:(1)同农民进行不等价交换;(2)消灭任何私有经济,让国有企业垄断;(3)实行国家统一管理的计划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压制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造成苏联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建立却被看作是社会主义全面最终的胜利。

因此,表面上看苏联完成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从体制上看是一种倒退。

正是这种过渡时期的理论造成了苏联体制的僵化。因为任何发展私有经济、开展市场竞赛、同农民实行等价交换等等都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现在又反其道而行,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如果把这种过渡同新经济政策相比,那么,并没有进步,反而是倒退。首先,这种过渡从来不注意同农产品实行等价交换,同农民的结合,而是把一切资本集中在中心城市。其次,既不注意发展私人经济,又不注意发展国营经济同私人经济的竞争,而只把国营经济私有化为少数寡头垄断的经济。第三,在以上两个前提下,不可能建立起国家管理的竞争性市场体制。

从俄罗斯的经验教训来看,过渡时期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过渡时期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过社会主义的风云变幻,从俄国的国情来看,列宁当年把新经济政策看作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惟一正确的选择,今天仍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仍然要把建立有国家管理的发达的市场体制作为自己的改革目标,作为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的目标。

2.向发达的市场体制过渡的途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市场本身。

俄罗斯除了对过渡时期的认识弄错了外,对过渡时期的手段也弄错了。在俄罗斯所谓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用行政命令手段强制剥夺私人资本,强制推行国家工业化,低价收购农产品,要农民向国家缴纳贡赋,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所谓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俄罗斯所谓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中,推行休克疗法,并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目标似乎是发达的市场体制,但是仍然采用行政命令手段,企图用行政命令来制造一个市场,来创造一批私有企业,实际上是重蹈历史覆辙,只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竞争性市场体制之所以比行政命令体制好,就在于能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市场化的改革中也是要靠市场,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各人将为自己的经济活动创造合适的经济框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偏好,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思想愈多。形式愈多,成功机会就愈多,社会的组织极其复杂,单靠国家来建立一种制度,搞一刀切,必然损害经济的发展。

3.俄罗斯根深蒂固的行政命令作风来源于它的政治体制。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从政治体制上重新恢复了以党治国的体制,即通过党从上而下任命干部的体制,或者叫做номенклатура体制。“номенклатура”一词在俄语中原义是职务系列,或职务一览表,具体地是指其人选由上级任命的职位名称表。苏联干部体制的特点就是任命制,实际上各级干部是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任命的。最近公布的档案资料很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体制的弊端。

“实行一长负责制的做法逐渐蜕化成个人对部下的一贯正确„„不管愿意不愿意,一贯正确的做法必然逐级下传。我在选择自己的助手时历来是 一贯正确的,既然我对某人给予充分的个人信任并承认他有能力办好某事,那末我选出的人也同样具有‘第二级’一贯正确的属性和不接受任何批评(除我本人的批评外)的特权。一贯正确的第二级同样也会派生出第三级,第三级又会派生出第四级,以此类推,一直派生到一贯正确的通讯员和门卫,如果上司对我的工作满意,别人与我有何相干?这就是根据唯一的、无所不知和一贯正确的上帝的方式和面孔进行管理的官僚主义的主要本质。对于任何善于钻营或和了解机密的精明人来说,经过长期验证的一条捷径就是,‘巴结’、‘讨好’和‘骗取’一长制领导人的信任,然后千方百计地坚信自己的保护人是一贯正确的,一刻也不忘记和强调自己本人对他的忠心和为他献身的准备,只有如此,才无愧于上级的信任。如果这种做法做得极其巧妙,灵活和连贯,那么这位精明人即使作出让不精明的人受到枪决或至少被关进监狱的事也会消遥法外。”⑨

这种政治体制对俄国的改革,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干部体制下,很难出现敢于改革又善于改革、有创新能力的政治家,而容易出现听从上级命令的行政技术官僚和见长于权力斗争,把不精明的人送去枪决和关进监狱而自己可以逍遥法外的人。对技术官僚来说,很容易接受那些数理经济学或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经济体制的改革看作是社会工程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改革无非是按照某种设计的蓝图进行施工而已。而那些长于权力斗争者正好利用改革的口号来争夺资源,谋取权力。

4.改革的最大危险是“制度真空”。

在俄罗斯激进的改革中,其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以党治国的体制走向了它的反面,苏共解体了。但是,实际出现的结果是制度真空,这种制度真空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在政治方面,在共产党领导被否定的情况下,各派政治势力纷纷争夺政治权力。在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不可能致力于发展经济,扩大市场。相反,往往把经济上的许诺作为政治竞争的手段(例如把实现市场化和私有化的时间长短作为盅惑人心的宣传手段),这样,只能进一步导致经济生活和经济秩序的混乱。

在经济方面,原有的公有制被否定,纷纷争夺公有产权,盗窃国家资产,导致腐败犯罪现象激增。

在思想文化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被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道德被一概抹杀,使人们变得精神空虚,变得自私和贪婪,这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都起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这里使人们想起了现代政党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伯克在200年以前的观点。伯克鉴于法国大革 命后的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制度真空,强调政党在治理国家中的领导作用。但是,他所主张的以党治国并不是人治,而是法治。但是,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在确立了行政命令的计划体制后,一直是靠номенкратура体制来管理国家,实际上是人治,而非民主和法治。在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上,始终没有解决民主和法治的问题,最终导致自身的解体,造成制度的真空,这可以说是俄罗斯改革中的最大教训。

注释:

①参见Sutela.P.1991: Economic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the SovietUnionr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②参见阿甘别吉扬主编《经济体制的改革》莫斯科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第84-85页。

③参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3年第5期。

④参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2期。

⑤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第2期。

⑥参见波兹南斯基《波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载《波兰的稳定化和私有化》第32-33页。

⑦参见《俄罗斯的私有化和公司治理:错在哪里?》,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6期。

⑧《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73页。

⑨参见俄《历史档案》1992年版第1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第二篇: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

吕宁思:今天还是俄罗斯历史上另一个大事的纪念日,那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3日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至今已经是150周年,由于那项法令,俄罗斯的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且有权处置自己的财产,农奴制的废除为其它旨在建立俄罗斯公民社会的重要改革铺平了道路。亚历山大二世沙皇也因此,因为这个农奴制度的改革而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今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纪念这个日子,因为俄罗斯的总统们、政治家们都很喜欢回顾历史,他们很尊重他们沙皇的历史,他说他自己也是亚历山大沙皇的观念的拥护者。梅德韦杰夫说,低效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不够的社会是威胁国家的安全的,并且可能使这个国家走向崩溃。他说亚历山大二世和他的支持者们拒绝传统的方式,虽然这是一项很困难的做法,但是俄罗斯现在已经表示,已经显示它的未来一种前途的路径。梅德韦杰夫希望俄罗斯在21世纪将看到那种有权力,并且有远见的改革者,他继承19世纪改革者的一种未经的事业。

梅德韦杰夫激情演讲畅谈自由 与普京唱反调

2011年03月09日 12:39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64)【字体:↑大 ↓小】

“美国方面并不准备利用副总统拜登对莫斯科的访问,表露对明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中某些候选人支持或者不支持的态度。”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俄罗斯和欧亚问题主任迈克尔·麦克福尔3月4日在回答媒体有关提问时说,“在拜登副总统的访问中,我们绝不会表露对任何一位俄罗斯总统候选人支持。我们不会去这么做。我们将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统,会见普京总理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家——那些希望并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总统的人。”

根据美国方面公布的访问计划,美国副总统拜登将于3月8日傍晚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的正式访问。在拜登的访问行程中,除了会见一系列的俄罗斯政要和商业精英,还将访问莫斯科大学以及号称俄罗斯硅谷的斯科尔克沃中心等地。

对于美国副总统将要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俄媒体颇多猜测,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迈克尔·麦克福尔所驳斥的“表示出对某位俄罗斯总统候选人的支持”。

当地时间3月3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出席了名为《伟大的改革与俄罗斯现代化》的学术会议。俄媒体报道说,在这次会议上,梅德韦杰夫针对自由的问题,做了罕见的、热情洋溢的发言:“我们不能延缓自由的实现,也不应该对拥有自由的人们感到恐惧„„不能够再拧紧螺栓,多余的、严酷的制度和过剩的控制不是值得庆祝的好事,不能够帮助我们战胜腐败,反而会促成更多的腐败;不能帮助我们提高管理的效果,反而会降低管理的成效。因此,极其重要的是,给予社会和民众自治的可能。”梅德韦杰夫还强调,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已经给今日的俄罗斯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一些人认为,造成俄罗斯在20世纪悲剧历史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成功地嫁接‘自由’。怀疑论者则认为,俄罗斯人民不适合那些重大的改革。我认为,亚历山大二世与那些志同道合者为俄罗斯指点了未来的道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富有生命力的发展道路,不是什么特别的途径,也不是苏维埃的实践,而是正常的、人道的制度。这就是亚历山大二世曾思考的。从历史上看,只有他的选择是最正确的,不是尼古拉一世,更不是斯大林。”梅德韦杰夫激昂地发言说。

俄媒体分析称,梅德韦杰夫3月3日关于自由的激情演讲,更像是自己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的誓言。梅德韦杰夫通过表达自己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崇敬之情,向社会提出了另一条俄罗斯发展的道路,即建立和完善正常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制度,而这与普京为俄罗斯规划的腾飞之路显然有所差别。

分析人士还指出,在梅德韦杰夫的激情演讲中,还有多处影射普京的内容,比如,呼吁不要拧紧螺栓,就被认为是暗指普京试图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梅德韦杰夫的讲话,无异于往普京的菜园子里扔了石头。”评论人士说。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不寻常的举动以及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即将到访,让俄罗斯新闻界躁动不已。人们纷纷猜测,再次强调自由主义风格的梅德韦杰夫将会得到美国人的公开支持,而这可能造成双头领导彻底分裂的明争,也可能造成暗斗中普京失利退出2012年的争夺。

俄《独立报》甚至开始推测普京未来的退路。“不排除拜登和梅德韦杰夫探讨在2012年大选结束后怎样安置普京的问题,也许普京将会担任一个国际职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或者联合国的一个什么领导职务。”《独立报》在报道中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

对于俄媒体的种种推测,普京这边表现得很淡定。总理的新闻秘书德米特里·别斯科夫对各种消息表示困惑。“都是些非常让人奇怪的消息,今天似乎不是4月1日吧。”别斯科夫在回应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相关提问时说。(特约记者 苏清)

第三篇: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原因

直接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使沙皇的统治陷入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根本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部

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思想: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冲击了俄国社会。19世纪中期,进步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宣传了启蒙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被迫的.被动的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缓和矛盾,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评价编辑

俄国的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资本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此,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改革后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农奴生活仍没有本质提高,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使命。

1.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俄国历史近代发展的重大转折点。3.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4.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5.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6.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四篇:俄国农奴制改革3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内容标准】

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与归纳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学要点】

重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与此同时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也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新课探究】

一、农奴制危机(背景)讨论明确: 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

2、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3、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4、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

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总言之,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的危机。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二、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和宣言。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享有拥有财产、从事工商等经济活动、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地主不得买卖农民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教材P152)

2、讨论:如何理解:“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相关材料:

“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为好。” “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说其改革初衷)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可以说:

亚历山大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大量资金,它的实质是对农奴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讨论意义(P152)

(1)性质上: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3)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社会)。

(4)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改革后,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4、探究:如何理解1861年改革的性质

点拨:对于一场改革性质的认定,关键要看导致改革发生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改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从改革的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另一方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充分说明封建落后的农奴制无法占用强大的资本主

用心

爱心

专心

义制度,它推动了俄国统治阶级的改革。因此,这次改革是在俄国资本主义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进行的。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从改革的影响来看,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去掌握相关的知识。农奴制危机,使俄国工业发展步履艰难,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新思潮的涌动是改革的重要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要求学生分析改革的内容后得出。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俄国1861年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B)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 2.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爆发的战争是(C)

A、克里木战争 B、葛底斯堡战役 C、克里米亚战争 D、萨拉托加战争

二、材料解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回答:①材料一的引文讲话的人是谁?(亚历山大二世)

②两段材料反映的都是什么国家发生的什么事件?(俄国发生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①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②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③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④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略)

三、问答

5.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你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略)

6.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工业革命也开始进行。但由于封建农奴制的存在,农奴生活贫困,导致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并使俄国对外扩张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第2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

孟津县常袋镇初级中学 席延飞

【教学重难点】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3.理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教学流程】

投影:

同学们,图片上这座美丽的教堂,叫滴血大教堂,坐落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它独具匠心的造型和精妙绝伦的装饰,征服了每一个站在它脚下的人。之所以被称作滴血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的地方。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

那么在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度?俄国农奴制度是怎样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

(师导)我们首先探讨第一个问题: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度?那就是: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板书第一标题)

一、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度出现严重危机)

(师导)请同学们读教材p149,思考:改革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师指导学生阅读p127正文内容)并出示资料: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俄国已有一定的发展。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1860年俄国采取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2万多家,铁路里程1500公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实行改革以前,已有工人86万。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的比例上升,1860年已占全部工人的87%。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师引导)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改革呢?是因为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围绕如下问题展开思考,并形成要点)

1.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师导)为什么说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①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条件?(指导学生读教材p128第一段大字思考回答出:资金、原材料、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②农奴制度盛行的俄国能否提供这些条件?(指导学生读教材p127-128小字及相关图片思考后明确:一点是农奴制度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因为在农奴制度下,大批的农奴被固着在封建庄园的土地上劳动,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不能以自由之身进入城市,成为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雇佣工人,这从劳动力上制约了俄国工业的发展。二点是农奴制度下的庄园经济是落后的、封闭的经济,社会购买力低下,对工业产品的需求量小,这从商品的销售上制约了国内商品市场的扩大。出示《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地主监督农奴劳动》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③要使俄国资本主义能得到快速发展必须怎么做?

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奴获得自由时,他们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引导)俄国成功废除农奴制度,给我们哪些历史启示?

四、俄国改革的历史启示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从俄国的经验看,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我们要树立改革意识,积极投身于改革洪流中。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农奴制危机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步履维艰,这是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实际上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只有改革,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下载俄国改革的教训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国改革的教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模版)

    教案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能力目标:通过“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分析......

    俄国的改革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

    俄国的改革教案1

    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的领土扩张。 思想教育目标: 沙皇俄国是最富侵略性的国家,它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扩张的历史;改革和变革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有......

    俄国改革 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彼得一世改革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要点: 1、 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 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教材小字分......

    zxls俄国1861改革20

    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记住俄国废除奴隶制的时间、改革的代表人物;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并 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改革的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朝阳中学 刚刚讲完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内外危机,为了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改革必须进行。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大全

    篇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的历史课,讲授的内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总体还算顺利,过度比较自然,过程符合要求。但是讲授的知识......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

    【知识梳理】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的反抗,从而引发农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