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读后感(范文)

时间:2019-05-14 19: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卓》读后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卓》读后感(范文)》。

第一篇:《卓》读后感(范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平凡的你也可以享受一场管理学的盛宴

记得上人力资源管理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这本书时,用带着点激动的语气极力推荐这本管理学经典之作,说德鲁克这位“大师中的大师”的这本著作不仅深深影响着他,而且断言说我们读后也将是受益终身的。如此肯定的预测让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一睹为快,于是购来书带着点“门外汉”的忐忑不安阅读起来。

本书中,德鲁克用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形象而贴切的例子,逻辑严密的推理,观点鲜明得向我们阐释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具备的要素。品读德鲁克对管理者一反传统和大众的全新认知让我们如沐春风,总有茅塞顿开之感。之所以在读完这本书后获得很大的顿悟,我觉得除了书中严密的理论推理和合理的实践验证得出的让人信服的结论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书中的观点解释了管理学中的很多困惑和解读了认知中的很多误区,下面谈谈读此书的一些感想和收获。

·关于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

1谁是管理者?我们对管理者的职责认识总是关于如何管理别人的,这就从管理者的定位上发生了质的错误。德鲁克告诉我们: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作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都没有真正被验证过。但管理者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即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文中反复提及了一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全书的最后一句话也再次强调了这个结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无天生的统一标准,而是如文中所言,高矮胖瘦、趣味风雅、忧虑爽朗各个不相同。但他们无不是通过实践中的历练而变得卓有成效。所以,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

3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吗?全书的第一句话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他们没认识到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条理系统的工作才可能产生效益。智力,想象力等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资源转化成成果。而管理者面对的四项非其本人所能控制的现实因素(时间往往属于别人;被迫忙于日常工作;自身处在一个组织之中;身处组织内部,受组织的局限)使他们明了:如果不致力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感于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个要素

1“时间”——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最特殊的资源,任何事都少不了,没有替代品,供给也丝毫没有弹性。而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不管是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协调还是人事决策都是费时的,能否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决定了个人的成效。为诊断自己的时间,德鲁克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步骤:①记录时间: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假如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那么他的收获必然会很大。分析时间纪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②管理时间:减少浪费时间的活动,减少非生产性工作占用的时间③ 统一安排时间: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这让我感悟到读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也是如此。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时间,抛开毫无意义的事情,把时间系统规划为几个重要模块,合理利用这个非可再生资源,实现时间利用上的卓有成效。比如可以通过协调将若干的学习集中在一天之内,将其余事情平均分布在某个时间段,将看某书的时间集中在能发挥最大优势的一个时间段。

有效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如同书中而言“认识你的时间,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

2“贡献”——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具有的专长,技术,所属的部门所限,看到整体的绩效,也能更加注重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管理者不自问“我能做出什么贡献”,工作中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也不能很好得挖掘在工作中尚未开发的潜力。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应该尤其注重贡献,他们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不是实物,他们必须有所专长,必须使他的专才有效,用贡献和结果衡量其工作。一位管理者能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的最大动力,可将管理者的弱点—过分依赖他人,以及组织之内—转变为力量,进而创造出一个坚强的工作团队。

推广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果我们希望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不应该将重点首先放置在其他因素上,而是要主动的思索自己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并将思索的结果付之于实践,有了这样的实践,自然才能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踏上进步的阶梯当然,这种贡献或是乐于贡献都应是以责任为前提的。所以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德鲁克总结到“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3“用人”——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是要充分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用人之长,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用人之所长的前提是识人之所长,它的内涵不是避免短处,而是充分发挥长处。充分发挥人的长处也需要“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方面,管理者应使个人目标和组织需要相融合,个人能力和组织成果相融合,个人成就和组织机会相融合。

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样用人来避免因人设事的错误,德鲁克为我们设定了四个原则:1注意职位设计的标准和尺度;2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3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4用人所长的同时要容忍人之短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4“专注”—— 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做到“要事优先”。实际上“要事优先” 是和“掌握自己的时间”相辅相成的。在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另外,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需要足够的勇气。德鲁克提出的帮助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都与勇气密切相关:重将来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只是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不盲从;目标要高而有新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5“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他们不需做太多的决策,只需做重大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他们的决策具有以下五点特征:1)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决策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出一个符合当时情况的决策”。有些变革性的决策可能会有局部或短暂的压力和阻力,但终归是“良药苦口利于病”。而有时“不做任何决策其实就是最好的决策”,当然这要视环境和情况而定。

“管理者的责任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具体说,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这五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密切相关的。

·结合实际谈谈对管理方法的看法——社团管理中的所悟

大学里我们都参加过学生社团,在这样一个小组织里同样需要运用管理学知识,使得这个团体能正常有效得运转同时产生对外的效益。然而它跟企业的不同在于领导阶层关系十分薄弱,更多时候是依靠共同的志趣和人情来稳关系定内部成员,而不是有薪酬的雇佣关系,所以过分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反而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社团管理中尤其重要,有时候为了挽留一名部员,部长都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苦口婆心得劝导。在欠缺利益机制的情况下,人员的流动性以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成为社团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领导层会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可能无关对外效益的各种人情娱乐事务上,比如聚餐和过生日等娱乐活动。另外,由于大学社团并非一项专职活动,不能像企业那样有苛刻的时间安排,你必须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增加灵活性,体谅和尊重部员,所以时间安排和活动的效率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在组织活动方面,就涉及到有效决策和用人的问题。因为社团的等级观念不是很强,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勇气,所以管理者在讨论中接收到的讯息是繁多庞杂的,常常到最后是所有的计划都有推翻的合理理由,而管理者这时就该运用如德鲁克所说的分析方法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在社团里过分的民主只能导致无效,在吸纳建议基础上的及时决策是十分重要。在用人方面,和企业管理类似,但是有时候会更注重对极富工作热情的部员的任用,因为很多社团尤其是小社团的最大目标并非像企业那样利润最大化,而是组织能延续或保持,有工作热情的部员更能积极主动得在自己的那一层级形成一个领导核心,组织讨论各项事宜,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分依赖会长层造成的懈怠情绪,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满足会长层级别理所应当的无所事事。这是一个敏感但现实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很多人坚持到最后就是为了享受会长的特殊待遇和荣誉,而不是像企业的老总一样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最喜欢的一句话:只有让普通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这才是考验机构好坏之关键

在德鲁克众多的至理明言中可能没有太多的人注意到这句话,可是给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时候一提到高层领导职位,像我们这样的平庸之辈可能就敬而远之,感觉有一种我们不能触及的高度。德鲁克的这本书一开始我也以为是为那些高管们精心打造的,不是我们实际需要的管理知识,但看了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也真正在心理上认同他的观点:

每个人都是一个管理者!也许现在的你只是在管理一个小组织甚至只是在管理你自己,但是重要的是方法,关键是卓有成效。德鲁克的管理方法就是要让普通人也能受用并在他的方法指导下实现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不断的积累下做出一番成效!

人的一生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的价值,学习如何卓有成效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平凡的你也可以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享受一场管理学的盛宴!

第二篇:王艺卓读后感

《小猴子下山》读后感

作者 王艺卓

今天我在妈妈的陪伴下,一起阅读《365夜故事》其中有一篇“小猴子下山”的文章看了之后,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故事的大概情节是:小猴子下山去采集食物,在摘到玉米后经过桃子园就把玉米丢了去摘桃子;来到西瓜地就把桃子丢了去摘西瓜;最后在路上看到小兔子后把西瓜丢了就去追小兔子。结果可想而知,到后来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像小猴子一样呢?一件事情没做好,就丢下去做另外一件事,结果是每一件事情都没做好。做事不专心,害处可不小啊,我千万不能学小猴子这样来对待学习和困难,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遇到困难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第三篇:张卓玉读后感

张卓玉读后感高丽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我用一句话概括:班级授课制,这句话是国际都流行的一句话,班级授课制在西方国家三百年的历史,在我们国家一百年的历史,我们国家在历史上不是班级授课制,我们私塾是背的。老先生领着几个学生摇头晃脑的背。把这个学校分为班,班上分为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然后以班为单位上课。在我们国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洋务运动开始,有这样的学校,但不多。全国性的有这种新学校是我们的科举制废除以后的事情,大概是1903年前后,废除了科举制,有了现在的学校,就有了班级授课制,这个模式现在受到挑战。世界范围内都对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挑战,在西方国家像美国、加拿大、包括法国的一些学校他们正在进行的叫尝试项目性学习,给学生一个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这个项目,和我们国家最近几年课改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是一致的,其实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从美国引进的,这个研究性学习的引进是上海人,上海做的事,上海在课改的早期在美国做了调研以后,把美国的项目性学习引进上海,后来我们把名字改了,他在西方国家流行的就是项目这个词(project),我们引进来的时候改成研究性学习,所以上海率先做,然后教育部认同,全国范围都在倡导研究性学习,国外比较流行的是项目性学习,不是让学生记一堆知识,而是让学生做几件事情,这是核心的问题。最近几年美国正在搞的尝试他们叫做颠倒的课堂,有许多学校在做,有一些大的教育的研究部门比如大学在积极地倡导。我认识一位美国的专家,现在在比尔盖茨基金会做教育改革,他去年来过中国,我们交流的时候他讲到他们基金会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所谓颠倒的课堂,应该说这是代表了西方国家最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颠倒的课堂就是重新理解课堂,过去的课堂在中国现在也是课堂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现在传授知识、了解教材的一般的内容、掌握基础性的东西完全迁移到课堂以外,学生进教室的时候,原来我们希望在课堂上传授的一些东西,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入课堂以后就是深度的交流。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有了网络,学生在网络上通过网络已经基本掌握这节课学生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东西,剩下的问题掌握不了的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和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他们叫做颠倒的课堂。我们过去是老师先讲,先传授知识,传授完了学生做作业,做作业的过程可能就是消化吸收提升的过程,现在他们把这个学习程序颠倒过来了,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课堂的交流,美国叫做颠倒的课堂。这个词翻译过来的各种翻译法有,还有一种翻译法叫做翻转的课堂,都是一个词,国内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学案教学或者问题导学,当然这几个概念很抽象。到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做法,我昨天从上海到张家港,在车上和我们进修学校的沙校长了解情况,沙校长讲我们张家港市一些学校也在推进学案教学问题导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这样的话,我想我们接下来的交流就非常容易了,大家都了解整个这套理念或者说这套模式,这种模式到了各个学校有一套非常细的,非常具体的一套程序,各个学校的教法也不一样,一个学校一个样,现在校长们创新意识,个性意识非常强,都不愿意和别人一个样,都想方设法要找到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一种教法,所以几乎是有一个学校就有一个模式,但是我刚才讲了,我是从宏观来讲和从结构层面上来看问题的,大体上新模式的基本结构是三个构成:第一个是课前小组学习,第二个是课堂展示交流,第三个是课后巩固提升。这里边变化比较大的在第一和第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第一个环节,我们传统模式下,各位老师、各位校长,你们做学生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和记忆有限,我做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偶尔要提个预习,课前同学们预习一下,这个要求是非常非常模糊的,模糊到几乎略去不考虑,所以许多情况下老师跟学生讲预习,这是一句几乎是没有实质性要求的话,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呢?就是对一个内容学习的开始就是打铃上课,打开教材第几页,那么真正的学习就开始了,新的模式呢他的第一个程序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要进行深度的认真的学习,自主学习到什么程度呢?自主学习到这节课的基本练习题都能做完,所以现在的学案有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课前还没有讲课之前,学生就已经开始做题了,开始做一部分

了,比较简单的题你都会做了,这种要求就是让你自主学习的时候真正的去读教材,去理解内容,自己能消化的、自己能掌握地绝对不能带到课堂上,小组自主学习的标志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些内容哪些是我完全懂了,懂到什么程度,懂到我可以给全班同学讲,第二个就是这节课的内容里边哪几个还不懂,这是自主学习的两个标志,所以我说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必须带两张通行证,第一张通行证是我能给全班同学展示的,我所掌握地内容,第二张通行证是我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很清晰的知道我们今天要研讨的内容哪几个问题我还没掌握要带进课堂,这就是进课堂的通行证,传统模式下学生进课堂是没有门槛的,人人都能进,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讲,你本来就不懂,就靠老师给你讲,所以课前小组学习是新模式,决定最后学生学习的关键,这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好,课堂上你就不可能很好的听,课后练习也有问题,所以在实施新模式的学校,小组的学习质量决定了这个学校的最后的教学成绩,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第二个环节是课堂展示交流,大家注意课堂不是讲授,我没有使用讲授这个词,课堂干什么呢?课堂绝对不是我们理解的老师站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不是这样的,这种现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个人看已经成为历史,课堂干什么呢?课堂非常相近于一个研讨会,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这个小组自己学习的收获,在交流的过程、展示的过程中提不同的意见,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点拨,将学生还有不懂得问题的这些内容进行课堂展示,所以新的模式课堂这个环节非常精彩,刚才王局长说我有这个工作习惯,我完全承认,我现在是分管基础教育,分管基础教育我的工作考虑最多的可能还不是课堂教学,最多的是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教学安全,金费保障等等,但是把这些工作处理完之后,我每到一个学校我都要进课堂听课,都要和学生开座谈会,和学生开座谈会是我的习惯和爱好,我觉得学校的任何工作最后我通过一个座谈会什么都能说明,校长你不要这个那个给我介绍、给我汇报为我说了一大堆,我只要跟学生一座谈啥也清楚,你学校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学生那儿所得到的、所看到的,就是你学校所有做的工作。

我的感受,过去我在学校听课,一节课45分钟我要看无数次表,一会儿看一次,熬不住,太难受了,老师在那儿讲,学生在下面听,一会儿提一个问题,感觉很难受的,期盼他打铃,他就是不打,心理学的问题,你越是期盼他,他越是不打铃。现在我进入新的课堂,你没感觉就下课了,新的课堂和我们传统的课堂完全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学生情绪高昂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展示,一个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高度的集中,各种意见都有,许多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前面就有,在上上礼拜我在太原一所高中听高二的一节数学课,我去听课正好校长说我们要组织数学老师听,我带七、八个数学老师和我一起听,我们都站在教室里,有一个学生对一个小组的展示提出质疑提出新的思路,因为我不懂数学,我问旁边的一个数学老师,他说他也回答不上来,后来我们就关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最后呢,这节课的数学老师他感觉他解决不了,说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准备,请同学们思考,最后有两三分钟的时间学生小组交流,最后提问题的这个同学上去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一讲呢全班掌声,所有的听课老师、所有的学生给予鼓掌。

我们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跟王局和我们进修学校的几位老师谈到最近在一所学校听课的感受,高三的语文课,这节课的主题是高中三年古代诗歌里边告别诗的总复习,大概有六七首告别诗的总复习,学生在课前已经把这六七首诗已经看了,许多学生已经做了准备,这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就告别诗的风格和欣赏讲自己的看法,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轮流着讲,这个小组的同学讲,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一节课老师基本上没有说多少话,我记得在一两个知识点上点了一下,这知识点咋回事,引导一下其他的组。基本都是学生在交流、学生在探讨,学生提出问题来,学生讨论解决问题,这节课听完后我跟校长讲,这是我多年来听得最好的一节课,在整个听课的过程中,我几乎感觉不到我在听课,我在参加一个沙龙活动,我最后用了四个字来评价了这节课:从容优雅。绝对看不到高三学生高考之前紧张地为高考做准备,学生完全进入古代诗歌那种欣赏的氛围。你感觉到是参加沙龙的随心所欲的、从容的欣赏理解古代诗歌。而且,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站起来彬彬有礼,就像是一个非

常规范的学术研讨会,所以我用了优雅,非常优雅的学生,现在的课堂和我们传统的课堂真的是两回事,我的爱人当过老师,我说我要带你到现代的课堂去看一下,课原来还能这样上。这是课堂展示,课后巩固提升,和我们传统的,大体上相同,但是有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课后作业减少,现在我看到的学校课后作业越来越少了,少到有些学校没有课后作业,我说的这个话,在座的可能不相信,怎么可能课后没有作业,在一些学校课后真的没有作业。昨天,中小学杂志的社长想带我们的校长去山西旅游,风景非常好,历史悠久,在旅游之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山西的两所学校,如果去山西的话,看看是不是山西有的学校课后真的没有作业,这是新模式的基本结构,大体上做这样的描述。

那么新模式的基本追求是什么?刚才大概描述了这一结构,追求什么呢?我从三个层面上来概括。从形式上讲,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就是把我刚才讲的最先进的教育思想要落在实处,不再是一种理念,一种期望,是实在的要做的一件事,自主、合作、探究。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具体说明,从教师如何教要走向学生如何学,这句话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这句话把上面八个字进行了说明,各位校长大家注意看,自主、探究、合作、展示这四个词都是动词,这四个动词的发出者都是学生,没有一个是老师,这就是关键,要把这四个动词真正落在实处,重心在学生干什么,而不在老师怎么讲,多年来我们教育改革的重心的改革是如何讲,把全部的智慧和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老师怎么讲,我们各种各样的观摩课多如牛毛,多的让老师感觉到太烦了,无聊了,所有这些教研活动,我们就是研究我老师如何讲,第一句怎么讲,选什么样的课堂上的题。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我们学校的一位名师,我在中学当过五年的校长,我们学校的一位名师,数学特级教师告诉我,我现在六十多岁了,我们学校特级教师不退休的,说我六十多岁了,我在每上一节课,在推门进教室之前,我要在门口站两分钟,要想好我进去第一句话说什么。我们很为这样一位敬业的老教师的一种精神所感动。但是这个细节告诉我们,老师把智慧,把质量的重心全部压在他如何讲,他讲的水平就是学生最后成绩的水平,所以多少年来我们工作的重心就集中在教师如何讲。我理解,这就是多少年来,从毛泽东开始,我们就把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少数人如何计划。那么现在要自主探究合作展示,所有的动作都是学生的,实际上我们整个教育教学要进行一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全部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当然学生如何学这个是老师在研究学生如何学,并不是我们放羊了,我们不管了,学生如何学,你学就行了。核心在如何两个字,学校老师要研究学生到底怎么自主,怎么探究,怎么合作,怎么展示,而不是我如何给你讲,核心在这。教育上这样一个工作重心的转移,一点都不亚于经济领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我把这二者不断的等同起来,我觉得有许多可比性,有些是不可比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是有可比性的。

最后新的模式的另一个追求是结构性的追求,就是要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探究制,这两句话对应的,过去或者现在我们多数学校学习组织是以班为单位的,班是基本的学习组织,所以我们学校的工作的基本构架都是以班为单位的,比如说我们的班主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等等等等。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小组成为基本的学习单位,不是班是小组,决定这个学校学生发展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小组学习的水平,而不是班的水平,这是从学习组织讲。从这个学习形式,传统我们就是授课制,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基本上我们尽管搞什么启发式,什么这式那式,是以老师讲为框架下的一些点滴的一些补充。比如说现在各位老师,再传统的课堂都有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刚才我讲的学生展示性质完全不一样,不管老师你在课堂上问了几个学生,所谓的启发式还是以你为主的,你设计好了,学生偶尔补充一下,或者哪个学生正在走神不听话,不听课,你用题目的形式惩罚一下学生,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所以传统的课堂核心就是老师讲,新的教学模式最核心的是学生探究,整个学习过程处于学生寻找结果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总结、听老师讲结果的过程,这个非常非常关键。

我们在不断地在追问一个问题,所谓钱学森追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创新能力的大家,只要学生被动学,只要是课堂满堂灌,我们根本培养不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讲个给我印象很深、也深

深地触动我的这么两个观点。几年以前我看到澳大利亚一位学者的一篇文章,中国要雄心勃勃地要科技现代化,要成为科技强国,要得诺贝尔科技奖,不可能,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他说中国这个国家缺少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扣问精神,这个民族缺少扣问精神,所以这个国家不可能在科学上有一流成果。这句话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以后感觉很不好。

前不久大约在一个月前,李光耀在中国的哪个大学作演讲,他说中国走向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用不着几年中国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但是在创新领域,中国暂时甚至很长的一个时期不可能超过美国。这是李光耀前不久我看到的他的一些话。我们成为经济强国并不是靠我们的创新能力,是靠其它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个大家都知道。怎么样让全民族有创新能力?只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我们和创新的目标就是南辕北辙,必须让学生去探究,老师期望我都备好课了,我就不要你再动脑筋,我一句话就告诉你结果就行,你干吗还要去思考呢?只要你老师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就无法培养创新人才。我在当校长的时候,我在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的课堂上听课,听完课以后老师下来讲校长你评一下我这节课。我说我要讲真话的,这节课你做了一件事,你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你什么东西都讲清楚了,学生只有一个任务:记,把你说的记录下来就行,他根本不要思考。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所以这个小组探究制,是从制度上从机制上把探究这样一种理念落在了实处。

这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坏了,大家只能看一下,可能用这种模式的都知道,这就是小组学习,这是山西的一所农村初中。【图片1】还没进课堂,学生以组为单位,先按照老师的学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图片2】这是课堂展示,现在展示的是小组在展示,展示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小组,大家注意看,其他同学不拘一格的都为了听的清楚都往前挤了,不像传统我们课堂上要求安静,有秩序,在这个模式下的课堂上看不到安静一词,没有安静这个概念了,学生要交流要探讨,一个概念,乱呼呼的。【图片3】这是一个小组代表,小组代表在讲他们的小组学习收获,最后这位这就是老师,站在最后就是老师,他就和一个学生一样的在听,如果这个同学讲的很到位没什么问题,那就完成了,如果他认为有问题或者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那这个老师就要出现。

由于老师有讲的的热情,不放心学生,所以有些学校的校长提出一些口号,生进师退,老师必须退在后面,制度化的约束你的讲,不然老师想讲都不行,我们的老师讲课欲是根深蒂固的,我看到了,一下就想跳上去把学生不足的地方一语道破,这种新的模式是不允许的,学生课堂上出现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学生无能为力了,老师你再往前走,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对禁止老师你过多的讲。

这是一段视频: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始于2005年,05年的时候呢我们就推出学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为了适应这种模式,把这种模式进行的更好,07年的时候我们实行了环形座位法,08年的时候我们在三个年级所有的班级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我们说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效率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我们无路可走,从东晋这个成果看,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年,而且在一些地方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学生上高中之后就又回到原来的模式上去,回去传统的模式上去,这主要是传统的观念在做怪,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学案课堂,就是要想办法还时间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实现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办学理念就是关注生命后续发展,通过学案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

走进新绛中学的每一间教室,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传统的讲台讲桌了无踪影,老师止步于教室的任何一个方位,那个地方就会成为临时的讲台,学生们则是五六个人分组围坐,手持学案,或低头沉思,或翻书思量,或热烈讨论,三面墙壁上的黑板已成了展示学生的小舞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元的环形座位,让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平等对话关系,同学之间变成了一种互助关系,为同学间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老师现在他已经从一个灌输者的座位上下来了,他坐在了我们的身边,拉近了老师和我们的距离,让我们觉得老师是我们的朋友,走近我们改革的课堂,你会很明显的发现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室在四周都有黑板,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学生不管坐在哪个角落,他都能看黑板看的很清楚,如果这一刻我有很大的发现,我就可以把它写到黑板上去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拓展,这样就是非常好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同学间的团结,团结能力特别强现在,就是说先不管别的,就说我们小组六个人吧,六个人的感情特别好,而且六个人在想问题的时候能各抒己见,争相发言。”

“我们的课堂改革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换,首先就是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我们现在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的了解学情,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现在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充当被动的角色,在今天的课堂中,学生是主角,老师是一个指路人。”

“以前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沉闷,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可是我往下一看,学生真正听的没有几个,整个课堂就好像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在表演,每次举起手来回答问题的老是那么几个,那么其它学生像在看表演一样,他们和这种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差距,现在自从实行了学案课堂以来,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们都在独立自主的学习,课堂成了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呢,他们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也开始积极的回答问题,也在积极的展示自己。”

“课改之后,我感觉我们老师确实是解放出来了,像地理这个小科,过去一个人带上四个班或者五个班,你早上上五节六节课是非常累的,课改之后,老师把功夫下在课前了,变成设计学案什么的了。”

这就是山西的一所高中新绛中学,大体上学生和老师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一个感受,从刚才几位学生讲的可以看出来,学生高度认同,我在许多学校和学生开座谈会,我问一个问题,我说现在你们的校长或者局长在积极的推进这样一种模式,如果校长局长换换,来一个新的校长,可能不可能再回到那种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呢,学生几乎所有的回答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再接受老师满堂灌的这样一种现象。

前不久,山西太原的一所中学,搞了一个名校名师的一个同课异构,有天津的、北京的、其它一些地方的一些名校,名校的老师在我们山西的这所学校搞同课异构,这个学校就是在积极推进新模式的一所学校,这些学生再次听传统的满堂灌,听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的讲课以后,学生一致的看法就是这个老师的讲课很精彩,但是我们不能答应他剥夺我们自主学习的权力,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不需要你讲,我就能讲,我就能够说清楚,为什么你要讲,老师希望你是在我说不清,我自己自主学习攻不下问题的时候,你再给我点拨,所以这个学校在这个会议结束以后,马上给所有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做了个问卷调查,看看学生比较一下,学生的态度如何,校长告诉我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态度:我们绝对不能再用老式的课堂---满堂灌。这个活动很有说服意义,因为来这个学校搞这个活动的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牌高中的名师,非常有水平,那么这些老师又是怎么看哪?这些参加这个活动的老师看了这个学校的课堂模式以后哪,他们有一个开玩笑的话:他说我们上讲台,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我们一下又把你们的学生拉回到一个很原始的、很遥远的教学模式上了。这是我对刚才的这个视频对大家做的一个说明。

山西实行这个模式是从04年开始的,最早是杜郎口,就是杜郎口风暴。很快山西的一批学校,完全认同了这一个模式,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现在的进展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初中学校有30%的在使用新模式,高中学校有20%多。这个比例据我了解,在全国是最高的,全国使用新模式的学校有很多,江苏也有这样的学校,但是高中学校使用新模式的很少,原因是什么哪?高中学校有高考,相当的一批高中校长认为这种模式是不是影响到升学率。山西的高中学校,使用新模式的在快速增加,这个月就有两个市要开这个推进会,推进这种模式,我个人判断,再过3到5年的时间,山西的所有学校都会走向这种新的模式,现在已经有30多个县,25%的县在整体推进,县教育局出面整体推进,已经不是校长行为了,过去几年,我有一个感觉,我觉得这个模式在初中和高中用起来得心应手,小学能不能用哪?我持谨慎的态度。最近我们山西省在一个农村县开了一个小学推进新模式的现场会,我去看了一下,有一批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小组学习课堂展示,小学做得一点都不比初中和高中差,甚至在一些领域比初中和高中做得还好,我在一个农村的小学看到,那现场就更不用说了,在一个农村的小学看到,一年级刚刚入学几个月,我们进去听课的时候,一个农村的小姑娘走上讲台:现在我代表我们的小组,谈谈我们的观点。然后就开始说了。说完以后课堂上有个小男孩举手了,说:我要补充你刚才讲的。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讲台上这个小女孩,说了一句什么话——我接受你的批评。这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样一种彬彬有礼、富有学习程序,能够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太难了。我们现在的高中生都不能站起来很好的表述自己的思想,小学生就开始有这种训练,非常好!其实,几年以前,我在美国,在洛杉矶考察一所小学的时候,我见过这种情景。我去了一个小学,我们进了一个很大的厅,学生正在厅里面搞活动,我就问校长:学生们在干什么?校长没有回答,就招手,离我们最近的4个小学生就过来了,一招手就过来4个,其中的一个说:我是组长,我来介绍我们在干什么。他们正在做识字游戏,就是认字,他不是在那儿写几遍,是用游戏的办法认字的。几年前,在美国小学有这种模式,现在我在我们山西的小学看到的,差不多,模式是一个样的。

第四篇:《玛卓的爱情》读后感

一、孤独!玛卓的孤独!

诗人的爱只能写在纸上,真的不能表现在生活里。

玛卓和刘仁洞房花烛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第一句话:

“起来做早饭吧。开始了!”

刺得我的心好痛!

对!开始了!

听着他们两个人空洞的呆呆的迷茫的话,“就这样开始了……我们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太快了……”,我只想知道“为什么要开始呢”这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沉重的生活开始得让我们那般措手不及!生活里是没有诗的,诗只在幻想里。

诗人是敏感的,注定了在生活中是异常脆弱的,让人无法承受的脆弱。

我好想哭!为玛卓的孤独!为我的孤独!

是不是真的只有死才能得到永恒?

谁能保护诗人的心?谁能担负起保护诗人的重担?

不!没有人!

真的没有人!

二、我承认玛卓的爱情让我一时无法承受,无法安寝,对我实在是一个太大的刺激。

我想打开它,再读一次,希望能品出些社会感想、爱情哲学什么的比较理性的具有教化意义的东西。可是,我发现我不能,我甚至都拿不动那本书,它仿佛有千斤重,就像婚宴结束众人散去后,玛卓在刘仁怀里的重量。

是的,太沉重了!美妙的爱情在沉重的生活面前是那么虚无飘渺,那么的遥不可及!刘仁在结婚前每天一封,坚持写了三年并最终感动她的那一包情书,在婚后生活里却像一具尸体,苍白冰冷,它们是玛卓死后的骨灰,不,是他们二人共同的骨灰。在即将面临的生活面前,刘仁吓得连“我爱你”都说不出来了。只在他离开玛卓去日本后,才突然又重新说出了对玛卓的爱。

是的!对玛卓的爱,刘仁是的确无力承担的。这段爱情,它也许只适合活在纸上。梦幻式的爱情负担不起沉重的柴米油盐。

也许有人会说,玛卓的爱情悲剧是钱的问题。如果刘仁有钱,不用让自己的女人受罪,他的压力也不会这么大。我的脑子里也闪过这个想法,但假如刘仁很有钱------我们来假设一下------他还会注意到妻子的痛苦吗?他还会有这么强烈的责任感吗?我想多半不会了。可见,他们的爱情问题不是钱,而是梦与现实,幻想与真实的对比问题。

刘仁只是在每个寂静的夜里,拿着手电筒思念那个神仙似的玛卓,这个玛卓才是他最想要的,而他最后得到的玛卓是假的,不是他想要的那个。真的玛卓不是他心中的那个玛卓,他心中的那个真实的玛卓是假的,不是真的玛卓。就像在她儿子的世界里只有动画片里的人物是真的,现实中的都是假的,包括他的妈妈玛卓。

心中的依赖不能作为生活中的依赖,生活中的依赖往往不是心中的那个依赖。人的精神和肉体,人的思想和生活是背离的,甚至必须分开,才会有好一些的结局吧?玛卓就应该一直停留在刘仁可欲而不可求的梦里,不是吗?

第五篇:卓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编推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什么共同点呢?如何才能使管理者卓有成效呢?对于这些问题,书中都有很明确的回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这一训练使他们工作起来能卓有成效。反之,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备注:近期公司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外训,是对我们管理者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并养成习惯呢?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中,作者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是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很简单的几项内容,只要你掌握了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怎样才能做好管理?怎样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五个习惯: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系统的工作,来善用这些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

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会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这一点要求个人把目标放在心里头,达到人生的目标,小到一件事的目标。并做到以始为终,不断地向下一个目标进发。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第四、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重点),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感恩心(参加魔鬼训练心得),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又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管理大师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要认真去读、要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作为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样会让我们的管理更有效!

后续:公司在技术熟练人员的培养和留用方面跟其它企业有很大差距,现在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材的竞争,也就是说的:“有人就有天下”,去东风日产我看了一个标语,“人可以创造一切“但我们企业的员工流动的流动量非常大,大部分有思想的员工因为对公司不信任、没有依赖感而流失,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也只是一些基础东西,导致公司引进的一些看上去先进的管理模式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规章制度执行难、管理难就成了公司管理工作最主要的难题,这是我们管理上的一大缺陷。综合上述,作为我们管理者责任重大,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才能真正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下载《卓》读后感(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卓》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船读后感(李卓旻)专题

    同舟共济,既在于你,也在于我——《公司船》读后感看了《公司船》这本书,感觉好像没有比这个更简短的寓言故事更适合自己了,它不但适用于一切积极进取的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就是......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7 姚卓群

    中国近代史刚读后感 说实话,一开始我连这本书都没找到就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的名字“蒋廷黻(fu)”黻字我不会读,好不容易找的了,也因为它是一本中国近代史书而略有轻视:“不就是讲中......

    暑假作业展示137 杨卓润 《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本《三国演义》是我上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没有来得及看,我在假期里终于有时间把它读完,暑假作业展示137杨卓润《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最杰出的长......

    《卓娅和舒拉》读后感[精选多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卓娅和舒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卓娅......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图书,是卓娅和舒拉两姐弟的母亲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编撰的一部回忆录;它曾影响了......

    卓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读后感 读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会深有感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多么伟大的人物呀,以一颗爱国之心去抗击敌人,甚至牺牲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大漠英雄树--胡杨》读后感--吕卓宸

    《大漠英雄树--胡杨》读后感四年级(23)班吕卓宸 在我国的大西北,有一个名叫罗布泊的地方,那里有世界上最顽强的植物——大漠英雄树胡杨。 罗布泊是一个旱地,终日被太阳火球般烤着......

    《两只羊的故事》读后感陈卓城

    我学《两只羊的故事》 郑州市互助路小学二八班陈卓城 辅导教师:张亚培 绘本,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种书籍,在绘本的王国里我沐浴着知识的春天,感受着快乐和幸福。在看到的所有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