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好朋友在一起》
大班下期教案
数学《好朋友在一起》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总数将两个数群圈画在一起,并用加法算式记录,复习10的减法。
2、尝试根据总数和一个圈画出的数群,圈画出另一个数群,列出减法算式,复习10的加法。
3、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
活动准备:
1、自制小朋友图,排列形式见活动材料,水彩笔。
2、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复习10的组成。
教师交代玩法,老师报的球数和你们报的球数合起来正好是10.游戏可以以集体、小组形式进行若干次。
2、出示图1,复习加减。
教师,图上有什么?没群小朋友各有几人?
请部分幼儿将数目合起来是10的两群小朋友圈画在一起。
教师:两群小朋友和在一个圈里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来表示呢?鼓励幼儿用加法算式记录每个圆圈,并说说每道算式里每个数字和符号的意义。
3、出示图2,复习减法。
教师:这幅图与图一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请幼儿根据总数10和已经圈画出的某一群小朋友的数目,圈画出另一群小朋友并连线。
教师:每次圈画连线的事情,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来表示呢?并说出自己的圈画理由。即几和几两个数群的数目合起来是10.4、幼儿操作:
5、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并说说自己圈画的理由。
第二篇:手指游戏 好朋友在一起
手指游戏 好朋友在一起
好朋友(右手打开向外伸)在一起(左手打开向外伸),我们快来(握拳猛的打开
手同时向外拉二次)锻炼身体(快速胸前绕绕拍一下),头儿(大拇指交插换位三下)
钮钮碰碰碰,脖子(食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腰儿(中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
碰碰碰,屁股(无名指交插换位三下)钮钮碰碰碰,脚儿(小拇指交插换位三下)
钮钮碰碰碰,大家来做钮钮操(两手交插握握再合并伸直),做个键康好宝宝(右手慢慢爬,上拳下手撑变磨菇、左手再来一次)
第三篇:【精品教案】中班数学:好朋友
中班数学活动:好朋友
盐城市幼儿园 陈莉萍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品的外表特征和内在关联进行匹配。2.尝试根据物品的用途进行分类。
3.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活动准备:
1.认识图片中的物品。2.U盘、音箱、图片若干张。活动过程: 一、一样的朋友
1.找找朋友:桌上有一些漂亮的图片,请你选一张并为它找个好朋友。
2.说说朋友:你为什么找它做朋友?
教师小结:他们的形状、颜色、图案、大小是一样的,出现时都是成双成对的,所以他们是好朋友。
二、关联的朋友
1.配配朋友:它是谁?它的朋友是谁?你为什么让它们在一起?
2.帮帮朋友:它们的朋友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帮它们。教师小结:他们虽然颜色、图案、大小和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使用时谁也离不开谁,所以他们也是好朋友。
三、同类的朋友
1.认认标记:今天好朋友们要去开舞会了,都有哪些厅呢?(辨认各厅的标记)
2.送送朋友:它们应该到哪个厅呢?请你送朋友到相应的舞厅。
四、朋友开舞会
请你跟你的好朋友一起参加舞会吧。
第四篇:小班数学教学案例_好朋友
小班数学教学案例:好朋友
新桥中心幼儿园
邓小影
设计意图:不同形状的饼干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所以我就利用这一资源来开展活动,不是让幼儿仅仅徘徊在有趣、喜欢的层面上,也不是把饼干当作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工具。不是旨在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知现成的知识,而是尝试让幼儿在自制夹心饼干的同时,通过感官的运用、在操作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活动帮助幼儿感知饼干的不同外形,获得对图形的初步概念。把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发幼儿对数产生兴趣,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形状)进行分类。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实物,按点数取物。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体验参与集体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感。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不同点数的胸牌人手一份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夹心饼干一块
果酱 毛巾
盘子若干 消毒水 录音机 音乐磁带
活动实录:
(一)游戏:找朋友
1、幼儿给自己找朋友。
师:来,来,到邓老师这边来。小朋友,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啊?
(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来介绍:我的好朋友是××。幼儿们都积极的向大家说了我的好朋友是谁。)
师: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做找好朋友的游戏,找到好朋友以后互相敬个礼、握握手、抱一抱吧。
(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找朋友,引发幼儿兴趣,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在音乐声中幼儿都很高兴很快乐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二)幼儿给图形找朋友。
师:刚才,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图形宝宝也很想找它的好朋友。师:小朋友看,老师身上的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哦!我身上贴的是正方形,那我就要变成是正方形宝宝了哦!
师:小朋友,你们是什么图形宝宝啊?(幼儿介绍自己的说:我是什么图形宝宝)
师:现在请小朋友帮我找找谁是我的好朋友?谁和我是一样的图形宝宝?(引导幼儿为教师身上的正方形找好朋友。)
师:请和我身上一样的图形宝宝站起来跑到老师这里来。来,让我们看一下是不是一样的?来让我们把图形宝宝举起来跟大家说:“我们是正方形宝宝。”
师:谁是三角形宝宝?(有一个幼儿说:“我”,于是我就把他请一幼儿上来了)
师:哦!你是三角形宝宝,谁和他一样也是三角形宝宝? 师:你们看,除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宝宝还有什么图形宝宝啊?
(教师融入到幼儿当中去,做幼儿的“好朋友”更加拉近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师:图形宝宝们,你们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站起来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记住哦!一定要找和自己一样的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朋友大家一起抱一抱,拉拉手。(音乐时间长点速度慢点)
(这个环节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的同时让幼儿在游戏的对图形进行分类。)
(三)幼儿操作:制作好朋友饼干
1、认识好朋友饼干
师:看,我今天带来了一块好朋友的饼干。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好朋友饼干’吗?(出示四层圆形饼干一块)(请幼儿说出其特征),师:这个好朋友饼干有几层?(请一幼儿上来数数)我们帮他一起来数一数:1、2、3、4,对了吗?你真棒!原来邓老师手上是一块有4层的圆形好朋友饼干。
2、了解好朋友饼干的制作过程
①师:图形宝宝说了,它也想吃好朋友饼干,就让我们来做一块好朋友饼干送给它吧。②教师讲解根据自己的图形及圆点制作好朋友饼干的方法。
师:小朋友做饼干前呀我们要先用洗手,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这样呀才卫生呢。
(教师在示范洗手的同时渗透幼儿卫生健康意识,)
师:老师是什么图形宝宝?那老师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正方形)对了,那我就开始做了哦。(疑问的口气说)那我要做几层呢?(小朋友纷纷说三层四层二层)到底我要听谁的做几层呢,原来呀答案在这里(手指胸牌上的点点)小朋友看,我这个图形上面有几个小黑点啊(四个),那就对了,上面有几个黑点我就做几层,小朋友请你们告诉我我要做几层呢?
师:那我就从盘子里数4块饼干出来,1、2、3、4,那我就开始做了哦,先拿一块然后加上我的果酱,好了我们用勺子放一点点的果酱上去,然后再放一块饼干上去,再放上一点点果酱,把饼干盖上去,最后再一点上去再放一个饼干,四层的夹心饼干就可以完成了哦。
师做好了闻一下:“恩,真香啊!”
(教师以夸张的神态来“闻”显示出饼干很香与好吃,更加引起幼儿的兴趣。)
③师:你们想做好朋友饼干送给你们的图形宝宝吃吗?你要做几层什么形状的好朋友饼干?
3、幼儿操作(播放音乐)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好朋友”饼干,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形状和上面的圆点数。
(饼干的魅力真的是挺大的,这时幼儿可高兴了,当时的场地是分成了三组幼儿找到和自己形状一样的饼干的桌子就开始做了。个别幼儿找的慢了些于是我们用语言引导幼儿,你是什么图形宝宝啊,那你应该找到什么形状的饼干啊。)
师:“哇,香喷喷的“好朋友”饼干做好了,来来,都过来,(个别幼儿讲述是什么好朋友饼干)让我们举起小手让我们的客人老师看看做对了没有?和客人老师一起品尝。(站在原地)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品尝饼干,结束。活动反思: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非常愉快的进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在选材上突出与幼儿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的新《纲要》理念。从内容形式上体现了新《纲要》理念与教学形式的结合,其主要体现在:
一、准备的目标定位:教学目标确定遵循了新《纲要》要求和小班教学的目标,符合小班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的三维目标。
二、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直观灵活的教学手段,尊重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幼儿在玩玩做做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成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三、学具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及充分的运用。
本次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形状不同点数的胸牌,从开始的找朋友到后来的制作饼干这个胸牌都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到后来的饼干幼儿更为喜欢,再次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从而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
四、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不足之处:
一、我所提供的果酱太稀了,等待饼干制作好了,桌面地面上都是果酱,后来听说有一种是像牙膏一样的果酱,可以挤出来而且味道鲜美。
二、在最后的制作过程中,我让每位幼儿制作一个饼干,可能有些幼儿做的比较快,我当时在指导那些完成有点困难的小朋友而忽略了那些完成快的小朋友吃了自己做的饼干就闲下来了,应该能力小朋友跟自己不一样的图形宝宝交换胸牌然后可以再根据要求做一块夹心饼干,这样就更好的照顾到能力不同的幼儿,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第五篇:数学《来了几个好朋友》教学反思
第三周的星期五,我组织幼儿进行了数学活动《来了几个好朋友》。目标是:
1、复习4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习4以内数的加减。
2、认识“+”“—”“=”符号,理解其意思。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活动开始,进行了4以内数的组成,通过“碰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待他们熟悉了4的组成以后,及时进行引导,通过出示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演示幼儿熟悉的情景,让幼儿仔细观察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让幼儿在游戏的操作演示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同时请幼儿完整地说说图片中的意思。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反而有兴趣,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我们选择的演示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在学习4以内数的减法时,方法基本和加法相同,幼儿基本上会根据直观图计算4以内的减法,但是在看图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在做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图上的总数一起算进去,不要只看一部分,比如在操作练习题上,有一些小动物的身体或头是转过去的,表示要离开的,幼儿往往在做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转头的不算在总数里了,经常会犯同样的错误:用剩下的来减去离开的。
在集体活动时,幼儿的表现都不错,能大胆地讲述,完整地表达。但是在练习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加法基本没问题,减法对于个别幼儿来说,稍有困难,老师强调的事情没有完全领悟,只是简单地看图片了。
本次活动我发现本班幼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也有些幼儿对自己缺乏信心,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练习本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帮助这部分幼儿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