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绿色储粮工程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
开展绿色储粮工程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
丁海滨周保林沙琰
(1.睢宁县国家粮食储备库;2.睢宁县粮食局)
摘要分析了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影响食品安全因素,阐述了开展绿色储粮的重要性。为确保中国粮食储备安全,应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关键词绿色储粮 储备粮 安全
112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吃得饱、吃得好,转而追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的绿色食品(粮食)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现代时尚就是例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于食品安全[2]的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起所需要的食品”,这里的粮食安全应该包括足够的数量、粮食储藏中的数量的不减少和品质的不降低,还应包括粮食流通和粮食储藏过程中的设施、环境及人员卫生的安全。
国家为了防止因粮食生产变化给粮食市场带来的波动,应付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以确保城乡人民吃饭不出现大的危机,专门建立了粮食储备制度。要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流通的新形势、新特点,必须开发和推广中国的绿色生产、流通和消费工程。不言而喻,包括绿色储粮工程。绿色储粮工程为绿色农业的后续工程,在实施粮食安全中所起的作用与粮食生产和加工一样,也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1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1粮食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致使国家储备粮库收购的原粮含有毒有害物质 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1)自然环境的污染:随着农药的使用,使我国农田的农药污染达930万公顷,镉、砷等重金属污染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随着“三废”的不断排放,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有毒有害物质流进水源、渗入土壤、散进大气,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遭受破坏,扰乱、危害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轻者影响粮食的产量、质量,重者致使收获的粮食无法食用[3];(2)粮食作物的种植管理缺乏科学性:在粮食作物田间种植期间,过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等。如果国家储备粮库收购的是含有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原粮,食品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证。
1.2粮食储藏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粮食储藏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熏蒸剂残留和霉菌及其产生的霉菌毒素的污染。(1)粮食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昆虫,蛀食粮食,一般需使用磷化氢等熏蒸剂杀虫,因使用方法上的不科学、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致使药效下 [1]
降,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不断增加,早以超过了“一年只能熏蒸一次”的部颁操作规程的界限,造成磷化氢等到熏蒸杀虫剂在粮食上的大量残留。研究表明人类或牲畜如长期进食磷化氢自理的粮食,磷化氢就会通过食物链或生物浓缩效应在人体内形成一定数量的残留,并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癌作用.不仅如此,在磷化氢等储粮杀虫剂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泄漏和反应后的残渣残液处理不当,还会对大气、土壤及水源等环境的污染;(2)在我国湿热地区,粮食易滋生霉菌,导致粮食霉变,造成粮食数量损失、质量下降及品质劣变,其中一些产毒霉菌还会霉菌毒素污染粮食。这些毒素会使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还有致癌作用[5]。畜禽也可能因食用被污染的粮食而使霉菌毒素进入其乳、蛋中,从而使霉菌毒素再次进入食物链中,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粮食因储藏方法不当,或储藏超过一定期限,粮食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国家规定陈化粮不能作为口粮。据报道,因害虫、霉菌的为害及陈化而造成的损失为库容量的5~15%[6],由于粮食的基数大,我国每年储粮损耗严重,达数百万吨,与人民日益需要质量安全的粮食的矛盾尖锐。
2开展绿色储粮工程的重要性
所谓绿色储粮工程,即使用绿色储藏装备、技术、方法,储藏绿色原料或产品,达到绿色储藏的效果[7],这是民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环节。绿色储粮工程的本身特征是储藏后的粮食及加工产品对人类消费的安全性;另一个牲是科技的绿色性,既要依托现代科技,又要避免科技的负面效应,强调绿色科技的创新性;最后一个特征是复合系统性,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非绿色问题,都会影响系统整体的功能,甚至成为有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产业。
我国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和粮食生产连年减产以及“非典”的影响,2003年秋粮上市后出现的粮价大幅上涨现象,已经给我们发出了明显的信号,粮食生产和粮食储藏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面对突发性事件对粮食的需求,确保军需民食,稳定社会。加入 WTO以来,我国粮食储藏工作告别了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模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不仅要面临国内市场的挑战和全社会奔小康不断增长优质、绿色食品需求所带来的对粮食储藏工作的新要求,也要面对国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要适应这样的形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粮食生产,精心营造绿色粮食流通渠道,尽快实施绿色储粮战略,不仅可以使国家储备粮在储藏过程中的数量损失和质量安全风险降低至最低限度,发挥主渠道储备调节器的作用,并较为顺畅通过国内外粮食市场实现轮换更新和保值增值,而且也满足人们崇尚绿色、追求健康的消费需求。粮食仓储企业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实施绿色储粮工程应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绿色储粮的要求,绿色储粮工程应做到以下四点:(1)建立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切实从源头确保国家储备粮收购的原粮的质量;(2)利用 [4]
绿色科技优势与对储粮有利的生态条件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少用或限制使用各种杀虫剂;使用符合“清洁生产”的粮仓及配套机械设备和材料,限期不污染粮食,又不造成环境污染;(4)重视研究影响绿色储粮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检测技术以及储备粮品质陈化判定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并尽快实现智能化管理。显然在绿色储粮工程中,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是关键。
3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
绿色储粮技术,既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是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我国粮食储藏的实践证明,尊重与顺应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善于利用并保护自然界存在的生态机制与生态潜力,维护人类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把现代绿色科技的优势与传统储粮的精华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绿色储粮是21世纪最明知的决策。只有这样,经过储藏过程的粮食及加工产品都有可能达到“安全和富于营养”的标准。开发研究绿色储粮技术,应该基于我国不同的储粮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对储粮的有利生态和最新绿色科技成果为原则。目前我国正在从许多方面研究开发新的绿色储粮技术,如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等。
3.1低温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技术主要是在储粮过程中,利用自然冷却或人工制冷使仓内的粮食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下,防止或减缓有害生物的侵袭以及粮食品质的劣变[9]。仓房内内粮温常年保持在15℃以下(含15℃)的,称之为低温储粮;仓房内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的称之为准低温储粮。根据我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及国家储备库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低温储粮技术体系应包括自然低温辅助机械通风和人物冷却机低温两项主要技术措施和以改造仓房增强隔热保冷效果为重点的配套技术措施。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国家储备粮库可采取的低温储粮的安全、经济的运行模式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冬季外界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8℃以下。春回地暖的时节,采取适当的保冷措施(压盖或密闭),维持粮堆内的低温状态。在炎热的夏季则利用谷物冷却机进行适当的调温补冷,尽可能保持粮堆内的低温状态。秋季分阶段进行适当机械通风降温。低温储粮可以起到抑制虫害、霉变的发生和发展,又可以保持粮食的品质新鲜,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
3.2气调储粮技术
气调储粮技术是利用人工调整储粮仓房内的空气成份,使之不利于有害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达到控制虫害的孳生和蔓延、掏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及生理代谢强度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的目的[10],并有效解决粮食中有害药剂的残留问题。气调储粮主要有3种降氧、充氮或二氧化碳。降氧是采用制氧机或分子筛除去储粮仓房内的空气中的氧气,一般氧气含量降到3%以下时可有效抑制各种储粮害虫的生存。充氮或 [8]
二氧化碳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向储粮仓房内充入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气或二氧化碳,降低仓房内空气的含氧量。气调储粮不产生任何的有害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应该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储粮技术。
3.3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害虫技术
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防治储粮害虫。现在的进展有:利用储粮害虫的天敌昆虫及昆虫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捕、迷向技术干扰害虫繁殖和驱避剂阻止害虫取食等。生物防治具有有效控制害虫、不污染粮食和环境、对人畜安全、改善生态系统和降低防治费用等多种优点,避免了以往化学防治害虫容易引起的环境和粮食的污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和害虫再猖獗的缺点
[11]。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生物防治技术是大有前途的。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理害虫”(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12]措施,有效防治储粮害虫,抑制储粮害虫抗性的发生与发展,应该成为将来绿色储粮技术发展的主导潮流。“综合治理害虫”技术除了要求粮食在储存之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清理,除去其中不利于储藏的杂质外,还要保持仓房和场地的清洁卫生,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应尽量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条件,并定期进行监控和检测。
针对我国气候条件差异和粮食储藏中比较突出的“北水南虫”的问题,各地区可采取不同的或综合的绿色储粮措施。但应遵循尽是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来储藏我们的储备粮,保护我们的环境为原则。
参考文献
[1] 马逊风.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3-27.[2] 吴志华.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25-26.[3] 徐春州,许红萍.对当前粮食质量安全的思考[J].粮油食品科技,2003(3):26-27.[4] 庞文渌,李桂杰.减少农药使用,提倡绿色储粮[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4(1):43-46.[5] 陈宪明.霉菌毒素对粮食食品的污染[J].粮食储藏,1996,25(4):40-42.[6] 张海燕.植物精油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J].粮食储藏,2004,33(3):7-11.[7] 靳祖训.中国进入WTO以后粮食储藏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方向[C].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北京:蓝天出版社,2002,5-11
[8] 李全根.省级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1,(6):7-12.[9] 李隆术.储藏产品保护基础科学的探讨[J].粮食储藏,2001,30(1):3-5.[10] 沈宗海.粮油储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11] 白旭光.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发展[C].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北京:蓝天出版社,2002,77-81.[12] 刘新春.中国就建设绿色的粮食储备体系[C].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北京:蓝天出版社,2002,118-121.
第二篇:怎样确保储备粮安全度夏
怎样确保储备粮安全度夏
针对当前气温升高,粮温上升较快,储粮虫害繁殖迅速,粮食安全储存难等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夏季储粮安全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度夏是目前粮食储藏的当务之急。
一是加强粮情检查。针对夏季气温高、粮食保管难度大的特点,加强对库存粮食的粮温、粮质、虫害等粮情的检查,坚持“五天一查、风雨及时查”,对仓库高温部位进行重点检查,认真记录分析,随时掌握粮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确保储粮安全。
二是做好清洁、消毒、防护、隔热工作。针对夏季粮温高、储粮害虫活动频繁的情况,认真做好仓库内外清洁卫生工作,对库区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并用防护剂对长期保管仓的存粮进行一次粮面防护,并做好防虫线,以防储粮害虫传播感染。同时做好仓库的隔热工作,对长期保管仓的粮面及窗、门进行薄膜密闭,并堵严通风口,尽可能地减少外温对仓温的影响。
三是强化隐患排查。加强对储粮药剂、机械设备、电源等重点物品的清查防护监管,杜绝储粮化学药剂使用、管理和储粮作业中发生不规范行为。做好仓库屋面墙身渗漏、漏雨的排查与维修,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储粮安全无事故。
四是切实做好防台防汛工作。细化工作责任,把防台防汛工作任务落实到人,措施、防汛物资准备到位,确保一旦汛情发生,能及时有效应对,确保储备粮安全度汛度夏。
第三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李永峰
摘要:加强储粮害虫防治是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确保储粮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防治储粮害虫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坚持“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实时有效地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创新技术,采取全面而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储粮安全,提高粮油仓储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词:仓储管理;粮食安全;综合防治
一、仓储管理的重心由储藏型保管向流通型保管逐渐转变。
为确保储备粮的质量良好,避免粮食陈化,向消费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粮食,除了提高仓储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推陈储新,适时轮换,从而缩短粮食储备的周期,加快储备粮食投放市场的速度,即做到常储常新。这就要求传统的,以被动型“储藏”概念为基础的,以提高储藏效率为中心的储藏型仓储保管向现代化的,以主动型“流通”概念为基础的,以提高顾客物流水平为中心的流通型仓储保管转变。以储备为基础、以轮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使出入库管理、害虫防治、检验、计量、统计及核算等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频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大了仓储管理的难度。
二、仓储管理的技术含量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
粮油保管是一门综合技术,涉及生物、环境、化学及机械等多门学科。目前,直属库储粮数量大,人员相对较少,机械化程度高,科技含量大,要求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更高,承担的责任也更大。环保意识更加突出。目前,储粮害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化学药剂的过分使用不仅对储粮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因而研究环保、安全、有效、经济的杀虫剂和绿色储粮技术显得尤为迫切。实时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不同种类的粮食有不同的储存特性,所以要求有相应的保管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通过创造适宜的保管环境来实现的,即创造利于粮食的防霉、防虫、防陈化及防燃爆等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气密的小环境。进行科学的保管和维护 粮食受自身生物特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总是在发生某些变化,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抑制其变化,减少其损失。如仓储害虫的防治,发热粮、霉变粮的处理等。
三、应用科学技术推动仓储管理进步。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研究低投入、低成本的保粮方法。目前,直属库储粮应用的主要是“四项新技术”。通过不断尝试,在确保新仓型中粮食的储藏安全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哪种方法既有效又经济,还要通过对比才能确定。例如,磷化氢环流熏蒸可以采取钢瓶混合气法,也可采取动态潮解法;冬季通风,既可以抓住时机进行自然通风,也可以采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在费用上差别较大。直属库是企业,要讲求经济效益,既要增收,又要节支,降低粮食保管成本实际就是为粮库创造经济效益。因此,科学保粮的研究在确保储粮安全的情况下,要围绕经济、有效的保粮方法展开。积极开展科学保粮试验研究,探索延缓粮食陈化的新技术,总结切合直属库自身情况的科学管理方法。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营养与口感。另外,我国已加入WTO ,每年都会有大量高质量的粮食进入国内市场,给我们的粮食轮换带来较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延缓储粮储备期间的陈化速度,尽可能保持储粮的原有品质,以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其保值增值,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现在,大家都很重视环保,提倡开发“绿色储粮”技术,以减少有毒药剂对粮食的污染,比如,使用谷物冷却机进行常年低温储粮,使用二氧化碳或氮气、臭氧进行气调储藏,采用硅藻土进行物理杀虫等,这些应是粮食仓储管理的发展方向,值得研究。但是全国各地区保粮环境和市场需求相差很大,如何在这些新观点的启发下开发、研究符合自身粮食保管环境和市场需求的科学保粮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试验。
四、严格按照检查时间和检查程序检查害虫。
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粮仓特性及粮种、入库时间、粮食质量等具体情况,将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全面普查结合起来,必要时增加检查的频率,以便及时掌握仓库害虫活动的状况。一般属于基本无虫粮的可以不作除治,但要做好防护工作,对即将调出的粮食,则应根据要求进行处理;属于一般虫粮必须在半日内除治,严重虫粮七日内除治;危险虫粮必须立即封存隔离,限五日内歼灭,同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在进行化学药剂防治时,要做到“二个确定,一个明
确”。对查出的储粮害虫要尽快、准确地确定其虫种、虫期、虫口密度及部位和活动的范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药方法:常规施药法(包括粮面施药、埋藏施药),低剂量施药(包括缓释熏蒸、间歇熏蒸、低剂量熏蒸、低剂量混合环流熏蒸)。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明确药剂种类,药剂性质、药剂使用范围、密闭时间、放气天数、熏蒸时要求的平均粮温、各种药剂使用前应注意的事项。熏蒸放气结束后,应检查熏蒸效果,并及时填写熏蒸记录。
五、坚持防治结合的综合应对措施。
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防治原则。时常保持清洁、干燥、仓内墙角、窗台、铺垫物及至梁、柱等地方无杂物、无浮尘。对使用前及使用后的仓房、装具器材、仓储器械等及时消毒处理。即隔离防护。通过安装纱门、纱窗,打防虫线等措施,防止储粮害虫传播蔓延。改造仓房不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的环节。做到“上不漏下不潮,仓内面面光”。应优先采取控制环境条件的方法,如控制粮食水分,控制粮食温度及控制粮粒间大气成份等方法预防害虫的发生,使环境条件不利或可抑制害虫的发生发展。在这些方法能成功地控制害虫发生时(即使有少数害虫但不发生严重危害时),按照经济原则,不必进行其它人工防治。在这些方法不能成功地控制害虫的发展时,才应用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或生物防治法。各种方法可科学配合使用,取得综合防治的效果。
结束语:粮油仓储管理,在做好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同时,必须逐步改变常规储粮方法,提高科技含量,向科学保粮发展,逐渐开展保鲜储粮法,千方百计延缓粮食品质陈化速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有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全行业粮油仓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粮食局)
第四篇:粮食局打造绿色储粮工程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粮食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对粮食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粮食在储存流通环节保持其品质新鲜,控制和减缓粮食品质劣变,不用或少用化学熏蒸药剂,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新鲜、无公害、安全可靠的绿色放心粮食,是粮食仓储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xx粮食人要在继续发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加快科学保粮、绿色储粮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设计,提升绿色储粮功能,推进粮库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用现代物质条件改造粮食行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粮食企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粮食服务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粮食流通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粮食种植业,通过培养新型粮食人发展粮食事业,加快传统粮食产业向现代粮食产业转变,推进现代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文章从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形势、技术、职责、责任、要求和标准方面,浅谈了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势在必行;从气候影响、设施不足、费用困难、保管队伍不稳定等几方面,浅谈了当前打造绿色储粮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作者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从领导抓起,抓队伍、把好粮质关、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结论是:打造绿色储粮工程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人类食物资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和优化人类生存质量,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粮食流通领域中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世纪初,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xx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目前,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人类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优化人类生存质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如此形势之下,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1.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势在必行
所谓绿色储粮工程,即使用绿色储藏装备、技术、方法,储藏绿色原料或产品,达到绿色储藏的效果,这是发展粮食为原料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环节。
1.1 绿色储粮工程的形势
粮食政策性保护对于国有仓储购销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贾宝玉脖子上的石头,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命根。市场经济的浩瀚大海,早已向国有仓储企业发出了击水的邀请,国有仓储企业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突出转换经营机制这个主题,适应市场,对制约仓储企业实现粮食安全的难题进行认真分析,紧紧抓住“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推进科学储粮这个主题攻坚,既要研究各项仓储技术创新,又要研究和经营好粮食市场,认真探索粮食仓储技术与管理的发展方向,积极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向“高质量、高效益、高营养,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向“装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
1.2 创新绿色储粮技术
绿色储粮技术,既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粮食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民群众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
首先,积极进行区域绿色储粮创新。在温控储粮技术方面,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冷源的优势,开展“三低”储粮技术、自动化排风控温控湿技术,以及无公害防虫防霉技术和粮情电子测控与储粮品质监控技术。其次,加强调研,优化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在构筑科学储粮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粮库实际,制定出安全储粮技术优化方案,区别不同仓型,运用不同的储粮技术,使存粮向优质化方向发展。
1.3绿色储粮工程的职责
粮食储藏保管在调剂丰歉余缺、保护农民利益、调控粮食市场、应付重大事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粮食消费数量巨大、地区间粮食生产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国家储备、地方储备粮食已成为保证国家、地方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稳定社会的重要措施,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因此,我们粮食保管员必须把粮食接受好、管理好、储藏好、发运好,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粮食,这是粮食仓储企业的职责。
1.4 绿色储粮的责任
粮食保管人员要具有在粮食储藏上采用新技术、业务计划上适时调整、托市收购上应变市场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消费者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储粮技术的提升,要树立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的理念。一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善于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保粮、绿色储粮、应用先进技术的水平;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切实 做好粮食的检验、接收、储存和发运工作,认真搞好仓储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减少储粮损失损耗;三是处理好仓储管理与经营业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偏离宗旨;四是要居安思危、奋力争先,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
1.5 绿色储粮的要求
粮食安全储藏是粮食仓储保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粮食收储企业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粮食收储企业的营销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把入库的粮食品质及储粮安全、保持品质视为企业的生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粮食储备安全涉及环节多、部门广,粮食储藏安全还要受到许多仓储技术因素的影响,粮食储备安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因此,粮食入库后,要严格仓储管理,密切注意粮情变化,应用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技术,努力降低粮食损耗,降低粮食储存成本,及时地去发现问题,及时地去解决问题,确保粮食储藏安全,倾力去打造绿色储粮工程。
1.6 绿色储粮的标准
粮食保管人员既要“管好粮食”,又要“管仓、管物、管帐”,“四管”的重点是管好粮食,保持其品质,其他“三管”均为“管好粮食”服务。“管仓”的重点是管好基础装备设施、做好清卫工作,达到仓内手摸无尘、口吹无灰、粮面平如镜、跑道直如尺、仓内面面光、仓外四不留的标准,及时发现和消除储粮中的隐患;“管物”是管好仓储器材物资、仓储装备、仓储机械等,使其延长使用寿命,节省储存成本;“管帐”是管好粮食出入库、轮换的帐务处理,严格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达到帐、表、卡、簿齐全统一,千万不能弄虚作假;“管粮食”的重点是勤检查,“一、三、七”制度不能忘,积极参加粮情例会和仓储百分考核,及时消除储粮过程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粮食储藏各方面的安全。储粮情况底数要真实,粮质要完好,轮换要规范,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储粮理念,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使放心粮食进入千家万户。
2.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大气候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国家调整粮食政策,国有粮食仓储购销企业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民营粮食企业群雄并起,倚仗国家和地方的特殊优惠政策,向国有粮食仓储购销企业的主渠道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加上粮食仓储工作一度出现了“思想淡化、机构削弱、队伍减弱、管理松懈”的现象,给整个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困扰着粮食仓储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绿色储粮工程的开展。
2.2 仓储设施的缺乏
粮食仓储设施和装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粮食的储藏工作,是粮食储藏安全技术的基础。我国自骨干粮库建设以来,仓储设施从过去的祠堂庙宇到现在的现代化粮库,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输送作业,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
四合一现代化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仓型比较单一,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程度还较低,机械设备配备不足,配套性能差,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完好状况良莠不齐,部分仓储设施缺乏,目前很难满足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需要。
2.3仓储资金短缺
国有粮食仓储购销企业体制的转变,使财务管理办法也发生了变化,仓储费用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上级下拨、核报实销”,变成当前粮食仓储购销企业自己安排使用。从各种资金支付的情况来看,仓储费用在粮食仓储各种费用中比例最大。由于资金的缺乏,加上粮食仓储企业一切从节约出发,盲目缩减仓储费用,设施该修的不修,设备该添的不添,器材该补的不补,用品该发的不发,导致粮食仓储基础工作削弱,没有后劲,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推广应用新技术、打造绿色储粮工程有一定的难度。
2.4仓容减少
由于流通体制的改革,不少仓储企业为了寻找出路,解决企业生存和吃饭问题,千方百计地将粮仓移作它用:出租,改作厂房、店面房;绝大部分粮站的仓房已置换给下岗职工,作经济补偿金之用。剩下的一部分老仓房由于使用时间长,大多数已超期“服役”:有的墙基下沉、移位、墙壁裂缝;有的屋架变形,屋顶严重漏雨;有的地坪老化、龟裂、返潮,屋檐下塌,地坪、墙面防潮层脱落,场地破损,致使不少仓房现已无法储粮,更不能确保粮食储藏安全,给粮食储藏规范化和先进储藏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了困难。“打仗要有武器”,没有良好的仓储设施和仓容,打造绿色储粮工程也将是一句空话。
2.5仓储队伍的不稳定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部分粮食仓储企业的领导对仓储工作认识不够高,主观上忽视了粮食仓储工作,原有的粮食保管骨干下岗分流,或抽调其他岗位,大中专院校粮食储藏专业取消或兼并,毕业生大大减少,新上岗的粮食保管员绝大部分未经专业技能培训,或申报粮食保管员职业技能鉴定,粮食储藏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加上有的粮食仓储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尽到,粮食保管员的待遇得不到保证,对他们的切身利益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没有一支稳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忠实履行粮食保管员岗位职责、安心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保粮队伍,也是难以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
2.6 仓储技术水平还不高
在粮食仓储企业,目前计算机技术主要的应用领域是仓储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很低,电子商务还未起步,储备粮数量和粮食质量预警系统还没有规划,粮食大流通尚未形成,粮食“四散”体系未建立,中转环节多,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推广进程较慢。粮食储藏标准还未形成科学完整的规范体系,不利于粮食储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利于设施、设备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储粮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也不利于打造绿色储粮工程。
3.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对策及建议
3.1 关键在领导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粮食仓储购销企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为此,我们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对绿色储粮工程真正做到“三到位”,即思想认识落实到位、组织措施落实到位、保管员队伍落实到位。各级粮食行管部门都要有领导抓绿色储粮工程,使绿色储粮工程的责任真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班组,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确保绿色储粮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向粮食人宣传推进绿色储粮工程以及做好绿色储粮、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和粮食人都认识到绿色储粮,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仓储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激发大家的凝聚力和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热情。
3.2 配足仓储设施
又好又快地推进绿色储粮工程,必须配备配足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要配足、配套,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该修的要修,该补的要补,该添置的要添置,该投入资金的要投入,来满足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需要。
3.3 抓好队伍建设
防保人员是绿色储粮工程的直接实施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储粮的质量。在粮食仓储管理中,企业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抓好粮食保管员队伍的建设,全力提高粮食仓储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粮食仓储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价值、确保储备粮食安全的过程,而且也是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粮食仓储从业人员在生产实际中要严格按照岗位规范、操作规程要求爱护设备,减少污染,文明生产,确保安全。注重在补“脑”充“电”上下功夫,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将粮食仓储从业人员的培训纳入规范的轨道,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国家和省级的技能培训,加强业务素质教育,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粮食储藏的专业人才,搭建平台,在给“位置”压“担子”上下功夫。没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去工作、研究和开拓,打造绿色储粮工程赶超国际水平是不可想像的。
3.4 把好粮质关
粮食入库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储粮变化与虫霉活动的重要条件。在收购新粮过程中,要坚持层层把关,严格控制,由检验员和保管员共同对新入库的粮食质量和品质负责,并将此作为一项制度实施。超过安全储藏标准的一定要在入库前处理好。粮食入库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过程控制,一方面防止掺假使杂的粮食混进仓内,造成粮质不均匀;另一方面防止粮食因自动分级造成高杂质区;再次是带虫入库的粮食,特别是带有谷蠹、玉米象、长角盗等易聚集引起发热虫种的粮食要分开储存。为此,要上下同心,严把粮质关,这是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基础。
3.5 推进保粮技术
不断提高仓储科技水平是储粮规范化管理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仓储技术、设施的日益改善为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基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的储粮技术的应用也不平衡,以及地理气候差异和新仓储粮的新特点,在打造绿色储粮工程方面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为此,我们仓储从业人员在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绿色保粮技术的同时,针对本地区粮食储藏特点在打造绿色储粮新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广泛地进行绿色保粮技术的研究,进行科技创新,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
3.6 增加资金的投入
在认真考虑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对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对科学保粮、绿色储粮设施的添置,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国家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大力扶持,使企业强“筋”壮“骨”,同时各级财政在预算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来用于绿色储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争取国债资金和财政技改贴息,开辟储粮新技术应用的绿色通道,突破严重制约仓储企业发展的“瓶颈”,使粮食仓储企业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得以上马,提高仓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水平,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
通过对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调查分析和对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的新情况、新特点的认识,使我们感到推进高质量、高效益、高营养,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无公害的绿色储粮、生态储粮工程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各级粮食储备库要利用现有的仓储条件、设备和技术优势,配以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充分运用科学储粮技术,积极采用低温储粮、生态储粮、机械通风储粮和环流熏蒸、电子测温、测湿、测虫等先进的储粮、防治和检测技术,建立先进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达到管理现代化、制度科学化、行动规范化、技术标准化,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在储藏期间的品质,实现粮食的绿色环保管理。因此,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去解决、打造绿色储粮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倾力打造绿色储粮工程,使整个绿色储粮工程走向既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能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五篇:关于做好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确保储粮安全的通知
关于做好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确保储粮安全的通知.txt我都舍不得欺负的人,哪能让别人欺负?一辈子那么长,等你几年算什么我爱的人我要亲手给她幸福 别人我不放心我想你的时候我一定要找得到你不许你们欺负他!全世界只有我才可以!放弃你,下辈子吧!关于做好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确保储粮安全的通知
国粮电[2010]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针对前期我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35号),要求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特别批示“要认真落实好通知的各项要求,特别是东北地区席茓苫储粮较多,秋冬季节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火工作”。2010年以来,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上年明显好转,事故数量直线下降。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绩。为落实国办通知精神,结合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特点,现就做好“两节”期间消防工作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粮食行业冬季消防工作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粮食行业由于自身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一定要站在讲政治和保民生的高度,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做好消防工作的意识,清醒认识并且善于发现当前粮食行业消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不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心,丝毫不能松懈。当前正值寒冬,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加,同时华北、黄淮地区较往年降水少,持续干旱。目前又正值粮食收购时节,粮库车辆、人员往来频繁,所需麻袋、编织袋、苫布、席茓等易燃物料增多。东北地区粮食收购量大、烘干作业量大、露天储粮多,使得消防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增加,防控难度增大,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各地区、各单位务必提高警惕,针对本地区、本单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落实行动,制订各项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公安、消防、安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立即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各地区、各单位要针对当前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立即组织开展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清查、大整改,务求彻底、注重实效。要认真检查从部门到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且职责分工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能发挥实效,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经常开展演练以保证灭火实战能力;各类消防物资、装备以及火灾防范措施是否到位,随时能够发挥作用;粮食企业作业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如库内用电、仓内照明、库区火源管理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要对仓房、油罐、罩棚、露天囤垛、烘干设施、收购现场、药品库、办公楼、出租设施、在建工程等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限时治理,并实行追踪销案制度,不留遗患。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严格督促粮食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好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除了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还可开展交叉互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可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开展消防执法检查。
三、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重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各地区、各单位要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知识水平。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张贴画、网络、宣传员等多种媒介和途径,积极创新消防宣传工作,坚持开展火灾警示宣传,教导火灾防范措施,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未经培训并切实掌握设施、设备使用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尤其要强化对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四、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各地区、各单位务必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下属单位及个人。粮食企业负责人是本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岗位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加大对火灾事故的查处力度,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和逐级追查,严格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切实依法追究责任,使责任真正成为监督安全生产的保证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动力。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须警钟常鸣、长抓不懈。各地区、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职责,抓紧落实相关工作,特别是在元旦和春节期间,更要加倍警惕,密切关注行业安全生产动态,尤其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安全,务必按照中办和国办关于切实做好元旦和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储粮安全。
国家粮食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