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的4次落泪
毛泽东在长征路上的4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尽管湘江之战后,红军自身也很困难,但他们都倾其所有,解囊相助。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 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行进中的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因为今天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浑身没有力气,就跌倒在这里了。”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毛泽东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为中国的命运担忧,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担忧,为红军的命运担忧。在不久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开始扭转乾坤。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不负众望,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 1 /
3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爱妻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由于军情紧迫,为了尽快赶回总部,决策西进云南、北渡金沙的大计,他被迫告别了昏迷不醒的妻子,握别送行的战友,赶往总部。不久,数万人的红军即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将数十万人的敌军远远地抛在了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要将红军消灭在云贵高原的美梦。
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
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深情地望着他,说:“主席„„我不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的,只是不能再给您当警卫员了。您要„„多保重!我不能跟着您„„到达目的地了!”他双眼充满了泪水,滴滴滚落下来。停了好一会,他又转过头,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班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毛泽东怀中。“班长!班长!”任凭战友们怎样喊叫,却再也喊不醒他了。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良久,毛泽东缓缓站起来,低下头,默默地站在烈士身旁,深情致哀。随后,他又吩咐战士们:“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大家遵照毛主席吩咐,噙着泪水,一锹锹地用土把胡昌保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接着,毛泽东又从战士手中接过锹,亲自为胡昌保的坟培土。当毛泽东告别长征路上这座亲手建立的新坟继续前进时,他还不时回头望望,怎么也舍不得这位从江西苏区就跟随着他的警卫班长。
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陕北的秋天干冷干冷的,阵阵秋风卷起的黄沙扑面而来。身着单衣的红军干部们不觉有些发颤,但毛泽东的话语却如温暖的春风抹去了红军干部们脸上的愁云,似甘露滋润了大家久旱的心田。时隔一年之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中国的革命进程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篇: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毛泽东长征途中四次“落泪”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了滚滚热泪。
(一)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分外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尽管湘江之战后,红军自身也很困难,但他们都倾其所有,解囊相助。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行进中的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公文有约编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因为今天太冷,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一点东西,又冻又饿,浑身没有力气,就跌倒在这里了。”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毛泽东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为中国的命运担忧,为中国革命的命运担忧,为红军的命运担忧。在不久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开始扭转乾坤。
(二)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不负众望,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爱妻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由于军情紧迫,为了尽快赶回总部,决策西进云南、北渡金沙的大计,他被迫告别了昏迷不醒的妻子,握别送行的战友,赶往总部。不久,数万人的红军即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将数十万人的敌军远远地抛在了金沙江以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要将红军消灭在云贵高原的美梦。
(三)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
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深情地望着他,说:“主席„„我不行了。我没有什么牵挂的,只是不能再给您当警卫员了。您要„„多保重!我不能跟着您„„到达目的地了!”他双眼充满了泪水,滴滴滚落下来。停了好一会,他又转过头,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班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职尽责,保卫好主席!”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毛泽东怀中。“班长!班长!”任凭战友们怎样喊叫,却再也喊不醒他了。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公文 有约编辑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良久,毛泽东缓缓站起来,低下头,默默地站在烈士身旁,深情致哀。随后,他又吩咐战士们:“把他好好掩埋起来,在坟前立个牌子,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大家遵照毛主席吩咐,噙着泪水,一锹锹地用土把胡昌保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接着,毛泽东又从战士手中接过锹,亲自为胡昌保的坟培土。当毛泽东告别长征路上这座亲手建立的新坟继续前进时,他还不时回头望望,怎么也舍不得这位从江西苏区就跟随着他的警卫班长。
(四)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第三篇:创新微党课:以毛泽东视角重走长征路
创新微党课:以毛泽东视角重走长征路
以往的长征都是按照时间线或者是历史事件来分享,而今天我想从长征的核心人物(毛泽东)起起伏伏来起来回顾长征!
首先用三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一是为什么说长征是一条“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毛泽东之路?二是什么是长征中的“南上北下之争”?三是国企职工要从中里学到什么?
可以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一、否定毛泽东,湘江之败血教训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极“左”路线导致湘江战役损失惨重,中央红军撤离苏区。
二、肯定毛泽东,遵义之风焕新荣
湘江之役后,中央红军处境愈来愈艰。蒋介石仍然调集了10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在这样的局势下,需要中央领导层作出究竟向何方转移的重要决策。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否定毛泽东,会师前后危机重
“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长征中的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为何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其背后有何深意?这个故事是如何发生的?
让我们先从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开始讲起。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战胜了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雪山草地天堑;饥饿、寒冷与劳累。然而长征中最大的危机可能并非来自外部,而是红军内部的斗争。“北上南下之争”,是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之间关于红军战略方针和发展方向的争论。同时,也是一场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军7000人北上陕北。
四、肯定毛泽东,陕北之光旭日升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军7000人,终于抵达陕北吴起镇。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交通偏僻、人烟稀少、贫穷闭塞的土地上,中央红军迅速“落地生根”。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成为时局的重大转折。1936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合,开展西北伟大局面”。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日,红二方面军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今天我们用一个新的视野进行长征史料探源,总结出红军长征整个过程,莫不是无形中形成了一条“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毛泽东的发展之路。长征,带领红军创造历史奇迹的舵手是毛泽东,指引这一段历史胜利实现的思想指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国企职工要从中里学到什么?一是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二是树立正确党史观;三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汲取精神力量。
第四篇:美得像自己在落泪爱情诗歌
如果此生你已经有了爱人
请让我隐藏了身份姓名来爱你
能爱多久
便让我爱你多久
青春有多美就让它多美
很多画面都需要去体验
此生已经为你忘了自己
不需要任何无关的言语
纸上一页页写下的爱你
想为你去除雨天的痕迹
你一直往前没有回头
我还傻傻地幸福地
含着泪原地等候
泪水模糊了好多风景
黑夜里我却看不清
我用相机拍下的雨滴
美得像自己在落泪
爱
好沉重的字眼
我没有太妖艳
故事里我因为爱你而卑微
心里的自己早已为你发疯
你太遥远
我等不到你的出现
反复练习那句我爱你
最后只能留给自己
给你的每一句
写进了好多眷恋
不管你有多遥远
我愿意等你
你有再遥远
我都愿意等
第五篇:《毛泽东在花山》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毛泽东在花山》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认识“碾、簸、箕”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通过朗读知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从而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
《毛主席在花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
其次,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http://image.jike.com/so?fm=QH360&ie=utf-8&q=%E6%AF%9B%E4%B8%BB%E5%B8%AD%E5%B7%A5%E4%BD%9C%E5%9B%BE%E7%89%87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 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
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
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C、帮群众推碾子
http:///multimedia/ywtp/tp112.htm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 样的话。
(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劝 喝茶;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六、教学反思
1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文中描写的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学校: 青州市庙子镇朱崖小学姓名: 邱丽韬
职称:二级教师电话:05363785041电子邮件:qlt1972@163.com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朱崖小学
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
邱丽韬,女,二级教师,1972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