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在惊世决策时刻的浪漫诗情
毛泽东在惊世决策时刻的浪漫诗情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即便是在1950年秋季,作出抗美援朝那个震惊世界的决策之际,他也显现出了诗人本色。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毕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
1950年9月下旬,朝鲜半岛的战火向北燃烧。唇亡齿寒的危急使新中国面临着是否出兵参战的重大选择。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要派兵跨出国门与美国乃至“联合国军”打仗,下这个决心真不容易!长期跟随毛泽东担任秘书工作的胡乔木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
这一年的10月1日,毛泽东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参加群众庆典并检阅部队。虽然北京城内一片节日气氛,东邻朝鲜的紧急消息却不断传来。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回忆:“金日成首相发来一封急电,请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我马上把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迅速说:‘请在京的政治局委员过来开会!’”
入夜后,天安门广场上国庆的焰火尚未熄灭,中共中央便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召开会议。从10月1日起直至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跨过鸭绿江,被史学研究者称为艰难决策的“18个日日夜夜”。为了最后下定决心,毛泽东因焦虑多少天日夜不眠。当时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这样记述:“毛泽东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开会那天,他的东屋里坐了一屋子人……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开始研究,一直到后半夜。”有的中央领导人后来回忆说,在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时,毛主席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会使大家意见统一了,才刮胡子。如此反复思考,焦虑到了一个星期不刮胡子的状况,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是少见的。
在1950年国庆节后十几天内,中共中央反复开会讨论,面对多数人列举的种种困难以及苏联在出动空军问题上一再退缩(开始称两三个月内不能出动,最后声称其飞机不能过鸭绿江),毛泽东经许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也曾两次要求入朝部队暂停行动。不过经最后权衡,他还是确定:“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历史又一次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中国出兵朝鲜,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经济上保障了国家恢复建设,在军事上也打出了国威军威。
艰难时刻仍与诗友吟词唱和
1950年10月上旬是毛泽东日夜苦心思索决心难下的时候。尽管如此,他作为新生共和国的主席仍要出席一些必要的活动。10月3日晚,为欢庆国庆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盛大歌舞晚会。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晚会,并邀民主人士柳亚子等一同观看。毛泽东与国内著名诗人柳亚子相识几十年,并有诗词唱和交往和深厚的友谊。
当天参加晚会时,毛泽东虽因不断开会并苦苦考虑出兵的决策而连天未眠,但依然谈笑风生。当来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族代表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长献旗、献礼致敬时,毛泽东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面对毛泽东的这番盛情,柳亚子十分激动。他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并马上呈给毛泽东。词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接到柳词后,毛泽东当场步其韵奉和,写出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全词是: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冒着极大风险确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之际,毛泽东仍有诗情与柳亚子唱和,充分体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宏大气魄。这首《浣溪沙》又以其婉约和豪放并蓄,后来在全国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近代诗圣的柳亚子在称誉“老友润之”时,曾称赞“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在作出抗美援朝军事决策的艰难时刻,这一点也充分显现出来。
半个月基本不下床,前?传捷后又发诗兴
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入朝至12月间取得第二次战役大捷,这两个月内是毛泽东集中精力于朝鲜半岛的紧张时刻。从现存的历史资料看,志愿军入朝之初,他经常一天便起草几封电报,同前线指挥员、友方领袖以及国内各部门领导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络。
在那段日子里,毛泽东常常就在床上看文件、起草文电,实在太累了便倒下休息一会儿,接着再继续工作。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回忆,在此期间他有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没有下床,就在床上办公和吃饭,睡眠极少。
当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写出《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后,柳亚子回到家中兴奋异常,又填词一首送到中南海。不过,此刻毛泽东正在全神贯注地指导朝鲜战场的斗争,无法再回复柳亚子。11月间,志愿军出国后首战告捷,美国纠集的所谓“联合国军”向南败逃。初战的胜利使毛泽东能够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处理一些其他事务,并在闲暇时细看了一下柳亚子写来的词。虽然朝鲜前线的斗争形势仍然严峻,毛泽东却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一首和词。词的最后写道: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这里所讲的妙香山在朝鲜清川江边,是第二次战役的前线。
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1950年秋天,他果断决策出兵同世界头号强敌美国较量,体现了非凡的胆略;在烽火燃起的同时,他又将诗人风采跃然纸上,更令人钦佩不已。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际毛泽东留下的瑰丽诗词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唱。
(本刊编辑部摘自《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 / 陈 洪
第二篇:毛泽东惊世40语录
《共产党宣言》的开头这样说道:“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毛主席虽然逝世了,但毛主席的思想,不仅是世界永久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国人民永久的精神动力。毛主席是亿万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这几天,我又读了毛主席的一些光辉著作和诗词作品,感触很深,特辑录一些经典语录,以表达我对这位人民领袖的无限敬仰之情。
1.最让列强胆寒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最令台独分子做噩梦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3.最清醒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
4.最淋漓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5.最执着的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最慷慨的一句话: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超过。
7.最放胆的一句话: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8.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9.最激情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0.最霸气的一句话: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发声!
11.最豪迈的一句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最浩气的一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13.最严厉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14.最正气的一句话:如果我毛泽东搞腐败,人民就砍我的脑壳!
15.最激越的一句话: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6.最干脆的一句话: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7.最潇洒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18.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最警醒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20.最哲理的一句话: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21.最深情的一句话: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22.最有紧迫感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3.最振奋民心的一句话:人民万岁!
24.最睿智的一句话: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25.最富有决心的一句话: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26.最真诚的一句话: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
27.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8.最志气的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29.最励志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0.最自尊的一句话: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31.最自强的一句话: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32.最警觉的一句话:美国可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
33.最忧虑的一句话: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34.最谦虚的一句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35.最认真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36.最普世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37.最昂扬的一句话: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38.最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9.最感人的一句话: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40.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第三篇:毛泽东著作读后感——调查、研究、决策
踏上校级领导岗位,有很多事需要做出决定或定下原则。细心观察老校长处理工作事务的思维方式,我发现他比较注重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敏感地对有效信息加以研究分析,然后就会想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高招”。这次通读完《毛选》第三卷,让我更深地体会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和跋》一文中严肃地指出“粗枝大
叶、不求甚解的作风是异常危险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从十年内战时期转向抗战时期,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方针、政策,若对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实证明,毛主席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了周密的调查,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中国人民赢得八年艰苦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学习这种正确的观点、方法,那么我们的工作质量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就拿学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块------教学管理来说,要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业务水平、监控教学水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调查、研究,我们所能直观看到的只是计算机统计的考试成绩,道听途说来的只言片语。但如果能用调查的方法,尽可能多地获取各种信息,然后再加以分析综合,可能就比较接近真实情况了。所以在制定教导处工作制度时,我们就确定了以下的工作流程。学生层面:每个班每月由学习委员填写教学情况反馈表;每半学期举行一次学生座谈会,选择普通学生参加;每学期结束进行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层面:健全随堂听课制度,对不同教龄的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课堂教学质量三级监控。最后,才是对考试情况的综合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的详尽资料。当然,现在的工作还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了,但我想只要我们遵循“调查----研究----决策”这样的工作方法,不断改进,是会有所收获的。
其次,我还体会到,调查研究的方法也极为重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称之为“眼睛向下”。联想到每年人大政协开会前,许多代表纷纷提出议案,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些议案的来源恐怕就是他们深入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眼睛向下”后得出的可行性建议。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会坐在农民家的坑上,钻入百米深的矿井去调查情况。种种这些都是具有极强的群众观的表现。学校工作也一样,学生、教师提出的困难、问题必然是他们自身无法或无力解决的,也往往是会影响学校工作大局的事。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更需要向他们靠拢。领导的身影若能常常出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操场、走廊、教室、办公室、食堂……,那就会有更多智慧的汇聚和决策的信心。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想只要牢记这么一句话,就能始终如一地做好工作。
第四篇:论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论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笔落宣纸,他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展望窗外,鸟语芳菲,意兴阑珊,苍凉的天地间此时也仿佛涂抹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几十年的风雨漫漫、桑海沉浮,终换得今朝笑看乾坤,风骚独领,弹指间,人间已换。嘴角微启,他欣慰的一笑。
白云苍狗,数不清的萧索空离,恰如1927年的秋天,当一场腥风血雨席卷过这片神州大地时,仿佛天地间的魂哭鬼泣是全为这个命运多舛的民族而奏。
而谁又将在这乾坤将逆之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九派,茫茫东流,南北一线,烟雨莽苍,大江龟蛇。他在革命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时,只一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悲愤化为一种豪情,重新振作。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
也许古往今来令无数英雄气短的也就只有儿女情长了,毛泽东,作为处于这个乱世之中的最终者,似乎也不能完全脱离这种羁绊,而“问君清秋知几许,可堪回首,红颜梦里头”的无奈又在烽火乱世中徒增了浪漫与悲凉。想那“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的无奈,“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欲言无语,“人有病,天知否”的苍凉,“重比翼,和云翥”的希冀,一句“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已是两颗红线最好诠释。也许这份血色浪漫正是毛泽东内心深处最不可割舍的财富与伤痛吧。
只是本身价值的存在就不能允许他过多的儿女情长吧,他载着许多人的梦又从新上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炮灰浇凉了国民大众的心,他必须用红旗来让中国再度狂热。
只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诸般色彩,留下的只是弹洞前村壁的斑斑伤痕,当年鏖战,马革裹尸,在那本应凄苦的年代,他却高唱着“战地黄花芬外香”的英雄气概,也许他就是天生不会被打倒的战士,即使在多次围剿下,仍然从容淡定,“敌军围我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身居陋帐,却运筹帷幄,敌强我弱,却仍向天疾问“何时缚住苍龙”,可能正如他之所料,“井冈山上红旗展”“更加众志成城”吧。
长空雁叫,西风多情,霜打晨月,凌乱的脚步踏碎征尘如血的残阳苍白了喇叭声。也许是命运的玩笑,也许是考验的需要,真正的革命总应该在更加狂烈的腥风血雨中遭受洗礼。一纸荒唐言,错误的指令令无数热血头颅空抛疆场,同时红军也失去苦心经营良久的红色根据地。但是在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时我并没有看到他的抱怨、他的气馁,相反的,我看到的却是血溅雄关漫道,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的豪迈。是因为他始终相信“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吧。
月照孤岸,铁锁横江,十里飞度;千里雪漫,冰欺三尺,步留沧桑;金沙拍岸,云崖水暖,赤水留情。漫漫长征。本是用血肉书写的军事神话,他却笑谈风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万里长征,他同样是一往无前,但更多的是他字里行间的沧桑浪漫与豪迈乐观。
十年的内战被卢沟桥上的残垣断壁强迫终止,但是仿佛外夷的白旗并没有给中国的新局面打开大门,似乎一切革命的结果又重回原点,重庆和谈最终阻止不了国共双方对阵交锋的宿命。
“欲与天公试比高”,江山社稷,国运民途,到底中国该走哪条路,逐鹿中原,谁定天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看千年苍茫大地,英雄岁暮,大浪淘沙,他仰天而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似乎早已是彩排好的剧本,民心所向,是为国制。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伟大领袖,而在他决胜千里之外,挥手定乾坤的卓越才能之外,他的诗词也贯穿与整个革命与中国命途的探索中,恰如一份特殊的史诗绝唱,给予这个满是死亡与苍白的天地间一份内心的浪漫与精神的超脱共鸣。毛泽东的诗词全已将整个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力转换了一种优美的色彩,也许本身就具有的诗人的情怀,才能包纳各种挫折,应对各种情况。理性与感性并存,他的诗词为浪漫诠释了另一种行的概念。
11级保本王兴林
第五篇:让诗情行走在意境中
让诗情行走在意境中
--------观王崧舟老师古诗教学《枫桥夜泊》有感
提起古诗词教学,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感受: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教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就是平时的一节公开课上,也极少有老师选上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课。也许,是我们大家不够重视,觉得一首古诗词就这么几十个字,信息量太少,不屑一教;也许,古诗词真的很难教,这样的课堂太难“出彩”了,大家都不想吃力不讨好。于是乎,在古诗词教学上,大家几乎都怀着一种“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那么就来个老三套吧:先是简单介绍一下诗人、诗歌背景;接着逐字逐句地讲解意思;然后拿出我们自己事先概括好的“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一个标签给诗词贴上;最后布置学生回去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样,一节古诗词课的教学任务就算“胜利地落下帷幕”了。可是在这次的古诗教学的研修活动中,我第一次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一不小心被震撼了。因此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每听完一遍心中逐渐滋生的落寞骤然间变成扑面而来的一腔悲情。但这样说仍还不能将一种直至内心深处的勾连状态概括殆尽。这感受无以名状,而且似曾相识。
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上小学时我们就读过,但这首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究竟写的是一种什么感情呢?直到自己三十岁后于某夜翘望天边寒月,偶然间似乎与作者已心有灵犀,适时倾听王老师对诗的感悟时,才体会到他的真正意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巧妙的构思,王老师不动声色的点拨下,《枫桥夜泊》的作者便跃然眼前,诉说他内心的苦闷,与此同时,学生们更感受到了诗句的语言魅力及了解了此诗与其他类似诗句的不同之处,所有这些让我们敬佩不已。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已响彻千万年,它仿佛从旷远无际的苍渺中传来,在唤醒游子思家的情怀。而王老师的高绝之处,是几乎对这种旅情不着一字,但润物细无声,让古诗的诗情行走在意境之中,使学生的体会可以有极广泛的空间。这也正是古诗的极致魅力所在。
惭愧呀惭愧,同样是一首古诗,我们在讲台上给学生传递的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内容空洞,意境干瘪。王老师的课堂却呈现出了一节真正的语文课,他与学生课堂上的对话过程,才可以称得上是文化传播、精神传承的过程。试想,如果谁能有幸小学六年都浸泡在这浓浓的诗意中的话,一句话:后果很严重。
就诗的艺术性来説,唐诗确实是顶峰了。就讲诗的意境性来说,王老师确实是顶峰了。
钟声悠悠,这一课,也如这钟声,久久回荡,延绵不绝。